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在原則指導下運用的有針對性、有特點的方法、策略和手段。接下來是一些經過驗證的一年級教案案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入學養成教育教案(匯總15篇)篇一
1、觀察圖畫內容,使學生初步感受教師的溫暖、同學的友愛和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
2、畫面提示,對學生進行尊敬老師,遵守紀律,團結友愛等方面的人學常規教育。
1、讓學生初步感受教師的溫暖、同學的友愛和各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
2、學生進行尊敬老師,遵守紀律,團結友愛等方面的人學常規教育。
課文插圖,錄音機。
聯系實際,啟發談話。
1、教師以談話形式引入:今天早上來上學,是自已來的,還是家長送來的。
2、進一步引導:在學校門口,你看見了什么?
二、仔細看圖,指導觀察。
1、引導學生進行對比:你覺得小學和幼兒園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2、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畫面。
3、教師:小朋友來到學校學習,老師是你們的好朋友,老師愛小朋友,小朋友也愛老師。
三、說話演練,體會情感。
2、學生結合自已成為小學生以來的經歷談上學的感受。
范文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
2021年......
一年級入學養成教育教案(匯總15篇)篇二
這堂課以“學習語文真快樂”為主題。畫面上,學生在上語文課。一個同學到黑板上把生字貼到對應的圖片下方。老師在一旁微笑地點頭。座位上的同學都睜大了眼睛看著黑板上的生字。右邊還有兩幅圖,分別表示了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
由于課時較緊張,所以我把這兩課合二為一。把內容有機組合,讓學生明白快樂的語文課能學到許多的本領,同時快樂的語文課也要求同學們有良好的讀寫習慣。
1、向學生介紹語文課的一般規程,提出上課的要求。
2、學生能感受到學習語文是快樂的,學生有主動學習的興趣。
3、學生能模仿教師和書上的小朋友學會正確的讀寫姿勢。并懂得正確的姿勢能保護視力。
你們瞧,圖畫上的同學多認真啊,那我們和他們比一比,看誰上課更認真,好嗎?誰做的好,老師就送他一個小獎片。
行為訓練:
(1)老師講話時同學們就不能再講話,而且要做端正,眼睛看著老師。
(2)有問題要舉手發言。
(3)課堂上不能隨便走動,也不能隨便講話。
行為練習:做端正,眼睛看老師。
行為練習:舉手。
小朋友們真能干,學會了做端正,還知道了該如何舉手發言。接著老師要給你們講個故事,聽的時候,可千萬別講話,也不能走上來噢。
(出示啄木鳥頭飾)大家好,我是一只可憐的啄木鳥。從前我也和你們一樣,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可是我讀書、寫字不注意姿勢,有時躺著看書,有時走路看書,寫字時,身子趴在桌子上,時間一長,就成了近視眼,整天戴著眼鏡,真不方便。別的啄木鳥能飛能停,天天能捉害蟲吃。我一飛眼鏡就要掉,蟲子根本捉不到。一出汗,熱氣就沾在鏡片上,什么都看不見,天天餓肚皮。我真后悔?。⌒∨笥?,你們可不要像我一樣,要從小注意讀書、寫字的姿勢?。?/p>
同學們,老師今天就要教會你們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姿勢正確了,對我們學知識,長身體有很大的好處。
(出示投影片)讀書的時候我們應該向圖上的小朋友一樣,做到:
1)身體坐直。
2)頭放正。
3)肩放平。
4)再把書拿起來,眼睛離書本一尺遠。(邊說邊指點投影)。
教師分解動作示范。
教師巡視,一一糾正。
出示兒歌,教師領讀:
同學們,我們在學校學習,不僅要讀書,還要寫字。寫字姿勢不正確,字就寫不好了,時間長了,視力就會變差,身體也會長不好的。
看,正確的寫字姿勢就是跟圖上的小朋友一樣,做到:
1)身體坐正,書本放平,
2)手離筆尖一寸,
3)眼離書本一尺,
4)胸離桌邊一拳。(邊說邊指點)。
教師示范分解動作。
握筆時,把拇指和食指放在離筆尖一寸的位置,中指抵在下面,筆桿靠枕虎口的位置。(教師演示)另外,無名指和小拇指鉤起來,墊在中指下面。(重復兩次)。
出示兒歌,教師領讀:
在語文書的第一頁寫上名字和班級,教師糾正握筆姿勢。
課后作業。
1、回家把兒歌念給家長聽,并做給家長看。
2、教師,同學,家長觀察一星期,評出讀寫姿勢正確的好學生。
備注。
“一尺”就相當于鉛筆盒長的.這條邊的長度。
