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指在一段時間內對教學工作進行規劃和安排的重要文件,能夠幫助教師有效組織教學活動。下面是一份詳細的教學工作計劃范文,希望能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和指導。
小兒垂釣教案(優秀20篇)篇一
詩中有畫,畫中有情。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結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讓學生體會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個難點。教師深情并茂的范讀、生動的課件、誦讀時的古樂,都是為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進入古詩意境所作的努力。
小兒垂釣教案(優秀20篇)篇二
1、通過學習,使學生感悟古詩大意。會寫2個生字。掌握一個多音字“應”。
2、通過看圖學文,感受小孩的聰明與機靈。
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通過看圖讀詩,了解古詩大意,感受小孩的聰明與機靈。教學課時:1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垂釣嗎?常常跟誰去釣魚的?
2、帶著你們興奮的心情跟老師到池塘邊去看看一個小朋友。他也喜歡釣魚,我們去認識認識他吧!
3、出示課題。
4、齊讀課題;
5、理解課題:"小兒"就是"小孩兒","垂釣"就是"釣魚"的意思。
6、作者簡介。
二、朗讀古詩,學習生字。
1、播放朗讀。
2、生自由朗讀古詩,強調朗讀的節奏。
3、圈出生字。出示生字,齊讀生字。一組開火車讀生字。
4、“蓬”是什么結構?帶有草字頭還有哪些字?(芳、草)。
5、“垂”是獨體字。你怎么記住這個字?同學們真聰明。我們的祖先更聰明。
6、字理識字:“垂”。(土上長著一顆樹,樹上掛著兩個果。)我們的祖先這樣記下這個字,也這樣寫著著。后來又寫成,最后又寫成現在的楷書。
7、指導書寫“垂”字。出示“垂”字筆順分解圖。
8、“側”古今對照。
9、“應”是多音字。(應該、答應)。
三、理解詩句,感悟詩意。
1、理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臺草映身。”
蓬頭:頭發散亂,沒有梳理。
垂綸:綸指垂釣用的絲紡線。垂綸就是指垂釣的意思。
莓苔:長在濕潤之處的低等植物。一般長在太陽光不容易照到之處。映身:掩飾著身板。
2、連起來說詩句的意思。
3、這句寫出小孩兒的天真可愛。
4、理解“路人借問遙揮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借問:向人探詢看望,指有禮貌地問。
遙:遠遠的。應:應答。
5、說說詩句的意思。
6、這句寫出了小孩釣魚專心認真。
四、背誦古詩,拓展訓練。
1、背誦練習。
2、用你喜歡的方式再現詩景。
遙招手。
怕魚驚。
不應人。
小兒垂釣教案(優秀20篇)篇三
1認知目標正確誦讀古詩,學會認讀古詩中的五個生字。
2基本懂得古詩的意思,能想象出詩句所描繪的情境。
3有感情地誦讀古詩,體會詩句中蘊涵的童趣。
有感情地誦讀古詩,基本懂得古詩的意思。
想象出詩句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句中蘊涵的童趣。
教學時數:
1課時
一 談話導入
在唐朝的眾多詩人當中,有一位叫胡令能的詩人特別富有傳奇色彩。胡令能原本是個加工鏡子和鐵器的工匠。有一天,在睡覺的時候,他夢見一個神仙把他的肚子剖開,放了本書在里面,醒來以后,他就變得很會作詩了。而在他的詩中,咱們今天要學的這首《小兒垂釣》是最為有名的。板書課題。
二 初讀古詩,自主識字。
1聽老師讀這首詩,注意聽清字音。
2請大家各自試著讀一讀,在拼音的幫助下把字音讀準。
3和同桌相互檢查生字讀音,一起想辦法記住這五個生字。
4集體認讀生字,給大家說說你的識記好方法。
5各自練讀古詩,練好了就讀給大家聽一聽。
三 自主學習,讀中感悟。
1熟讀詩句,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做上記號。提出問題。
2聯系解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稚子:年齡小的孩子。綸:釣魚用的絲線。
垂綸:釣魚。 莓:一種小草。
苔:苔蘚植物。 映:遮住
借問:向人打聽。 應:理睬。
3探究與爭論:
4朗讀背誦古詩
作者只用了短短四句話二十八個字把一位垂釣孩子的外貌、姿勢、環境、神情勾勒得生動傳神,躍然紙上。讓我們把自己當作這個垂釣的孩子,帶上動作來朗誦這首詩吧!
四 拓展積累
小兒垂釣教案(優秀20篇)篇四
1、同學們讀得真好!那我帶你們再去看看那個專心學釣魚的孩子吧。你們看!(出示第1句詩的情境圖)。
2、(教師用教鞭指著圖上小孩的蓬頭)仔細看小孩是什么樣子的?指名說。
問:你還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3、教師描述詩句意思:是呀,你們看小孩頭發亂糟糟的,他側著身子坐在長滿青苔的石頭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體。(教師邊描述邊用教鞭指圖上相應的地方)。
4、詩人看到這樣的情景不禁吟誦:“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詩的第1句)教師范讀詩的第1句。
5、這個小孩多認真,一動不動學起了釣魚,誰來讀給我們聽一聽?指名讀。
師評讀:這兒草木茂盛,真是個釣魚的好地方。誰還想讀?指名讀。
師評讀:對呀。他在那兒專心學釣魚呢。讀得好!
6、你們都想讀呀?可要把小孩學釣魚的認真勁讀出來。自由練讀。
7、多種形式讀詩的第1句。
(1)指名看圖表演讀。
(2)男女生賽讀。
(3)齊讀。
8、師生互動表演。
(1)創設情境。師(配樂動情地描述):小孩在河邊一動不動坐了很久,哎!
還沒釣到一條角。他透過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條小魚慢慢游過來了,眼看就要上鉤了,這時遠處有個人路過這里,發現了這個釣魚的男孩,于是向他問路。如果你就是這個釣魚的孩子,會怎么辦呢?這樣吧,咱們來演一演,現在你們都是這個專心學釣魚的孩子,把你們的釣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個問路的人。
(2)進人情境。
學生做出詩的第1句描繪的小孩釣魚的樣子。
(3)模擬表演。
(教師手放在嘴邊,大聲喊。)哎——小孩,請問漁光村怎么走啊?
學生自由做動作。(教師打量一番)問:大家怎么都不出聲呀?指名說。
9、你們真是一群聰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釣魚的樂趣之中還不忘幫助別人。是不是你們想的這樣呢?我們來讀讀詩吧。(出示詩的第2句)指名讀。
10、指導朗讀。
你剛才不是不理我嗎?生怕嚇跑了快上鉤的魚兒。(做出不出聲的手勢,并環視四周。)我們再來聽他讀讀。我讀前—行.你讀后一行。準備好了!師生接讀。
評:有進步,我們為他鼓鼓掌!
11、大家帶著自己的感受都來試著讀一讀吧!自由練讀。
12、反饋。指名讀,全班有感情地朗讀。
小兒垂釣教案(優秀20篇)篇五
1.師出示插圖說:請小朋友看圖說說有些什么人?在干什么?“引出課題:小兒垂釣.
2.學生齊讀課題,。
3.j借助插圖學習生字“垂”,“釣”
4.簡介作者:胡令能。
師:古人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啊,詩人胡令能也把這副美麗的圖畫變成了一首優美好聽的詩呢,小朋友快來讀讀吧!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檢查:(1)指名讀生字,隨機糾正讀音。
(2)指名讀課文,指導讀通順,流利。
3.聽老師范讀:生劃節奏,標重音。
4.學生根據節奏齊讀詩歌。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不懂的詞句。
2.引導學生質疑,在質疑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理解詩意。
(1)學生反復讀句子理解。
(2)同桌互相討論理解。
(3)看插圖理解。
(4)一邊表演一邊讀理解。
3自由讀,同桌互相背誦。
(1)輕聲美讀詩歌。
(2)閉眼聽錄音,想畫面理解。
(3)給詩歌配上美麗的圖畫。
1.學生認讀生字,觀察找出難寫的字。
2.指導學生寫難字,擴詞。
3.學生自己寫簡單字。
1.寫生字。
2.背詩歌。
小兒垂釣教案(優秀20篇)篇六
1、今天哪,老師想帶你們一起去漁光村看一看。
2、教師配樂動情地描述:這兒有一條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圍草木茂盛,石頭上長滿了青苔。河里的小魚可多了.它們快活地游來游去。幾條小魚高興地蹦出了水面,正熱情地歡迎咱們呢!
