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我對家庭的看法篇一
大學生創業是指大學生為實現自我發展需要,利用其現有控制的資源和自身能力,在經濟環境中尋找并把握創業機會來創建企業或產業,以實現自我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過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對創業的看法論文,歡迎來參考!
從性別、專業、學校類型和創業教育方式方面,探討了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研究發現,當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處于中等水平;性別對創業自我效能感有顯著影響,女大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感明顯偏低;學校類型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顯著負相關;創業教育對創業自我效能感作用顯著,但不同創業教育方式的作用存在很大差異,創業必修課等的作用亟待提高。需要通過深化高校創業教育改革,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感。
當前,黨和國家對創新創業非常重視,黨的十八大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作出了重要部署,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對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出明確要求,各級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在多方努力下,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是,與歐美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率相比,還存在顯著差距。影響大學生創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偏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創業自我效能感與創業行為密切相關,可以影響創業行為的選擇、維持和結果。[1]因此,高校創業教育應該注重培養提高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當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狀況怎么樣?創業教育對創業自我效能感產生怎樣的影響?如何通過創業教育來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感?本文運用問卷調查的方法,研究了高校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作用,試圖找到影響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關鍵因素,為加強高校創業教育、提高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提供幫助。
自我效能感是社會認知理論的核心概念,用來解釋人們如何判斷其能力以及這種判斷如何影響其動機和行為。1977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首次提出了自我效能感這個概念,他認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2]。1986年,他在《思想行為的社會基礎:一種社會認知理論》一書中,對自我效能機制進行了更系統全面的論述,分析了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機制和功能,逐步形成了自我效能感理論的框架。[3]自我效能感理論對認知與行為的中介過程做出了理論解釋,揭示了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途徑,認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來自四種不同的途徑:一是通過以往的成敗經驗;二是通過他人的示范效應;三是通過社會勸說,告訴人們他們具備獲得成功的能力;四是通過情緒狀況和生理喚起”。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行為選擇、動機性努力、認知過程以及情感過程這四個方面。[4]創業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理論應用于創業領域的衍生概念,chen首先在創業研究中引入這一概念,并將其定義為創業者相信自己能夠勝任創業角色、完成創業任務的信念。[5]關于創業自我效能感的維度結構,denoble等基于核心創業技能把創業自我效能感分為機會識別、創新和產品開發、風險和不確定性管理、關鍵資源的獲取與配置、人際關系及網絡管理、創新工作環境的營造和維持等六個維度,并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創業效能感量表。[6]我國學者嚴建雯等編制了包括五個維度27個項目的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問卷。[7]創業自我效能感作為一種創業活動的深層次的信念因素,是理解與預測創業者行為的重要概念。krueger等的研究表明,創業自我效能感是一個潛在創業者真正開始創業的重要先決條件。[8]laviolette認為,個體創業自我效能感是預測其創業意向強度與最終是否采取創業行動的一個重要變量,創業效能感高的個體更有可能成為一名創業者。同樣的環境,創業效能感高的個體認為充滿機會,而創業效能感低的個體則認為充滿困難和風險。[9]關于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機制,有學者認為創業效能感形成的心理機制包括需要驅動過程、模仿認同過程和內化外化過程,受四個因素的影響:成敗經驗、替代經驗、言語勸導以及情緒反應。[10]創業教育對創業自我效能感有重要作用,有學者認為,創業教育過程實際上是一種培養學生自我效能感的過程,教育和培訓對創業自我效能感具有正向影響作用。[11]文獻回顧發現,關于創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現有成果局限于概念結構、功能、形成機制和影響因素等方面,偏重理論研究,缺少高校創業教育、特別是各種創業教育方式影響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實證研究,這正是本文試圖彌補的研究薄弱點。
