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我擁有的小學我擁有字篇一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雖然我活潑愛玩,但只要有好看的書,我就會坐在涼風習習的窗前,入迷地看,什么地方也不想去玩了。
于是我常常想這樣1個問題:假如有這樣1本神奇的書,這本書不是厚得像1座山,卻有海1樣豐富的知識。它是1張薄薄的碟做成的,書面上有像計算機1樣的數字。內容可豐富啦:1、關于深藏奧秘的數學;2、關于內涵深刻的語文;3、關于娓娓動聽的音樂;4、關于千奇百怪的游戲……有時只要把書1拋,那1行行文字就會閃閃發光。這樣,我們在黑暗中,不也可以看書了嗎?忘記了呢?好辦!只要把書重頭翻1遍,它會用不同的語調、節拍把文字讀給你聽,讓你百聽不厭。
如果把這本書拿去給老爺爺、老奶奶看,他們不必再戴老花眼鏡了,光靠1雙耳朵不就行了嗎?因為書上還帶有錄音機呢!
要是把這本書拿給盲童們看,他們就不必用手去摸那些盲文了,有什么不理解或聽不懂,也只要拍拍書面,就可以聽到動聽的解釋了。
要是把這本書……
我擁有的小學我擁有字篇二
“夢里花落知多少”,在朦朧的夢中,青春是一縷陽光——如此燦爛,絢麗;在花落的季節,青春又是一串快樂的音符,蕩漾在歡樂的節奏中。給青春一份寶貴的承諾,把握青春。
就這樣,我把自己困在冰冷的秋葉中,緊鎖的眉頭也封鎖了我的心靈。太陽再也不會因我而耀眼,彩虹也不會因我而絢麗。輕柔的吉他化解不了我心中的悲傷,我只能選擇逃避,慷慨的付出我的青春。
經過雨季的洗禮,我鼓足勇氣走出那一片陰天。眺望窗外,其實一切事物依然那么美麗。天,藍藍的,任由白云在它的懷抱里跳躍,幻想;水,清清的,沖擊著小石塊,濺起一陣陣微波,似乎是在為之慶賀。樹芽兒努力地生長,不浪費一分一秒,把握住人生最輝煌,最精彩的時刻。在操場上,有幾個小孩子盡情地奔跑著,散發生命的活力,青春的力量。綻放青春之花,不言遺憾!
青春不悔,即使有波折,有困難,也會一如既往,勇敢前進。青春是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嘗試了更多的滋味,體驗青春的快樂。
我擁有的小學我擁有字篇三
人生就是一次不能回頭的旅行,或許當我們努力嘗試后,才能品味出咖啡苦中的香醇,才能成為自己人生的王者。同時,也會擁有一直陪伴著你的朋友。
淡紫色的夢,溫馨中帶著詩情,像勾魂似的召喚著我,真是懷念那逝去的時光!
在之后的時間中,他一直在鼓勵我,使我們的友誼更近一步。最終,時光不會辜負每一個默默努力的人,我在這次的區運動會上取得了第六的好成績。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他對我的信任和鼓勵,使我有了更大的信心,讓我成為了自己人生的王者。
后來,每次老師調座位時都會讓我們坐在一起,所以我們坐了六年的同桌,感情就跟親兄妹一樣。尤其在我生日的時候,他也應邀參加了我的生日為我及時送上了祝福,他還送了我一個手鏈,我十分珍惜一直帶著,只有在上學時因為學校要求才取下保存好。我們的生日相隔不遠,所以我也送給他一條項鏈,他“信誓旦旦”的說會一直帶著,上學時藏在衣服里也看不到。
現在,雖然我們不在一個學校里,但是我們依舊保持聯系,關系還是那樣的熟識。我真慶幸在我成為自己人生的王者時,也擁有一個知心的男孩,我們共同成長。
在迷茫中,是你,為我指引方向;
在黑暗中,是你,為我照亮光芒;
在深夜中,是你,為我陪在身旁;
在幸福中,是你,為我給予陽光。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最純的夢境。我擁有這些,我很快樂。
我擁有的小學我擁有字篇四
1、反復的誦讀、揣摩、品味,把握詩人感情的脈絡,
2、詩歌中運用的對比手法。
1、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誦課文。
2、 學習詩歌中運用的對比手法。
3、 體會詩歌的結構與表達方式方面的特點。
多媒體計算機
一課時
04年2月5日晚8時35分,著名詩人臧克家老先生卻因病離開了人間。
(出示幻燈片3)臧克家是繼郭沫若之后,我國詩壇上最杰出 的大詩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繼出版了《烙印》和《罪惡的黑手》 等,以鮮活的生活感受和嶄新的藝術風貌,引起詩壇的矚目。 新中國誕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詩,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有的人》便是他這類詩的代表作。這首詩是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作。
1、了解魯迅,了解作者
2、我的積累
1、現在我們播放朗誦帶,請同學們在聽的同時,注意詩歌的朗讀節奏和重音。(播放視頻文件)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全詩,注意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然后齊讀全詩。
3、魯迅簡介
為了更好的學習這首詩歌,我們先回顧一下魯迅先生的生平。
魯迅(1881~1936),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881年9月25日誕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臺醫學院學醫,后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杰作。
同學們還能說出哪些魯迅先生的作品?
