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的選材不能求全貪多、主次不分,要根據實際情況和總結的目的,把那些既能顯示本單位、本地區特點,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為重點選用,寫得詳細、具體。寫總結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總結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鄉村社會實踐總結一千字篇一
我的家鄉座落在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東橋鎮。那兒依山傍水、民風淳樸、景色宜人。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伴著一個個新政策的出臺,一股建設“美麗鄉村”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聽爸爸說,我的家鄉東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滿懷期待。
機會終于來了,寒假里爸爸帶我踏上了歸途。大約坐了一個多鐘頭的車,車就來到老家的村口了,剛一下車,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以前彎彎曲曲,泥濘不堪的小路現在變成了一條條筆直寬闊的柏油馬路,路的兩邊種滿了花草樹木,鳥兒在樹枝上歌唱,蝴蝶在花叢中飛舞,簡直就像一個美麗的大公園。走進村子,最引人注目的是小溪邊新修的步行棧道,據說這條步行棧道全長四點多公里,曲曲彎彎,橫穿了整個東橋鎮。步行道上鋪設了厚厚的塑膠,踩上去松松軟軟的,感覺好極了!即使不小心摔一跤也不覺得疼呢!步行道緊挨著小溪,溪水清澈見底。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時常會看見熱情的魚兒向你打招呼呢!溪水在燦爛的陽光的照耀下,宛如一塊鑲嵌了寶石的綢帶,光彩奪目。步行道的另一邊被一大片茂密的樹林和農田所覆蓋。正值春天,金燦燦的.油菜花競相開放,美不勝收,令人心曠!你瞧,不遠處,慕名而來的游客們正穿梭在花海里拍照留念,不時傳來一陣陣銀鈴般的笑聲。
逛完棧道,我和爸爸來到了堂叔家。堂叔家里的景象更是讓我為之一震:三層的小洋樓,寬敞的客廳,潔白的墻壁,嶄新的家具、洗衣機、電冰箱、空調等家用電器,應有盡有。農村的變化可真大呀,我心里暗暗驚嘆道。表叔看到我目瞪口呆的表情,笑著對我說:“都是黨的政策好!如果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哪里有今天美麗的新農村呢?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改善。這都要感謝黨的好領導啊!”
這就是我的家鄉——美麗鄉村東橋!它就像一朵絢麗的花朵,綻放著祖國的花園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的家鄉會更加美麗、富饒!
鄉村社會實踐總結一千字篇二
“美麗廣西清潔鄉村”的實施打造了南寧靚麗的城市品牌,凈化了環境,逐步形成“潔齊美”的良好人居環境;凈化了心靈,逐步形成“個個都是首府形象”的理念;凈化了社會風氣,使社會更加和諧,開放南寧、和諧南寧的形象進一步樹立,城市魅力更加顯現。
我市實施“美麗廣西清潔鄉村”在國內引起積極的聯動效應,使南寧成為全國矚目的焦點,前來參觀考察的各省區市代表團絡繹不絕。目前,廣東、湖南、四川、貴州、湖北、浙江杭州市等多個省市參照我市做法相繼開展了“城鄉清潔工程”。“城鄉清潔工程”已成為南寧市宣傳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一張靚麗名片和重要平臺,已成為一項服務發展的信心工程、服務群眾的民心工程。以來,根據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南寧市在全市范圍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實施“美麗廣西清潔鄉村”行動,著力解決“五亂”等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不斷提高城市凈化、綠化、亮化、美化水平。經過四年多堅持不懈、深入持久地實施“城鄉清潔工程”,南寧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城市文明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受到全市廣大群眾的歡迎、擁護和稱贊,榮獲了“聯合國人居獎”“全國文明城”等殊榮。南寧市多措并舉,旨在建立健全南寧市“城鄉清潔工程”長效機制,深入實施“美麗廣西清潔鄉村”。為了響應號召,“城鄉清潔工程”實踐活動也來到了我們廣西中醫學院。我們班也參與其中。本人有如下一些體會。