“一寸”相當于老師的兩個手指并攏時的寬度。對你們來說,差不多是三個指頭的寬。
一年級入學養成教育教案(匯總15篇)篇三
教學。
目標1、結合口令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紀律、學習、衛生、禮儀等。
2、結合圖畫讓學生初步了解學校生活,與同學老師友好交談。
重點難點怎樣讓學生熟悉學校,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具。
學具多媒體,ppt。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學活動。
第一課時。
一、
回顧舊知。
二、
學習上課。
下課儀式。
三、
調整座位。
第二課時。
一、回顧。
二、
排隊以及參觀校園。
三、
師生相互認識。
1、回顧前面學習的三個好習慣:
小手放好坐端正;遇到問題要舉手;保持--安靜。
2、觀察行為表現優秀的學生,選出代理班長。(說清楚該生好在哪里)。
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并強調只要表現優秀,每個人都有機會做班干部。(5min)。
從今天起,你們就是正式的小學生了。有誰知道小學生要做什么嗎?我們一起來學習。(先說明過程,再實踐練習)。
1、上學:準時、進門、坐下、交作業、拿書、坐好。(有問題先解決好)。
2、誰知道上課儀式?上課-起立-老師好-同學們好,請坐。
上課的時候書本放哪里?怎么坐?強調上課時書本放置以及坐姿。
3、讓學生想想對比上課,下課怎么做。下課-起立-老師再見-同學們再見。
4、放學:每天四個人留下打掃衛生。(20min)。
請同學們收拾好東西,現在我們調整座位。(15min)。
以個子高矮原則調配,分組進行。
等待時同學之間相互認識一下。稍后請學生介紹自己認識了幾位新同學。
1、練習上課儀式,查看書本擺放。(登記書本缺少情況,收小紅花)。
讓學生把所有書本放在學校,每天根據作業帶部分回家。強調自己獨立整理書包。
(5min)。
1、選出體育委員、紀律委員。每人負責管理一隊。
2、讓學生快速、安靜的到走廊排隊。給優秀的孩子帖小紅花。
3、根據個子高矮調整隊伍,讓學生記住自己的位置。(練習一次)。
4、帶學生參觀校園,指認班級位置、班主任辦公室、廁所以及飲水處。
(30min)。
剛才我們認識了校園,現在我們來相互認識一下。
請同學發言,說說自己認識了那幾位新同學。
說說自己來到新學校、新班級、新同學,心情怎樣。(教師記錄)。
(5min)。
板書。
設計。
開學啦!
一年級入學養成教育教案(匯總15篇)篇四
教材簡析:
本課由四幅圖畫組成,分別以“歡迎新同學”、“學習語文很快樂”、“良好的讀寫習慣”為主題,教師通過觀察、說話、觀賞、演練等方法,讓同學感到上學真好,學習語文真好,同時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目標:
1、觀察圖畫內容,初步了解學校的生活,感受教師的親切,同學的友愛,一起學習的快樂。
2、依據畫面的提示,懂得要尊敬老師、熱愛學習、遵守紀律、團結友愛,并養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的習慣。
3、通過觀察、說話、演練,愿意與老師和同學友好交談。
教學重難點:
重點:培養同學熱愛學校、熱愛學習的思想感情。養成良好的聽講、讀書、寫字的習慣。
難點:養成良好的`聽講、讀書、寫字的習慣。
教學準備:
放大的課文圖片。(幻燈片、課件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系實際,啟發談話。
1、教師以談話形式引入:今天早晨來上學,是自身來的,還是家長送來的?
2、進一步導入:在學校門口,你看見了什么?(可以說看見的人,也可以說看見的物,還可以說看見的事。)。
(二)、仔細看圖,指導觀察。
1、引導同學進行對比:你覺得小學和幼兒園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可以聯系實際說,也可以看圖后比較說。)。
3、教師小結:小朋友來到學校學習,老師是你們的好朋友。老師愛小朋友,小朋友也愛老師。
(三)、說話演練,體會感情。
談話:早晨,老師見到你們,說:“小朋友早!”你們應該怎樣回答?平時見到老師,怎么說?放學時見到老師,怎么說?(找小朋友進行演練。)。
(四)教兒歌。
上學校。
太陽公公起得早,
花兒點頭對俺笑。
背上俺的小書包,
高高興興上學校。
第二課時。
(一)出示圖片2,引入激趣。
出示圖片2,教師引導:你知道他們在上什么課嗎?你怎么知道?你認知這些字嗎?
(二)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習慣。
1、觀察圖;2:請你說說看到了什么?
