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學習語文的重要環節,而優秀作文則需要有扎實的語文基礎和卓越的表達能力。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優秀作文的寫作技巧和經驗,不妨參考以下范文。
孝親敬老初中大全(16篇)篇一
九九重陽正趕上豐富多彩的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美麗。“九”包蘊著長久,吉利,祝福老人們延年益壽,健康。內容如下。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談話。”如今想來,這話一點也不假。
一天,我吃完晚飯,便拿起《孝親敬老》這本書來讀。在“古人孝親篇”中看到了《親嘗湯藥》一文。歷史上頗有名氣的漢文帝劉恒,雖然出生在帝王之家,可他仍然孝順父母,對他們始終竭力奉養,從來沒有絲毫怠慢。在母親長達三年的患病期間,只要一有時間,他就陪在母親床邊,親自為母親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是先嘗一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并且日夜守護在母親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他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直到母親病情轉好為止。
讀了這個故事,我不禁想到了我的同齡人。他們有幾個能漢文帝那樣孝順父母呢?他們唯我獨尊:家里的飯菜不合口味,要哭要鬧,硬要父母重新做;自己的衣服不好看,硬要父母重新買;更甚至,連自己的鞋帶散了,也要父母系……在他們心目中,父母就是他們的奴隸,做這一切都是應該的。
的確,父母對子女的愛,那是無私的愛,是世間最真誠的愛。有了這愛,那手無縛雞之力的老麻雀也會嚇走龐大的獵狗;有了這愛,那《1、5公斤水的故事》里的老母牛才會將以死爭得來的水讓給小牛喝;有了這愛,那瞞著母親遠赴巴格達采訪報道戰事的我國記者冀慧彥,在“連線巴格達”時,面對電視鏡頭,他深情地說:“是母愛,促使我圓滿完成我的工作。”
是啊,“家和國昌盛,百善孝為先。”只要我們孝順父母,尊敬老人,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孝親敬老初中大全(16篇)篇二
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身為中國人,理所應當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這一優良傳統,而不僅僅只是嘴上說說,更要用實際行動來關心我們身邊的老人,盡可能地為他們著想。
子游有句名言叫: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句話是讓我們尊敬老人,孝敬親人的,不久前,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三個女人在河邊挑水,有一個自豪女人說:“我的`兒子的像牛一樣健壯。”另一個女人也自豪的說:“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像夜鶯的歌聲一樣動聽。”第三個女人只輕輕地說了一句:“我的兒子什么也不會。”打完水后,三個女人挑著水往回走。水很沉,剛走了一半你的路程,她們便累得上氣不接下氣,突然從遠處跑來了三個男孩,翻著跟頭向這兒跑來,另一個男孩唱著那動聽的歌跑來,只有第三個男孩低著頭向母親身邊跑去。其他兩個孩子都向自己的母親炫耀自己今天的收獲,那第三個男孩二話沒說,,就幫母親挑水。這是正巧有一個老人經過此地,正巧看到了這件事,其他兩個女人都向老人詢問自己的孩子怎么樣,可是那老人說,他只看見了那個什么也不會的孩子。
讀完這個故事,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那位老人說他只看見了一個孩子?經過我多遍讀故事,我終于找到了答案,原來,其他兩個孩子只是炫耀自己,并沒用實際體現,而第三個孩子雖然什么也不會,辦他懂得如何孝敬親人,這比什么都重要。所以,老人才說出。他只看到了一個孩子。
現如今,有多少人不關新,及敬重自己的親人及父母,是他們不會嗎?不,不是的,這是因為他們不仔細觀察生活中別人為你的付出,也覺得是理所應當的。總而言之,我們要孝親敬老,多孝敬一下親人及父母。
孝親敬老初中大全(16篇)篇三
第一段:引入(背景介紹)。
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直以來被人們所崇尚和推崇。近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家庭結構的變遷,孝親敬老的意義逐漸被淡化,對于中學生而言,如何踐行孝親敬老的精神,成為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第二段:珍惜時光,與家人相處(培養孝親的行為)。
學會珍惜時光,與家人相處是孝親的首要條件。我們每個人都應深知,家人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也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依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多抽時間和家人聊天、散步,共享歡樂和快樂,讓家人感受到我們的關心和愛意。
第三段:尊重老人,體諒他們的需求(培養敬老的行為)。
