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奇妙的聲音世界篇一
課題:美妙的琴聲
教學目的:
1、學習即可斯洛伐克的歌曲《美妙的琴聲》,通過了解音樂家德沃夏克的生平,加強學生在歌曲表現中的感性體驗。
2、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及x.x的節奏型,使學生能完整地演唱這首歌。
教具:
多媒體、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介紹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生平事跡及歌曲的寫作背景。
安東尼?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 (1841-1904),捷克作曲家,生于一個小旅館主和肉商的家庭,十六歲時進布拉格風琴學校學習,后入布拉格臨時劇院(后改建為國家劇院)樂隊拉中提琴,并正式開始創作。首次為音樂界所注目的作品是表現愛國熱情的贊美詩《白山的子孫》。
二、播放歌曲《美妙的琴聲》
讓學生初步感受樂曲的美妙
三、引導學生朗讀歌詞
四、教唱歌曲《美妙的琴聲》
五、學生練習演唱
師引導學生進行“漸強、漸弱”等表情處理
六、小練習:見書p
第二課時
課題:《楚商》
教學目標:
欣賞《楚商》,讓學生認識中華民族樂器中國寶級的樂器——編鐘,領略編鐘音樂的藝術魅力,并通過編鐘音樂了解中華民族的一段重要歷史。
教具:音樂磁帶、編鐘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欣賞編鐘音樂《楚商》
1、多媒體展示編鐘圖片、播放編鐘音樂
2、介紹編鐘及編鐘音樂
編鐘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用青銅鑄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鐘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
《楚商》是一首最能體現楚國音樂韻味的代表曲目。樂曲優美抒情、古樸典雅。因為這首樂曲是楚國的一首商調式的音樂,所以曲名叫作《楚商》。稍慢的速度、松弛的節奏使樂曲的旋律優美而流暢。樂曲表現了楚國人民幸福生活的情景。
3、欣賞樂曲《楚商》
三、課堂小結
第三課時
課題:《旱天雷》
教學目的:
欣賞《旱天雷》,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廣東音樂的特點、民族樂器——高胡的演奏特色以及用音樂表現人們歡樂心情時的方式。
教具:圖片、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欣賞廣東音樂《旱天雷》
1、介紹廣東音樂
"廣東音樂"是流行在中國廣東地區的一種民間器樂表演形式,它起源于當地的地方戲劇和民間音樂。起初廣東音樂中并沒有高胡這種樂器,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前后,"廣東音樂"作曲家和演奏家呂文成先生對二胡進行了大膽的改革,他把傳統二胡的絲弦改為鋼絲弦,提高了定弦,并用兩腿夾著琴筒進行演奏,這種音色清澈明亮的高音二胡,就被人們稱作高胡,并且很快成為"廣東音樂"中的靈魂樂器。
2、介紹高胡:
高胡是高音拉弦樂器,其形、構造、演奏弓法與技巧以及所用演奏符號等,均與二胡相同,只是琴筒(共鳴箱)比二胡略小,常用兩腿夾著琴筒的一部分演奏。樂隊中,高胡按實際音高記譜,定弦比二胡高純五度或純四度,即定弦為a(1)、e(2)或g(1)、d(2)。常用音域為a1(g1)至b3(a3)音,b3(a3)以上的音,發音緊張、尖銳,不宜多用。在常用音域范圍,其音色明朗、清澈,適宜演奏優美、抒情以及秀麗、活潑的曲調,并經常與二胡構成八度奏。
3、欣賞樂曲《旱天雷》,說一說樂曲是怎樣表現人們在久旱逢甘霖時的歡樂情景的。
三、課堂小結
第四課時
課題:音樂游戲《火車咔咔咔》
教學目標:
1、在聆聽樂曲的過程中感受火車的節奏。
2、在節奏游戲中學習輪奏的知識,用口琴演奏教材中的“輪奏練習曲”。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聆聽樂曲《火車咔咔咔》,感受火車的運行節奏
二、游戲:
播放樂曲,學生和著節奏模仿火車的汽笛鳴叫聲和開動的聲音
三、學習輪奏的音樂知識:
看圖,讀出書上畫的圖譜,每一小節兩拍,分兩組進行。第一組先讀一個小節后第二組加進來。
師生共同進行輪奏練習。
全班吹奏第一聲部,老師吹奏第二聲部;交換進行練習;分組分聲部吹奏。
四、課堂小結
