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扭秧歌字扭秧歌字篇一
“咚,咚,嗆,咚,嗆……”還在睡夢之中,我就被這鑼鼓聲吵醒了。那粗獷豪放的節奏格外令人激奮。我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換上衣服,拎了相機,直奔大街,匯入看秧歌的人流之中。
大街上人山人海,觀者如堵,交警不得不指揮疏導著行人。人們歡呼雀躍,迫不及待地等待著秧歌隊。
過來了,過來了,年看看,年年看不厭的秧歌,鑼鼓喧天地扭過來了。一輛敞篷大卡車緩緩而行,車廂的四圍都用彩繪紙包裝起來,車頂上立著一塊大牌匾,寫著“陜北秧歌隊”。車上載著鼓手和鎖吶手,他們一個個都是精壯的漢子,頭纏白羊肚手巾,身著潔白的仿羊皮襖,腰系紅綢帶,下身是一條黑色的燈籠褲,看起來精神抖擻,威風凜凜。
卡車緩緩地駛到我們的面前便停下了。這時,圍觀者一浪接一浪地蜂涌著,幸虧有交警的阻攔,否則他們可能都要撲到車上了。好多人都拿出相機或是手機拍照,我也選好角度啪啪啪拍了幾張。
扭秧歌的大多都是風華正茂的小伙子與大姑娘。他們臉上施了濃重的脂粉,穿著秧歌盛裝,手舞大紅綢扇,足蹬繡花舞蹈鞋,個個都英姿颯爽。他們甩開膀子,腳底生風,進退自如,盡情揮灑著自己的舞姿,看得人眼花繚亂。他們精彩的表演贏得了觀眾雷鳴般的掌聲。
秧歌隊在歡聲笑語中緩緩前行,將整條街都渲染的熱鬧非凡,給這個祥和的新年平添了無限的喜慶氛圍。
扭秧歌字扭秧歌字篇二
1、學習秧歌步、秧歌十字步基本步伐
2、知道秧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活動以及它的種類、用途等知識
3、體驗舞蹈的樂趣,培養幼兒美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1、舞蹈錄象、錄音資料
2、秧歌道具手巾花、綢帶等
3、十字步圖譜
幼兒在《纖夫的愛》的音樂中進入活動場地
一、觀看錄象,東北秧歌,引出課題
1、師提問:有誰能告訴我這個舞蹈的名稱?錄象中看到了什么?(師小結:秧歌舞最早流行在東北,東北地區的人們在喜慶的日子里,就會用扭秧歌的形式來慶祝,后來我們江南的人們把秧歌改變成地方秧歌,因此手里的道具呢,用的最多的是阿姨們用手絹花,叔叔們呢則用綢帶。)
2、在看一次,提出要求:仔細看,試著學一學。(試試手,腳的動作)
二、學習秧歌十字步
1、師:今天我們也來學一學秧歌的基本步伐,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秧歌十字步”(出示秧歌十字步大圖示,為幼兒講解圖示的看法,并讓幼兒試著看圖自己先走一走,老師指導理解圖譜意思)
2、老師示范秧歌步動作
秧歌步:第一拍,左腳起步向前交叉方向走,第二拍,右腳向前交叉方向走,第三拍,左腳向后交叉方向走,第四拍,右腳向后交叉方向走。注意,準備的時候,雙腳站在小腳印上,走步時,可以根據圖譜上的口令提示走。注意腳步和顏色的對應。
3、幼兒學習秧歌十字
師:小朋友們別著急,我們隨著秧歌十字步圖示,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學習,很快就能學會了!
幼兒人手一塊十字步圖譜,幼兒練習老師觀察輔導
4、鼓勵幼兒跟隨音樂邊唱邊練習秧歌十字步,老師個別輔導。
5、小朋友們快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道具,手巾花、綢帶
男小朋友拿綢帶,女小朋友拿手絹花,雙手自由舞動聽音樂練習。
三、嘗試聽音樂男女對舞,鼓勵幼兒創編造型。
四、小朋友們跳得真好,讓我們回家表演給爸爸媽媽看好嗎?