1.樣本情況
調查對象是湖北省各類高校中的在校大學生(包括??粕?、本科生和研究生),樣本抽取采用多段分層抽樣的方法。調查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925份,剔除回答不完整的問卷38份,得到有效問卷887份,有效回答率為88.7%。
2.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及其測量
創業自我效能感是個體相信自己能夠勝任不同創業角色和任務的信念。chen等人根據創業的任務職能,從營銷、創新、管理、風險承擔和財務控制等5個方面設計了量表。[12]陸書根等人從能力素質、成功機會、工作經驗、行業選擇、創業信心等5個方面設計了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量表。[13]本研究參考以上學者設計的量表,結合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從創新能力、機會識別、風險管理、人際網絡、資源獲取、創業素質和創業信心等7個方面設計題目,按照likert5級量表的方式構成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量表。
3.高校創業教育狀況
測量高校創業教育狀況指大學生在校期間參加或接受創業教育的情況,根據目前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實際情況,從創業必修課、創業選修課、創業專題講座、創業指導、創業能力測評、創業計劃大賽、創業社團活動和創業實踐活動等8個方面設計題目來調查大學生接受或參與創業教育的情況。本研究運用spss22.0進行數據處理,采用的數據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一是應用探索性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檢驗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和創業教育2個量表的效度與信度。二是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性別與創業自我效能感進行相關分析。三是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方法分析學校類型、專業對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四是運用皮爾遜相關分析法、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法對創業教育與創業自我效能感進行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
1.湖北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基本狀況
本研究從創新能力、機會識別、風險管理、人際網絡、資源獲取、創業素質和創業信心等7個方面設計量表測量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評價,根據統計學原理,將創業自我效能感總分大于(或等于)m+sd認定為高創業自我效能感,小于(或等于)m-sd認定為低創業自我效能感,介于兩者之間為中等創業自我效能感。統計數據顯示,全部樣本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分為24.71,標準差為4.36,按照上述劃分方法,分數大于(或等于)29.07為高創業自我效能感者,分數小于(或等于)20.35為低創業自我效能感者,發現高創業自我效能感者占比13.6%(121人),中等創業自我效能感者占比70.6%(626人),低創業自我效能感者占比15.8%(140人)。表明當前絕大多數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為中等水平,高創業自我效能感者和低創業自我效能感者都較少。進一步分析低、高創業自我效能感者這兩個群體在創業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別,高創業自我效能感群體的平均分為32.27,低創業自我效能感群體的平均分為18.45,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這兩個群體在創業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0.01)。
2.性別與創業自我效能感的相關分析
為了了解性別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性別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進行相關分析(見表1)。結果顯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創業自我效能感的機會識別、風險應對這兩個指標方面,都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0.01);在創業信心和總體創業自我效能感這兩個方面,都存在顯著差異(p<0.05),所有存在顯著差異的方面都是男大學生的得分高于女大學生。男女大學生在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創新能力、人際關系能力、資源獲取和創業素質方面,都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特別是反映創業資源獲取情況的“我能從家庭獲取創業支持”的得分,女大學生略微高于男大學生(不具有顯著差異)。數據表明,女大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感明顯低于男大學生,并且主要是由于女大學生在機會識別、風險應對和創業信心等方面的自我評價較低造成的。
3.學校類型與創業自我效能感的相關分析
