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的編寫需要兼顧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強的教學指導方案。接下來是一些幼兒園教案的設計示范,希望能對教師們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幼兒園教案講故事(熱門14篇)篇一
1、認真傾聽故事,理解故事的內容。
2、懂得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保護自身安全的道理。
1、小紅帽一頂。
2、課件:幼兒故事《小紅帽》及故事圖片。
“安全”是幼兒一切活動的前提,是所有發展的基礎,也是幼兒園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一日生活中我們也常強調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幼兒更喜歡從故事中學習。因此我選擇了幼兒故事《小紅帽》。通過故事引導幼兒遇到困難時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冷靜地處理問題,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
一、以“帽子”的形式引出。
教師頭戴小紅帽出場,引出故事。
二、傾聽欣賞故事,播放課件,音畫結合,充分調動多種感官。
1,整體播放。
教師問:你看到了什么?她要去干什么?
2、分段欣賞,只放圖片。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提問:
1)你知道這個可愛的`小姑娘叫什名字嗎?她為什么叫小紅帽?
2)小紅帽要去誰家?干什么去?媽媽說了什么?
4)是誰救了她們,他是怎么做的?
5)最后大灰狼怎么樣了?
3,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幼兒大膽講述故事,在熟悉故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分角色進行表演。
四、結合實際討論:如果面對陌生人,你應該怎么做?引導幼兒積極動腦筋想辦法,增強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幼兒園教案講故事(熱門14篇)篇二
3、逐步養成注意傾聽的良好習慣。
重點:能按照聲音的線索創編合理的故事情節
難點: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
1、經驗準備:
(1)一個完整故事具備的要素;
(2)通過配音活動對聲音與故事的關系有初步的了解。
2、物質準備:
(1)音像材料:聲音故事(笑、哭、鞋走路、笑的聲音)
(2)記錄材料:記錄情節線索的記錄表格、水彩筆;黑板;
(3)展示材料:展板、膠條機。
(一)引入。激發幼兒興趣和挑戰欲望。
教師:“幼兒園要舉行講故事大賽,這次講故事要求跟以前不一樣,是先聽一段聲音再講一段故事,咱們班想不想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二)聽聲音,記錄聲音。
教師:“故事里面有什么聲音”
小結:“故事里面先是一個笑的聲音,然后又是一個哭的聲音,后來又來一個人走路的聲音,最后又是一個笑的聲音。”
(三)根據聲音先后線索,分析故事情節,為幼兒拓寬思路。
1、分析前兩個聲音
教師:“故事里的人在做什么事情哈哈哈地笑?然后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又哇哇哇地哭了?”
2、分析后兩個聲音
教師:“噠噠噠誰來了,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里面的人又哈哈哈地笑了?”
小結:“剛才我們說得這些都可能發生在故事里面,把前面我們想得和后面我們想得放在一起,就能講一個完整的故事了”
(四)集體創編故事,為幼兒使用記錄表格及完整講述提供示范。
通過一起記錄,一起講述,為幼兒使用記錄表格及完整講述提供示范。
(五)幼兒創作,教師指導。
要求:
1、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2、把四個聲音都要編進故事。
3、編得故事要跟別人不一樣。”
(六)幼兒分享故事。
教師:“原來故事不僅可以編人的故事,還可以編關于小動物的故事。”
(教師抓住了部分幼兒的獨特創意,并幫助幼兒拓寬思路。)
