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辭致謝是一種傳遞感情、弘揚正能量的方式,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生動而有力的致辭呢?如何打動聽眾,讓他們記住并感受到我們的情感?接下來,我們將為大家分享一些成功的致辭致謝范文,供大家欣賞和借鑒。
2023年昆蟲觀后感(匯總16篇)篇一
轉眼間三年級下學期開始了,老師推薦我們閱讀下載的名著是《昆蟲記》,名字是我感興趣的,不妨了解一下吧!
走進《昆蟲記》,它告訴我昆蟲的生活和斗爭。主要涉及昆蟲的`本能、習行、勞動、婚姻、繁衍和死亡。透過昆蟲世界我們看見了人類的社會。
在《蜜蜂、貓和紅螞蟻的尋家之旅》這個故事里,它們做過比人類更要厲害的事,就是在很遠很遠的地方也能找到熟悉的老家,作者通過實驗見證了貓和蜜蜂一樣有辨別方向的本領,紅螞蟻只要沿途不發生變化就能憑借記憶力準確找到回家的路,那我們什么時候才能有這種功能呢?如果我們在野外沒有手機,沒有車……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一個好的科學家就要一直發現和探索。
2023年昆蟲觀后感(匯總16篇)篇二
《昆蟲記》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描述了數百種昆蟲的生活習性,這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就要數螳螂了。這本書里寫著:螳螂孔武有力,嗜肉成性,專吃活食,是昆蟲世界兇惡的猛虎,埋伏著的惡魔,田野的霸王。螳螂在捕捉獵物時,它的鉗子先是收著的,靜靜地等待著獵物的到來,當地的人們還以為它在祈禱。可是,假若有一只蒼蠅從它面前飛過,它就立刻以閃電的速度撲過去鉗住蟲子,咬開它的頸部,然后從容地把蟲子吃掉。但是,別看螳螂這么兇猛,它也有被欺負的時候。螳螂的幼蟲剛從窩里出來的時候,往往被弱小的螞蟻咬碎吃掉。不過,一旦螳螂長大,螞蟻就再也不敢欺負它了。
讀了昆蟲記,讓我知道了昆蟲并不可怕,反而很可愛。還讓我知道了法布爾不是與生俱來的天才,他是通過長期執著的結果,而且他是發自內心地熱愛著大自然中的一切。
昆蟲記主要講的是昆蟲的習性和特點。
大家一定不知道蜣螂吧!其實在沒讀昆蟲記之前我也不懂,讀了以后我對昆蟲有了一定的了解,蜣螂就是屎殼郎的學名。蟬經歷了四年的地下生活,才換來了一個月的日光蟲的熱情歌唱,而它居然是個聾子。甚至對于自己的卵,蟬也不失“慷慨”的任由小它許多倍的蟲子在它的卵里產卵,蟬只是注入更多的卵來抵消損失。
讀了昆蟲記,讓我明白了努力、執著和自信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的“魔法”。
2023年昆蟲觀后感(匯總16篇)篇三
自從學習了法布爾的《蟋蟀的住宅》,文章中精彩的內容深深吸引了我,于是我迫不及待的趕往新華書店買了這本聞名世界的《昆蟲記》。
上了大自然的花草蟲鳥,比如:有一天夜里,他提著燈籠,蹲在田野里,觀看起蜈蚣產卵一看就是一個晚上,幼年的他竟不知早晨的到來。
讀了《昆蟲記》才使我明白了細心的觀察是寫好好文章必備的基本功。以前,老師讓我們回家寫觀察動物的時候我還愁字數不夠呢!現在想想真是慚愧,如果那時我能靜下心來細細觀察的話,又何愁肚中空空呢!
2023年昆蟲觀后感(匯總16篇)篇四
地球上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昆蟲。有:圣甲蟲、寄生蟲、石蠶等......
在這么多的昆蟲中,我最喜歡的昆蟲還是松毛蟲、圣甲蟲、狼蛛這三種昆蟲。
松毛蟲:松毛蟲很蠢,很可愛。有一次,法布爾做了一個試驗,他把松毛蟲們(許多)放在一個花盆上,他們一直在花盆上繞了好幾天,突然,一只松毛蟲勇敢地跳到了桌子上,這才改變了路線,停止了下來。
圣甲蟲:圣甲蟲也是一個狡猾的昆蟲。哦!讓我們來看看吧。有一次,一只圣甲蟲剛好把圓球(糞球)滾好,準備把他滾回家去。它的鄰居看到了,趕緊過去幫它滾圓球。其實,它只是混沌飯吃。
狼蛛:是一只很厲害的蜘蛛。它可以比自己大的木匠蜂殺死,把麻雀的腳搞殘了,把鼴鼠殺死了,厲害吧!
