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是教師備課的重要環節,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此次收集的五年級教案,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五年級語文份教案案例(模板17篇)篇一
2.大膽戰役,執著前行和精神。
3.培育門生誦讀本領。
重難點:領會漁民不怕艱險的精神。
教具:多媒體。
教程:
1、導入新課。
1.行使課文前的導語,揭露課文。
2.總體感知課文內容,請門生自由讀課文。
3.說說課文首要講了甚么。
4.在課文中進行講明。
2.誦讀出色段落,領會課文內在。
一.門生選自己喜好玩的段落,自由的誦讀。
2.門生邊聽邊想象其時的情形。
3.商討:是什么使漁民們克服了難題,順遂歸航。
4.累積內化。
一.有情感的誦讀課文。
二.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日志里。
4.累積好詞好句。
5.誦讀課文。
五年級語文份教案案例(模板17篇)篇二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我”勇于承擔責任的高尚品質,懂得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整體著手,直奔中心。
1、快速閱讀課文,找出含有課題的句子。
2、讀句子,明白了什么?(板書:比金錢更重要)。
3、為什么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這節課我們來研究這個問題。
三、學習1~3自然段。
1、自由朗讀,體會“我”是個怎樣的人?在印象深的地方圈圈劃劃。
2、交流:
(1)“這輛車的車頭超出停車線二三十厘米,但它畢竟是停著的,責任應該在我。”抓住“畢竟”等語句,體會“我”勇于承擔責任。
(2)第三自然段。抓住“便”等語句,體會“我”的誠實。
3、再讀課文,感悟“誠實比金錢更重要”。
四、學習4~10自然段。
1、自瀆課文,邊讀邊想象他們說話時的動作、神態。
2、同桌分角色讀。
3、指名分角色讀。
4、評讀,深入體味“我”的誠實,小紅車主對“我”的信任。
5、再分角色朗讀。感悟“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
五、學習第11自然段。
1、引讀。
2、“他的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他的話”指什么?為什么?
3、齊讀。
六、總結全文。
1、學了這篇課文,有什么收獲?
2、課文如果不用“誠實和信任”作題目,你還可以什么作為題目?
3、總結:誠信是架設在人心的橋梁,是溝通心靈的紐帶,是震蕩情感之波的琴弦,只要人人都擁有誠信,世界將變得更加美麗。
七、課外作業。
1、閱讀誠信小故事。
2、搜集誠信格言。
五年級語文份教案案例(模板17篇)篇三
1、結合本單元的專題學習內容,交流課內和課外給人啟迪的事情、格言及漫畫等,在交流中得到啟示。
2、引導完成詞語盤點的內容,學生朗讀并積累格言。
3、展示、交流本單元課文學習的收獲,用多種方式進行展示。
教學重點。
結合本單元內容,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啟示,在交流中學習作人、做事的準則。
教學難點。
交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種方式進行展示,匯報自己這一階段來的學習收獲。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具準備。
準備一些富有哲理的作品,格言、座右銘以供交流。
教學過程。
一、詞語盤點。
1、讀準詞語的字音。
2、記清詞語的字型,注意易寫錯的字,用筆畫出,全班交流,加深記憶。
二、交流平臺。
回顧本組四篇課文的課題。選擇一篇給自己留下最深印象或自己最感興趣的課文,說說主容和所得到的啟示。
(1)獨立摘抄各課的重點詞句。
(2)選背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從中受到的啟發。
(3)拓展。說說學了這單元課文后其他方面的收獲(例如:對作者的了解,所引起的聯想,對課文表達上的感悟等)。
三、日積月累。
方法:(1)自讀自悟。
(2)組織交流。可選擇其中的一兩句,說說自己的理解。然后聯系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例子,談談感受。
形式a:小組內,學生之間互相補充。
形式b:每個小組選代表匯報,各小組之間互相補充。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是一句漢族諺語,意思是說,只要肯下決心去做,世界上沒有什么辦不好的事情,困難總是可以克服的。意思相近的諺語還有:“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路在人走,事在人為”“不怕無能,只怕無恒”“有志者,事竟成”等。
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欲:想,究竟:結果,原委;留心:注意。這句話的意思是:想要把事情(問題)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處處注意仔細觀察。這句話點明了平時養成注意觀察的良好習慣的要性。
五年級語文份教案案例(模板17篇)篇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像畫面。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3.感受故鄉元宵節的獨特風韻,體會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二、基礎知識。
1.生字:
擲扔,投,拋:投擲、棄擲、擲遠。
輸敗,負:輸贏、輸理、輸了兩個球。
捏用手指把軟的東西做成一定形狀:捏餃子、捏面人兒。
屎大便,糞。
盞量詞,指燈:一盞燈。
蠟石蠟、蜂蠟、蠟版、蠟筆、蠟療、蠟染、蠟人、蠟燭。
筒較粗的中空而高的器物:煙筒、郵筒、筆筒。
營籌劃,管理,建設:營業、營造、經營、國營、私營。
2.會寫的詞語:
輸出、曲調、捏造、吉利、投擲、燈盞、營業、高蹺、竹筒。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這是一篇鄉土氣息非常濃的文章。以故鄉元宵這一天的風俗習慣為主要內容,講述了自己兒時過元宵節時的情景。簡略介紹了元宵節白天街上的場景,重點描寫了夜晚過燈節的情景。字里行間流露著對故鄉的眷戀與熱愛。文章條理清晰,首尾照應,結構嚴謹。
2.教學重點:
結合課文的介紹與描寫,感受作者故鄉元宵節的特點,體會作者對故鄉的熱愛之情。
3.教學難點:
了解作者故鄉元宵節的特點,體會作者內心情感。
4.教學突破點:
以元宵節的風俗習慣為切入點,結合課文對故鄉元宵節的描寫,進一步理解感受故鄉元宵節的特點,從而體會感悟作者的內心情懷。
四、教法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理清層次,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1.導入揭題。
(1)對“元宵節”做以簡短介紹。請同學們談談你對“元宵節”了解多少,有何印象?