小兒垂釣教案(優秀20篇)篇七
古詩教學,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詩學素養,通過古詩拓展,為他們的課外閱讀打開新的視窗。讓學生了解我們今天所學的詩僅是古詩滄海中的一粟,作為炎黃子孫應當更廣泛地從民族文化中汲取養料,從而開闊視野,體會我們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兒垂釣教案(優秀20篇)篇八
教材分析:
《小兒垂釣》是蘇教版第八冊第六單元第20課《古詩兩首》中的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七絕,作者是唐代詩人胡令能。這首詩描畫了一個小孩兒初學釣魚時的情景。孩子認真專注、天真爛漫的神態躍然紙上。詩句通俗易懂,活靈活現地勾畫出了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孩兒形象,使人感到逼真、親切,是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描寫兒童的佳作。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稚、側“,認識”綸“、”莓“,理解”蓬頭、稚子、垂綸、側坐、遙招手、魚驚、應“等詞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話話說出《小兒垂釣》的意思,體會釣魚孩子的天真、可愛。
3.掌握”讀一讀、猜一猜、品一品、寫一寫“的學詩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本詩,默寫全詩。
5.品味鄉村生活,感受童年快樂,生成素樸情趣。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的含義,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和童趣。
2、有感情地朗讀,積蓄童年情愫,豐富古詩積累。
教學難點:
品味古詩語言,抓住”蓬頭“”遙招手“等詞語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生共鳴。
教學準備:1、讓爸爸媽媽幫助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中的樂事。
2、魚竿、小凳、補充材料。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聽說,咱們四年級1班的學生個個都是好樣兒地,這不今天我就自告奮勇地要來給大家上一節課,大家歡迎我嗎?掌聲。
這么熱情,那老師送給你們一組有趣的圖片作為感謝吧!想看嗎?
看,鞋子進水了,卻依然玩得——好玩嗎?玩過嗎?這是——有趣嗎?
同學們有過哪些快樂的童年回憶呢?來,告訴大家,讓我們一起分享你童年的快樂!
同學們,你們喜歡釣魚嗎?
你和家人朋友去釣過魚嗎?老師調查一下,釣過魚的小朋友舉一下手。
(問沒舉手的學生):你們沒釣過魚怎么說喜歡釣魚呢?
看來同學們確實都喜歡釣魚。現在我來考考大家有關釣魚的知識。
第一個問題:在什么地方釣魚?
第二個問題:你們是選擇人不常去的地方釣魚呢,還是選擇人經常去的地方釣魚?為什么?再問一個問題:人不常去的地方草長得茂盛,還是長得稀少?為什么?(你很聰明。你善于觀察。呵呵,大家真是釣魚的高手!)。
一。揭題生趣。
1.釣魚確是童年生活中的一件樂事,小孩兒學釣魚就更有趣了,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唐代詩人胡令能的一首詩《小兒垂釣》(師板書)。請大家拿出筆來,跟老師一起認認真真地在作業本上寫好課題。
小兒垂釣教案(優秀20篇)篇九
教材分析:
小兒垂釣》是蘇教版第八冊第六單元第20課《古詩兩首》中的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七絕,作者是唐代詩人胡令能。這首詩描畫了一個小孩兒初學釣魚時的情景。孩子認真專注、天真爛漫的神態躍然紙上。詩句通俗易懂,活靈活現地勾畫出了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孩兒形象,使人感到逼真、親切,是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描寫兒童的佳作。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稚、側",認識"綸"、"莓",理解"蓬頭、稚子、垂綸、側坐、遙招手、魚驚、應"等詞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話話說出《小兒垂釣》的意思,體會釣魚孩子的天真、可愛。
3.掌握"讀一讀、猜一猜、品一品、寫一寫"的學詩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本詩,默寫全詩。
5.品味鄉村生活,感受童年快樂,生成素樸情趣。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的含義,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和童趣。
2、有感情地朗讀,積蓄童年情愫,豐富古詩積累。
教學難點:
品味古詩語言,抓住"蓬頭""遙招手"等詞語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生共鳴。
教學準備:1、讓爸爸媽媽幫助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中的樂事。
2、魚竿、小凳、補充材料。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聽說,咱們四年級1班的學生個個都是好樣兒地,這不今天我就自告奮勇地要來給大家上一節課,大家歡迎我嗎?掌聲。
這么熱情,那老師送給你們一組有趣的圖片作為感謝吧!想看嗎?
看,鞋子進水了,卻依然玩得——好玩嗎?玩過嗎?這是——有趣嗎?
同學們有過哪些快樂的童年回憶呢?來,告訴大家,讓我們一起分享你童年的快樂!
同學們,你們喜歡釣魚嗎?
你和家人朋友去釣過魚嗎?老師調查一下,釣過魚的小朋友舉一下手。
(問沒舉手的學生):你們沒釣過魚怎么說喜歡釣魚呢?
看來同學們確實都喜歡釣魚。現在我來考考大家有關釣魚的知識。
第一個問題:在什么地方釣魚?
第二個問題:你們是選擇人不常去的地方釣魚呢,還是選擇人經常去的地方釣魚?為什么?再問一個問題:人不常去的地方草長得茂盛,還是長得稀少?為什么?(你很聰明。你善于觀察。呵呵,大家真是釣魚的高手!)。
一。揭題生趣。
1.釣魚確是童年生活中的一件樂事,小孩兒學釣魚就更有趣了,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唐代詩人胡令能的一首詩《小兒垂釣》(師板書)。請大家拿出筆來,跟老師一起認認真真地在作業本上寫好課題。
注意提示】"垂"的橫畫比較多,第二橫最長,寫的時候還要注意筆順。"釣"的右邊是一點。
2.齊讀課題。這個題目很好懂。同學們能通過這個題目猜出這首詩的內容嗎?
3.看來同學們不僅是釣魚的高手,還是猜謎的高手。
二。初讀覓趣。
1.下面請大家打開課本,讀一讀這首詩,自由讀,反復讀,一直讀到順口了、朗朗上口為止。
2.讀得很專心、很投入,很好!讀書要的就是這種狀態!誰來讀一讀這首詩?很順口地讀。
3.讀得不錯!比如,"稚子"的"稚"是翹舌,"垂綸"的"綸"是邊音,真是讀得非常準確!誰再來讀讀看,不但順口地讀,而且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讀!
4.有味道!不用我說,大家一定聽出了這首詩的節奏和韻律。來!我們一起讀!怎么讀呢?每句詩的前四個字你們讀,后三個字我來讀。(師生合作朗讀全詩。)。
5.好!味道出來了。我們再讀一次,現在,前后順序調換一下,我讀前四字,你們讀后三字。
6.味道更濃了!我們連起來讀,我讀題目和作者,你們讀詩歌,注意詩的那個節奏,那個味道!
7.讀詩就是要這樣,讀出節奏、讀出味道,現在同學們一個個儼然已經成為了詩人。
剛才同學們通過題目猜了這首詩的內容,猜得不錯!現在課文又讀得這么棒,讓你們聯系詩句再來猜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我想一定能猜得更好,說得更具體。大家可以請插圖幫忙。
指名回答。(這首詩說的是:一個小孩坐在草叢里學釣魚,一個過路人向他問路,他怕魚驚跑了,沒有回答他。)看看,大家又進了一大步!
