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李大釗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與敵人斗爭的事跡。
3.體會本課前后照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深入領會描寫李大釗同志革命精神的重點語句。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前后照應的寫法。
教具準備?生字生詞卡片、李大釗照片等
導?? 學?? 過?? 程?二 次 備 課
預習題綱
1.初讀課文《十六年前的回憶》。
2.讀不準的字查字典。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李大釗嗎?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最早的傳播者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被張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種種酷刑,始終堅貞不屈。4月28日反動派絞死了李大制。這篇文章是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1943年在延安寫的,當時正是李大釗遇難十六周年。所以文章題為《十六年前的回憶》。(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疏通文意
1.指名朗讀課文。(注意正音)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講1927年4月28日是父親的被難日。
第二段(從“那年春天一”到“母親只好不再說什么了”。)講被捕前父親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從“可怕的一天果然來了”到“我們被關在女拘留所里。”)寫父親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從“十幾天過去了”到“想不到這竟是我們最后的一次見面”)講在法庭上父親與敵人作斗爭。
第五段(從“28日黃昏”到結束。),寫父親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學習課文
1.指名讀第一段。這一段是文章的開頭,主要講了什么呢?(講我永遠忘不了十六年前父親被害這一天。)
2.指名讀第二段
(1)父親平時是怎樣對待我們提出的問題的?(總是耐心講給“我”聽)這次為什么這樣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為當時的局勢十分嚴峻,不是向孩子們談心的時候,而且燒毀文件的事情是很難向孩子說清楚的?!昂敝刚f話的意思不清楚。)
(2)從哪些地方看出局勢越來越嚴重,李大釗的工作越來越緊張?(父親早出晚歸,整理書籍和燒毀文件,工友被捕。)
(3)李大釗在局勢十分嚴重的情況下,為什么堅決不離開北京?這說明了什么?(李大釗是北京黨組織的負責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勢非常危急,個人處境十分危險,但決不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這表現了他高度負責的精神。)
(4)這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局勢緊張,但李大釗不離開工作崗位,說明他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對工作高度負責。)
四、朗讀第一、二段
要求在讀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讀出感情。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讀第一、二段。
2.說說第一、二段的主要內容。
二、學習課文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
2.李大釗在被捕時是怎樣表現的?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這說明了什么?(“不慌不忙”“沒有什么,不要怕”““保持著他那慣有的嚴峻態度,沒有向他們講任何道理,因為他明白,對他們是沒有道理可講的?!彼谋憩F從容不迫,沉著鎮定,說明他具有臨危不亂,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3.敵人是怎樣逮捕李大釗的,說明了什么?
4.“我”是怎樣表現的?(“劇烈的心跳”,劇烈是猛烈的意思;“恐怖的眼光”,恐怖是驚慌害怕的意思。這說明作者年紀小,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場面,感到害怕。)
5.練讀第三段。(要求讀出不同角色的語氣。)
6.說說這段講了什么?(講李大釗被捕時從容不迫,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三、學習第四段
1.指名讀第四段。
2.李大釗在法庭上是怎樣表現的,說明了什么?(“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這說明李大釗即使受過刑,仍保持對革命事業的堅定的信念和對人民、對兒女的愛。對于親人的哭喊,他只是瞅了瞅,沒有說一句話。“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就是對革命事業的必勝信心,使他在敵人酷刑下不動搖,也不因親人的哭喊而憂傷。這就是偉大革命家胸懷。)
3.“我”在法庭上是怎樣的?(為了保護哥哥,搶著回答自己“是最大的”“父親立刻就會意了”,“會意”是領會別人沒有明確表達的意思。這說明“我”在父親沉著、鎮定的影響下,由恐懼害怕到機智勇敢地同敵人作斗爭。)
4.練讀第四段課文,在讀中進一步理解內容。
四、學習第五段
1.指名朗讀第五段。
2.家人得知李大釗被害后的情形怎樣?從哪些詞句看出來?(舅老爺“哭著回來”,“我感到眼前蒙了一團云霧,昏倒在床上”,母親“昏過去三次”這都說明李大釗的死給親人們帶來的巨大悲痛。母親醒來后問“我”昨天是幾號?“記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咬緊牙說“昨天是4月28”這些是說家人沒有被悲痛壓倒,而是牢記親人被害的日子,不忘敵人欠下的血債。)
3.練讀第五段,要求讀出失去親人的悲痛之情。
五、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讀詞語。(出示詞語卡片)
2.結合上下文說說以下詞語的意思:含糊、恐怖、會意、一擁而入
3.朗讀課文。
二、深入理解課文
2.討論。(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課文贊頌了李大釗忠于革命事業及對革命工作高度負責的偉大精神,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對兇惡的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格。)
三、了解這篇課文的寫作特點
1.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與開頭有什么關系?你從這樣的開頭和結尾中體會到什么?
2.學生討論,(自由發言)
3.教師引導討論并總結。(這篇課文是回憶錄,開頭提出xx年前的1927年4月28是父親的遇難日,結尾又強調母親囑咐自己要記住父親被害的日子,這個日子就是4月28日。這樣首尾呼應,突出了永遠忘不了這一天。)
4.找出課文中前后照應的句子,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指導學生。
四、指導識記字形
1.說說哪些字可以在比較中記憶。
“劇”與“據”,“娛”與“誤”、“袍”與“抱”,字形有相似之處,要注意區別,在比較中記憶。
2.說說你是怎樣記生字的。
指名“閥”是形聲字?!熬恕鄙喜恳獙懻_。
五、布置作業
1、完成“思考?練習”4。
2.書寫“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每詞兩遍。?
