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是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而制定的一份詳細計劃。教學計劃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按照一定的目標、內容和步驟有序地安排和組織教學活動的計劃,它可以幫助教師明確教學目標、策劃教學過程、評估教學成果,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制定一份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是每個教師需要面對的問題,制定教學計劃需要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和需求,設計符合其學習能力和興趣的內容和方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教學計劃范例,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課文倔強的小紅軍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一
一、關注個體差異,引導自主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學習方式”。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交流,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課文內容進行學習,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這種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手段、學習伙伴的開放性教學,體現了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而“把教學的主動權讓給學生”、“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的本真回歸,體現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的新課程思想以及“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
二、營造互動氛圍,引導合作交流。
合作學習是信息時代人們學習的重要特征,學會合作是現代社會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合作”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求在教學中進行師生、生生的合作、交流與互動、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伙伴讀書學習,以及學生質疑問難時的互幫互助等,都體現了學生學習的合作性。學生在合作中形成互動,在思考中相互接納,這樣可以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可以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得到增強。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也由傳授者轉為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使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師生之間形成“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三、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實踐。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強調,在教學中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地探究學習,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學會學習。在本課教學中,通過創設小紅軍為什么要“騙”陳賡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勇于探究的'濃厚興趣;引導學生分析小紅軍“騙”時的動作、神情、語言,再將學法遷移到小紅軍是怎樣一步步說服陳賡同志先走的;通過學生自讀、自練、自悟,明白了小紅軍在急需幫助的情況下,為了不拖累別人而拒絕了陳賡的幫助,心中對小紅軍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然后引導學生大膽地評價小紅軍是一個怎樣的人,并敢于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進而使學生的心中深深刻印上小紅軍的光輝形象。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深刻體悟,滿足了“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強烈需要,為他們學會學習、終身學習和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基礎。
課文倔強的小紅軍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二
教學目的:
1、認識“疲、稞”等生字,會寫“倔、顧等生字。
2、融合自讀自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課文中難理解的詞句。
3、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領會文章的中心,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的崇高品質。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通過自讀自悟,了解小紅軍和陳賡是怎么做的,他們為什么這樣做。教學難點:
了解小紅軍是怎樣倔強地拒絕陳賡的,知道小紅軍為什么這樣做。教學準備。
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了解課文背景。
1、課件展示幾組紅軍過草地的鏡頭,學生直觀感受。
(課件展示的鏡頭:惡劣的草地環境;紅軍在艱難的行軍;紅軍陷入沼澤的情景;紅軍以草根、樹皮充饑;茫茫的大草地;疲憊的人和馬等。)。
2、看完這一組鏡頭后,你想說什么?
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體會當時生活環境的艱苦和自然條件的惡劣。)。
3、以“陳賡的回憶”引入課文的學習。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在長征路上過草地的時候,一個小紅軍由于饑餓、疲憊,犧牲在陳賡的馬背上。)。
三、學習課文生字。
1、指導過程。
第二步,讀懂詞語,用自己的方法讀懂文中的詞語,交流讀懂和沒有讀懂的詞語。
第三步:讀準讀順課文,檢查朗讀。
四、整體感知。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找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圍繞疑點研讀課文,深入人物內心世界。1.課件出示研讀要求:
(1)品讀課文2-10自然段,劃出相關的詞句。(2)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體會人物的心理。
2。學生圍繞幾個研讀問題進行品讀。(獨學、對學、群學)3.匯報交流:
問題一:面對陳賡多次幫助,小紅軍接受了嗎?小紅軍是怎樣拒絕陳賡同志的幫助的?
(1)找出課文中描寫小紅軍三次拒絕陳賡幫助時的語言、動作和神態的語句,細細品讀。
重點體會“倔強地說”“把腰一挺”“做出賽跑的姿勢”“把身上的干糧袋一拉,輕輕地拍了拍”。
思維拓展:事實是小紅軍說的那樣嗎?小紅軍為什么要“騙”陳賡呢?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中描寫小紅軍外貌的句子,描寫環境的句子和課件中所展示的紅軍過草地的情景來體會。
問題二:“陳賡全明白了。”他全明白了什么?
(1)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想想陳賡明白了什么。(他明白了小鬼為什么不肯騎馬,為什么不肯和他一起走,為什么不肯接受他的青稞面,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不拖累別人。)。
(2)陳賡同志是怎樣一步一步明白真相的呢?引導學生找出相關語句指導朗讀,體會陳賡的感受。出示句子:
a.他騎在馬上,心情老平靜不下來,從剛才遇見的小紅軍,想起一連串的孩子。(心情不平靜是說始終不放心。因為一個小孩子,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下,沒有一個同伴同行,怎么叫人放心呢?)b.“不對,我受騙了!”陳賡同志突然喊了一聲,立刻調轉馬頭,狠踢了幾下馬肚子,向來的路奔跑起來。
引導學生體會陳賡同志因為自己的疏忽大意,沒能及早救小鬼而深深后悔、自責,十分悲痛。引導學生體會陳賡同志高度的責任感和革命前輩對革命后代的關懷。
(3)理解課題:“倔強”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課題說小紅軍“倔強”?
四。總結全文。
這是一位多么勇敢、堅強、機靈的小紅軍戰士啊!他一心為他人著想,把危險和困難留給自己,多么令人感到啊!
同學們,在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從小紅軍的身上,我們感受到了他樂觀、堅強、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崇高品質。與此同時,你又悟出了什么學習方法呢?讀課文時,要抓住描寫人物動作、神態的詞語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讀出思考,這樣才能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板書:
一心為他人著想。
課文倔強的小紅軍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三
本文記敘了陳賡同志回憶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隊的小紅軍在極度饑餓、疲憊的情況下,巧妙地說服陳賡同志放棄對自己的幫助,最后犧牲在長征途中。作者滿懷深情地贊揚了小紅軍勇敢堅強,寧愿自己挨餓受苦,也不愿拖累別人的優秀品質,也贊揚了陳賡同志關心戰士的美德。本文的重點是通過人物簡潔的對話和精彩的細節描寫突出人物的形象。難點一是為什么小紅軍寧愿自己挨餓受苦也不愿意接受陳賡的幫助,二是最后陳賡明白了什么。本教學設計采用兩課連上的形式,不分課時。
教學理念。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體會人物內心情感。
2、學會12個生字,正確讀寫“倔強、疲憊、口吻”等詞語。
3、抓住關鍵詞語,通過自主讀書、感悟,體會小紅軍的優秀品質。
教學準備。
多媒體、生字卡片。
教學流程。
一、讓學生匯報搜集到的有關長征的資料。
二、解題:什么叫“倔強”?老師簡介陳賡。
三、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要想知道課文是怎樣寫小紅軍的,請先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遍課文,生字要讀準,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1)問一個問題: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2)檢查讀書情況,指名按小節朗讀課文,學生互評并正音。
3、老師范讀課文,請學生當小老師評一評。
4、默讀一遍課文,用筆圈畫、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跡。
四、解讀陳賡——從配角入手。
出示:“陳賡同志終于被這個小紅軍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
2、多讀兩遍這個句子,你對哪些詞語有話要說?
