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做陶泥字做陶泥字篇一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學會了做陶泥作文7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每當我走過陶泥樂園時,看到陳列柜上擺放著的各種各樣精
美的陶瓷作品,手總是癢癢的,真想進去試試。
今天我終于如愿以償,因為媽媽同意帶我去陶泥樂園玩。早晨,微風輕拂,陽光和煦,我的心情就像那天空飛翔的小鳥般快樂!我們坐上公交車,很快便到了那兒,一位年輕的阿姨走過來,對我們說:“歡迎光臨!是預訂的嗎?”我迫不及待地點點頭!阿姨帶我們坐到一個小椅子上,說:“請稍等一下,我去拿一下工具,就來教你們!”。過了一會兒,阿姨指導我們,把一團泥放在圓盤上,然后圓盤快速運轉起來,陶泥在她手中非常聽話,想怎么捏就怎么捏,一會用手捏住一邊,杯子的泥就變薄,一會把手圍在旁邊,洞口變大,真是太神奇了,就像在變魔術!
終于輪到我大顯身手了!我先在邊上的水桶里浸濕雙手放在陶泥兩側,感覺軟軟的,滑滑的,用手一推,用手一推圓盤便轉了起來!我小心翼翼的把大拇指按在陶泥中間,呀!中間有了一個凹進去的小洞,再用力一點,洞更深了,我再用手掌摸著陶泥的內側,洞口變大了!我溫柔的.扶著陶泥杯的“腰”,想把它往上提,剛開始還好,可后來沒有跟上圓盤旋轉的節奏,陶泥杯變彎了,就像在跳舞一樣,扭曲著身子,不聽“長官”我的指揮了!氣死我了!過了一會兒,我整理好心情,決定重新做一個。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一點一點慢慢地做,終于成功了。我大聲向老媽炫耀,可老媽卻說:“你雖然成功了,但還可以進步,你看杯子外側都有裂縫了!”我仔細一瞧,的確,有不少裂縫。我傻呆呆的看著杯子不知如何是好,老師看見了,說:“孩子,你用手沾點水,再摸一下裂開的口子!”我按照老師說的去做,果然,裂縫馬上合上了。我一個個摸過去,裂縫便落荒而逃。我把杯子遞給老師,老師把它放在烤爐里,5分鐘過去了,10分鐘過去了……陶瓷杯子終于誕生了。
我拿著杯子開心得回家了,把它放在安全的位置,細細欣賞,特別是每當客人到家里來看到它,贊賞它的時候,我的心里美滋滋的,特有成就感!
做陶泥字做陶泥字篇二
這個暑假我讀了《陶行知文集》,里面的內容讓我深有感觸,很多觀點和我們的教學緊密相連,而且講的非常的確切和適用,雖然時過境遷,但這本書的教育思想、理論觀點對今天的教育教學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讀完這本書我感覺收獲很大。
比如這篇《教學合一》,陶行知先生認為有三個理由:第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想到自己的教學課堂,深感慚愧。“如果你按著雞脖子喂米給雞吃,它會掙扎著不肯吃,如果你松開雞,它就會自己主動去吃米”,教師讓學生的主體意識體現的越充分,學生參與學習的自覺性就越大,學習效果就越好。
第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每個班級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學生學習上“苦惱太多”的學生,他們大多數是因為不喜歡這一門學科,不喜歡教這門學科的老師。盡管我不完全茍同“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但老師如果不了解學生的學情,不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不及時對自己教學做調整和改進的話,他肯定是“教不好的老師”,新課程要求我們“因材施教”,這需要我們如陶先生所言認真去思考如何“讓教的法子自然根據學的法子”。
第三,“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科技信息時代,知識更新周期不斷縮短,每個人都需要加強學習,終身學習。一個有著廣博知識的老師,可以讓課堂更加精彩、有趣。做一個學習型的老師,多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多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甚至在某些方面,學生可以成為我們的“老師”我們要學生“終身學習”,我們更要在“終身學習”方面身體力行。言而總之,教學合一就是學生樂學,教師樂教,教學相長。只有做到教學合一,我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們的教學才是真教實學。
陶先生說:“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煥發師生的活力,發展智力,提高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首先要煥發師生的學習活力。課堂教學中最具活力和影響力的因素是人的因素,只有同時煥發師生的生命活力,才能有利于學生的培養和發展。其次,“師生”和諧,充分參與。在教學中,我們應努力創設一種民主、*等、融洽、和諧的氛圍和條件,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與學的任務。“師生”和諧的關鍵是師生情感的溝通和交融,而情感因素正是人們接受信息渠道的“閥門”。因此,活的教育應當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再次,自主、合作、探究結合。心理學家奧托指出:“我們所有的人都有驚人的創造力。”人的創造潛能,僅僅是每個人展現的形態、程度、質量不同而已。活的教育就必須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思想主導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學習,讓課堂學習成為孩子們自主展現自己自尊、自信、自強、自創的人格精神的*臺。
陶先生說:“拿活的東西去教活的學生。”“要拿活的書籍去教小孩子。”那我們在教學中首先要積極挖掘教材“活的因素”,教材本身容納著無窮無盡的人類智慧,我們要復活教材中原先就是活的西,挖掘教材活的因素,把枯燥的文字表達為一種活生生的、形象具體化的東西才能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學生所接受。