板
書
設
計?????????????? 永遠忘不了父親被難日
局勢嚴重工作緊張
十六年前的回憶不慌不忙保持嚴峻
平靜慈祥安定沉著
記住父親被害的日子??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案篇二
1、學會十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軍閥、娛樂、僻靜、恐怖、憲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爺、絞刑。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一、導入新課
2、簡介李大釗。
(可讓學生結合手里的資料,談一談對李大釗的了解,然后教師適當加以補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李大釗的哪幾件事?
2、指名檢查初讀和預習情況。
(1)正音:待會兒、沉著
(2)指名回答思考題。
(課文主要講了李大釗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三、分小組學習生字新詞
1、讀準10個生字的字音,會用生字組詞。
2、理解下列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軍閥、娛樂、僻靜、恐怖、憲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爺、絞刑。
3、辨析詞語
閥( ) 娛( ) 僻( ) 怖( ) 憲( )
伐( ) 誤( ) 避( ) 布( ) 選( )
胖( ) 刑( ) 押( ) 舅( ) 絞( )
伴( ) 形( ) 胛( ) 臼( ) 較( )
四、分組探究課文內容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課文中找出值得深入體會的句子,如:“那年春天,父親每天夜里回來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時候他又出去了?!?/p>
3、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與開頭有什么聯系?你從這樣的開頭、結尾中體會到了什么?
4、組內初步交流自學成果,互相補充,如仍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作上記號,待合作探究時解決。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了解李大釗在被捕前、被捕時和被捕后與敵人作斗爭的事跡,受到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
2、領悟課文前后照應的表達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導入新課
(投影出示上節課歸納的疑難問題。)
二、合作學習
1、教師引導學生找中心句。
(教師可設計一個問題:李大釗在敵人面前英勇無畏,將生死置之度外,是什么樣的力量占據著他的心?學生會很快找到答案:是對革命事業的信心。)
2、圍繞“信心”一詞,展開聯想。
(引導學生圍繞“信心”一詞,聯想到戰爭年代革命英雄黃繼光、劉胡蘭、董存瑞……是因為他們對革命事業有著堅定的信念——相信革命事業必定會取得勝利,才使他們在敵人面前英勇無畏,將生死置之度外。)
3、學習“被捕前”。從人物的語言中體會人物的精神。
引導學生體味李大釗說的兩句話,讓學生反復讀,在讀中品味詞語所包含的意思。
(1)“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2)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離開呢?”
4、學習“被捕時”。從人物的神態中體味人物的品格。
(1)“父親不慌不忙地從抽屜里取出一支閃亮的小槍,就向外走?!?/p>
(2)面對兇惡的敵人,“父親保持著他那慣有的嚴峻態度”。
5、體會對比描寫手法的反襯作用。
“被捕前”、“被捕時”兩部分內容,均采用了對比描寫的手法,要讓學生體會這樣寫的作用。
6、學法遷移,自學“在法庭上”。
(可放手讓學生按以上的方法,討論、自學李大釗在法庭上的表現。學生會很快找出直接描寫李大釗的語言和神態的語句,找出描寫敵人和家人的神態和語言的語句,通過討論,分析、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最后可讓學生分角色上臺表演、深化理解。)
三、領悟課文前后照應的表達方法
(本文的寫作特點是前后照應,首尾連貫。教師應讓學生學習表達方法,體會這樣表達的好處。)
1、弄清什么叫“前后照應”。
2、試找出與下面句子相照應的句子,說說有什么好處。
(1)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母親醒過來了,她低聲問我:“昨天是幾號?記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蔽业吐晫δ赣H說:“媽,昨天是4月28?!保?/p>
(2)我蹲在旁邊,看到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后來聽母親說,軍閥張作霖要派人來檢查。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文件燒掉。)
(3)工友閻振三一早上街買東西,直到夜里還不見回來。(在軍警中間,我發現了前幾天被捕的工友閻振三。)
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同學之間展開評價。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課后收集有關李大釗的資料,互相交流一下。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案篇三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讀讀寫寫“勉強、僻靜”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李大釗在被捕前、被捕時和被捕后與敵人做斗爭的事跡。
3、領悟課文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表達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利用課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抓住重點段落長文短教,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通過感情朗讀升華學生的情感。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李大釗的言行,激發學生對李大釗的敬仰之情,受到革命傳統教育。
二、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了解李大釗同志被害的過程,感受李大釗的高貴品質。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重點說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課,初步認識李大釗
1、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偉大的革命先驅,大家看他是誰?
