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報告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報告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報告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全面建設清廉國企工作情況報告通用一
- 帶月的唐詩 推薦度:
- 音樂鑒賞心得體會 推薦度:
- 帶有月字的唐詩 推薦度:
- 立冬的唐詩宋詞 推薦度:
- 《唐詩之美》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載),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涇縣(今屬安徽)游桃花潭,當地人汪倫常釀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這句使讀者仿佛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忽聞岸上踏歌聲”,接下來就寫送行者。次句卻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系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這首小詩,深為后人贊賞,“桃花潭水”就成為后人抒寫別情的常用語。由于這首詩,使桃花潭一帶留下許多優美的傳說和供旅游訪問的遺跡,如東岸題有“踏歌古岸”門額的踏歌岸閣,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釣隱臺等。
中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如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這首詩的表現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藝術感染力。
另外,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這首詩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后人愛用李白的話評價李白的詩,是很有見識的。李白即興賦詩,出口成章,顯得毫不費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無矯飾,而有一種不期而然之妙。“看似尋常最奇崛”,正所謂絢爛之極,歸于平淡,這種功夫是極不易學到的。這首《贈汪倫》就集中體現了李白這種自然高妙的詩風。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倫,一村人耳,何親于白?既釀酒以候之,復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絕千古。”白“斗酒詩百篇”,一生喜好游覽名山大川。據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有一位素不相識的汪倫,寫信給李白,邀請他去涇縣旅游,信上熱情洋溢地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汪倫是涇縣的豪士,為人熱情好客,倜儻不羈。于是李白問桃園酒家在什么地方,汪倫回答說:“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萬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數日離去,臨行時,寫下上面這首詩贈別。 這首詩寫的是汪倫來為李白送行的情景。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是說詩人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種語言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忽聞岸上踏歌聲”,“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來就沒有上層社會送往迎來那套繁瑣禮節,從詩中分析,李白走時,汪倫不在家中。當汪倫回來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攜著酒趕到渡頭餞別。不辭而別的李白灑脫不羈,不講客套;踏歌歡送的汪倫,也是豪放熱情,不作兒女沾巾之態。短短十四字就寫出兩人樂天派的性格和他們之間不拘形跡的友誼。 由于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他的情深作對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倫的情誼之深,讀者也可想而知了。詩人結合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這兩句詩也如脫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喻人的感情之深,是詩家常用的寫法,如果詩人說,汪倫的友情真像潭水那樣深,也是可以的,但顯得一般化,還有一點刻意雕琢的味道。而詩中的寫法,好像兩個友人船邊餞別,一個“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個“一杯一杯復一杯”。口頭語,眼前景,有一種天真自然之趣,隱隱使讀者看到大詩人豪放不羈的個性。
李白斗酒詩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據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有一位素不相識的汪倫,寫信給李白,邀他去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旅游,信上熱情洋溢地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見汪倫乃涇川豪士,為人熱情好客,倜儻不羈。遂問桃園酒家何處?汪倫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萬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數日離去,臨行時,寫下上面這首詩贈別。
顯然,這首詩是李白即興脫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歷來為人傳誦。然而,也因為它像生活一樣自然,人們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詩的三四句,后代詩家還有一點評論,開頭兩句口語化的平直敘述,就說不出所以然來了。其實,結合上述背景來看,頭兩句也是寫得極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將欲行",是說我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聲口語言簡直是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
"忽聞岸上踏歌聲","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
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來就沒有上層社會送往迎來那套繁瑣禮節,看來,李白走時,汪倫不在家中。當汪倫回來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攜著酒趕到渡頭餞別。不辭而別的李白固然灑脫不羈,不講客套;踏歌歡送的`汪倫,也是豪放熱情,不作兒女沾巾之態。短短十四字就寫出兩人樂天派的性格和他們之間不拘形跡的友誼。
也許正因為兩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為同調,很珍視汪倫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對著眼前風光綺麗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結合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這兩句詩也如脫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詩家常用的寫法,如說汪倫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樣深呀,當然也可以,但顯得一般化,還有一點"做詩"的味道。現在的寫法,好象兩個友人船邊餞別,一個"勸君更進一杯酒",一個"一杯一杯復一杯"。李白酒酣情濃,意態飛揚,舉杯對腳下悠悠流水說道:"桃花潭水啊,別說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倫的友情深呢!"口頭語,眼前景,自有一種天真自然之趣,隱隱使人看到大詩人豪放不羈的個性。所以,清人沈德潛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