孝親不僅僅是對父母的孝敬,也包括對老人的敬重。尊重老人的意見和主張,體諒他們的需求是敬老的核心。我們應主動為老人們提供幫助,例如傾聽他們的心聲,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為他們排解煩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地踐行孝親敬老的精神。
第四段:參與社區活動,推動社會風氣(培養孝親敬老的責任心)。
當代社會中,年輕人對社區活動越來越冷漠,這也導致了孝親敬老精神的下降。我們作為中學生,應該積極參與社區活動,承擔起家庭和社會責任。可以組織一些志愿活動,為社區的老人和弱勢群體提供幫助。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傳播孝親敬老的精神,也可以推動社會風氣的良性發展。
第五段:結合自身,踐行孝親敬老之道(總結回顧)。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培養孝親敬老的意識和行為。我們可以主動關心家人和老人的生活,多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也要將孝親敬老的精神傳遞給他人,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視這一傳統美德。只有行動起來,我們才能真正實現對家人和社會的貢獻,同時也培養自己健康和充實的心靈。
總結:孝親敬老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的體現,是每個中學生應該重視和踐行的行為準則。通過珍惜時光與家人相處,尊重老人,參與社區活動等方法,我們可以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和關愛心,實現對家人和社會的貢獻。相信只要每個人從自身做起,踐行孝親敬老的道德原則,必定能夠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讓我們的家庭和社會更加美好。
孝親敬老初中大全(16篇)篇四
“學習雷鋒,好榜樣…。.”我們北師大的這群小記者們,一路哼著歌,歡聲笑語地來到一個草翠花開的地方,這就是我們株洲的敬老院。
哇!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可真多啊!他們有的將雙手交叉的躲在自己的衣袖里看著電視,有的在戶外慢悠悠的散著步,有的正躺在床上呼呼的大睡……這時,一位爺爺正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我立刻沖上前去跟爺爺行個隊禮打招呼:“爺爺好!”沒想到爺爺也立刻雙腳并攏,學著我的姿勢向我行個隊禮,滿面笑容地跟我打招呼:“小朋友好!”我的心里頓時非常激動,因為我從爺爺慈祥的臉上,幽默的動作上,感覺到了,爺爺看到我們的到來,他非常開心。
接著,我們來到了表演室,因為我們今天不僅給爺爺奶奶們送來了好吃的,還給他們帶來了精彩的節目,瞧!三年級的同學們開始表演他們精彩的節目了,這些節目就像天上的云朵,各式各樣,變化多端,有的是歡快的,有的是柔和的,有的是炫動的,看得爺爺奶奶們一個個臉上綻放著開心的笑容,一個個一個勁的拍手叫好。
看完我們的表演,爺爺奶奶們應該也都累了吧?我們這群小記者們又主動跑到爺爺奶奶跟前,幫他們捶捶背,揉揉肩…。.。我還將我們帶過去的沙琪瑪塞給爺爺奶奶們吃,一個個地對他們說:“爺爺奶奶,祝你們身體健康,天天開心,我們一定會常來看你們。”爺爺奶奶們個個笑得合不攏嘴。
時間總在“滴滴答答”的過去,到了我們跟爺爺奶奶分手的時候了,我們依依不舍的跟爺爺奶奶們道別“爺爺奶奶們,保重身體,我們一定會記住我們的約定,常來看你們。”
孝親敬老初中大全(16篇)篇五
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形成良好的敬老、愛老、養老、助老的社會風尚,借重陽節,慰問曾經為學校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的退休教師,學校特開展“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的重陽節主題活動。
xx。
20xx年9月28日9:00—14:00。
學校班子、工會成員、退休教師和部分學生。
班主任活動中心。
1、學生代表為退休教師獻花、獻書法作品,合影,放視頻(校園文化、合唱);
2、主持人開場;
3、學生表演節目;
4、退休教師代表講話;
5、校長賀詞;
6、退休教師聚餐(分發重陽節禮品)。
孝親敬老初中大全(16篇)篇六
人,必有一老,當你老了,是不是希望兒孫都能時不時放下手頭的工作回家看看你,是不是希望有人能陪你聊聊天。所以,我們都要學會換位思考。
從套上第一件義工紅馬甲到現在,我已經參加了大大小小幾十次的義工活動。如:紅樹林的凈灘、采苗、復種活動;中山路交通督導;為玻璃女孩義賣義捐;看望孤寡老人......其中,最讓我有感觸的,就是一個暑假去探望社區空巢老人的活動。
那天,我跟著長青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來到第一位爺爺的家。
“叮咚,叮咚!”我忐忑不安地按下了門鈴,門鈴歡快地哼起了歌兒。“誰呀?”大門“吱呀”一聲開了,一個白發蒼蒼,滿臉皺紋的老爺爺走了出來。一看有人來看他,樂得合不攏嘴,“哎,哎,里邊兒請!里邊兒請!”我們走進去。老爺爺忙請我們吃桌上的茶點。
我清了清喉嚨,緊張兮兮地問:“爺......爺爺,您......多大年紀啦?”
爺爺沉默了好一陣兒,才搖了搖頭,略帶嘲弄地慢慢說:“呵,七十多了,老了!老了!不重用咯!兒女們都用不著了!”
