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面鏡子,能夠反映出我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好的作文范文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發現和借鑒其中的優點和亮點,讓我們的作文更上一層樓。
參觀魯迅故里(優質17篇)篇一
因仰慕魯迅大名,所以我們一家三口來到了——魯迅故居參觀。剛下車,門口的魯迅雕像馬上映入到我們的眼簾,給人一種親切之感。隨后,我們從百草園參觀到了三味書屋。
一踏進百草園,一口幽深的小井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接著,一塊巨大無比的石頭呈現在我們眼前,足足有一人多高,石上刻著“百草園”幾個淡綠的三個大字。在巨石的后面,有一塊正正方方的田地,到處翠色欲流。兩旁矗立著幾棵蒼翠欲滴的參天大樹,它們像衛士般守護著百草園,保護著魯迅小時候快樂的天地。百草園的每一寸土地上,住著一個個“綠色小精靈”,它們陪伴著大樹們,我想小時候的魯迅,那時應該是非常的快樂。在魯迅小時候,百草園里還出現過“美女蛇”呢!墻角,還有些破損,那是被“小魯迅”挖的,看著這些景色,我仿佛看到了小時候的魯迅在百草園度過的快樂時光,多美妙啊!
我們出了百草園,向西走,不出半里,便到了魯迅的先生家——“三味書屋”!起初,我聽到這個詞,還認為是一個書房呢!原來是魯迅讀書的地方。一踏進此處,忽然覺得安靜地出奇,但我又仿佛聽到了魯迅和同學們的朗朗讀書聲。抬頭看,中間掛著一塊匾,上面寫著“三味書屋”這四個大字。三五書屋比現在我們的教室要小得多,但它古色古香,木椅、木桌、白墻、黑磚……也別有一番風趣!
我們還來到了魯迅筆下的咸亨酒店,門口還站著一個活靈活現的孔乙己雕像。咸亨酒店里還掛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孔乙己欠本店九文錢”!看著孔乙己當年的窘態,我們一家三口還體驗了咸亨酒店里的食物。
此時,夕陽西下,魯迅故居旁的酒家,也慢慢點起了通紅的燈。夜里,燈光隱隱地閃爍,古色古香的夜晚令人陶醉入迷,流連忘返,古色古香的魯迅故居一定會永遠留在我心中!
參觀魯迅故里(優質17篇)篇二
今天媽媽帶我去魯迅故里,那里是魯迅小時候生活、學習的地方,是紹興著名的風景區之一。
一走進魯迅故里,我們首先看到一面墻,墻上雕刻著魯迅先生一邊抽煙一邊思考的樣子。魯迅先生一看就很有學問,很多來自五湖四海的人,都在墻下拍照。
沿著百草園的泥墻根,走進那個普通的農家菜園的時侯,我發現百草園不僅僅是當年魯迅小時侯的樂園,也是我所企盼的樂園。那里的泥土散發清香,那里的野草梅很酸甜,那里的黃蜂肥胖,那里的蟋蟀會彈琴,那里的美女蛇,更令人神往。
從百草園出來我們來到了魯迅小時候讀書的地方——三味書屋。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墻上有一幅畫,畫上畫著一棵高大的樹,樹下躺著一只梅花鹿。畫的下面是老師的書桌,桌上右邊放著一把戒尺,老師桌子的四周整齊地擺放著八名同學的桌子。魯迅的桌子在房間右邊的一個角落里,在桌子的右上角還能看到魯迅小時候刻的“早”字。
魯迅是偉大的,是我們的“民族魂”。
參觀魯迅故里(優質17篇)篇三
五一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紹興魯迅故里。
魯迅故里是魯迅先生早年成長、生活的故土,魯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5月,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后與《藥》、《故鄉》等小說名篇一同收入小說集《吶喊》。魯迅是20世紀中國的主要作家,是中國現代小說、白話小說和近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魯迅故里包括魯迅故居、魯迅祖居、三味書屋、百草園等,因為五一人多,所以我們只去了兩個景點。
參觀魯迅故里(優質17篇)篇四