(學生可能會對“終于”、“只好”等比較關注。)。
3、“終于”說明了什么?(陳賡經過很多次的努力。)。
4、我們來看看陳賡是怎樣幫助小紅軍的?默讀3—9節,同桌討論。
5、匯報:三次想幫小紅軍,板書:騎馬。
同行。
給青稞面。
6、其實陳賡自己的情況也不好,從哪里可以知道?自由讀第二節。
指導看圖,感受陳賡清瘦虛弱的形象。
小結:陳賡自己已經非常疲憊,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幫助小紅軍,這可以看出什么?板書:關心戰士。
五、細究小紅軍——體會“倔強”
為什么陳賡第一眼看到小紅軍就想幫助他?出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一段話多讀幾遍,說說你的感覺。
(通過不斷的自主讀書,引導學生體會小紅軍自己已經極度虛弱疲憊了。)。
2、即使如此,小紅軍也沒有接受一次陳賡的幫助,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紅軍是怎樣一次次說服陳賡的。
3、自由讀4—6節,說說小紅軍是怎樣告訴陳賡他不需要騎馬的。先自己讀課文,然后同桌討論。
(學生可能會抓住“滿不在乎”、“笑”、“挺”等詞語進行討論,先讓學生充分地說,老師順勢進行指導。)。
板書:不在乎、笑、挺。
4、有感情朗讀4—6節,體會小紅軍的內心。
5、老師與學生分角色朗讀7,8兩節,說說你想到了什么?
板書:拉、拍、鼓鼓的。
7、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可以充分一些。
六、感悟“明白”——升華情感。
默讀11—14節思考:哪些地方特別讓你感動?為什么?
2、匯報,“牙印”說明了什么?為什么特別讓你感動?
3、想想“窮孩子”可能會是怎樣的人?
4、出示:“陳賡同志全明白了。”全班討論,他明白了什么?
總結:他明白了小紅軍的體力早就不行了,路也走不動了,干糧早就沒有了,已經處于極度饑餓、疲憊的狀態,隨時會有生命的危險,但小紅軍認為自己年輕,寧愿挨餓受凍,甚至犧牲也不愿拖累別人。
5、此時此刻,你想對小紅軍說些什么呢?
6、讓我們帶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朗讀全文。
七、學習生字。
同桌互相讀準生字,討論每個生字的寫法。
2、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齊讀。討論如何記住每個生字,并獨立組兩個詞。
(說明:生字詞的學習也是中年級教學的一個重點,但應教給方法,強調自主學習。)。
八、作業。
今年是紀念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我們也應該以自己的方式慶祝一下。課后去準備與長征有關的故事,下節課開一個“長征故事會”。
板書設計。
陳賡:
騎馬。
同行。
給青稞面。
關心戰士。
小紅軍:不在乎。
等同伴。
拉
拍
寧愿自己挨餓受苦,笑。
挺
鼓鼓的。
也不愿拖累別人。
課文倔強的小紅軍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四
《倔強的小紅軍》是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是一位紅軍作家----陳靖寫的一篇記敘文,課文記敘了陳賡同志回憶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隊的小紅軍在極度饑餓、疲憊的情況下,巧妙地說服陳賡同志放棄對他的幫助,最后犧牲在長征途中。贊揚了小紅軍勇敢堅強,寧愿自己挨餓受凍,也決不拖累別人的優秀品質,還贊揚了陳賡同志關心戰士的美德。
本課采用了倒敘的方式開始了故事的講述,點明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同時也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表達了人物所蘊含的感情。全文共15個自然段,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陳賡同志曾經講過的一件往事。第二部分(2——10自然段)寫陳賡同志遇到一個掉隊小紅軍,想幫助他,卻被他說服,騎上馬先走,最后小紅軍犧牲在陳賡同志的馬背上,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可分為兩層。第一層(2——10自然段),第二層(11——15自然段)。
本單元課文學習方法的訓練重點是“注意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因而借助上單元“注意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抓住文章的敘述的事件,體會人物的特點”學法來學習本課,并為后兩課講讀課文《小兵張嘎奪槍記》、《虎門銷煙》和略讀課文《“0”的突破》的學習打下基礎,讓學生能在老師的點撥下獨立學文。
這篇課文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感知全文大意,給生字正音,理清文章的脈絡結構。第二課時品讀全文,學文明理。
1、我班現有學生47人,是這學期剛招進來的,他們都是來自邊遠的瑤族村屯,語文基礎較差,連最基本的拼音都不會讀。因此班上學困生占了一半,老師的指導難度很大,收效甚微。
2、課文內容距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差較遠,學生不太容易理解當時長征過草地的艱苦生活環境和惡劣的自然條件。老師有必要在課前布置學生盡力收集有關長征過草地的資料,讓學生充分了解當時的生活和自然環境。
3、學生閱讀面和收集資料的能力有欠缺。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2、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倔、憊、稞、嘛、膝、捶;要求會寫的字有:倔、顧、饑、薄、段、港、狠;要求掌握的詞語有:倔強、回顧、忍饑挨餓、一段、香港。
3、引導學生了解通過描寫人物言行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寫作方法,并在以后的習作中加以運用。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了解小紅軍和陳賡的品質及其感情。
課文倔強的小紅軍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五
本文記敘了陳賡同志回憶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隊的小紅軍在極度饑餓、疲憊的情況下,巧妙地說服陳賡同志放棄對自己的幫助,最后犧牲在長征途中。作者滿懷深情地贊揚了小紅軍勇敢堅強,寧愿自己挨餓受苦,也不愿拖累別人的優秀品質,也贊揚了陳賡同志關心戰士的美德。本文的重點是通過人物簡潔的對話和精彩的細節描寫突出人物的形象。難點一是為什么小紅軍寧愿自己挨餓受苦也不愿意接受陳賡的幫助,二是最后陳賡明白了什么。本教學設計采用兩課連上的形式,不分課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體會人物內心情感。
2.學會12個生字,正確讀寫“倔強、疲憊、口吻”等詞語。
3.抓住關鍵詞語,通過自主讀書、感悟,體會小紅軍的優秀品質。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一、讓學生匯報搜集到的有關長征的資料。
二、解題:什么叫“倔強”?老師簡介陳賡。
三、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要想知道課文是怎樣寫小紅軍的,請先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遍課文,生字要讀準,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1)問一個問題: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2)檢查讀書情況,指名按小節朗讀課文,學生互評并正音。
3.老師范讀課文,請學生當小老師評一評。
4.默讀一遍課文,用筆圈畫、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跡。
四、解讀陳賡——從配角入手。
1.課件出示:“陳賡同志終于被這個小紅軍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
2.多讀兩遍這個句子,你對哪些詞語有話要說?
