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人才是第一資源。中國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歸根到底還是要依靠高水平的創新人才。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一些有關于聚天下英才筑強國之基心得體會的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聚天下英才筑強國之基心得一千字(篇1)
《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 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文章強調,必須堅持黨管人才,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
人才是實現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戰略資源,也是提升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關鍵支撐。各級組織部門要在“人才文章”上下功夫,做到科學布局、系統謀劃,把好人才“引育用留”關口,發揮人才最大效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堅持需求導向,盯緊“邊際效用”,繪就人才藍圖。近年來,各地興起人才引進熱潮,各項人才引進政策層出不窮、競相涌出。然而,人才引進不是只看“數量”“速度”“質量”,要看人才引進能帶來的“邊際效用”。各級組織部門要認識人才工作的基礎性、戰略性意義,圍繞服務發展大局,根據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的目標任務,細致謀劃、統攬大局,結合當地的人才缺口、發展現狀,以需求為導向,按需配置,建立健全人才引進政策;要敢于突破創新,根據不同產業、類別、層次的人才制定不同的引進政策,補足人才缺口,既要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又要做到引進合適人才,繪好“人才藍圖”,發揮人才引進的最大效用。
搭建成長平臺,避免“木桶原理”,補齊短板弱項。人才無需樣樣精通、面面俱到,但不可存在短板,讓人一擊即破。思想政治不可有短板,思想不牢,地動山搖;個人品德不可有短板,有才有德是“正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實踐能力不可有短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各級組織部門要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積極搭建人才培養平臺,加強人才隊伍思想政治教育、個人品德修養,通過理論學習、實地參觀、樹立典型等方式補足人才精神之鈣,堅定理想信念,推動廣大人才對標先進找不足,結合自身實際趕超突破。敢于把人才放到重要部門、重要崗位實踐鍛煉,讓人才多接“燙手山芋”、多做“熱鍋螞蟻”,在自我磨礪中增強實踐能力,補齊個人能力短板。
完善評價體系,降低“機會成本”,提升質量效益。人才使用應考慮所產生的“機會成本”,要降低機會成本,就需作出好決策,答出最優解,把人才用到實處。各級組織部門要完善人才評價體系,以實際能力和貢獻評價人才,實行流動性、跟蹤性的人才管理,破除人才壁壘,堅持以才識人、以才用人,讓“奇才”“偏才”“怪才”能各顯神通。要注重“因事擇人、人崗相適”原則,做到選賢任能、量才授任,堅持從崗位需求出發,把事業需要、崗位要求同人才的能力素質、發展方向有機結合,激發人才新動能。人盡其才需避免大材小用,要看到人才發展的潛能,常給有潛力、肯上進者加壓,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讓其能夠到更加廣闊的平臺任職鍛煉,干成一番事業。
健全保障機制,強化“正向激勵”,激發干事熱情。引進人才是前提,留住人才是關鍵。留才關鍵在于用心,需以真誠交換真心。各級組織部門要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機制,重點關心人才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問題,多了解人才當前面臨的困難、急需突破的瓶頸,以人才的服務需求為導向,開啟“黨建+人才服務”模式,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妥善的解決措施,定期為各類人才疏通疑難困惑,搭建成長平臺,打通服務人才的“最后一公里”。要用好政策激勵,把政策落實到“薪資待遇”“提拔晉升”等方面,讓各類人才能夠看到發展前景,努力實現發展目標,讓肯干、能干、敢干的人才得到重用,以政策激勵激發他們干事創業的熱情和矢志奮斗的決心。
聚天下英才筑強國之基心得一千字(篇2)
《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 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文章強調,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為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好人才基礎。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人才是第一資源。中國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歸根到底還是要依靠高水平的創新人才。為此,必須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惟有厚植“人才沃土”,才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人才力量。
堅持黨管人才,要“嚴管厚愛”。辦好中國的事,關鍵在黨,關鍵在人才。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首先要回答“誰來管理人才、人才發展為了誰”。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的。廣大人才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將自己的前途命運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在未來發展中方能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此同時,將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聚集到黨和人民的事業中來,對人才進行系統性管理,不是用簡單的條條框框限制束縛人才,而是把“嚴管”和“厚愛”相結合,建立健全常態化的培養、幫扶、考核等管理機制。如今我們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重視人才工作,每年都會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對優秀科技人才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工作中大力支持、在生活中真誠關心,激勵廣大人才為國奉獻、勇攀高峰。