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此詩自呼其名開始,又呼對方之名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后人愛用李白的話評價李白的詩,是很有見識的。誠然,李白即興賦詩,出口成章,顯得毫不費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無矯飾,而自有一種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尋常還奇蝴",正所謂炫爛之極,歸于平淡,這種功夫是極不易學到的。上面這首《贈汪倫》就集中體現了李白這種自然高妙的詩風。
我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如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上述李白這首詩表情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藝術感染力。由此可見,文學現象是復雜的。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s("content_relate");【全面鑒賞唐詩《贈汪倫》】相關文章:
贈汪倫李白唐詩鑒賞10-29
唐詩《贈汪倫》賞析10-30
《贈汪倫》賞析鑒賞11-11
贈汪倫詩歌鑒賞11-09
古詩贈汪倫鑒賞11-06
贈汪倫古詩鑒賞11-05
《贈汪倫》詩意鑒賞10-17
李白的《贈汪倫》鑒賞11-09
贈汪倫唐李白鑒賞11-09
贈汪倫李白古詩鑒賞10-28
精選全面建設清廉國企工作情況報告通用二
學習,不分貴賤,勤奮不分聰愚,成敗,不分天才,時間,證明成就。下面是眾鑫文檔網小編為您推薦市國資委黨委書記關于抓好市屬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工作報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機關黨的建設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改革創新、開拓進取,不斷提高機關黨建工作水平”。市國資委黨委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著力爭作“三個表率”,建設“模范機關”,抓好“三項建設”,全面提高市國資委機關黨建質量,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市屬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
一、抓政治建設,強化理論武裝。
一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把正確的政治方向貫徹到國資監管服務的決策部署、任務落實工作實踐中,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二是制定市國資委機關黨支部學習內容清單,嚴格落實好“集中學習日”制度,充分運用好“x+x”集中學習模式,通過中心組理論學習、“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學習強國”平臺學習等多種形式,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成果,常態化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強化國資黨員干部理論武裝。三是通過學習蘇區國資史,開展“五紅”活動,講國資國企故事,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筑牢黨性修養,強化黨員干部政治擔當。充分發揮xx國資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陣地作用,持續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二、抓組織建設,推進機關黨建質量提升。
一是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國有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試行)》,補齊短板弱項,提升黨建工作水平。二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黨支部工作條例》《中共xx市委關于加強和改進市直機關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制定落實市國資委機關黨支部工作計劃和責任清單。三是推進機關黨建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等基本制度,發揮基層黨組組戰斗堡壘作用。四是按時完成市國資委機關黨支部換屆選舉工作,加強黨務工作和黨務知識培訓,努力建設一只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支部班子隊伍,不斷發揮機關黨支部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先鋒模范作用。五是堅持將黨建工作與國資監管業務工作有機融合,圍繞國資國企改革發展主業,持續深入推進“黨建+國資監管”“黨建+服務”等模式,推動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健全國資監管體制,助力央企入贛、主攻工業,做好疫情防控、保文創衛、社區結對共建等工作,提升機關支部黨建引領保障重大任務完成水平。
三、抓作風建設,推動工作提質提效。
一是進一步抓好機關黨支部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的落實,認真組織學習《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落實紀檢委員監督責任,將黨內監督和廉潔自律教育納入黨員監管工作,運用反面典型案例開展警示教育,提高黨員遵紀守規的自覺性;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提醒或批評教育,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干事氛圍。二是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嚴格規范落實機關支部組織生活會制度;定期開展黨員分類管理和黨性體檢工作,將黨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脫貧攻堅、主攻工業、央企入贛、國資監管等重大任務中的表現作為黨員黨性體檢、民主評議和表彰獎勵的重點內容,增強黨員管理針對性、時效性。三是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決破除“怕、慢、假、庸、散”作風頑疾,落實《市國資委機關干部職工轉作風提效率工作滿意度測評辦法(試行)》等制度,進一步整治國資黨員干部責任擔當不夠、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持之以恒轉作風提效率,推動服務國有企業水平提質提效,推進市屬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
?
?
精選全面建設清廉國企工作情況報告通用三
?
新時代黨的建設叢書讀后感寫作專題...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指出,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統籌推進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
?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基層治理工作,提出了“要著力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和城鄉基層治理體系”“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基層”等一系列重要論述,并強調,“提高社區治理效能,關鍵是加強黨的領導。”這些關于基層治理的重要論述和工作要求,為我們全面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出了明確方向。各級黨委、政府要深入學習領會,切實抓好落實,以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是國家治理的“神經末梢”,不僅直接聯系廣大人民群眾,同時也承擔著貫徹執行黨和國家重要決策戰略部署的重要使命。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的基層治理工作面臨新形勢新情況,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們的基層治理工作也面臨新要求新任務,與時俱進抓好基層治理工作,關系著人民生活福祉,關系著國家長治久安,關系著民族偉大復興。踏上新的征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乘勢而上,同步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彰顯出了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戰略謀劃和主動擔當。?