2、整理:a、小朋友坐得很端正。
b、小朋友聽得很專心。
c、桌上的學習用品只有鉛筆盒。
d、一個小朋友正把卡片貼在相應的圖畫下面。
3、培養學習習慣。
(1)、提出要求。
(2)、教師示范。
(3)、同學演練,教師檢查、指導。
(三)、教學兒歌。
上課了。
丁零零,上課了,
快進教室來坐好。
學習用品放整齊,
等待老師來上課。
老師說話認真聽,
提出問題多動腦。
回答問題聲音響,
大家夸俺學習好。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級入學養成教育教案(匯總15篇)篇五
為了讓一年級學生從舒適的幼兒生活順利地過渡到緊張忙碌的小學生活中來,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安全教育,讓學生能盡快收心,投入到新學期的學習生活中來。
一、導入談話:
孩子們!你們是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你們的成長影響到國家的繁榮富強,關系到家庭的興衰本人的成敗?!皹I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小行為成就大事業。良好行為的養成勢必影響孩子的一生。
二、學習規范。
學習《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并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1、學習《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并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2、作息時間的'安排:上午7:40從家走,11:40放學.下午(夏天)2:40、(冬天)1:40從家走。
3、集體活動:
(1)不允許帶零食或早餐帶進校,吃完早點進教室。
(2)、上操隊伍做到靜、齊、快,出場不擁擠,講秩序;眼保健操須按時、按要求、高質量完成。
4、早讀:書本教材、按學習進度讀書、背誦。
5、課前準備:按課表準備下節課的學習用品、相關書籍齊全。
6、上課聽講:坐姿端正、積極思考、發言做到“三大”、不影響他人學習。
7、下課活動:注意安全、團結友愛互幫互助、上下樓梯不擁擠,課間不得在過道、走廊上追逐打鬧、高聲喧嘩,不玩危險游戲,不瘋趕打鬧,不爬欄桿、云梯,做有意義的課間活動。
8、放學要求:按時回家,不進“三室一廳”,不結伴玩耍,注意交通安全,嚴格站路隊回家。
二、安全教育。
1、不要將危險物品帶到學校,美術課需要的小刀,不要隨便拿出來玩。使用時要小心,以免受傷。
2、下課活動時要團結友愛互幫互助,上下樓梯不擁擠,走右邊,不要跑。不趴在走廊外的欄桿上。不玩危險游戲,不瘋趕打鬧,不爬欄桿、云梯,做有意義的課間活動。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發生扭傷、碰傷等危險。)。
3、走出校園也要注意交通安全.(行人靠右走,過馬路要走斑馬線,注意觀察來往車輛,紅燈停,綠燈行,遵守交通規則。)飲食安全(不吃過期、腐爛食品,有毒的藥物,不購買用竹簽串起的食物和油炸的食物:竹簽容易傷人,食品衛生得不到保證,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質。)同學們我們要將安全知識時時記,注意安全處處提。
4、抓好教室的衛生保潔工作,加大監督力度,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三、衛生習慣:
1、教室里將桌椅擺放整齊,抽屜內無雜物。地面無紙屑,教室墻壁、桌面無亂貼亂畫痕跡。值日生將黑板擦凈,講臺上的物品擺放整齊。
2、每個學生要養成“三要”、“四勤”、“八不”的個人衛生習慣?!叭保涸缤硪⒀?,飯前便后要洗手,飯后要漱口?!八那凇保呵谙丛瑁诶戆l,勤剪指甲、勤換衣?!鞍瞬弧保翰缓壬还灿貌璞?,不吃零食,不挑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不亂倒垃圾,不吸煙。
四、課堂小結。
一年級入學養成教育教案(匯總15篇)篇六
本課由四幅圖畫組成,分別以“歡迎新同學”、“學習語文很快樂”、“良好的讀寫習慣”為主題,教師通過觀察、說話、參觀、演練等方法,讓學生感到上學真好,學習語文真好,同時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觀察圖畫內容,初步了解學校的生活,感受教師的親切,同學的友愛,共同學習的快樂。
2、依據畫面的提示,懂得要尊敬老師、熱愛學習、遵守紀律、團結友愛,并養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的習慣。
3、通過觀察、說話、演練,愿意與老師和同學友好交談。
重點:培養學生熱愛學校、熱愛學習的思想感情。養成良好的聽講、讀書、寫字的習慣。
難點:養成良好的聽講、讀書、寫字的'習慣。
放大的課文圖片。(幻燈片、課件等)。
第一課時。
(一)、聯系實際,啟發談話。
1、教師以談話形式引入:今天早晨來上學,是自己來的,還是家長送來的?
2、進一步導入:在學校門口,你看見了什么?(可以說看見的人,也可以說看見的物,還可以說看見的事。)。
(二)、仔細看圖,指導觀察。
1、引導學生進行對比:你覺得小學和幼兒園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可以聯系實際說,也可以看圖后比較說。)。
3、教師小結:小朋友來到學校學習,老師是你們的好朋友。老師愛小朋友,小朋友也愛老師。
(三)、說話演練,體會感情。
談話:早晨,老師見到你們,說:“小朋友早!”你們應該怎樣回答?平時見到老師,怎么說?放學時見到老師,怎么說?(找小朋友進行演練。)。
(四)教兒歌。
上學校。
太陽公公起得早,
花兒點頭對我笑。
背上我的小書包,
高高興興上學校。
第二課時。
(一)出示圖片2,引入激趣。
出示圖片2,教師引導:你知道他們在上什么課嗎?你怎么知道?你認識這些字嗎?
(二)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習慣。
1、觀察圖。
2:請你說說看到了什么?
2、整理:
a、小朋友坐得很端正。
b、小朋友聽得很專心。
c、桌上的學習用品只有鉛筆盒。
d、一個小朋友正把卡片貼在相應的圖畫下面。
3、培養學習習慣。
(1)提出要求。
(2)教師示范。
(3)學生演練,教師檢查、指導。
一年級入學養成教育教案(匯總15篇)篇七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7個生字,學寫“升、我、們”。
2、把看圖說話、指導朗讀、感悟課文有機結合,激發學生愛國之情。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本課的生字詞,認識兩個新筆畫,能正確、端正、工整地書寫7個生字。
3、通過朗讀,激發學生尊敬國旗,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
教學掛圖、詞語卡片。
(一)復習檢查。
認讀詞語:
敬禮立正我們您升起國旗國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檢查,既能檢查學生上節課的學習效果,又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精讀課文。
請同學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句話來讀一讀。
1、學習第一句。
(1)請同學們看教室前方墻上,說說我們的國旗是怎樣的?(引導學生從樣子顏色兩個方面來敘述,并要求連起來說一說)師補充大星小星的象征意義。
(2)國旗是祖國的象征,代表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當看見它時,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覺得——?誰來把這一句讀好。(出示:五星紅旗,我們的國旗。)。
(3)指名讀,師示范“我們”聲音略高,要讀得自豪,師可以配以肢體語言滲透,學生練習,分男女生讀。
2、學習第二句。
(1)請同學們結合自身經驗說說,周一升國旗的.時候,國旗是怎么上升的。
當我們的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時,當我們的運動員在國際比賽(結合奧運會)中獲得金牌時都要奏國歌、升國旗。因為國歌國旗代表我們的祖國!當我們聽到雄壯的國歌,看著國旗慢慢升上天空,心情就——(出示:國歌聲中,高高升起)。
(2)學生試讀,指名讀,示范朗讀,尤其是“高高”二字要讀地高昂,速度略慢。
(3)齊讀。
3、學習第三句。
(1)每當升國旗的時候,我們都是怎么做的?