扭秧歌字扭秧歌字篇三
四年級
:音樂活動《秧歌舞》
:20xx.11.
1復習歌曲《秧歌舞》。
2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以小組形式匯報學習成果,學習簡單的秧歌舞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擴展學生的音樂視野,使學生體驗漢族的秧歌舞,從而培養熱愛祖的民族歌舞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各小組的匯報,讓學生了解民族舞蹈——秧歌,并學習簡單的秧歌舞步。
教學難點:通過學生自身體驗,培養學生舞蹈的創編能力。教學過程:
播放歌曲《秧歌舞》,學生在音樂聲中進入舞蹈室,并按三大組位置座好。座位形狀為半圓形。
學生聽音樂進教室。(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秧歌舞》的歌聲中進入教室,即復習了歌曲,又活躍了課堂氣氛,為下面的教學做了鋪墊。采用半圓形座位模式,給學生一種全新,自由的感覺,也方便各小組的匯報。)
(設計意圖:采用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既能發揮集體的智慧,又能讓學生各展才能。通過創造、體驗、合作,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師:上節課老師把同學們分成了三組,本節課,同學們將要在老師的組織下,以小組形式匯報學習成果。希望其他同學能認真聽同學的匯報,尊重同學,做合格的小觀眾。(設計意圖:關注每一位學生,給每一個學生一個廣闊的思維天空,達到“一石擊起千層浪”的效果。)
(一)、唱歌小組匯報:
師:現在我們請唱歌小組的同學匯報一下你們收集來的信息,資料。
1、介紹秧歌的歷史和發展。(設計意圖:讓學生對秧歌的歷史與發展有初步的認識,了解祖國多民族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民族藝術,從而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人民,偉大的祖國。)
2、請同學們欣賞收集到的其他秧歌曲。
學生把收集到的其他秧歌曲展示給同學們欣賞。(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多種藝術表現形式。)
3、演唱創編新詞的《秧歌舞》。
組長指定一人介紹改編成新詞的《秧歌舞》,然后小組齊唱。(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表達能力,激發其他學生也想嘗試創編歌詞的想法。)
4、師生互評。
師:你們覺得我們的唱歌小組表現的怎么樣?他們歌詞創編的怎么樣?談談你們的看法。
生答。
師:讓我們一起為唱歌小組喝彩。
生鼓掌。(設計意圖:抓住師生、生生之間每一次交流中的閃光點,運用賞識性用語,使他們的心靈在賞識中得到舒展。)
5、小組選派一人教唱全體同學。(設計意圖:大家一起體驗唱歌小組的成功。)
(二)、樂器小組匯報:
師:唱歌小組匯報的非常重要,讓我們了解了秧歌舞的歷史與發展,并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精心收集的其他秧歌舞的音樂,還為我們創編了新的《秧歌舞》歌詞,讓我們再一次用掌聲感謝他們。
生鼓掌。
師:接下來請樂器小組的同學們為我們匯報你們的成果。
1、播放歌曲伴奏錄音,樂器小組的同學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師到同學間巡視。(設計意圖:通過動手實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反應及創造能力。)
2、學生在樂器小組的伴奏下演唱歌曲《秧歌舞》。
師強調樂器小組的同學一、二拍用響板,三、四拍用串鈴。以便在學習秧歌步時用這種方法提示學生動作。(設計意圖:本課讓學生使用節奏樂器“響板”和“串鈴”,是別有用心的:一、二拍用響板是“進”,三、四拍用串鈴是“退”,用這種方法即提示了學生的動作,又培養了內在節奏感。還增加了節奏樂器的實用效果,用學生自己奏出的音響來烘托課堂氣氛,對學生、對教學都是有特殊意義的。也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3、師評價。(設計意圖:及時對樂器小組的同學給予充分的肯定,以激發他們的表現欲望與學習興趣。)
(三)、舞蹈小組匯報:
師:接下來,讓我們以掌聲歡迎舞蹈小組的同學為我們進行匯報表演。
1、組長指生介紹秧歌的基本步伐。(設計意圖:尊重組長的決定權。)
師再次重復秧歌的基本步伐。(設計意圖:重復強調秧歌的基本步伐,以引起學生的`注意。)
2、舞蹈小組表演創編的秧歌舞小組合。(設計意圖:通過創編表演,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音樂表現力,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與小組合作能力。)
3、生評價。師再對舞蹈小組的表演進行肯定評價,并組織進行秧歌舞基本步伐的學習。(設計意圖:讓學生對舞蹈小組創編的秧歌舞小組合進行評價,并提出改進的想法和建議。)
師:舞蹈小組的同學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用熱情的舞蹈來表現了歌曲的情緒。舞蹈就是跳動的音樂,他們的表演,使歌曲變得更加生動起來。真棒!
