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是教師教學工作的基本依據,能夠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教學內容。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計劃范文,供大家參考。這些范文基于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學生需求,內容有所差異,但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希望能夠對您的教學計劃制定提供一些幫助和啟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篇(優秀17篇)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讀“窟窿,叼、勸”4個生字,會寫“寓、則、窟窿、狼、叼”等9個生字。
2.聯系課文,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窟窿、街坊、勸說”和課題“亡羊補牢”的意思。
3.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朗讀后抓住關鍵詞,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講述故事大意。
4.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1、今天學習第九課:寓言兩則。(提醒寓的寫法)齊讀課題。
2、第一則寓言的.名字叫——亡羊補牢。
二、默讀課文,梳理事情的起因和結果。
1、默讀課文,提出要求。
(1)課文中哪一句話在講“亡羊”,用橫線畫出來。
(2)哪一句話在講“補牢”,用波浪線畫出來。
交流“亡羊”
交流,出示句子。生字較多,再請生朗讀。哪個詞語最難記住?抓重點詞語。
跟讀“窟窿”,根據字形理解字義。所以破了個窟窿就是——,聯系上下文理解字義。
(3)齊讀句子。
(4)用上因為......所以.......說話。
相機板書:窟窿、叼走或丟了(寫時要注意什么)。
(5)在田字格上寫一寫。
(6)聯系課文,現在你知道了“亡羊”就是——“亡”就是——(板書:丟失)。
交流“補牢”
交流,出示句子。關注“結結實實”,請生再讀。
因為他堵上了窟窿,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所以——。
板書:堵上、再也沒丟。
聯系課文,你知道了“補牢”的意思是——(板書:羊圈)。
2小結:
(1)現在你能把“亡羊補牢”連起來說了嗎?(請兩人說)。
所以,第一自然段講了事情發生的起因,最后一個自然段講了事情的結果。
過渡:羊丟了之后,養羊人是不是馬上就把窟窿修補好了呢?中間發生了什么,我們去2-4自然段讀一讀。
(板書:起因、結果、經過)。
三、重點研讀“經過”,提煉關鍵詞。
1、讀“街坊”,理解意思(鄰居)。讀“勸說”,理解什么時候需要勸?
2、分角色朗讀。
(1)出示句子。作為街坊,你會用什么語氣來勸他呢?板書:勸說。
再著急一些。(請兩三人讀)。
(2)但是這個人卻說——出示句子。用你的理解來讀。
就是這滿不在乎的樣子,不聽勸說。板書:不聽。
(3)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讀。
3、結果如何,用上因為.......所以......說話板書:又丟了。
4、回到結果,體會含義。
(1)這時候他才恍然大悟。你從哪段話知道的?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齊讀。
(2)你能給劃線的句子換個說法嗎?換個說法,意思一樣。
最后,他終于接受了鄰居的勸告,把羊圈修補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
從這個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寫一寫:我想對養羊人說——交流。
(3)通過一個簡短的小故事能悟出一個大道理,這就是“寓言”的魅力。
四、提煉關鍵詞,講述故事大意。
1、小結方法:剛才我們在學習時先用“因為……所以……”的句式概括了大意,再從這句話中找出了一些主要的關鍵詞寫在了黑板上。你能用上這些詞語把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說清楚嗎?自己試一試。
2、請兩人說,再四人小組里說。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篇(優秀17篇)篇二
教學目標:
理解寓言內容,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懂得要聽取別人的勸告,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
教學重難點:理解寓言內容,體會寓意。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引導,合作探究。
教學流程。
一、猜成語導入,感知寓言。
a、同學們喜歡猜成語嗎?生答。現在請大家看屏幕圖片猜成語。ppt先后出示圖片“狐假虎威”,“刻舟求劍”,“拔苗助長”,“鷸蚌相爭”,“亡羊補牢”。生猜,師評。
b、請問學生這些成語屬于哪一類?
c、那寓言有什么特點呢?生答。師總結:通過一個簡單的故事,讓我們懂得一個道理。
d、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板書課題。請生齊讀課題。
二、聽課文朗讀,自由讀文,初步了解課文。
a、請同學們聽課文朗讀,邊聽邊標自然段序號。
b、讓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進一步感知課文內容,并找出故事起因,經過,結果分別在哪些自然段。
c、請生說。引導生:起因“羊圈破了,丟了羊,在第一段”,經過“沒有聽勸告,沒修羊圈,又丟羊,在2,3,4段”,結果“重新修補羊圈,再也沒有丟羊,在最后一段”。適時板書起因,經過,結果。
d、過度語:大家通過聽,了解了故事內容,真的很棒,相信在接下來的“自主學習”
中,也能很出色的完成導學案。現在請各組組長帶領本組成員,討論導學案里的題目并做好記錄。
三、自主學習,完成導學案。
(1)、說說“亡羊補牢”這個成語中“亡”和“牢”的意思(xx)。
(3)、養羊人在修補羊圈時,他的鄰居恰好經過,想想他們會說些什么?請動起你的金手指,寫下他們可能說的話。
鄰居說。
養羊人說。
(4)生活中,我們有很多類似養羊人的例子,請舉出一個事例。
過渡語:孩子們,看你們的導學案完成的不錯,現在來交流匯報,碰出咱們的“智慧之花”吧!