(2)小朋友可以邊做動作邊朗讀(出示:我們立正,向您敬禮。)師觀察學生朗讀表演情況,讀得好的上臺讀一讀,演一演。
(3)“我們立正,向誰敬禮?”理解“您”是指我們偉大的祖國。面向國旗立正,敬禮是對國旗的尊敬,是一種愛國的表現。(可補充講講升國旗時,我們應該注意的一些禮儀。)
(4)全體起立,齊讀這一句。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結合平時升旗時的場景,引導學生讀課文,加深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邊讀邊理解課文含義,加深對國旗的熱愛。
(三)再讀課文。
(四)拓展延伸。
小朋友們,快看!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引得小鳥們紛紛飛來,它們會說些什么?
五星紅旗,我()。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填空,加深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指導寫字。
1、出示:們升正。
2、識記字形:
“們”左右結構。橫折鉤一筆寫成。
“正”二字要注意筆畫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尤其是橫豎中線的筆畫。
3、教師范寫描紅,學生在書上描紅。教師范寫生字,學生寫一個字。評價。學生再寫。
(六)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習字冊》描紅、臨寫本課所學生字。
在引入時,通過復習檢查,既能檢查學生上節課的學習效果,又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基礎,新課講授時,通過引導學生結合平時升旗時的場景,引導學生讀課文,加深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邊讀邊理解課文含義,加深對國旗的熱愛。
文檔為doc格式。
一年級入學養成教育教案(匯總15篇)篇八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諺語,有積累諺語的興趣。
2、今天我們就再來學習一些更為常見的諺語。
二、識字寫字。
1、結合生活實際識字。如,移動電話(移),火柴(柴),姓易、容易(易),打折、折疊(折),搓手,搓繩(搓、繩),一斤重(斤)等。
2、在朗讀諺語的過程中認清字形(整體認識),讀準字音。注意柴、折、繩是翹舌音,搓是平舌音,謀的韻母是ou。
3、通過組詞鞏固認讀生字。
4、寫字指導。
(1)仔細觀察。
同偏旁、同部件:折-挑線-繩斤-折。
形相近:挑-桃根-跟錢-線。
(2)寫正確。
挑字的筆順:扌。
折、根二字不要多一點。線字不要少一點。
(3)寫美觀。
把斤字的寫法,引申到折字。斤:第一撇要平,第二撇要豎,橫要右伸,豎要垂直。
重點指導絞絲的書寫(線、繩):關鍵在于寫好兩個撇折,撇,一定不能彎,要寫直;折,要寫成提;第二個撇折稍大;兩個撇要保持平行(不要給學生講平行的概念,可以通過示范、動作讓學生明白)。
三、實踐活動。
搜集諺語。
交流每個同學找到的諺語。
二、朗讀感悟。
1、自讀諺語,理解諺語,提出自己不懂的詞語。
2、在小組里說說自己對每一句諺語的`理解,可以從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結合生活實際理解。
3、讓每一個小組選擇一句諺語,說說本組同學對該諺語的理解。
4、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諺語讀一讀,并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5、采用范讀、對讀、齊讀等方式反復朗讀諺語,鼓勵記誦自己喜歡的諺語。
6、用實例說明諺語中蘊含的道理,或者說說諺語給我們生活和學習的啟示。
三、實踐活動。
將找到的諺語在班上分類進行整理,每個同學找自己的學習伙伴,互相摘抄搜集的諺語。
一年級入學養成教育教案(匯總15篇)篇九
1、觀察圖畫內容,使學生初步了解學校生活,感受教師的親切,同學的友愛,語文學習的快樂。
2、知道上課要遵守紀律,做到專心聽講,不隨便講話,不玩東西,發言要舉手,坐姿端正。
3、學會說:“上課的時候要專心聽講”“寫字、讀書姿勢要端正,眼離書本一尺,手離筆尖一寸,胸離桌子一拳,兩腳放平,腳踏實地?!?/p>
1、(出示插圖)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大哥哥、姐姐是怎樣上課的?你看見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室里,同學們正在上語文課,學習生字“馬、牛、羊”。黑板上貼著馬、牛、羊的圖片,一位小同學正在把生字卡片貼到相應的圖片下面。女教師親切地望著她,愉快地微笑著。其他同學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專心地看著黑板。)。
2、教師評價:語文課中形象的豐富性,游戲的有趣,展示自己的才藝。
3、小結:上課時。我們可以做有趣的游戲,可以認識許多生字,學到本領,還能將自己的本領展示給大家看,上課真是一件挺快樂的事。
1、你們知道為什么有的同學每天上課,學習成績挺好,有的同學卻學不好呢?