考察學校類型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關系(本次調查將學校類型分為三類:重點大學,指985和211工程大學;一般大學,指重點大學以外的普通本科院校;高職高專院校),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對學校類型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進行相關分析(見表2)。結果顯示,不同類型高校的大學生在創業自我效能感的人際關系能力、資源獲取、創業信心和總體創業自我效能感4個方面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0.01),并且這4個方面得分情況都是:高職高專得分最高、一般大學其次、重點大學最低。在創新能力、機會識別和創業素質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說明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在不同類型高校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且形成由高職高專到一般大學再到重點大學的高低排序。這可能是由于學業發展和就業競爭能力等方面的差別,不同類型高校在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和創業教育這三種類型教育中的側重點不同所致(重點大學偏重學術教育,而高職高專偏重創業教育)。
4.專業與創業自我效能感的相關分析
考察專業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關系(本次調查將專業分為三類:理工類、經政類、藝術及其他),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對專業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進行相關分析(見表3)。結果顯示,不同專業的學生在資源獲取方面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0.01);在創新能力、機會識別、風險管理、人際交往、創業素質和創業信心這6個方面,都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5.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回歸分析為了進一步分析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以創業自我效能感為因變量,以創業教育的8個指標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見表4)。結果顯示,8個自變量中,創業選修課和創業專題講座這兩個自變量的回歸系數假設檢驗概率值(p值)小于0.01,表明這兩項指標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有極其顯著影響;創業實踐活動和創業計劃大賽的回歸系數假設檢驗p值小于0.05,表明創業實踐活動和創業計劃大賽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有顯著影響;其余4個自變量的回歸系數假設檢驗p值均大于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的顯著性,表明這4項指標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沒有顯著影響。應該注意的是,創業必修課作為最主要的創業教育方式,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并不顯著。
綜上所述,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結論:一是當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整體處于中等水平。理由是,創業自我效能感平均分為24.71(滿分為35),折算成百分制為70.57。二是性別對創業自我效能感有顯著影響。女大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感明顯低于男大學生,差別主要存在于風險應對、機會識別和創業信心這三個方面。三是學校類型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呈顯著負相關。即創業自我效能感隨著學校層次上升而降低。四是整體而言專業對創業自我效能感影響不大,只是藝術類學生認為自己更能從家庭獲取創業支持。五是創業教育對創業自我效能感作用顯著,但是不同創業教育方式的作用存在很大差異,創業選修課、創業計劃大賽、創業專題講座和創業實踐活動的作用顯著,其他方式作用不顯著,特別是作為最主要創業教育方式的創業必修課,還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我對家庭的看法篇二
我呢,從小生活在農村。每天面朝青山綠樹,頭頂藍天白云。自然而然的,也就習慣了如今這種怡然自得,沃空氣清的環境了。但是,話說回來,我們現在所生活的地方,其實也是一點一點演變而來的。
在我的記憶中,我剛上小學的時候,我的家鄉還是土地連片,交通極為不便。天氣晴朗時還好,如若是下上一場牛毛細雨,土地就會猙獰起來,更何況雷暴雨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也國家越來越發達了。現如今,我們的家鄉在上級的領導下也早早修建起了柏油馬路,人們出行更加方便了,經濟條件也漸漸上升了,周邊環境也因此變化了許多。
更可喜的是――進行綠化,這可以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他可無條件的去縫補那個破舊的大地,給他穿上最美的新衣去覆蓋他的累累傷痕,讓我們的生活不再單一枯燥?,F如今看來,的確效果很好。一眼望去,是無邊無際的綠草、大樹。不禁讓人心曠神怡!這么多的綠植,在光合作用下,便可凈化我們的空氣,使天更藍,云更白,人心更明亮。
與此同時,凈化水源也逐步加緊。防污染,建水庫,排污水……之前一系列的水污染問題也慢慢的逐步化解了。涵養水源很重要。人體的構成60%到70%靠水供養,幾乎天天不能離水。自來的水中有微生物,對人體有很大的危害,所以一定要喝純凈水――經過凈化的水。
我們的鄉村從荒蕪變為豐收,從泥濘變為平滑……一路走來真的變化很大。
在此,我想呼吁人們:“珍惜美好生活,一定要從保護自然環境開始”!
我對家庭的看法篇三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記得我上一年級的那個端午節。爸爸一大早就把艾葉葛蒲掛在家門的兩邊,媽媽從農貿市場買來了新鮮的粽葉。媽媽用粽葉把頭一天就泡好了的糯米還有大棗和花生包了起來,然后用細繩子系牢,我剛要想用剪刀幫媽媽把繩子剪斷媽媽阻止了我接著包下一個,要包5個才剪斷繩子。爸爸說要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高壓鍋里煮兩個小時才能吃。