四、交流匯報。
a、請小組代表來說說“亡羊補牢”這個成語中“亡”和“牢”的意思。后ppt出示答案,生齊讀,加深印象。
由于他不修羊圈,結果怎么樣?生答。板書經過:不聽勸告,再次丟羊。
c、那第二次丟羊是因為他沒有及時修羊圈,此時他很難過,他有什么想法呢?根據生的回答,引導生找到課文最后一段相應的語句品讀,引導生想象他后悔嘆氣的樣子。后悔之余,他是怎么做的呢?結果如何?根據生的回答,出示ppt相應的答案,板書結果:修羊圈,不丟羊.
d、揭示寓意。師指著板書,養羊人雖然丟了羊,但他后來聽取(xx),及時(xx),所以沒有再(xx)。可見他是個(xx)的人。生活中,我們犯了錯誤,也要(xx),也不算晚。板書寓意:知錯就改,為時不晚。
五、拓展延伸。
a、無巧不成書,養羊人在修補羊圈時,他的鄰居恰好經過,把你們想象到他們會說的話語說出來吧。請一學生說,師評。老師也寫了幾句話,ppt出示,請男女生分別讀鄰居和養羊人的話。
b、生活中,我們有很多類似養羊人的例子,師先舉出一例子,再請一位學生來說說類似的例子。生說,師引導。師評。
六、課堂小結。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篇(優秀17篇)篇三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亡羊補牢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理解寓言內容,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懂得要聽取別人的勸告,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
教學重難點:理解寓言內容,體會寓意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引導,合作探究
教學流程
a 、同學們喜歡猜成語嗎?生答。現在請大家看屏幕圖片猜成語。ppt先后出示圖片“狐假虎威”,“刻舟求劍”,“拔苗助長”,“鷸蚌相爭”,“亡羊補牢”。生猜,師評。
b 、請問學生這些成語屬于哪一類?
c 、那寓言有什么特點呢?生答。師總結:通過一個簡單的故事,讓我們懂得一個道理。
d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板書課題。請生齊讀課題。
a 、請同學們聽課文朗讀,邊聽邊標自然段序號。
b 、讓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進一步感知課文內容,并找出故事起因,經過,結果分別在哪些自然段。
c 、請生說。引導生:起因“羊圈破了,丟了羊,在第一段”,經過“沒有聽勸告,沒修羊圈,又丟羊,在2,3,4段”,結果“重新修補羊圈,再也沒有丟羊,在最后一段”。適時板書起因,經過,結果。
d 、過度語:大家通過聽,了解了故事內容,真的很棒,相信在接下來的“自主學習”
中,也能很出色的完成導學案。現在請各組組長帶領本組成員,討論導學案里的題目并做好記錄。
(1)、說說“亡羊補牢”這個成語中“亡”和“牢”的意思(xx)
(3)、養羊人在修補羊圈時,他的鄰居恰好經過,想想他們會說些什么?請動起你的金手指,寫下他們可能說的話。
鄰居說
養羊人說
(4)生活中,我們有很多類似養羊人的例子,請舉出一個事例。
過渡語:孩子們,看你們的導學案完成的不錯,現在來交流匯報,碰出咱們的“智慧之花”吧!
a 、請小組代表來說說“亡羊補牢”這個成語中“亡”和“牢”的意思。后ppt出示答案,生齊讀,加深印象。
由于他不修羊圈,結果怎么樣?生答。板書經過:不聽勸告,再次丟羊
c 、那第二次丟羊是因為他沒有及時修羊圈,此時他很難過,他有什么想法呢?根據生的.回答,引導生找到課文最后一段相應的語句品讀,引導生想象他后悔嘆氣的樣子。后悔之余,他是怎么做的呢?結果如何?根據生的回答,出示ppt相應的答案,板書結果:修羊圈,不丟羊.
d 、揭示寓意。師指著板書,養羊人雖然丟了羊,但他后來聽?。▁x),及時(xx),所以沒有再(xx)??梢娝莻€(xx)的人。生活中,我們犯了錯誤,也要(xx),也不算晚。板書寓意:知錯就改,為時不晚。
a 、無巧不成書,養羊人在修補羊圈時,他的鄰居恰好經過,把你們想象到他們會說的話語說出來吧。請一學生說,師評。老師也寫了幾句話,ppt出示,請男女生分別讀鄰居和養羊人的話。
b 、生活中,我們有很多類似養羊人的例子,師先舉出一例子,再請一位學生來說說類似的例子。生說,師引導。師評。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篇(優秀17篇)篇四
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正確理解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亡羊補牢》這個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重點難點。
了解語言的主要內容,體會寓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寓言,誰能說說什么叫寓言?(寓,寄托;言,講道理。寓言就是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
二、解題,引出主要內容。
2、你能用一句話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嗎?(養羊人丟失了羊才去修補羊圈。)。
三、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字詞卡片,指名認讀。
2、交流討論,記憶字形。
窟:上面是“穴寶蓋”,下面是“屈”。
街:中間最后一筆是“提”。
窿:上面是“穴寶蓋”,下面的“折文旁”下面有一橫,不要丟掉。
3、口頭組詞。
四、深入學習,理解寓意。
1、默讀課文。思考:養羊人丟了幾次羊?(丟了兩次羊,因為羊圈破了。)。
2、學習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畫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里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2)請你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丟羊的事。(因為羊圈破了個窟窿,狼從窟窿里叼走了羊,所以羊少了一只。)。
(3)句式訓練。
投影出示填空:
我今天特別高興,原來_______。
因為小麗生病了,所以_______。
(4)養羊人第一次丟羊是因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丟羊是因為什么呢?(不聽街坊的勸告。)。
指名讀街坊和養羊人的對話。
(5)養羊人的這種想法對嗎?為什么?(養羊人的想法不對。因為他不修羊圈,羊還會再丟。他只想到已經丟的羊回不來了,卻沒有想到還會再丟羊。)。
同學們分析得對,養羊人沒有認真分析丟羊的原因,考慮問題不全面。
(6)養羊人不聽勸告的結果是什么?齊讀第四自然段。
“又”是什么意思?(這一次丟養的過程跟第一次一樣。)。
由此可見,不聽勸告,沒有及時補救過失,不好的結果就會重演。同學們,這樣的道理適用于學習嗎?(比如做作業,如果錯了,一定要好好分析原因,及時改正錯誤,下次不再錯。)。
3、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畫出第二次丟羊后養羊人的想法。
(2)理解句子,出示投影:
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后悔”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感到自己以前的行為是錯誤的。說明養羊人認識到自己以前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
(3)養羊人現在修羊圈晚不晚?為什么?(現在修羊圈不晚,這樣以后就不會再丟養了。)。
這次,養羊人思考問題比第一次有了進步,想問題想得全面了。
(4)課文中哪一句說明現在修羊圈不晚?(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5)投影出示插圖。