昆蟲真有趣啊!
2023年昆蟲觀后感(匯總16篇)篇五
這是法布爾寫的一篇外國經典名著,寫了12種昆蟲分別是蜂、金龜子、蟬、螳螂、蟋蟀、松毛蟲、大孔雀蝶、小條紋蝶、紅螞蟻、朗格多克蝎、螢火蟲、蜘蛛,蜂類一共介紹了9種蜂,而且介紹的非常詳細,關于蜂的巢、幼蟲、食物和形態,都描寫的非常生動有趣。金龜子是一種非常聰明的昆蟲,它會用泥土來坐梨形育兒房,真是又環保又結實啊!蟬被大家說成是害蟲,在此我會為蟬證明不是害蟲,而是一位著名的.歌唱家,但蟬不會自己找食物是去問螞蟻要食物。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這是一本非常值得小學生看的書,建議大家到書店自己去看。
2023年昆蟲觀后感(匯總16篇)篇六
每次,我在看這本《昆蟲記》時,我都會身入其境,好像自己也在書中一樣。
每次,我在看這本《昆蟲記》,我有時候會覺得很好笑,就忍不住笑出聲來。
沒讀完一篇文章,我都會得到一個本領,如:
一、蜣螂運送食物回家不僅路程艱難,還要跟盜賊斗智斗勇。但它們還是會堅持不懈的繼續努力,最終把食物搬回巢穴。我們要是遇到困難也應該像蜣螂一樣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
二、紅螞蟻是一種既不會撫育兒女也不會出去找食物的笨螞蟻,為了生存它們還會干不道德的辦法去掠奪其他不同品種螞蟻的子女,占為己有的淪為自己的奴隸。紅螞蟻的腦筋不夠聰明也不會轉彎,它們只會記得自己走過的路線,要是沿途景物改變了它們就會找不到回家的路。這跟學習用死記硬背一樣,只要題目一變就不會做的道理一樣,我們一定要學會領會變通。
2023年昆蟲觀后感(匯總16篇)篇七
在暑假里,我讀了五本書,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本叫做昆蟲記,那是一本記載著許多昆蟲講解的書,像蝎子、蝗蟲、蟋蟀,有些還是我們曾未見過的,像菜青蟲、孔雀蛾,狼蛛就是其中之一。
有些昆蟲雖然狠毒,但是它卻是一位十分關心自己孩子的`好母親;有些昆蟲外表長得亭亭玉立,心卻很狠毒;還有些昆蟲對待其他昆蟲非常友好,就像是自己的親兄弟。
昆蟲世界也是很神奇的,要像了解它們,就得細心觀察,多多去想!
2023年昆蟲觀后感(匯總16篇)篇八
運用半卷人生,半頁精力,每天在荒石園中勞碌的身影。終,制成《昆蟲記》一書。為了揭開昆蟲界的一個又一個奧秘,偵探似的法布爾長時間追蹤昆蟲,不斷假設,反復推論,嚴密求證,以捕捉真相。充滿曲折和反復卻欲罷不能的探索發現真相之旅。
野外觀察與實驗是他研究昆蟲本能與習性的法寶。
在探索螢火蟲的奧秘的旅途中,螢火蟲如何發光成為法布爾研究的重心。通過觀察、解剖,以及實驗和照相,最終得知光是由氧化形成并通過改變空氣流量來改變強度,且從出生到正寢,燈一直都亮的真相。
至于大孔雀蝶,法布爾對它們傳遞信息的訊號感到疑惑,在改變視覺、觸角、光線、聲音、氣味等因素,進行分門別類的實驗,不停地實驗,貢獻了巨大的努力,并以類比,采用小孔雀蝶,只可惜未查明信息傳遞的真相。而這種執著的探究精神,讓讀者回味無窮。
這種為求真而不息的探究精神,渲染了每一代的開創青年。
作為學生的我們,也應具備此品質。面對不會的題目,也要勇于求真,從多方面角度思考。若自己不會,則應請教他人,或問于教師。時代在變,但求真的本質,永不敗。
真,一種尋味的科學品質。
2023年昆蟲觀后感(匯總16篇)篇九
這個人一邊努力任教,一邊利用業余時間不知疲倦地做動植物觀察記錄,立志做一個為蟲子書寫歷史的人。這個人就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
這本書將昆蟲先為人知的生活和習性生動地揭示了出來,使人們得以了解昆蟲的真實生活背景。例如蟬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換來在陽光下歌唱五個星期的短暫生命。讓我感受到了在作者筆下的小昆蟲里那么的生動活潑、靈性十足和可親可愛呀!例如:小甲蟲“為他的后代做出無私的貢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會“愉快的進食,如果我們喂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
通過閱讀,我還知道了被管蟲會穿“衣服”,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哩!其實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復雜還高明。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蜂給卵捕蜘蛛時,它只捉捕小的。這樣每一只就可以使小蟲只要吃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以吃的新鮮又健康。真是小聰明中還透露著大智慧!