2、看圖想象,小朋友是怎樣上課的?(小朋友眼睛盯著老師,認真地在聽課。)。
3、學習說話:上課的時候,我們要專心聽講。
4、誰明白什么是專心聽講?(眼睛看老師,耳朵仔細聽,不做小動作,不東張西望。)對,其實上課中坐的姿勢和寫字的姿勢也非常有講究。
1、良好地寫字姿勢,對我們身體的成長,體形的變化都有益處。
2、你們仔細看圖畫,誰能學著圖中小朋友的樣子來坐一坐。
3、教師表揚同學,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坐的?(兩腳放平,身子坐正,腰背挺直,頭抬高。)。
4、小朋友們真能干,通過看圖就能說出正確的坐姿,(教師板書“坐”)這就是“坐”,坐下來的坐。
5、讀書又應該怎樣的讀書姿勢呢?
7、教師巡回檢查。
8、誰能用一首兒歌來記住這漂亮的讀出姿勢?
9、師生共同編兒歌:寫字、讀書姿勢要端正,眼離書本一尺,手離筆尖一寸,胸離桌子一拳,兩腳放平,腳踏實地。
10、同學們一起讀一讀。
11、學習“讀書”兩個生字。教師板書“讀書”,這就是讀書,我們一起來讀讀。
今天我們同學真能干,學了許多本領,你能告訴大家,你學到了什么?(學習了三個生字;學習了正確的讀書姿勢、坐姿;知道了上課是件很有趣的事;上課要專心聽講。)。
一年級入學養成教育教案(匯總15篇)篇十
教材簡析:
本課由四幅圖畫組成,分別以“歡迎新同學”、“學習語文很快樂”、“良好的讀寫習慣”為主題,教師通過觀察、說話、參觀、演練等方法,讓學生感到上學真好,學習語文真好,同時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目標:
1、觀察圖畫內容,初步了解學校的生活,感受教師的親切,同學的友愛,共同學習的快樂。
2、依據畫面的'提示,懂得要尊敬老師、熱愛學習、遵守紀律、團結友愛,并養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的習慣。
3、通過觀察、說話、演練,愿意與老師和同學友好交談。
教學重難點:
重點:培養學生熱愛學校、熱愛學習的思想感情。養成良好的聽講、讀書、寫字的習慣。
難點:養成良好的聽講、讀書、寫字的習慣。
教學準備:放大的課文圖片。(幻燈片、.課件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系實際,啟發談話。
1、教師以談話形式引入:今天早晨來上學,是自己來的,還是家長送來的?
2、進一步導入:在學校門口,你看見了什么?(可以說看見的人,也可以說看見的物,還可以說看見的事。)。
(二)、仔細看圖,指導觀察。
1、引導學生進行對比:你覺得小學和幼兒園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可以聯系實際說,也可以看圖后比較說。)。
3、教師小結:小朋友來到學校學習,老師是你們的好朋友。老師愛小朋友,小朋友也愛老師。
(三)、說話演練,體會感情。
談話:早晨,老師見到你們,說:“小朋友早!”你們應該怎樣回答?平時見到老師,怎么說?放學時見到老師,怎么說?(找小朋友進行演練。)。
(四)教兒歌。
上學校。
太陽公公起得早,
花兒點頭對我笑。
背上我的小書包,
高高興興上學校。
第二課時。
(一)出示圖片2,引入激趣。
出示圖片2,教師引導:你知道他們在上什么課嗎?你怎么知道?你認識這些字嗎?
(二)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習慣。
1、觀察圖2:請你說說看到了什么?
2、整理:a、小朋友坐得很端正。
b、小朋友聽得很專心。
c、桌上的學習用品只有鉛筆盒。
d、一個小朋友正把卡片貼在相應的圖畫下面。
……。
3、培養學習習慣。
(1)、提出要求。
(2)、教師示范。
(3)、學生演練,教師檢查、指導。
(三)、教學兒歌。
上課了。
丁零零,上課了,
快進教室來坐好。
學習用品放整齊,
等待老師來上課。
老師說話認真聽,
提出問題多動腦。
回答問題聲音響,
大家夸我學習好。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級入學養成教育教案(匯總15篇)篇十一
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從幼兒園步入小學,在行為習慣上存在很大的可塑性,許多好習慣都尚未養成,他們就像一張白紙,等待著教育者在上面勾勒出豐富的.內容。所以一年級是學生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只有在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保證下,學生才能學會認知、學會合作、學會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生,最終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他們必須靠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來認知世界。我堅持從實踐出發的原則,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等作為確立養成教育內容的主要依據。經過大家集思廣益,初步歸納出了適合一年級學生特點需要的10種道德行為習慣,像愛國、守紀、待人、勞動、愛護公物、關心集體、助人、勤儉、刻苦奮發、團結友愛等,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質,諸如誠實、虛心、正直、寬容、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等,這些都是道德教育范圍以內的,也是小學生力所能及的。
播種一個信念,收獲一個行動;播種一個行動,收獲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獲一個品格;播種一個品格,收獲一個命運。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真接影響到學生的一生,為此,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組織開展良好行為習慣養成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學生的健康成長鋪平道路。
1.熱愛祖國,關心時事,收聽收看新聞,了解國內外大事。
2.自覺參加學校的升旗儀式,尊敬國旗、國徽,唱國歌聲音洪亮。
3.熱愛班集體,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愛護公物,熱心為集體服務。
4.同學之間友好相處,互相幫助。
5.尊敬師長,有禮貌。見老師能主動問好;對家長稱呼“您”;不頂撞老師和家長;
6.使用文明用語:“謝謝”、“對不起”、“你好”等已成學生口頭語.