(3)質疑:故鄉的元宵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特點?
2.初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故鄉的元宵有什么特點。
3.再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指名讀課文,訂正字音。
(2)小組內自學生字新詞。
4.又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1.讀課文,回憶: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課文按照什么順序進行敘述的?為課文分段。
3.課文所介紹的故鄉的元宵有什么特點?重點寫了什么?在文中找一找,并結合相關語句談談自己的理解。
4.作者故鄉的元宵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結合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世界。
6.課外拓展,查找相關資料,介紹不同地方的元宵節的不同風俗習慣。
五、板書設計。
白天送麒麟、擲骰子、吹糖人、捏面人、拉“天嗡子”、看燒香……。
不熱鬧靜靜的晚上(燈)一屋子燈、走馬燈、
孩子自己的燈、看圍屏、放花、
天上紅燈籠……。
六、資料索引與精華。
作者簡介——汪曾祺。
汪曾祺(1903月05日——05月16日),江蘇高郵人,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早年畢業于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大部分作品,收錄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想象畫面。
3.了解作者筆下故鄉的元宵節的相關風俗。
4.積累作者“詳略得當”的寫法。
教學重點。
作者以“詳略得當”的寫法描繪了故鄉元宵節一系列民間節日活動。
教學難點:
文中描繪了故鄉元宵節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民間節日活動,從中體會到汪曾祺散文流溢濃郁的生活情趣,散發著歡樂的氣息。
相關資料。
汪曾祺(1920-),現當代作家。江蘇高郵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深受教寫作課的沈從文的影響。1940年開始發表小說。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顧問、北京劇協理事,在海內外出版專著全集30余部,代表作有小說《受戒》、京劇劇本《范進中舉》、《沙家浜》(主要編者之一)。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國外。
設計方案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寫“元宵”二個字,想開去。
2.喜歡元宵節嗎?回顧自己印象中的元宵節的情景。
3.今天學習一篇跟元宵節有關的文章。板書“故鄉的”,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筆下的元宵節有什么特點?
2.總體感覺故鄉的元宵節不大熱鬧,元宵節那天白天沒有晚上熱鬧。
三、直奔重點。
1.“我們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燈節。”作者介紹了哪些“燈”?結合相關語句說說各自的特點。
2.學生默讀圈畫。
3.匯報交流。
4.提示:這一題應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這個環節是將閱讀重點放在了“燈節”的“燈”上。透過精讀的重點部分進一步地了解作者故鄉元宵節的風俗。
四、要點串講。
1.選擇感興趣的部分,有感情地讀一讀。
2.從中獲取了哪些信息?