4、舞蹈小組的同學教全體同學學習秧歌舞的基本步。
師巡視輔導,要求舞蹈小組的同學在教身體協調能力差的同學時,把秧歌步簡化成四二拍的音樂律動,讓學生用“兩進兩退”的步法代替秧歌步。(設計意圖:降低學習難度,這樣的分層教學利于保護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設計意圖:把三種表現形式結合起來,全員參與,活躍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的創造能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更好地體驗音樂、表現音樂。)
生答。
師小結。
(設計意圖:肯定學習過程,運用反思性語言有效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活動,使學生獲得更深刻的認識與收獲。)
扭秧歌字扭秧歌字篇四
扭秧歌是我國特有的民間舞蹈,在我們當地每逢佳節都要組織人們進行扭秧歌的集體活動。現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除佳節之外就連私人家遇到喜慶的日子也要用扭秧歌的形式來渲染氣氛。秧歌中的紅綢舞更具有代表性,本活動帶領幼兒學習“‘紅綢秧歌舞”,旨在讓幼兒欣賞、感受它的淳樸熱情;參與、體會它的喜悅歡快;引導幼兒在活動中豐富民族認知,激發幼兒對秧歌的喜愛之情。
1、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活動感受舞起紅綢扭秧歌的熱鬧氣氛,在已有直觀經驗的基礎上滿足幼兒躍躍欲試的愿望,享受參與舞蹈的快樂。
2、知識與能力目標:初步感知紅綢秧歌舞的表演形式與特點,豐富認知經驗。
3、技能目標:在樂曲的伴奏下自由歡快地舞起紅綢,發展對樂曲的感知和運用身體動作進行藝術表現的能力。
4、創造力培養目標:初步嘗試模仿和創編舞蹈動作,發展創造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1、知識準備:活動前欣賞幾個“紅綢秧歌”舞蹈作品,了解秧歌歡快奔放、淳樸熱情的特點,豐富動作語匯。
2、物質準備:豐收情景背景。
3、環境準備:多媒體設備、成品舞《紅綢秧歌》,錄音機,幼兒用《紅綢舞》音樂磁帶兩盤,教師用《紅綢秧歌》音樂磁帶一盤,大紅綢子每人兩條。
一、以談話的形式引出課題
1、師生談話,激發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
2、欣賞秧歌舞蹈作品《紅綢舞》,初步了解紅綢秧歌舞的表演形式與特點,豐富幼兒動作語匯。
教師小結:“紅綢舞"是我們中國民間流傳的一種秧歌舞蹈,音樂熱鬧、歡快、喜慶。每年秋天莊稼豐收的時候,還有過大年、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時候,人們開心極了,就會聚集在一起手拿紅綢子跳起紅綢舞慶祝節日,表達自己快樂、激動的心情。
二、引導幼兒學習秧歌的基本動作并嘗試創編動作
1、初步探索學習在身體下方、兩側、頭上方舞動紅綢的動作。
a、鼓勵幼兒模仿、探索上肢舞紅綢的方法。
b、邀請3名幼兒逐一展示動作,引導其他幼兒觀察、學習。
(引導幼兒重點學習紅綢在身體下方、兩側、頭上方舞動等動作)
2、探索學習下肢基本步和上下肢配合練習。
a、師:“在揮舞紅綢時,我們腳上還走什么樣的步子?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好嗎?”(教師哼唱樂曲,引導幼兒練習)