請你用“因為……所以……”句式說說圖上的內容。(因為養羊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趕快修補好了羊圈。)。
(6)養羊人這樣做的結果怎樣?(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再也”一詞說明什么?(強調從此以后他的羊一直沒有丟過。)。
五、深入理解,揭示寓意。
1、想一想,在丟羊、修羊圈這些事中,養羊人做錯了什么,又做對了什么?(做錯了:不聽別人的勸告,考慮問題不全面。做對了:吸取自己不聽勸告的教訓,及時改正錯誤修補羊圈。)。
2、你讀完了這個故事后懂得了什么?(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總結:這節課我們不但學習了一則寓言,懂得了它所告訴我們的道理而且知道了讀書要邊讀邊想,這樣才能真正學到知識,越讀越聰明。
六、齊讀課文。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篇(優秀17篇)篇五
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正確理解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亡羊補牢》這個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了解語言的主要內容,體會寓意。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寓言,誰能說說什么叫寓言?(寓,寄托;言,講道理。寓言就是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寓言《亡羊補牢》。(板書課文題目)。
二、解題,引出主要內容。
2、你能用一句話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嗎?(養羊人丟失了羊才去修補羊圈。)。
三、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字詞卡片,指名認讀。
亡羊補牢,羊圈,窟窿。
叼走,街坊,勸告,后悔。
2、交流討論,記憶字形。
窟:上面是“穴寶蓋”,下面是“屈”。
街:中間最后一筆是“提”。
窿:上面是“穴寶蓋”,下面的“折文旁”下面有一橫,不要丟掉。
3、口頭組詞。
四、深入學習,理解寓意。
1、默讀課文。思考:養羊人丟了幾次羊?(丟了兩次羊,因為羊圈破了。)。
2、學習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畫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里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2)請你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丟羊的事。(因為羊圈破了個窟窿,狼從窟窿里叼走了羊,所以羊少了一只。)。
(3)句式訓練。
投影出示填空:
我今天特別高興,原來_______。
因為小麗生病了,所以_______。
(4)養羊人第一次丟羊是因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丟羊是因為什么呢?(不聽街坊的勸告。)。
指名讀街坊和養羊人的對話。
(5)養羊人的這種想法對嗎?為什么?(養羊人的想法不對。因為他不修羊圈,羊還會再丟。他只想到已經丟的羊回不來了,卻沒有想到還會再丟羊。)。
同學們分析得對,養羊人沒有認真分析丟羊的原因,考慮問題不全面。
(6)養羊人不聽勸告的結果是什么?齊讀第四自然段。
“又”是什么意思?(這一次丟養的過程跟第一次一樣。)。
由此可見,不聽勸告,沒有及時補救過失,不好的結果就會重演。同學們,這樣的道理適用于學習嗎?(比如做作業,如果錯了,一定要好好分析原因,及時改正錯誤,下次不再錯。)。
3、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畫出第二次丟羊后養羊人的想法。
(2)理解句子,出示投影:
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后悔”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感到自己以前的行為是錯誤的。說明養羊人認識到自己以前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
(3)養羊人現在修羊圈晚不晚?為什么?(現在修羊圈不晚,這樣以后就不會再丟養了。)。
這次,養羊人思考問題比第一次有了進步,想問題想得全面了。
(4)課文中哪一句說明現在修羊圈不晚?(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5)投影出示插圖。
請你用“因為……所以……”句式說說圖上的內容。(因為養羊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趕快修補好了羊圈。)。
(6)養羊人這樣做的結果怎樣?(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再也”一詞說明什么?(強調從此以后他的羊一直沒有丟過。)。
五、深入理解,揭示寓意。
1、想一想,在丟羊、修羊圈這些事中,養羊人做錯了什么,又做對了什么?(做錯了:不聽別人的勸告,考慮問題不全面。做對了:吸取自己不聽勸告的教訓,及時改正錯誤修補羊圈。)。
2、你讀完了這個故事后懂得了什么?(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總結:這節課我們不但學習了一則寓言,懂得了它所告訴我們的道理而且知道了讀書要邊讀邊想,這樣才能真正學到知識,越讀越聰明。
六、齊讀課文。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篇(優秀17篇)篇六
1、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寓言故事。
2、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寓言故事。
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一、談話激趣: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呢?
2、寓言有什么特點?
3、今天,我們又來學習一則寓言。師板課題:《亡羊補牢》。指名讀后齊讀。
二、質疑,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講丟羊的?
2、齊讀1-4自然段,思考: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在文中找出相關句子)。
3、教學多音字:圈。
4、羊丟了之后,誰知道這個情況?(街坊、養羊人)他們分別表現得如何?
街坊勸說養羊人:
(1)、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2)、從街坊的勸說可以看出什么呢?引導評議,齊讀。
養羊人不聽街坊勸告:
(1)、街坊真情的勸告,可養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2)、教學肯定式的反問名。
(3)、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4)、從養羊人的不聽勸告可以看出什么呢?
5、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分角色朗讀。
6、養羊人不聽勸告的結果怎樣?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關句子)。
(1)指名讀第4節,評議。
(2)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系第一節,想一想。
(3)從這個結果可以看出什么呢?