(七)活動延伸。
教師:“回去想一想能不能編出跟你現在編得不一樣的新的更吸引人的故事。”
本活動在選材上結合本園的園本教研——大班學習習慣的培養,即聽說讀寫習慣的培養。仔細聽聲音、讀懂記錄信息、記錄聲音故事、完整講故事,聽說讀寫在本活動體現得淋漓盡致。
哭、笑是幼兒最常見的情緒,本節活動選擇的聲音貼近幼兒生活,讓幼兒有話可說,為幼兒提供了大膽表達自己想法和感受的機會。
通過前后聲音的變化來推測故事情節順應了幼兒積極思考的特點,有利于培養他們勤于思考的習慣,在經過自己的動腦思考,創編出一個完整的故事后的成功體驗帶給他們極大的滿足和快樂。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興趣較高,都能積極參與討論、積極進行創編、講述,而且創編出了切近自己生活、有創意的故事;教師能夠引導幼兒切近幼兒的生活進行故事情節的創編,并能抓住幼兒創意的閃光點進行經驗提升。
需要提高的是:教師的語言需要精煉和準確;引導語應加強,啟發式的提問再多一些。
幼兒園教案講故事(熱門14篇)篇三
1、引導幼兒積極續編故事,對續編故事情節的想象活動萌發興趣。
2、能大膽想象,并連貫、完整以及較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通過理解故事,知道有錯就改的道理。
引導幼兒想象能力及續編故事的能力。
引導幼兒連貫、完整、生動的表達。
1、木偶劇小猴改錯。
2、各色彩紙,剪刀,白紙,彩筆,雙面膠。
小朋友們好!今天李老師有一部很好看的木偶戲,來和大家一起分享!請小朋友們仔細看,認真聽,我有問題要提問。故事里說的是有位老爺爺,種了一顆蘿卜,蘿卜成熟了,老爺爺正背著它下山呢。(放碟,開始觀看)不錯的。
1、師:老爺爺睡著了,你們猜猜誰來了?又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幼兒討論,個別講述)好的,那我們現在接著往下看故事里發生了什么事情?(繼續放碟,幼兒觀看)
2、師:我們小朋友都很棒,誰能幫老爺爺想一個好辦法?(幼兒討論,個別講述)小朋友們幫助老爺爺想了那么多的好辦法,不知道老爺爺采用了沒有?我們一起看看 (繼續放碟,幼兒觀看)
3、師:老爺爺想了一個什么辦法呢?你們覺得這個辦法能抓住小猴子嗎?為什么?(幼兒討論,個別講述)
4、(繼續放碟,幼兒觀看)師:老爺爺沒有抓住小猴子,那接下來他會想什么辦法呢?(幼兒討論,個別講述)
6、師:老爺爺是怎么做的?(幼兒討論,個別講述)小猴子得到了老爺爺的原諒,他以后會做哪些好事情呢?(幼兒討論,個別講述)
7、師:小朋友們,故事里的小猴子做錯了事情,改正過來,大家還是很喜歡它。那以后我們小朋友做錯了事情,改正過來,一樣還是好孩子!
8、師:我們的故事看完了,可是這個故事還沒有名字,誰愿意幫它取個名字呢?
1、師:我知道小朋友們有好多好多的想法還沒有說出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制作一本大圖書,把我們一起創編的故事畫下來!
2、幼兒分組根據續編內容制作故事大書。
帶領幼兒一起邊看圖書,邊講故事。
幼兒園教案講故事(熱門14篇)篇四
活動目標:
一、欣賞和理解故事內容,知道貪吃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二、注意傾聽故事,能按故事情節順序,粘貼相應的水果圖卡。
活動準備:
自制與幼兒人數相等的水果記錄表與水果圖卡。
小蛇多多與小螞蟻。
活動過程:
介紹小蛇多多。
(出示小蛇)誰知道,這是什么動物?
這條小蛇的名字叫多多,為什么叫它多多呢,聽了故事你就知道了。
一、欣賞故事前半部分――小蛇多多吃水果。
(一)欣賞教師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二)欣賞后理解。
1.多多到外面去玩,為什么后來既不能向前走,也不能回家呢?
2.水果吃得太多,小蛇回有什么感覺呢?
(三)聽故事,按情節順序粘水果圖。
1.小蛇吃了這么多水果難受極了。它到底吃了哪些水果,我們一邊聽故事一邊把小蛇吃的水果找出來,按照先后次序,由上到下粘在記錄表的格子上。
2.教師再次講述故事前半部分,幼兒操作粘貼于故事情節相符的水果圖。
3.展示粘貼記錄,與鄰座交流――多多先后吃了哪些水果。
4.現在你們明白,小蛇的媽媽為什么給小蛇取了個多多的名字?
5.多多貪吃水果,會有什么感覺?不能回家了,怎么辦?
二、欣賞故事的后半部分――多多和螞蟻。
(一)教師操作教具并繼續講故事的后半部分。
(二)故事后理解。
1.多多已經把水果吃進肚子里,怎么會把吃下去的水果送螞蟻呢?
2.為什么多多把水果送給螞蟻,就能輕輕松松地回家呢?
