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館游記(模板22篇)篇一
我生來喜歡安靜,沒事的時候宅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做自己喜歡的瑣事,梳理自己凌亂的心事,現(xiàn)在皺紋已爬上額頭,這種性格一直沒有變。又來上海3個多月了,一直呆在家里,什么地方也不想去。在女兒的央求下,20xx年12月27日一大早,和女兒女婿一起去上海自然博物館游玩。
因為元旦節(jié)快到了,四處都是張燈結彩,熱熱鬧鬧的景象。雖然去之前就有心理準備,但到了現(xiàn)場,擁擠的場面嚇了我一跳,到處人頭攢動,入口處,更是排了很長很長的隊,此情此景不亞于前幾年的世博會。
自然博物館新館共6層,地上3層、地下3層,整體建筑源于鸚鵡螺的殼體形狀;巧妙圍合的橢圓形水池,成為整個建筑參觀流線的中心焦點,象征著71%的地球表面以水覆蓋,水面帶來了水波的波紋、質感、動感、聲音和反射,則成為博物館體驗的重要部分。
我們3個人隨著人流進入展區(qū),映入我眼簾的是龐大的恐龍骨架,還有懸在半空的大鯊魚標本,視野中,千姿百態(tài)的各種動植物標本,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
移步時,看到了幾只極樂鳥的標本。極樂鳥,只有在求偶時才會展現(xiàn)它最美麗的一面,這些標本都給人以最美麗的享受,我想,要是活的就更美麗了。不知不覺進入了蝴蝶的世界,在這個展區(qū),展示出了世界各地不同時代的上千種蝴蝶標本,特別是墻面上以大小不等、顏色不同的蝴蝶,組成的一個圓形圖案,引眾多游客流連忘返,我趕緊把這美麗裝入相機。
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廳中央的合川馬門溪龍和黃河古象,前者身長22米,肩高3.5米,體重幾十噸,為世界上最大的恐龍之一;后者體長8米,身高4米,一對門牙就有3米長,此外,還有許氏祿豐龍、多棘沱江龍、魏氏準噶爾翼龍、恐龍蛋、恐龍腳印、玄武蛙、魚龍、雷獸、巨犀等古動物化石。
在動物陳列展區(qū),有各種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其中有中國一級保護動物長臂猿、金絲猴、大熊貓、金錢豹、虎、亞洲象、野驢、梅花鹿、野駱駝、揚子鱷等等,還有中國二級保護動物及野生已絕滅的麋鹿(即“四不像”)等許多珍禽異獸;此外,也展出許多外國著名動物,如非洲的'獅子、長頸鹿、狒狒和黑猩猩,澳大利亞的鴨嘴獸、袋鼠和鴯鹋,美洲的獅子,日本的高腳蟹等等。
不知不覺看看時間12點多了,肚子也餓了,于是,與女兒女婿到博物館內的快餐廳吃了點東西,疲憊的雙腿也輕松了許多,接著繼續(xù)游覽。
最吸人眼球是的是看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是個4d球型圓幕,定時播放,我們恰巧趕上了,于是擠在一片人群中聚精會神地觀看,看了一個多小時。看完4d走到一個展柜前,柜內擺放著紅珊瑚、狗頭金、紅寶石,廣西梧州菱錳礦,還看到了俄羅斯的貓眼石等原礦石。而人類發(fā)展史陳列區(qū),用大量實物、模型、出土文物以及二、三百萬年前的前期猿人生活情況的景箱,揭示了人類的起源、人類社會的形成和發(fā)展,以及展示了人是由古猿進化而來,人類社會是由猿群發(fā)展而來的影像,還在演化之路展區(qū)觀看了逃出白堊紀,震撼人心的場面,從而了解了人類形成的過程以及生存的各種方式,還有智慧地不斷增長。
古尸陳列室共陳列5具古尸,其中新疆樓蘭地區(qū)發(fā)掘的樓蘭女尸,是中國已知古尸中年代最早的一具。在中國歷代古尸陳列廳里,還展出有新疆的出土距今3000多年前的哈密古尸以及唐、宋、明三朝古尸,看后有點害怕。
走進非洲大劇場,可以直接觀看,場景、光影配合完美,更領略了草原的狂野。走到上海故事展區(qū),中間有一個很大劇場,循環(huán)播放上海的形成,介紹了上海本地的地質情況和生物物種。看了半天我也累了,和女兒女婿進入咖啡館,喝點咖啡,休息了一會繼續(xù)游覽,這時已4點多了。
大地探珍。介紹了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礦物和巖層不僅構成了巖石圈,更忠實記錄了地球幾十億年演化與變遷。拂去歲月的塵埃,凝聚了天地精華的地質寶藏,點燃了人類文明的火把,散發(fā)著永恒的光芒;而水和風無時無刻不在雕琢地球的容顏,為生命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大舞臺,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打造了我們獨一無二的美麗家園。我想,作為地球人都應該珍惜一切可以珍惜的東西。
上海自然博物館以“自然?人?和諧”為主題,通過“演化的樂章”、“生命的畫卷”、“文明的史詩”,呈現(xiàn)了起源之謎、生命長河、演化之道、大地探珍、繽紛生命、生態(tài)萬象、生存智慧、人地之緣、上海故事、未來之路等10個常設展區(qū);還有臨展廳、4d影院、探索中心等配套功能區(qū)域,展示陳列了來自七大洲的余件標本模型,其中珍稀物種標本近千件。
還有近1500平方米的步入式復原場景,逼真再現(xiàn)生機勃勃的非洲大草原;“跨越時空的聚會”大型標本陣列,匯聚古今中外200余件動植物明星;“逃出白堊紀”等5個沉浸式劇場,再現(xiàn)演化史上的大事件;“自然之窗”等26組復原生態(tài)景箱,400個視覺媒體和一套網上博物館系統(tǒng),滿足了自媒體時代的公眾需求;1500組科學繪畫,直觀地展現(xiàn)藝術與科學的結合;300平方米的活體養(yǎng)殖區(qū),零距離觸摸自然;1200平方米的“探索中心”,構筑觀察發(fā)現(xiàn)、動手實驗、對話探討的樂園;“自然史詩”秀,打造集科技、人文于一體的藝術盛宴。置身其中,了解了來自七大洲許多很遙遠的大自然內涵。
最后回到一樓紀念品館,溜達一會,買了點紀念品,3個人慢慢隨著人流走出了博物館,而我的心情特別愉快,因為,博物館里令人震撼的場景,不亞于春光明媚、青山綠水、姹紫嫣紅的美。
上海自然博物館游記(模板22篇)篇二
暑假時,媽媽們帶上我們一群小孩子去上海旅行,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參觀上海自博物館。
我一走進自然博物館就看到了一只龐大的恐龍標本。這只恐龍大約20多米長,10多米高。粗大的脖子搖來搖去,大聲地吼叫著,讓我想起了電影《侏羅紀公園》里的一只大暴龍。它大聲吼叫著,追捕著獵物,太可怕了!人差一點就被暴龍吃掉了。在大恐龍的背后有一只帶著吃翅膀的小恐龍正準備偷大恐龍的寶寶蛋,大恐龍立刻跑向窩保護自己的寶寶蛋,它才反應過來趕快逃跑。
我來到另一個大廳,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藍鯨,還有獨角龍以及各種各樣的海洋動物。獨角龍的角其實是一顆牙齒,它像一把鋒利的寶劍。我還和狼親嘴,和大猩猩合影,撫摸梅花鹿。太好玩了!太開心了!