首先,我們來到了文明中外的蘭亭,在此解釋一下,蘭亭并不是一個叫蘭的亭子,蘭亭的得名呢,其實是東周時期的勾踐在此種下了蘭花,所以叫做蘭亭,有人可能會問,“蘭”字解釋了,那“亭”字怎么解釋呢?“亭”指驛站,也就是說,蘭亭,其實是指種滿了蘭花的驛站。也就是說,蘭亭其實就是一個不出名的小地方,只不過是越王用來種花的地方,和御花園沒什么兩樣,再說了,越王是東周時期的人物,不可能中間沒有什么人去把蘭亭“捧”紅,而這個人是誰呢?這個人既是書法家,也是位詩人,他就是文明古今中外的王羲之,是他,邀請了四十二位朋友去蘭亭的曲水流觴喝酒,大家可能聽不懂,如果你聽懂了,說明你的智商很高和推理能力很強,所謂“曲水流觴”其實就是一條無名小溪,然后因為它與其他四十二位朋友定的規則縮短就是“曲水流觴”,“曲水”是指彎彎曲曲的小溪,而“流”呢,是指漂流在某地,“觴”就是指古代用牛角做的杯子,合起來其實就是,杯子漂流的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溪。我還對幾個景點印象特別深,我來給大家一一介紹一下,首先是鵝池,鵝池呢,相傳王羲之最喜歡的動物是白鵝,所以王羲之專門養了一池子的白鵝,然后在給這個池子提名的時候,相傳上面的“鵝”字是王羲之寫的,而下面的“池”字是王羲之的小兒子王獻之寫的,所以這個寫著“鵝池”二字的石碑,又稱父子碑。還有就是祖孫碑,那是一面雙面的石碑,正面是康熙皇帝在執政年間認真臨摹的《蘭亭集序》一詞,其行楷體極為秀麗,而反面呢,是康熙皇帝的孫子————乾隆在執政年間給《蘭亭集序》題的詞,我想,乾隆在那時并不是再建一個石碑,而是把字留在陰暗面,他也是個皇帝呀,那么,他就是表達了對爺爺的尊敬。
觀賞完蘭亭清秀的風景,也該吃午飯了,雖然我一向不寫流水仗,可是這一天的午飯餐廳實在是有歷史,而且飯菜可口。這個酒店叫做咸亨酒店,是中華老字號,它建于1894年光緒年間,是魯迅親戚開的一家小酒館當時的秀才孔乙己代言過這個酒店。
吃完午飯,我們來到魯迅故里,我一進去,看見了魯迅以前住過的臥室,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做“大戶人家”,魯迅的臥室少說也有十幾平米吧,那時候,這么大的房子,可謂是“富上加富”啊!
此次春節游結束。
參觀魯迅故里(優質17篇)篇五
今天,我們全家人去孔廟游玩,正是因為我哥哥姓孔。媽媽說:“我們總是說孔子孔子的,卻還沒有來到孔子的故鄉走走看看。”于是,我們的旅游就開始了!
其實我們游孔廟才一小時多,不過我們的旅游也很快樂。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穿越到孔子十四年周游列國的.故事。導游說:“讓我們坐著小車穿越到孔子十四年周游列國的故事吧,不過十四年就用代表十四分鐘,大家要仔細看。”在這十四分鐘里,我們主要看到的是孔子在這十四年里都遇到的事情,有些事,它不好辦。但孔子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終于有一天,皇帝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孔子。我的腦海里,只記得孔子在荒山上,風吹雨打,還有回來以后,發現國家戰爭,有的都死亡了。孔子冒著險,去漆黑的山洞里,有蝙蝠,有老虎圍繞著他。最后皇帝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孔子。這就差不多是主要的內容了。然后我們去看了一幅畫,畫上是孔子,接下來我還記得導游說:“孔子呢,他其實長得很丑陋,頭上是禿子,只不過這幅畫把孔子美化了一下而已。”我仔細看看,他的確是禿子,不過就是前面的地方稍微禿了而已。我們去了孔廟,孔廟里面有好多棵老樹,非常老。我記得最有名的樹應該是自然形成和龍似的東西,和鳳似的東西,在一起,就是龍身鳳冠。其實還有很多,不過我最喜歡的就是這兩棵樹和做小車穿越了。
我們這次的旅程結束了,希望大家也去孔子的故鄉看看。
參觀魯迅故里(優質17篇)篇六
那天,我們去了魯迅故居——紹興城。
之前對紹興城早有所了解,所以在去的路上有一絲絲按耐不住的興奮。到了后,讓我感覺仿佛來到了一個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著名小吃臭豆腐的味道飄散在空中,與桂花糕的十萬飄香毫不遜色。走進去,我們最先參觀的是魯迅的家。魯迅的家很大,要是不跟著導游走,估計就得迷路了。院子里飄散著陣陣的花香。魯迅的家仿佛也像一個文人的聚集之地,華美而不失清秀。
接著就是要去參觀魯迅的學院了,也就是三味書屋。在三味書屋里,所有的學生必須都得自帶學習用品,當然也包括書桌。據說魯迅上學的時候,家里花了不小的一筆錢去給魯迅做了一件紅木書桌。“這就是我們大文豪魯迅在桌上刻的早字!”導游姐姐和我們介紹道。三味書屋也就這樣了。最令我期待的地方其實還沒有到達——那就是魯迅在《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這篇文章中提到的百草園。
可是卻讓我失望了,百草園并沒有魯迅先生描述的那樣那么的有趣。許多游人在那里照相,仿佛百草園也沒有了往日的彩色外衣,現在只是一個旅游景點了。但是,這也讓我們看到了魯迅先生的寫作水平,能把不美的東西寫得不平凡。
啊!魯迅先生!感謝您,帶領著新中華!