3.如果你是多多的媽媽,你會告訴多多以后該怎么做,身體才健康呢?
三、延伸活動。
(一)提供小蛇、螞蟻、水果等大圖,讓幼兒按情節粘貼制作多頁圖書。
(二)與老師、同伴交流自己制作的圖書故事。
附故事小蛇多多。
有一天,小蛇多多要到外面去玩,媽媽叮囑它不要亂吃東西。小蛇多多回答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走著走著,小蛇多多看見了一根香蕉。它想:香蕉軟軟了,吃了一定很舒服!于是多多吃了一根香蕉。走著走著,多多看見一串葡萄。它想:葡萄酸酸的一定很好吃,于是,多多吃下了一串葡萄。走著走著,多多看見一個蘋果。它想:蘋果脆脆的,一定很好吃!于是多多又吃下一個蘋果。多多的小肚子已經飽飽了,可是,不一會兒,多多又看見了一塊西瓜,它費勁地把西瓜也咽了下去。哎呀呀!多多吃了太多的水果,不能動了。肚子漲漲的,真難受呀!既不能向前走,也不能回家。
【活動目標】。
1、樂于傾聽故事,感知故事中豬八戒,孫悟空等主要角色的不同特點。
2、能運用眼神、動作、表情、語言等創造性的表現豬八戒、孫悟空的角色特征。
3、感知故事語言幽默風趣的特點。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豬八戒吃西瓜》。
2、會做律動《吃西瓜》。
3、道具:頭飾、金箍棒、大耙等。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做律動《吃西瓜》,引入情境。
引導幼兒學豬八戒吃西瓜的樣子,說一說為什么會肚子疼。
提問:
1、八戒和悟空一起去摘果子,但是最后八戒去了嗎?為什么?
2、悟空走了之后,八戒發現了什么?他是怎么分西瓜的?
3、悟空回來后發現八戒在吃西瓜,他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為什么?
4、八戒被西瓜皮絆倒了幾次,他分別都說了什么?
最后一次摔倒八戒是怎么說的?
5、后來大家知道真相了嗎?八戒是怎么說的?
三、播放學習資料《豬八戒吃西瓜》,完整欣賞故事。
你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么?
教師小結:孫悟空機智、勇敢、處處想到別人。他會耍金箍棒、會七十二變,還有火眼金睛。
八戒雖然有時候貪吃、偷懶,但他有時很勇敢,知錯能改,非常可愛。
四、引導幼兒表演故事,請幼兒自由選擇故事中的角色和道具,進行夸張幽默的表演。
活動延伸:以快樂詩畫的形式,引導幼兒畫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幼兒園教案講故事(熱門14篇)篇五
教學目標:
1、結合自身經驗,建構故事內容,體會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2、結合故事情節與畫面,理解“無聊”、“玩笑”、“紛紛”、““哈哈大笑”、“氣憤”、“拼命”、“理會”、“捉弄”、“傷心”等詞語。
教學準備:
大書狼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角色導入:出示狼的頭飾,和幼兒簡單討論的狼的特點,教師簡單總結之后引出教學讀本,提示故事和狼有關。
二、閱讀大書。
(一)出示大書,讓幼兒觀察封面畫面,簡單猜測故事內容。
1、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大書的書名叫什么?(“狼來了”)。
2、封面上的主人公是誰?他在做什么?在哪里放羊?
3、小男孩在放羊的過程中會發生什么事?請你們猜一猜?
(二)逐頁閱讀。
師:你們說得都很好,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故事里是怎么說的,首先來看看讀本的第一頁。
2、順序出示2—5頁,教師朗讀正文,幼兒觀察畫面,然后回答問題:
(1)小男孩開了什么玩笑?
(2)山下的人們是什么反應?
(3)小男孩為什么哈哈大笑?
(4)人們為什么生氣?
3、遮擋文字,順序出示圖畫6—8頁,幼兒觀察畫面,建構故事內容。
(1)請幼兒參考前面幾頁的文字內容對這一小節進行講述。
(2)教師揭示下面的文字和幼兒的表述進行對比、評價,解釋詞語“氣憤”。
4、遮擋文字,順序出示圖畫9—12頁,幼兒觀察畫面,建構故事內容,引導幼兒講述。
師:你們講述的真好,故事里怎么說的?一起來聽聽老師讀這一小節的正文,你們邊聽邊觀察畫面,然后回答老師的問題:
(1)小男孩為什么拼命叫?