堅持發掘人才,要“墩苗育苗”。我們黨善于管理人才,更善于發掘培養人才。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也是實現民族振興的“戰略資源”,更是衡量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新時代發掘培養人才,要以國家需求為目標,突出科學技術高精缺導向,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用“人才加速度”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雖然現在我國的專利申請數量世界第一,科技人才群體、大學生群體、職業技能人才群體的數量也位居全球首位,但我們仍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人才現狀不容樂觀。當前,我國的人才基數大但頂尖人才少,論文專利多但轉化運用慢,培養高水平創新型人才的工作仍然任重道遠。因此,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要善于識別人才特質,采取最適合的方式培養人才。還要注重在基層一線墩墩苗、壓壓擔,通過多崗位、多職務鍛煉助力人才茁壯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堅持留住人才,要“愛才惜才”。俗話說,得地千里,不如一賢。創新之道,唯在得人。要打造“帶不走”的人才隊伍,就要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勵的桎梏,鼓勵廣大人才擔當作為,讓有“真本領”的人才擁有自己的“舞臺”。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身,各級政府、各部門單位不能因為人才的年紀較輕就“不想用”,也不能因為人才的閱歷較淺,怕承擔風險而“不敢用”。愛才惜才敬才不能簡單地停留在面上,要進一步優化人才環境,落細落實激勵獎勵機制,為有真才實學的人才“筑巢架梯”“雪中送炭”。當前,人才“搶奪戰”在各地展開,多個城市紛紛升級人才引進政策,給予優秀人才落戶優先、安家住房、子女就學、配偶就業、醫療保險等一系列政策,以解決后顧之憂,將拴心留才落到實處,讓廣大人才“既來之,則安之”,持續激發其內生動力,從而實現“一花引得百花開,百花捧出盛景來”。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堅持黨管人才,就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堅持發掘人才,就能“百舸爭流千帆進”;堅持留住人才,就能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傊?,厚植“人才沃土”,廣大人才在祖國大地上自信展才華、從容顯身手,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增添人才動力,一定能共同托舉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
聚天下英才筑強國之基心得一千字(篇3)
人才,強國之根本、興邦之大計。__始終視人才為第一資源。黨的__以來,黨中央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面深入推進人才強國戰略,高瞻遠矚謀劃人才事業布局,大刀闊斧改革創新,廣開進賢之路、廣聚天下英才,推動新時代人才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
“禮敬人才”的優良傳統得到進一步弘揚。“多士成大業,群賢濟弘績。”古往今來,人才都是富國之本、興邦大計。禮敬人才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我們黨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繼承的“固有基因”。回望百年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培養人才、團結人才、引領人才、造就人才、壯大人才、成就人才的歷史。百年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吸引了一代代優秀人才為黨和人民事業建功立業,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畫卷中寫下精彩篇章。站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起點上,邁向新征程,更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以高站位、大格局、寬視野為人才工作把關定向,讓事業激勵人才,讓人才成就事業。廣大黨員干部要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更好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不拘一格降人才”理念得到進一步強化。治國之要,首在用人。黨的__以來,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人才越來越站在經濟社會發展最前端,發揮第一資源、第一驅動力、第一優勢作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我們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更須厚植人才成長沃土,搭建廣闊舞臺,營造人才成長的制度環境,構建多元化的培養激勵機制,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英杰高地,形成人才千里馬競相奔騰于偉大時代的生動局面。廣大黨員干部更應該努力成為時代英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共同匯聚起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磅礴力量。