(4)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7、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8、討論交流:
(1)、養羊人是怎么做的?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2)、養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教學雙重否定句式。)。
(3)、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4)、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5)、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6)、能否從“后悔、接受、再也”這幾個詞悟出這則寓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五、體會寓意。
1、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3、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4、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污染……)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
《亡羊補牢》這篇文章短小精悍,上這篇課文我感覺有點困難。我經驗不是很豐富,上課之前改了好幾次教案。不過我的收獲正是在修改教案的過程中獲得的。通過這次上課,我充分體會到鉆研教材對于上好課的重要性。只要這樣才能準確把握文章中的難點。教學的目標才能更明確。另外,明確了目標還要注意方法。了解故事,讀懂寓言所蘊涵的道理,這既是寓言學習的主要目標,也是寓言學習的方法,在教學時我把學習的目標與方法清晰地教給孩子,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扎實進行,即使孩子不能理解的時候也不要慌,要一步步地引導孩子,讓孩子去發現答案。例如:在理解題目的意思的時候,學生總是不能說出其意思,而是在講述“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故事。這時候我先引導學生理解每一個字的意義,在教給學生解釋詞的意思的時候,可以把詞中每個字的意思進行整合,即可解釋清楚這個成語意思。在我慢慢的引導下學生終于知道了如何解釋“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在解釋每個字的意思的時候,我慢慢的滲透一種學習方法,即:把字詞的意思放在文本中去理解的方法。讓學生在書中找到想要的答案。學會正確的閱讀。
另外,我抓住了文中的一些重點詞句。讓學生自己探索,自己去理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學生的想象,想象養羊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會怎么說,羊人又會怎么回答。在此過程中注意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用規范的語言正學表達。
最后,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悟出道理。并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談感受,使學生真正受益。再有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中要求學能能夠講出這個故事。在完成這一教學目標的時候,我沒有簡單的要求他們講故事,而是創設了一個情境,讓他們用這個故事去勸說身邊的人。
課后,我覺得這節課結束的比較倉促。說明我對課堂的節奏還不能很好地把握。對個別學生的關注還不夠。另外,這節課朗讀的不是很充分。以后要加強。
總之,經過這次上課我學到了很多,我只總結出了幾點:
(1)要切實開展探究性學,多嘗試自主學習。
(2)注意各個環節的連接。
(3)多鉆研教參,分析課文突破重難點。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吸取教訓越做越好的。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篇(優秀17篇)篇七
1、認讀“窟窿,叼、勸”4個生字,會寫“寓、則、窟窿、狼、叼”等9個生字。
2、聯系課文,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窟窿、街坊、勸說”和課題“亡羊補牢”的意思。
3、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講述故事大意。
4、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一、導入。
1、板書“寓言”,學生齊讀,說一說什么是寓言(小故事,大道理)。
2、讀課題《寓言兩則》,怎么理解“則”(篇,兩則就是兩篇的意思)。
二、自讀課文,生字過關。
1、自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
2、生詞過關:羊圈窟窿叼走勸說街坊后悔。
(1)小老師領讀,重點關注:窿、坊讀輕聲,多音字“圈”
(2)去掉拼音,小組開火車過關。
(3)全班齊讀。
三、概括大意,總結寓意。
1、起因:
(1)指生讀第1自然段。
板書關鍵詞:“窟窿”(指導書寫,注意“窿”中間有“一”,什么是窟窿?根據“穴”理解,破洞)。
(2)用因為……所以……說話。板書關鍵詞2:“叼走”
(3)概括:一個人的羊圈破了窟窿,羊被叼走了。
2、經過:
(1)羊叼走了,誰來幫助他了?(街坊,指導朗讀,提醒輕聲)怎么幫助的?(勸說)。
板書關鍵詞::“勸說”是怎樣勸說的?
ppt出示:“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哪個窟窿吧?!敝干首x(有一點點著急,你比她更著急)齊讀。
ppt出示:“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他的意思是什么?你贊同他的說法嗎?(羊已經丟了,不用修羊圈了)補充板書“不聽”
(2)ppt出示第3、4自然段,關鍵字:“又叼走”
(3)用上因為所以把經過說清楚(因為不聽勸說,所以羊又被叼走了)。
3、結果:
(1)結果是什么?關鍵詞1:“后悔”
ppt出示“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蹦隳芙o他換個說法嗎?
出示:他很后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男女生讀,提問:這兩句話意思一樣嗎?
ppt出示紅字提醒“雙重否定句”“肯定句”。
師:把不字去掉,雙重否定句就變成了肯定句,句子的意思是一樣的。
男女合作讀這兩句話,相同句型練習。
(2)填空:他很后悔,是因為。
接受勸告,他堵上了窟窿,羊也。
(3)關鍵詞:“堵上”關鍵詞:“沒丟”
(4)概括全文大意。
4、理解“亡”、“牢”的意思。
本來“亡”“牢”的意思是什么?那聯系課文,你知道他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嗎?連起來說一說。
5、讀了這個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揭示寓意。
ppt出示:一個人有錯并不要緊,只要能及時糾正,就不算晚。
四、課后延伸。
用同樣的方法讀寓言,再講給大人聽。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篇(優秀17篇)篇八
1、認讀、會寫本課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寓言的寓意。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1、理解課文內容。
2、復述課文內容。
同學們喜歡聽語言故事嗎?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呢?(生說)這些寓言故事都是通過一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寓言《亡羊補牢》(板書課題,齊讀)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通過預習,你知道這個成語中的“亡”和“牢”分別是什么意思嗎?(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課文中指羊圈)
2、能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嗎?
1、這則寓言到底講了一件什么事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羊圈后悔勸告
窟窿街坊寓言
(1)自由讀詞
(2)第一行誰來讀?(指名讀)
請同學們看第一行的詞,有一個字的讀音比較特殊,找到了嗎?(圈:多音字)
(3)第二行誰來帶讀?(指名讀)
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哪幾個字的讀音需要我們注意?(坊和窿讀輕聲)
(4)一起把這幾個要注意的詞再讀一讀。
(5)齊讀這些詞。
3、指導書寫
(1)生觀察。
(2)師范寫,
(3)生練寫并展示。
(1)指名讀課文,
(2)生評價。
2、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的內容。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呢?(2次)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4自然段,找出養羊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可以動筆在書上劃一劃。
匯報: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齊讀這句話。板書:圈破丟羊
(2)養羊人第一次2丟羊是因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丟羊又是因為什么呢?(不聽街坊的勸告)
(3)街坊知道了這件事,對養羊人說了什么呢?誰來讀?