三、細讀品趣。
1.理解前兩句。
其實,這首詩的字里行間藏著許多有趣的畫面呢!下面我和大家一起繼續來細品其中的趣味,我們先猜這首詩的意思吧,爭取猜得更準確。
(1)先猜第一句"蓬頭稚子學垂綸".你們先把"蓬頭"、"稚子"、"垂綸"這三個詞的意思猜出來。
("蓬頭"的意思是頭發亂蓬蓬的;"稚子"的意思是小孩子;"垂綸"的意思是釣魚。)。
猜得好!連起來怎么說?(一個頭發亂蓬蓬的小孩子學釣魚。)。
(2)下面我們來猜第二句"側坐莓苔草映身".
"莓苔"的意思其實前面大家已經猜出來了,是什么?(人不經常去的草叢)"側坐"也好猜?為什么要側著身子坐著呀?(師示范,側身觀察,表現認真期盼的心情)。
"側坐莓苔"我們猜出來了,意思是?
那"草映身"呢?(野草掩映著身子。)。
(3)前兩句我們都猜好了,現在請大家合起來說一說。提醒一下,想好了再說,盡量說清楚、說完整。
(一個頭發亂蓬蓬的小孩子學釣魚,他側著身子坐在草叢里,茂盛的野草遮掩著他的身子。)。
(4)圍繞著這句話,你覺得這個孩子哪兒讓你覺得他特別有趣,特別惹人喜愛?
"蓬頭"這個小孩子為什么會頭發亂蓬蓬的?我們現在就來猜這個問題。你從"蓬頭"中品出了趣,淘氣,體會到孩子的天真可愛。
"側坐",認真專注的細微的動作,把小兒垂釣刻畫得惟妙惟肖,生動傳神。
"草映身"(可見小孩子身子小)是啊,如果是大人哪會有"草映身"的趣味呢。
"稚子",稚嫩,可愛,天真。
"學"非"玩",似懂非懂,專注認真,趣味無窮。
(5)我們現在通過前兩句來看看這是個什么樣的小孩。
加上表情讀出小孩的淘氣、認真(這是個淘氣、頑皮的小孩。他喜歡釣魚;蓬著頭,他側著身子坐在草叢里。)讀出對小孩的喜歡。
(這是個聰明的小孩。他雖然是在學釣魚,可已經知道要找個偏僻的地方。)我們現在再來讀這兩句,來夸夸他。
2、理解后兩句。
剛才我們是用先猜詞意,再把詞意連起來猜出句意的辦法,弄清楚了前兩句的意思,感受到小兒釣魚的一番情趣。下面請大家用上面的方法先讀讀后兩句,再獨立去猜后兩句的意思。猜好了請悄悄告訴我或者說給你的同桌聽。
(2)說得很好。能把這組有趣的鏡頭表演出來嗎?誰來演"蓬頭稚子"?
會釣魚嗎?(那你是真正"學垂倫"哪!別緊張,老師教你,一手拿住魚竿,給魚鉤裝上魚餌,再把魚鉤甩到河里,隨時關注水面上浮漂的動靜,一下子就學會了!)快看,一條魚兒游過來了……側過去看看哪!
(3)我就是那個路人了,我就站這兒行嗎?那我還得遠遠的,到哪邊呀?(抓住"遙")。
師自言自語:我跟老朋友已多年不曾見面了,這次應邀,特來拜訪。可是幾年不見,這道路跟村莊都有些變樣了,我都不認得路了,這如何是好?得找人問問才行!(師用手張望)奇怪!遠處有一個小孩蹲在草叢里干嘛呀?我來問問他:喂——小朋友——,到張家莊怎么走?(聲音大一些,語氣要有禮貌)。
(4)他演得對不對?(是招手不是搖手?孩子那么小,你這樣招手路人看得見嗎?)。
(6)這位路人你看見小孩在對你招手,又在想些什么呢?你會怎么看這位小孩兒?(好的,看你釣魚這么認真,我不會怪你的。)。
知道我這位路人怎么想嗎?(這小鬼太有趣了,太可愛了,走看看去1真不錯,既在享受著釣魚的樂趣,也還不忘做個熱心人!問路——哦,明白了,謝謝你!喲,魚上鉤了,快拉!)。
(7)同學們,看到這有趣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是否想起了什么?
(8)我們演得怎樣?誰還想來演一演!那好,大家朗誦前兩句,后兩句他們倆演!
(9)我們現在再通過后兩句來看這是個什么樣的小孩。
(這是個聰明的小孩。他知道釣魚時不能大聲說話。這是個機靈的小孩。他知道釣魚時不能大聲說話,他又想告訴路人路怎么走,就叫路人走到身邊再輕聲地告訴他。)大家都在表揚這個小孩。加上動作。讀出童趣。
學生讀。
四、誦讀吟趣。
1.一首《小兒垂釣》,短短四行,卻給我們勾勒了一位天真浪漫,稚氣可愛的小兒的形,(音樂起)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充滿童趣的《小兒垂釣》師范讀全詩。
2.哦,多么可愛的孩子呀,"蓬頭、側坐、學垂綸"還真釣到了魚。孩子,你的心情怎樣?你來開心地吟吟這首詩。
3.這位路人,你看見那個可愛的孩子了嗎?你喜歡嗎?讀出你對孩子的喜歡來。
4.各位小詩人,你們也看見了那個孩子和那位路人吧,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大家自由讀詩吧,讀出你自己的感受來。學生讀。
5.讀了這么多遍,同學們你們能把這首詩背下來嗎?配樂齊誦。全體起立。
6.詩我們不僅會讀了,會背了,還讀出了詩中意,詩中趣。下面拿出練習本,寫寫這首詩。我找兩個同學,上黑板,每人寫一句。(字寫得工整的)。
寫的時候注意四個字的寫法。一是"蓬頭"的"蓬",草字頭,亂得跟雜草一樣;"稚",右邊是個隹,四條橫;"綸""莓、苔"。
五、拓展賞趣。
2.請同學們選擇你最喜歡的一首,按照剛才學古詩的方法,讀一讀、猜一猜、品一品,好好體會一下其中的童趣。
3.學生匯報交流。(請三個左右的學生,提示:有喜歡×××寫的詩嗎?)。
所見》:騎牛,唱歌、捕鳴蟬,哪一樣不是充滿童趣的呢無憂無慮,多么快樂呀!
村居》:這么美的春光,放飛的豈只是紙鳶放飛的還有無盡的童趣!
宿新市徐公店》:多么漂亮的蝴蝶呀,抓到它該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兒呀!就算是蝴蝶沒抓到,可是快樂卻已經裝在他們心里了!
六、總結明趣。
2、最后,讓我們再把這首詩吟誦一遍,把這美好的童真童趣永留心間。——。
七、布置作業。
詩歌學完了,老師還想給大家留兩個作業。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一個完成吧:
1、展開想象,把《小兒垂釣》改寫成一個有趣的故事。
2、畫出你想象中的小兒垂釣圖,再和書本上的插圖比較比較。
小兒垂釣教案(優秀20篇)篇十
《小兒垂釣》生動地描寫了小孩初學釣魚的認真和天真可愛。《夜書所見》寫作者夜里看到了燈火,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思念家鄉之情。
教學要求。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7個字,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詩中描寫夜晚所見和小兒垂釣的情景,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誦讀詩歌,體會、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和意境。
教學難點。
1.學習生字詞。
2.誦讀詩歌,體會、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和意境。
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法。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詞。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誦讀詩歌,體會、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和意境。
教學難點。
1.學習生字詞。
2.誦讀詩歌,體會、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和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學過哪些古詩?(自由發言)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反映。
兒童生活的古詩。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2.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蓬稚綸側莓苔。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小組合作認讀生字。
(3)交流認字方法。
(4)自由讀,開火車讀。
(5)讀課文測讀。
3.出示會寫的生字卡片。
(1)指導寫字。
(2)認真讀,觀察字形。
重點指導:
垂:中間橫最長,最后一橫最短。
招:右邊是刀+口。
(3)學生書寫,師巡視指導。
1.聽課文錄音朗讀后自讀課文。
從題目知道這首詩寫什么。“小兒”指什么人?“垂釣”就是做什么?詩中的“垂綸”,“綸”是垂釣的線,釣魚時需要把線垂在水中。“學垂綸”,也就是學釣魚的意思。
2.“小兒”是指小孩子,也就是詩中所說的“稚子”,幼稚的孩子。這首詩就是描寫小孩子學釣魚的情景。
3.讀第1、2兩句。
小孩在河邊釣魚,河邊長著莓苔和青草。
誰能說說小孩釣魚坐在河邊的樣子?