奇妙的聲音世界篇二
1.教材分析:生活中聲音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到處都充滿著奇妙的聲音。聲音這個內容可以選擇很多的角度來組織教學活動,例如:聲音的由來、奇妙的聲音等等,聲音與我們有著密切的聯系,今天我選擇的活動就是大班科學活動《奇妙的聲音》,是為了給幼兒在原有生活經驗上有個提升,是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夠更加主動探索自然界中的聲音。
2.教育價值:在這個活動中需要幼兒運用觀察、、探索、實驗驗證等多種科學方法來進行學習,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科學探索的樂趣。《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這個活動,可以引導幼兒對生活中奇妙的聲音產生探究的興趣。另外在幼兒操作中可以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合作能力,也促進幼兒的表達能力。
3.年齡判斷:大班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他們對各種各樣的聲音已有了認識,而且大班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強烈,對各種各樣的聲音有著好奇心,這種興趣為本次活動的探索奠定了基礎。另外,大班幼兒的觀察力、探索能力逐漸發雜很難,這也為本次活動提供了保障。因此我將本次活動放在大班開展。
1.了解聲音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東西會發出不同的聲響。
(知識目標:重點,教師引導幼兒結合自身的原有經驗來談談各種各樣的聲音,也可以引導幼兒思考各種各樣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這里我通過實驗的方式讓幼兒進行驗證,聲音是相互碰撞而產生的。了解聲音為探索聲音大餓產生做鋪墊。)
2.探索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聲音是有物體相互碰撞震動而產生的。
(能力目標:探究聲音的產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這是在幼兒原有經驗上的一個提升。雖然幼兒對聲音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對于聲音的產生幼兒好奇心,這里我為幼兒準備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在實踐操作中來豐富自身知識,了解聲音的產生。)
3.體驗與同伴合作操作的樂趣。
(大班幼兒已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在實踐操作中需要幼兒與同伴合作完成,共同來探究聲音大的產生,在實踐中促進幼兒的合作能力,體驗合作的樂趣。)
我遵循實效性、簡約性、重復利用的理念,準備了一下材料:
1.幼兒熟悉日常生活中唱聽到的聲音。
(幼兒的原有經驗為活動提供了保障。)
2.動物叫聲、汽車鳴笛聲、電話鈴聲、幼兒笑聲
(各種聲音能夠引起幼兒探究的興趣。)
3.筷子、木梳、瓶蓋、報紙、茶杯、塑料紙、礦泉水瓶等
4.鼓、小珠子
(各種材料能夠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從而讓幼兒在探索中知道聲音的產生。)
每個活動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的很重要的體現和實現的過程。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我把本次活動的分為四部分來完成。
(一)引發興趣,感知聲音。
1.師: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聲音,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
(教師簡單的語言是為了引起幼兒傾聽聲音的興趣)
2.教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各種各樣的聲音,有電話聲、動物叫聲、汽車鳴笛聲、孩子笑聲等等,那這些聲音是怎么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發現聲音里的秘密吧!