大家死一般地沉默。我想:爺爺說的也沒錯,像我們當家里的老人們想要做一些有務活,打打下手,我們常常是不停推辭:“不用,不用,老人家自己管好自己就行了。”原來這樣會傷了他們的心呀。
好一陣子,陳同學才再問:“爺爺,您的家人們呢?都不在廈門嗎?多久回來一次?”爺爺“哼哈”地苦笑了幾聲:“嗯,不在這兒,都在外地打工咯,有時候幾個月回來一次,有時候一年回來一次。”爺爺看上去很難過,“不過還好,還有老伴。”
“哎!”從廚房里出來一位老態龍鐘的奶奶,我們忙起身“奶奶好!”奶奶樂得不得了,開心地說:“坐,坐,好孩子!你們來看我們真好!真好!”
走出爺爺奶奶家,接下來,我們又去了好幾家,給他們送去我們親手做的餅干,為他們表演才藝,給他們帶去些許快樂。回到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想到老人孤單的身影,看到老人蹣跚的步伐以及老人和我們在一起談笑的情景。我覺得為人子女應該常常和長輩在一起,多給他們關愛。對他們來說再多的金錢,保健品都不如子女的陪伴及暖心話來得珍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天對老人多一些關愛,就等于關愛明天的自己,讓我們都行動起來,關愛身邊的老人。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孝親敬老初中大全(16篇)篇七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美德。而孝順老人則是孝道的核心。在我看來,家庭是孝道的起點,也是我們學習孝道的最佳場所。我從小就被教導要尊敬父母和長輩,盡量幫助他們,以表達對他們的愛和尊重。
段二:照顧父母是孝順的表現。
當一個人年紀漸長,身體漸漸衰弱,生活能力逐漸下降時,作為子女,我們必須盡到照顧父母的責任。記得有一次,爸爸意外受傷,不能行動,媽媽獨自照顧他,我和姐姐便主動幫忙做家務,給他們端茶倒水,為他們分擔一些負擔。在病愈后,爸爸感激地說:“你們真懂事,照顧我和媽媽,我為你們驕傲!”這讓我更加堅定了尊敬父母的決心。
段三:孝敬父母要用心。
孝順父母需要真心實意地付出。世界上沒有什么比用心的付出更能感動父母的了。在平時,我常常主動給爸爸列一張健康食譜,每天提醒他多喝水,少吃辣椒。媽媽愛看書,每次見到有關她喜歡的作家的新書,我總會買來送給她。這些小小的舉動,讓爸爸媽媽深深地感受到我的愛和尊重。
段四:孝敬父母需要時間和陪伴。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每個人似乎都有著忙碌的工作和各種各樣的事情要做。但是,無論怎樣忙碌,我們不能忘記陪伴父母。每年的寒暑假,我都會抽時間回家,陪伴他們。在陪伴中,我會去爺爺奶奶家,和他們聊聊天,聽聽他們年輕時的故事。這樣的親情時刻,不僅能夠感受到爺爺奶奶對我的愛,也讓我更加明白孝順的真諦。
段五:小小的舉動,大大的孝心。
孝順是一種細微而偉大的化育。一張暖心的賀卡、一次熱情的問候、一個貼心的舉動,都是表達我們對父母敬重與愛戴的方式。有一次,學校組織了一次義工活動,我到養老院去為老人們打掃衛生,與他們聊天,給他們倒水、遞紙巾、做按摩等。這些雖然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我知道,這些小舉動,能給他們帶來快樂和溫暖,在他們心中種下幸福的種子。
總結:
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順父母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責任。用心照顧、陪伴父母,不僅是對父母的尊敬與愛意的表達,也是培養自己美好品質的過程。只有把孝道貫徹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讓孝敬父母成為一種習慣和自然的行為。無論是大大的舉動還是微小的細節,父母總能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關心和愛意,而我們也能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孝道的真諦。
孝親敬老初中大全(16篇)篇八
4、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高爾基。
5、母親是沒有什么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勸報親恩篇》。
8、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9、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李毓秀《弟子規》。
10、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11、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勸報親恩篇》。
12、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勸報親恩篇》。
13、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14、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孝經·圣至章》。
15、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勸報親恩篇》。
16、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勸報親恩篇》。
17、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盡心上》。
18、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法)雨果。
19、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20、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司湯達。
21、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清)李毓秀《弟子規》。
23、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24、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孔子。
26、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27、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清)李毓秀《弟子規》。
28、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
29、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司湯達。