課件出示李大釗圖,學生齊說,師板書:李大釗
2、交流資料
對于李大釗,你有哪些了解?(生說)
老師也收集了一段關于他的視頻資料,大家請看:播放視頻
3、導入
通過剛才的交流,同學們對李大釗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們來學習十八課,進一步認識李大釗同志,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齊讀課題《十六年前的回憶》
二、檢查預習
1、 課前,老師讓大家讀書了,能讀正確嗎?老師檢查一下
課件出示生字詞:勉強? 恐怖? 夾衣??? 瞅了瞅? 軍閥等
2、課件出示易錯詞語及拼音,指導讀
3、指導理解軍閥,課件出示軍閥意思
師簡介軍閥:當時中國各路軍閥為了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爭奪更大的權益,相互之間頻頻發生戰爭,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這里的軍閥指的是奉系軍閥,文中提到的張作霖是奉系軍閥的頭領。
三、整體感知
1、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講的是誰回憶誰的事情?女兒李星華按時間順序在文中回憶父親李大釗的哪些事情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邊讀邊想一想。
指名回答,并板書:被捕前?? 被捕時?? 法庭上??? 被害后
2、同學們通過預習就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你們真會讀書。
四、深入學文
(二)集體交流
a 被捕前
1、指名讀有關內容,課件出示課文的第七段,
2、學生談感受 ,
根據學生的談話教師適時用課件出示重點詞語,如:堅決、哪能等。
3、從哪些可以看出“局勢越來越嚴重”?自由輕聲讀2——6自然段
(1、父親早出晚歸2、燒書籍和文件3、工友閻振三被抓)
師:你知道閻振三是誰嗎?“閻振三”是我們黨北方革命指揮機關的交通聯絡員。他的被捕,預示著敵人將瘋狂地鎮壓革命,共產黨人處境非常危險。
4、創設情境讀書
(1)學生練習讀 ,指名讀一讀,看誰最能把李大釗的堅定的語氣讀出來。
5、從父親堅定的話語中你體會到他是位怎樣的革命者?
b、學習被捕時
1、學生讀出有關語句,抓住不慌不忙、慣有的嚴峻態度談。
2、指導有感情讀。
c、學習法庭上
1、生讀有關句子, 課件出示文中的話:
2、指三名學生動情讀,師問:你們為什么讀得那么傷心呢?(抓住 “亂蓬蓬、沒帶眼鏡”談,課件變紅)
師創設情景:孩子們,你們知道嗎?李大釗被捕后受盡敵人殘酷拷打和折磨,敵人慘無人道地用竹簽敲進他的指縫里,最后竟拔去了他雙手的指甲。十指連心啊!那是怎樣的痛啊!在受到了這樣的殘酷折磨后,我看的仍是父親“平靜”而“慈祥”的臉。(課件“平靜、慈祥”變紅)
3、透過“平靜””和“慈祥”這兩個詞,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李大釗?
4、指導學生談感受到的李大釗的高貴品質,并結合后面的內容深入認識。
5、多么偉大的李大釗啊,受到了這樣的殘酷折磨后,仍然堅貞不屈,無所畏懼,女兒除了對他的心疼外,還有一種怎樣的情感在里面?指導有語氣讀。
d、中心句的理解
1、生說這句話,出示:他的心被一種……對于革命事業的信心
2、對于革命事業的信心指的是什么?(相信革命事業一定會取得勝利,人民一定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3、指導朗讀
(1)、此時這句話,你覺得怎樣讀,才會把李大釗的心情讀出來?(學生說,課件配上國際歌)
(2)、指名讀,齊讀(堅定、底氣十足、充滿力量)。
五、總結提升
師:出示課件:音樂渲染
師激qing述說:1927年4月28日,這是一個春天的下午,李大釗與另外19位年輕的革命者一起走向了刑場。他們的青春本來應該像春花一樣燦爛,而此刻他們面對的卻是兩以巨大而陰森的絞刑架。大釗同志深情地望了一眼親愛的戰友,然后頭也不回地第一個走上了絞架,神色未變,從容就義,他犧牲時還不到38歲。
1、指名讀。
2、現在,你想為李大釗獻上什么,有什么話想對他訴說呢?
生激qing述說
3、總結:
像李大釗這樣的烈士還有千千萬萬,他們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其革命精神依舊影響著大家。十六年后,人民沒在忘記他們,80多年后的今天,我們大家仍然沒有忘記他們,不管多少年,我們都不會忘記他們,因為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六、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課下繼續閱讀革命故事,緬懷革命先烈,繼承革命遺志!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針對課文的特點,了解李大釗被捕前后與敵人做斗爭的事跡,在讀書感悟中,感受李大釗不僅是一個普通的父親,更是一個偉大的人,并從中受到熏陶與感染。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前后照應的寫作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李大釗言行的重點語句,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在讀中加深對人物的了解,表達自己心中的情感體驗。
教學難點:
1、創設情境,挑起學生的讀書欲望,引發學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臺,拉近時空距離,以文本為載體,讓學生、教師、作者之間情感交融。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
1、師生談話,單元整體導入。????????????????