3.交流匯報,教師點撥。
五、拓展升華。
1.體會本篇文章開頭、結尾的妙處,積累寫法特點。
2.提示:文章開頭運用對比的寫法突出故鄉元宵節并不熱鬧。結尾部分則在介紹故鄉風俗習慣的同時收筆:“我們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鋪都不開門。初六打開兩扇排門,賣一點市民必需的東西,叫做‘小開門’。十六把全部排門卸掉,放一掛鞭,幾個炮仗,叫做‘大開門’,開始正常營業。年,就這樣過去了。”讀來顯得格外清新自然。
板書設計。
汪曾祺。
本課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關于元宵節的民俗常識。針對本課文章較長,所涉及的內容離孩子的現實生活較遠的特點,在課前我便讓學生們熟讀課文,并查找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同時,我也將許多孩子們不常見的民俗內容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生動形象的向孩子們展示出來,并查閱了大量關于民俗方面的資料。在實際的課堂教學當中,孩子們確實被精美的圖片以及一些關于民俗的小故事所吸引,并能很好的融入其中,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孩子們都能主動的參與進來,特別是對于他們喜聞樂見的民俗活動如:花燈、吹糖人……等更是愛說愛聽。
本文雖為散文,但在寫法上卻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地方,比如,對比,詳略得當,按時間順序等,在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生們都能夠很好的掌握。
但在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沒有大膽放手讓孩子們去說自己感興趣的風俗活動,而是按照我事先制定好的思路讓學生按照時間的順序去以此列舉,這是課堂過于被動,沒有調動好學生的興趣,另外,沒有注意到課堂中生成的一個關鍵問題,學生讀完課文后并不認為故鄉的元宵是靜悄悄的而是熱鬧的,事后我認真的想了這個問題,這的確是孩子們真實的應該生成的想法,在課堂上我應該把它作為一個問題拿出來,讓孩子們討論為什么作者說故鄉的元宵不熱鬧,而我卻忽略了這個問題。
總之,在這次教學過程中,我有了很大的收獲,我認為語文教學是一杯香濃的熱茶,也許剛剛品嘗會覺得其中有很多的苦澀,但細細品來就會發現其中奧妙無窮。
五年級語文份教案案例(模板17篇)篇五
1、知識與能力:通過朗讀認識7個生字,能把句子讀通順,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3、情感態度價值觀:欣賞課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兩翼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天凈沙·秋思》并背誦。并能夠說出詩詞大意。
2、有感情的朗讀《鄉愁》,能夠體會出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像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體會。
作者對故鄉的懷戀和思念之情。
2、領悟作者表達思鄉感情的多種表現方式。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三分鐘:《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一)、導入揭題。
1、師介紹《天凈沙·秋思》:這首元曲小令描繪了一個漂泊天涯的游子秋日黃昏行旅的圖景,表現了游子悲秋懷鄉、難以言喻的惆悵心情:(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我蹣跚前行。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悲傷斷腸的人還漂泊在天涯。)。
3、師:在作者謝冰瑩心中的小橋流水人家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讓我們大家一起走進課文的字里行間,去感受作者心中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象。
過渡:漂泊天涯的游子,思念故鄉懷念家鄉的心情總是通過文字來抒發的。遠離家鄉的謝冰瑩所懷念的小橋流水人家是怎樣的呢?就讓我們走進課文,體會文字背后的溫度。
(二)、初讀感知。
學生暢所欲言(課文主要描寫了家鄉小橋、流水的美好景色和人們的太平生活,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懷戀和思念之情。)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正確使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生:?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指導朗讀,突出?一輩子?)。
2、過渡語:是呀,最美是故鄉呀。請大家再次默讀課文,看看作者一輩子也忘不了的這些美好印象,到底是哪些景致?請你默讀課文,劃出體現她對家鄉思戀之情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三)、細讀品味。
過渡:小橋流水的恬靜和居民的祥和生活都在作者的腦海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使作者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讓你感受到作者對家鄉思念的句子。
五年級語文份教案案例(模板17篇)篇六
1、理解格羅培斯設計的最佳路徑融入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2、學習格羅培斯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會認讀本課的生字。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格羅培斯設計的最佳路徑融入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學習格羅培斯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準備:搜集設計大師格羅培斯的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誰來介紹一下格羅培斯,學生結合資料,教師補充。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朗讀課文,看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2、認讀生字新詞。
三、初讀課文,理解內容:
1、指名讀課文。
2、課文什么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深刻?
四、細讀品味,感悟最佳途徑。
1、格羅培斯之所以設計出最佳路徑靠的是什么?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品讀、思考。
3、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談論。教師巡視指導。
4、全班交流學習。
(1)他嚴謹的工作作風。從建筑學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點——路徑設計卻讓他大傷腦筋。已經修改了五十多次,沒有一次是讓他滿意的。這2句話中細讀品味。
(2)因為老太太的做法給了他創作的靈感。抓住:漫山遍野、綿延上百里等詞語體會格羅培斯受到的啟發。
(3)引導學生體會“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為中心,把人擺在第一位的做法。
五、拓展延伸。
根據自己的感想創作名言。
六、作業:完成同步。
板書設計:
27__最佳路徑。
作風嚴謹思維創新。
以人為本。
五年級語文份教案案例(模板17篇)篇七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學會生字新詞。
2、邊讀邊想像,理解詩的意境,體會作者熱情謳歌書的神奇、美麗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仿照前兩段的寫法再寫一段。
4、體會作者對書的謳歌,培養學生對書的熱愛。
教學重點:
想像詩中描寫的意境,體會書的神奇。
教學難點:
發揮想像仿寫詩歌。
課時劃分: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書是多么神奇,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神奇的書》這首詩歌吧?
2、扣題質疑:書神奇在哪?讓我們一起走進書里尋找吧!
1、自讀詩歌,讀準了字音,了解大意。并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
2、學生自讀詩歌,師巡視。
3、指名朗讀。
4、指名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疑問?
1、學習第一小節。
(1)指名讀第一節,說說你的理解。
(2)說說這節詩寫什么?