(學生可能會對“終于”、“只好”等比較關注。)。
3.“終于”說明了什么?(陳賡經過很多次的努力。)。
4.我們來看看陳賡是怎樣幫助小紅軍的?默讀3—9節,同桌討論。
5.匯報:三次想幫小紅軍,
板書:騎馬同行給青稞面。
6.其實陳賡自己的情況也不好,從哪里可以知道?自由讀第二節。
指導看圖,感受陳賡清瘦虛弱的形象。
小結:陳賡自己已經非常疲憊,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幫助小紅軍,這可以看出什么?板書:關心戰士。
五、細究小紅軍——體會“倔強”
1.為什么陳賡第一眼看到小紅軍就想幫助他?課件出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一段話。多讀幾遍,說說你的感覺。
(通過不斷的自主讀書,引導學生體會小紅軍自己已經極度虛弱疲憊了。)。
2.即使如此,小紅軍也沒有接受一次陳賡的幫助,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紅軍是怎樣一次次說服陳賡的。
3.自由讀4—6節,說說小紅軍是怎樣告訴陳賡他不需要騎馬的。先自己讀課文,然后同桌討論。
(學生可能會抓住“滿不在乎”、“笑”、“挺”等詞語進行討論,先讓學生充分地說,老師順勢進行指導。)。
板書:不在乎、笑、挺。
4.有感情朗讀4—6節,體會小紅軍的內心。
5.老師與學生分角色朗讀7,8兩節,說說你想到了什么?
板書:拉、拍、鼓鼓的。
7.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可以充分一些。
六、感悟“明白”——升華情感。
1.默讀11—14節。思考:哪些地方特別讓你感動?為什么?
2.匯報,“牙印”說明了什么?為什么特別讓你感動?
3.想想“窮孩子”可能會是怎樣的人?
4.課件出示:“陳賡同志全明白了。”全班討論,他明白了什么?
總結:他明白了小紅軍的體力早就不行了,路也走不動了,干糧早就沒有了,已經處于極度饑餓、疲憊的狀態,隨時會有生命的危險,但小紅軍認為自己年輕,寧愿挨餓受凍,甚至犧牲也不愿拖累別人。
5.此時此刻,你想對小紅軍說些什么呢?
6.讓我們帶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朗讀全文。
七、學習生字。
1.同桌互相讀準生字,討論每個生字的寫法。
2.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齊讀。討論如何記住每個生字,并獨立組兩個詞。
(說明:生字詞的學習也是中年級教學的一個重點,但應教給方法,強調自主學習。)。
八、作業。
今年是紀念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我們也應該以自己的方式慶祝一下。課后去準備與長征有關的故事,下節課開一個“長征故事會”。
陳賡:騎馬同行給青稞面關心戰士。
小紅軍:不在乎等同伴拉拍寧愿自己挨餓受苦,
笑挺鼓鼓的也不愿拖累別人。
課文倔強的小紅軍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六
本文記敘了陳賡同志回憶的一往事:一位掉隊的小紅軍在極度饑餓、疲憊的情況下,巧妙地說服陳賡同志放棄對自己的幫助,最后犧牲在長征途中。作者滿懷深情地贊揚了小紅軍勇敢堅強,寧愿自己挨餓受苦,也不愿拖累別人的優秀品質,也贊揚了陳賡同志關心戰士的美德。本文的重點是通過人物簡潔的對話和精彩的細節描寫突出人物的形象。難點一是為什么小紅軍寧愿自己挨餓受苦也不愿意接受陳賡的幫助,二是最后陳賡明白了什么。本教學設計采用兩連上的形式,不分時。
教學理念。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體會人物內心情感。
2學會12個生字,正確讀寫“倔強、疲憊、口吻”等詞語。
3抓住關鍵詞語,通過自主讀書、感悟,體會小紅軍的優秀品質。
教學準備。
多媒體、生字卡片。
教學流程。
一、讓學生匯報搜集到的有關長征的資料。
二、解題:什么叫“倔強”?老師簡介陳賡。
三、初讀文——感知大意。
要想知道文是怎樣寫小紅軍的,請先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遍文,生字要讀準,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1)問一個問題:文講了一什么事?(2)檢查讀書情況,指名按小節朗讀文,學生互評并正音。
3老師范讀文,請學生當小老師評一評。
4默讀一遍文,用筆圈畫、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跡。
四、解讀陳賡——從配角入手。
出示:“陳賡同志終于被這個小紅軍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
2多讀兩遍這個句子,你對哪些詞語有話要說?
(學生可能會對“終于”、“只好”等比較關注。)。
3“終于”說明了什么?(陳賡經過很多次的努力。)。
4我們來看看陳賡是怎樣幫助小紅軍的?默讀3—9節,同桌討論。
匯報:三次想幫小紅軍,板書:騎馬。
同行。
給青稞面。
6其實陳賡自己的情況也不好,從哪里可以知道?自由讀第二節。
指導看圖,感受陳賡清瘦虛弱的形象。
小結:陳賡自己已經非常疲憊,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幫助小紅軍,這可以看出什么?板書:關心戰士。
五、細究小紅軍——體會“倔強”
為什么陳賡第一眼看到小紅軍就想幫助他?出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一段話。多讀幾遍,說說你的感覺。
(通過不斷的自主讀書,引導學生體會小紅軍自己已經極度虛弱疲憊了。)。
2即使如此,小紅軍也沒有接受一次陳賡的幫助,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紅軍是怎樣一次次說服陳賡的。
3自由讀4—6節,說說小紅軍是怎樣告訴陳賡他不需要騎馬的。先自己讀文,然后同桌討論。
(學生可能會抓住“滿不在乎”、“笑”、“挺”等詞語進行討論,先讓學生充分地說,老師順勢進行指導。)。
板書:不在乎、笑、挺。
4有感情朗讀4—6節,體會小紅軍的內心。
老師與學生分角色朗讀7,8兩節,說說你想到了什么?
板書:拉、拍、鼓鼓的。
7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可以充分一些。
六、感悟“明白”——升華情感。
默讀11—14節。思考:哪些地方特別讓你感動?為什么?
2匯報,“牙印”說明了什么?為什么特別讓你感動?
3想想“窮孩子”可能會是怎樣的人?
4出示:“陳賡同志全明白了。”全班討論,他明白了什么?
總結:他明白了小紅軍的體力早就不行了,路也走不動了,干糧早就沒有了,已經處于極度饑餓、疲憊的狀態,隨時會有生命的危險,但小紅軍認為自己年輕,寧愿挨餓受凍,甚至犧牲也不愿拖累別人。
此時此刻,你想對小紅軍說些什么呢?
6讓我們帶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朗讀全文。
七、學習生字。
同桌互相讀準生字,討論每個生字的寫法。
2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齊讀。討論如何記住每個生字,并獨立組兩個詞。
(說明:生字詞的學習也是中年級教學的一個重點,但應教給方法,強調自主學習。)。
八、作業。
今年是紀念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我們也應該以自己的方式慶祝一下。后去準備與長征有關的故事,下節開一個“長征故事會”。
板書設計。
陳賡:
騎馬。
同行。
給青稞面。
關心戰士。
小紅軍:不在乎。
等同伴。
拉
拍
寧愿自己挨餓受苦,笑。
挺
鼓鼓的。
也不愿拖累別人。
課文倔強的小紅軍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七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字,會認4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復述課文。
3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理解“只有長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感受小松樹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難點:
結合實際理解“只有長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唱歌曲導入新課。
1播放歌曲《小松樹》,學生齊唱。
這首歌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2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1自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誰能用簡潔的語言說出來。
2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的?按小松樹的成長過程將課文分為四部分。
3小松樹在不同的階段看到了什么?畫出有關內容。
4練習復述課文。
三學習生字生詞。
1自由讀課文,學習生字、生詞。
2交流學習心得。
3練習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指名復述課文。
二細讀課文。
1默讀課文:
思考:小松樹為什么要長高?你能在文中找到表現小松樹這種感情的句子嗎?