(一個頭發亂蓬蓬的小孩,側著身子坐在長著莓苔的河邊,青草映著他的身影。)。
齊讀第1、2句。
4.讀第3、4句。
(1)當路人向小孩問路時,小孩有沒有回答?你是從哪里知道的?(“遙招手”,遠遠地招手。教學“遙”,遠遠地。)。
(2)小孩為什么不作聲光招手?
(擔心說話的聲音驚動了魚兒不上鉤,所以不應答路人的問話,“應”,應答的意思。)。
指點:生動地描寫了小孩初學釣魚的認真和天真可愛。
齊讀第3、4句。
5.朗讀全詩。
小結:短短的四句詩,將一個天真、專注的學釣魚小孩的形象生動、真實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希望同學們朗讀時,將這種感情讀出來。
6.有感情朗讀全詩。
四、作業。
1.背誦古詩。
2.說說詩句大意。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詞。
2.理解詩歌《夜書所見》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誦讀詩歌,體會、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和意境。
教學難點。
1.學習生字詞。
2.誦讀詩歌,體會、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和意境。
教學過程。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
二、學習《夜書所見》,認識生字。
1.初讀課文。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蕭促籬。
(2)交流學習生字的方法。
(3)自由讀,開火車讀。
(4)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
客:與容的區別。
落:是上下結構,不要寫成左右結構。
(5)學生書寫,師指導。
三、學習《夜書所見》。
1.自由朗讀:放聲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把這首古詩讀給學習小組內的同學聽,互相評議。
3.小組合作,自學交流,互相交流。
4.詞語教學。
蕭蕭:風聲。挑:捉。
促織:蟋蟀或蚰蚰。
籬落:籬笆。
5.題目《夜書所見》的意思。(將夜里看到的寫下來)。
6.讀第1、2句。
(1)指名說大意。
(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2)這時的作者心情是怎樣的?(孤獨、郁悶)。
7.讀第3、4句。
(1)由此,詩人想起了什么呢?(想起家鄉和童年)。
(2)說說詩句大意。
(3)可以想象詩人的童年是怎樣的?
8.指導朗讀。
(1)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孤獨、寂寞,思念故鄉的親人,想起童年的生活)。
(2)帶著這樣的心情讀古詩。
(3)齊讀古詩。
9.背誦古詩。
四、作業。
1.繼續背誦古詩。
2.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詩句大意。
小兒垂釣教案(優秀20篇)篇十一
1、知識目標:通過講解和朗讀古詩,使學生感悟古詩大意,能夠熟讀和背誦古詩。會寫7個生字,認識7個生字。掌握一個多音字“應”。
2、能力目標:通過古詩教學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觀察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看圖讀詩,了解古詩大意,感受小孩的聰明與機靈。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無比熱愛之情,讓學生去貼近自然,感受自然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正確認讀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是教學的重點。
通過看圖讀詩,了解古詩大意,感受小孩的聰明與機靈是教學的難點。
2課時。
演示法、談話法、討論法。
生字卡、課件。
認識7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今天哪,老師想帶你們一起去漁光村看一看。(課件出示河邊情景)。
教師配樂動情地描述:這兒有一條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圍草木茂盛,石頭上長滿了青苔。河里的小魚可多了.它們快活地游來游去。幾條小魚高興地蹦出了水面,正熱情地歡迎咱們呢!
漁光村這兒不僅魚兒多、風景美,還有不少聰明的孩子呢!看看這個孩子,他在干什么呀?(邊描述邊點擊古詩第一句情境圖)學生齊答。
2、對,他在釣魚。想知道他是怎樣學釣魚的嗎?那我們一起讀讀唐朝詩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詩――《小兒垂釣》吧。(板書:小兒垂釣)指名讀詩題,齊讀詩題。
二、循序漸進,掌握字詞句。
(一)自讀詩句,認識生字詞。
1、學生自由讀詩,畫出生字,讀準字音,難讀的字要多讀幾遍。
2、瞧,大屏幕上的漢字朋友,你們認識它們嗎?(課件出示生字)。
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讀一讀,看誰讀得準。學生自由讀生字,教師巡視。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卡片,運用小老師教讀、搶讀、合作讀、小組間賽讀等方法引導學生讀好,并隨機正音。重點指導讀好“蓬、側”兩個生字。
(2)離開了拼音朋友的幫助,你還能讀準這些字嗎?開火車認讀生字。
(3)游戲:送小魚回家。(課件出示帶生字的小魚)。
如果能讀準小魚身上寫的生字,你就能幫它重新回到家。誰來幫幫它?指名讀、小組讀、全班齊讀。
你們讀得真準!瞧,蹦跳的魚兒又回到了水里。
(二)生字回文,朗讀古詩。
(三)指導寫字。
想想哪個字最難寫,要注意什么?
三、布置作業。
書寫本課生字,背誦古詩。
理解古詩,處理課后習題。
一、聽寫生字,指名背誦。
二、憑借情境,品讀古詩。
大家齊讀古詩。
1、同學們讀得真好!那我帶你們再去看看那個專心學釣魚的孩子吧。你們看!(課件出示第1句詩的情境圖)。
2、(教師用教鞭指著圖上小孩的蓬頭)仔細看小孩是什么樣子的?指名說。
問:你還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3、教師描述詩句意思:是呀,你們看小孩頭發亂糟糟的,他側著身子坐在長滿青苔的石頭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體。(教師邊描述邊用教鞭指圖上相應的地方)。
4、詩人看到這樣的情景不禁吟誦:“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詩的第1句)教師范讀詩的第1句。
5、這個小孩多認真,一動不動學起了釣魚,誰來讀給我們聽一聽?指名讀。
這兒草木茂盛,真是個釣魚的好地方。誰還想讀?指名讀。
6、你們都想讀呀?可要把小孩學釣魚的認真勁讀出來。自由練讀。
7、多種形式讀詩的第1句。
(1)指名看圖表演讀。
(2)男女生賽讀。
(3)齊讀。
8、師生互動表演。
(1)創設情境。師(配樂動情地描述):小孩在河邊一動不動坐了很久,哎!
還沒釣到一條魚。他通過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條小魚慢慢游過來了,眼看就要上鉤了,這時遠處有個人路過這里,發現了這個釣魚的男孩,于是向他問路。如果你就是這個釣魚的孩子,會怎么辦呢?這樣吧,咱們來演一演,現在你們都是這個專心學釣魚的孩子,把你們的釣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個問路的人。
(2)進人情境。
學生做出詩的第1句描繪的小孩釣魚的樣子。
(3)模擬表演。
(教師手放在嘴邊,大聲喊。)哎――小孩,請問漁光村怎么走啊?
學生自由做動作。(教師打量一番)問:大家怎么都不出聲呀?指名說。
9、你們真是一群聰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釣魚的樂趣之中還不忘幫助別人。是不是你們想的這樣呢?我們來讀讀詩吧。(出示詩的第2句)指名讀。
10、指導朗讀。
你剛才不是不理我嗎?生怕嚇跑了快上鉤的魚兒。(做出不出聲的手勢,并環視四周。)我們再來聽他讀讀。我讀前―行.你讀后一行。準備好了!師生接讀。
11、大家帶著自己的感受都來試著讀一讀吧!自由練讀。
12、反饋。指名讀,全班有感情地朗讀。
五、反復吟誦,誦出味道。
1、同學們,讓我們看著圖,再把這首有趣的小詩自己讀―讀。
2、把這首有趣的小詩讀給同座聽聽吧!