……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逝世,反動派血腥鎮壓人民,不允許人民悼念魯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紀念日,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他。臧克家親自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目睹了人民群眾紀念魯迅的盛況,并瞻仰了魯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憶魯迅為人民鞠躬盡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寫了《有的人》這首短詩,抒發自己由紀念魯迅所引起的無限感慨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
4、思考討論:這首詩可以分幾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明確:全詩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節):以鮮明的對比評價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2、3、4節):從兩種人對人民不同態度的對比中,熱情頌揚了魯迅先生戰斗而偉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5、6、7節):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度的對比中,抒發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
1、 學習詩歌第一部分
(1) 指名學生朗讀第一部分。
第一個“活”指肉體活著,第二個“活”指精神活著;第一個“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個“死”軀體的死亡。
死生乃是自然規律,不可逾越,也無法逃避。古往今來,多少哲人和詩人對此惆悵過,悲嘆過,思考過,議論過?!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種生死觀,“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是一種生死觀,“好死不如賴活”又是一種生死觀。而詩人則徹底拋開生死的自然狀態,把它幻化為意識形態。生死的界限變做道德的、審美的判斷。于是,有的人生即死,有的人死即生。這在科學上是不可思議的,在藝術上確是真實可信的;這里情感的因素起著決定的作用。
2、 比較學習詩歌第二、三部分
互相照應,2、3、4節分別照應5、6、7節。
2、3、4節每一節的前兩句都寫反動統治者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每一節的后兩句都寫像魯迅這樣的人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5、6、7節每一節的前兩句都寫人民群眾對反動統治者的態度,每一節的后兩句都寫人民群眾對魯迅這樣的人的稱頌。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野草 題詞》
作者借魯迅的詩來表現魯迅的高尚品質
(出示幻燈片9、8,齊讀)
(4) 這兩種人最后的結局如何?
a:(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
(2)“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記,被人民唾棄。
(3)“他們的下場可以看到”,即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b:(1)“永遠記住他”。
(2)“到處是青青的野草”,即魯迅精神到處被傳頌,被延續。
(3)“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表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拜,無限愛戴的深厚感情。
再次品讀詩歌
要求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
1、迅速默讀全詩,體會:“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可以互相討論)
學生討論后明確:每節詩的前兩句都指反動統治者,他們雖然“活著”,卻如行尸走肉,他們欺壓百姓,下場可恥。每節詩的后兩句都是指魯迅以及像魯迅這樣的人,他們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贏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頌。詩作的側重點是歌頌魯迅及像魯迅一樣的人。
《有的人》更含蓄,而且擴大了詩歌的內涵,使得詩歌更具有普遍意義。
閱讀泰戈爾的《某人》,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上圖書館借閱或上網閱讀臧克家作品《老馬》、《罪惡的黑手》。