全力搞好城鄉清潔工程,同心建設美好和諧家園,街道整潔,街燈明亮,綠草如茵,窗明幾凈,這不難做到,全社會,無論機關單位,學校社區,城鎮農村都應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黨員身先士卒,團員青年,少先隊員,青年志愿人員,社區的老老少少都動員起來,知書達理的都教育家人和周圍群眾,遵守社會公德,講文明衛生,自覺愛護公物和注意公共衛生,我們不一定人人都上街大掃除,但一定要人人保持清潔衛生的好習慣,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能做到吧。家里的廢舊電池收集起來統一回收,不污染我們的地球,多用能回收的可循環使用的塑料袋,別讓廢舊塑料薄膜袋在我們的城市滿天飛做得到吧?節約用水用電,注意安全生產,這些事都是舉手之勞,但我們沒用心去做,像下班后隨手關燈,關水龍頭,關空調等。
讓我們掃除一切陋習,張開笑臉迎來文明春風,“美麗廣西清潔鄉村”和大家息息相關,因為我們生活同在同一片藍天下,你我共飲一江水,同呼吸,共命運,在加快城鎮化工業化建設的同時,我們有必要加大投入,通過整治五亂,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人民群眾的素質。通過加大力度不斷推進城鄉清潔衛生工程的展開,城市會越建越大,將會建成文化,生態,和諧,富裕的現代化宜居家園,我們民眾的生活會越來越好,山更青水更秀人也美,從而有力推動經濟的發展。
【關于美麗鄉村感想的社會實踐報告】
鄉村社會實踐總結一千字篇三
走進鄉村,你會覺得空氣特別新鮮。走進鄉村,你會覺得滿眼綠色。走進鄉村,你會覺得花香特別的濃。
春姑娘邁著輕輕的腳步來到了人間,用甘露輕輕地喚醒了萬物。沉睡的筍芽,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懶腰,探出了尖尖的小腦袋,它一個勁地往上鉆,大地媽媽給筍芽兒披上了一件綠衣裳。他東瞧瞧,西望望,一個勁的贊嘆道:“空氣太清新甜潤啦。”農民伯伯們忙著插秧,秧苗們大口大口吸雨水,秧苗扭動著柔弱的身軀東倒西歪,那是春姑娘對他的愛撫。放眼望去,田野里一片綠色。小路旁的野花爭奇斗艷。紅的,白的,粉的,真像一個大花壇。花的芬芳吸引來了辛勤的蜜蜂和美麗的蝴蝶。蜜蜂忙著采花蜜,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鄉村!我愛你那你泥土花草的味道,我愛你那生機勃勃的綠色,我愛你那美麗的景色,鄉村——我愛你。
四年級:劉雨萌
上一篇:金色的秋天
下一篇:美麗的校園鄉村社會實踐總結一千字篇四
為加強我院學生黨員的踐行模范、求真務實、學以致用的精神以及響應上級黨組織號召,我院于8月26日-27日于廣州市白云區江高鎮開展了為期兩日“美麗鄉村規劃與農業信息化”建筑工程學院三下鄉黨員社會實踐活動,活動圓滿舉辦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8月26日上午8點30分,建筑工程學院黨總支組織學生黨員在李東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廣州市白云區江高鎮大田村開展活動,活動期間,學生黨員同志積極慰問村民并且向村民廣泛普及現代農業信息化及注意衛生等事項,得到了當地村民的廣泛認可。黨員同志興致高昂,下午2點過后,在老師帶領下于大田村逐步開展了鄉村規劃的初期工作,通過走訪的形式了解到該村民風淳樸,世代以農業種植和水產養殖為主。這里田園、山崗,水網,河涌交錯,擁有3500畝基本農田保護區,一派嶺南特色田園風光。通過實地走訪,在大田村的村尾發現有一個古廟群,其中歷史最為悠久,是方圓十里之內最大的廟宇。這也成為了此次大田村的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次的考察調研中,不少黨員同志當場拿出紙筆進行現場規劃構思,在此次的實踐中發揮了學有所用的精神。
8月27日上午8點30分,建筑工程學院筑工程學院黨總支組織學生黨員在李東老師的帶領下,再次出發,開始了第二日的鄉村規劃的前期實地考察工作,本次目的地是位于廣州市白云區江高鎮最具歷史文化意義的騎樓街。黨員同志到達騎樓街后,被當地的遺留以及改造過后的騎樓民居深深吸引,并積極向當地居民詢問騎樓街的相關歷史知識以為了在更好的落實當地名俗風情下進行鄉村規劃。通過了解,江高騎樓街長達數公里,夾在流溪河與筷子河之間,范圍東至愛國東路,北至菜園街和交通路,西至愛國西路,街道兩邊統一的兩層騎樓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充分地體現了嶺南特色及洋溢著濃郁的歷史滄桑感。1938年10月,歷經百年風雨的騎樓街,在被日寇侵占撤離時毀于一炬,在解放后,才重建了如今的江高鎮騎樓街,因此在如今騎樓街是當地街坊心中的一種情結,這也勾起了在場學生黨員同志的愛國之心,而這這也成為學生黨員同志在這里進行鄉村規劃的一個重要的考量。在騎樓街中部,有一座以紅白基調為主的老式教堂,這座教堂始建于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已經歷史悠久。下午2點,調研的行程結束。