2交流。你能讀出這種感情嗎?
3小松樹在不同的階段又看到了什么?它的心情怎樣?你能讀出這種心情嗎?
4指導朗讀。
5討論:小松樹在成長,變得越來越高,但小松樹有一點沒變。是什么呢?
三聯系生活,理解中心句。
2齊背古詩《登鸛雀樓》,說說這首詩的哪兩句話與小松樹明白的道理相似。
3站得高,看得遠。你從這個簡單的事實中受到了什么啟發?想到了什么?
4學生交流。
四思維拓展。
想象一下,長成森林中最高的小松樹望到了什么?
教學總結:本課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的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風伯伯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本課的難點是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教學中,我采用了多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內容,緊扣重難點,上了一節扎實有效的低年級閱讀識字教學。
一、根據低年級學生特點,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往往是從興趣入手。《語文課程標準》中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所以我就努力去創設一種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簡筆畫和貼圖來吸引學生,加之導入語又帶著點兒神秘的語氣,運用故事化、兒童化的語言進行教學,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樂于讀書、樂于交流。
二、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在對話中感悟、體驗。
語感是語文素養的集中體現。表演是對課文進行再創造。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課文,與文中的人物對話,分角色表演來感悟、理解課文,獲得情感體驗。在指導學生朗讀表演時,讓學生想象人物說話時的動作﹑表情﹑語氣,盡可能讀出當時的情境。讀小松樹的話時體會出它居高臨下﹑驕傲自大。讀風伯伯的話時,抓住“摸”、“高多了”、“托起來”等關鍵詞語,感受風伯伯的寬厚慈愛,語重心長。使學生在表演中體驗、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個性。在指導學生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與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對話,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在這個對話過程中,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人物的感受和體驗更加深刻,潛移默化地提高了認識,陶冶了情操。
三、結合生活及語言環境,加深理解。最后一段,我抓住“慚愧”,讓學生想象出小松樹后悔,不好意思的神態,并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如果你是小松樹你會怎樣想?會說些什么?”以此使文本得到延伸,深化課文主題。
存在的不足:
1、課時安排的容量太大,教學內容面面俱到,不能進行大膽的取舍。生字的教學不夠扎實,老師對學生的回答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教學機智有待極高。
2、教師情感投入不足。語文教學是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學過程中老師雖然利用了各種教學資源調動學生的朗讀、交流的積極性。但是由于老師本身的情感投入不到位,導致學生讀的時候時候情感不到位,影響了讀書效果。
3、老師敘述和重復的語言過多,學生的聽和說的能力有待加強。
課文倔強的小紅軍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八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2、訓練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學會本課10個生字,掌握倔強、忍饑挨餓、疲憊、小鬼、絡腮胡子、口吻、浮現、青稞、硬邦邦的詞語。
4、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通過理解詞句,了解小紅軍和陳賡是怎么說、怎么做的,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
教學難點:了解小紅軍在行軍途中為什么要這樣做?從而體會他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體會陳賡為什么要打自己一個嘴巴?
教學準備:課文錄音、掛圖、投影片。
教時:2課時。
】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培養小學生語感,能準確熟練地朗讀課文。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在兩萬五千里長征途中,紅軍將士歷盡千辛萬苦,他們翻越雪山,強渡天險,橫穿草地......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更為感人的是有許多小紅軍,他們人小志大,同樣用自己的雙腳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則永遠地倒在了行軍途中,再也沒有出來。陳賡同志每次回顧自己的革命經歷,就會想起一個關于小紅軍的故事。陳賡同志把他稱作《倔強的小紅軍》。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關于這個小紅軍的故事。
看老師板書課題并齊讀。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請大家自己大聲地來讀讀這篇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詞可以多讀幾遍。
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檢查學生自學情況,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三、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奠定情感基調,讀通課文。
聽錄音朗讀全文。要求仔細聽讀,想想錄音讀的和自己有什么不同的。
四、學生再次自由讀課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動的部分反復誦讀。
請大家學著錄音中的老師再次讀課文。然后,選出一段你認為自己讀得最好、或最受感動的內容讀給大家聽。
學生自己練讀。教師巡回指導。
五、檢查學生朗讀情況,學習本文生字新詞。
讓學生有充分選擇的機會。展現自己認為讀的好的內容,以培養讀書興趣。
簡單說說你為什么喜歡讀這段內容。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理解本文的新詞意思。指導書寫稞忍兩字。
對于學生沒有提到的自然段,老師提出朗讀要求。可指名朗讀,也可讓愿意讀的同學小組讀。
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正音。
六、指名學生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教師小結:讓學生回答,并且根據學生的回答作小結。學習語文重在讀,貴在品。今天這堂課同學們認真朗讀了課文,下一節課我們將進一步研究課文內容,一起來品品課文中的感情。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2、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以小組研究學習為主,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鼓勵自己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導學生質疑,提出本課時的教學任務。
二、學生充分質疑,老師根據學生的提問大致羅列出以下問題:(投影片)。
1、為什么稱這個小紅軍為倔強的小紅軍?從哪些地方我們能夠看出來。
2、小紅軍是如何一步一步說服陳賡同志騎上馬先走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三、組織學生討論以上問題。
我們今天學習的方法是這樣的,一四人為一個學習小組,個小組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通過反復朗讀,仔細尋找,認真思考、小組討論的方法,解決這些問題。假如學習的過程中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問問其他小組的成員,或者直接問問老師。
四、組織交流以上問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紅軍的倔強和在陳賡同志內心的后悔、自責中表現出的對小紅軍的關心。
投影句子。課文第四、第六、第八、第十自然段內容。指名學生抓住小紅軍的神態動作來感悟他的倔強。
2小紅軍的倔強和課文中的陳賡同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他如何一步一步地說服陳賡同志的,也能看出他的倔強來。
對比投影課文第三、第五、第七、第九自然段。分角色朗讀課文2到10自然段。
回答怎么說服的?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
不肯騎。
體力強。
不肯走。
等同伴。
不肯吃。
有干糧。
那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板書。
一心想著別人。
陳賡同志有沒有意識到這點?
4學生表情朗讀課文11到16自然段。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
5出示練習題,啟發想象,深化認識。
陳賡同志一把摟住小紅軍,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個耳光,他是多么_______________,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師總結全文,課外延伸。
在長征途中,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無論在什么情況下,紅軍將士都會把他人放在自己前面。同學們如果想了解更多這樣的故事,可以利用各種方法去尋找收集。
課文倔強的小紅軍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九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體會人物內心情感。
2、學會12個生字,正確讀寫“倔強、疲憊、口吻”等詞語。
3、抓住關鍵詞語,通過自主讀書、感悟,體會小紅軍的優秀品質。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流程。
一、讓學生匯報搜集到的有關長征的資料。
二、解題:什么叫“倔強”?老師簡介陳賡。
三、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要想知道課文是怎樣寫小紅軍的,請先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遍課文,生字要讀準,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1)問一個問題: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2)檢查讀書情況,指名按小節朗讀課文,學生互評并正音。
3、老師范讀課文,請學生當小老師評一評。
4、默讀一遍課文,用筆圈畫、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跡。
(設計說明:如于永正老師所說,初讀要強化,要求要到位,訓練要嚴格,不放過任何一處錯誤。把課文讀正確、流暢是其他教學流程的基礎,本環節師生共讀了四遍課文。)。
四、解讀陳賡――從配角入手。
1、課件出示:“陳賡同志終于被這個小紅軍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
2、多讀兩遍這個句子,你對哪些詞語有話要說?