我不僅看到了幾億年前的大恐龍,還看到了許多絕種的動物,以及很多的昆蟲,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
上海自然博物館游記(模板22篇)篇三
上海自然博物館位于上海這個大城市的中心——靜安區(qū),面積有12880平方米,是上海科技館的分館,為我們這些對自然略知一二的人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自然知識。這里還有許多使我們男孩子為之癡迷的恐龍骨架,所以說值得一看哦!
走下樓梯,幾座展館就在旁邊,但我還是對物種起源之謎館情有獨鐘。
步入展廳,兩面凹凸不平的墻上面有猿人進化到人類的一個演化過程。最前面是一個黑的像塊碳的猿人,哦,不,那都不能說是猿人了,而是猩猩逐漸演化到人類的一個示意圖。再往里走一點,就是我們祖先的生活情況了。幾個女人圍坐在火堆旁,有一兩個手里還抱了小孩呢!他們談天說地,不亦樂乎。而男人們則拿著一根長矛,去狩獵那些兇猛的野獸,有一兩個手里還拎著“戰(zhàn)利品”回家報喜。再往前走,原本安詳和諧的畫風突變,一片冷冰冰的大海映入眼簾,有展柜里擺著海底動物的化石,還有介紹植物細胞怎樣轉化為生物的。
除此之外,自然博物館里還有繽紛生命,生態(tài)萬象,大地探珍等展館,也都各有特色,引人入勝。這次的游玩讓我受益匪淺,下次有機會,一定還來!
上海自然博物館游記(模板22篇)篇四
去年夏天,我和爸爸去了上海的一處地方——那就是上海自然博物館。
剛到門口,就遠遠地看見博物館的樣子。博物館呈圓形,銀色,又大又寬,非常壯觀。
進去之后是一個大廳,到收銀臺去付錢之后,只見營業(yè)員給了我一個很像對講機的東西,掛在我的胸前。營業(yè)員說:“有些動物模型前有號碼,把它輸入到對講機中,對講機就會把這只動物的各種特點、習性都講解給你聽。”我聽了,便迫不及待地想去試一試。
第一層,我看到了許多海洋生物,而且還看到世界上最大的魚——鯨魚。其中有一只大恐龍還會動,威武極了。
第二層,我和爸爸看到了許多鳥類,每種鳥都很奇特。在樓梯口,我還看見了懸掛在空中的粉色大章魚。
看了這么多動物,當然得拍照了,我和爸爸一人一個手機,每看一個就拍一張,根本停不下來。
第三層和第四層有許多的怪石,人,古代的化石,昆蟲標本,獸皮……各種各樣,讓我目不暇接。
到最后,因為我們的手機沒電了,我才和爸爸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博物館。
對上海電影博物館現(xiàn)代展示陳列特點的研究分析。
上海自然博物館游記(模板22篇)篇五
12月6日,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和同學們一起去參觀了上海自然博物館。走進博物館,首先看到了兩具高大的恐龍骨架,大家不由地驚叫起來,很興奮、很開心。在那里看到了許多奇妙的東西不過都是標本了,栩栩如生哦!
我最喜歡看動物的標本:我看到的有金絲猴、大熊貓、金錢豹、虎、亞洲象、梅花鹿、羚牛、揚子鱷、白鱘、獅子、長頸鹿、袋鼠還有恐龍蛋等。
這次參觀上海自然博物館后,不僅讓我學到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還讓我增長了見識,令我受益匪淺啊!
上海自然博物館游記(模板22篇)篇六
最近,媽媽帶我到中國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之一——上海自然博物館參觀學習,讓我大開眼界。
生命長河從二樓到一樓,以s形坡度緩緩彎曲下行,仿若生命演變的長河。館內的標本展品琳瑯滿目,令人不禁嘖嘖稱贊。龐大的恐龍搖頭擺尾,時不時發(fā)出來自遠古的吼聲;金絲猴頑皮地攀吊在一棵大樹上,眨巴著一對機靈的小眼睛向我們窺視;老海龜神態(tài)安詳,不住地微笑,熱情地歡迎我們的到來。
這次上海的“自然之旅”,增長了我的知識,提高了我探索自然的興趣,大自然真是有無窮的奧秘!