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關鍵在黨。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起著基礎性作用,是我們黨在各項基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必須矢志不渝堅持黨對基層治理的全面領導,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建立起黨組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履責、各類組織積極協同、群眾廣泛參與,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加強黨對基層治理的全面領導,決不是形而上的,必須落到實處、見到實效。一方面,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健全基層治理黨的領導制度,抓基層、打基礎,謀長遠、固根本。另一方面,要構建黨委領導、黨政統籌、簡約高效的鄉鎮(街道)管理體制,持續為基層降壓減負,不斷為基層賦權賦能。同時,要完善黨建引領的社會參與制度,充分發揮黨建在各項基層各項工作中引領性作用,優化資源配置,搭建區域化黨建平臺,培育扶持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社會組織,讓基層治理在黨的領導下煥發出新的活力。?
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任務繁重、使命光榮、責任艱巨,既要不斷加強和完善黨的全面領導,也要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全周期管理,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努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
?
推薦訪問:黨建 讀后感 新時代 叢書 領導
ad("zf");精選全面建設清廉國企工作情況報告通用四
- 白居易寒露古詩 推薦度:
- 事跡簡介 推薦度:
- 幼兒園年度工作全面總結 推薦度:
- 全面加強知識產權心得體會 推薦度:
- 喜迎建黨百年決勝全面小康征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白居易簡介(全面版)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河南新鄭(今河南鄭州新鄭市)人,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唐代宗大歷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鄭州新鄭東郭宅(今新鄭市東郭寺村)。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的祖父白锽移居下邽(今陜西渭南市北),白锽后曾任鞏縣(今河南鄭州鞏義市)縣令,和當時鄰居新鄭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清水秀,遂移家于河南新鄭,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新鄭東郭宅。[1]卒后葬于河南洛陽,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于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唐代宗大歷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鄭州新鄭東郭宅(今新鄭市東郭寺村)一個“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河南一帶便發生了戰爭。蒲鎮李正己割據河南十余州,戰火燒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歲時,任鞏縣令的祖父卒于長安,緊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戶參軍授徐州彭城縣縣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與徐州刺史李洧堅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別駕,為躲避徐州戰亂,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離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離度過了童年時光。而白居易聰穎過人,讀書十分刻苦,讀得口都生出了瘡,手都磨出了繭,年紀輕輕的,頭發全都白了。
806年,白居易罷校書郎。同年四月試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及第,授盩庢縣(今西安周至縣)尉。807年,任進士考官、集賢校理,授翰林學士。808年任左拾遺,迎取楊虞卿從妹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戶部參軍,811年母親陳氏去世,離職丁憂,歸下邽。814年回長安,授太子左贊善大夫。
任左拾遺時,白居易認為自己受到喜好文學的皇帝賞識提拔,故希望以盡言官之職責報答知遇之恩,因此頻繁上書言事,并寫大量的反應社會現實的詩歌,希望以此補察時政,乃至于當面指出皇帝的錯誤。白居易上書言事多獲接納,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憲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絳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禮于朕,朕實難奈。”李絳認為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勸諫憲宗廣開言路。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被認為是越職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誹謗:母親看花而墜井去世,白居易卻著有“賞花”及“新井”詩,有害名教。遂以此為理由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818年冬,被任命為忠州(今重慶市忠縣)刺史,819年到任。820年夏,被召回長安,任尚書司門員外郎。