(大班孩子已有了一定的傾聽能力,相信教師播放的這些聲音大多數幼兒都能夠傾聽出來,但也會有個別幼兒傾聽能力較弱,因此,當幼兒回答完之后,教師有一個簡單的小結,這也是為了梳理幼兒的已有經驗,也為下一環節做準備。)
(二)操作體驗,探索聲音。
1.幼兒嘗試完材料,初步探索聲音。(這里教師提出了三個問題)
(這里教師簡單為幼兒介紹操作的材料,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②師:你用了什么方法,使什么材料發出了聲音?(能力強的幼兒能夠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如:我把報紙揉一揉就會有聲音,但能力較弱的幼兒也有可能無法發現其中的秘密,這里教師就應該選擇一到兩種材料進行示范,使其發出聲音。)
(教師的提問可以幫助幼兒講述自己探索后的發現,也可以促進幼兒的表達能力,也豐富了幼兒的詞匯。)
③教師小結:我們讓手里的東西動起來就會發出聲音,但是現在怎么沒聲音了呢?聲音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教師簡單地將幼兒的發現進行小結,并提問,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為接下來的探索做準備。)
2.教師實驗操作,讓幼兒了解聲音的產生。
(這里教師通過用鼓棒敲打小鼓,讓鼓面上的小珠子跳動,并提問:小珠子想要跳舞,要用小鼓做舞臺,還要用鼓棒為他伴奏,這是怎么回事呢?這里通過簡單的實驗讓幼兒感知震動。從而發現“聲音是由震動二產生的”。教師的直觀演示,相信能夠使幼兒清楚的知道聲音的產生)
3.幼兒實驗操作,嘗試讓所有的材料發出聲音,鞏固了解“聲音是有震動二產生的”。
(本環節中,教師開放性的提問喚起了幼兒生活經驗的回憶,幼兒直接的操作,使他們更清楚地知道,我們生活中的這些東西,當我們去動它的時候,它就能發出聲音來;當我們不再去動它的時候,它就沒有聲音了,進一步鞏固了聲音產生的原因。)
(三)回歸生活,聽辨聲音。
1.聽辨聲音,模擬聲音。(教師通過播放樂音、噪音讓幼兒來感受不同聲音給人們帶來的感受)
2.教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好聽的聲音,也有不好聽的聲音,要是多聽了不好的聲音,有害人的健康,所以我們在游戲活動中要說悄悄話,要懂得保護好自己的嗓子,避免產生噪音,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四)活動延伸,模擬聲音。
將幼兒實驗操作的材料投放到區角匯總,引導幼兒繼續去探索,讓他們發現聲音的不同,并想象這像誰的聲音。
(將活動材料投放至區域活動中,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為幼兒的探索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使其已有的知識經驗得到鞏固,且能遷移到其他方面,不斷生成新的問題,獲得新的知識經驗。)
1.效果預測:通過這樣的設計,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幼兒一定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得到發展。
操作體驗,探索聲音——回歸生活,聽辨聲音——活動延伸,模擬聲音四大環節來開展活動,其環節清晰、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從使整個活動有效的開展。
奇妙的聲音世界篇三
我們自從出生開始,我們就在聽世界上不同的聲音,聽媽媽唱搖籃曲的聲音;聽爸爸講笑話的聲音;聽姥姥沏奶粉的聲音……我們用耳朵聽各式各樣的聲音,這些奇妙的聲音,構成了一個美妙的世界。
聽一聽用一雙筷子敲擊家里器皿的`聲音,閉上眼睛,我仿佛置身在一場音樂會里,各種樂器一起演奏,發出奇妙而又悅耳的聲音;緩緩睜開眼睛,又仿佛我是一名音樂家,正在創作一首歌,這首歌的名字是:奇妙的聲音,美妙的世界。
聽一聽小水滴落在地上的聲音“滴瀝,滴瀝……”一顆顆水精靈從高空中落下來,發出清脆的聲音。她們無私奉獻,犧牲了自己,但卻讓干旱的麥田爺爺喜笑顏開。
聽一聽秒針轉動的聲音“嗒嗒嗒……”仔細的聆聽你會感覺到它好像在說著話:“小朋友,你要珍惜時間,時間在不停的流動,再也不能回來了。你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以后報效祖國!”在你煩惱的時候,它會發出清脆的聲音,使你煩燥的心平靜下來。
聽一聽翻書的聲音“沙沙沙,沙沙沙……”我們在閱讀的時候不僅增長了知識,還收獲了快樂,多么開心呀!