上海自然博物館游記(模板22篇)篇七
今天,天氣格外晴朗,學校組織了我們全體五年級去“上海自然博物館”秋游。我們興高采烈地來到學校,排著整齊地隊伍出發(fā)了。
到達目的地,我和6個小伙伴組成的小組都很興奮,快樂地跑來跑去,追逐打鬧,都對這次游“上海自然博物館”充滿了期待。我們先拍了照留念,然后就開始參觀。“生命長河”里龐大的恐龍搖頭搖尾,還若隱若現(xiàn)的發(fā)出來自遠古地吼叫聲,還有頑皮的金絲猴,和年邁的老海龜,都活靈活現(xiàn)的展現(xiàn)在那里。館內展品琳瑯滿目,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變色龍”
變色龍,在一個玻璃箱里,一個渾身色彩斑斕的小家伙趴在一片葉子上,它爬到哪里身上的顏色就會隨之而變化,雖然這個知識我早就知道了,但當時親眼看到變化,我還是非常的驚嘆的。小變色龍似乎知道我們在參觀它,也興奮地在葉子上爬來爬去,伸長著脖子,伸出它那可愛的小舌頭,舔著旁邊的小葉子,那種可愛的模樣,我們大家看了都歡呼一片,我急忙拿出手機給它拍了段視頻留作紀念。
下午我們又參觀了生命長河,生態(tài)萬象,演化之道......結束之后,我們小組每個人都去紀念品店里買了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紀念品。
這次秋游讓學到了很多知識。大自然真的太奇特了,希望下次再來上海自然博物館。
上海自然博物館游記(模板22篇)篇八
到了博物館門口,我就驚呆了,整棟房子的外墻好像被一張巨大的蜘蛛網網住了一樣,非常的奇特。走進大門,一眼望去,滿眼都是動物和植物標本,我覺得非常新奇,趕緊東瞧瞧西看看,突然,我聽到了一聲低沉的咆哮,定睛一看,原來是一頭巨大的恐龍發(fā)出的吼叫聲,我嚇得撒腿就跑,大聲喊道:“不好啦!真恐龍出沒啦!”過了一會兒,我才明白,這是一只電動恐龍,它在機器的控制下既能搖頭擺尾,又能發(fā)出吼叫聲。真是太有趣了。我壯著膽子來到了這個寵然大物的身旁,我發(fā)現(xiàn)它有兩層樓那么高,身長猶如一艘大船,它的牙齒鋒利得如同一把把尖刀,能把任何堅硬的東西咬得粉身碎骨。這雖然是一頭假恐龍,但我想到億萬年前的真恐龍,該有多么的可怕。
看完了恐龍,我還到其它展館看了很多動植物標本。自然博物館時而把我們帶進炎熱的夏天,時而帶進寒冷的冬天,時而把我們帶進南極看企鵝,時而帶進北極看北極熊。
這次參觀上海自然博物館,讓我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真是受益匪淺啊!
上海自然博物館游記(模板22篇)篇九
我是一位小記者了,我可開興了,因為小記者可以去旅游啦!
今天,導游和老師帶我們去上海自然博物館參觀,車程大概要一個半小時左右。在車上,我們心里高興極了,車廂里充滿了歡聲笑語。終于到了,從外面看博物館,好大呀!我們蔥蔥地進入上海自然博物館,博物館里的好多人呀!導游先帶我們參觀的是起源之謎,那里有許多古代的物品,墻上有點像未來科技的東西,還有一些電腦可以給我們介紹古代物品的詳細資料。接下來導游帶我們參觀的是生命長河,那里有許多恐龍和動物,我還看到一只恐龍在動,有些恐龍和動物都像真的一樣。有些都是化石,有些告示牌可以告訴我們名稱和資料,有些化石是恐龍的一部分化石。我還看到一些翼龍被掛在墻上,有些還是化石掛在墻上。看到這些后,我仿佛回到了恐龍時代。接下來,導游帶我們來到了生態(tài)萬象,我們先來到的是非洲大草原,那里的長頸鹿跟面包樹差不多高,這時,我心里想:長頸鹿都快跟大樹差不多高了。之后我們來到的是南極,那里有好多企鵝,而且還有許多企鵝的家,也就是堡壘,它們有的在釣魚,有的在玩耍,還有的在睡覺。我們還看到了海豹,在我們的腳下。我還來到了北極,哪里有許多雪白雪白的北極熊,它們真可愛。這兩個地方都是冰天雪地,仿佛我也來到了那里,我們又參觀了雕塑公園,那里有許許多多的花朵,仿佛我自己也變成了一朵花,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上海自然博物館。
上海自然博物館游記(模板22篇)篇十
上海自然博物館里有10個展館,分別是:起源之迷,生命長河,演化之道,大地探珍,繽紛生命,生態(tài)萬象,生存智慧,人地之緣,上海故事和未來之路。10個展館展示了近1000件標本和模型,其中珍稀物種標本近千件。
一進門,我們就看到一個租賃導游講解器的柜臺,我和爸爸一人租了一個,付了錢后,我們就開始了博物館“有聲之旅”。
首先,我們先去了起源之迷,探索宇宙未解之迷,了解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了解天外來客——隕石;我們又去了生命長河,與恐龍共舞,探討恐龍如何滅絕——我最喜歡馬門溪龍,頭和尾巴搖搖晃晃,像是在欣賞什么優(yōu)美的樂曲呢!它張開大嘴,發(fā)出低沉的咆哮,好像在說:不要靠近我,否則我就吃了你!
在“非洲大草原”上,我看見了許多非洲動物,這時我發(fā)現(xiàn)了長頸鹿的介紹旁邊粘著一塊數(shù)字板,我趕緊把這個數(shù)字編碼輸入我的講解器,講解器里介紹說,長頸鹿的蹄子很厲害,一蹄子踢下去,連獅子的頭都能被踢碎呢!
自然博物館真大呀,有機會我還會再來的,自然博物館,再見!