我擁有的小學我擁有字篇五
《有的人》是人教版教材和蘇教版教材的重合篇目。是較為重要的一個詩歌篇目。
詩,是最精妙的語言藝術,用最少的字詞,最簡練的結構,最優美的音韻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有無言之美,無盡之意,因此被譽為是“藝術中的藝術,文學中的文學”。詩中營造的意象與意境,能使人心靈沉浸乃至陶醉。因此詩歌教學絕不能用諸如時代背景——詞語解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樣的機械教學流程,否則就切割了詩歌所蘊含的情思、激情和韻味,而變得蒼白和枯燥了。詩歌這種文學樣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必須飽含詩情,才能真切感人。情緒和感情是詩的基礎,詩歌與其它文體相比,能較為充分地顯示作者的品格和情懷。優秀的詩篇能豐富和美化精神生活,并啟示真理。但它不直接告訴讀者應當如何如何,而是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凈化人們的靈魂。閱讀欣賞詩歌,應從情緒和感情著眼,從語言入手。我以為,總體說,詩歌的教學重點是領悟感情,品味語言,適當傳授知識。教學方法主要是朗讀、感悟、點評。其中朗讀尤其重要。古語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是語文教學之魂。詩歌教學更應通過美讀、吟詠、背誦這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琢磨、想象、理解。讀出文章的韻味情致,讀出作者的喜怒哀樂,為作者之悲而悲,為作者之樂而樂。通過誦讀使詩歌的精華積淀和深入到學生的心靈中,讓學生產生一種追求真善美的激情沖動,進入一種亢奮,旺健的前進式的精神狀態中。 要將學生引入詩歌的意境,教師要帶著飽滿的熱情進入課堂,要舍得“情感投入”,融詩人之情、教師之情于一體,以濃蘊熾熱之情去熔煉學生之心,情到深處,詩人、教師、學生共鳴。果真如此,定能提高悟性。人們常說:“只可意會,不能言傳”。這不可言傳的入微之處,往往可以憑借各種朗讀方式(獨誦、齊誦、領誦、合誦、分角色朗誦)讓學生去會悟。只有師生深切了解詩歌的內容,并被詩人的感情所激勵時,才能帶著真情實感去朗讀。倘若又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那就有助于在學生面前再現詩歌中的形象,使學生頓悟開竅,受到感染和熏陶。
新課標提倡:不能再像過去那樣視學生為“物”,用冷峻無情的語言之刀,肢解學生賴以學習的基本材料——課文,有心無意地奉送知識給學生,聽憑其自然“悟得”,而應該以滿腔的熱情與愛心,以飽含激情的語言之火,燃起他們學習的強烈欲望,引導他們去探求并獲取知識,育成能力,并付諸實踐。
我們沒有必要這么機械,但是詩歌教學中的朗讀感悟顯然為重中之重。我首先就決定這堂課以朗讀感悟為主,并且應該保證50%的課堂時間用以朗讀。
目標制定為:在反復朗誦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詩的哲理內涵和作者的感情。并進行簡單的比較閱讀。
教學重點為:對比的寫法。詩中的哲理性議論。
首先導入:
本來設計以介紹作者導入,后來覺得略嫌平淡??峙码y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臨時改為郁達夫寫的《悼魯迅》導入。并故意不說出哀悼的是什么人?!吧?,肉體,靈魂,眼淚,悲嘆,這些問題與感覺,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他的死的彼岸,還照耀著一道更偉大,更猛烈的寂光。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因他的一死,使人自覺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為,也因他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國還是奴隸性很濃厚的半絕望的國家。他的靈柩,在夜陰里被埋入淺土中去了;西天角卻出現了一片微紅的新月?!比缓筇釂枺旱磕畹膫ト耸钦l?這個問題學生是心領神會的。關鍵是充滿激情的朗誦導入,一上來就奠定了詩歌的中對魯迅的那中景仰、崇敬的基調,下面再講臧克家如何贊頌魯迅就自然多了。學生一下子就能進入情境。
1、把《有的人》前四節中八處“有的人”具體化,試改為某一種人或某一類人。
2、以上這八種人可以分為幾種類型?
3、這兩種人共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學生討論,明確:
1、被人民憎惡的人 被人民愛戴的人
殘酷剝削人民的人 為人民服務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 一心默默奉獻的人
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的人 處處為他人著想的人
2、一種是有益于人民的人,一種是危害人民的人。
3、對人民的態度不同;對功名、榮譽的追求不同;對生命的意義的觀念不同。
這三個問題可以很容易的解決。
學生齊讀最后三節。提出思考題:后三節可以不寫嗎?