7.遵守學校規章制度,不罵街,不打逗,不欺負弱小。
8.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法規,走人行橫道,不亂穿馬路。
(一)學習習慣:
1、課前要盡量早點進教室,擺放好學習用品,靜靜的坐在座位上等待上課。離開教室整理好桌面。
2、課堂上積極表現,大膽表達出自己對問題的想法,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經常參加集體活動,可以使自己變得更開朗、更樂觀,還可以交往更多的新朋友。
(二)充分利用班隊會及晨會的時間學習《一日常規》,《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并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班級內設立“小小監督崗”,專門負責監督檢查學生的日常行為,并在班會時間進行一周總結,通過監督崗的匯報,評出“最佳拇指獎”“文明禮儀之星”等,對表現不夠好的學生,及時進行點撥,指導,加強教育。
(三)合理利用升旗儀式,重大節日,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舉行一些有意義的主題班隊會,使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感,同時,讓學生在各種活動和勞動中學會合作,學會生活。
(四)充分發揮各項活動中的教育陣地的作用,增強學生的榮譽感,使學生心中有他人,有集體。
總之,一年級是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他關系到學生今后的成長,關系到學生在做人、求知的過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過渡,更關系到我們今后為社會輸送的勞動者的基本素質。
一年級入學養成教育教案(匯總15篇)篇十二
1、觀察圖畫內容,使學生初步了解學校生活,感受教師的親切,同學的友愛,語文學習的快樂。
2、依據畫面提示,對學生進行尊敬老師、熱愛學習、遵守紀律、團結友愛等方面的入學教育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3、觀察與演練結合,培養學生愿意與老師和同學友愛交談的態度。
依據畫面提示,對學生進行尊敬老師、熱愛學習、遵守紀律、團結友愛等方面的入學教育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實物投影儀、掛圖。
兩課時。
1、觀察圖畫內容,使學生初步了解學校生活,感受教師的親切,同學的友愛。
2、依據畫面提示,對學生進行尊敬老師的入學教育。
3、觀察與演練結合,培養學生愿意與老師和同學友愛交談的態度。
1、觀察圖畫“歡迎新同學”。觀察后提示:這是什么地方,都有誰,他們在做什么。觀察后,可以請學生在教學掛圖上分別指出每個人物的身份。如“這是老師”、“這是新同學”、“這是新同學的媽媽”。
2、討論對話。觀察完每一幅圖后進行討論:想想開學第一天見到老師的時候你和老師都說了些什么,猜猜這位同學對老師說了什么,老師對他說了什么。
3、情境演練。老師讀出對話框中的語言,并告訴學生每天第一次見到老師時都要向老師行禮問好。
老師:清早,我在上學的路上遇見了王樣同學。
王樣(起立,鞠躬):老師早!
老師:王樣,你早!
(繼續創設情景,相遇的地點可以是學校門口、校園里、辦公室前、教室里點到哪位同學的名字,哪位同學起立、鞠躬,向老師問早、問好。)。
1、圖上畫著誰?(老師和同學)。
2、同學們在上什么課?(語文課)。
3、這些字你認識嗎?誰愿意把這些字讀給大家聽?
4、圖上的小朋友是怎樣上課的?(專心)。
5、從哪里看出同學們十分專心上課的?(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的小朋友眼睛看哪里?怎么坐?怎么聽?)。
1、觀察圖畫內容,使學生初步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
2、依據畫面提示,對學生進行熱愛學習、遵守紀律、團結友愛等方面的入學教育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1、看圖,圖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讀書的?
(觀察小朋友怎么坐?手怎么拿書?課本與眼睛距離多遠?)。
2、小結:看書時要兩手拿書,身子坐直,書稍微向外傾斜,課本與眼睛保持一尺左右的距離。
3、看圖,圖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執筆的?怎么寫字的?
(觀察小朋友用哪些手指握筆?手指與筆尖有多少距離?書和本子怎么放?寫字時,身體與桌子距離是多少?)。
4、老師邊示范邊講解:寫字的時候,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執筆,手指稍稍彎曲,不要使勁握筆桿。手指與筆尖的距離為一寸。本子或紙要放在桌子中間靠下一點的地方。寫字的時候,頭要放正,兩肩放平,身子稍向前傾斜,身體與桌子的距離為一拳。
1、你們知道為什么坐、立、讀書、寫字都要有正確的姿勢?