2、讀題質疑,導入新課。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4、師生交流資料。
5、學生默讀課文,圍繞自己感受很深的地方作批注。
6、集體交流“被捕前”、“被捕時”這兩部分的內容。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
1、集體交流“被捕后”這一部分。
2、有感情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個自然段,感受前后照應的寫作手法對表達感情所起的作用。
3、讀寫結合。
課前準備:
1、課件、黑板條。
2、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搜集有關李大釗的資料。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 師生談話,單元整組導入。
師:從今天這節課開始,我們將進入第三組課文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將一起感受那一幅幅令人難忘的歷史畫面。
二、讀題質疑,導入新課。
1、學生讀題,教師在關鍵詞下面做上記號:十六年前的回憶
2、教師引導學生圍繞關鍵詞質疑。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著疑問,自由朗讀課文,注意將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讀順。
2、讀書反饋。
(1)讀詞。(黑板條出示本課生字中容易讀錯的詞語、多音字)
書籍???? 抽屜?? 嚴峻?? 瞅了瞅
披散???? 散步?? 勉強?? 待了一會兒
(2)讀題,說說自己對課題都有了哪些了解。
(3)整體感知。
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一說。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相機板書:被捕前;被捕時;被捕后。對課文內容進行理序。
同學們,其實作者就是按照這樣的時間順序向我們講述了發生在父親李大釗身上的故事。
四、師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1、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2、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學生初步了解時代背景以及人物的生平。
五、獨立閱讀,走近人物內心。
1、自主閱讀,圈點批劃。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我當學生的時候讀過,當老師以后也讀過,但每一次讀,我的心里都會有一種深深的感動?,F在,請再讀課文,細細地讀,看看,在你讀的過程中,圍繞著李大釗這個人,他說的哪些話,做的哪些事令你感受最深?一邊讀,一邊做批注。
2、讀中指導。
3、小組交流。(此環節根據學生的學情作相應的調整。如果學生在自主學習階段讀書批注比較充分,觀點鮮明,則考慮直接進入集體交流。)
六、集體交流,走進人物內心。
(一)“被捕前”這部分。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
1、指名讀,教師相機出示重點段,學生扣住段中的重點句子,先議后讀。
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離開呢?母親只好不再說什么了。
(1)生讀課文第七自然段,并表達自己的感受。
(2)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上掛至課文的2-6自然段的內容,通過“局勢越來越緊張”和父親態度的對比,感受人物的內心。
(3)引導學生扣住段中的關鍵詞句進行有感情朗讀。學生要通過對關鍵詞句的理解,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預設如下:
——由“堅決”體會到李大釗說話時的毫不猶豫;態度的堅定;留下的決心。
——由“不能輕易”、“哪能離開”體會到不到最后關頭,他是不會離開的。
——由“現在是什么時候”“多么重要”體會到李大釗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
2、多種形式的朗讀課文,讀中體會李大釗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是一個把黨的工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
(二)“被捕時”這部分。(課文的第八自然段至第十七自然段)
1、學生選讀課文的第11自然段,引導學生扣住關鍵詞語“不慌不忙”,走進人物內心。
2、學生選讀課文的第17自然段,引導學生扣住關鍵詞語“態度嚴峻”,走進人物內心。
師:“嚴峻”?可以是“嚴肅”。你從“嚴峻”想到了什么?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集體交流“被捕后”這部分,走進人物內心。(課文的第十八自然段至第二十九自然段)師生依照自己的情感體驗,選讀相關語句,談感受。具體預設如下:
1、學生選讀課文的第19自然段。
(?。W生讀議第19自然段。
(2)教師引導學生抓住“父親”外表的變化談感受。
2、依循學生的閱讀需要,以課文的第22自然段為切入點,上掛下聯。
(1)生自由朗讀課文的第22自然段。
(2)根據段中的第1、2句話,挑起疑問。
師:這是我們被捕十多天之后,親人間的第一次見面,其實也是最后一次見面。人之常情,我們多么希望父親能對我們說些什么?。】墒?,文章怎么寫的?請同學們讀一讀第22自然段的第1句和第2句話。
生朗讀課文
師:“沒有說一句話”,為什么?我在想。父親是不是不愛他的孩子?誰來談談自己的想法。
(4)教師小結,回扣段中的重點句子。
(5)聯系上下文,同座間互相探討,在探討中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感悟人物精神的偉大。
相機出示重點句子:“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于革命事業的信心。”重點朗讀這段話,在讀中感悟人物之所以不平凡的內在原因。
(6)總結全文。
師:正是因為他的心被這樣一種力量占據著,所以面對越來越嚴重的局勢,毫不猶豫地選擇留下;面對魔鬼般的敵人,他依然保持著他那嚴峻的態度;面對兇狠的法官,親人的呼喊,能那樣的鎮定、從容。他是一個平凡的人,他更是一個偉大的人。為什么?因為他的心——生:(齊讀重點句師:就是這樣一個不平凡的人,他為了共產主義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二、創設情境,升華情感,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表達方式。
2、再讀文章的首尾兩個部分,體會他們在內容上的聯系和情感表達的作用。
3、朗讀課文首尾兩個部分。
三、讀寫結合,抒發情感。
1、結合李大釗犧牲82年紀念活動,創設情境,讀寫結合。
2、師生共同交流自己的感受。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案篇五
1、學寫本課10個生字。
2、讀讀記記“書籍、抽屜、尖銳、僻靜、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殘暴、匪徒、拘留、勉強”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李大釗在被捕前、被捕時和被捕后與敵人作斗爭的事跡,受到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
4、領悟課文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表達方法,并遷移運用。
1、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了解李大釗同志被害的過程,感受李大釗的高貴品質。
2、結合當時的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3、引導學生領悟課文前后照應的寫法。
三、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借助資料理解文本,寫法遷移運用。
1、收集關于李大釗的資料。
2、課件。
兩課時。
1、了解本單元的學習目標。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敘述的順序。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生字。
4、感悟人物品質和前后照應的寫法。
理清課文條例,感悟人物品質和前后照應的寫法。
一、“單元導讀”入手,明確單元學習目標
導: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深深的懷念”這一單元主題,請同學們自讀“單元導讀”,想想我們在這一單元里將要看到什么,學習什么?并劃出本單元學習目標。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導讀內容,劃出本組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學習要求。
2、指名說說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目標。
3、(課件出示學習要求)齊讀學習目標。指出,課文的敘述順序有哪些?強調要在本組課文的學習中體會課文的表達順序,并學習運用。
二、導入新課,了解背景
1、讓我們首先一起走進《18.十六年前的回憶》。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強調“回憶”重讀)
2、“十六年前的回憶”作者李星華回憶了誰呢?(板書:李大釗)
3、交流李大釗的資料。(師看情況補充)
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者和早期優秀領導者之一。他領導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軍閥的群眾示威運動,被軍閥張作霖殺害。犧牲時年僅38歲。
三、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讀音,指導魔、等字的寫法。
3、同桌檢查讀課文。
4、用一句話概括李星華回憶父親李大釗什么事?這件事是從哪一段到哪一段記敘的?