鄉村社會實踐總結一千字篇五
【范文一】
7月20日10時,“傳播夢,贛南情”社會實踐服務團在會昌縣珠蘭鄉政府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了上照村與珠蘭示范學校進行參觀學習。親身感受珠蘭鄉“三送”政策對村民們質量的改善與提高。
近年來,上照村結合國家扶貧開發政策,依托當地資源優勢,加快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取得顯著成效。9月以來,在一系列政策出臺后,村民積極性高漲,踴躍參與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62戶一夜之間達成拆舊建新共識,并自發成立村民理事會,組織實施土坯房改造,拆除所有的危舊房。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共拆除舊土坯房47棟。并且理事會向每戶籌集1.5萬元用作拆遷和土地平整費用,在20底,20多戶在春節前后搬入新居。老有所依,幼有所養,是為大同。村民的生活一點點的改善。上照村當地基礎設施的快速完善以及產業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令隊員們十分欽佩。
當日下午,隊員們來到了會昌珠蘭示范學校參觀學習,學校按照“一校五部”(幼兒部、小學部、初中部、職高部、成教部)的辦學格局建籌,堅持“農教結合”的辦學方向,實行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這不僅為當地的青少年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也為當地農村事業的發展創造了大批量的科技人才。在參觀過程中,工作人員介紹,學校擁有現代農業大棚,“紅土娃”綠色臍橙園與300畝藥材基地等,這不僅為學生們學習農業科技提供了場地,還成為學校創收的“造血”基地。這種特殊的教育模式引起了隊員們的極大興趣,參觀過程中,隊員們詳細了解了這種模式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與建議。珠蘭示范學校與當地的實情相結合,定期的成人教育讓當地農民學習了更科學、更專業的種植方式與方法。
今天的參觀學習讓隊員們看到了新農村改造與發展飛速前進的'面貌,“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鄉親們擁有可以養活自己的飯碗才是真正致富的硬道理,企業包土地,指導種植,政府扶持,帶動發展產業基地建設,無疑給老百姓服用了一顆定心丸。會昌作為紅色革命老區不僅在革命時期起到了向上的帶領作用,在新時代依然用自己的力量努力前行,贛南地區的發展潛力正在被快速地挖掘,這里的發展與壯大指日可待。
【范文二】
7月27日至30日,商學院“茶古道”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在商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顧培中的帶領下,遠赴安徽黃山,開展了以“追尋茶葉文化,感受山區農村跨越式發展”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此次活動共分為三個主題:對安徽黃山區猴坑村的新農村建設進行調查和了解;關愛山區孤兒的生活和學習;調查“太平猴魁”茶葉的市場營銷狀況,運用專業知識為太平猴魁茶葉進行營銷策劃。
社會實踐活動得到了黃山市黃山區新明鄉猴坑村委會的大力支持和熱情接待,黃山區新明鄉猴坑村委會項副書記向小分隊介紹了猴坑村的基本情況,實踐小分隊的隊員還與當地的茶農進行了交流,體驗了茶農的生活狀況,猴坑村書記、“猴坑”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方繼凡帶領我們參觀了“太平猴魁”生產和營銷基地,講述了當地如何利用特色產品實現跨越式經濟發展的歷程。
感受: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猴坑村