白居易的母親雖因看花墜井去世,然而白居易早有許多詠花之作,而依宋代的紀錄,新井詩作于元和元年左右(新井詩今已失傳),可見此事不能構成罪名。他被貶謫的主因,很可能與他寫諷諭作品而得罪當權者有關。貶謫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轉折點:在此之前他以“兼濟”為志,希望能做對國家人民有益的貢獻;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漸漸轉向“獨善其身”,雖仍有關懷人民的心,表現出的行動卻已無過去的火花了。然而白居易在江州雖不得志,大體上仍能恬然自處,曾在廬山香爐峰北建草堂,并與當地的僧人交游。
818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至江州與白居易相聚。當白居易被任命為忠州刺史時,白行簡也一同與兄長溯江而上。途中與元稹相遇于黃牛峽,三人相游之處被稱為三游洞。在忠州任職的時間,白居易在忠州城東的山坡上種花,并命名此地為“東坡”。
820年冬,轉任主客郎中、知制誥。821年,加朝散大夫,始正式著五品緋色朝服,(緋色即朱色,為五品以上官員所用的服色。)轉上柱國,又轉中書舍人。822年,白居易上書論當時河北的軍事,不被采用,于是請求到外地任職,7月被任命為杭州刺史,10月到任。任內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績。824年5月,任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秋天至洛陽,在洛陽履道里購宅。825年,被任命為蘇州刺史,5月到任。826年因病去職,后與劉禹錫相伴游覽于揚州、楚州一帶。
在杭州刺史任內,見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決杭州人飲水問題。又見西湖淤塞農田干旱,因此修堤蓄積湖水,以利灌溉,舒緩旱災所造成的危害,并作《錢塘湖石記》,將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與注意事項,刻石置于湖邊,供后人知曉,對后來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響。離任前,白居易將一筆官俸留在州庫之中作為基金,以供后來治理杭州的官員公務上的周轉,事后再補回原數。當這筆基金一直運作到黃巢之亂時,當黃巢抵達杭州,文書多焚燒散失,這筆基金才不知去向。
西湖有白堤,兩岸栽種有楊柳,后世誤傳這即是白居易所修筑的堤,而稱之為白公堤。事實上這道“白堤”在白居易來杭州之前已存在,當時稱為“白沙堤”,且見于白居易的詩作之中。
當白居易在杭州時,元稹亦從宰相轉任浙東觀察使,浙東、杭州相去并非太遠,因而二人之間有許多往還的贈答詩篇。當白居易任滿離開杭州時,元稹要求白居易交出全部的作品,編成《白氏長慶集》五十卷。
在蘇州刺史任內,白居易為了便利蘇州水陸交通,開鑿了一條長七里西起虎丘東至閶門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簡稱“山塘街”。
827年,白居易至長安任秘書監,配紫金魚袋,換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員所用的服色)。828年,轉任刑部侍郎,封晉陽縣男。829年春,因病改授與太子賓客分司,回洛陽履道里。830年12月,任河南尹。831年七月元稹去世。832年,為元稹撰寫墓志銘,元家給白居易潤筆的六七十萬錢,白居易將全數布施于洛陽香山寺。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賓客分司。835年,被任命為同州刺史,辭不赴任,后改任命為太子少傅分司東都,封馮翊縣侯,仍留在洛陽。839年10月得風疾。841年,罷太子少傅,停俸。842年,以刑部尚書致仕,領取半俸。846年8月去世,贈尚書右仆射。葬于龍門(今龍門石窟之白園)。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陽的履道里第度過,與劉禹錫唱和,時常游歷于龍門一帶。作《池上篇》、《醉吟先生傳》自況。845年,白居易74歲,尚在履道里第舉行“七老會”,與會者有胡杲、吉皎、鄭據、劉真、盧貞、張渾與白居易;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滿、李元爽,畫成“九老圖”。白居易晚年篤信佛教,號香山居士,為僧如滿之弟子。
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閑適”的生活反應自己“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哲學。而844年,73歲的白居易出錢開挖龍門一帶阻礙舟行的石灘,事成后作詩《開龍門八節石灘詩二首并序》留念,詩中仍反映出他“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觀。
武宗會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陽,葬于洛陽香山,享年75歲。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共有七十一卷。
前期是兼濟天下時期,后期是獨善其身時期。白居易貞元十六年(800年)29歲時中進士,先后任秘書省校書郎、盩至尉、翰林學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寫了大量諷喻詩,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樂府》五十首,這些詩使權貴切齒、扼腕、變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親因患神經失常病死在長安,白居易按當時的規矩,回故鄉守孝三年,服孝結束后回到長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贊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歲時,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殺,武元衡當場身死,裴度受了重傷。對如此大事,當時掌權的宦官集團和舊官僚集團居然保持鎮靜,不急于處理。白居易十分氣憤,便上書力主嚴緝兇手,以肅法紀。可是那些掌權者非但不褒獎他熱心國事,反而說他是東宮官,搶在諫官之前議論朝政是一種僭越行為;于是被貶謫為州刺史。王涯說他母親是看花的時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寫賞花的詩和關于井的詩,有傷孝道,這樣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貶為江州司馬。實際上他得罪的原因還是那些諷喻詩。