參觀魯迅故里(優質17篇)篇七
沿著窄窄的石板路來到了位于東昌坊口西側的周家新臺門。魯迅在周家新臺門內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給人們留下了耐人尋味的蹤跡。新臺門坐北朝南,青瓦粉墻。從魯迅故居臨街兩扇黑油油的石庫臺門進去,穿過小天井,是一間泥地的臺門間,系魯迅家當年用來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那里陳列著轎和櫓。
從臺門斗側門進去,有一口水井。那水井里的水多么清澈,多么清涼。把手一伸進井里,你就會感到渾身十分涼爽,仿佛來到了冰涼的世界。井邊有棵小樹,像是一頂撐開的綠傘為井遮風擋雨。
穿過長廊,就來到了桂花明堂。這里原種著兩株茂盛的金桂,所以得名為“桂花明堂”。桂花樹下有一張大圓桌,據說魯迅小時候,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經常躺在桂花樹下的桌子上乘涼,聽繼祖母給他講故事……過了桂花明堂,便來到了魯迅臥室兼書房。里面有鐵梨木床、桌子、椅子……據說魯迅從日本留學歸國后,在紹興任教期間,常在這里備課、寫作。
忽然我想起魯迅的《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中有段描述: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子,相傳叫作百草園……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我多么想一睹為快,于是漫步來到百草園。百草園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菜園,那里種著各種各樣的瓜和菜還有清香撲鼻的桂花樹……導游姐姐介紹道:“魯迅小時候經常和小伙伴們到百草園里玩耍嬉戲,他們在這片小天地里捉蛐蛐,看螞蟻背蒼蠅……冬天還常常在雪地里捕鳥呢!”聽了介紹,我仿佛看到魯迅在此玩耍的情景,聽到了他的歡聲笑語。
參觀魯迅故里(優質17篇)篇八
今年的暑假,我去了紹興一些名勝古跡,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游了魯迅故里。
我們先來到了那間飄著油墨香的三味書屋。踏進書屋,第一眼就看到正墻上掛著一塊小匾,上面題了四個字——三味書屋。聽導游介紹聽說魯迅和他的同學就是在這里上課的,不禁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他們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情景:學生們個個手捧著詩書,搖晃著頭嘴上念念有詞,教書先生一手捧著書本,一手拿著戒尺,在書塾里走動,發現有學生不讀書,做小動作,他就會拿著戒尺,訓誡他一番。整個書塾,學生的桌子分別在書屋的兩邊,而魯迅的桌子上最特別,書桌上刻著一個“早”字,在導游的口中我又知道了這個“早”字背后的感人故事,那是有一次,魯迅因給父親買藥,導致上學遲到而被老師訓斥,之后魯迅就牢記在心,并在課桌的右下角刻了“早”字,時刻提醒自己。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百草園,這里完全是另一種景色,滿園的綠色映入了我的眼簾,微風吹過,讓我感受到了一絲絲涼意,園子的中央立著一塊與我身高齊平的大石頭,上面寫著“百草園”三個字,石頭旁邊有一口枯井。園子的西邊有一棵千年古樹,枝葉茂密,走在樹下,涼爽極了。幾只蟬在樹葉里歡快地唱著歌曲,我似乎看到了魯迅在這里快樂地捉麻雀。
太陽西下,我戀戀不舍地告別了魯迅故里。
魯迅故里游1魯迅,原名周樹人,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文學家,一生寫過許多的作品,并且這些作品富有很高的文學造詣,連外國學者也來朝圣!我也非常仰慕,讀過他的不少作品,其中記......
參觀魯迅故里(優質17篇)篇九
親愛的游客們:
我很榮幸能做你們的導游。我們即將游覽的是紹興的魯迅故里。游覽時請游客們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不要亂扔垃圾,謝謝。
紹興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之一,有“東方威尼斯”之稱。毛澤東主席曾親筆題下“鑒湖越臺名仕鄉”。其中,魯迅先生就是名仕代表之一。魯迅,原名周樹人,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和革命家。
魯迅故里的大門口,有幾個石像,那是魯迅先生和他童年的玩伴。進了大門,首先我們來到的是“魯迅紀念館”。館中有很多魯迅先生的詩篇,其中最有名的是《自嘲》中的詩篇,家喻戶曉的是“冷媒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出了紀念館,就來到“周家老臺門”。這里是魯迅先生的故居,推開兩扇漆黑的大門,魯迅先生的故居在當時是相當氣派、宏偉。灶臺、后院、床鋪、庭院、書桌,一樣不少。
原來魯迅先生就出生在這么一個書香門第的大家庭里。下一個游覽的景點是百草園。這里是魯迅先生小時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園里有一棵很大的皂角樹。此外,就是濃密的小草和一口井。據說,小時候的魯迅先生和伙伴們經常在井上跳上跳下,也會和伙伴們捉知了。這里是他們的樂園。
紹興還有很多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看也看不完。希望你有時間再慢慢游覽!