(2)人們為什么不理會他?
(3)小男孩為什么傷心?
三、總結分享:出示記錄表,按照故事發展階段回顧故事,完成表格。
教師完整朗讀文本一遍,請幼兒根據故事的情節發展記錄在表格里。
四、閱讀小書。
分發小書,教師帶領幼兒一起閱讀1-2遍后,請幼兒自己閱讀。
一、談話設疑,引出主題。
師:今天,我請了兩位小客人一起來跟我們上課,你們看,是誰呀?(出示小貓、小狗圖示)。
師:他們倆是一對好朋友,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呢?你們想聽嗎?
二、根據線索,想象講述。
師:小狗和小貓是一對好朋友,他們倆個今天約好一起去參加小熊的生日晚會。小狗來找小貓,看見小貓家里的門鎖著,小鴨子告訴小狗,今天一大早,小貓就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門了。
1、師:小狗一聽,急了,到處去找小貓,想一想,小狗可能會到什么地方去找小貓呢?
2、師:找呀找,哎呀,小狗一不小心,摔到哪里去了?
(1)小狗掉下去以后,心里會怎么想呢?
(2)怎么辦呢?小狗會想哪些辦法來呢?
師:小狗轉身發現洞里還有許多小東西,看看能不能幫助小狗爬上來呢?(展示陷進里的輔助物)。
師:小狗在大家的幫助下,終于爬了上來,心里怎么想呢?
3、繼續找小貓,想想看,他可能還會碰到哪些事呢?
4、師:最后,小朋友猜猜小狗在哪里找到小貓的。
5、師:小狗終于找到了小貓,這時天快黑了,兩個好朋友高高興興地去參加小熊的生日晚會了。
三、再次感知,完整講述。
四、制作路線,交流表述。
1、要求幼兒畫出小狗經過的路線圖,并添畫出故事情節。
2、根據自己設計的路線圖跟旁邊的小朋友講講或講給客人老師聽。
幼兒園教案講故事(熱門14篇)篇六
課件;禮物盒、紐扣。
過程】。
馬路上有一個紅紅的小東西,它高高興興地往前滾著。滾呀、滾呀,它遇見了一只小老鼠,小老鼠說:“你是誰呀?”小東西說:“我不知道。”小老鼠說:“你是一顆紅櫻桃,不然我就一口吃掉你。”小東西繼續向前滾著,它遇見了一只小白兔,小白兔有兩只紅紅的眼睛,小東西說:“讓我做你的第三只眼睛吧!”小白兔說:“我才不要做妖怪呢!”小東西繼續向前滾著,它經過了小熊的家,小熊要過四歲生日了,可是它的門前只有三盞紅燈籠,小東西想:“我是不是那第四盞紅燈籠呢?”小熊說:“你是假的,你不會發光。”小東西又繼續向前滾著,她遇見了一只小貓,小貓今天很不高興,因為它的紅襯衫上掉了一顆紅紐扣,小東西明白了:“噢,我就是那顆紅紐扣呀!”
幼兒園教案講故事(熱門14篇)篇七
1、讓幼兒了解蘿卜生長的自然條件,知道各種污染會造成蘿卜的畸形生長。
2、萌發幼兒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情感,并喜歡大自然。
1、農藥測試卡。
2、幼兒用書。
3、故事錄像(幼兒拍攝)。
4、小實驗用品。
1、測試對對碰。
以小實驗引出活動,出示農藥測試卡對蘿卜進行測試,引出《蘿卜的故事》。
2、故事快樂多。
(1)看錄像聽故事:《蘿卜的故事》。
(2)教師: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故事中的蘿卜遭了哪些事情?