學生能很快反應:不行。后三節是寫這兩種人的結局。正以為兩種人對待人民的態度截然不同,因此人民就會有不同的回報。后三節,詩人在對生死、榮辱、善惡、美丑議論的基礎上,使詩意升華到歌頌一種有普遍意義的高尚的人生觀的高度。因為它揭示規律,使人明理,因此詩的容量增大了。
再思考重點句的意思:
誰愿意做野草?你怎麼知道?他為什麼愿意做野草?
魯迅愿意做野草。從他寫的散文詩集《野草》的《題辭》中可以知道。
“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到處是青青的野草”的含義是什麼?
“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即名字很快被人民忘卻,被人民唾棄?!暗教幨乔嗲嗟囊安荨奔呆斞傅木裼肋h活在億萬人民的心里。(野草暗指魯迅)
思考:你從兩種截然相反的結局中悟出一個什麼道理?
學生總結:熱愛人民的人流芳百世 ,魚肉人民的人遺臭萬年。
學生馬上反應:對比。前一個問題迎刃而解。一生回答:我認為對前一種人,要表達出對他的憎恨和鄙視,后一種人,就是像魯迅那樣的人,應表達出崇敬、熱愛。
再問,從副標題來看,本詩的寫作目的在于贊頌還是在于批判。
學生明確:是贊頌。所以朗讀時贊頌之情應更顯著。
這樣,我就以此為要求讓學生朗讀。請每組推薦一名朗讀較好的學生參加朗讀比賽。每一人讀完請其他同學評點。要求做到:每一節詩都一反一正對比,使正反兩個方面的形象更鮮明,把正面襯托得更高。兩種人對人民態度的對比,反映了兩個對立階級的不同人生觀,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讀得時候,要有明顯的語氣差別。
讀出反復的修辭所形成的磅礴的氣勢。
目標明確之后,學生能在朗讀和聽讀中掌握詩歌的特點,
一、這首詩歌的寫作手法是對比和反復。對比使兩者形象更加鮮明,反復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節奏感,形成一波又一波的氣勢。
二、學生知道了詩人寫作的目的。感受到詩歌形象的鮮明,領會到詩人強烈的愛憎,了解了詩歌的主題。
評點的學生根據自己的欣賞和體悟,能準確到位地指出朗讀的同學的優點和不足。從而使下一位朗讀的同學有更深一層的理解。讀得更到位。最后,教師評點,再次范讀,并要求學生跟讀。這時學生對詩歌的感悟已不在剛開始的層面上。很動情地把氣氛推向高潮。
教師作總結:這首詩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熱愛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偉大精神,無情鞭撻了反動階級,深刻地揭露了熱愛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反動統治者必將被人民唾棄的真理。其實,騎在人民頭上的人,不只被唾棄,而是遺臭萬年。
最后做一點延伸閱讀《野草》《自嘲》要求思考:通過你讀過的魯迅作品和臧克家的《有的人》,你能對魯發表一點你自己的看法么?可以評論他做人的品質,也可以從文學角度進行評點。
布置作業:選擇魯迅或臧克家做一點研究性學習,寫成一篇小論文。
我擁有的小學我擁有字篇六
花兒懂得珍惜大地的溫柔,所以萬紫千紅總是春;魚兒懂得大海的無垠,所以海闊憑魚躍,鳥兒懂得珍惜天空的寬闊,所以天高任鳥飛。
你想想,如果沒有當時那些為國捐軀的戰士們,能有今天這樣的局面嗎?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將要被其他國家永遠踩在腳底下,將沒有吃,沒有穿,饑寒交迫。現在中國人的心都不團結,開口閉口就是臟話,地上到處是垃圾,看到垃圾也不撿起來,甚至還把垃圾踢過來又踢回去,雖然我是中國人,但也不得不這樣說。一個中國人,要有一顆團結友愛的心,堅強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
如果戰爭在我們這時候打響,我們就只會是叛徒,心不團結,做任何事都將一事無成。有些人現在不明白幸福,以后,就后悔莫及了。今日的幸福是用當時成千上萬條性命換來的,卻不好好珍惜。
最后,祝中國年年日麗月明,當然,也提醒大家一句:珍惜所擁有的幸福,別以后后悔莫及,為時已晚,世上是沒有后悔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