參觀魯迅故里(優質17篇)篇十
各位游客好!今天我是小導游,你們可以叫我“小傅”今天我要帶你們去的是紹興——魯迅故里。
我們先去參觀魯迅出生的地方,走進那個地方,我們能感到從大廳、書房、客廳直到廚房,可以看出魯迅是一家講究書香門弟的大戶人家。之后我們要來到魯迅童年的樂園“百草園”,精美的籬笆把花園圍了一圈,除了一棵參天大樹以外,還有一些依舊蔥郁的花草,周圍墻上的泥濘,我們可以想起魯迅童年的身影。
接下來我們就來到了魯迅紀念館,這時收藏了他所有從小學到大學的東西,和它的研究成果。
最后我們來到魯迅學習的地方,有一次,因為他的父親生病了,魯迅為了照顧他的父親遲到了,所以被老師責罵了,從此他在也不遲到,有孝心,又懂事,成了一個偉大的名人。
我很高興為大家做導游,希望你們記住紹興,記住紹興的魯迅故里。
參觀魯迅故里(優質17篇)篇十一
各位游客朋友:
首先給大家介紹下紹興,紹興市是浙江省轄地級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東連寧波市,南臨臺州市和金華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錢塘江與嘉興市相望,建有紹興北站、紹興站、紹興東站、上虞站、諸暨站等多火車站點,交通便利,紹興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市花為蘭花。
紹興從新石器時代中期的小黃山文化開始,至今已有約9000年歷史。有2500多年建城史。夏稱於越,亦稱大越,簡稱越。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國,稱越國。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降越君,稱會稽郡。晉稱會稽國,為東揚州治所。隋開皇九年(589)改置吳州,治會稽縣。大業元年(605)起稱越州,此后越州與會稽郡名稱交替使用。南宋高宗趙構取“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之意,于建炎五年(1131)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是為紹興名稱之由來,并沿用至今。
紹興,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聯合國人居獎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城市,也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紹興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紹興蘭花,紹興青石,紹興花邊,王星記紙扇,紹興腐乳,紹興黃酒,紹興麻鴨,紹興乳黃瓜,紹興母子醬油,紹興青魚,紹興糟雞等等風物特產遠近聞名,著名的文化古跡有蘭亭、禹陵、魯迅故里、沈園、柯巖、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賀知章故居等。
紹興是座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靈,群星燦爛,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就是其中一個杰出的代表。魯迅原名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誕生于紹興都昌坊口一個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歲啟蒙,12歲就讀于三味書屋。13歲時,祖父因科場賄賂案下獄,父親周伯宜所以一病不起,從此家道中落,飽受世態炎涼。魯迅18歲那年,毅然“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先后去南京、日本學習。1909年夏回國后,先后在杭州、紹興、北京、廈門、廣州和上海等地從事教學工作和文學創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陸新村寓所,享年56歲。
魯迅一生有1/3以上的時間是在紹興度過,他不僅僅在故鄉度過了童年和青少年時代,并且還進行了他初期的教學實踐、文學創作和社會革命活動。代表作有《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華蓋集》、《中國小說史略》等。
此刻我們面前的就是魯迅故居了,魯迅故居原為周家新臺門的一部分,是魯迅青少年時代生活、學習、工作的地方,1881年9月25日,魯迅誕生在那里。魯迅一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在故鄉度過,1918年新臺門易主后,大部分房屋被改建,但魯迅家主要建筑幸得保存。現室內按原狀陳列,不少家什系當年原物。
新臺門位于東昌坊口西側,是一座大型的臺門建筑,其規模和結構與老臺門基本相同,坐北朝南,青瓦粉墻,磚木結構,共分六進,共有大小房屋80余間,連同后面的百草園在內,共占地4000余平方米。當時,新臺門內共居住著覆盆橋周氏中的六個房族,而魯迅故居則位于新臺門的西面。魯迅在周家新臺門內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給人們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的蹤跡。