對上海電影博物館現(xiàn)代展示陳列特點的研究分析。
奇妙的大自然作文精選。
上海自然博物館游記(模板22篇)篇十一
“歡迎來到上海市靜安區(qū)北京西路博物館!”導游介紹道,“這里是建筑面積45257平方米,有11000件展品的自然博物館。”話音未落,我已經興奮地來到展館門口。
接著,導游帶我們走進了第一個展館——生命長河。“哇,這些鯨魚和鯊魚竟然會在天上飛!”我驚訝地說道。導游聽了,笑呵呵地糾正道:“哈哈哈,其實它們只會在水里游。你們大膽地想象,作者為什么要讓水里的動物在天上飛呢?”我的大腦迅速運轉,啊,有了:“這是因為天地之間要充滿生物,而且在天上飛更有……更有在水里自由自在游動的感覺。對嗎?”“哈哈,就是這個意思呀!”導游笑著說。
說到這里,你們是不是也很想來看看呀?我極力推薦大家來參觀上海自然博物館,相信你們一定會喜歡這里的!
上海自然博物館游記(模板22篇)篇十二
昨天,上海雖然下著雨,但也沒有阻擋我和孩子們去參觀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步伐。上海自然博物館位于延安東路,是坐北朝南6層英國古典風格的建筑,館名是由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書寫的。
上海自然博物館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自然科學博物館之一。共有24萬余件標本藏品。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人類學、地質學、多種自然科學的`綜合性博物館。內容包括:古動物史,古人類史,現(xiàn)代動物三部分,現(xiàn)代動物又包括無脊椎動物,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等,還有上海地區(qū)古尸展,海洋動物展覽共有九個陳列室。
一樓:古動物史。二樓:古生物進化史、古人類、古尸。三樓:無脊椎動物、魚類。四樓: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整個陳列按由低等到高等的順序排列,反映生物演化的歷史進程,以動物界門,綱,目的代表物種,并配有各種生態(tài)景觀環(huán)境,科學展示了各種動物的基本特征,形象反映了它們的棲息及其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其中許多為我國的特產和一二級的保護動物。
在古動物史陳列廳展出的一百多件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廳中央的合川馬門溪龍和黃河古象:前者身長22米,肩高3.5米,體重幾十噸,發(fā)掘于四川合川縣,為世界上最大的恐龍之一;后者體長8米,身高4米,一對門牙就有3米長,發(fā)掘于甘肅東部黃土高原,也是古獸中的龐然大物。此外,還有許氏祿豐龍、多棘沱江龍、魏氏準噶爾翼龍、恐龍蛋、恐龍腳印、玄武蛙、魚龍、雷獸、巨犀等古動物化石。
這里展示了從地層中挖掘出的古代動物化石。闡明了動物的起源和發(fā)展,興盛和衰亡。恐龍,古象都是已經絕滅了的動物,千百萬年過去了,在地層中留下的僅僅是它們的化石,這些化石猶如特殊的文字,向我們敘述著遠在人類出現(xiàn)之前的億萬年內動物演化的生動故事。
對從來沒有參觀過自然博物館的孩子們來說,恐龍還是有足夠的震撼力的。剛步入大展廳時,由于里面燈火昏暗,面對大大的恐龍骨架,孩子們震驚的說不出話來,也許是驚嘆于它們的龐大。
現(xiàn)代動物陳列共有展品2千多件,其中有的還是中國特產動物,也有不少外國珍稀動物。并配有生態(tài)景觀襯托。在陳列標本中,有大珠母貝、大鯢、揚子鱷、東北虎、白鰭豚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外國珍稀動物,如高腳蟹、極樂鳥、美洲獅、鴯鹋、沙袋鼠等。
古人類史陳列展品3百多件,展示了人由古猿的進化歷程,人類社會是由猿群發(fā)展而來,人類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各色的人種的區(qū)別,形成了人類的原始社會,以及貧富兩極分化,階級產生,原始社會瓦解的進程,從最原始人到現(xiàn)代人的300多萬年歷史,這里還有許多不同人種的塑像。
今天也許是因為下雨,來這里參觀的人不多,多是學生、三口之家,幾十張的照片,還沒有把自然博物館掃了個遍,可惜電池沒電了,備用電池忘了沒帶,真是遺憾!
館內張貼了一些關于博物館的介紹,我的總體感覺是:展品標本都是50,60年代制作的,陳舊僵硬,展柜不密封,很多標本上都是灰。介紹文字因為年代久遠顏色都淡了,好多還是手寫的。空氣中彌漫著強烈的樟腦味道。因為下著雨,好多展室開著窗,亦有的展室,吊扇加立式空調調節(jié)溫度,總的來說這樣一個博物館看上去比較陳舊,是應該全面整修了,是應該搬遷了,和大上海的形象完全不搭調。
上海自然博物館游記(模板22篇)篇十三
我有幸來到了浙江自然博物館,圓圓的玻璃穹頂被陽光照耀著,發(fā)出強烈的光芒。剛進入這個大建筑第一眼看到的招牌是生物界的巨人:鯨。這是一頭灰鯨的骨骼,在它面前,我們是如此地渺小,我撫摸著它那骨骼分叉的鰭,想,幾千萬年前,咱們可能就是一家啊。在墻壁上,粘著一塊巨大的海百合化石,那觸須蔓延仿佛感到它在海里隨著水流不斷的舞蹈,在幾億年前,它那龐大的身軀在不停地蠕動,活力十足,現(xiàn)在它變成了石頭,但他仍然向我們訴說著那億萬年前發(fā)生的事情。
第二層,我們投進了一個神秘而廣袤無邊的的超級空間,在這里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約束也沒有氧氣,這個地方就是太空,太空是個搞不清楚大小的東西,你從一頭走到另一頭,說不定要走的年頭比數(shù)學中的千大數(shù)還大(所謂千大數(shù)是指10)但是今天這么大的宇宙之前有可能只是一粒超高密度比分子還小的物質,后來宇宙發(fā)生了爆炸,這粒比分子還小的物質迅速膨脹,越脹越大到現(xiàn)在宇宙還在不停地膨脹從。我們體驗了宇宙的大,現(xiàn)在要來到我們的搖籃:地球上去,其實地球上有許多我們還未知的東西,同樣的體積,密度不一樣,重量也不一樣,在這里我們證實了這一說法,同樣體積的隕石、浮石、花崗石,重量大大不同,隕石的重量竟然是浮石的四倍。在這里我還見到了令人眼花繚亂晶石:紅瑪瑙、紫水晶以及其他。地球的資源真豐富啊!