3、全班展示:指名配樂讀、同座合作讀、全班配樂齊讀。
六、激情總結,拓展升華。
指名說。(如:《所見》、《村居》、《村晚》……)。
2、布置作業:
你想做哪道題呢?請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項完成。
(1)訓:把這首古詩吟誦給爸爸媽媽聽。
(2)編:把詩歌編成小故事,講給好朋友聽。
(3)演:根據詩句內容同學合作表演。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臺草映身。(天真可愛)。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認真專心)。
小兒垂釣教案(優秀20篇)篇十二
設計理念:。
一,淡化詩意,品析誦讀,領悟詩情。
教學中,詩意的理解只要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理解即可,教師不應當把教參或自己的理解強加于學生,應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但是詩人寥寥數語要表達的情懷卻在字里行間,要讓他們通過體會這些詞語,并且有感情地誦讀才會和作者產生共鳴.達到詩與情,情與境的交融,才能使學生領略古詩詞獨特的魅力.
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詩中有畫,畫中有情.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結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讓學生體會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個難點.教師深情并茂的范讀,生動的課件,誦讀時的古樂,都是為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進入古詩意境所作的努力.
三,拓展學習,培養詩趣。
古詩教學,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詩學素養,通過古詩拓展,為他們的課外閱讀打開新的視窗.讓學生了解我們今天所學的詩僅是古詩滄海中的一粟,作為炎黃子孫應當更廣泛地從民族文化中汲取養料,從而開闊視野,體會我們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學目標:。
1,認識"蓬,側,苔,借"4個生字.
2,朗讀古詩,熟讀成誦.
3,通過看圖讀詩,了解古詩大意,感受小孩的聰明與機靈.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
通過看圖讀詩,了解古詩大意,感受小孩的聰明與機靈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準備:生字卡,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今天哪,老師想帶你們一起去漁光村看一看.
2,教師配樂動情地描述:這兒有一條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圍草木茂盛,石頭上長滿了青苔.河里的小魚可多了.它們快活地游來游去.幾條小魚高興地蹦出了水面,正熱情地歡迎咱們呢!
二,小組臺作,自主識字。
1,瞧,它們還帶來了漢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蓬,側,苔,惜".)。
2,你們認識嗎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讀一讀,看誰讀得準.學生自由讀生字,教師巡視.
3,讀完了,拿出字卡在小組里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認認吧.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4,交流反饋:。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卡片,運用小老師教讀,搶讀,合作讀,小組間賽讀等方法引導學生讀好,并隨機正音.重點指導讀好"蓬,側"兩個生字.
(2)離開了拼音朋友的幫助,你還能讀準這些字嗎開火車認讀生字.
(3)游戲:送小魚回家.
如果能讀準小魚身上寫的生字,你就能幫它重新回到家.誰來幫幫它指名讀,小組讀,全班齊讀.
評:你們讀得真準!瞧,蹦跳的魚兒又回到了水里.
三,初讀古詩,讀通讀順。
1,漁光村這兒不僅魚兒多,風景美,還有不少聰明的孩子呢!看看這個孩子,他在干什么呀(邊描述邊點擊古詩第一句情境圖)學生齊答.
2,對,他在釣魚.想知道他是怎樣學釣魚的嗎那我們一起讀讀唐朝詩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詩——〈小兒垂釣〉吧.(板書:小兒垂釣)指名讀詩題,齊讀詩題.
3,教師配樂范讀.
4,你們都被這首小詩吸引了.它呀就寫在書上,翻開書自己讀讀,比一比誰能把字讀準,把詩讀流利!生自由讀詩.
5,你們都讀得這么帶勁呀!把這首詩也讀給小組的同學聽聽.讀得好,大家夸夸他:讀得不夠好.大家幫幫他.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讀詩.
6,反饋:。
(1)指名讀詩并請其他同學評讀,糾正讀音.
(2)邀請自己的小伙伴讀詩.
(3)齊讀古詩.
四,憑借情境,品讀古詩。
1,同學們讀得真好!那我帶你們再去看看那個專心學釣魚的孩子吧.你們看!(出示第1句詩的情境圖)。
2,(教師用教鞭指著圖上小孩的蓬頭)仔細看小孩是什么樣子的指名說.
問:你還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3,教師描述詩句意思:是呀,你們看小孩頭發亂糟糟的,他側著身子坐在長滿青苔的石頭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體.(教師邊描述邊用教鞭指圖上相應的地方)。
4,詩人看到這樣的情景不禁吟誦:"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詩的第1句)教師范讀詩的第1句.
5,這個小孩多認真,一動不動學起了釣魚,誰來讀給我們聽一聽指名讀.
師評讀:這兒草木茂盛,真是個釣魚的好地方.誰還想讀指名讀.
師評讀:對呀.他在那兒專心學釣魚呢.讀得好!
6,你們都想讀呀可要把小孩學釣魚的認真勁讀出來.自由練讀.
7,多種形式讀詩的第1句.
(1)指名看圖表演讀.
(2)男女生賽讀.
(3)齊讀.
8,師生互動表演.
(1)創設情境.師(配樂動情地描述):小孩在河邊一動不動坐了很久,哎!
還沒釣到一條角.他透過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條小魚慢慢游過來了,眼看就要上鉤了,這時遠處有個人路過這里,發現了這個釣魚的男孩,于是向他問路.如果你就是這個釣魚的孩子,會怎么辦呢這樣吧,咱們來演一演,現在你們都是這個專心學釣魚的孩子,把你們的釣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個問路的人.
(2)進人情境.
學生做出詩的第1句描繪的小孩釣魚的樣子.
(3)模擬表演.
(教師手放在嘴邊,大聲喊.)哎——小孩,請問漁光村怎么走啊。
學生自由做動作.(教師打量一番)問:大家怎么都不出聲呀指名說.
9,你們真是一群聰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釣魚的樂趣之中還不忘幫助別人.是不是你們想的這樣呢我們來讀讀詩吧.(出示詩的第2句)指名讀.
10,指導朗讀.
你剛才不是不理我嗎生怕嚇跑了快上鉤的魚兒.(做出不出聲的手勢,并環視四周.)我們再來聽他讀讀.我讀前—行.你讀后一行.準備好了!師生接讀.
評:有進步,我們為他鼓鼓掌!
11,大家帶著自己的感受都來試著讀一讀吧!自由練讀.
12,反饋.指名讀,全班有感情地朗讀.
五,反復吟誦,誦出味道。
1,同學們,讓我們看著圖,再把這首有趣的小詩自己讀—讀.
2,把這首有趣的小詩讀給同座聽聽吧!
3,全班展示:指名配樂讀,同座合作讀,全班配樂齊讀.
六,激情總結,拓展升華。
指名說.(如:《所見》,《村居》,《村晚》……)。
2,布置作業:。
你想做哪道題呢請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項完成.
(1)訓:把這首古詩吟誦給爸爸媽媽聽.
(2)編:把詩歌編成小故事,講給好朋友聽.
(3)演:根據詩句內容同學合作表演.