四、初讀感知
1、默讀課文,這部分內容按時間順序寫了哪些事?給你留下印象很深刻的是什么?簡單劃句子,做批注。
(1)、交流:按時間順序寫了哪些事?
理清條理,歸納小標題: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后。
(3)、文中哪些事給你下深刻的印象?
根據學生的交流,隨機指導。重點解決:
a、被捕前,局勢緊張。如果學生交流到“我看到父親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就引導,父親為什么這么做,找出有關語句,同時點出,文章不僅首尾照應,還有這樣的前后照應,這樣的前后照應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介紹清楚了。并讓學生找一找與“工友閻振三一早上街買東西,直到夜里還不見回來”相照應的句子。
b、重點練習朗讀你印象最為深刻的地方。
c、通過交流,你覺得李大釗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在學生交流“文中哪些事給你下深刻的印象”時,隨機問學生,在交流完后,在回顧一下。是什么原因使李大釗成為這樣的人呢?快速瀏覽全文,劃出有關的句子。交流,齊讀。
2、在這種力量的鼓舞下,李大釗的那些言行令你最為感動或印象最深呢?請大家默讀課文,劃出有關語句,并聯系上下文,看看作者有什么手法表現了李大釗的高尚品質。學生自學。
五、回顧學習收獲,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繼續搜集李大釗在獄中的情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積累語言,并學會前后照應、對比寫法。
2、領悟理想信念對英雄人物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積累語言,并學會前后照應、對比寫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8課:齊讀課題。
出示: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于革命事業的信心。
齊讀。
在這種力量的鼓舞下,他的那些言行給你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呢?上節課老師請大家圍繞這句話,劃出李大釗同志給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言行,并聯系上下文,看看作者作者使用什么樣的表達方法寫出了李大釗的高尚品質。大家做好批注了嗎?好,給大家1分鐘的時間,看一下自己做的批注,準備交流。
二、品讀,理解寫法,遷移運用。
(一)首先我們交流被捕前。
1、被捕前,品味重點句,體會李大釗同志對待工作認真和高度負責的精神。
a、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罵過我們,更沒打過我們。我總愛向父親問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他不論多忙,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講給我聽。這一次不知道為什么,父親竟這樣含糊地回答我。
(1)抓住含糊的回答,理解什么是含糊的回答,為什么要含糊的回答?
因為當時的局勢十分嚴重,不是同孩子談心的時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書籍和文件落到敵人手里這樣的事情,也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進而體會到父親對待工作的認真嚴肅。
(2)用對比的'手法寫出父親對工作的負責,對親人的愛。
(3)誰愿意再讀讀這段話?(評價,要讀出作者當時的疑惑)
b、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離開呢?”母親只好不再說什么了。
(1)抓住語言描寫表現李大釗對工作的負責,不怕危險。引:為什么不能離開?
(2)如果讓你來讀李大釗的話,你會用怎樣的語氣去讀呢?(堅決)你從哪品味出來的這份堅決?(體會反問句的作用)
(3)給句子“我哪能離開呢?”換個說法:“我不能離開。”兩個句子比較,體會父親的堅決。試著讀出父親的堅定。
(4)、有感情朗讀第7自然段父親說的話。設計情境讀:
父親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父親說:——(男生讀)
母親勸他離開北京,父親說:——(女生讀)
母親和朋友多次勸他離開北京,父親堅決地說:——(齊讀)
教師小結:是啊,正因為——引讀: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于革命事業的信心,所以——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離開呢?”這就是信念的力量。
(二)、法庭上。法庭上父親的那些言行有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1)“沒戴眼鏡”“亂蓬蓬的長頭發”這一神態描寫說明敵人對李大釗施了重刑。
(2)“平靜”體會李大釗經歷殘酷的折磨后依舊無所畏懼,堅強不屈,嚴守黨的機密。
(3)“慈祥”充分體現了李大釗對親人的愛。
(4)、你知道敵人對李大釗都施了什么重刑嗎?補充資料(如果學生課前有查到資料,可以讓學生交流)
李大釗被捕以后,受盡了敵人的殘酷拷打和折磨,敵人慘無人道地用竹簽敲進他的指縫里,最后竟剝去了他雙手的指甲。)引導學生想象在此時,李大釗和敵人的語言、神態。但是這一部分內容課文中并沒有介紹,我們在上一節課了解到,這篇文章多處運用前后照應的寫法,是文章結構緊湊,并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交代得很清楚,如果我們能夠仿照我們這篇文章的寫法,抓住李大釗和敵人的動作、語言、神態,運用對比寫法,將李大釗在獄中與敵人斗爭的場面的補充上去,與上文形成前后照應,大家能做到嗎?寫的時候,可以運用上文中的詞語。
a、學生練筆。
b、交流練筆,并及時評價。
c、通過剛才的練筆交流,大家對李大釗又有什么新的認識?