各位游客,此刻我們看到這個園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園”,百草園的名稱雖雅,但其實是一個普通的菜園,是當時新臺門內十幾戶人家共有的一個荒蕪的菜園,平時種一些瓜菜,秋后用來曬稻谷。童年魯迅經常和小伙伴們在百草園內嬉戲玩耍,夏天在樹蔭下乘涼,秋天在泥墻根一帶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鳥。對于百草園,魯迅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十分形象生動的描述。魯迅12歲時被家人送到三味書屋讀書,不得不與他的蟋蟀們、覆盆子和木蓮們告別,去全城最嚴厲的私塾讀書。
從魯迅故居出來,東行數百步,往南走過一座石板橋,從一扇黑漆竹絲門進去,就到了魯迅少年時代讀書的地方——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東朝西,原是壽家書房,魯迅12歲開始到這兒讀書,五年多的學習生涯,使他受益匪淺,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為日后從事文學創作打下了十分堅實的基礎。
書屋正中懸掛著“三味書屋”的匾額,兩邊柱子上有一副抱對:“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都是清朝著名書法家梁同書所寫。何為“三味”,根據壽鏡吾先生的兒子回憶:“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調味品。匾額下掛著一幅《松鹿圖》,學生每一天上學要先對著匾和圖行禮,然后才開始讀書。
當時私塾的教學,教師是坐在中間的這張方桌邊上的高背椅子上,兩旁的椅子則是供來賓歇坐。學生的課桌是自備的,所以看上去參差不一。魯迅的座位在書屋的東北角,這張硬木書桌和椅子是當年魯迅使用過的原物。我們此刻還能夠看到當年魯迅在桌子右下角親手刻下的“早”字。關于這個“早”字,那里面還有一個小故事。有一次魯迅因家中有事,上學遲到了,受到先生的嚴厲批評,他為了提醒自我,就在書桌上刻下一個“早”字,勉勵和告誡自我今后不可再遲到。此刻我們面前的是魯迅紀念館,魯迅紀念館始建于1973年。20xx年初,為恢復魯迅故里的傳統風貌,與環境尺度不協調的陳列廳被拆除,恢復為周家新臺門。它東接魯迅祖居,西鄰周家新臺門,北毗朱家臺門,南臨東昌坊口,與壽家臺門隔河相望。
此刻我們來到了魯迅祖居,周家老臺門系魯迅祖輩世居之地,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為紹興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臺門建筑。整個建筑坐北朝南,由臺門斗、大廳、香火堂、后樓共四進組成,東西各有廂樓。前臨東昌坊口,后通咸歡河,西接戴家臺門,與三味書屋隔河相望。老臺門占地3087平方米,青瓦粉墻,磚木結構,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魯迅在紹時期,每當節慶或祖先忌日,必去老臺門行禮、拜訪。
游客朋友們,那里就是咸亨酒店,咸亨酒店在市區魯迅路秋官第,臨街朝南。酒店東側,豎立著一座四柱塔形照牌。塔高二丈許,頂有瓦,有檐,檐下外側懸一大“酒”字。四柱似竹,塔體中空。朝西面有黑底,上書“咸亨酒店”四個金字。
店內擺設格局,悉如魯迅小說《孔乙己》所狀。所以處老酒地道,“過酒坯”(下酒菜)風味純正,閑暇之時,于此自斟獨酌,或約三二酒友品“三酉”而負暄閑聊,均極自在。咸亨酒店有紹興酒俗博物館之戲稱。
關于魯迅故里的介紹就為大家講到那里,此刻大家能夠自由參觀一下,按照計劃的時間回到那里,祝大家玩得愉快。
參觀魯迅故里(優質17篇)篇十二
魯迅故里使我們紹興一個著名景點,也是我們最喜歡去的地方。
那-天,我和媽媽-起去魯迅故里。剛到門口,我和媽媽就驚呆了,那尊金燦燦的像十分吸引眼球,特別是胡子,胡子最引人注目了。旁邊還寫著四個大字“魯迅故里”。我們走了進去。里面的人真是人山人海呀!我和媽媽用力擠了進去,剛才擠在里面真難過,差點喘不過氣了。里面的地方真多呀!有三味書屋、百草園······還有許許多多,說也說不完。先說三味書屋吧!
“三味書屋”的名字起的真好,里面果然有許多書。那幾本感覺像是古代的書。還有幾本跟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書。“百草園”的名字也真不賴呀!里面的花花草草的確很多。有蘿卜、白菜、牡丹花······十分的多。里面還有一座不大也不小的假山。
啊!美麗魯迅故里,你是我們的驕傲,我們喜歡你,因為你的廣大。我們敬佩你,因為你的.美麗。魯迅故里你是多么的引人注意。你的寬廣,使我們難以置信。你的美麗,使我們難以忘懷。
游了魯迅故里之后我終于知道魯迅故里是什么樣的了。風光秀麗的魯迅故里。
參觀魯迅故里(優質17篇)篇十三
紹興魯迅故里是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魯迅先生早年成長、生活的故土,是市區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內涵和水鄉古城經典風貌的歷史街區,占地50公頃,總投資10億元。
魯迅故里位于浙江省紹興市市區魯迅中路,由魯迅紀念館演化而來.