貶官江州(現九江)給白居易以沉重的打擊,他說自己是“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長。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幫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元和十五年,唐憲宗暴死在長安,唐穆宗繼位,穆宗愛他的才華,把他召回了長安,先后做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等。但當時朝中很亂,大臣間爭權奪利,明爭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聽勸諫。于是他極力請求外放。822年,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刺史。在杭州任職期間,他見杭州一帶的農田經常受到旱災威脅,官吏們卻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議,發動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壩水閘,增加了湖水容量,解決了錢塘(今杭州)、鹽官(今海寧)之間數十萬畝農田的灌溉問題。白居易還規定,西湖的大小水閘、斗門在不灌溉農田時,要及時封閉;發現有漏水之處,要及時修補。白居易還組織群眾重新浚治了唐朝大歷年間杭州刺史李泌在錢塘門、涌金門一帶開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條件。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影響極大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與元九書》中,他明確說:“仆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閑適詩,獨善之義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諷喻、閑適、感傷、雜律四類詩中,前二類體現著他“奉而始終之”的兼濟、獨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視。同時提出了自己的文學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而他的詩歌主張,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諷諭詩的創作而發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現出重寫實、尚通俗、強調諷喻的傾向:“今褒貶之文無核實,則懲勸之道缺矣;美刺之詩不稽政,則補察之義廢矣。……俾辭賦合炯戒諷喻者,雖質雖野,采而獎之。”(六十八《議文章》)詩的功能是懲惡勸善,補察時政,詩的手段是美刺褒貶,炯戒諷喻,所以他主張:“立采詩之官,開諷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詩》)他反對離開內容單純地追求“宮律高”、“文字奇”,更反對齊梁以來“嘲風月、弄花草”的艷麗詩風。在《新樂府序》中,他明確指出作詩的標準是:“其辭質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核而實,使采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于樂章歌曲也。”這里的“質而徑”、“直而切”、“核而實”、“順而肆”,分別強調了語言須質樸通俗,議論須直白顯露,寫事須絕假純真,形式須流利暢達,具有歌謠色彩。也就是說,詩歌必須既寫得真實可信,又淺顯易懂,還便于入樂歌唱,才算達到了極致。
白居易對詩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補察時政。所以他緊接著說:“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新樂府序》)在《與元九書》中,他回顧早年的創作情形說:“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為時為事而作,首要的還是“為君”而作。他也說:“但傷民病痛,不識時忌諱”(《傷唐衢二首》其二),并創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諷諭詩,但總體指向卻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為只有將民情上達天聽,皇帝開壅蔽、達人情,政治才會趨向休明。
《琵琶行》與《長恨歌》是白居易寫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藝術表現上的突出特點是抒情因素的強化。與此前的敘事詩相比,這兩篇作品雖也用敘述、描寫來表現事件,但卻把事件簡到不能再簡,只用一個中心事件和兩三個主要人物來結構全篇,諸如頗具戲劇性的馬嵬事變,作者寥寥數筆即將之帶過,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寫和環境氣氛渲染上,則潑墨如雨,務求盡情,即使《琵琶行》這種在樂聲摹寫和人物遭遇敘述上著墨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聲和事緊緊聯結在一起,聲隨情起,情隨事遷,使詩的進程始終伴隨著動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這兩篇作品的抒情性還表現在以精選的意象來營造恰當的氛圍、烘托詩歌的意境上。如《長恨歌》中“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琵琶行》中“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類詩句,或將凄冷的月色、淅瀝的夜雨、斷腸的鈴聲組合成令人銷魂的場景,或以瑟瑟作響的楓葉、荻花和茫茫江月構成哀涼孤寂的畫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傷、悵惘意緒為詩中人物、事件統統染色,也使讀者面對如此意境、氛圍而心靈搖蕩,不能自已。
題材集中是白居易諷喻詩的藝術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選擇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個主題,“一吟悲一事”,主題非常明確。為使主題更明確傳達給讀者,或詩題下加小序點明主題,或“卒章顯其志”突出主題。其次,白詩的藝術特色還表現在刻畫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但白詩的詩意并不淺顯,他常以淺白之句寄托諷喻之意,取得怵目驚心的藝術效果。《輕肥》一詩描寫了內臣、大夫、將軍們赴會的氣概和席上酒食的豐盛,結句卻寫道:“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這是一幅多么慘烈的情景。