新時代“人才成長戰略”得到進一步落實。“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在這個百舸爭流、千帆共進的新時代,黨和政府為人才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搭建了穩健的平臺,開辟了廣闊的天地,激發了人才創新活力,形成了“虎躍龍騰、群賢畢至”的局面,讓人才立足崗位、扎根事業,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同時,大力營造“尊才愛才”的優良氛圍,以堅強保障解后顧之憂,以溫暖服務暖人才之心。廣大黨員干部深懷愛國之心、砥礪報國之志,主動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責任,在堅定理想信念、站穩政治立場的同時,善學能為敢擔當,以虎虎生威的雄風、生龍活虎的干勁、氣吞萬里如虎的精神。
這是一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時代,這是一個“萬馬奔騰齊爭先”的時代,這是一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時代。邁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日益壯大的人才大軍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
聚天下英才筑強國之基心得一千字(篇4)
《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 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文章強調,必須堅持黨管人才,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的美好圖景在神州大地漸次展開。全面加強黨對人才事業的領導,以引才的誠意、育才的良方、用才的膽識,推動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萬類霜天競自由”的人才發展環境。__年5月,黨的歷史上第一部關于組織工作的統領性、綜合性基礎主干法規《中國共產黨組織工作條例》印發,設專章對黨的人才工作作出規定,明確了黨管人才的體制機制。愈加明晰的人才工作思路理念,根本是堅持“黨管人才原則”。
黨管人才可巧用“放大鏡”,由本土到海外,“訂單式”引進人才。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__始終視人才為“第一資源”。上世紀80年代,為組建河北正定縣經濟顧問團,他親自向全國知名學者等發出100多封“求賢信”。海納百川,引才用智。在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引導各類人才下沉,在廣闊天地成長成才。組織開展“訂單式”“組團式”基層干部、教育醫療人才向基層扶貧扶弱、援藏援疆等,在工資待遇、職稱晉升、人才使用、創業扶持等方面提出了一攬子傾斜政策,讓人才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使一批批面向艱苦邊遠地區、面向西部、面向基層一線的人才項目結出累累碩果。不拒眾流,方為江海。2013年到2019年末,我國出國留學生人數從41.40萬人增長到70.3萬人,留學回國人數從35.35萬人增長到58.03萬人,人才已經成為我國與全球加速互動的重要紐帶。發出廣聚天下英才的積極信號,建立“近者悅、遠者來”的引才用才格局,人才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讓海外人才回得來、來得了。
黨管人才可精用“顯微鏡”,由單核到雙核,“細胞式”培養人才。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黨管人才,基礎在培養,難點也在培養。“細胞式”培養各行各業高素質人才,最大化產生了“種下一棵樹,成長一片林”的效應。充分發揮教育的基礎性和先導性,建立高校學科專業、類型、層次等動態機制,探索創新創業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形成產學研用結合的協同育人模式。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數已發展成“千軍萬馬”,參與“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嫦娥五號”任務的青年人才平均年齡32.5歲,最年輕的系統指揮員1996年出生。從高技術領域到高端產業,從民生科技到黨的基層事業,處處閃耀著人才的身影,凝結著人才的智慧和汗水。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人才培養的豐碩成果,有力支撐著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黨管人才可適用“后視鏡”,由標志到全景,“全豹式”用好人才。下人才“先手棋”帶動協同發展“大棋局”。“要打通人才流動、使用、發揮作用中的體制機制障礙,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長。”堅持五湖四海廣攬人才,在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上有突破,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進形成區域共同人才市場,推進干部人才雙向掛職。更好地發揮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清理“唯學歷、唯論文、唯職稱”,打破非實事求是的“論資排輩”。推廣完善與工作業績緊密聯系、以社會價值為導向、以市場評價為要素的按貢獻分配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人才積極性。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當下,袁隆平、屠呦呦、申紀蘭等至誠報國、無私奉獻的功勛,已經成為大眾熱捧“明星”。建設各級各行各業人才示范區,廣泛宣傳先進典型,鼓舞新時代人才的愛國奮斗精神。創造人才發展環境,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人才蔚起,國運方興。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讓各路賢才競相涌流,聰明才智競相迸發,創新創造競相呈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如約而來、如期實現!