紹興魯迅紀念館于1953年1月成立,它是建國后浙江省最早建立的紀念性人物博物館。它以魯迅生平事跡的宣傳教育、魯迅文物資料的征集保護、魯迅思想作品的科學研究為主要任務,經過半個世紀的風雨歷程,已發展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紹興對外宣傳教育的一個“窗口”和著名的人文景觀,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紹興市委、市政府本著對歷史高度負責的精神,在魯迅紀念館原有基礎上,慎重決策實施《魯迅故里歷史街區保護規劃》。經過幾年來的保護建設和修繕,魯迅故里已初具規模。不僅保持著魯迅當年生活過的故居、祖居、三味書屋、百草園,還恢復了周家新臺門、壽家臺門、土谷祠、魯迅筆下風情園等一批與魯迅有關的古宅古跡,對存在于整個故里區域范圍內的一般傳統民居建筑,大都修舊如舊。5月,一座以“老房子,新空間”的設計理念建造的富有紹興特色和時代特征的現代化展館--紹興魯迅紀念館在魯迅故里落成。
在魯迅故里內可以看到昔日魯迅嬉戲、游玩的周家新臺門、周家老臺門和朱家臺門,追尋魯迅成長中許多耐人尋味的蹤跡,追憶魯迅作品那字里行間透出的故鄉情結,感受那似乎依然回蕩于屋內似水流年的純真時代,親眼目睹這一中國南方獨一無二的居民住宅風格——“紹興臺門”。斑駁的歷史一一再現,庭院深深的老臺門內,一路匯集了多少古老的故事。
現在的魯迅故里已經成為一條獨具江南風情的歷史街區,成為一個原汁原味解讀魯迅作品,品味魯迅筆下風物,感受魯迅當年生活情境的真實場所。一條窄窄的青石板路兩邊,一溜粉墻黛瓦,竹絲臺門,魯迅祖居,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咸亨酒店穿插其間,一條小河從魯迅故居門前流過,烏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讓人想起魯迅作品中的一些場景。精心保護和恢復后的魯迅故里已成為立體解讀中國近代大文豪魯迅的場所,成為浙江紹興的“鎮城之寶”。
1988年,魯迅故居(含三味書屋、周家老臺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紀念館被評為全國優秀社會教育基地,,被命名為浙江省文明示范博物館,,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歷史。
1994年,紀念館被評為全國優秀社會教育基地;。
19,被命名為浙江省文明示范博物館;。
魯迅筆下風情園等一批與魯迅有關的古宅古跡,對存在于整個故里區域范圍內的一般傳統民居建筑,大都修舊如舊。
205月,一座以“老房子,新空間”的設計理念建造的富有紹興特色和時代特征的現代化展館——紹興魯迅紀念館在魯迅故里落成。
主要景點。
周家老臺門系魯迅祖輩世居之地,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為紹興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臺門建筑。整個建筑坐北朝南,由臺門斗、大廳、香火堂、后樓共四進組成,東西各有廂樓。魯迅在紹時期,每當節慶或祖先忌日,必去老臺門行禮、拜訪。
在新建的魯迅紀念館陳列大廳的東首,就是魯迅祖居——周家老臺門,它坐北朝南,前臨東昌坊口,后通咸歡河,西接戴家臺門,與三味書屋隔河相望。老臺門占地3087平方米,青瓦粉墻,磚木結構,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
三味書屋。
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里著名私塾。魯迅12歲至17歲在這里求學。魯迅的座位,在書房東北角,一張硬木書桌是魯迅使用過的原物。有一次魯迅因故遲到,受到先生批評,就在書桌右上角刻“早”字以自勉。塾師壽鏡吾(晚署鏡湖),是一位方正、質樸和博學的人。他的為人和治學精神,給魯迅留下難忘的印象。三味書屋是三開間的小花廳,本是壽家的書房。壽鏡吾在這里坐館教書達60年,從房屋建筑到室內陳設以至周圍環境,基本保持當年原面貌。三味書屋后面有一個小園,種有兩棵桂樹和一棵臘梅樹。
三味書屋約有35平方米,正中上方懸掛著“三味書屋”匾額,是清朝著名書法家梁同書所題。魯迅在著名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寫道:“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