(保證更好地學知識,養成學習好習慣,預防近視)。
2、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坐、立、讀書、寫字、握筆的常規訓練。老師邊巡視邊糾正不正確的姿勢。
3、教兒歌鞏固。
“看書寫字,注意姿勢。不彎不曲,離書一尺。坐得端正,預防近視?!?/p>
1、同桌互相檢查坐、立、讀書、寫字的姿勢,互相糾正。
2、小組比賽,看誰做得最正確,教師獎勵做得好的學生。
看書寫字,注意姿勢。
不彎不曲,離書一尺。
坐得端正,預防近視。
經過教學,我班學生對小學常規的認識多了一點,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平時的貫徹,常抓不懈,教學時多注意學生的行為規范,這樣就能形成良好的行為。
在教學學前教育時,本人注意教給學生順口溜,以適應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效果較好。
一年級入學養成教育教案(匯總15篇)篇十三
當代教育家魏書生也曾經說過:“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笨梢姡己玫男袨榱晳T教育是養成教育得以順利開展,并最終收益的第一步。它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更有著迫不及待的任務。小學生是學生良好習慣形成和培養的關鍵時期。作為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他剛剛步入正式的學校教育,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尤為重要,如何讓孩子走好這養成良好習慣的第一步呢?我們班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育。
一年級的小孩子才剛剛接觸小學教育,教育對他們而言是茫然的,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他們一時還無法理解我作為一個小學生上課必須認真不隨便說話;下課必須不打鬧;作業必須干凈及時訂正;有事情必須請假等等。一年級的孩子接受能力還很薄弱,理性思維的發展非常緩慢,他們的心理機制還無法內化這些在教育者眼里理所當然的事情。而教育者簡單枯燥的說教也無法從根本上讓孩子接受理解這些習慣的重要性。因此,在一年級班級中形成一種良好行為習慣的氛圍就顯得至關重要。小孩子是形象思維的,同時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可塑性。如果他們能夠置身于一個處處有著良好習慣的環境中,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班級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土壤"。
一年級的孩子有著很強的比賽心理,他們非常希望自己能夠做得比別的同學好,這樣以一帶一,以幾帶幾,以點帶面,教育的效果馬上就出來了。另一方面,比賽的機制有利于教育者更加直觀的了解學生的表現情況,有利于學生更客觀地評價自己,從而更好地改進自己。
例如在我們班,我們班充分利用光榮榜,采取“形象小天使”的方式進行比賽。比賽的形式多樣,有小組比賽,有個人比賽。課堂上根據學生的表現會給不同的組獎加分,如果每個組因為一個同學不聽講,就不能獎加分,這樣也培養了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小組采用“攀比架”的形式,讓小組同學一起共同進步,爭取優勝。這樣一來,不僅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很高,而且有助于利用輿論的力量使得部分表現并不好的同學自律,并最終達到人人進步的教育目標。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一個的細節串成的。細節決定成敗。一年級的小孩子容易忘記,容易忽視細節,因此作為教育者必須學會從細節處來抓行為習慣教育,并且要反復抓,抓反復,真正做到落實。抓住有效的教育契機,進行扎實的訓練,才會卓有成效。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多進行觀察,多走動一下,多進行總結。比如,有的學生看到別人扔在地上的一張紙撿了起來,有人當作沒有看見。我就可以抓住這個細節,大大表揚那個撿起紙的學生,來到達教育的目的。又比如每天中午吃完飯后,在教室里和走廊上到處走走,觀察學生的活動情況。然后利用中午輔導時間,進行總結。對表現優秀的學生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點優點也要樹立典型,大力贊揚,特別是對那些平時表現不見得優秀的孩子。
對學生形成良好習慣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學生的一個心理特點就是模仿。他們可塑性強,給他們樹立什么榜樣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給他們做榜樣,就可以激勵他們向積極的方向去努力,如:在遵守紀律方面,多給孩子樹立身邊的榜樣,挖掘每個孩子身上的優點及時樹立典型,孩子們都有爭強好勝心理,就會不由自主地以他們為標準要求自己,養成嚴格遵守紀律的習慣。
榜樣還有矯正作用,它像一面鏡子,可以使學生經常對照檢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如:我經常組織學生參觀好的班級禮貌表現、組織紀律、集合、列隊、升旗、課間活動和放學排路隊等,直觀形象的教育,使學生能夠找出自己的不足,比較快、比較好地規范自己的行為。另外,教師和家長的榜樣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在孩子們的眼里,教師是完美無缺的榜樣,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這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有人做過這樣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塊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你播下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你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獲;你播下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這真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比喻。為了學生能有一個美妙的命運收獲,我們必須學會在他的土地上播下種子,一年級,需要播下一顆行為習慣的種子,并且勤于澆灌,踏踏實實走好養成良好習慣的第一步,開好養成教育的第一朵花!
一年級入學養成教育教案(匯總15篇)篇十四
一年級是孩子們從幼兒園踏入學校的第一步,是孩子們成長路上的轉折點,為了幫助一年級新生盡快適應新的校園生活,了解學校概況,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針對孩子好動、紀律性差,自我約束力差、理解力較弱等特點,盡量用畫面的形式對孩子進行直觀的教育。
逐步培養他們課堂上認真聽講,不隨便說話、下位子;課間活動要文明,不追逐打鬧;注意保持環境衛生,看到垃圾要主動撿起來送進垃圾箱;講文明、懂禮貌,見到老師主動問好等等良好習慣。
搜集一年級習慣養成的兒歌;搜集過往一年級路隊、行走、書本擺放等圖片、資料等。
(一)致歡迎詞,導入新課。
1、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小學生了,你有什么想說的?