閑適詩和諷喻詩是白居易特別看重的兩類詩作,二者都具有尚實、尚俗、務盡的特點,但在內容和情調上卻很不相同。諷喻詩志在“兼濟”,與社會政治緊相關聯,多寫得意激氣烈;閑適詩則意在“獨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與元九書》),從而表現出淡泊平和、閑逸悠然的情調。
白居易的閑適詩在后代有很大影響,其淺切平易的語言風格、淡泊悠閑的意緒情調,都曾屢屢為人稱道,但相比之下,這些詩中所表現的那種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閑適”思想,以及歸趨佛老、效法陶淵明的生活態度,因與后世文人的心理較為吻合,所以影響更為深遠。如白居易有“相爭兩蝸角,所得一牛毛”(《不如來飲酒七首》其七)、“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對酒五首》其二)的詩句,而“后之使蝸角事悉稽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號論,“醉翁、迂叟、東坡之名,皆出于白樂天詩云”(龔頤正《芥隱筆記》)。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蘇文忠公不輕許可,獨敬愛樂天,屢形詩篇。蓋其文章皆主辭達,而忠厚好施,剛直盡言,與人有情,于物無著,大略相似。謫居黃州,始號東坡,其原必起于樂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詩話》)凡此種種,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詩的影響軌跡。
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孟子說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他終生遵循的信條。其“兼濟”之志,以儒家仁政為主,也包括黃老之說、管蕭之術和申韓之法;其“獨善”之心,則吸取了老莊的知足、齊物、逍遙觀念和佛家的“解脫”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貶江州司馬為界。白居易不僅留下近三千首詩,還提出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比作果樹,提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觀點,他認為“情”是詩歌的根本條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與元九書》),而情感的產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時政。因此,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必須取材于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他繼承了《詩經》以來的比興美刺傳統,重視詩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作用。強調詩歌揭露、批評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詩歌表現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則。《與元九書》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
他的這種詩歌理論對于促使詩人正視現實,關心民生疾苦,是有進步意義的.。對大歷(766~779)以來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亦有針砭作用。但過分強調詩歌創作服從于現實政治的需要,則勢必束縛詩歌的藝術創造和風格的多樣化。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語言優美、通俗、音調和諧,形象鮮明、政治諷喻。
《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暮江吟》《憶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直中書省》《長相思》《題岳陽樓》
《觀刈麥》《問劉十九》《買花》《望月有感》《放言》《池上》《繚綾》
祖父:白湟、父親:白季庚、兒子:白阿崔
《舊唐書˙白居易傳》《新唐書˙白居易傳》《唐才子傳》
白居易自家釀的酒,質高出眾,他為自家的酒作詩道:“開壇瀉罇中,玉液黃金脂;持玩已可悅,歡嘗有余滋;一酌發好客,再酌開愁眉;連延四五酌,酣暢入四肢。”(《白居易卷》)。白居易造酒的歷史不但有記載,而且直到今天,還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賞鄉鄰”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傳。
貞元十六年(800)中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集賢校理,參與整理國家藏書。后擢翰林學士。元和十年(815)貶為江州司馬。文宗即位,遷刑部尚書。武宗時以刑部尚書致仕。晚年退居洛陽香山,自號香山居士,他對現實主義詩歌的發展有卓著的貢獻。在整理集賢院藏書時,使他有機會接觸大量的藏書,對他的文學創作有很大的影響。私家藏書頗富,建有藏書樓,名“池北書庫”。他曾作《池上篇》,言其“罷刑部侍郎時,有栗千斗,書一車”。著有《白氏長慶集》等。他曾以自己藏書為基礎,編撰了一部詞語佳句類書《白氏經史事類六帖》(又名《白氏六帖》),分為1367門。宋代黃鑒著《楊文公談苑》記載:“人言白居易作《六帖》,以陶家瓶數千,各題門目,作七層架,列置齋中。命諸生采集其事類,投瓶中。倒取之,抄錄成書。”可見《白氏六帖》在最初搜集資料時,就開始以類匯集。另編有《元白因繼集》、《劉白唱和集》、《洛下游賞宴集》(又名《洛中集》)等。
臣觀元之制策,白之奏議,極文章之壺奧,盡治亂之根荄。非徒謠頌之片言,盤盂之小說。就文觀行,居易為優。放心于自得之場,置器于必安之地。優游卒歲,不亦賢乎!
贊曰:文章新體,建安、永明。沈、謝既往,元、白挺生。但留金石,長有莖英。不習孫吳,焉知用兵?
觀居易始以直道奮,在天子前爭安危,冀以立功。雖中被斥,晚益不衰。當宗閔時,權勢震赫,終不附離為進取計,完節自高。而稹中道徼險得宰相,名望漼然。嗚呼!居易其賢哉!