第三層,億萬年前,一片荒涼,巖漿滿地流,地球上沒有任何生命,但是板塊運動、火山噴發(fā)、隕石撞擊使得地球上出現(xiàn)了一種石頭:疊層石,這種石頭不斷向外界排放氧氣,使得地球出現(xiàn)了一層大氣層,大氣不斷蒸發(fā),地球上出現(xiàn)了大量水汽形成了云,水汽越來越多,于是地球迎來了第一場雨,水流到地處聚集,形成了各種河流湖泊地球的溫度才降下來了。有氧氣了,原始微生物出現(xiàn)了,它們大量繁殖大量演變,漸漸地,地球上第一類低等動物和植物出現(xiàn)了,地球上有了生機,緊接著,第一種生物:由苔蘚類進化的蕨類登上了陸地,讓地球第一次披上了綠衣,它們近似瘋狂地光合作用,陸上的含氧量不斷增加。然后,第一類動物魚類也登上了陸地,又經過幾萬年,只見巨型蕨類遍地,爬行類出現(xiàn)了,造山運動從無聲無息地開始了,漸漸地,高山聳起,地也出現(xiàn)了各種地形又經過幾萬年,新時代的霸主:恐龍出現(xiàn)了,那時,恐龍遍地都是,天上飛的、水里游的、地上爬的,一直持續(xù)了幾千萬年,他們的腦袋越來越高級,智力越來越發(fā)達,又經過幾千年的變化高級動物:哺乳動物出現(xiàn)了,終于在幾億年前一顆隕石的到來結束了這樣的場景:霎時間,海浪卷起幾十米高,淹沒了靠近海岸線的陸地,然后天上煙塵漫天,許多植物因缺少陽光,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枯萎,許多食草恐龍因缺少食物而死亡,而許多食肉恐龍也因缺少食物大量死亡,但是我們的祖先哺乳動物卻挺過了這場災難。
上海自然博物館游記(模板22篇)篇十四
我們參觀完一樓到了二樓。二層是生命展區(qū),進入生命展區(qū)就像是穿越了時空隧道。主要講動物的起源演化。有很多好看的東西。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些石頭和水晶。我有很多喜歡的石頭和水晶:彩色方解石;水膽水晶;紫晶......還有珊瑚;脊板頂珠珊瑚;扇形珊瑚,貝殼,塔斯瑪尼亞鮑螺;法螺一家四口;鸚鵡螺,方鉛礦,還有呆萌的魚......接著還有一些蛇,蟒,鱷魚,恐龍,鴕鳥,狼,牛,等。引人注目的還有蝴蝶,好幾墻,各式各樣,見過的,沒見過的都很漂亮。有兩個能動的恐龍,惟妙惟肖特別的逼真。有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三層家園生態(tài)是肯尼斯貝林先生捐贈天津的動物標本。我最喜歡麋鹿,袋鼠。
上海自然博物館游記(模板22篇)篇十五
暑假的一個星期天,我和家人去了上海自然博物館,我們淋著大雨在排隊,排了很久,終于順利進館了。
自然博物館很大,但我對非洲館印象更深刻。那里有很多的墻壁,墻壁上陳列著各種昆蟲和動物皮,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蛇墻了,之所以叫蛇墻是因為上面有很多的蛇,有火赤煉,水赤練,還有烏梢蛇,水蛇等,花紋有斑斑綠綠的,也有斑斑點點的,唯獨沒有的就是蟒蛇。還有一面蜥蜴墻,我仔細觀察后發(fā)現(xiàn),唯獨沒有的就是卡莫多巨蜥,此外,蜥蜴墻上還有很多烏龜,包括鱷龜,瑪塔龜?shù)龋{龜長相像鱷魚,蜥蜴和鱷魚是近親,所以把他們歸在一起。我們還看到一面細菌墻,細菌強太惡心了,上面有密密麻麻的細菌,藍色的,白色的,黃色的,而且都是不同形狀,這些形狀是不規(guī)則的,因為我覺得太惡心了,所以只瞄了一眼就跑走了。
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東西真是千奇百怪、妙不可言啊,讓我學到了很多動物學的知識,這真是一次很有收獲的旅程啊!