(3)為什么這樣說書能帶我們到浩瀚的'天地呢?
2、自由讀第二節,說說你的理解。
(1)理解詞語。
(2)說說這節詩寫什么?
(3)想想書為什么能帶我們領略人生的真諦?
4、同桌互讀第四節,說說這節詩告訴我們什么?
引導學生理解“書裝載了人類靈魂中全部的美麗”的含義。
1、讓我們帶著對書的喜愛之情再一次走進書的世界,去領略書的神奇。
2、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自讀討論,圍繞“為什么說書是神奇的”這一問題組織學生學習,既突出了重點,又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讀文——談理解——再讀文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1、你讀過哪些書?書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2、看來大家都對書有著深刻的認識和體會,現在請大家拿取手中神奇的筆,仿照詩歌的前兩節,抒發你對書的感情。(學生進行仿寫)。
(設計意圖:讓閱讀與寫作美麗地攜手,既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有機地進行了習作能力的訓練。)。
3、交流點評。
小結:讀書使我們變得豁達,變得高尚,讓我們思想逐漸深刻,目光更加深遠;讓我們繼續多讀書,讀好書,與書為友,在書的陪伴下快樂生活,健康成長!
4、有感情的齊讀課文。
1、抄寫文中的好詞,背誦詩歌。
2、收集一些與讀書相關的名言、諺語。
五年級語文份教案案例(模板17篇)篇八
(1)理解課文4—9段內容,感受“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4—9段。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種形式地的朗讀感悟文章4—9段的內容。
(2)通過對文章4—9段內容的理解,體會作者所表達的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文章4—9段的教學,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所表達的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天窗給鄉下孩子們帶來的無盡遐想和無窮快樂。
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談自己的感受。
一、復習舊知。
1.不一樣的童年有不一樣的快樂,不一樣的生活有不一樣的精彩,鄉下孩子的生活因天窗而變得豐富多彩,今天,讓我們繼續回到作者的童年,去感受天窗給鄉下孩子們帶來的快樂。
2.和老師一起齊讀課題兩遍《天窗》。
3.提出問題:天窗是什么?男女搭配讀幻燈片。
二、正課。
學習4至7段。
1、請同學們瀏覽課文的4-7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天窗能給鄉下的孩子們帶來什么?
2、這樣的句子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
3、為什么在陣雨來的時候,天窗就成了鄉下孩子們的慰藉呢?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的4、5自然段。
a.夏天陣雨來了時,大人們不許我們在外面玩啊,其實我們反而喜歡怎樣?
b.然而大人們偏就不許,木板窗又了關起來,你的心情會怎樣?c.是啊,我們喜歡在雨里跑跳,但是卻無法盡情享受,于是,在失望與無奈當中,小小的天窗是的慰藉。我們只能(教師用手向上一指):看天窗!看天窗啊!
d.看天窗!你看見了……。
g.師生搭配讀4、5段。
4、當夜幕降臨,孩子們被逼著上床“休息”的時候,為什么,天窗就成了鄉下孩子們的慰藉呢?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的6、7自然段。
a.從這小玻璃上面作者看到什么,想象到了……從中看書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b.交流匯報。
c.學生讀下面一段話,練習說話、寫話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掠過一條黑影,想象到這也許是灰色的蝙蝠,也許是會唱的夜鶯,也許是惡霸似的貓頭鷹——總之,美麗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會在你的想象中展開。教師引導學生用“也許……也許……也許……”練習說話,寫話。
d.朗誦6、7段(音樂起,文中的“你”換成了“我”)。
學習8、9段。
1、師:若不是有了這小小的天窗,若不是這天窗使我們產生了這么美好的想象,我們的心靈就得不到慰藉。所以說——(課件“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a.“這小小一方的空白”它指什么?
b.為什么說“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2、是啊,天窗是神奇的!你想對發明這神奇天窗的大人們說些什么?
3、是啊,當門窗緊閉,屋子黑得地洞里似的時,只有這個小小的透明玻璃,給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外面的世界,通向廣袤宇宙的窗。所以作者說發明這“天窗”的大人們,是應得感謝的。(課件出示最后一段)。
a.同學們,你們看,這里的“天窗”加了引號,它指的是什么呀?
b.理解“無、虛、有、實”
c.為什么作者說想象到的比看到的更真切,更闊達,更復雜,更確實?