指導朗讀:想一想街坊會用什么語氣對養羊人說這些話呢?(勸告)誰再來勸一勸養羊人。同學們學著他的樣子在下面練一練。請女同學一起來勸一勸養羊人。
指導朗讀:羊丟了,養羊人有沒有在乎這件事?(沒有)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養羊人的話呢?(滿不在乎)誰再來讀一讀?(1-3)
(5)句式練習
(2)由此可見,不聽勸告,沒有及時補救過失,不好的結果就會重演。
5、學習第5自然段
(1)二次丟羊后養羊人是怎樣想的呢?又是怎樣做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5自然段,劃出有關的句子。指導朗讀:第二次丟羊,使養羊人感到(非常后悔),誰能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2)他是怎樣做的呢?一起讀(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的結結實實的。)(板書:修補羊圈)從這里能夠看出養羊人(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及時的改正了錯誤)(板書:知錯就改)
6、拓展
1、想一想,在丟羊,修羊圈這件事中,養羊人做錯了什么,又做對了什么呢?
2、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你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說一說嗎?
3、從亡羊補牢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總結:這節課,我們又學習了一則寓言,并且懂得了其中的道理。今天回去把這則寓言用自己的話講給爸爸媽媽聽。
這句話是一個什么句?(反問句)你能不改變句子的意思,把這句話換一種說法嗎?(羊已經丟了,不用修羊圈了。)
(6)同桌練讀。
(7)演一演。
4、鄰居的好心勸告,養羊人當作了耳邊風,讓我們來看看不聽勸告的結果吧!
請1位同學讀一讀第4自然段,其他人找一找養羊人不聽勸告的后果是什么?(羊又少了一只)(板書:再次丟羊)這里的“又”說明了什么?(這次丟羊的過程跟上次一樣)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篇(優秀17篇)篇九
古時候有個人,養了幾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p>
他嘆著氣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沒有接受鄰居的忠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篇(優秀17篇)篇十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寓和則是這篇課文中要求學會寫的字,請認真看老師板書。
2、什么是寓言?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相機板書:故事?道理。
3、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亡養補牢》這則寓言,看看這個故事又會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板題。讀題。
二、初讀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認讀“窟窿”等生詞。
“窟窿”、“街坊”指導讀好輕聲。了解詞意。
3、出示句子,指名讀。正音。
(1)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2)街坊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p>
三、朗讀感悟,知故事。
2、理解“亡”、“牢”。
“亡”有的同學認為是死亡的意思,有的同學認為是丟失的意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從課文中找答案。
3、指名說。結合句子理解亡是丟失的意思。
遇到不懂的詞語,我們可以用聯系課文的方法來理解。
4、養羊人一共丟失了幾次羊?兩次丟羊,養羊人分別是什么態度?默讀課文,從課文中劃出相關語句。
5、全班交流,感悟兩次丟羊后的態度:
(1)養羊人第一次丟了羊,他是什么態度?
a、指名說。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b、體會著這個人漫不經心、毫不在乎的心情讀一讀他說的話。
c、他如此不在意,街坊說了些什么?聯系“趕快”體會街坊關心、著急的心情。體會讀。
d、同桌分角色讀街坊和養羊人的對話。全班讀。
(2)養羊人第一次丟了羊,他又是怎么做的?
a、他為什么趕快修呢?心里在想什么?
b、體會后悔的心情讀句子。反復指名讀。
c、全班一起讀。
6、師:從此,這個養羊人的羊再也沒丟過。我們也為他而高興。再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交流討論,明道理。
1、我們知道,學習寓言故事有兩個重點。(指板書)故事我們已經讀懂了,那么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再把課文認真讀一讀,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先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師總結:
是的,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能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并認真改正,還不算晚。所以人們常說: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板書:為時未晚)。
讓我們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將這個勸告記在心中。
3、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想法。
五、總結全文。
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先讀懂了故事,然后明白了故事中蘊涵著的道理,以后遇到寓言故事時,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學習。
六、指導寫字。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篇(優秀17篇)篇十一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出本課的生字詞,能正確說出“亡羊補牢”的意思,并用“從此”造句。
2、能朗讀、默讀課文,理解內容,回答課后問題。
3、能說出課文的寓意以及自己的感想體會。
教學重點:能朗讀、默讀課文,理解內容,回答課后問題。
教學難點:能說出課文的寓意以及自己的感想體會。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和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組織形式媒體運用訓練目的。
一、前提診測,導入新課。
(一)、回顧學法1、導語: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則寓言,誰還記得我們是用什么方法來學的?1、匯報學法師生活動回顧學法,為新課學習作好鋪墊。
(三)、質疑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3、質疑學生個體活動從題目入手,主動質疑、存疑。
教學環節和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組織形式媒體運用訓練目的。
二、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一)、讀準字音、讀通課文1、提出要求1、自由朗讀課文,帶拼音的生字詞多讀幾遍,讀準音。學生個體活動讀準文中字音、讀通課文。
(二)、簡單復述故事,釋題。4、提出默讀要求4、默讀課文,簡單復述故事學生個體活動培養復述能力。
5、“亡羊補牢”是什么意思?5、解釋題意師生活動。
三、朗讀課文,深入了解內容,回答課后問題1、這個寓言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我們再深入讀課文。這次,我們比一比哪個小組最能讀出養羊人前后不同的態度。1、以小組為單位,各小組選自己小組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完后,說說為什么這樣讀?從那些詞體會出來?師生活動生生活動培養自讀自悟的能力。
教學環節和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組織形式媒體運用訓練目的。
板書:
開始還修干什么。
后來后悔趕快堵上。
結果再也沒丟。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篇(優秀17篇)篇十二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聽別人的勸告,及時改正錯誤的行為。
3、結合寓意,進行練筆,培養學生表達能力。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運用到學習、生活實際中。
1、認讀詞語。
出示詞語:羊圈窟窿街坊。
勸告后悔結結實實。
2、回顧課文的大意。
“亡羊補牢”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你能用上這幾個詞來說說嗎?(學生交流)。
1、課文哪幾個小節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思考: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1)羊圈破了個窟窿。
交流:生:第一次是因為羊圈破了個洞。
師:你們同意嗎?誰讀讀相應的語句。
生:“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p>
師:(評價)我聽出他把“發現”一詞讀得急促,我聽了有著急的感覺?!暗鹱吡恕边@三個字讀得語氣緩慢,聽了替養羊人惋惜。
(全體學生齊讀)。
師:繼續匯報第二次丟羊的原因。
(2)、養羊人不聽街坊的勸告。
師:誰讀讀相應的語句。
生:“街坊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p>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師:你們覺得這位同學讀得如何?