(學生可能會對“終于”、“只好”等比較關注。)。
3、“終于”說明了什么?(陳賡經過很多次的努力。)。
4、我們來看看陳賡是怎樣幫助小紅軍的?默讀3―9節,同桌討論。
5、匯報:三次想幫小紅軍,
板書:騎馬同行給青稞面。
6、其實陳賡自己的情況也不好,從哪里可以知道?自由讀第二節。
指導看圖,感受陳賡清瘦虛弱的形象。
小結:陳賡自己已經非常疲憊,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幫助小紅軍,這可以看出什么?板書:關心戰士。
(設計說明:通過先解讀陳賡的形象,既突出了環境的惡劣,又為學習小紅軍埋下了伏筆,讓學生對小紅軍有一種情感上的期待。)。
五、細究小紅軍――體會“倔強”
1、為什么陳賡第一眼看到小紅軍就想幫助他?課件出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一段話。多讀幾遍,說說你的感覺。
(通過不斷的自主讀書,引導學生體會小紅軍自己已經極度虛弱疲憊了。)。
2、即使如此,小紅軍也沒有接受一次陳賡的幫助,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紅軍是怎樣一次次說服陳賡的。
3、自由讀4―6節,說說小紅軍是怎樣告訴陳賡他不需要騎馬的。先自己讀課文,然后同桌討論。
(學生可能會抓住“滿不在乎”、“笑”、“挺”等詞語進行討論,先讓學生充分地說,老師順勢進行指導。)。
板書:不在乎、笑、挺。
4、有感情朗讀4―6節,體會小紅軍的內心。
5、老師與學生分角色朗讀7,8兩節,說說你想到了什么?
板書:拉、拍、鼓鼓的。
7、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可以充分一些。
(設計說明:這一部分緊扣細節描寫,引導學生自主讀書,感悟,深入小紅軍的內心世界,學生將會經受一種精神的洗禮。)。
六、感悟“明白”――升華情感。
1、默讀11―14節。思考:哪些地方特別讓你感動?為什么?
2、匯報,“牙印”說明了什么?為什么特別讓你感動?
3、想想“窮孩子”可能會是怎樣的人?
4、課件出示:“陳賡同志全明白了。”全班討論,他明白了什么?
總結:他明白了小紅軍的體力早就不行了,路也走不動了,干糧早就沒有了,已經處于極度饑餓、疲憊的狀態,隨時會有生命的危險,但小紅軍認為自己年輕,寧愿挨餓受凍,甚至犧牲也不愿拖累別人。
5、此時此刻,你想對小紅軍說些什么呢?
6、讓我們帶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朗讀全文。
(設計說明:緊扣“牙印”和“明白”,通過深入討論和自主發言,師生都受到了心靈的震憾。)。
七、學習生字。
1、同桌互相讀準生字,討論每個生字的寫法。
2、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齊讀。討論如何記住每個生字,并獨立組兩個詞。
八、作業。
今年是紀念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我們也應該以自己的方式慶祝一下。課后去準備與長征有關的故事,下節課開一個“長征故事會”。
課文倔強的小紅軍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十
(人教版第八冊13課)。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正確讀寫“倔強、荒無人煙、忍饑挨餓、疲憊、口吻、遞給、香港、硬邦邦”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中的對話部分,體會重點詞語的意思,讀出人物相應的語氣,了解人物的內心。
3、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并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品質及所蘊含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從課文的對話體會人物的內心(思想);
2、聯系上下文,從“陳賡明白了什么”理解小紅軍的高貴品質。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由題入手,指導學法。
2、從課文的題目可以看出這是篇寫人的課文,我們要怎樣學習?
二、整體感知,讀通課文。
1、課前,同學們預習了課文,一定把課文讀通讀順了,哪幾位同學來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要邊聽邊想,字音讀準了沒有。
(要指導讀準第三聲“忍”“吻”)。
2、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怎么樣?請大家默讀課文,想一想。
3、交流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三、抓住“對話”,體會思想。
(一)解讀文本。
1、課文對小紅軍的描寫,哪方面給你的印象最深?是動作、語言、還是神態?
2、本課有個特點,就是在小紅軍與陳庚的'對話中表現小紅軍的思想感情。課前已經要求大家畫出對話部分。請同學們再次認真默讀對話部分,想一想,課文寫了幾次對話?從每次對話中你聽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畫出有關語句,在旁邊簡單寫出你的感受,再與同桌交流。
3、小紅軍和陳庚的三次對話,你聽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比較具體指導理解第一次對話,第二、三次對話主要是自學)。
答題要點。
聽到看到想到。
第一次:體力強賽跑拒絕讓馬。
第二次:等同伴堅決拒絕同行。
第三次:糧食多拍拍拒絕讓糧。
4、小紅軍為什么不騎陳庚的馬?為什么拒絕與他同行?為什么拒絕他讓出的青稞面?小紅軍到底想的是什么?請同學們聯系上下文,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紅軍,當時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我)雖然……還是(不能)……因為……”的句式表達。
5、想象要有依據,小紅軍筋疲力盡,小紅軍餓得發昏,你是從課文找到依據的嗎?說說看。
(二)練習朗讀。
1、接下來我們分角色朗讀課文對話部分,請看要求:
先自己讀一讀,注意體會“用命令的口吻說”“倔強地說”“無可奈何”“輕輕地拍了拍”等詞語的意思,讀出相應得語氣,再由同桌分角色朗讀。
2、哪位同學來說說這些詞語的意思?
3、哪兩位同學來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要讀出相應的語氣。
要指導評讀,是不是讀出了相應的語氣。
評讀時,相機指導讀好下面的句子。
(投影:
1、“老同志,我的體力比你強多了,你快騎上馬走吧。”
2、“你要同我的馬比賽啊,那就比一比吧。”
3、“不。你先走,我還要等我的同伴呢。”)。
“你快騎上馬走吧”“那就比一比吧”“我還要等我的同伴呢”都表示強烈感情,可是句末用的卻不是感嘆號,而是句號。朗讀的時候,語調要上揚好,還是不上揚好?大家讀一讀,體會體會。
四、讀懂“感動”,明白“倔強”
1、小紅軍瞞過了陳庚,陳庚騎上馬走了,課文的后半部分,誰來讀一讀?