b、教師哼唱樂曲,引導幼兒由下肢動作自然過渡到上下肢配合練習動作。(如:做踏步揮舞紅綢)
師:“我們一起來做踏步,一二三四……紅綢子前邊甩,紅綢子兩邊甩。”
3、帶領幼兒完整表演作品,發展幼兒動作的節奏感和協調性。
(1)教師哼唱樂曲,帶領幼兒完整做動作。(一遍)
(2)帶領幼兒隨音樂完整做動作。(一遍)
4、繼續嘗試創編舞動紅綢的其它動作。
(1)邀請3個具有代表性動作的幼兒展示舞動紅綢的動作,帶領大家模仿學習。(引導幼兒重點學習在體前舞∞字、在體側自下而下劃圓圈、在體前由外向里劃圓圈等動作)
(2)探索學習下肢基本步和上下肢配合練習。
b、教師哼唱樂曲,引導幼兒由下肢動作自然過渡到上下肢配合練習動作。(如:做踏步在體前舞∞字等)
(3)帶領幼兒完整表演作品,發展幼兒動作的隨樂性和協調性。
a、教師播放樂曲,帶領幼兒完整做動作。(一遍)
b、帶領幼兒隨音樂完整做動作。(一遍)
5、鼓勵幼兒隨樂曲隨機、自由表演紅綢舞,體驗自由創編舞蹈的樂趣。
三、活動結束部分
1、小結活動過程。
2、教師表演自編紅綢舞。
師:“今天呀,老師也編了一個漂亮的紅綢舞;小朋友想看嗎?”
3、延伸活動
師:“老師表演的紅綢舞,小朋友喜歡嗎?讓我們回教室繼續跳舞好嗎?”
在本次活動中,我有意識地營造輕松愉悅的活動氛圍,通過課前和導入部分的舞蹈欣賞,讓幼兒充分感知紅綢秧歌舞的表演形式及特點,豐富動作語匯。而后運用啟發談話、鼓勵表演、同伴模仿、整理提高等方法幫助幼兒調出以往欣賞積累的感知經驗,自由地進行了創編表演。活動中幼兒充分體驗到自我表現、自由創編舞蹈的愉悅和成就感,較好地實現了教育目標。不足之處表現在于幼兒創編舞蹈環節中,我高估了幼兒的舞蹈水平,忽略了幼兒的現有基礎。致使有部分能力稍弱的幼兒沒有及時的跟上老師的活動節奏,課后還有待于對幼兒進行此方面的鍛煉。
扭秧歌字扭秧歌字篇五
1、學習秧歌步、秧歌十字步基本步伐
2、知道秧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活動以及它的種類、用途等知識
3、體驗舞蹈的樂趣,培養幼兒美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1、舞蹈錄象、錄音資料
2、秧歌道具手巾花、綢帶等
3、十字步圖譜
幼兒在《纖夫的愛》的音樂中進入活動場地
一、觀看錄象,東北秧歌,引出課題
1、師提問:有誰能告訴我這個舞蹈的名稱?錄象中看到了什么?(師小結:秧歌舞最早流行在東北,東北地區的人們在喜慶的日子里,就會用扭秧歌的形式來慶祝,后來我們江南的人們把秧歌改變成地方秧歌,因此手里的道具呢,用的最多的是阿姨們用手絹花,叔叔們呢則用綢帶。)
2、在看一次,提出要求:仔細看,試著學一學。(試試手,腳的.動作)
二、學習秧歌十字步
1、師:今天我們也來學一學秧歌的基本步伐,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秧歌十字步”(出示秧歌十字步大圖示,為幼兒講解圖示的看法,并讓幼兒試著看圖自己先走一走,老師指導理解圖譜意思)
2、老師示范秧歌步動作
秧歌步:第一拍,左腳起步向前交叉方向走,第二拍,右腳向前交叉方向走,第三拍,左腳向后交叉方向走,第四拍,右腳向后交叉方向走。注意,準備的時候,雙腳站在小腳印上,走步時,可以根據圖譜上的口令提示走。注意腳步和顏色的對應。
3、幼兒學習秧歌十字
師:小朋友們別著急,我們隨著秧歌十字步圖示,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學習,很快就能學會了!