師:他一個人讀了兩個人的對話,在語氣方面你們有沒有好的建議?
生:應讀出街坊的誠懇,讀出養羊人的滿不在乎、不耐煩。
師引讀:街坊誠心誠意地勸他——生接讀。
師引讀:他漫不經心地說——。
他毫不在意地說——。
他不以為然地說——師: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我們分角色朗讀一下(生生之間合作、師生之間合作)。
5、學習第四節。
師:是的,第一次丟羊,養羊人滿不在乎、毫不在意、漫不經心。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1)指名讀第4節,評議。
(2)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系第一節,想一想。
(3)齊讀第4節。
(4)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看來,理解詞語除了查找工具書、還可以聯系上下文去理解。
師:養羊人第二次丟羊后,還是那么不以為然嗎?
1、自由讀文: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討論交流:
(1)養羊人是怎么想的?出示投影:“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蹦隳軗Q個說法嗎?(他很后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
對比讀句子,感覺怎么樣?(體會養羊人后悔的心情,他知道錯了)板書“知錯”。
(2)他又是怎么樣做的?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
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這個“趕快”看出養羊人知錯——就改(板書)。
(3)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4)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5)看來,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板書)。
3、小結:由此可見:如果犯了錯,只要(),就()。屏幕出示。填空,齊讀。
師:是的,在生活中出現了差錯不要緊,重要的是及時糾正、及時改正。這都不晚。
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污染……)。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同學們學習了《亡羊補牢》知道了知錯就改為時不晚,可有一株蘋果樹卻不知道,我么么來看看。(出示書后讀一讀想一想)。
接下來會發生什么?請同學們續編寓言故事。師巡視,指名讀,評議。
今天,我們學習了《亡羊補牢》這則寓言,他告訴我們——齊讀(知錯就改為時不晚)。
1.背誦這則寓言。
2.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讀了這則寓言的感想。
知錯就改。
為時不晚。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篇(優秀17篇)篇十三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則寓言。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懂得做錯了事要即時糾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投影。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2、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則寓言??蠢蠋煂懻n題:亡羊補牢。
3、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
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思考: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一)羊圈破了個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2)“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3)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4)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5)理清這小節三句話之間的聯系,試背。
(6)指名背。(指導方法)。
(二)街坊勸告,他不聽。
(1)“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2)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3)引導評議,齊讀。
(4)可養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6)指名讀,評議。
(7)老師說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1)指名讀第4節,評議。
(2)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系第一節,想一想。
(3)齊讀第4節。
(4)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
7、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8、討論交流:
(1)養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2)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
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3)養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4)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7)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8)“從此”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9)理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背誦第5節。
五、體會寓意。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演,并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污染……)。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
作業?設計:
1.背誦這則寓言。
2.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讀了這則寓言的感想。
板書設計?:
想法已經丟后悔。
亡羊補牢做法不補趕快堵(未為遲也)。
結果又少再沒丟。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篇(優秀17篇)篇十四
教學目標:1、認讀、會寫本課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寓言的寓意。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1、理解課文內容。
2、復述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喜歡聽語言故事嗎?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呢?(生說)這些寓言故事都是通過一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寓言《亡羊補牢》(板書課題,齊讀)。
二、理解題目。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通過預習,你知道這個成語中的“亡”和“牢”分別是什么意思嗎?(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課文中指羊圈)。
2、能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嗎?
三、初讀課文。
1、這則寓言到底講了一件什么事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羊圈后悔勸告。
窟窿街坊寓言。
(1)自由讀詞。
(2)第一行誰來讀?(指名讀)。
請同學們看第一行的詞,有一個字的讀音比較特殊,找到了嗎?(圈:多音字)。
(3)第二行誰來帶讀?(指名讀)。
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哪幾個字的讀音需要我們注意?(坊和窿讀輕聲)。
(4)一起把這幾個要注意的詞再讀一讀。
(5)齊讀這些詞。
3、指導書寫。
(1)生觀察。
(2)師范寫,
(3)生練寫并展示。
四、再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
(2)生評價。
2、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的內容。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呢?(2次)。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4自然段,找出養羊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梢詣庸P在書上劃一劃。
匯報: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齊讀這句話。板書:圈破丟羊。
(2)養羊人第一次2丟羊是因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丟羊又是因為什么呢?(不聽街坊的勸告)。
(3)街坊知道了這件事,對養羊人說了什么呢?誰來讀?