d、是啊,正是因為_---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于革命事業的信心,所以——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這更是信念的力量。
e、既然獄中這部分內容的描寫更能突出人物的品質,那為什么作者沒有寫呢?
因為這部分內容不是作者親眼所見,可見作者雖然對自己的父親充滿了崇敬與懷念,但是在寫回憶錄時,還是尊重了自己所看到的事實。這就也回憶錄寫法的一個特點。
f、父親瞅了瞅我們,沒對我們說一句話。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
(1)面對親人的哭喊,李大釗只是“瞅了瞅”,沒說一句話,“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睘槭裁磿@樣?(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他要用自己的行為影響親人。)
(2)、父親的表現對我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引導學生體會“我”受父親的影響,變得這么勇敢、機智,她和哥哥受父親的影響,成為革命青年,繼續父親未完的道路。
(3)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朗讀時讀出父親不畏犧牲的英雄氣概,“我”的機智、勇敢,敵人的冷酷與兇殘。
三、引導朗讀,情感升華。
1、導:李大釗被殘暴的敵人執行了絞刑,你知道什么是“絞刑”嗎?
(補充資料,李大釗是被軍閥張作霖用絞刑絞死的,他們對李大釗“三絞處決”,即在受刑人的脖頸上套上繩索,背上插上一根棍棒第一絞,把舌頭勒出來,第二絞把眼珠子勒出來,第三絞,七竅流血而身亡。敵人為了延長李大釗的痛苦,絞殺整整進行了40分鐘。)
2、同學們,我真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語言來痛斥那些魔鬼,那些劊子手,但是李大釗同志還是面無懼色的面對這一切。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對革命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3、學生根據提示完成句子練習
正是因為李大釗對革命充滿必勝的信心,所以,
被捕前,他;
被捕時,他;
在獄中,他;
法庭上,他;
刑場上,他。
1、抄寫你認為需要積累的詞語。
2、整理課堂小練筆。
1、讀革命題材小說。
2、辦一期理想與信念的手抄板
十六年前的回憶
愛家人動作語言神態對比
忠于革命對比
堅貞不屈前后照應
回憶錄尊重事實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案篇六
生:愿意!(齊)
生:我是先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然后再讀“讀寫例話”,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生:我是先讀課前“導讀”、“預習”,然后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再讀課后的“讀寫例話”,思考課后問題,進一步理解課文。
師:挺好!還有不同的嗎?
人記事的文章。
生:我借助字典查閱并理解了本課的生字、新詞,還到圖書館查閱了與本課有關的資料,我還運用了反復朗讀課文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
師:你們很會自學,現在還需要再自學一會兒嗎?
生:不用?。R)
師:那我們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自學后的收獲好嗎?
生:好?。R)
師:提一點要求:交流時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取長補短。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來,在小組內討論解決。(學生進行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先來說說你現在的學習收獲?(幾個學生搶先介紹李大釗、張作霖及中國當時的社會背景)
生:通過讀課前的預習,我知道了本課為什么以《十六年前的回憶》為題。(讀預習內容)
周年,所以文章以《十六年前的回憶》為題。那你們知道李大釗什么時候被害的嗎?
生:1927年4月28日。(齊)
師:對?。ò鍟?927年4月28日)我們應牢牢記住這個日子?。ㄉ^續匯報自學內容。當幾人講讀第7自然段后,一生問)
(師生共同討論交流,至都明白為止。學生繼續匯報學習收獲)
(當學生講讀課文最后一部分以后)
師:當時全家人的心情非常悲痛,誰能試著有感情的讀一讀?(一學生試讀后,學生評價)
教師指導:當時母親傷心過度,“我”又哭了,聲音是沙啞、顫抖的,語速應稍慢一些。(學生練讀后,幾生試讀)
師:讀得太感人了?。ㄕ坡暺穑?/p>
師:你還想讀哪一段?
(幾名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讀后師生共評,教師范讀第七自然段后學生齊讀)
師:由于時間關系,我們課后再練讀。通過理解與朗讀課文,你認為父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自由答)
留在我們的腦海里。
師:剛才××同學談到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學生齊答)
師:誰能結合課文談談你對訓練重點的理解?(幾生談后,師問:)
師:什么是“前后照應首尾連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通過讀課后的“讀寫例話”我知道……
師:你也很會學習!課文中還有一些地方運用了前后照應的寫法,大家找找看,可以和小組同學共同探討。(學生交流后集中匯報)
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學生思考后答)
師:我們以后閱讀時應注意看看哪些文章中運用了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寫法,在作文時有機地運用這種寫法。
師:這篇課文我們就學到這兒,你們看行不行?