《蘿卜的`故事》。
在一片綠油油的蔬菜地里,有許多蘿卜兄弟。他們在一起快樂的生活著。
"撲通"一聲。"哎喲,是誰呀?"蘿卜兄弟高聲叫道。原來不知道是哪個缺德鬼扔下來幾節廢舊電池。可把蘿卜兄弟給嗆死了,眉頭都皺緊了。
"怎么回事呀?我怎么不能呼吸呀?是什么東西繞在我的身上呀?"原來不知道誰亂扔的塑料袋。"真可惡!"甚至有一位蘿卜兄弟都給纏得眼淚掉下來了。
看!怎么這樣難聞呀!又來灑農藥了。雖然殺死了我們身上的蟲子,也使我們中了毒。
小白兔一大早去采了許多蘿卜回來,咬了一大口,覺得那些蘿卜似乎變了味,而且很難吃,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呢?蘿卜兄弟掉下了眼淚。委屈地說:"這些能怪我們嗎?"。
(3)提問:為什么蘿卜會變得這么難吃?蘿卜兄弟遭遇了哪些事情?
(4)觀看幼兒用書,進一步了解蘿卜遭遇的原因。
討論:你們認為蘿卜兄弟應該怎么辦?
(5)遷移思考:我們今后看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
(6)情景表演:蘿卜的故事。
請幾位小朋友扮演蘿卜,請三位分別扮演廢舊塑料袋、廢舊電池及農藥。分別表演三種情景,通過扮演角色明白其中道理。
3、實驗abc。
純凈的蘿卜與受污染的蘿卜。
在幼兒園種植園中,分別劃出兩塊園地。一塊種上蘿卜,天天澆水施肥;一塊種上蘿卜后,每天扔上塑料袋、廢舊電池及農藥。
4、親子樂融融。
活動延伸: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對蘿卜生長進行記錄。用一表格,記錄蘿卜生長狀況。
5、環保小衛士。
6、活動結束。
告訴周圍所有的人都來保護我們身邊的環境,共同維護我們美麗的家園。
幼兒園教案講故事(熱門14篇)篇八
活動目標:
一、欣賞和理解故事內容,知道貪吃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二、注意傾聽故事,能按故事情節順序,粘貼相應的水果圖卡。
活動準備:
自制與幼兒人數相等的水果記錄表與水果圖卡(包括名稱與文字相應的.水果圖卡兩項)。
小蛇多多與小螞蟻。
活動過程:
介紹小蛇多多。
(出示小蛇)誰知道,這是什么動物?
這條小蛇的名字叫多多,為什么叫它多多呢,聽了故事你就知道了。
一、欣賞故事前半部分――小蛇多多吃水果。
(一)欣賞教師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二)欣賞后理解。
1.多多到外面去玩,為什么后來既不能向前走,也不能回家呢?
2.水果吃得太多,小蛇回有什么感覺呢?
(三)聽故事,按情節順序粘水果圖。
1.小蛇吃了這么多水果難受極了。它到底吃了哪些水果,我們一邊聽故事一邊把小蛇吃的水果找出來,按照先后次序,由上到下粘在記錄表的格子上。
2.教師再次講述故事前半部分,幼兒操作粘貼于故事情節相符的水果圖。
3.展示粘貼記錄,與鄰座交流――多多先后吃了哪些水果。
4.現在你們明白,小蛇的媽媽為什么給小蛇取了個多多的名字?
5.多多貪吃水果,會有什么感覺?不能回家了,怎么辦?
二、欣賞故事的后半部分——多多和螞蟻。
(一)教師操作教具并繼續講故事的后半部分。
(二)故事后理解。
1.多多已經把水果吃進肚子里,怎么會把吃下去的水果送螞蟻呢?
2.為什么多多把水果送給螞蟻,就能輕輕松松地回家呢?
3.如果你是多多的媽媽,你會告訴多多以后該怎么做,身體才健康呢?
三、延伸活動。
(一)提供小蛇、螞蟻、水果等大圖,讓幼兒按情節粘貼制作多頁圖書。
(二)與老師、同伴交流自己制作的圖書故事。
幼兒園教案講故事(熱門14篇)篇九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感受故事中小蝸牛快樂與悲傷的不同情感。
2、學習用不同的表情、色彩表現快樂與悲傷的情感。
3、嘗試運用連環畫的形式表現小蝸牛的心情故事。
活動準備:
1、指偶教具蝸牛、小猴、鴨子。
2、范例:小蝸牛找朋友的連環畫,準備的音樂。
3、幼兒人手一份畫紙,蠟筆。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教師操作指偶教具,講述故事“小蝸牛找朋友”。
2、提問:小蝸牛一個人玩時,心里覺得怎樣?(不高興,傷心)。
后來小蝸牛找到了朋友,心情又怎樣了?(高興,快樂)。
二、學習用不同的表情、色彩表現快樂與悲傷的情感。
1、什么時候你會很高興?什么時候你會很傷心?請你來告訴大家。
2、高興時,你的表情是怎樣的?