2、陳庚回頭找到小紅軍,他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想一想,用上“陳庚全明白了:小紅軍說自己……其實……,說自己……其實……,小紅軍這也拒絕,那也拒絕,是……”等提示語說一說。
3、小結。課文的后半部分,表面上是在寫陳庚,其實還是在寫小紅軍。陳庚受的感動有多深,小紅軍的精神感人就有多深。
五、朗讀全文,升華情感。
聽到看到想到。
對體力強賽跑拒絕讓馬。
等同伴堅決拒絕同行不拖累別人。
話糧食多拍拍拒絕送糧。
第二課時(略)。
設計說明。
一、體現“依目標定教,為達標而教”
二、關注言語形式,融合“對話”“訓練”
1、言語形式教學,要體現三維目標。
2、言語形式教學,要引導體驗之思。
3、言語形式教學,要引導學習表達。
課文倔強的小紅軍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十一
《倔強的小紅軍》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四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理解小紅軍和陳賡的動作、神情、語言的描寫,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在教學中我緊扣“騙”字設計課堂教學,指導學生層層深入地理解全文,學習小紅軍的高尚品質,從中去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已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是如何進行這一課教學的: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學習方式”。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交流,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課文內容進行學習,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這種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手段、學習伙伴的開放性教學,體現了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而“把教學的主動權讓給學生”、“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的本真回歸,體現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的新課程思想以及“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
合作學習是信息時代人們學習的重要特征,學會合作是現代社會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合作”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求在教學中進行師生、生生的合作、交流與互動、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伙伴讀書學習,以及學生質疑問難時的互幫互助等,都體現了學生學習的合作性。學生在合作中形成互動,在思考中相互接納,這樣可以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可以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得到增強。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也由傳授者轉為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使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師生之間形成“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強調,在教學中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地探究學習,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學會學習。在本課教學中,通過創設小紅軍為什么要“騙”陳賡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勇于探究的濃厚興趣;引導學生分析小紅軍“騙”時的動作、神情、語言,再將學法遷移到小紅軍是怎樣一步步說服陳賡同志先走的;通過學生自讀、自練、自悟,明白了小紅軍在急需幫助的情況下,為了不拖累別人而拒絕了陳賡的幫助,心中對小紅軍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然后引導學生大膽地評價小紅軍是一個怎樣的人,并敢于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進而使學生的心中深深刻印上小紅軍的光輝形象。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深刻體悟,滿足了“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強烈需要,為他們學會學習、終身學習和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基礎。
教學伊始,我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邊聽《過雪山草地》邊觀察插圖,講一講這個故事;帶著“小紅軍是怎樣說服陳賡先走?小紅軍為什么要“騙”陳賡?”這兩個問題讀課文。
先讓學生輕聲讀3、4自然段,畫出描寫小紅軍說服陳賡的句子。并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小紅軍神態的句子,如:“滿不在乎”、“微微一笑”等。而后,又引導學生對描寫小紅軍表情的這兩個詞語進行提問。然后,再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
學生自學完課文后,我讓他們用“當陳賡---小紅軍卻----”的句式說小紅軍是怎樣進一步說服陳賡的?并相機指導學生理解:“小紅軍為什么“把腰一挺”,做出準備賽跑的姿勢?“倔強”在這里指什么?當陳賡同志給他青稞面的時候,小紅軍為什么不收下,還說自己的干糧多,這是為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小紅軍說他干糧多,實際上他鼓鼓的干糧袋里裝的是什么呢?”這樣,學生了解了課文的內容,明白了小紅軍在急需幫助的情況下,為了不拖累別人而拒絕了陳賡的幫助,心中對小紅軍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接著,我又讓學生速讀課文第11~15自然段,提出不懂的問題:“陳賡同志怎么知道自己受騙了?陳賡同志明白了什么?”大膽地評價“小紅軍是一個怎樣的人?”
課后,許多老師都給予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我相信,在各位老師的幫助下,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我將本著“語文教學必須致力于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現代教育理念,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做到“為了發展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為了發展一切的學生。”
課文倔強的小紅軍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十二
學教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2、訓練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學會本課10個生字,掌握“倔強、忍饑挨餓、疲憊、小鬼、絡腮胡子、口吻、浮現、青稞、硬邦邦”的詞語。
4、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通過理解詞句,了解小紅軍和陳賡是怎么說、怎么做的,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
教學難點:了解小紅軍在行軍途中為什么要這樣做?從而體會他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體會陳賡為什么要打自己一個嘴巴?
教學準備:課文錄音、掛圖、投影片。
教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培養小學生語感,能準確熟練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在兩萬五千里長征途中,紅軍將士歷盡千辛萬苦,他們翻越雪山,強渡天險,橫穿草地......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更為感人的是有許多小紅軍,他們人小志大,同樣用自己的雙腳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則永遠地倒在了行軍途中,再也沒有出來。陳賡同志每次回顧自己的革命經歷,就會想起一個關于小紅軍的故事。陳賡同志把他稱作《倔強的小紅軍》。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關于這個小紅軍的故事。
看老師板書課題并齊讀。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請大家自己大聲地來讀讀這篇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詞可以多讀幾遍。
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檢查學生自學情況,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三、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奠定情感基調,讀通課文。
聽錄音朗讀全文。要求仔細聽讀,想想錄音讀的和自己有什么不同的。
四、學生再次自由讀課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動的部分反復誦讀。
請大家學著錄音中的老師再次讀課文。然后,選出一段你認為自己讀得最好、或最受感動的內容讀給大家聽。
學生自己練讀。教師巡回指導。
五、檢查學生朗讀情況,學習本文生字新詞。
讓學生有充分選擇的機會。展現自己認為讀的好的內容,以培養讀書興趣。
簡單說說你為什么喜歡讀這段內容。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理解本文的新詞意思。指導書寫“稞”“忍”兩字。
對于學生沒有提到的自然段,老師提出朗讀要求。可指名朗讀,也可讓愿意讀的同學小組讀。
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正音。
六、指名學生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教師小結:讓學生回答,并且根據學生的回答作小結。學習語文重在讀,貴在品。今天這堂課同學們認真朗讀了課文,下一節課我們將進一步研究課文內容,一起來品品課文中的感情。
課文倔強的小紅軍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十三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了解陳賡同志關心戰士的美德,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物的高尚品質,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描寫人物言行的語句體會人物的高尚品質。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倔強的小紅軍》,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3.這是一個發生在紅軍長征路上的故事,我們來看一段關于紅軍長征的影片,請同學們仔細觀看,邊看邊想,通過影片你對紅軍長征又有了哪些了解?(播放影片)。
4.長征途中,面對艱苦的環境,紅軍戰士患難與共的故事很多。下面,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走進那個時代,走近紅軍戰士高尚的心靈。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中這是一個怎樣的的小紅軍?把你認為最能體現小紅軍特點的語句畫下來。
2.把你的體會和小組同學互相交流。
3.誰愿意把你的體會和大家一起交流?
4.集體交流:
(1)重點指導體會3――10自然段中描寫小紅軍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
a.出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語句,說出不同的體會,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b.重點體會小紅軍的倔強,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相關語句。
c.出示描寫小紅軍動作、神態的語句,說體會,做動作,并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3――10自然段。讀后指名評價。
5.面對這個倔強的小紅軍,聽了他充足的理由,看著他勇敢堅強的表現,陳賡被說服了,他騎著馬往前走去。當他想到自己上當后再次找到小紅軍時,他已經倒在草地上犧牲了。這時,陳賡全明白了,他到底明白了什么呢?請同學們一起朗讀課文13、14自然段。
(1)齊讀課文13、14自然段。
(2)陳賡發現了什么?他明白了什么?
a.重點體會“他掏出來一看,原來是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上面還有幾個牙印。”
b.找出其他相關的語句,說出自己的`感受。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13、14自然段。
6.小紅軍犧牲了,陳賡捶著自己的腿說:“陳賡啊陳賡,你怎么對得起這個小兄弟呀!”