生:行?。R)
師:我為大家準備了兩篇文章,你們想不想看看?(出示閱讀材料)
生:想(齊)
師:那你認為在閱讀這兩篇文章時應注意什么?
生:讀文后應弄清每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生:還要看看文中哪些地方運用了前后照應的寫法。
師:一會兒發給你后,你要看看文中還有什么要求??梢赃x擇你喜歡的一篇來閱讀,如果能閱讀兩篇更好,可以找合作伙伴共同完成。
(學生自由閱讀后匯報,師及時點撥)
師: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下節課再繼續交流好嗎?
生:好!
(下課?。?/p>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案篇七
1.學會十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軍閥、娛樂、僻靜、恐怖、憲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爺、絞刑。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一、導入新課
2.簡介李大釗。
(可讓學生結合手里的資料,談一談對李大釗的了解,然后教師適當加以補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李大釗的哪幾件事?
2.指名檢查初讀和預習情況。
(1)正音:待會兒、沉著
(2)指名回答思考題。
(課文主要講了李大釗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三、分小組學習生字新詞
1.讀準10個生字的字音,會用生字組詞。
2.理解下列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軍閥、娛樂、僻靜、恐怖、憲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爺、絞刑。
3.辨析詞語
閥()娛()僻()怖()憲()
伐()誤()避()布()選()
胖()刑()押()舅()絞()
伴()形()胛()臼()較()
四、分組探究課文內容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課文中找出值得深入體會的句子,如:“那年春天,父親每天夜里回來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時候他又出去了?!?/p>
3.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與開頭有什么聯系?你從這樣的開頭、結尾中體會到了什么?
4.組內初步交流自學成果,互相補充,如仍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作上記號,待合作探究時解決。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案篇八
【解詞造句】
[幼稚]??文中形容因年紀小,缺乏經驗,考慮問題比較簡單。例:你已經長大了,還這么幼稚,頭腦還這么簡單!
[被難]??遇難。本課指被敵人殺害。
[軍閥]??指擁有部隊,割據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含糊]??指說話的意思不明確,不清晰。例:做事要一絲不茍,絲毫含糊不得。
[娛樂]??使人快樂。例:再往前走,就有好幾個娛樂場所。
[輕易]??本課指隨隨便便。例:不能辦的事,不要輕易答應人家。
[恐怖]??驚慌、害怕。例:小孩不宜看恐怖電影。
[憲兵]??本課指軍閥手下特殊的武裝人員。
[一擁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時闖進門來。例:門被踢開了,幾個鬼子一擁而入。
[怒氣沖沖]??沖沖:感情激動的樣子。形容非常憤怒。例:看到他怒氣沖沖的樣子,我嚇得倒退了幾步。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罰。
[嚴峻]??特別嚴肅。例:張老師對我們的態度一直很嚴峻。
[紛亂]??雜亂。例:輪船剛靠碼頭,紛亂的人群就你擠我擁地把艙門口堵塞住了。
[會意]??領會別人沒有明白的意思。例:媽媽做了個手勢,我會意地點了點頭。
[沉重]??文中指“重”的意思。例:黨和人民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沉著]??鎮靜、從容,不慌不忙的樣子。例:小姑娘沉著的表情,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無論……總是……]??這組關聯詞表示在任何條件下都有同樣的結果。例:無論他是出于什么考慮,我們總是應當尊重他的意見。
【近義詞】
嚴峻(嚴肅)??紛亂(混亂)
會意(領會)??幼稚(稚嫩)
【反義詞】
幼稚(老練)??含糊(明確)
【詞義辨析】
[嚴重??嚴峻]
這兩個詞都是形容詞,都有“厲害”的意思,主要區別是:
“嚴重”指程度深,影響大,也指情況緊急,使用范圍較廣?!皣谰敝乇硎尽皣烂C、嚴厲”,多用來形容人的態度和表情。
[沉重??沉著]
“沉重”指分量大或程度深。“沉著”指遇事冷靜、不慌不忙?!俺林亍笔侵行栽~,可用來形容人的心情,但不可以形容人的表情?!俺林倍嘤脕硇稳萑说纳袂椋袝r也可以形容人的表情。
[容易??輕易]
都是形容詞,都含有不費力,簡單的意思。主要區別是:
“容易”一般指事物內容的深淺和辦事難易的程度,“輕易”除指簡單容易外,常指對事情態度不慎重,隨便,甚至輕率。另外,“容易”不能重疊,“輕易”可以重疊?!叭菀住笨蓸嫵闪晳T性口語“好容易”“好不容易”“談何容易”,表示不容易,“輕易”可構成“輕而易舉”。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案篇九
班級:魯迅小學六(五)班
導師:董麗雅
課件出示一首小詩:
三十八年
血雨腥風,你用鐵肩和道義擔示
二十二個日夜
鐵鏈下,你用學者身軀撐起了民族的豪氣
四十分鐘
西交民巷,絞痛的歷史字字清晰
十九個青年
注目、跟隨、沒有語言,那是靜默的對峙
千萬民眾的呼吸
在高墻外,在青山中,在赤水畔,在山村,在原野
80多年后的今天
那一片嶄新的赤旗世界,已經成長為華夏的大地
師:這里有一首小詩,大家一起來讀一讀。(生齊讀)
師:有誰知道這些數字的秘密?