終于到了吃飯時間了,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個粽子在碗里,解開粽葉后,一個白白胖胖散發著清香的肚里有大棗、花生的胖粽子就呈現在我的眼前,蘸一點兒白糖放到嘴里,感覺是甜甜的、軟軟的、粘粘的還有一種特殊的清香味好吃極了。接著我們又吃了煮大蒜、發芽豆和咸鴨蛋等傳統食品,爸爸邊吃邊給我講端午節的來歷。
在我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大臣叫屈原他生于公元前339年,他是詩人,而且還是政治家,很有才華。他主張抗秦,于是遭到了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還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于農歷5月5日投泊羅江而死。據考證屈原一生有25篇作品留世,最著名的有“離騷”、“天問”、“九歌”等。后來,魯迅先生稱贊為“逸響偉辭,卓絕一世”。
據說屈原死后,楚國的百姓十分傷心,紛紛來到泊羅江邊憑吊屈原。人們希望魚蝦不要去吃屈原,便向河里投用蘆葦葉包成的粽子,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尸體。為了紀念歷史上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就把他跳河的那一天定為端午節,才有了后來賽龍舟、吃五個連著的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啊,難忘的端午節,你在我童年的記憶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在我吃著傳統節日美食的同時也讓我了解了我國歷史上這位偉大的政治家、愛國詩人,我要向屈原一樣不向邪惡勢力低頭,努力學習報孝國家,永遠熱愛自己的祖國。
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杈鯀s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F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兒女紛紛夸結束,新樣釵符艾虎?!闭Q坶g又到了肉香飄粽的時節了,我也不禁詩興大發。
“來來來,你也別閑著,幫我把那些包粽子的材料都準備好。”媽媽今天似乎特別高興,聲音不自覺地高了幾個分貝,卻也帶著無法描摹的輕快。“好嘞!”這正應了我的心意,其實豆沙、紅棗、竹葉、糯米這些材料早就提前準備齊全,只要擺放好就行,可我還硬是“忙“了十幾分鐘,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宣泄出心中的迫切。
“好了沒?”等我第101次詢問時,總算看到了一個久違的點頭。我小心翼翼地從鍋里端出粽子,解開纏在粽子上的細繩,白色的熱氣撲面而來,紅棗、綠豆,這些花花綠綠不算華麗的點綴,也讓人眼前一亮,。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糯米的濃香夾雜著棗泥的香甜在口中蔓延,竹葉的清香縈繞鼻尖,我拼命地往嘴里塞?!靶』ㄘ?。”一向嚴肅的爸爸在一旁打趣道。
離端午節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街上飄著陣陣粽香。
我和我的媽媽準備好糯米、粽葉和線等,開始包粽子。我目不轉睛地看著,只見媽媽拿一張粽葉卷成漏斗型,再往里面加上參有紅豆的糯米,然后用粽葉包成三角形,最后用線把它拴好。看著媽媽包粽子,我不解地問媽媽:“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呢?”媽媽耐心地給我講到:“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當時,由一個著名的詩人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后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在陰歷5月5日這天,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薄罢媸翘上Я?!”聽完媽媽講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嘆息道。
媽媽繼續說道: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眿寢屚O率种械幕?,抬頭問我:“你看見過賽龍舟吧?!薄拔覀內ツ暝谛陆蚩匆娺^啊”我不解地問?!捌鋵?,賽龍舟也與端午節有關。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哦,是這樣的。想不到一個節日還有這么多的故事”,我恍然大悟道,想不到我們經常過的節日,竟然有這么多的文化。
吃著香噴噴的粽子,我深深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我發誓要好好學習中國文化,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我對家庭的看法篇四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抽一根香煙會使人折壽十一分鐘,如果一天抽上二十根的一包香煙,則可能使人減少三小時又四十分鐘的生命。這項估計是以十七歲開始抽煙,在七十一歲的平均年齡里死亡的男人為依據,假定他一天抽煙十五根,他的一生將消耗三十一萬一千六百八十八根香煙。抽煙者平均將比不抽煙的人早死六年半。這可是個驚人的數字啊!
吸煙還有3大危害:
1、可以直接毒殺生命
有人通過動物實驗獲得了下列驚人的結果:在大的馬也經不住注射8地尼古丁,就會很快死亡;活蹦亂跳的狗,用不了一滴尼古丁注射到靜脈里就可以將它置于死地;另外,使某些動物長期吸煙后,可以發現有血管收縮甚至硬化的明顯趨向。
2、可以破壞人體的營養成分
吸煙可以阻止人體對維生素丙的吸收,尼古丁對維生素丙有直接的破壞作用。人體如果長期缺乏維生素丙,就有的壞血病的可能。
3、可以誘發多種疾病
由于吸入體內的煙對呼吸道、消化道等器官有惡性刺激作用,因而有人認為它是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呼吸道感染甚至為口、唇、舌、食道、呼吸道費等癌癥的誘發因素。
由此看來,吸煙對人體健康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要盡量戒除或少吸,不吸煙的人最好不要染上這個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