聚天下英才筑強國之基心得一千字(篇5)
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好“方向舵”、落好“關鍵棋”、建好“蓄水池”,打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組合拳”。
把好黨管人才“方向舵”。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我們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我們要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強人才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突出群策群力,明確政治引領主體,形成各級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格局;突出政治有效吸納,搭建人才參政議政、聯系交流、事業發展平臺,做到政治引領入腦入心、政治吸納務求實效,實現黨愛人才、黨興人才、黨聚人才。
落好選賢育能“關鍵棋”。
人才是第一資源。新時代人才工作著眼于三個重要時間節點,舉旗定向、謀篇布局,規劃“時間表”“路線圖”。從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帶動,到主要科技領域領跑,最終諸多領域“四面開花”,實現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隊伍位居世界前列。“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就需要黨落實好人才選育機制,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切忌論資排輩,切莫“一把尺子量到底”,落好培育“關鍵棋”,打造人才成長寶地,在堅持黨管人才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才自主性,積極為人才“放權”“松綁”,引導各類人才各展其能。從群眾需求出發,讓人才在實踐中奮斗磨練,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
建好人才成長“蓄水池”。
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人材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是成就偉大事業的“蓄水池”。我們要以與時俱進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氣、堅忍不拔的定力,堅持“四個面向”,加快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堅持“筑巢引鳳、固巢養鳳”,堅持招才引智,把人才培養與項目建設相結合,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以最優生態實現人才“近悅遠來”。打造建設人才“硬舉措”與“軟環境”的“組合拳”,厚植人才成長沃土,將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偉大事業呼喚人才,偉大時代造就人才。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才建設“組合拳”已經打響,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梯次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隊伍正加速集結。人才蔚起,國運方興。天下英才聚神州,萬類霜天競自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如期實現。
聚天下英才筑強國之基心得一千字(篇6)
《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 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文章指出,堅持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營造尊重人才、求賢若渴的社會環境,要在人才的“關鍵小事”上下足功夫。辦好人才的“關鍵小事”,要在關愛激勵上多想辦法、多出對策,充分發揮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的雙重效應,全力構建人才最優生態。
把人才的“心中所想”當作“行動之基”。
得人心者得人才。人才的“關鍵小事”,是人才平日里比較關心牽掛的事,是外人眼里的“小事”、人才心中的“大事”。只有把人才的“關鍵小事”當作“頭等大事”,把人才的“心中所想”當作“行動之基”,多站在人才的立場想事情、看問題、出對策,把人才服務做到位,把激勵關愛真正送到廣大人才心坎上,實現用事業感召、以精神激勵,才能辦好辦實人才心中所想的點滴小事,積累起來成為營造尊重人才、求賢若渴的社會環境,公正平等、競爭擇優的制度環境,待遇適當、保障有力的生活環境的“頭等大事”,進而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讓人才事業興旺起來。