公詩以六義為主,不賞艱難。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嫗讀之,問解則錄。后人評白詩“如山東父老課農桑,言言皆實”者也。雞林國行賈售于其國相,率篇百金,偽者即能辨之。與元稹極善膠漆,音韻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與劉賓客齊名,曰“劉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飛云履,焚香振足,如撥煙霧,冉冉生云。初來九江,居廬阜峰下,作草堂,燒丹。今尚存。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五集,及所撰古今事實,為《六帖》,及述作詩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針集》三卷,并行于世。
唐宣宗有吊白居易詩:“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此詩可作為白居易一生的概括。
新、舊唐書對于白居易的評價亦有不同。舊唐書對于白居易的文學成就給予高度的肯定:“昔建安才子,始定霸于曹、劉;永明辭宗,先讓功于沈、謝。元和主盟,微之、樂天而已。臣觀元之制策,白之奏議,極文章之壺奧,盡治亂之根荄。非徒謠頌之片言,盤盂之小說。就文觀行,居易為優,放心于自得之場,置器于必安之地,優游卒歲,不亦賢乎。”新唐書描述白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詩。”又說:“居易在元和、長慶時,與元稹俱有名,最長于詩,它文未能稱是也。”然而新唐書對白居易的人品則給予極高的肯定:“觀居易始以直道奮,在天子前爭安危,冀以立功,雖中被斥,晚益不衰。當宗閔時,權勢震赫,終不附離為進取計,完節自高。而稹中道徼險得宰相,名望漼然。鳴呼,居易其賢哉!”這種評價的變遷可能與宋代古文運動的興起有密切的關系。
蘇軾對白居易的評價也有不一致處。蘇軾曾提出“元輕白俗”的說法,對元白的詩風頗有微詞。然而后來卻常以白居易自比,例如“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緣終淺道根深。”又如“予去杭十六年,而復來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覺出處老少粗似樂天,雖才名相遠,而安分寡求亦庶幾焉。”蘇軾對白居易的詩作,也有“白公晚年詩極高妙。”的評語。
元好問:“并州未是風流域,五百年中一樂天。”在《論詩三十首》“一語天然萬古新”句下,元好問自注:“陶淵明,晉之白樂天。”
袁宗道以“白蘇齋”為齋名,并有《詠懷效白》的詩作
清代主張性靈說的袁枚亦給予白居易極高的評價。
清乾隆皇帝敕編的《唐宋詩醇》對白居易的詩文與為人均給予極高的評價,認為白居易“實具經世之才”,并認為官員應以白居易的詩“救煩無若靜,補拙莫如勤”作為座右銘。
胡適贊揚以白居易與元稹為領袖的文學革新運動,認為可以達到以詩歌造成輿論,而有助于改善政治。因為陳獨秀與胡適提倡新文學運動,在提倡白話、不避俗字俗語的風氣下,白居易的詩歌因而很受推崇。包括陳寅恪、劉大杰、錢基博等,都給予白居易極高的評價。然而錢鐘書對白居易的評價則不高。
白居易的文集在日本受到高度評價。平安時代,菅原道真寫漢詩,當時渤海國的人見道真的詩,認為與白居易的詩很像,這評語令道真很高興,還特別記載下來,引以為榮。
主詞條:白居易墓、白園
白園是白居易的墓園,位于龍門東山的琵琶峰。白居易在詩里曾說,“門前常流水,墻上多高樹。竹徑繞荷池,縈回百余步。”白園的設計已八九分的接近于此了。
白園迎門的是青谷區。夾道兩旁是青色的竹子,懸瀑濺出悅耳的水聲,荷花池飄送著夏日的清涼。聽伊亭和松風亭模仿唐代的建筑設計,“亭”通“停”,提醒游客停下腳步感受山谷的幽靜。時間在山水間是慢的。聽伊亭又叫草亭,因那首婦孺皆知的《賦得古原草送別》而建。
墓體區在琵琶峰頂,有墓冢和自然石臥碑等。中外仰慕白居易的游客和族裔都在此立石紀念。其中有塊石碑用中文和日文刻著“偉大的詩人白居易先生,你是日本文化的恩人,你是日本舉國敬仰的文學家,你對日本之貢獻恩重如山,萬古流芳,吾輩永志不忘。”
s("content_relate");精選全面建設清廉國企工作情況報告通用五
ok3w_ads("s005");在學習和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對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對于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達達文檔網小編整理的,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醫院作為一個經濟實 體,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必需加強財務的各個環節 管理,這已成為各級醫院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和提高經濟效益 的重要手段。而加強醫院收入管理是關鍵環節之確保醫院收入及 時、正確、全部入賬。