板書設計:。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臺草映身.(天真可愛)。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認真專心)。
小兒垂釣教案(優秀20篇)篇十三
《小兒垂釣》生動地描寫了小孩初學釣魚的認真和天真可愛。《夜書所見》寫作者夜里看到了燈火,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思念家鄉之情。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7個字,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詩中描寫夜晚所見和小兒垂釣的情景,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1.學習生字詞。
2.誦讀詩歌,體會、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和意境。
1.學習生字詞。
2.誦讀詩歌,體會、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和意境。
情景教學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法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二課時。
1.學習生字詞。
2.理解詩歌《小兒垂釣》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1.學習生字詞。
2.誦讀詩歌,體會、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和意境。
1.學習生字詞。
2.誦讀詩歌,體會、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和意境。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學過哪些古詩?(自由發言)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反映
兒童生活的古詩。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2.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蓬稚綸側莓苔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小組合作認讀生字。
(3)交流認字方法。
(4)自由讀,開火車讀。
(5)讀課文測讀。
3.出示會寫的生字卡片。
(1)指導寫字。
(2)認真讀,觀察字形。
重點指導:
垂:中間橫最長,最后一橫最短。
招:右邊是刀+口。
(3)學生書寫,師巡視指導。
三、學習《小兒垂釣》
1.聽課文錄音朗讀后自讀課文。
從題目知道這首詩寫什么。“小兒”指什么人?“垂釣”就是做什么?詩中的“垂綸”,“綸”是垂釣的線,釣魚時需要把線垂在水中。“學垂綸”,也就是學釣魚的意思。
2.“小兒”是指小孩子,也就是詩中所說的“稚子”,幼稚的孩子。這首詩就是描寫小孩子學釣魚的情景。
3.讀第1、2兩句。
小孩在河邊釣魚,河邊長著莓苔和青草。
誰能說說小孩釣魚坐在河邊的樣子?
(一個頭發亂蓬蓬的小孩,側著身子坐在長著莓苔的河邊,青草映著他的身影。)
齊讀第1、2句。
4.讀第3、4句。
(1)當路人向小孩問路時,小孩有沒有回答?你是從哪里知道的?(“遙招手”,遠遠地招手。教學“遙”,遠遠地。)
(2)小孩為什么不作聲光招手?
(擔心說話的聲音驚動了魚兒不上鉤,所以不應答路人的問話,“應”,應答的意思。)
指點:生動地描寫了小孩初學釣魚的認真和天真可愛。
齊讀第3、4句。
5.朗讀全詩。
小結:短短的四句詩,將一個天真、專注的學釣魚小孩的形象生動、真實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希望同學們朗讀時,將這種感情讀出來。
6.有感情朗讀全詩。
四、作業
1.背誦古詩。
2.說說詩句大意。
1.學習生字詞。
2.理解詩歌《夜書所見》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
1.學習生字詞。
2.誦讀詩歌,體會、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和意境。
1.學習生字詞。
2.誦讀詩歌,體會、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和意境。
一、復習《小兒垂釣》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
2.讀古詩《小兒垂釣》。
二、學習《夜書所見》,認識生字
1.初讀課文。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蕭促籬
(2)交流學習生字的方法。
(3)自由讀,開火車讀。
(4)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
客:與容的區別。
落:是上下結構,不要寫成左右結構。
(5)學生書寫,師指導。
三、學習《夜書所見》
1.自由朗讀:放聲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把這首古詩讀給學習小組內的同學聽,互相評議
3.小組合作,自學交流,互相交流。
4.詞語教學。
蕭蕭:風聲。挑:捉。
促織:蟋蟀或蚰蚰。
籬落:籬笆。
5.題目《夜書所見》的意思。(將夜里看到的寫下來)
6.讀第1、2句。
(1)指名說大意。
(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2)這時的作者心情是怎樣的?(孤獨、郁悶)
7.讀第3、4句。
(1)由此,詩人想起了什么呢?(想起家鄉和童年)
(2)說說詩句大意。
(3)可以想象詩人的童年是怎樣的?
8.指導朗讀。
(1)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孤獨、寂寞,思念故鄉的親人,想起童年的生活)
(2)帶著這樣的心情讀古詩。
(3)齊讀古詩。
9.背誦古詩。
四、作業
1.繼續背誦古詩。
2.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詩句大意。
小兒垂釣教案(優秀20篇)篇十四
《小兒垂釣》是蘇教版第八冊第六單元第20課《古詩兩首》中的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七絕,作者是唐代詩人胡令能。這首詩描畫了一個小孩兒初學釣魚時的情景。孩子認真專注、天真爛漫的神態躍然紙上。詩句通俗易懂,活靈活現地勾畫出了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孩兒形象,使人感到逼真、親切,是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描寫兒童的佳作。
1.學習生字"稚、側",認識"綸"、"莓",理解"蓬頭、稚子、垂綸、側坐、遙招手、魚驚、應"等詞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話話說出《小兒垂釣》的意思,體會釣魚孩子的天真、可愛。
3.掌握"讀一讀、猜一猜、品一品、寫一寫"的學詩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本詩,默寫全詩。
5.品味鄉村生活,感受童年快樂,生成素樸情趣。
1、理解詩句的含義,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和童趣。
2、有感情地朗讀,積蓄童年情愫,豐富古詩積累。
品味古詩語言,抓住"蓬頭""遙招手"等詞語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生共鳴。
教學準備:1、讓爸爸媽媽幫助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中的樂事。
2、魚竿、小凳、補充材料
課前談話:
聽說,咱們四年級1班的學生個個都是好樣兒地,這不今天我就自告奮勇地要來給大家上一節課,大家歡迎我嗎?掌聲。
這么熱情,那老師送給你們一組有趣的圖片作為感謝吧!想看嗎?
看,鞋子進水了,卻依然玩得—— 好玩嗎?玩過嗎?這是——有趣嗎?
同學們有過哪些快樂的童年回憶呢?來,告訴大家,讓我們一起分享你童年的快樂!
同學們,你們喜歡釣魚嗎?
你和家人朋友去釣過魚嗎?老師調查一下,釣過魚的小朋友舉一下手。
(問沒舉手的學生):你們沒釣過魚怎么說喜歡釣魚呢?
看來同學們確實都喜歡釣魚。現在我來考考大家有關釣魚的知識。
第一個問題:在什么地方釣魚?
第二個問題:你們是選擇人不常去的地方釣魚呢,還是選擇人經常去的地方釣魚?為什么?再問一個問題:人不常去的地方草長得茂盛,還是長得稀少?為什么?(你很聰明。你善于觀察。呵呵,大家真是釣魚的高手!)
一。揭題生趣
1.釣魚確是童年生活中的一件樂事,小孩兒學釣魚就更有趣了,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唐代詩人胡令能的一首詩《小兒垂釣》(師板書)。請大家拿出筆來,跟老師一起認認真真地在作業本上寫好課題。
【注意提示】"垂"的橫畫比較多,第二橫最長,寫的時候還要注意筆順。"釣"的右邊是一點。
2.齊讀課題。這個題目很好懂。同學們能通過這個題目猜出這首詩的內容嗎?
3. 看來同學們不僅是釣魚的高手,還是猜謎的高手。
二。初讀覓趣。
1. 下面請大家打開課本,讀一讀這首詩,自由讀,反復讀,一直讀到順口了、朗朗上口為止。
2.讀得很專心、很投入,很好!讀書要的就是這種狀態!誰來讀一讀這首詩?很順口地讀。
3. 讀得不錯!比如,"稚子"的"稚"是翹舌,"垂綸"的"綸"是邊音,真是讀得非常準確!誰再來讀讀看,不但順口地讀,而且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讀!
4.有味道!不用我說,大家一定聽出了這首詩的節奏和韻律。來!我們一起讀!怎么讀呢?每句詩的前四個字你們讀,后三個字我來讀。(師生合作朗讀全詩。)
5.好!味道出來了。我們再讀一次,現在,前后順序調換一下,我讀前四字,你們讀后三字。
6.味道更濃了!我們連起來讀,我讀題目和作者,你們讀詩歌,注意詩的那個節奏,那個味道!
7.讀詩就是要這樣,讀出節奏、讀出味道,現在同學們一個個儼然已經成為了詩人。
剛才同學們通過題目猜了這首詩的內容,猜得不錯!現在課文又讀得這么棒,讓你們聯系詩句再來猜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我想一定能猜得更好,說得更具體。大家可以請插圖幫忙。
指名回答。(這首詩說的是:一個小孩坐在草叢里學釣魚,一個過路人向他問路,他怕魚驚跑了,沒有回答他。)看看,大家又進了一大步!