(1)對他說的這句話,你是怎么想的?
(2)從課文中可以看出陳賡是怎樣的一個人?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此時此刻,你想對小紅軍或陳賡說些什么?
2.剛強的小紅軍戰士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寧可犧牲自己也不愿拖累別人,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他的心靈是多么美好,他的品德是多么高尚。陳賡同志關心戰士,助人為樂的品質令我們敬佩。
3.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四.拓展活動。
紅軍長征途中還有很多很多感人的故事,請同學們課后搜集有關紅軍長征的故事和圖片,辦一份主題為“紅色長征”的手抄報。
課文倔強的小紅軍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十四
師: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2至10自然段,看著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紅軍的倔強,并把表現“倔強”的詞句劃出來。
生:我從小紅軍“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微微一笑’他說自己的體力強,看出他十分倔強。
生:小紅軍明明掉隊走不動了,還做出要和馬比賽的樣子,說明他十分倔強。
生:他以“等同伴”為借口,支開陳賡,不要陳賡幫他,也說明他十分倔強。
生:小紅軍還謝絕了陳賡的青稞面,把自己的干糧袋“一拉”,“拍了拍”,證明他自己的糧食比陳賡的還多。
師:同學們讀得很認真,找得也很準。但同學們想過沒有,他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讓陳賡先走,不拖累陳賡。
生:為了不拖累別人,寧肯犧牲自己。
師: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看出,小紅軍的表情、動作、語言都表現了他的“倔強”。但我發現第10自然段,作者在寫小紅軍在拍糧袋時,不是像我們通常做的那樣“挺起胸”,“使勁地一拍”,以此來表現“倔強”,而是用“輕輕地”來表現他拍的動作。這么寫準確嗎這不是與“倔強”的說法相互矛盾嗎大家邊讀邊想,看看能不能從書中找出答案來。
生:矛盾。這么做不能表現他的“倔強”,他應該“使勁地一拍”,這樣更能讓人相信。
生:我不同意。我認為小紅軍不可能“使勁地一拍”,因為課文前面寫他已經累得掉隊了,他沒有那么大的勁來拍。
生:就算他有勁也不能“使勁地一拍”,因為他的糧袋中根本就不是糧食。
師:是什么。
生:課文后面說是“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他“使勁地一拍”,牛骨的聲音和樣子都和糧食不一樣,那就露餡了。
生:我認為小紅軍又累又怕露餡,只能是輕輕地拍拍干糧袋。
生:他又累又餓,可是還要堅持裝出有勁有糧的'樣子,輕輕拍了一拍糧袋,正好說明了他的“倔強”。
師:大家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嗎。
生:我體會到小紅軍非常機智,非常懂事,他擔心陳賡同志知道他沒有干糧了一定要幫助他,使陳賡同志受到拖累,因而不“使勁地一拍”,而只是“輕輕地”一拍。
生:我體會到小紅軍的品質非常高貴,他一心只為別人著想,而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我們也應該學習他的這種品質。
師:對!我們讀課文就應該像剛才發言的同學一樣,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深入領會文中詞語的含義。
[總評:語文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要求,重要的是要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語感,鍛煉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過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本教學片斷較好地體現了這一要求。
一、緊扣重點訓練項目。本組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倔強的小紅軍》一文是落實這一訓練項目的第一篇課文。設計者抓住“倔強”,以此為切入口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在訓練學生一般語文基本功的同時,訓練了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的能力。
二、十分重視詞句訓練,培養學生推敲領悟詞句的能力。在這一片斷中,教師一開始就抓住“倔強”一詞,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找出表現小紅軍“倔強”的詞句,學生通過對這些詞句的品讀,對小紅軍的形象從整體上進行感知,然后又抓住“輕輕地”這個描寫小紅軍拍干糧袋動作的詞讓學生結合上下文進行揣摩、推敲,終于悟出了這一詞語的運用反映了其匠心所在。
課文倔強的小紅軍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十五
學教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2、訓練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學會本課10個生字,掌握“倔強、忍饑挨餓、疲憊、小鬼、絡腮胡子、口吻、浮現、青稞、硬邦邦”的詞語。
4、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通過理解詞句,了解小紅軍和陳賡是怎么說、怎么做的,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
教學難點:了解小紅軍在行軍途中為什么要這樣做?從而體會他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體會陳賡為什么要打自己一個嘴巴?
教學準備:課文錄音、掛圖、投影片。
教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培養小學生語感,能準確熟練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在兩萬五千里長征途中,紅軍將士歷盡千辛萬苦,他們翻越雪山,強渡天險,橫穿草地......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更為感人的是有許多小紅軍,他們人小志大,同樣用自己的雙腳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則永遠地倒在了行軍途中,再也沒有出來。陳賡同志每次回顧自己的革命經歷,就會想起一個關于小紅軍的故事。陳賡同志把他稱作《倔強的小紅軍》。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關于這個小紅軍的故事。
看老師板書課題并齊讀。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請大家自己大聲地來讀讀這篇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詞可以多讀幾遍。
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檢查學生自學情況,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三、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奠定情感基調,讀通課文。
聽錄音朗讀全文。要求仔細聽讀,想想錄音讀的和自己有什么不同的。
四、學生再次自由讀課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動的部分反復誦讀。
請大家學著錄音中的老師再次讀課文。然后,選出一段你認為自己讀得最好、或最受感動的內容讀給大家聽。
學生自己練讀。教師巡回指導。
五、檢查學生朗讀情況,學習本文生字新詞。
讓學生有充分選擇的機會。展現自己認為讀的好的內容,以培養讀書興趣。
簡單說說你為什么喜歡讀這段內容。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理解本文的新詞意思。指導書寫“稞”“忍”兩字。
對于學生沒有提到的自然段,老師提出朗讀要求。可指名朗讀,也可讓愿意讀的同學小組讀。
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正音。
六、指名學生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教師小結:讓學生回答,并且根據學生的回答作小結。學習語文重在讀,貴在品。今天這堂課同學們認真朗讀了課文,下一節課我們將進一步研究課文內容,一起來品品課文中的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2、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以小組研究學習為主,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鼓勵自己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導學生質疑,提出本課時的教學任務。
二、學生充分質疑,老師根據學生的提問大致羅列出以下問題:(投影片)。
1、為什么稱這個小紅軍為倔強的小紅軍?從哪些地方我們能夠看出來。
2、小紅軍是如何一步一步說服陳賡同志騎上馬先走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3、面對這樣倔強的小紅軍,陳賡同志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組織學生討論以上問題。
我們今天學習的方法是這樣的,一四人為一個學習小組,個小組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通過反復朗讀,仔細尋找,認真思考、小組討論的方法,解決這些問題。假如學習的過程中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問問其他小組的成員,或者直接問問老師。
四、組織交流以上問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紅軍的倔強和在陳賡同志內心的后悔、自責中表現出的對小紅軍的關心。
投影句子。課文第四、第六、第八、第十自然段內容。指名學生抓住小紅軍的神態動作來感悟他的倔強。
2小紅軍的倔強和課文中的陳賡同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他如何一步一步地說服陳賡同志的,也能看出他的倔強來。
對比投影課文第三、第五、第七、第九自然段。分角色朗讀課文2到10自然段。
回答怎么說服的?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
不肯騎體力強。
不肯走等同伴。
不肯吃有干糧。
那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板書一心想著別人。
陳賡同志有沒有意識到這點?