d.齊讀8、9段。
三、總結拓展。
1、齊讀全文。
2、同學們,今天我們欣賞了一篇優美的散文,跟隨茅盾一起透過小小的天窗,憑借無窮無盡的想象,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妙。感謝茅盾先生為我們打開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
學習完這篇課文,希望大家能夠抓住身邊一切想象的機會展開想象的翅膀,去認識更廣闊的世界。
四、作業布置。
1、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填寫練習冊。
3、預習27課。
板書設計計:
天窗。
孩子們的慰藉。
看見想象。
雨腳閃電星云無窮無盡。
五年級語文份教案案例(模板17篇)篇九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抓住不同季節的典型景物。
2、表達自己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
1、運用本單元課文中觀察和描寫的方法,表現季節的特點。
2、按照一定的順序,運用描寫的方法把內容寫具體,表達自己的實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2、培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運用本單元課文中觀察和描寫的方法,表現季節的特點,把內容寫具體。
教學設計:
第四課時。
一、談話導入。
二、描述畫面,猜想季節。
1、用簡短的語言,抓住典型景物,表現季節的特點,但不允許說出季節的名稱。
2、指名猜想同學們描述的是哪個季節,要求不僅說出是什么季節。
三、分組討論,交流。
1、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
四、品位四季,引導口頭表達。
1、創設情景,學習表達。
你們最喜愛的季節是什么?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為什么?
2、出示范文,引導表達。
要求學生朗讀范文,說說文章為什么能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組織討論,相機歸納:抓住春天的特點,抓住典型景物的形態、色彩、變化,從聽到的、看到的、聞到的、觸摸到的、想象到的等不同方面,運用比喻、擬人、對比得便法手法進行細致地描寫,描寫有序,語言生動,抒發真情。
3、鼓勵學生抓住季節特點,根據自己的觀察所得,變換觀察角度和表達順序,重選典型景物以及任務的衣著、開展的活動,改寫、補充、續寫范文,啟發學生多角度構思,多角度描寫,防止個避免學生習作千篇一律的現象。
五、描繪四季,鼓勵動筆成文。
第五課時。
一、講明習作的修改要求,強調修改的方法、符號。
二、自我修改,延伸課外。
1、動筆嘗試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讀給父母聽,讓他們給你寫的內容提出修改意見,再次修改。
三、交流習作,互相提升。
1、組內互相交換看對方習作,組內互評。
2、共同評議是否寫出了季節的特點和對季節的喜愛。
3、共同修改。
4、推薦組內同學讀習作,大家欣賞。
四、整體評文,總結閃光之處。
五、展評習作,賞讀優秀作品。
2、選取更多學生的精彩語段組織點評,進一步領悟表達的順序,描寫的方法。
六、精心修改,錘煉習作語言。
鼓勵學生通過自讀自評自改,互讀互評互改,修改習作。
七、修改定稿的習作抄寫在課堂作業本上。
五年級語文份教案案例(模板17篇)篇十
1、把事情發展順序列提綱、把事情的過程寫具體。
2、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材料,列提綱、作文。
3、寫人文章寫出人物的語言和行動,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或某一方面的品質。
4、觀察要做到有順序。
5、學會寫書信、發言稿、縮寫。
1、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寫具體,并把事情經過分幾步寫具體。
2、學會抓住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來反映人物的品質。
1、會抓住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來反映人物的品質。
2、列提綱。
1、回顧我們本學期學過的作文類型
學生自由地說說作文的篇目、要求、內容等。
2、選取學生的優秀作文,進行朗讀與評議,結合每一類的作文要求談談作文的注意點。
(1)復習寫清楚一件事。
學生進行討論注意點:
在寫一件事時,要注意寫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注意語句的通順。這件事是自己經歷過的或者看到、聽到的事。可以是使自己高興的、有趣的、新鮮的事,也可以寫使自己感到慚愧的、傷心的事。
(2)復習把事情經過分幾步寫具體
討論重點:
怎樣抓住一件生活中的事,雖然這樣的事情看似不起眼,也很小,但要想想是否反映了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質。
仔細回憶事情的經過,想象當時的情景,可以把情況分成哪幾步?怎樣一步一步寫清楚。
感受最深的部分是什么?如何把這部分詳細地寫清楚?所反映的人物品是什么?
同樣列舉學生習作中的片段進行評議鞏固。
3、說說作文的一些常規要求,看看自己的作文,找找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同學之間作文交流。
五年級語文份教案案例(模板17篇)篇十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抓住不同季節的典型景物。
2、表達自己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
1、運用本單元課文中觀察和描寫的方法,表現季節的特點。
2、按照一定的順序,運用描寫的方法把內容寫具體,表達自己的實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2、培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運用本單元課文中觀察和描寫的方法,表現季節的特點,把內容寫具體。
教學設計:
1、用簡短的語言,抓住典型景物,表現季節的特點,但不允許說出季節的名稱。
2、指名猜想同學們描述的是哪個季節,要求不僅說出是什么季節。
1、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
1、創設情景,學習表達。
你們最喜愛的季節是什么?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為什么?