傷心時,你的表情又是怎樣的?
(請幼兒相互做做高興和傷心的表情。)。
3、出示不同的顏色,根據蝸牛不同的表情分別匹配相應的顏色。
(紅、橙、黃、綠暖色表示高興的心情;
黑、灰、紫、藍冷色表示傷心的心情。)。
4、游戲:小蝸牛的表情。
根據蝸牛身上不同的顏色,分辨蝸牛的心情,并匹配相應的表情(高興和傷心)。
三、介紹連環畫。
1、出示教師制作的連環畫,再次講述小蝸牛找朋友的故事。
2、提出作畫要求,請幼兒連環畫的形式表現小蝸牛的心情故事。
四、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五、活動評價,展示作品。
請幼兒相互講述自己畫的小蝸牛的心情故事。
幼兒園教案講故事(熱門14篇)篇十
1、遇事要多動腦筋,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2、發展思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力。
3、理解故事內容,把握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能用連貫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
1、課件-聲音:老虎叫聲
2、圖片:老虎、獅子、狐貍
一、導入
1、播放老虎的叫聲,用聲音引出“林中之王”,引導幼兒形容描繪老虎給人的感覺。
2、出示癟嘴老虎
教師:有一只老虎以前可厲害了,可是它現在一點都不厲害了。
請幼兒觀察:它怎么了?老師用肢體語言表現癟嘴的樣子。
豐富詞匯:癟嘴――因沒牙而口形不飽滿。
教師:那這只兇猛的大老虎為什么會變成一只癟嘴的老虎呢?
二、展開
1、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第一部分,初步認識大老虎厲害的.牙齒。
(1)大老虎的牙齒厲害嗎?有多厲害?小兔子和小猴子是怎么說的?
(2)出示小狐貍的手偶,教師模仿小狐貍:你們怕大老虎的牙齒,我就不信,我還要把它的牙齒全部拔掉呢!
問題:那小狐貍到底想到了什么辦法呢?
老虎又是怎么做的呢?
誰又去勸的老虎呢?
狐貍又是怎么騙的呢?
老師把這四個問題拋給小朋友,大家可以利用手中各種途徑去尋找答案。
2、通過提問,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1)狐貍想到了什么辦法?它是怎么說的?
(2)老虎吃過糖嗎?它是怎樣做的?
(3)這時候,誰來勸老虎了?出示獅子的手偶,它是怎樣說的?
(4)大老虎聽了嗎?為什么沒聽獅子的話?狐貍這次又是怎么騙的?
(5)表演故事的精彩片段:
一名幼兒扮演老虎,一半幼兒扮演狐貍,一半幼兒扮演獅子,全班進行故事表演。
教師:大老虎的牙是不是真的不怕糖呢?請幼兒繼續聽故事錄音。
3、播放故事第三部分
通過討論,把握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并引導幼兒能用連貫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
(1)老虎牙疼的時候找過誰?它們是怎樣做的?為什么?
(2)這時候,誰來了?它是怎樣做的?最后一顆牙是怎樣拔掉的?
(3)最后,大老虎變成了一只什么樣的老虎?
(4)請幼兒先自由討論,后回答:這是一只怎樣的狐貍?
(如:大膽、詭計多端、愛動腦筋、狡猾、聰明、機智、勇敢)
老虎呢?(如:笨、愚蠢、不聽別人勸告)為什么?
如果你是這只老虎你會怎樣做?
(如:不會上狐貍的當的;先動腦筋再做事;謙虛聽取別人的建議;每天早晚都刷牙)
(5)小朋友,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誰能為故事取個名字?