對上海電影博物館現(xiàn)代展示陳列特點的研究分析。
上海自然博物館游記(模板22篇)篇十六
午飯后,我們來到自然博物館。講解員阿姨先讓我們在大廳排好隊,然后帶著我們踏上了參觀之旅。
我們“穿越時空”,來到了“寒武紀”。那時,地球上主要是水的世界,海洋中有數(shù)不清的無脊椎動物,比如三葉蟲、草履蟲等等。慢慢地,我們進入了“奧陶紀”,海媽媽又新生出了“貝類兄弟”。因為當時還沒有像鯊魚那樣的大型海生動物,所以“貝類兄弟”就成了海洋一霸。漸漸地,時間流進“志留紀”,海里已經出現(xiàn)了最早的魚類和最早的海洋節(jié)肢動物。那時的魚可是標準的“暴力魚”!全都長著又長又尖的牙齒,簡直就是海洋“霸主”!跟隨著時光老人的步伐,我們又進入了“泥盆紀”。當時,住在海洋里的這些“遠古祖先”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很想看看陸地上究竟有什么。于是,它們開始試著往陸地上爬,當肉鰭演變成四肢時,一個新的門類出現(xiàn)了,這就是兩棲動物,它們就是今天青蛙的祖先。
與此同時,昆蟲大家族也開始發(fā)展了。“報告,我們已進入了‘石炭紀’!”這里的祖先們都已經適應了陸地上的環(huán)境,開始在陸上定居了,它們就是最早的爬行動物。時間流逝得真快,爬行動物的祖先進化成了恐龍。三疊紀時期,地球上出現(xiàn)了“小恐龍”,它們的出現(xiàn)也為這個驚人的王國拉開了序幕,歷史也為中生代的到來翻開了新的一頁。當我們進入“侏羅紀”時,驚奇地發(fā)現(xiàn)那里竟然有遠古祖先的“小樂園”。我立刻就來了興趣,三步并作兩步地跑進“小樂園”,和恐龍們玩了起來。我打算和包頭龍比誰的`敲錘技術好,結果卻狼狽而逃。現(xiàn)在,我打算去給三角龍和異特龍當“眼科醫(yī)生”,沒想到,它們的視力都很好,而且都是5.9。哇塞,原來恐龍的視力比人還要好啊!接下來,講解員阿姨又帶著我們gotothe“白堊紀”,穿越了“哺乳動物時期”和“原始人時期”,隨著新生代的到來,我們的穿越之旅也就隨之結束了。
最后,講解員阿姨還給我們講了許多關于動物的知識,帶著我們去“山林里”聽了每個動物發(fā)出的聲音……自然博物館真有趣呀!
上海自然博物館游記(模板22篇)篇十七
寒假期間,表姐、外婆和我一起來到了舉世聞名的上海自然博物館。它是以“自然、人、和諧”為主題的博物館。
到了場館,遠遠望去,它好像一位龐大無比的巨人在傳授文化。而近看,它又像一個鳥窩。一進場館,哇!實在太大了!它是由若干個常設展組成的。我們第一個就來到了“起源之謎”這個展區(qū)。那里面有大名鼎鼎的科學家牛頓發(fā)明的反射望遠鏡、有地球的簡介……其中,最奇特的就是隕石了,它們一共有三塊,每一塊都形態(tài)各異、千姿百態(tài)。第一塊是來自俄羅斯的隕石,它閃閃發(fā)光,散發(fā)出迷人的光彩。其他兩塊則是來自上海本地的了,它們也非常光彩奪目。
看完了起源之謎展區(qū),就到了我最愛的展區(qū)――生命長河展區(qū)。那里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動物標本,比如說:巨大的甘氏巨螯蟹、中國國寶川金絲猴、乖巧溫順的梅花鹿……我到一個展臺就聽一個解說,表姐看到我聽得津津有味的樣子,不禁笑了起來。這么多的動物標本、化石里面,你知道我最喜歡那個嗎?答對了,就是恐龍標本和化石了。他們一個個身材巨大。最搞笑的就是偷蛋龍了,看它那樣子,鬼鬼祟祟地跑到別人的巢穴里偷蛋,簡直滑稽極了,逗得我哈哈大笑。
最后我們來到了“演變之道”展區(qū),它讓我知道了:我們最早的祖先是像眼鏡猴一樣的猴類,漸漸演變成猿猴,最后演變成人類。
眼看著就要離開了,我強拉硬扯把大人們拉到了紀念品店,選了一只小眼睛猴,他的眼睛水靈靈的,非常機靈。買完紀念品,我只能懷著依依惜別的情懷走了。上海自然博物館實在太神奇了,令我流連忘返,我明年如果有時間,一定還要再來!
上海自然博物館游記(模板22篇)篇十八
今天媽媽帶我來到了北京自然博物館。
我們首先參觀了熱帶魚館。這個館里有許多古怪的熱帶魚。
有的長滿許多大小不一、長短各異的刺,怪不得它叫刺猬魚呢。
接下來我們參觀了標本室。標本室內有中國國寶中華鱘的標本。這是一種很古老的史前魚,它的前肢以經進化成了跟腳一樣的東西。這說明在很久以前,魚已經開始企圖爬上陸地去生活,可是因為氧氣不夠,它又退回去了。這個標本室內還有許多奇形怪狀的珍奇動物標本。這些標本動物大多數(shù)都已經滅絕了。
最后我們參觀了史前動物館。里面介紹了人類的進化過程:
首先是在很久以前,在一次宇宙大爆炸中地球誕生了。冰河期也開始了,然后出現(xiàn)了海洋、高山和陸地,后來出現(xiàn)了火山爆發(fā)。
今天的參觀真有趣呀!
上海自然博物館游記(模板22篇)篇十九
買票進入博物館以后,媽媽先給我租了一個講解器,買了四維電影票,我們就開始參觀了。我們先來到二樓的生命長河展廳,抬頭一望,天花板上掛滿了奇特的海洋生物模型,有一只海底恐龍、有烏賊、水母、鯊魚和獨角鯨等等。巨大的馬門溪龍模型扭動著脖子,發(fā)出低吼聲。我們順著螺旋形的斜坡參觀,斜坡兩側陳列著各種動物的標本,有天上飛的鳥類,像是禿鷲、丹頂鶴、孔雀、鵜鶘,有地上跑的盤羊、巖羊等等,有猴子、猩猩之類的靈長類,還有獅子、老虎、豹子這些貓科動物,還有狼。
生命長河展廳旁邊就是體驗自然展區(qū)。一個寬寬的走廊兩側擺著很多箱子,箱子里面養(yǎng)著各式各樣的動物。在這里我看到了蝎子、水母、海龜、螞蟻、蛇、竹節(jié)蟲、熱帶魚等等,很多有意思的動物。有一個玻璃房子里面有植物和許多許多蝴蝶,有一種超大的蝴蝶,翅膀的顏色五彩斑斕;枯葉蝶,停在玻璃上,真的像一片片枯樹葉;還有很多各種顏色的蝴蝶,停在花朵上采蜜。
接著我們來到了負一層的演化之道展廳。我看到了三葉蟲的化石,立刻就想起了我在美術班里做過它。三葉蟲的腳很多,身體很小,喜歡在石頭上爬來爬去。我還看到了許多原始植物的化石,知道了科學家是怎樣通過化石猜測原始動植物的樣子。
這時候四維電影快開始了,我們去餐廳吃了點東西,就急忙趕去電影院了。我們看的電影名字叫“魚龍勇士”,講的是一只小魚龍在尋找爸爸媽媽的過程中戰(zhàn)勝和幫助了水里的恐龍的故事。四維電影特別有意思,一會兒腳底下噼里啪啦像是有螃蟹從腳邊爬過,一會兒滿臉都是水,像是被一條大鯊魚噴了滿臉口水,一會兒背后好像被恐龍狠狠撞了一下,畫面上的動物好像都在眼前,能夠摸到它們一樣!