2、出示范文,引導表達。
要求學生朗讀范文,說說文章為什么能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組織討論,相機歸納:抓住春天的特點,抓住典型景物的形態、色彩、變化,從聽到的、看到的、聞到的、觸摸到的、想象到的等不同方面,運用比喻、擬人、對比得便法手法進行細致地描寫,描寫有序,語言生動,抒發真情。
3、鼓勵學生抓住季節特點,根據自己的觀察所得,變換觀察角度和表達順序,重選典型景物以及任務的衣著、開展的活動,改寫、補充、續寫范文,啟發學生多角度構思,多角度描寫,防止個避免學生習作千篇一律的現象。
五年級語文份教案案例(模板17篇)篇十二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能夠正確書寫。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體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被信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公路邊的告示是引導旅行者的線索,也是全文的線索,理解這條線索的真正意義;從桃園主人沒有出現,卻只寫了狗和貓中理解文章的主旨。
對文中“線索”的理解
一、題目入手,初度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初讀課文,回答問題
(1)《信任》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你對課題是怎樣理解的?
(3)這篇文章的線索是什么?
二、圍繞線索,深切領悟
1、公路邊的“桃子自采三里路”是如何引導作者招待桃園的?
3、公路邊的公式把人們引向什么樣的地方?
4、桃林中出現了一張紙、狗和貓,桃園主人沒有出現,你怎樣理解?
[通過學生長談,使學生認識到,信任是一種發自內心的、不需要監督的行為。]
三、提煉中心,悟情明理
1、桃林主人不在,看到紙條上的字時,作者會怎樣想?假如是你,又會怎樣想?
2、付款時,你怎樣理解“我”和丈夫的對話?
3、你如何理解信任和被信任這個問題?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過不被別人信任的經歷嗎?當時你的心情怎樣?如何才能做到心人與被信任。
[信任與被信任是相互的,在信任別人的前提下,也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五、體會文章的寫作手法
1、文章是怎樣敘述的?與我們前面學的有什么不同?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文章還有哪些地方的敘述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作業
縮寫《信任》
昨天在備課時,發現這篇課文非常好,好在文章內容非常好,好在同學們學是非常容易理解,于是我確定了這幾個教學目標: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積累語言。
根據教學目標,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利用半節課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預習,全方位的進行預習。
第二節上課伊始,我直接導入,問學生這篇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根據學生的概括,讓學生找到文中相關的自然段,這樣文章的內容和寫作順序就解決了,非常順利。然后我問學生文中對什么的敘述最多,(告示),讓學生找出關于告示的內容,并且把告示和文章內容進行聯系,這樣學生知道告示把作者和先生引到了桃林;再讓學生看最后一個自然段,看告示把作者引到了什么地方?引到了互相信任的的境界,看來這樣同學們已經對文中的中心思想理解到位了。然后我又讓學生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寫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被信任,不到五分鐘,一只只小手舉起來了,并且發言非常到位,其中也穿插到了文中沒寫桃林主人,卻寫了狗和貓,為什么?這樣文中的目標全部都解決了,課后問題也解決了,最后還有五分鐘,我讓同學們進行了感情朗讀,同學們的熱情非常高漲,看來這篇課文的學習基本成功了。
五年級語文份教案案例(模板17篇)篇十三
1.自讀課文,了解課文中描寫了關于“祖父、后園和我”的哪些內容。
2.結合作者幼年生活的時代背景,理解課文描寫的祖父和孩子們在一起的快樂生活場景,體會他們之間的親密情感。
3.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留意課文題目的特點,學習文章細膩的筆法,學習把事情寫具體。
教學重點。
后園很大、很繁華、很有生機的部分,和“草帽插花”事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預習要求】。
1.讀通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哪些事情?
3.搜集蕭紅的資料。
1.童年如一首詩,似一支歌,是回憶時甜美的微笑,這節課我們就走進作家蕭紅最美好的童年記憶。(揭示課題)。
2.介紹蕭紅的資料。
1.交流預習情況:課文寫了哪些事情?