三、細讀品趣。
1. 理解前兩句
其實,這首詩的字里行間藏著許多有趣的畫面呢!下面我和大家一起繼續來細品其中的趣味,我們先猜這首詩的意思吧,爭取猜得更準確。
(1)先猜第一句 "蓬頭稚子學垂綸".你們先把"蓬頭"、"稚子"、"垂綸"這三個詞的意思猜出來。
("蓬頭"的意思是頭發亂蓬蓬的;"稚子"的意思是小孩子;"垂綸"的意思是釣魚。)
猜得好!連起來怎么說?(一個頭發亂蓬蓬的小孩子學釣魚。)
(2)下面我們來猜第二句"側坐莓苔草映身".
"莓苔"的意思其實前面大家已經猜出來了,是什么?(人不經常去的草叢)"側坐"也好猜?為什么要側著身子坐著呀?(師示范,側身觀察,表現認真期盼的心情)
"側坐莓苔"我們猜出來了,意思是?
那"草映身"呢?(野草掩映著身子。)
(3)前兩句我們都猜好了,現在請大家合起來說一說。提醒一下,想好了再說,盡量說清楚、說完整。
(一個頭發亂蓬蓬的小孩子學釣魚,他側著身子坐在草叢里,茂盛的野草遮掩著他的身子。)
(4)圍繞著這句話,你覺得這個孩子哪兒讓你覺得他特別有趣,特別惹人喜愛?
"蓬頭"這個小孩子為什么會頭發亂蓬蓬的?我們現在就來猜這個問題。你從"蓬頭"中品出了趣,淘氣,體會到孩子的天真可愛。
"側坐",認真專注的細微的動作,把小兒垂釣刻畫得惟妙惟肖,生動傳神。
"草映身"(可見小孩子身子小)是啊,如果是大人哪會有"草映身"的趣味呢
"稚子",稚嫩,可愛,天真。
"學"非"玩",似懂非懂,專注認真,趣味無窮。
(5)我們現在通過前兩句來看看這是個什么樣的小孩。
加上表情讀出小孩的淘氣、認真(這是個淘氣、頑皮的小孩。他喜歡釣魚;蓬著頭,他側著身子坐在草叢里。)讀出對小孩的喜歡。
(這是個聰明的小孩。他雖然是在學釣魚,可已經知道要找個偏僻的地方。)我們現在再來讀這兩句,來夸夸他。
2、理解后兩句
剛才我們是用先猜詞意,再把詞意連起來猜出句意的辦法,弄清楚了前兩句的意思,感受到小兒釣魚的一番情趣。下面請大家用上面的方法先讀讀后兩句,再獨立去猜后兩句的意思。猜好了請悄悄告訴我或者說給你的同桌聽。
(2)說得很好。能把這組有趣的鏡頭表演出來嗎?誰來演"蓬頭稚子"?
會釣魚嗎?(那你是真正"學垂倫"哪!別緊張,老師教你,一手拿住魚竿,給魚鉤裝上魚餌,再把魚鉤甩到河里,隨時關注水面上浮漂的動靜,一下子就學會了!)快看,一條魚兒游過來了…… 側過去看看哪!
(3)我就是那個路人了,我就站這兒行嗎?那我還得遠遠的,到哪邊呀? (抓住"遙")
師自言自語:我跟老朋友已多年不曾見面了,這次應邀,特來拜訪。可是幾年不見,這道路跟村莊都有些變樣了,我都不認得路了,這如何是好?得找人問問才行!(師用手張望)奇怪!遠處有一個小孩蹲在草叢里干嘛呀?我來問問他:喂——小朋友——,到張家莊怎么走?(聲音大一些,語氣要有禮貌)
(4)他演得對不對?(是招手不是搖手?孩子那么小,你這樣招手路人看得見嗎?)
(6)這位路人你看見小孩在對你招手,又在想些什么呢?你會怎么看這位小孩兒?(好的,看你釣魚這么認真,我不會怪你的。)
知道我這位路人怎么想嗎?(這小鬼太有趣了,太可愛了,走看看去1真不錯,既在享受著釣魚的樂趣,也還不忘做個熱心人!問路——哦,明白了,謝謝你!喲,魚上鉤了,快拉!)
(7)同學們,看到這有趣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是否想起了什么?
(8)我們演得怎樣?誰還想來演一演!那好,大家朗誦前兩句,后兩句他們倆演!
(9)我們現在再通過后兩句來看這是個什么樣的小孩。
(這是個聰明的小孩。他知道釣魚時不能大聲說話。這是個機靈的小孩。他知道釣魚時不能大聲說話,他又想告訴路人路怎么走,就叫路人走到身邊再輕聲地告訴他。)大家都在表揚這個小孩。加上動作。讀出童趣。
學生讀。
四、誦讀吟趣
1.一首《小兒垂釣》,短短四行,卻給我們勾勒了一位天真浪漫,稚氣可愛的小兒的形,(音樂起)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充滿童趣的《小兒垂釣》師范讀全詩。
2.哦,多么可愛的孩子呀,"蓬頭、側坐、學垂綸"還真釣到了魚。孩子,你的心情怎樣?你來開心地吟吟這首詩。
3.這位路人,你看見那個可愛的孩子了嗎?你喜歡嗎?讀出你對孩子的喜歡來。
4.各位小詩人,你們也看見了那個孩子和那位路人吧,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大家自由讀詩吧,讀出你自己的感受來。學生讀。
5.讀了這么多遍,同學們你們能把這首詩背下來嗎?配樂齊誦。全體起立。
6.詩我們不僅會讀了,會背了,還讀出了詩中意,詩中趣。下面拿出練習本,寫寫這首詩。我找兩個同學,上黑板,每人寫一句。(字寫得工整的)
寫的時候注意四個字的寫法。一是"蓬頭"的"蓬",草字頭,亂得跟雜草一樣;"稚",右邊是個隹,四條橫;"綸" "莓 、苔"
五、拓展賞趣
2.請同學們選擇你最喜歡的一首,按照剛才學古詩的方法,讀一讀、猜一猜、品一品,好好體會一下其中的童趣。
3.學生匯報交流。(請三個左右的學生,提示:有喜歡×××寫的詩嗎?)
《所 見》:騎牛,唱歌、捕鳴蟬,哪一樣不是充滿童趣的呢?無憂無慮,多么快樂呀!
《村 居》:這么美的春光,放飛的豈只是紙鳶?放飛的還有無盡的童趣!
《宿新市徐公店》:多么漂亮的蝴蝶呀,抓到它該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兒呀!就算是蝴蝶沒抓到,可是快樂卻已經裝在他們心里了!
六、總結明趣
2、最后,讓我們再把這首詩吟誦一遍,把這美好的童真童趣永留心間。——
七、布置作業
詩歌學完了,老師還想給大家留兩個作業。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一個完成吧:
1、展開想象,把《小兒垂釣》改寫成一個有趣的故事。
2、畫出你想象中的小兒垂釣圖,再和書本上的插圖比較比較。
小兒垂釣教案(優秀20篇)篇十五
1 認知目標正確誦讀古詩,學會認讀古詩中的五個生字。
2 基本懂得古詩的意思,能想象出詩句所描繪的情境。
3 有感情地誦讀古詩,體會詩句中蘊涵的童趣。
有感情地誦讀古詩,基本懂得古詩的意思。
想象出詩句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句中蘊涵的童趣。
在唐朝的眾多詩人當中,有一位叫胡令能的詩人特別富有傳奇色彩。胡令能原本是個加工鏡子和鐵器的工匠。有一天,在睡覺的時候,他夢見一個神仙把他的肚子剖開,放了本書在里面,醒來以后,他就變得很會作詩了。而在他的詩中,咱們今天要學的這首《小兒垂釣》是最為有名的。板書課題。
1 聽老師讀這首詩,注意聽清字音。
2 請大家各自試著讀一讀,在拼音的幫助下把字音讀準。
3 和同桌相互檢查生字讀音,一起想辦法記住這五個生字。
4 集體認讀生字,給大家說說你的識記好方法。
5 各自練讀古詩,練好了就讀給大家聽一聽。
1 熟讀詩句,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做上記號。提出問題。
2 聯系解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稚子:年齡小的孩子。綸:釣魚用的絲線。
垂綸:釣魚。莓:一種小草。
苔:苔蘚植物。映:遮住
借問:向人打聽。應:理睬。
3 探究與爭論:
4 朗讀背誦古詩
作者只用了短短四句話二十八個字把一位垂釣孩子的外貌、姿勢、環境、神情勾勒得生動傳神,躍然紙上。讓我們把自己當作這個垂釣的孩子,帶上動作來朗誦這首詩吧!