對上海電影博物館現(xiàn)代展示陳列特點的研究分析。
上海自然博物館游記(模板22篇)篇二十
上海自然博物館是一個古樸甚至寒酸的老者,你可以看到斑駁的墻壁,揮散不去的樟腦丸氣味,你也可以看到最早、最認真的那一批科學研究者留下的考古痕跡。安靜的三層樓里人很少,五塊錢的門票說明它已經漸漸從時尚的、熱烈的城市中退下,獨守一方。
說實話,如果不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多一點對古生物的了解,我們自己也許不會與它相遇。在這個熱浪滾滾的夏天,我們踏入其中,回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建筑里,和孩子一起解讀古生物的奧秘,心有所得。
慶幸我們沒有錯過它。
上海自然博物館游記(模板22篇)篇二十一
聽說上海博物館要從舊址搬走了,那里有許多上海長大的80后的兒時的回憶,于是去匆匆重溫了一下。
西洋風格的老建筑,門口的大石階,雖然規(guī)模不大,還被延安高架路蓋過了風頭,但也感覺得到一點紐約nmnh的氣質。門票多年以來都是5塊,算是最平民的豪華博物館了吧。
自然博物館自然是要看恐龍的。一進館,巨大的馬門溪龍mamenchisaurus就占據這中央大廳的中央。雖然當時對這些大型食草蜥腳類復原的姿態(tài)與現(xiàn)在的認識有所不同,但這更留下了它在許多人心中的深刻印象。
馬門溪龍更可能的姿態(tài)是脖子和尾巴分別向前后平伸以保持身體平衡,尾巴不拖地,頭只是稍微揚起,不會因為長脖子對位置太高的大腦造成供血不足。
當事人回憶:“我小時候真的被門口的那個東西(合川馬門溪龍mamenchisaurushochuanensis)嚇哭過,好多次……”
我表示我小時候每想到此貨總是在想吃合川桃片,于是這幾乎是我小時候說得最多的恐龍了。
馬門溪龍旁邊的家伙是我們的本土劍龍:多棘沱江龍tuojiangosaurusmultispinus,同樣在川渝一帶出土,它有15對棘板,數(shù)目是已發(fā)現(xiàn)的劍龍科中最多的――當然這是博物館里的說明介紹的,不知現(xiàn)在更新沒有。
這是被研究得最多的一種中國劍龍,還有一副化石在倫敦自然博物館。不過這些都已經是歷史的印記了,它們永遠也不會再復活,我們不過是在懷緬過去罷了!
一塊橫匾上懸掛在正門上方,七個大金字熠熠生輝,這高大的建筑就是上海自然博物館。
十月十四日那天,我們由老師帶領到那兒去參觀,這次參觀真使我大飽眼福。
我們先參觀了古尸陳列室。古尸室里,存放著一具具形態(tài)不同的古尸。我們分別參觀了新疆哈密、樓蘭等地的五具古尸。他們除了肉已干癟,皮膚變成咖啡色以外,形態(tài)等都沒改變。聽講解員介紹,這些古尸很有研究價值。我想:這些古尸能夠完好地保存千百年直到現(xiàn)在,可真不容易!
走出古尸陳列室,我們又來到了一個特別寬敞的大廳,這個大廳大概有兩三層樓那么高,大廳中央停放著四具恐龍化石,中間的一具最大,這具恐龍化石大約高二十二米,頭頸一直伸到大廳的天花板上。它的頭骨向上仰著,似乎在眺望遠方;胸骨一根根整整齊齊地排列在身體兩旁;臀骨呈扇形,朝兩邊張開;兩只前肢高高騰起,腿骨有碗口那么粗。遠遠望去,這頭恐龍化石就象一輛大吊車,聽別人說這只恐龍名叫“馬門溪龍”,在大恐龍的兩旁還分別陳列著三只小恐龍的化石。最前面一只小恐龍名叫“沱江龍”,大恐龍后面的那只叫“祿豐龍”,大恐龍旁邊的那只叫“棘鼻青島龍”,這三只小恐龍團團圍著大恐龍。這時,我仿佛看到“大恐龍帶著小恐龍一起出去尋食,它發(fā)現(xiàn)不遠處有一片樹林,就迫不及待地想跑過去,美餐一頓,小恐龍形影不離地跟著大恐龍向樹林跑去……”。
在恐龍旁邊還有一具黃河象的化石骨架,雖然它已經變成了化石,但是尊容如故。在這里,我還詳細地了解到從猿到人的進化史。這時,集合的哨聲響了,我?guī)е篮玫腻谙腚x開了古生物陳列室。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二樓“無脊椎動物陳列室”,這里幾乎是魚的天堂,大魚,小魚各種各樣,無所不有。但在這些魚中,給我印象最深是那條兇猛的鯊魚標本,人們常說它是海中一霸,今天一看,果然名不虛傳。只見這條鯊魚的身軀有二三米長,兩排鋒利的牙齒排列在那只大嘴的上下,它的眼睛虎視眈眈,似乎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獵物。這時,我不禁自言自語地說:“鯊魚果然兇猛啊!”