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就是作者巧妙地透過被賦予了人性的昆蟲反觀社會,傳達了在觀察中得到的個人體驗與在思考中得出的對人類社會的見解。
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啟迪: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就把那一件事,從簡單做到純粹!就像法布爾為了完成《昆蟲記》,幾乎窮盡了自己的一生。無論環境多么艱難,他也從未放棄對昆蟲的研究。我們也應學習法布爾一絲不茍、專心致志和認真的態度。我們還要尊重與熱愛那些哪怕最微小的生命!
2023年昆蟲觀后感(匯總16篇)篇十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么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哪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的氣味存在,仿佛置身于現場一樣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正在細致入微地觀察松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去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的過程。這一次我感受到了“科學精神”及博大精深的內涵。法布爾以人性來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地寫出傳世巨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和美感的散文寶藏。它的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詼諧,充滿盎然情趣。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作者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的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超越了以往。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2023年昆蟲觀后感(匯總16篇)篇十一
看了《昆蟲記》后,我完全被這本書給迷住了,原來昆蟲世界里有這么多的奧秘!
我覺得這本書中講的幾個昆蟲中,最笨的是蟬,它在產卵時,有一種比螞蟻還小的小蟲子,也會在那一堆卵里產上它的卵,而這種小蟲發育要比蟬快好幾個月。這種蟲子的幼蟲便是拿蟬的卵作為食物。
在里面,我最喜歡的是母甲蟲,并不是因為它有美麗的`外表,而是因為它對孩子的愛。我最討厭的就是賊甲蟲,是因為它們不靠自己的勞動來尋找食物,只會有卑鄙的手段來獲取別人辛辛苦苦找到的食物。
《昆蟲記》這篇著作是法國的著名科學家,科普家_法爾。看完這本書,我懂得了看問題不能光聽別人講,而要自己去觀察,思考,實踐,探究,從而尋找正確的答案,而且觀察事物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要一分為二的去研究和思考問題。
《昆蟲記》不僅讓我了解了昆蟲,改變了我對昆蟲不正確的看法,它還教會了我許多的道理,學會了如何去觀察事物和研究問題。
如果我們平時學習也像法爾這么努力,堅持不懈的話,那我們一定會取得好成績的。
2023年昆蟲觀后感(匯總16篇)篇十二
讀了這篇法國作家法布爾的《昆蟲記》,發現作者不僅真實地記錄了昆蟲的生活,還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出社會人生。
《昆蟲記》在本書中,作者將專業的知識與人生感悟融于一體,在對每一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特征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
法布爾用充滿愛的語言向人們講述了一個五彩繽紛的昆蟲世界。而在昆蟲世界里,如,黃蜂、甲蟲、蚱蜢等,它們的生活習性、繁殖后代,都通過法布爾的筆活靈活現地表達了出來,充滿了靈性與智慧!
在讀《昆蟲記》我們可以從中了解自己所未接觸過的知識,通過圖中的插圖,更加清楚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例如:在寫蟋蟀時,利用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它修建住所的過程來說明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看了《昆蟲記》之后才明白,昆蟲的生命也應當被尊敬,也從中懂得了人生感悟,然而昆蟲的世界也是那么五彩繽紛!