把人才的“干事所愿”當作“事業之需”。
讓事業激勵人才,讓人才成就事業。使用是最好的培養。對人才來說,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所作為、有所成就,最大的顧慮往往是“英雄無用武之地”。把人才的“干事所愿”當作“事業之需”,充分釋放人才活力,就是要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有“用武之地”。為人才搭建廣闊舞臺,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起以信任為基礎的人才使用機制,多給予人才信任和依賴,制度層面更有彈性,因人制宜、區別對待,激勵機制上不斷強化,加強容錯糾錯,對失敗更加寬容,對專才更加保護,讓人才沒有后顧之憂的干事創業。針對人才維權成本高、周期長問題,完善健全維權機制,暢通申訴渠道,讓人才更敢擔當、更敢作為。
把人才的“生活所盼”當作“待遇之要”。
從自身薪酬、項目經費、科研成果轉化、分紅獎勵,到家人的衣食住行、物質需求、精神保障,都是人才的“生活所盼”,都與人才的“關鍵小事”息息相關。辦好人才的“關鍵小事”,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結果導向,系統掌握、全面梳理人才所憂所盼,對癥下藥、逐個解決?;ù笮乃紭淞嵖儗?,以價值論英雄,健全合理的薪酬體系,按勞取酬、科學分紅。下大力氣創造優質的干事創業環境,通過建設人才公寓、放寬落戶條件、出臺子女配偶可隨遷的政策等來搞好人才落戶、住房等方面的服務,通過創辦人才小學、整合教育資源、建強師資陣容等來解決人才最關心的孩子上學問題,通過制作人才“就醫卡”、設立“人才號”等方式來解決人才及其家屬的就醫問題。
聚天下英才筑強國之基心得一千字(篇7)
《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 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中指出,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必須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為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好人才基礎。筆者認為,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的“引”字大有學問,其又可細分為引進、引導和引薦三個方面來論述。
種好“梧桐樹”,也尋“鳳凰”來。
都說種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我們都知道,“種梧桐樹”的方法無非兩種:一是完善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資源、健全薪酬待遇、激勵措施等人才保障機制;二是給人才更廣闊的發展舞臺,解除人才的“后顧之憂”。實踐證明,通過“種梧桐樹”引進人才十分重要,改變外在環境吸引人才也的確有效。但如果只靠“種梧桐樹”的單一手段,則不能盡可能多地挖掘發現人才。因為,很多時候人才是求來的不是等來的。我們除了“筑巢引鳳”之外,還要學會培養自己“沙里淘金”的“慧眼”,去善于發現、識別各類優秀人才;也更要有“水滴石穿”的毅力,即便舍得“一身剮”,也要“跋山涉水”,“三顧茅廬”把人才“請回家”。
“老兵”帶“新兵”,“新兵”變“精兵”。
很多人認為人才的引進只局限于“引進”。其實不然,對人才的引導也是引進中很重要的一環。甚至可以說,人才的引進更在于引導。萬事講求循序漸進,人才引進之后必然不能立馬解決基層復雜多變的問題,也必不可能為當地帶來飛躍式發展。我們應正確地認識到,人才并不萬能。面對復雜多變的基層環境時,新進人才難免束手無策,他們更需要充足的時間去適應。如果我們對人才不加以正確引導,而一味地期望過高,則可能導致“與基層尚在磨合”的人才,就被“蓋棺定論”,貼上了“不合適”的標簽。因此,基層在引進人才后,要注重對新進人才的細心引導,通過基層“老兵們”的“傳幫帶”,讓新進人才更全面更細致地了解情況,適應基層,從而更精準地開展工作,變成實打實的人才“精兵”。
執“引薦”之筆,促“才盡其用”。
因為優秀人才總是稀缺的,所以我們在引進時,要考慮到的一個最主要問題就是如何讓少數的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引薦有了“用武之地”。引薦的最大好處就是能盡可能多地發現留住身邊人才,并聚合不同的人才力量以發揮其最大價值,做到“才盡其用”。筆者認為的引薦,可分為兩個方向——縱向引薦和橫向引薦??v向引薦,就是發動黨員干部不定期地向上向下舉薦優秀人才。一方面向上積極輸送舉薦優秀人才,另一方面向下組建隊伍“墩苗壓擔”。而橫向引薦,則是指不同鄉村之間的人才流動。這種人才流動,一定程度上也可稱之為“人才共享”,即通過將不同但相似的鄉村之間建立“人才聯系”,實現“人才共享”,以達到帶動全國鄉村均衡發展的目的。
其實,人才引進工作的“引”字是門大學問,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細挖深挖的地方。作為基層干部,一定要常修常學,多看多想,通過更多有效手段為基層發展聚集盡可能多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