指導朗讀:想一想街坊會用什么語氣對養羊人說這些話呢?(勸告)誰再來勸一勸養羊人。同學們學著他的樣子在下面練一練。請女同學一起來勸一勸養羊人。
指導朗讀:羊丟了,養羊人有沒有在乎這件事?(沒有)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養羊人的話呢?(滿不在乎)誰再來讀一讀?(1-3)。
(5)句式練習。
這句話是一個什么句?(反問句)你能不改變句子的意思,把這句話換一種說法嗎?(羊已經丟了,不用修羊圈了。)。
(6)同桌練讀。
(7)演一演。
4、鄰居的好心勸告,養羊人當作了耳邊風,讓我們來看看不聽勸告的結果吧!
(1)請1位同學讀一讀第4自然段,其他人找一找養羊人不聽勸告的后果是什么?(羊又少了一只)(板書:再次丟羊)這里的“又”說明了什么?(這次丟羊的過程跟上次一樣)。
(2)由此可見,不聽勸告,沒有及時補救過失,不好的結果就會重演。
5、學習第5自然段。
(1)二次丟羊后養羊人是怎樣想的呢?又是怎樣做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5自然段,劃出有關的句子。指導朗讀:第二次丟羊,使養羊人感到(非常后悔),誰能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2)他是怎樣做的呢?一起讀(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的結結實實的。)(板書:修補羊圈)從這里能夠看出養羊人(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及時的改正了錯誤)(板書:知錯就改)。
6、拓展。
五、體會寓意。
1、想一想,在丟羊,修羊圈這件事中,養羊人做錯了什么,又做對了什么呢?
2、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你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說一說嗎?
3、從亡羊補牢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總結:這節課,我們又學習了一則寓言,并且懂得了其中的道理。今天回去把這則寓言用自己的話講給爸爸媽媽聽。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篇(優秀17篇)篇十五
【教學目的】:
3、把握故事內容,能在閱讀中質疑、解疑,發表見解,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寓言故事蘊含的道理——做錯事要及時改正。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寓言故事的寓意;
2、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激發學生閱讀寓言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課:
1、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守株待兔》和《拔苗助長》的故事嗎?誰能講一講?
2、它們都叫什么故事?你認為什么是寓言?(師板書:小故事大道理)。
3、出示課題,生齊讀。誰知道“亡”、“牢”分別是什么意思?(指名解釋題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
2、再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師指名復述課文內容。
三、讀中感悟,理解寓意:
1、聽了你們的復述,放羊人丟了幾次羊?
a、誰愿意讀放羊人第一次丟羊的句子?你認為放羊人第一次丟羊是什么原因?
b、教師指導“發現、原來、叼走了”的正確讀法;
c、生齊讀第二自然段,加深感悟。
2、第二次丟羊又是什么原因呢?
a、指名讀這部分,強調放羊人的滿不在乎、不耐煩的態度,和街坊態度的誠懇;
b、讀到這兒,你想對放羊人說什么?
b、你們對放羊人很了解,以后的生活中他身上發生下列事,他會怎么處理?
1)、有天早晨起床,他發現自己的衣服破了一個洞;
2)、他的兒子很調皮,總是一再的犯錯;
3)、一天,他家的墻因為年久失修倒了。
c、生聯系生活實際,加以分析。
四、課外延伸:
生活中,你有和放羊人類似的經歷嗎?你是如何做得?說一說。
五、作業布置:
把這個故事講給他人聽。
【板書設計】:
小故事大道理。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篇(優秀17篇)篇十六
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正確理解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亡羊補牢》這個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了解語言的主要內容,體會寓意。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寓言,誰能說說什么叫寓言?(寓,寄托;言,講道理。寓言就是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
2、你能用一句話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嗎?(養羊人丟失了羊才去修補羊圈。)。
1、出示字詞卡片,指名認讀。
叼走街坊勸告后悔。
2、交流討論,記憶字形。
窟:上面是“穴寶蓋”,下面是“屈”。
街:中間最后一筆是“提”。
窿:上面是“穴寶蓋”,下面的“折文旁”下面有一橫,不要丟掉。
3、口頭組詞。
1、默讀課文。思考:養羊人丟了幾次羊?(丟了兩次羊,因為羊圈破了。)。
2、學習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畫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里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2)請你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丟羊的事。(因為羊圈破了個窟窿,狼從窟窿里叼走了羊,所以羊少了一只。)。
(3)句式訓練。
投影出示填空:
我今天特別高興,原來_______。
因為小麗生病了,所以_______。
(4)養羊人第一次丟羊是因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丟羊是因為什么呢?(不聽街坊的勸告。)。
指名讀街坊和養羊人的對話。
(5)養羊人的這種想法對嗎?為什么?(養羊人的想法不對。因為他不修羊圈,羊還會再丟。他只想到已經丟的羊回不來了,卻沒有想到還會再丟羊。)。
同學們分析得對,養羊人沒有認真分析丟羊的原因,考慮問題不全面。
(6)養羊人不聽勸告的結果是什么?齊讀第四自然段。
“又”是什么意思?(這一次丟養的過程跟第一次一樣。)。
由此可見,不聽勸告,沒有及時補救過失,不好的結果就會重演。同學們,這樣的道理適用于學習嗎?(比如做作業,如果錯了,一定要好好分析原因,及時改正錯誤,下次不再錯。)。
3、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畫出第二次丟羊后養羊人的想法。
(2)理解句子,出示投影:
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后悔”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感到自己以前的行為是錯誤的。說明養羊人認識到自己以前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
(3)養羊人現在修羊圈晚不晚?為什么?(現在修羊圈不晚,這樣以后就不會再丟養了。)。
這次,養羊人思考問題比第一次有了進步,想問題想得全面了。
(4)課文中哪一句說明現在修羊圈不晚?(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5)投影出示插圖。
請你用“因為……所以……”句式說說圖上的內容。(因為養羊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趕快修補好了羊圈。)。
(6)養羊人這樣做的結果怎樣?(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再也”一詞說明什么?(強調從此以后他的羊一直沒有丟過。)。
1、想一想,在丟羊、修羊圈這些事中,養羊人做錯了什么,又做對了什么?(做錯了:不聽別人的勸告,考慮問題不全面。做對了:吸取自己不聽勸告的教訓,及時改正錯誤修補羊圈。)。
2、你讀完了這個故事后懂得了什么?(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總結:這節課我們不但學習了一則寓言,懂得了它所告訴我們的道理而且知道了讀書要邊讀邊想,這樣才能真正學到知識,越讀越聰明。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篇(優秀17篇)篇十七
《亡羊補牢》是一篇寓言故事,出自《戰國策》。講的是一位養羊人第一次丟了羊,街坊勸告他修羊圈、堵窟窿,養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又丟了羊,才后悔沒有聽從街坊的勸告,于是趕快動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1、會認4個生字,學寫8個字。正確讀寫“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則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了解故事內容,體會寓意,引導學生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多媒體課件。
兩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做一個看圖片猜故事的游戲,好不好?(坐井觀天、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
2、這些故事都有什么特點呢?對,這些都是寓言故事,這些短小的故事都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3、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師就和大家走進寓言兩則。齊讀課題,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第一則寓言,伸出手跟老師板書課題《亡羊補牢》。(注意補是衣補旁,左邊最后兩筆是撇點)(齊讀。)。
4、理解題目。
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這里指羊圈。
你是怎么知道這兩個字的意思的?(查字典和聯系課文都是理解詞語的好方法。)。
這兩字個的意思都清楚了,誰能完整的解釋一下亡羊補牢的意思?