因此在備課中,就要研究如何把教材中抽象的變為具體的,無聲的變為有聲的,靜態的變為動態的,把教材中能夠反映“變化”的內容,用生動的畫面去勾勒。其次要了解學生實際,分層次備課。陶行知先生認為,我們教育兒童,就要以兒童的力量為轉移。有的兒童天資很高,他的需要就大些;有的兒童天資很鈍,他的需要就小些。因此備課中首先需調查學生的實際能力,調查他們學習上的差異,在吃透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后備課,并且要按學生能力差異分層次備課。分層備課不僅體現了活的教育思想,而且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把實施素質教育落到了每個具體的教育對象。分層備課,要研究不同認識層次,不同個性特點兒童的“個性差異”,按他們的需要備課,這是“活的教育”對我們備課的更高要求。細細體會和理解陶先生關于活教育的的要求的論述,我們更要做到相信自己的教育對象是有生命、有思想、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不能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進行填鴨式、注入式教育。
讀了《陶行知文集》,我們深深感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留給后人極其寶貴的經驗財富。在我國教育和改革不斷發展的今天,愈來愈顯示著它永恒的價值和強大的生命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論和實踐對于我們今天的教育教學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深入學習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實踐經驗,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創新發展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做陶泥字做陶泥字篇三
陶泥也許是那樣平平無奇,可經歷一番“整形”后,又會擦出什么樣的火花呢?這不,今天早上,我們就去陶藝館體驗了一把。
初來乍到,滿館的陶泥藝術品與工具映入我的眼簾,我們異常興奮,師傅們帶我們參觀了一下,為我們做示范,我們全神貫注地觀察著,慢慢地,陶藝品就完成了。我心中竊喜,這對我真是小菜一碟。
我捧著一塊陶泥,放在陶瓷轉盤上,突然,陶泥嗖地飛了出去,砸在我的身上,留下了它的印記,給了我一個下馬威。我開始意識到它的難度。我再次把陶泥放在陶瓷轉盤上,小心翼翼地做起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基本模型定好,看著身邊的朋友都做得很好,我心急了。我把陶泥按了按,揉了揉,搗鼓了一下,不料,捏著捏著,就變形了,第一輪——敗。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靜下心,卷土重來。我認真地總結失敗之處,當要做成的時候,因為把握力不好,第二輪——又敗。
接二連三的失敗令我受挫,原本那份自傲不在,攔路虎讓我不自信。我不會被打敗的聲音突然我在耳邊回蕩。拾起信心,卷起袖子,準備重新好好干一番。我集中注意力,一絲不茍地捏造,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成功了。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這陶泥終于在我的手下“整形”成功了。見著自己的藝術品,甜于心,喜于色。
做陶泥字做陶泥字篇四
師:請同學們做一次評委,為“陶校長的演講”打分,并說出你打分的理由。
(學生認真地聽朗讀)
生1:我給陶校長的演講打100分,因為他的演講太精彩了!
生2:我給陶校長的演講打100分,因為他演講的內容特別好!
生3:我也給陶校長的演講打100分,因為聽完后陶校長說的“健康是生命之本”、“學問是一切前進活力的源泉”、“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我一下記住了,感覺到這些話能讓我們進步起來!
生4:我也給陶校長的演講打100分,因為我把陶行知的演講與我以前校長在會上說的內容對比一下,發現陶校長比我們的校長水平高多了!
生5:我也給陶校長的演講打100分,因為在以前我從來沒有“每天四問”,甚至一問都沒有做過,如果我們每位同學都能每天四問,肯定會進步很大!
……
師:從同學們的打分上,我看得出大家被陶校長的這個演講征服,其實我也是特別喜歡這個演講的,我也給陶校長的演講打……(話音沒落,熊一威把手舉了起來)
熊一威:高老師!我給陶校長打99分。
師:為什么?為什么舍不得那1分?
熊一威:因為陶校長的演講太精彩了,所以我給他打99分。為什么不把那1分加上去呢?因為我想從明天開始每天四問,如果幾個月后,我真的進步了,我就把這1分加上。
(全班同學不由自主的為熊一威的回答鼓起了掌)
師:你說得太精彩了!你說得比陶校長說得更精彩!我想陶校長也想不到今天我們班的熊一威會提出這個“1分”,今天我就把這一節課命名為“1分課堂”。是的!我們只有通過天天四問,才能把這1分送給陶校長;我們只有通過每天四問,才能理解陶校長所說的進步;我們只有通過努力,才能清楚陶校長的'話是箴言,還是欺騙。這1分真的應該留到一段時間后再加上,這一分真的不能輕意的加上去,看來我給與同學們打上100分的想法真的有點太急噪了!同學們!我們為這“1分”努力吧!為熊一威為我們提出的1分嘗試“每天四問”吧!
(全班同學再次響起掌聲)
真的沒有想到,這節課會出現這一場面!真的想不到“一位學生的精彩,再次創造了我與同學們共同擁有的財富”!真的想不到,學生創造性的說法,激發了我的靈感,讓我說了許多學生聽不懂的話(回想課堂,我感覺到好多話真的好難理解!),但從學生們不由自主的掌聲中,我聽出他們是懂了!不是假的,是真的!
這節課,按照安排是三教時,但這個小女孩的回答使我立即做出決定,就上這一課時結束,因為我后面的任何形式的分析,都將是徒勞!他們會自己去訓練的,因為從掌聲中可以判斷出他們已經有了那種獨自的鍛煉的沖動。因為陶行知的這一演講所達到的效果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