三、結束
師幼交流:通過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幼兒園教案講故事(熱門14篇)篇十一
教學目標:。
1.能夠仔細觀察圖片,認真傾聽故事,清。
楚、連貫的表達故事內容。
2.通過比較圖片的不同,感受顏色所表示。
的感情色彩。
事內容,清楚、連貫的表達怎樣才算頂頂。
要好的朋友。
教學難點:通過討論,知道怎樣才算頂頂要好的朋友。教學準備:幻燈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活動的開展,幼兒表現出依依離別之情,所以開展此活動。
教學過程:。
一引入.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關于狗的故事,初示幻燈(1),幼兒說出故事名字。老師引導幼兒觀察并提問:“月亮狗在哪呢,”“月亮狗是什么顏色的,”
二幼兒分段講述。
(一)幼兒觀察圖片,聽教師講述幻燈(2)--(5)。
教師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提問:。
“誰和誰是頂頂要好的朋友,誰最能干,它會干什么,”
“故事里誰不太能干,你從哪看出來的,”
“當小狗不那么能干時,大狗是怎么想的,”
“雖然小狗不如大狗強壯,也不如大狗能干,但是小狗也是有本領的,”
“小狗在哪講故事,看這幅圖,你有什么感受,”(安靜、溫馨、幸福、快樂、美好)。
“你們能找到月亮狗嗎,小狗見過月亮狗嗎,”
“大狗和小狗有什么共同愛好,你認為精彩的世界是什么樣的,”
延伸:請小朋友說一說自己和誰是頂頂要好的朋友,你的朋友有哪些優點,自己有哪些優點。討論怎樣才是頂頂要好的朋友。
(二)幼兒觀察圖片,聽教師講述幻燈(6)--(11)。
1.幼兒觀察幻燈(6),說說發生了什么事,猜猜小狗在說什么,。
“當小狗傷心時,誰來陪伴小狗了,他們一起做了那些事,”
“東方發白是什么意思,”
“天快亮了,月亮狗要走了,小狗說什么,月亮狗怎樣回答,”
“小狗的心情怎樣,書中用什么顏色表示小狗的心情,”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圖7、圖11的不同之處。
3.延伸:“你的好朋友讓你傷心過嗎,你有心情不好的時侯嗎,當你傷心時,你會做什么事讓自己高興起來,”
幼兒園教案講故事(熱門14篇)篇十二
(重點與難點)
《小鼴鼠過生日》是一個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形象鮮明、充滿童趣寓意深刻的童話故事,故事講述了小鼴鼠不懂看標志而惹出了許多麻煩并得到了朋友的幫助的故事,引導幼兒關注交通標志及安全行駛的重要性,從有趣的故事中,讓孩子明白生活中要時刻注意交通標志并學會遵守交通規則。本節課的重點是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在路上開車、行走時要遵守交通規則。難點是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故事主要情節。
(能力、經驗基礎)
能力:大班幼兒不但對圖書的閱讀興趣濃厚,能較長時專心地看書,對內容的理解能力較強。大班幼兒的看圖講述能力明顯提高,兒童在講述時根據圖片內容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動,語言表達靈活多樣。
經驗:幼兒在平時的生活中能關注一些簡單的標志,比如:紅綠燈,知道紅燈停、綠燈行,但是對于交通標志的一些分類和標志的含義是不知道的。
情感:大班幼兒在相互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合作、幫助的意識,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1。自主閱讀故事,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講述故事主要情節。
2。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在路上開車、行走時要遵守交通規則。
3。感受同伴之間互相幫助的友好情感。
(材料、環境、知識準備)
《幼兒畫冊1》p3―p6,ppt
提問:你們知道它是誰嗎?
小結:這是小鼴鼠,今天是它的生日。
提問:爸爸媽媽送給小鼴鼠什么生日禮物?
小結:教師講述故事第一段(小鼴鼠過生日了……一踩油門就沖了出去)。
過渡:接下來發生了什么?
答案就藏在書里。
1。提出自主閱讀要求:
(1)認真看書,從第3頁看到第5頁。
(2)邊看邊思考,小鼴鼠開車出門發生了哪些事?
2。觀察幼兒閱讀情況并指導(觀察指導重點,幼兒的閱讀情況和講述情況)
3。組織幼兒進行分享交流
提問:小鼴鼠開車出門發生了哪些事?
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標志,做法,結果)來進行追問與小結,并請幼兒完整講述。
1。引導幼兒猜測故事結尾,進行價值判斷
提問:小烏龜和小青蛙聽到小鼴鼠的哭聲會救它嗎?為什么?