2、我們一起來學一首《上學歌》吧!
3、班級門口,老師正在迎接同學,若是你,你會怎么跟老師打招呼?
4、看到新同學,你心里想什么?又會做什么?
(問老師好時,我們可以鞠躬,同學之間問好,我們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表示禮貌。)。
5、師生起立,相互問好,同學之間相互問好。
(評價:問好時,表情是否是微笑,聲音是否響亮,態度是否大方。)。
(二)常規紀律的學習。
1、進出門口應怎樣走呢?
2、樓道、校園、上下樓梯的行走有什么要求呢?
3、隊列的要求。
(同學們各抒己見,老師根據圖片進行補充說明講解。)。
4、課堂紀律部分:
(1)課前需要哪些準備?
(2)課堂上的書本擺放、坐姿等。
(學習兒歌,進行這些紀律教育。)。
(3)課堂發言、讀寫姿勢的演示。
(可以先讓小朋友示范,其他小朋友跟做。)。
(4)各種物品的擺放。
(出示圖片,并現場示范。)。
5、課下活動及過馬路等注意事項。
(三)總結。
用兒歌結束本次主題班會。
本次主題班會,比較全面的呈現了孩子們的今后要面臨的校園生活和行為規范。全班同學都能積極的投入到這次主題班會的學習中來,思考、討論、模擬。通過教育做到上課舉手發言,遵守紀律,下課靠右行走,不跑不鬧等行為規范。
孩子是天真爛漫的。一年級是孩子的正式走入校園的起點。面對著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體驗,他們帶著好奇、期待,甚至一點點恐懼走進這里,稱我一聲老師,我真的感覺責任重大。那么怎么引領他們走好這第一步呢?我想盡自己的努力用最形象直觀的方式告訴他們做為一名小學生的行為規范,讓他們有一個好的開始,從入學第一天開始,讓好習慣與他們同行。前面的路任重而道遠,好的開始非常重要。
一年級入學養成教育教案(匯總15篇)篇十五
現在許多教師都感嘆學生不好教,不知道該怎么教他們了,感覺到自己不會教書了,現在的小學生除了由于社會和家庭的各種因素讓他們品德和習慣養壞了的客觀原因外,我個人覺得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的教育方向不夠明確,對學生的要求還有不切合實際的地方,忽略了最基本的品德和習慣教育。
我們正處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過度時期,許多老師對素質教育理解很模糊,不切實際地搞素質教育,這對學生的成長是有害的。我認為小學生良好習慣形成和培養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育。
一年級的小孩子才剛剛接觸小學教育,教育對他們而言是茫然的,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他們一時還無法理解我作為一個小學生上課必須認真聽講不隨便說話;下課必須不打鬧;作業必須干凈及時訂正;有事情必須請假等等。一年級的孩子接受能力還很薄弱,理性思維的發展非常緩慢,他們的心理機制還無法內化這些在教育者眼里理所當然的事情。而教育者簡單枯燥的說教也無法從根本上讓孩子接受理解這些習慣的重要性。
因此,在一年級班級中形成一種良好行為習慣的氛圍就顯得至關重要。小孩子在形象思維的同時還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可塑性。如果他們能夠置身于一個處處有著良好習慣的環境中,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班級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土壤"。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一個的細節串成的。細節決定成敗。一年級的小孩子容易忘記,容易忽視細節,因此作為教育者必須學會從細節處來抓行為習慣教育,并且要反復抓,抓反復,真正做到落實。抓住有效的教育契機,進行扎實的訓練,才會卓有成效。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多進行觀察,多走動一下,多進行總結。比如,有的學生看到別人扔在地上的一張紙撿了起來,有人當作沒有看見。我們就要抓住這個細節,大大表揚那個撿起紙的學生,來得到養成講衛生習慣教育的目的。有空在教室里和走廊上到處走走,觀察學生的活動情況。然后利用中午輔導時間,進行總結。對表現優秀的學生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點優點也要樹立典型,大力贊揚,特別是對那些平時表現不見得優秀的孩子。
在培養行為習慣方面,榜樣法也尤為重要。列寧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是無聲的力量,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典范,是行為規范化的模式。榜樣是活的教科書,具有生動、形象、具體的特點。對學生具有更大的說服力,更強的感染力,對學生形成良好習慣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學生的一個心理特點就是模仿。他們可塑性強,給他們樹立什么榜樣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給他們做榜樣,就可以激勵他們向積極的方向去努力,如:在遵守紀律方面,多給孩子樹立身邊的榜樣,挖掘每個孩子身上的優點及時樹立典型,孩子們都有爭強好勝心理,就會不由自主地以他們為標準要求自己,養成嚴格遵守紀律的習慣。榜樣還有矯正作用,它像一面鏡子,可以使學生經常對照檢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另外,教師和家長的榜樣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在孩子們的眼里,教師是完美無缺的榜樣,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這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有人做過這樣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塊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你播下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你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獲;你播下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這真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比喻。為了學生能有一個美妙的命運收獲,我們必須學會在他的土地上播下種子,一年級,需要播下一顆行為習慣的種子,并且勤于澆灌,踏踏實實走好養成良好習慣的第一步,開好養成教育的第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