魯迅故居原為周家新臺門的一部分,是魯迅青少年時代生活、學習、工作的地方,1881年9月25日,魯迅誕生在這里。魯迅一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在故鄉度過,19新臺門易主后,大部分房屋被改建,但魯迅家主要建筑幸得保存。現室內按原狀陳列,不少家什系當年原物。新臺門位于東昌坊口西側,是一座大型的臺門建筑,其規模和結構與老臺門基本相同,坐北朝南,青瓦粉墻,磚木結構,共分六進,共有大小房屋80余間,連同后面的百草園在內,共占地4000余平方米。當時,新臺門內共居住著覆盆橋周氏中的六個房族,而魯迅故居則位于新臺門的西面。魯迅在周家新臺門內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給人們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的蹤跡。
百草園。
百草園在魯迅故居的后面,占地近平方米,原來是新臺門周姓十來戶人家共有的一個菜園,平時種一些瓜菜,秋后用來曬谷。這是魯迅童年時代的樂園,常來玩耍嬉戲,品嘗紫紅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墻根一帶捉蟋蟀、拔何首烏,夏天在園內納涼,冬日在雪地上捕鳥雀。這些童年趣事,在魯迅的心里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一直到晚年還引起他親切的懷念。百草園連同周家新臺門的房產易主之后,園地的南北兩端雖已改變了面貌,而它的主要部分仍基本上保持原樣。魯迅說:“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現大部分園地保持原貌。“短短的泥墻根”則系原物。
風情園。
魯迅筆下風情園在紹興魯迅紀念館西北側,有一朱家臺門,又稱“老磐廬”,它西接周家新臺門,東鄰周家老臺門,北臨東咸歡河。朱家臺門環境幽雅,且寓古跡,為古城紹興保存最完整的典型的花園臺門建筑。朱家臺門的主人叫朱閬仙,即買下周家新臺門的“朱文公的子孫”。朱家臺門原為越王望花宮故址,系明初名將胡大海官宅的一部分。
咸亨酒店。
咸亨酒店在市區魯迅路秋官第,臨街朝南。酒店東側,豎立著一座四柱塔形照牌。塔高二丈許,頂有瓦,有檐,檐下外側懸一大“酒”字。四柱似竹,塔體中空。朝西面有黑底,上書“咸亨酒店”四個金字。店內擺設格局,悉如魯迅小說《孔乙己》所狀。因此處老酒地道,“過酒坯”(下酒菜)風味純正,閑暇之時,于此自斟獨酌,或約三二酒友品“三酉”而負暄閑聊,均極自在。咸亨酒店有紹興酒俗博物館之戲稱。
紹興魯迅紀念館始建于1973年。初,為恢復魯迅故里的傳統風貌,與環境尺度不協調的陳列廳被拆除,恢復為周家新臺門。新建的紀念館位于魯迅故里東側,它東接魯迅祖居,西鄰周家新臺門,北毗朱家臺門,南臨東昌坊口,與壽家臺門隔河相望。
長慶寺。
位于紹興城南塔子橋南堍。寺院坐西朝東,赭墻黑瓦。紅色山門上懸掛一塊紅底燙金的“長慶寺”匾額。寺院分前后兩殿,前殿供一尊如來佛和十八羅漢,后殿供一尊木雕的千手觀音像。為保平安,幼年魯迅曾拜寺里一個和尚為師,有時也去寺里游玩。
土谷祠。
土谷祠,即土地廟,位于長慶寺斜對面。魯迅幼時,祠里常有無家可歸的乞丐、游民棲身。魯迅不朽名篇《阿q正傳》中的阿q形象,即以祠中一個名叫謝阿桂的游民作為“模特兒”。
安橋頭村。
安橋頭村,即魯迅外婆家,在紹興昌安門外,是一個靠近曹娥江邊的小村莊。魯迅幼時常隨母親來外婆家,與村里的農民孩子結下了深厚友誼。農村的所見所聞,成為他今后寫作的生活基礎。
參觀魯迅故里(優質17篇)篇十四
在暑假的一天,我和姐姐頂著炎炎的烈日從紹興大劇院走向魯迅故里,我一邊走一邊嘟噥:“唉!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出門前沒用防曬霜。”“快看,快看,前面就是魯迅故里了!”只聽姐姐在我的耳邊興奮地叫著,我不由得加快了步伐。
剛進大門第一眼瞧見的便是一塊大大的石壁,上面刻著“魯迅故里”四個大字和一幅魯迅先生的圖片。我們買好票后,便往魯迅故居走去,一個前廳映入我的眼簾,好不氣派,緊接著往里拐便是魯迅及其家人的臥室,還有一間供奉菩薩的屋子和一個廚房,廚房里有兩個灶臺和一些炊具,墻壁上掛著一個米糠笥和一些蔬菜、五谷雜糧的樣品,這是我們這個時代不常見的。
走出故居,我便被附近一家臭豆腐店的“臭”味給吸引了過去,毫不猶豫地買了一盒,因這東西不能帶進參觀的景點,所以我和姐姐也顧不得燙,飛快地吃起來,可是這種狀態持續不了多久,大街上便可見兩個直奔小店買礦泉水的人,真是應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句話。這天說變就變,不一會兒天陰了下來,跑到門口聽見導游正在說:“三味書屋是紹興的著名私塾,魯迅12——17歲時就是在此求學……”我們走到書房,看到書房的正中墻上懸掛著一塊匾,上面寫著“三味書屋”,魯迅的座位很容易找,因為他在書桌的右方刻了一個“早”字,時時提醒著自己。
我們繼續往前走,到了百草園,光聽名字,給我的印象是那里面種著一百種不同的草,那場面一定很壯觀吧!百草園占地近20xx平方米,這里原來是一個菜園,也可以說是魯迅小時的一個樂園,那些童年趣事在魯迅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主要部分基本上還保持著原樣呢。