過渡:老師講述故事最后一段。
小結:我們也要像這些小動物一樣,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哪怕朋友一時犯錯了,我們也要包容朋友,原諒朋友。
過渡:我們一起來完整的欣賞這個故事。
1。引導幼兒遷移自身,理解遵守交通規則
提問:學了今天的故事,我們以后該怎么做?
2。說說生活中的交通標志
提問:生活中你還認識哪些交通標志?
小結: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注意看交通標志,注意安全。
小結:表演區會放一些小動物的頭飾和交通標志,區域活動的時候我們可以一起去表演一下!
幼兒園教案講故事(熱門14篇)篇十三
1.讓幼兒初步了解故事內容,能講出故事的主要情節。
2.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教育幼兒不亂扔垃圾,培養良好的`生活可慣和行為。
西瓜圖片,故事《瓜瓜吃瓜》。
1.猜謎語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我們來猜個謎語(有個綠衣郎,肌膚紅又亮,生出小寶寶,個個黑臉膛),猜猜是什么?對,是西瓜。告訴你們有個小朋友,叫瓜瓜。為什么叫瓜瓜呢?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們來聽個小故事。
2.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一遍,提問:
(1)故事里說了些什么?
(2)瓜瓜他是怎么吃西瓜?吃完西瓜后,他怎么做?
(3)結果發生了什么事?
3.教師結合圖片,再次講述故事:
(1)瓜瓜吃到外婆帶來的西瓜了嗎?為什么
(2)后來,外婆摔了一跤后,瓜瓜怎么想,他又怎么做?
4.討論:
(1)故事講完了,你喜歡瓜瓜嗎?為什么?
(2)如果你是瓜瓜,你會怎么做?
5.總結:
剛才小朋友們都聽了這個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告訴我們吃完的瓜、果皮、廢紙、吃剩的東西扔到垃圾箱里,不能亂扔,看到果皮廢紙在地上、路上,我們也要扔到垃圾箱里)
幼兒園教案講故事(熱門14篇)篇十四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守株待兔”的由來。
2、理解“守株待兔”的寓意,體驗不勞而獲是不會成功的。
準備:
1、《守株待兔》動畫視頻、農夫、兔子的手偶。
2、“守株待兔”寓意的相關圖片若干幅。
過程:
一、通過猜測,引出主題,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農人”:“這是誰啊?”(這是一個宋國時期的農人)。
2、教師出示“兔子”:“這是誰啊?”(兔子)。
3、“他們之間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我么一起來聽聽看。”
二、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成語“守株待兔”的由來。
1、教師講述故事開頭至“等著兔子跑過來撞死”。
提問:(1)“他是在什么地方撿到兔子的?”(樹樁旁)。
(2)“兔子是怎么死的?”(自己不小心撞死的,是碰巧,是偶然遇上的)。
(3)“農人撿到兔子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5)“你覺得兔子還會再來嗎?為什么?可是那個農人一直相信它會再來。”(幼兒猜測)。
2、“他到底有沒有等到兔子呢?我們繼續往下聽這個故事。”教師繼續講述故事至最后。
提問:(1)“他等到了嗎?有沒有再撿著兔子?為什么沒有等到兔子?”
(2)“他沒有等到兔子,反而怎么樣了啊?”
教師小結:他坐在樹樁旁邊等呀等,莊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后一只兔子也沒有等到。
3、“那現在我請小朋友再來聽一遍這個故事,等下請小朋友來告訴我如果你是這位農人,你會怎么做,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三、播放“守株待兔”動畫視頻,理解成語“守株待兔”的寓意。
1、看完視頻后教師提問:
(1)“原來他的莊稼長得怎么樣?后來又怎么樣了?為什么會這樣呢?”
(2)“可是為什么等了卻得不到兔子呢?他該怎么做才能得到很多的兔子呢?”
(3)“如果你是這個人,你輕松的得到了一只兔子,你會像他這樣天天等兔子嗎?為什么?那你會怎么做呢?”
2、引出成語“守株待兔”的字面意思,及寓意。
(1)“這個故事的題目叫做什么?”(守株待兔)。
(2)“守株待兔是一個成語,那你現在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了嗎?誰來說說看”
(3)“守”“株”“待”“兔”分別是什么意思?
(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