幼兒人手一塊十字步圖譜,幼兒練習老師觀察輔導
4、鼓勵幼兒跟隨音樂邊唱邊練習秧歌十字步,老師個別輔導。
5、小朋友們快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道具,手巾花、綢帶
男小朋友拿綢帶,女小朋友拿手絹花,雙手自由舞動聽音樂練習。
三、嘗試聽音樂男女對舞,鼓勵幼兒創編造型。
四、小朋友們跳得真好,讓我們回家表演給爸爸媽媽看好嗎?
扭秧歌字扭秧歌字篇六
提到東北的民間風俗,你一定會想到東北大秧歌吧。
扭秧歌是東北農村逢年過節時必有的民間娛樂活動。現在已經被一些大城市引進為固定的民俗活動了,有些地方的農村,夏天的晚上,人們也要組織起來扭秧歌鍛煉身體。秧歌有著悠久的歷史,種類多樣,有地蹦子秧歌、踩高蹺秧歌和打花棒秧歌等。
選演員是很重要的。一般的說,要挑有經驗的、年輕健壯的,這樣扭起來才帶勁兒。但也有個別年紀稍大些的,他們在家閑著無聊,又有點扭秧歌的愛好,也就自然成了隊員。還有個別放假在家的初中生,也想試試身手,在“秧歌頭”家里軟磨硬泡。“秧歌頭”禁不住磨,只好點頭答應,但條件是把他們排在隊伍的末尾。這些半大小子得了這個允許,也樂得屁顛屁顛的。
扭秧歌講究個整齊,花花綠綠的秧歌服穿出來可搶眼了:清一色的紅上衣、綠褲子,或者清一色的桃紅色,頭上再戴上朵鮮艷的大花,別提多精神了。有的秧歌隊為了吸引觀眾,還把唐僧師徒請來了——做好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的服裝,讓四個秧歌隊員穿起來扮演。就這一招,許多小孩子會跟著秧歌隊跑出二里地。
秧歌一來,只聽一聲“秧歌來啦”,全村老老少少都蜂擁而出,簇擁著站在道兩邊,翹首望著,有的人竟上了樹,還有爬到房頂上的。一條擺動的長龍游過來了,組成長龍的每個人都精氣神十足,左手拿著彩帶,右手揮舞著扇子,和著鼓聲、喇叭聲,有節奏地扭著、跳著。樂隊的人都是音樂好手,他們吹出來的都是當下農村最流行的歌曲的調子,吹到緊要處,秧歌隊員們扭得更帶勁兒了。群眾們的反應更是熱烈,掌聲、叫好聲響成一片:“好!”“太棒了!”“再來一段!”有的觀眾看著覺得不過癮,還偷偷地混進隊伍扭一陣,這是不犯規矩的。
秧歌隊是走家串戶的。表演結束時,各家都會根據經濟條件給秧歌隊一定的“賞錢”,但是秧歌隊管事的報數時,一定要報雙數。如給了50元錢,一定要說“賞錢100元”,隊員們心里自然是有數的。秧歌結束了,人們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又盼著下一伙秧歌隊的到來。
東北大秧歌,展現了東北人豪爽的性格。東北大秧歌,給人們的節日增添了喜慶的氣氛,讓人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有機會,你也親自上場扭一扭東北大秧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