匆匆忙忙的我們來到了魯迅紀念館,在這里放著一摞摞魯迅寫的書和一些有關魯迅的紀念品,我將一本“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的手寫稿和一套印著魯迅圖像和他的一些詩句用竹葉做成的書簽買了下來。
參觀魯迅故里(優質17篇)篇十五
在驕陽似火的一天里,我和媽媽懷著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敬的心情參觀了。我們沿著窄窄的石板路來到了位于東昌坊口西側的周家新臺門。魯迅在周家新臺門內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給人們留下了耐人尋味的蹤跡。新臺門坐北朝南,青瓦粉墻。從魯迅故居臨街兩扇黑油油的石庫臺門進去,穿過小天井,是一間泥地的臺門間,是魯迅家當年用來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那里陳列著橋和檐。
從臺門斗側門進去,有一口水井,那水井里的水多么清澈,多么清涼。把手一伸進井里,你就會感到渾身十分涼爽,仿佛來到了冰涼的世界。井邊有棵小樹,像是一頂撐開的綠傘為井遮風擋雨。
忽然,我想起了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有段描述:我家的后面有個很大的園子,相傳叫做百草園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我多么想一睹為快,于是我漫步來到百草園。百草園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菜園子,可魯迅卻能將一個如此普通的菜園寫成一個有著許多昆蟲和種著許多瓜類的瓜園。導游姐姐介紹道:魯迅先生小時候經常和小伙伴們到百草園里嬉戲玩耍,他們還時常在這片小天地里捉蛐蛐兒,看螞蟻搬糧食,冬天還常常在雪地里捕鳥呢!聽了介紹,我仿佛看到了魯迅先生和他的小伙伴們在此玩耍的情景,也仿佛聽到了他們的歡聲笑語。
經過百草園,我們又來到了三味書屋,這是魯迅曾經讀書過的地方。我發現魯迅書桌右下角有一個早字,覺得奇怪。后來,聽了導游姐姐的講述才知道:原來魯迅有一次上學時因故遲到,受到了塾師的嚴厲批評,于是就悄悄地用小刀在書桌右下角刻下了這個早字,用以自勉。
我深深地佩服魯迅的這種精神。瞻仰,更激起對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崇敬之情。稽山常青,靜水常綠。魯迅浩然正氣,高風亮節永留人間,將激勵我們發奮學習,長大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作不懈努力。
參觀魯迅故里(優質17篇)篇十六
今天是祖國母親的生日,我和媽媽一到早開車到紹興,魯迅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魯迅故居是他生前居住的地方。
我們第一站是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壽家臺門系清代建筑的,是魯迅墊師壽鏡吾家人世居之地。一進門外面就聞到了濃濃的書香味,屋子里的柜子里放滿了許多文學作品,如范仲淹的嵇山書院的遺跡·房子的設置圖等等。接著我們來到了第二站魯迅故居,故居的有許多東西是放在大廳的,如周家的祖圖·房子里面有許多房間如魯迅的他們吃飯的飯堂,臥室,沐浴房等等。進去一點我們到了百草園,魯迅筆下的風情圖。百草園原來是周家新臺門族人所共有的一個荒蕪的`菜園,魯迅曾回憶說“我家的后園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做百草園”!百草園顧名思義是有許多植物的園子,里面有松樹等等什么的。
后來天下雨了,我們就匆匆的回家了,本來我們還要去更多的地方,沒辦法戀戀不舍走了,帶還是很開心,使我懂的了讀書的城市最美麗!以后我要更加努力讀書!
參觀魯迅故里(優質17篇)篇十七
今天,我和姐姐一家一同去魯迅故里。可是天空不作美下起了毛毛細雨但還是但還是擋不住我們前進的腳步,我從窗口望去看見一座座山,山頂都被飄來飄去的霧云遮蓋住了。
經過四個小時的路程,終干來到了魯迅的家鄉紹興,我們首先來到魯迅故里,魯迅故里由白草園,三味書屋,魯迅祖居,魯迅紀念館。
首先來到百草園,那里有一塊長方形的田地里面種了我們常見的大白菜,田地中央有一塊石頭上面刻著百草園三個大字。
沿著小路來到三味書屋,這就是魯迅的私塾,看起來很丑陋,中央掛著三味書屋的匾,下面掛著一幅畫,就在角落里是魯迅的位置。據說,魯迅有一次遲到了被老師罵了于是就在桌子上刻了個早字。
接下來,我還參觀魯迅祖居,我們剛進去那里古家具吸引著我們的眼球,先看到一個大廳,再往里走就是一間一間的房間,有主人房,少主房,琴房。還有他們的廚房與我們的不一樣,這時媽媽給我們拍照留念。
最后,來到魯迅紀念館,剛進去就看到一座高大的雕像紀念館里有魯迅的一生,我還拍了照片做紀念。
我們又在熱鬧的古街上逛了逛買了紀念館,還吃著香噴噴的臭豆腐,今天玩得很開心,我肯定不會忘記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