小兒垂釣教案(優秀20篇)篇十六
1 .師出示插圖說:請小朋友看圖說說有些什么人?在干什么?“引出課題:小兒垂釣.
2. 學生齊讀課題 ,
3 .j借助插圖學習生字“垂”, “釣”
4. 簡介作者 :胡令能
師 :古人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啊,詩人胡令能也把這副美麗的圖畫變成了一首優美好聽的詩呢,小朋友快來讀讀吧!
1. 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檢查:(1)指名讀生字,隨機糾正讀音。
(2)指名讀課文,指導讀通順,流利。
3. 聽老師范讀:生劃節奏,標重音
4. 學生根據節奏齊讀詩歌。
1. 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不懂的詞句。
2. 引導學生質疑,在質疑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理解詩意。
(1)學生反復讀句子理解。
(2)同桌互相討論理解。
(3)看插圖理解。
(4)一邊表演一邊讀理解。
3 自由讀,同桌互相背誦。
(1)輕聲美讀詩歌。
(2)閉眼聽錄音,想畫面理解
(3)給詩歌配上美麗的圖畫。
1. 學生認讀生字,觀察找出難寫的字。
2 .指導學生寫難字,擴詞。
3.學生自己寫簡單字。
1. 寫生字
2. 背詩歌
小兒垂釣教案(優秀20篇)篇十七
作者:【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加點字。
1、稚子:年齡小的孩子;。
綸:釣魚用的絲線;。
3、莓:一種小草;。
4、苔:苔蘚植物;。
5、借問:向人打聽;。
6、應:理睬;。
7、遙:遠遠地;。
8怕:害怕。
9魚驚:魚兒受到驚嚇而逃跑。
詩文解釋。
蓬頭小孩學著大人釣魚,側身坐在亂草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叢中,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連忙招了招手,害怕驚動了魚不敢游來。
全詩賞析。
唐人胡令能的這首《小兒垂釣》就似一枝清麗的出水芙蓉,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刻意的雕飾,在平淡淺易的敘述中透露出幾分真純、無限童趣。
作者簡介。
胡令能莆田隱者,唐詩人少為負局鎪釘之業。夢人剖其腹,以一卷書內之,遂能吟詠,遠近號為胡釘鉸。詩四首,皆寫得十分生動傳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贈之詩作。《小兒垂釣》(選自《全唐詩》)寫一“蓬頭稚子”學釣魚,“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問打聽一些事情,那小兒卻“怕得魚驚不應人”(怕驚了魚而不置一詞),真是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其藝術成就絲毫不亞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詩。
作者:【胡令能】年代:【唐】體裁:【七絕】類別:【未知】。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譯文〗。
一個頭發蓬亂的小孩子正在學垂釣,
側身坐在青苔上綠草映襯著他的身影。
遇到有人問路他老遠就招著小手,
唯恐怕魚兒被嚇跑他不敢大聲應答。
〖點評〗。
這首詩注重塑造形象,貼近生活,有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之感。
------------------------。
通過以上的簡略分析可以看出,前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體態,但“側坐”與“莓苔”又不是單純的描狀寫景之筆;后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繪動作的生動的筆墨。不失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描寫兒童的佳作。
小兒垂釣教案(優秀20篇)篇十八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用輪唱和輪讀的方式來歌唱處理。
1、有感情的歌唱,控制好音色和氣息。
2、二聲部合唱是本課的難點。
一、吟詩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有趣的古詩。(出示《小兒垂釣》)
1、自由朗讀。
2、指名讀。師:誰來念一念,或者拍一拍朗讀的節奏?
3、嘗試用輕巧活潑的聲音齊讀古詩。
4、師示范讀,找不同。
師:我也來讀一讀,仔細聽一聽,說一說我讀的有什么不同?
(1)感受四三拍。
(2)節奏的變化。
(3)認識休止符。師:這就是四分休止符,停多長時間呢?
(4)找一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5)誦讀三、四兩句。
5、完整的跟音樂誦讀。
二、唱詩
1、聽范唱,并熟悉歌曲的演唱順序。
2、用三拍子的聲勢的韻律表現歌曲。
3、默唱,畫旋律線。
4、用柯爾文手勢模唱歌譜。
5、用lu哼唱旋律。
6、跟琴完整的演唱。
7、唱好休止符,感受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表現作用。
8、跟音樂完整的演唱。
三、表現
1、露一手。
2、《小兒垂釣》的合唱版,說一說其中的'表現形式。
3、設計多種表現形式。
4、綜合表現古詩(演、唱、讀、奏)。
小兒垂釣教案(優秀20篇)篇十九
在一個晴朗的早上,天上的太陽公公散發著耀眼的光芒,云朵在天上玩耍、嬉戲。太陽底下的湖水,是那么的清澈見底,像一面明亮的大鏡子。湖邊的小草又綠又嫩,輕輕隨風擺動著小手,它在向誰打招呼呢?哦!原來是一位小男孩。這位小男孩頭發亂糟糟的,戴著一頂草帽。他坐在綠油油的草地上,把魚簍放在一旁,把魚竿的一頭伸進水里。開始釣魚了!小男孩側坐在莓苔上,頑皮的小草把男孩的身子都遮住了!當小男孩正專心致志地釣魚的時候,一位過路人來問路。男孩急忙擺手,可眼睛一直在盯著魚竿看,心里想:你別這么大聲,我的魚就要被嚇跑啦!真有趣!
小兒垂釣教案(優秀20篇)篇二十
生:這么大的聲響會把魚兒嚇跑的。
生:千萬別再叫喊了,不然俺就捉不到魚了。
生:俺應該做個手勢讓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師:假如你是那個小孩,你會對行人做什么手勢?
(請同學邊演示,邊說說手勢的含義)
生:(做擺手的動作)讓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驚嚇了魚兒。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開,不要打擾俺釣魚。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近說話,這樣就不會影響俺釣魚了。
師:你認為課文中的那個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勢?
生:那個小孩做讓行人走近的手勢,行人走近后輕輕地回答他的問題,這樣就不會嚇跑魚兒。
生:俺也認為這樣。小小朋友愿意回答行人的問題,只不過不想驚嚇魚兒,所以讓行人走近說話。
生:俺想那個小孩應該先擺手讓行人不要大聲叫喊,再招手讓他過來輕聲說話。這樣既協助了他人,又不會把魚兒嚇跑。
師:大家說得非常對。這位鄉村小男孩十分機靈,他陶醉在垂釣樂趣之中的時候,還不忘協助他人,真是十分可愛。老師想,同學們也愿意像這位小男孩一樣處處樂于助人吧。
[評析]
小朋友的靈魂嫩如面粉團,不當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紋就印在他的靈魂深處。隨著他的年齡增加,那指紋就發展成腦組織紋路,發展成一種人生方式。因此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從細微之處塑造兒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靈。這位教師正是從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動作動身,讓同學進行發散思維,同時結合行為規范的準則,引導同學養成禮貌待人、樂于助人的好習慣、好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