從黃山市黃山區到猴坑村約一小時車程,沿路風光迤邐,生態環境絕佳,滿目青山綠水,到處生機盎然。猴坑村是“太平猴魁”核心產區,是省級美好鄉村示范點,正在全力推進美好鄉村建設。村中大部分都是新建的樓房,一家三四口人,建筑面積都在300平方米左右。村中道路都是卵石路面,綠化帶圍繞整座村莊,營造了最佳宜居環境。村民家中非常干凈整潔,其生活條件遠超一般城市居民。
猴坑村中心村被列為省級重點示范村以來,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地開工。村莊綜合整治、交通條件改善、衛生保潔、污水處理等都基本建成,老百姓已經實實在在享受到美好鄉村建設的成果。另外,7500畝生態茶園也初步建成了生產、觀光旅游步道,為村子下一步農家樂旅游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訪談:農村經濟的領路人——方繼凡
太平猴魁茶是猴坑村民的生機,也是猴坑村民的驕傲。如今,以黃山區為唯一產地的太平猴魁,已然成了徽茶的知名代表品類。隊員們欣喜地了解到,太平猴魁核心產區——猴坑村的黨書記、村委會主任、猴坑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方繼凡的事業如今越做越大。方繼凡,是中國十大農村帶頭人物、安徽省農村致富帶頭人、全省農村優秀人才、安徽省茶產業十大杰出企業家、黃山市勞動模范,中國茶行業十大年度經濟人物,是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第九屆省黨代表。
方繼凡以“公司+農戶+基地”的形式,走訂單農業之路,與農戶簽訂收購合同,農戶則按照企業要求進行規范化生產加工,企業引導茶農使用新產品、新技術,確保太平猴魁茶的質量,提高產品競爭力。
方繼凡在太平猴魁核心產區建有太平猴魁有機茶示范基地400余畝、標準化加工廠兩座,吸納數十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到公司就業。示范基地實行有機茶標準化管理,施用有機肥、生物農藥,統一管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參觀:太平猴魁生產與營銷基地——“猴坑”茶業有限公司
黃山市猴坑茶業有限公司的辦公室張主任帶領我們參觀了公司的生產車間、茶文化展廳,向我們介紹了公司的經營模式和市場現狀。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生產、加工、經營太平猴魁系列茶的重點龍頭企業,是商務部授權的“中華老字號”單位,黃山區國家級標準化太平猴魁示范區和國家星火計劃---太平猴魁茶產業開發項目承建單位,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是安徽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黃山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高檔禮品茶定點生產單位、黃山區重點保護企業、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
目前,公司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規范化試運作,繼續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走訂單農業之路,以“發展茶業經濟,造福廣大茶農,弘揚猴魁文化”為企業宗旨,以“讓消費者滿意,讓茶農滿意”為企業經營目標,以“高檔禮品茶和旅游產品”為市場定位,以推動太平猴魁產業化發展與升級,提升太平猴魁品牌價值為己任,實現企業的發展與壯大。
探望:山區的未來與希望——猴坑村孤兒
大學生社會實踐小分隊通過項書記了解到猴坑村有一名孤兒,是村里唯一的重點扶持和資助對象。小分隊決定前去探望。經過了解,該孤兒(化名“小花”)今年11歲,4年前父親因病去世,母親拋棄她回了娘家,杳無音訊。小花的姑姑收養了她,但缺少父母的關愛,小花的心理出現了較大的問題。小分隊的學生與小花進行了約2小時的交流,以哥哥姐姐的身份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給予了指點,顧書記代表學校向小花捐贈了學習用品和生活費。小分隊成員張天文(12企管二班學生)與小花互留了電話,表示今后將繼續關愛小花,盡自己所能在學習、心理輔導等方面給予小花更多的關心,助其健康成長。
感悟:大學生的使命與責任——為家鄉建設獻計獻策
參與此次活動的大學生收獲頗豐,深切地感受到了山區農村跨越式經濟發展軌跡,進一步明確了作為當代大學生所肩負的使命與責任,大學生們紛紛表示要進一步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