2.指名說。
1.“祖父”、“后園”和“我”彼此之間密不可分,靜下心來默讀課文,看看他們各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在感受深的地方用關鍵詞寫一寫批注。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預設點:
(1)祖父慈祥可愛、幽默風趣、有一顆童心。
“祖父的眼睛總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和孩子似的。”“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歡開個玩笑,說:“你看天空飛個家雀。”“祖父常常這樣做,也總是把帽子放在袖口和衣襟下。那些孩子每次都能在他衣襟下或袖口下把帽子找出來。”“每當祖父這樣做一次的時候,祖父和孩子們都一齊地笑得不得了,好像這戲還是第一次演似的。
“他把帽子放下,也大笑起來,笑了十多分鐘還停不住。好不容易停住了,一想起來,又笑了。”
(2)后園有花有果有瓜,很有生機,是“我”和祖父的樂園。
“一到了后園里,立刻就是另一個世界了。這個世界……休息好了又跑。”
(3)我很頑皮、快樂。
“他越招呼我越不聽話。”
“櫻桃樹上,明明沒有結櫻桃,偏跑到樹上去找櫻桃……為什么不結櫻桃?”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給他戴花。我把他的草帽插了一圈的花,紅彤彤的二三十朵。”
在充分思考的前提下,組織小組交流和全班的交流。讓學生認識到:慈祥和藹的祖父是“我”童年的伙伴,后園是“我”和祖父的樂園,“我”和祖父在這里自由快樂地享受著親情的溫馨和美好。
1.用間隔號連接以表示他們之間密切關聯。你的童年有與你密不可分的人物和地點嗎?說一說。
2.下課后寫一寫。
五年級語文份教案案例(模板17篇)篇十四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叔公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2、感受濃濃的愛國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奇怪的圣誕包裹”到底奇怪在哪?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叔公對故鄉深深眷戀之情。
一、激情導入:
播放《七子之歌》。《七子之歌》抒發了海外赤子對祖國深深的熱愛,讓我們隨著這優美的旋律,走進《奇怪的圣誕包裹》一文,感受一位華僑老人濃郁的山河故土之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流利句子,并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匯報交流
(1)交流詞語。
(2)交流文章的主要內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學生再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
2、交流回報:按照“給叔公送禮物成了頭痛的事-――回憶叔公眷戀祖國的事――全家討論送什么――寄去奇怪的禮物――叔公的回信”這個過程記敘的。
寫小標題:發愁――回憶――討論――郵寄――讀信
四、精讀課文,體會感情
1、學生自讀課文,討論問題:
(1)為什么說圣誕包裹“奇怪”?
(2)從奇怪的圣誕包裹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能否換成“與眾不同”?
2、全班交流,邊理解邊有感情地朗讀,并解決問題:
(1)第17自然段:“故鄉的泥土。”
(2)第20自然段:“祖國的泥土。”
(3)第24自然段:“內容價值――無價之寶;”“中國藥材――令人奇怪。”
(4)第27自然段:“最合我心意。”
3、有感情朗讀課文中能體現叔公濃郁的山河故土之情的句子或段落,體會叔公對祖國深深地眷戀。
五、拓展閱讀
師生朗讀《鄉愁》一詩,體會海外赤子對祖國的愛。
板書設計:
叔公
奇怪的圣誕包裹泥土和菊花種子
對故鄉的眷戀之情
課后反思:
這是一篇拓展閱讀的課文,學生不難理解課文內容,我就讓學生自讀,然后交流體會,重點體會叔公對故鄉深深眷戀之情,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不過本課生字中有些書面語,平時比較少見,我就給足了學生時間自學并交流。比如“蹂躪”“玄虛”學生不是很理解,我們就一起交流,順利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五年級語文份教案案例(模板17篇)篇十五
兩篇精讀課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威尼斯小艇》,略讀課文兩篇《與象共舞》《彩色的非洲》,口語交際?習作八,回顧?拓展八。
精讀課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季羨林老先生回憶自己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德國人愛花,并生動地描述德國家家戶戶窗口都開滿鮮花的情景,抒發了作者“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感慨,表達了作者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贊美。《威尼斯小艇》:介紹了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船夫駕駛小艇的高超技術及小艇的作用,展示了威尼斯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風光。
略讀課文:《與象共舞》:講述了泰國人與大象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展示了泰國獨特的地域文化。《彩色的非洲》:描述了非洲的驕陽藍天、花草樹木、動物世界、人們的日常生活及藝術風采,多方面展示了非洲自然風光和異域文化,表現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