我們要學會傾聽,善于觀察,經常動腦,用心去聽各種各樣的聲音,也就是這些奇妙的聲音,構成了美妙的世界!
奇妙的聲音世界篇四
大千世界,充滿著奇跡。
我好奇地豎起耳朵——“叮咚、咚叮咚、咚咚咚咚、叮叮,叮咚、咚叮咚、咚咚咚咚、叮叮……”哇,什么聲音這么動聽,簡直就像舞蹈的節拍聲。我眼前立刻浮現出一群在黑暗中盡情跳舞的小精靈。這時,爸爸得意地打開廚房的燈,我驚奇地發現,這奇妙的聲音竟然是水龍頭滲出的水珠滴落進鐵盆中時發出的。不,這一定是玉皇大帝在親自演奏“滴水歌”,指揮著水的.精靈跳舞!
久久地,我和爸爸都陶醉在這奇妙的聲音里!
于是,我也像爸爸那樣,拉著媽媽的手,走向廚房。
“啊!原來是……”媽媽也驚嘆起來!
看來,大自然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奇跡,只要你留意,就一定會有無窮的驚喜。
看來,用心體驗就能捕捉到一個奇妙的世界。
奇妙的聲音世界篇五
大千世界,處處充滿著奇妙的聲音。
昨天下午,天空烏云密布,眼看就要下大雨了。我不由得加快了回家的步伐。
果然,沒過多久,狂風大作,“呼……呼……”老天爺怒吼著,像一只發狂的獅子,不停地咆哮。
接著,閃電登場了!我捂上耳朵,雷公公迫不及待地緊跟著:“轟隆隆”的一聲巨響,震耳欲聾。直讓人感覺地動山搖!
小貓小狗受到驚嚇,早已逃得無影無蹤。雨,瓢潑似地來臨了。“嘩……嘩……”我看不見對面的樓房,窗外是雨的世界。
像是會變臉一樣,不一會,風停了,雨住了。鳥兒在枝頭叫著好像在訴說沐浴后的清爽,它抑制不住喜悅的心情,愉快地唱著“嘰嘰嘰嘰”。雨后樹上的露珠滴在水洼中,像是雨后的余韻,“滴……滴……”。
這時,一陣不和諧的聲音響起:老人急促地咳嗽著,有些歇斯底里!一定是哮喘病復發。老人難受極了,臉憋得通紅。小孫子看到這一切,“哇”地放聲大哭。不一會傳來救護車的聲音,老人被送往醫院。
大自然的聲音千奇百怪,希望我們周圍充滿美妙動聽的聲音。
奇妙的聲音世界篇六
1.教師引導幼兒聽錄音《奇妙的聲音》。
幼兒閉上眼睛,認真聽錄音,并說說聽到了什么聲音?
2.教師引導幼兒看錄像,了解刮風、下雨。閃電、打雷是自然現象。
3.幼兒兩人一組,分別討論和分享:剛才看到了什么?喜不喜歡?
4.教師引導幼兒總結。
在我們的生活里,天氣經常變化,有時會刮風,有時會閃電和打雷,有時會下雨,雨后還會有彩虹,有時還會下雪。這些都是自然現象,不要害怕,要想知道為什么,長大了可以去探索這個奧秘。
提供一些有關自然界其他現象的圖片,如霧、霜、冰等,放在自然角,供幼兒自由觀察。
1.讓幼兒知道風、雨、雷、電是自然現象,不必恐懼和害怕。
2.培養幼兒對自然現象的興趣。
1.事先讓家長帶幼兒觀察有關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
2.錄有刮風、下雨、打雷聲音的錄音帶《奇妙的聲音》及《電閃雷鳴》錄像帶。
奇妙的聲音世界篇七
知道耳朵能辨別聲音,了解保護耳朵的方法。 喜歡聽好聽的聲音。
1、各種瓶罐、各種玩具(包括木制玩具、塑料玩具、蠶豆、赤豆、回形針、硬幣等)
2、奇妙的聲音磁帶,錄有雨聲、雷聲、小動物叫聲、火車開動聲等;
3、準備大鼓、碰鈴等樂器;
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好多客人,你們想認識它們嗎?