4學生表情朗讀課文11到16自然段。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
5出示練習題,啟發想象,深化認識。
陳賡同志一把摟住小紅軍,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個耳光,他是多么_______________,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師總結全文,課外延伸。
在長征途中,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無論在什么情況下,紅軍將士都會把他人放在自己前面。同學們如果想了解更多這樣的故事,可以利用各種方法去尋找收集。
課文倔強的小紅軍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十六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2、訓練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學會本課10個生字,掌握倔強、忍饑挨餓、疲憊、小鬼、絡腮胡子、口吻、浮現、青稞、硬邦邦的詞語。
4、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通過理解詞句,了解小紅軍和陳賡是怎么說、怎么做的,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
教學難點:了解小紅軍在行軍途中為什么要這樣做?從而體會他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體會陳賡為什么要打自己一個嘴巴?
教學準備:課文錄音、掛圖、投影片。
教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培養小學生語感,能準確熟練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在兩萬五千里長征途中,紅軍將士歷盡千辛萬苦,他們翻越雪山,強渡天險,橫穿草地......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更為感人的是有許多小紅軍,他們人小志大,同樣用自己的雙腳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則永遠地倒在了行軍途中,再也沒有出來。陳賡同志每次回顧自己的革命經歷,就會想起一個關于小紅軍的故事。陳賡同志把他稱作《倔強的小紅軍》。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關于這個小紅軍的故事。看老師板書課題并齊讀。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請大家自己大聲地來讀讀這篇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詞可以多讀幾遍。
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檢查學生自學情況,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三、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奠定情感基調,讀通課文。
聽錄音朗讀全文。要求仔細聽讀,想想錄音讀的和自己有什么不同的。
四、學生再次自由讀課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動的部分反復誦讀。
請大家學著錄音中的老師再次讀課文。然后,選出一段你認為自己讀得最好、或最受感動的內容讀給大家聽。
學生自己練讀。教師巡回指導。
五、檢查學生朗讀情況,學習本文生字新詞。
讓學生有充分選擇的機會。展現自己認為讀的好的內容,以培養讀書興趣。
簡單說說你為什么喜歡讀這段內容。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理解本文的新詞意思。指導書寫稞忍兩字。
對于學生沒有提到的自然段,老師提出朗讀要求。可指名朗讀,也可讓愿意讀的'同學小組讀。
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正音。
六、指名學生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教師小結:讓學生回答,并且根據學生的回答作小結。學習語文重在讀,貴在品。今天這堂課同學們認真朗讀了課文,下一節課我們將進一步研究課文內容,一起來品品課文中的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2、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以小組研究學習為主,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鼓勵自己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導學生質疑,提出本課時的教學任務。
二、學生充分質疑,老師根據學生的提問大致羅列出以下問題:(投影片)。
1、為什么稱這個小紅軍為倔強的小紅軍?從哪些地方我們能夠看出來。
2、小紅軍是如何一步一步說服陳賡同志騎上馬先走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3、面對這樣倔強的小紅軍,陳賡同志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組織學生討論以上問題。
我們今天學習的方法是這樣的,一四人為一個學習小組,個小組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通過反復朗讀,仔細尋找,認真思考、小組討論的方法,解決這些問題。假如學習的過程中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問問其他小組的成員,或者直接問問老師。
四、組織交流以上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體會小紅軍的倔強和在陳賡同志內心的后悔、自責中表現出的對小紅軍的關心。
投影句子。課文第四、第六、第八、第十自然段內容。指名學生抓住小紅軍的神態動作來感悟他的倔強。
2小紅軍的倔強和課文中的陳賡同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他如何一步一步地說服陳賡同志的,也能看出他的倔強來。
對比投影課文第三、第五、第七、第九自然段。分角色朗讀課文2到10自然段。
回答怎么說服的?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
不肯騎。
體力強。
不肯走。
等同伴。
不肯吃。
有干糧。
那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板書。
一心想著別人。
陳賡同志有沒有意識到這點?
4學生表情朗讀課文11到16自然段。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
5出示練習題,啟發想象,深化認識。
陳賡同志一把摟住小紅軍,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個耳光,他是多么_______________,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師總結全文,課外延伸。
在長征途中,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無論在什么情況下,紅軍將士都會把他人放在自己前面。同學們如果想了解更多這樣的故事,可以利用各種方法去尋找收集。
課文倔強的小紅軍教學設計(專業17篇)篇十七
《倔強的小紅軍》是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是一位紅軍作家----陳靖寫的一篇記敘文,課文記敘了陳賡同志回憶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隊的小紅軍在極度饑餓、疲憊的情況下,巧妙地說服陳賡同志放棄對他的幫助,最后犧牲在長征途中。贊揚了小紅軍勇敢堅強,寧愿自己挨餓受凍,也決不拖累別人的優秀品質,還贊揚了陳賡同志關心戰士的美德。
本課采用了倒敘的方式開始了故事的講述,點明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同時也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表達了人物所蘊含的感情。全文共15個自然段,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陳賡同志曾經講過的一件往事。第二部分(2——10自然段)寫陳賡同志遇到一個掉隊小紅軍,想幫助他,卻被他說服,騎上馬先走,最后小紅軍犧牲在陳賡同志的馬背上,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可分為兩層。第一層(2——10自然段),第二層(11——15自然段)。
本單元課文學習方法的訓練重點是“注意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因而借助上單元“注意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抓住文章的敘述的事件,體會人物的特點”學法來學習本課,并為后兩課講讀課文《小兵張嘎奪槍記》、《虎門銷煙》和略讀課文《“0”的突破》的學習打下基礎,讓學生能在老師的點撥下獨立學文。
這篇課文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感知全文大意,給生字正音,理清文章的脈絡結構。第二課時品讀全文,學文明理。
學情分析。
1、我班現有學生47人,是這學期剛招進來的,他們都是來自邊遠的瑤族村屯,語文基礎較差,連最基本的拼音都不會讀。因此班上學困生占了一半,老師的指導難度很大,收效甚微。
2、課文內容距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差較遠,學生不太容易理解當時長征過草地的艱苦生活環境和惡劣的自然條件。老師有必要在課前布置學生盡力收集有關長征過草地的資料,讓學生充分了解當時的生活和自然環境。
3、學生閱讀面和收集資料的能力有欠缺。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2、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倔、憊、稞、嘛、膝、捶;要求會寫的字有:倔、顧、饑、薄、段、港、狠;要求掌握的詞語有:倔強、回顧、忍饑挨餓、一段、香港。
3、引導學生了解通過描寫人物言行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寫作方法,并在以后的習作中加以運用。
教學重點和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了解小紅軍和陳賡的品質及其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