養羊人丟失了羊,把羊圈補好了。這也是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大家讀寓言故事,知道了題目就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板書:讀題目知內容)。
(二)檢查字詞。
咱們在課前已經預習了課文,相信字詞你一定能讀準確。
1、字詞學習。
(1)第一行,誰來試一試?
叼走勸告后悔羊圈。
注意圈的讀音。齊讀這一行。
(2)第二行,可是有點難了。誰想試試?
街坊窟窿結結實實(實在這里讀作二聲的)。
理解“街坊”意思?什么叫街坊?住在一條街上的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鄰居。
(4)指導“窟窿”大家看這個詞,你發現了什么?(穴寶蓋)出示:這就是古代的穴字,多像兩塊石頭拱在一起形成的一個洞啊,穴也是洞的意思,所以跟洞有關的字大多帶有穴字頭。
這兩個字在書寫的時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字形特點:蓋得住漏的出,注意隆中間的小短橫不能漏了)。
下面把窟窿這個詞在你的本子上工工整整的寫一遍。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結合預習卡: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寫到了養羊人丟羊的呢?幾次丟失羊?
2、作者為什么會兩次丟羊呢?讓我們趕快走進課文,先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
師:有些同學的習慣非常好,讀完了課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
(一)學習第一次丟羊。
過渡:“窟窿”這個詞不但難寫,它還給養羊人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呢。誰來說說它帶來了哪些麻煩?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課件展示: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此時,這個人丟失羊,心情是什么樣的?誰來帶著這樣的心情讀一讀。
(二)研讀第二次丟羊。
養羊人為什么又第二次丟羊呢?請大家默讀3-5段,畫出有關句子。
1、指名讀。此時,街坊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來勸他,從哪里知道的?
師:哪個詞看出他著急?(趕快)。
師:街坊應該用什么語氣勸說呢?現在我就是養羊人,你來勸勸我。(二個孩子)。
一起來勸勸我吧。(齊讀)。
(出示ppt: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2、師: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養羊人怎樣想的呢?誰來做養羊人?
(出示ppt: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此時,養羊人是一種怎樣的態度或語氣來說的呢?(誰能試著填一填)出示: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無所謂,毫不在乎)。
總結方法:大家看體會這人物的心情和語氣。就能讀好人物的對話。
4、所以,結果是:所以,第二天早上(出示:他去放羊,發現羊又少了一只。)。
5、這是養羊人第幾次丟羊?你是從那個句子中讀出來的?兩個又。
自己讀讀看。
指名說。(兩個又字看出因為他不聽鄰居的勸告,再次丟失了羊,為他很惋惜。)。
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惋惜再來讀。
(三)理解寓意。養羊人有沒有改正自己的錯誤呢?他是怎么做的?我們一起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1、指名讀。(ppt)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的結結實實的。
(抓住,后悔,趕快體會他及時改正錯誤的做法)。
(1)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他很后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對比句子,體會原句的好處。(原句更能體會他決心徹底改掉自己的錯誤。帶著這樣的體會再來讀。從趕快一詞中,你又體會到什么(要及時改正錯誤。)。
再讀這段話。
2、理解寓意。ppt出示課文插圖:
師總結:是啊,有了錯誤及時改正,就不算晚。正如這個故事的出處《三國志,戰國策》中記錄的出示:亡羊補牢,未為遲也。請大家記錄在書上。這就是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板書:明寓意。
(四)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寓言。
生:看書姿勢,寫字姿勢,學習不認真等。
師:犯錯不怕,只要我們能像亡羊補牢中的養羊人一樣知錯就改,就還不晚,所以,人們經常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你看,我們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更深入地理解了寓言。板書:聯系生活師總結:和學生一起理順學習寓言的方法:
(五)復述故事:
1、同學們,寓言故事讀明白內容,明白寓意還不行,我們還要能講述下來。你試著根據老師的提示為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嗎?自己先練一練??粗崾灸苤v下來,可以是我們的講故事小能手。
2、沒有了提示,如果能講出來,那就可以稱為“故事大王了”你們能行嗎?
3、同位互相試一試。
誰能來講。
為什么沒有了提示,你們也這么快就講下來嗎?因為你們抓住故事的的一些重點詞句,按照故事發生的過程就很快講述下來這也是我們學習講故事的好方法。
(六)布置作業。
1、把這則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爸爸媽媽聽。
2、收集、閱讀其他寓言故事,班會上與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