走出無脊椎動物陳列室,我們又參觀了“哺乳動物”陳列室。在這里我似乎感到自己走進了一個神奇的自然界:飛禽走獸都匯合到了一起,我還看到了龐大的海龜,珍貴的禽獸,美麗的鳥兒和巨大的鯨,最引入注目的要算一頭虎鯨標本了,它雖然沒有藍鯨那么巨大,但它那比老虎還要兇猛盼樣子至今還歷歷在目。
不知不覺兩個多小時的參觀結束了,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自然博物館,在回家的路上,我覺得自己似乎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了一次,獲得了不少新知識,收獲真不少啊!
上一篇:看小崗村第一書記有感下一篇:保健老師年終總結
上海自然博物館游記(模板22篇)篇二十二
聽說上海博物館要從舊址搬走了,那里有許多上海長大的80后的兒時的回憶,于是去匆匆重溫了一下。
西洋風格的老建筑,門口的大石階,雖然規(guī)模不大,還被延安高架路蓋過了風頭,但也感覺得到一點紐約nmnh的氣質。門票多年以來都是5塊,算是最平民的豪華博物館了吧。
自然博物館自然是要看恐龍的。一進館,巨大的馬門溪龍mamenchisaurus就占據這中央大廳的中央。雖然當時對這些大型食草蜥腳類復原的姿態(tài)與現(xiàn)在的認識有所不同,但這更留下了它在許多人心中的深刻印象。
馬門溪龍更可能的姿態(tài)是脖子和尾巴分別向前后平伸以保持身體平衡,尾巴不拖地,頭只是稍微揚起,不會因為長脖子對位置太高的大腦造成供血不足。
當事人回憶:“我小時候真的被門口的那個東西(合川馬門溪龍mamenchisaurushochuanensis)嚇哭過,好多次……”
我表示我小時候每想到此貨總是在想吃合川桃片,于是這幾乎是我小時候說得最多的恐龍了。
馬門溪龍旁邊的家伙是我們的本土劍龍:多棘沱江龍tuojiangosaurusmultispinus,同樣在川渝一帶出土,它有15對棘板,數(shù)目是已發(fā)現(xiàn)的劍龍科中最多的――當然這是博物館里的說明介紹的,不知現(xiàn)在更新沒有。
這是被研究得最多的一種中國劍龍,還有一副化石在倫敦自然博物館。不過這些都已經是歷史的印記了,它們永遠也不會再復活,我們不過是在懷緬過去罷了!
一塊橫匾上懸掛在正門上方,七個大金字熠熠生輝,這高大的建筑就是上海自然博物館。
十月十四日那天,我們由老師帶領到那兒去參觀,這次參觀真使我大飽眼福。
我們先參觀了古尸陳列室。古尸室里,存放著一具具形態(tài)不同的古尸。我們分別參觀了新疆哈密、樓蘭等地的五具古尸。他們除了肉已干癟,皮膚變成咖啡色以外,形態(tài)等都沒改變。聽講解員介紹,這些古尸很有研究價值。我想:這些古尸能夠完好地保存千百年直到現(xiàn)在,可真不容易!
走出古尸陳列室,我們又來到了一個特別寬敞的大廳,這個大廳大概有兩三層樓那么高,大廳中央停放著四具恐龍化石,中間的一具最大,這具恐龍化石大約高二十二米,頭頸一直伸到大廳的天花板上。它的頭骨向上仰著,似乎在眺望遠方;胸骨一根根整整齊齊地排列在身體兩旁;臀骨呈扇形,朝兩邊張開;兩只前肢高高騰起,腿骨有碗口那么粗。遠遠望去,這頭恐龍化石就象一輛大吊車,聽別人說這只恐龍名叫“馬門溪龍”,在大恐龍的兩旁還分別陳列著三只小恐龍的化石。最前面一只小恐龍名叫“沱江龍”,大恐龍后面的那只叫“祿豐龍”,大恐龍旁邊的那只叫“棘鼻青島龍”,這三只小恐龍團團圍著大恐龍。這時,我仿佛看到“大恐龍帶著小恐龍一起出去尋食,它發(fā)現(xiàn)不遠處有一片樹林,就迫不及待地想跑過去,美餐一頓,小恐龍形影不離地跟著大恐龍向樹林跑去……”。
在恐龍旁邊還有一具黃河象的化石骨架,雖然它已經變成了化石,但是尊容如故。在這里,我還詳細地了解到從猿到人的進化史。這時,集合的哨聲響了,我?guī)е篮玫腻谙腚x開了古生物陳列室。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二樓“無脊椎動物陳列室”,這里幾乎是魚的天堂,大魚,小魚各種各樣,無所不有。但在這些魚中,給我印象最深是那條兇猛的鯊魚標本,人們常說它是海中一霸,今天一看,果然名不虛傳。只見這條鯊魚的身軀有二三米長,兩排鋒利的牙齒排列在那只大嘴的上下,它的眼睛虎視眈眈,似乎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獵物。這時,我不禁自言自語地說:“鯊魚果然兇猛啊!”
走出無脊椎動物陳列室,我們又參觀了“哺乳動物”陳列室。在這里我似乎感到自己走進了一個神奇的自然界:飛禽走獸都匯合到了一起,我還看到了龐大的海龜,珍貴的禽獸,美麗的鳥兒和巨大的鯨,最引入注目的要算一頭虎鯨標本了,它雖然沒有藍鯨那么巨大,但它那比老虎還要兇猛盼樣子至今還歷歷在目。
不知不覺兩個多小時的參觀結束了,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自然博物館,在回家的路上,我覺得自己似乎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了一次,獲得了不少新知識,收獲真不少啊!
上一篇:看小崗村第一書記有感下一篇:保健老師年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