生:三十八年,就是李大釗活了38歲。
生:二十二個日夜,是李大釗在監獄里關了22天。
再齊讀這首詩。
師:你能說說李大釗在你心中是個怎樣的人呢?
生:勇敢的人。
生:李大釗同志是個堅貞不屈的人。
生:李大釗很了不起,他很偉大!
(老師分別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寫在黑板上)
完成板書:
父親是一個 顧全大局、堅貞不屈、偉大的 革命者。
評點:黑板的“易主”,使學生一下子進入到了“自己是學習的主人”的角色。
師:李大釗在女兒的眼中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這節課我們就一同走進課文,一同走近那段歷史,去感悟李大釗同志的風采、形象。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書邊思考,并做批注。
(學生默讀課文,邊閱讀邊在書上圈畫批注,寫下自己的理解、感受和問題。)
評點: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感悟課文必須讓學生自己“親近”課文,和作者對話,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
師:我發現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寫出了自己的讀書感受,接下來我們一起交流,好嗎?
生:讀第五自然段,從“從來”看出很慈祥。
生:李大釗不但愛自己的國家,他也愛他的親人。父親不管多忙,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給“我”講解。
師:作者描寫與此相反的句子是?
生:(讀)待了一會兒,父親才回答:“不要了就燒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生:不應該,也不想讓她知道。
師:這樣的句子還有哪些呢?找一找。
生:在李大釗被捕時,他“不慌不忙”,“保持著他那慣有的嚴峻態度”,說明他有膽識,心里已經有了被捕的準備。
師:這一次,父親“含糊”地回答,使你想到了什么?
生:局勢很緊張。
生:老師,在法庭上,我覺得課文里的“我”確實很機智、很勇敢!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你看,課文里幾次提到敵人,都是那樣的殘暴。可是“我”卻“騙”住了敵人,保住了哥哥。
生:(急切地)我補充一句,當時的“我”很小,敵人這么兇狠,“我”都不怕,更能看出“我”勇敢、機智。
師:課文重點回憶李大釗,為什么這里寫了這么多“我”的事呢?
評點:高質量的對話離不開“點撥”,“點撥”的功用就在于“化難為易,引向深入”。
生:(興奮地)我知道了。父親在敵人面前是那樣的“鎮定”“沉著”,是父親的行動影響了”我”。
生:老師,我有個問題?
師:讀出問題是閱讀的最高境界!好呀,請講。
生:她哥哥是干什么的?
師:你們說她哥哥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生:“我”受父親的影響,變得這么勇敢、機智,她的哥哥一定也受到父親的影響,也會是一個搞革命的青年。
師:有道理。不過關于她哥哥的事情,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查閱一下資料。
評點:課堂是動態的、生成的,生成的課堂信息有時會成為有效的學習資源。“她哥哥是什么樣的人 ?”對于這個問題的探討有助于進一步理解李大釗同志的形象。
師:課文最后“父親說完了這段話,又望了望我們”,此刻他的心里會想說些什么呢 ?此時無聲勝有聲。在那樣的時刻,李大釗不能說,現在就讓我們把他心中的話兒說出來吧!
生:我的好女兒,你懂事了,你長大了。
生:好孩子,我很快就要被害了,你們一定要接著我的工作做下去。
生:女兒,我為你感到自豪、感到欣慰!
師:讀書,就是要把自己融入書里。你們讀進了書里。
生:他的目光里充滿了希望!
師:好!好一個“希望”的目光!千言萬語盡在“瞅”中。
生:父親不慌不忙地從抽屜里取出一把閃亮的小手槍,就向外走。
師:讀得真好!父親為什么不開槍?
生:人多,槍也多,保護孩子,不給孩子留下陰影。
師:被捕場面歷歷在目,在女兒心里父愛如山。那么父親是個怎樣的人呢?完成板書:
父親是一個 慈祥、有耐心、冷靜、愛家愛兒女 的親人。
評點:對話式的課堂是師生情感、體驗、生命的交流。一個“希望”的目光,包含了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感悟,讓老師驚嘆 !這是教學相長的過程,師生彼此間分享精神與幸福。
師:同學們,你們把課文的開頭和結尾放在一起讀一讀,會發現什么?(學生自由讀課文)
生:前后寫到4月28日,是父親的遇難日。
師:同學們,這叫開頭與結尾互相照應。想一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
生:這是一篇回憶的文章,讀書的時候讓我們一直把心沉浸在回憶里。
生:感覺課文很完整。
師:這樣寫的好處很多,使文章內容聯系得很緊密,表示永記于心。前后照應,這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師:清明節快到了,在李大釗的墓前寫一句話。
總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是動態的,是生成的。課例中,師生、生生之間平等對話,面對學生的見解,教師給予的是密切的關注,親切的呵護,讓 “有益”的課堂生成的信息開出燦爛的花朵。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以學定教,盡管學生的發言是無序的,但這樣的課堂猶如一首散文詩,形“散”卸神 “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