一、醫院信息化管理面臨的問題
1. 缺乏全面預算管理意識。預算與醫院戰略目標聯系不緊密,預 算編制缺乏全員性:醫院預算管理系統應以科室業務量和需求為基 礎,面向科室。但目前各醫院僅靠財務部門來執行,造成醫院財務預 算管理工作缺乏計劃及合理性。
2.無全面預算管理應用軟件。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 業務預算、財務預算和資本預算。醫院為達到科學、精細、靈活的全 面預算管理。軟件需包括事業計劃、醫療計劃、財務收支預算、采購 預算、資本性預算、現金流量預算、專項預算等。現醫院缺乏完善的 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更未建立預算應用軟件,導致預算管理各環節無 法銜接。
3.預算編制內容不完整。醫院預算內容只停留在院級收支預算及 投資項目預算上,未編制部門及科室業務預算;預算項目既不明確又 欠準確。缺乏必要的事前論證和事后評價過程。據調研醫院未編制采 購預算、成本預算、費用及資本預算等,由于醫院未劃分各責任中心 職責,明確其責、權、利,導致預算體系不健全,醫院經營效率不 高。
二、預算管理的戰略定位
從醫院治理的角度來看,預算管理是一種與醫院治理結構相適 應,涉及醫院內部各個管理層次的權利和責任安排,通過這種權利和 責任的.安排,以及相應的利益分配來實現內部管理與控制機制。
1.通過預算,醫院戰略、年度經營服務計劃都可以得到具體落 實,因此預算是醫院戰略規劃重要的組成部分。
2.通過預算,各部門對經營服務目標擁有統一的認識,以產生戰 略協同效應。
3.通過預算實施、分析差距、反饋調整,醫院就能夠不斷強化自 身特有的競爭優勢,以達成既定的戰略。
三、實現信息管理軟件共享平臺
1. 全面應用信息化軟件:包括全面預算的編制、執行、預算執行 結果的分析及對責任單位預算執行情況的考評和獎懲。
2.探索信息化模塊執行核算系統:就各責任中心的預算目標的實 現過程進行核算,并根據預算執行核算系統反映的信息,定期編制預 算執行報告,提供預算執行進度、執行差異及對預算目標的影響等信 息,報送醫院預算管理委員會,同時反饋給各責任中心。
3.對預算的執行結果進行分析,通過對歷史資料的分析,找出各 項業務與預算之間發生差異的原因,并確定其責任歸屬,用以指導醫 院及各責任中心的業務活動。
醫院預算管理軟件是集業務量預算、收支及結余預算、資金預 算、投資預算等多項預算于一體的綜合性預算,預算體系涉及預算目 標、預算編制、預算調整、預算控制、分析等多方面。預算管理要真 正落實并發揮效益,首先必須是一種管理制度與規則,其次才是制度 與規則的實施與績效評價。因此,建立和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既是預算 管理本身的要求,又是將制度從文字落實到行動的前提。醫院要把一般性的法律規章,以及《醫院財務制度》等行業規則制度作為預算管 理應遵循的法律制度,還要在這些制度基礎上,從醫院實際出發,制 訂具體的預算管理辦法,從而形成一套多層次的預算管理制度體系, 具體指導醫院的預算管理活動。
昆明市延安醫院應用軟件技術圖如下:
四、全面預算編制流程
1. 主要依據醫院年度戰略計劃及歷史的成本數據及業務量的變化, 采用多種預算的編制方式,真正成為對曰常運營財務運作的依據。
2.預算編制原則。
2.1預算的編制要明確體現或反映出醫院整體經營目標,并使這 些經營目標數量化、具體化地落實。
2.2預算的編制在技術上要符合要求,有關預算指標之間要相互 銜接,要有明確的勾稽關系和平衡關系,保證整個預算的綜合平衡和 可靠完整2.3預算編制數據模式:20**年度運營收入預算,較上年增長x%;20**年度運營支出預算,常規費用(管理類和非業務類項目)較 上年度遞減x%0;門(急)診人次:較上年度增長x%0出院人數:較上年度增長x%手術例數:xxxxx例;平均住院日:xx天(20**年度平均住院日xx天);藥品收入占醫藥收入比例:45%
五、結語
醫院本身就是公益性事業單位,醫院社會效益是示醫療服務勞動 過程的社會福利性質及其經濟規律的形成。而醫院的社會效益與預算管 理密不可分。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預算信息系統改變了醫院對預算 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而目前各大型醫院都缺乏此方面的應用研究,并使 預算與醫院的其他業務系統進行業務整合,將醫療業務緊密結合起來,提高了預算的精細化程度,以及預算控制的準確度和可信度。
?
ok3w_ads("s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