1、引導幼兒發現聲音
(1)教師引導:教師隨手拿一個瓶子,用手輕輕敲打,告訴幼兒:“瓶子說今天認識小朋友非常高興,瓶子問小朋友們早上好。”你們也趕快認識一下其它客人吧,聽一聽它們告訴你什么悄悄話。
(2)教師出示各種瓶罐、玩具等,引導幼兒自由的選擇喜歡的瓶瓶罐罐,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玩,教師觀察幼兒如何去操作,適時指導幼兒。
教師引導:
1、你們聽見了什么?客人們說了些什么話?
2、聲音是從哪里來的呢?
3、怎么會有聲音的呢?引導幼兒發現聲音的來源,以及如何去尋找聲音的來源。
教師小結:盒子里有東西就能發出聲音,沒有東西就沒有聲音。
3、引導幼兒聽聽聲音
(1)你的瓶子里發出什么聲音?
幼兒1:我的瓶子發出咚咚咚的聲音。
幼兒2:我的盒子里發出沙沙沙的聲音。
(2)你的瓶子里為什么沒有聲音?(放置紙、棉花、保鮮袋)
幼兒1:紙很輕的,沒有聲音的。
幼兒2:棉花也很輕的。
小結:不是所有的東西放在瓶子、盒子都能發出聲音。(把不能發出聲音的棉花、紙重點提出,讓幼兒解決為什么沒有聲音的原因,找出沒有聲音的緣由,由幼兒自己發現,這樣能更輕易地被幼兒所接受)
4、聽辨聲音——游戲《猜聲音》
(1)教師提供三只同樣的瓶子(內容物不同),分別搖一搖,聲音一樣嗎?(赤豆、硬幣、回形針)
(2)分別是什么聲音?(選擇的聲音有明顯的不同,明確三種不同的聲音,讓幼兒能初步分辨不同點。
(3)猜一猜,瓶子里面是什么?小結:原來一樣的瓶子裝不一樣的東西發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游戲激發幼兒再次的興趣,進一步訓練了幼兒聽覺,及分辨的能力。)
4、提供聲音環境,讓幼兒聽聽奇妙的聲音
(1)教師敲打樂器,請幼兒學一學大鼓、碰鈴等樂器發出的聲音。
(2)聽磁帶,感受奇妙的聲音,說說自己喜歡聽什么聲音。
5、引導幼兒聽聽周圍有什么聲音,了解護耳常識。
(1)戶外散步,聽聽周圍有什么聲音。知道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聲音,都是耳朵幫助我們聽到的。
(2)說說怎樣保護耳朵,如:不隨便挖耳朵、聲音大時要張大嘴或后上耳朵、不把東西放進耳朵里。
活動延伸:
游戲:學做“小喇叭”
我的創新:小班年齡的孩子對周圍世界充滿無限的好奇,對他們來說,聲音是美妙的,對能發出聲音的東西更是好奇無比的。對任何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會玩玩、試試、摸摸、看看,對能發出聲響的東西就尤為感興趣。小班幼兒通過聽覺能很好地幫助他們認識周圍世界。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引發他們充滿探究欲望,能更好地通過操作探索去發現知識、獲得知識。所以我選擇了《奇妙的聲音》這一主題活動,讓幼兒充分自主發現聲音、探究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