這組課文描寫的內容不僅有景有物,還包括人物的活動,在描寫風情時,把景、物、人都融合在了一起,在學習時要讓學生體會這樣的寫法,體會作者怎樣把內容寫具體。本組精讀課文注重朗讀和感情的投入1、關注朗讀。朗讀教學建議(讀有要求,讀二、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人文價值目標:欣賞異國風情畫卷,陶冶審美情趣。胸懷天下,開闊視野,尊重吸收世界多樣文化。
2、語文本體追求目標:通過閱讀能抓住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體會怎樣把風情景物寫具體。積累優美的語言。
3、抓住主要內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增長見識。
4、揣摩、學習、運用作者描寫景物及風情特點的寫作方法。
5、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
6、多種途徑收集材料,豐富對異域風情的感受。
三、教學重難點。
1、通過分析課文,教師引導,可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將感情注入到課文之中,掌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四、學情分析。
五、單元課時安排。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2課時。
26.威尼斯的小艇2課時。
27.與象共舞1課時。
28.彩色的非洲1課時。
口語交際.習作八3課時。
回顧.拓展八2課時。
機動4課時。
總計15課時。
五年級語文份教案案例(模板17篇)篇十六
本冊生字共224個,其中要求會寫的148個。本復習針對要求會寫的148個,但課標要求的積累量遠不止這個,因此復習必須體現前后聯系。
字的復習首選歸類、比較、前后聯系等方法,讓學生在比較中明晰,在歸類中強化。
一、形近字比較并組詞。
芬、芳絢、詢耕、耘瀚、潮漸、慚婪、焚匆、勿竿、竽。
腮、鰓捧、棒祿、綠壁、臂俄、哦斯、欺誘、繡樸、撲。
摩、磨悅、脫詳、祥賣、買綱、鋼販、返戀、蠻予、矛。
萊、菜駭、孩履、覆旬、甸役、設酒、灑羞、差誕、挺。
二、同音字、音近字比較并組詞。
昏、暈韻、均銅、筒昂、仰紡、訪稍、艄筏、伐腦、惱。
劈、避暫、嶄佩、配震、振均、勻廢、費。
三、看下列各組字有什么規律。試著再加偏旁組字。
尾、娓老、姥黑、墨吾、語昆、棍牙、訝卓、掉眉、媚。
采、睬扁、騙巷、港。
四、寫同音字組詞。
yi——洋溢意思友誼異常意義。
jin——胸襟今天金銀禁不住。
cui——翠綠干脆脆生生。
tian---恬靜甜蜜填空。
lin——魚鱗樹林臨近鄰居波光粼粼。
mu——暮色幕布墓地屏幕。
li——厲害歷史勉勵利益例子。
chui—--錘子捶背垂頭喪氣。
yan—--硯臺燕子大雁厭惡鮮艷。
ken——肯干懇切勤懇懇求。
lan——船欄欄桿阻攔籃子藍色。
cong----匆忙蔥姜聰明。
tao——波濤掏出來滔滔不絕。
五、加偏旁組字組詞。
欠:炊煙吹拂道歉飲食款待欣喜。
鬼:慚愧瑰麗魂魄魔鬼魅力。
錄:綠色剝皮俸祿。
乍:奸詐昨天作文。
戈:戳穿穿戴栽樹滿載。
喬:華僑橋梁轎車。
豎心旁:不懈恒心。
“淺”右半部分:餞行一盞燈深淺。
“富”下半部分:逼迫福氣一幅畫副班長。
六、擴詞。
絢凜倫宏剎濁。
七、寫帶有下列部首的字。
門
(見各練習)。
八、寫本冊中表示“看”的意思的字。如“瞧”。
九、整理學生作業中的易錯字集中復習。
五年級語文份教案案例(模板17篇)篇十七
本節課以“理解陶校長的講話及從中受到啟發”為任務,“讓學生了解演講的特點,并堅持做到每天四問”為目標展開教學,具體可分為知識、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來進行培養: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讀《陶校長的演講》,了解陶校長演講的內容及演講的特點。
(二)能力與方法目標:
1、理解能力。
2、演講的能力。
3、從陶校長的演講中體會到陶校長對我們的期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從陶校長的演講中引發對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學做真人。
以聽讀陶校長的演講,讀陶校長的演講,交流陶校長的演講,感悟陶校長的演講進行本教學設計。以聽演講,讀演講,交流演講,增強故事感。讓學生發現陶校長的每天四問之間的聯系通過感情朗讀與換位思考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共情。錄音、演講的引入以及體驗式學習,增強娛樂感。從陶校長的演講中體會他對青少年一代的關心,從每天四問中引發對人生的思考。
陶校長的演講
一、學生介紹陶校長,聽他的演講。
(聽錄音,交流預習準備的資料)
二、再讀課文,小組討論交流演講的特點。
(根據預習時查找的資料和聽過的錄音進行交流)
三、再仔細讀課文,小組討論
(1)陶校長的演講主要講了什么?
(2)是分哪幾個方面來談這個問題的?
(3)陶校長的演講是怎樣注意演講的特點的?
四、導學第一問:身體有沒有進步?
1、作者為什么要先問身體有沒有進步?(默讀圈畫有關的詞句)
2、再讀體會關聯詞的作用(填空比較,談重要性)
因為……有了……才有……,否則……將
3、怎樣才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4、本段(引讀)理清層次:先問什么?再問為什么這樣問?最后提出什么希望?
5、導讀卡片:健康第一健康是生命之本健康堡壘。
五、自學第一問第二問第三問,學后小組討論下列題目。
(1)問什么?
(2)為什么要這樣問?
(3)怎樣才能有進步?(教師注意點撥關鍵處)
(4)理清層次。先問什么?再問為什么這樣問?最后提出什么希望?
六、小組間比賽,以讀比感悟,深化傾吐
1、各組派一代表讀,要讀出激情,讀出關懷、愛護和演講的語氣。
2、小組各派代表談談陶校長為什么要作這篇演講?體現了他怎樣的感情?
3、小組搶答:陶校長希望同學們從小樹立(),筑起(),學習上認準(),刻苦鉆研;工作上要培養(),認真負責地做好(),要學做()。這樣就可以()。
他的演講言真意切,使我們感受到老一輩教育家對學生的()。
4、傾吐練習:小組先任選一題,在小組間進行練習,然后推選一代表在全班演講。
a、《陶校長的演講》讀后感
b、《我也要每天四問》
c、陶校長,您聽我說……
七、作業:課后第四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