2023年昆蟲觀后感(匯總16篇)篇十三
昆蟲世界是多么的奇妙。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后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還有,螢火蟲、螞蟻、蜘蛛、蟋蟀、毛毛蟲,燕子、麻雀……林林總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景況。
《昆蟲記》涵蓋了關于昆蟲的進食、保護自己、繁殖、養育后代、勞作、狩獵及生死,幾近所有的.細節。仿佛置身于現場一樣,一次又一次地把我帶進昆蟲的世界。多么可愛的小生命啊!
2023年昆蟲觀后感(匯總16篇)篇十四
在葉子上,在花叢中,在石頭下,有一個奇妙的世界,這個世界的主人不是人類,而是昆蟲。在法布爾流暢的筆下,我漸漸的迷上了這個世界的主人:我喜歡大孔雀蝶美麗的.舞裙;欣賞小蟋蟀的靈敏;佩服鳴蟬的高傲與堅強。
這是一本有趣的書,法布爾把他筆下的小蟲子變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在這里,我認識了很多我以前不知道的昆蟲,像圣甲蟲,老象蟲,金歩甲……通過作者細致入微擬人化的介紹,我就仿佛真的看到了這些可愛的生靈。
不過,昆蟲世界也并非我以前想的那么簡單,它們也有弱肉強食,也有盛大的舞會,甚至也有幸福的家庭。但它們的一切還是單純的多,弱小的多,只能是默默的遵循大自然的安排。
是這本書教會了我,觀察這個世界不僅要用雙眼,更要用心。是這本書教會了我怎樣發現一個隱藏在花草下的世界,是這本書教會了我對昆蟲充滿了關愛,是啊,雖然它們的軀體很微小,但它們的生命一樣是值得關注的。所以,當你走近它們的時候,一定要輕輕的,千萬千萬不要驚嚇了它們——這些花草間的小精靈。
2023年昆蟲觀后感(匯總16篇)篇十五
一天,昆蟲學家法布爾跨進了富麗堂皇的愛麗舍宮。法國國王要見見這位著名的昆蟲學家,聽說他非常癡迷于昆蟲。
跟隨在國王周圍的官員們都穿著雍容華貴的燕尾服和帶銀扣子的皮靴,神態肅穆。法布爾一時忘情,不但忘了這是皇宮,而且也忘了面前坐的是國王,竟用觀察昆蟲的眼光來打量他們的`服飾,想起了“鞘翅蟲”說“啊呀!竟連顏色都像極了!是棕色的呀!”
2023年昆蟲觀后感(匯總16篇)篇十六
法布爾,這一享譽世界的偉大的`昆蟲學家,被稱為“昆蟲界的荷馬”。他曾在一個叫“荒石園”的地方一呆就是30年,潛心研究昆蟲,并寫出了《昆蟲記》一書。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個月的時間,我終于讀完了一本有300多頁的“壓縮版”的《昆蟲記》。不愧是“昆蟲的史詩”,它詳細介紹了蟬、螳螂、螞蟻等昆蟲的生活環境和習性,使我收獲頗豐。
就拿螳螂來說吧,它是我最喜歡一種昆蟲。它有一套綠色的盔甲,可以使它隱身在綠葉下。它手持雙刀,刀上布滿鋒利的刺,讓人望而生畏。這是多么的威風啊!
但它在法布爾的筆下多了那么幾分兇殘。在《螳螂的愛情》一篇中,我了解到雌螳螂會把雄螳螂吃掉,這是我之前所不知道的。在一些地方,人們把螳螂叫做“祈禱之蟲”,是因為它收起它的雙刀時,就像一個虔誠的信徒。但當它揮舞著雙刀捕獵時,就是另一幅模樣了。
另一個引起我的興趣的是在夏天叫個不停的蟬。它們從早叫到晚,十分煩人。但當我讀了《昆蟲記》之后,就知道這是為什么了。
蟬不僅是一個“音樂家”,它還是個工程師。它靠自己修筑了一個可以住4年的地下別墅。他先找一個合適的地方,然后用它的鉗子向下挖,它用身體里的一種汁液把塵土和成泥漿,挖出通道,最后涂上自制的“灰泥”就完成了。這對我們來說沒什么,但別忘了,它只是一只剛出生不久的蟬。
總之,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把我帶入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它無時無刻不使我感到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