30、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31、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32、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33、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李毓秀《弟子規》。
34、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高爾基。
36、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37、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魯訊。
38、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39、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40、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41、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3、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44、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4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
47、首孝弟,次謹信。——(清)李毓秀《弟子規》。
48、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
49、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50、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51、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經》。
52、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大學》。
53、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增廣賢文》。
54、侍于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55、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孝親敬老初中大全(16篇)篇九
那一輩,有兄弟姐妹四人,打我記事時起,奶奶就一直和們生活在一起,在贍養老人方面,、從不攀伯伯和姑姑他們。奶奶雖已是八十歲高齡了,但是身板硬朗,耳聰目明,鄰居們都說奶奶攤上了孝順的好兒孫。其實,孝親敬老可不是一時一事的事,它貴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
奶奶上了年紀晚上睡覺輕,經常需要整宿開著電視機,看一會,睡一會。有時電視機音量太大,吵得我們睡不好覺,我們從不和奶奶計較。有一天,奶奶的電視機壞了,馬上將們的電視機搬給奶奶用。
媽媽做飯時,總要先問奶奶想吃什么,想方設法盡量讓奶奶吃得可口。上市場買菜時,總不忘給奶奶買些她愛吃的點心、水果。
爸爸說:“人年齡大了,容易產生誤會,不開心就會影響身體健康。”因此,爸爸、媽媽平時同奶奶講話時,十分注意分寸,千方百計讓奶奶開心。今年初,奶奶的哥哥去世了,我們怕奶奶悲傷,一直瞞著奶奶。另外爸爸、媽媽還經常同奶奶商量家里的事,對于奶奶的決定,爸爸、總是很尊重,爸爸告訴我:“這樣可以避免奶奶產生無用感。”還經常對說:“咱家現在最重要的事就是千方百計讓奶奶多活些年。老人活著的時候如果沒有盡孝,等人死了再哭也晚了。”
爸爸的言傳身教,在我的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立志:要從小孝親敬老,并讓這一美德世代相傳。
孝親敬老初中大全(16篇)篇十
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亙古至今永不改變的事實。
或許、在現代人的眼里,孝親敬長變得可有可無,在大家奮力追求著物質享受的同時,孝親敬長這個詞早已在慢慢消退了。
孝親敬長,這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孝敬師長,尊敬長輩,人人都能做到。
只是,人們早已不愿拿出誠意與時間去完成這些他們看似是毫無意義的事情。
我相信,那些心存感激的人身上一定會發生許多故事,而我也不例外,雖然那些故事很平凡。
小時候,爸爸媽媽外出打工,把我寄養在外公外婆家。
所以,我從小都是在外公外婆的`關愛下成長的,雖然家里并不富裕,但外公外婆卻都把最好一切的給了我,這已經使我很滿足了。
如今,我亦已經是一個初中生了,早已從孩童蛻變為一個身體與思想上逐漸成熟的青少年。
可過往外公外婆撫養我的日子卻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那該是種怎樣的情感?
暑假時,我好不容易回家鄉探望一下外公外婆,看到的卻是他們那歷經風霜洗禮的臉龐。
可那臉上閃爍的笑容卻讓我永生難忘。
而我也意識到,自己也該抓緊時間報恩了。
外公外婆不再有年輕時的活力了,現在需要的也許只是一個人陪在身邊說說話而已吧。
陪在外公外婆身邊的那個暑假,我做的事也許很平凡與簡單,但卻能使他們快樂。
還有什么能比他們臉上的笑容更可貴嗎?當然、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我也無須刻意的想去得到別人的答案。
我覺得,做好了我自己,就是對自己負責,對外公外婆的負責。
小時候,外公外婆總是很寵我,讓我不禁覺得自己現時的感恩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但是,越是這樣,我便更覺得自己要盡最大的努力讓他們快樂,或者,這是我唯一能為他們做好的事情。
隨著開學的日子來臨,我也要回到城里讀書了,臨別前,外公外婆十分不舍地說:“孫女啊,有時間要回來看看我們兩老啊,我們都老了,以后怕是想看你們也看不到了,所以你也不要嫌我們煩啊……”
看到外公外婆眼光中流露出來的不舍和無奈,我強忍著淚水滑落,微笑道:“外公外婆,你們放心啦,到時候我一定會養的白白胖胖的回來看你們,那是你們可不要不認得我啊。
就這樣,在夕陽的伴隨下,我再次離開了外公外婆的身邊。
事情過去了很久,如今想起來,自己那時所做的一切雖不偉大,但我卻心安了。
因為我還是能盡自己的一份力來孝敬外公外婆,讓他們的時光里多一分歡樂,多一分笑語。
孝親敬長根本無需用金錢來換取,需要的僅是一份真心,一份讓人感到寬慰的真心。
各位游子們,去嘗試一下用真心孝敬自己的長輩吧,或給他們遞一杯茶,或給他們捶捶那整天奔波而早已麻痹的背…。
孝親敬老初中大全(16篇)篇十一
相信大家看見“敬老孝親”這個詞,就會想起家里的親人,尤其是比較年邁的老人家。今天,我就要與大家談一下這個話題。
關愛老人,是每一個人所應有的義務。大家還記得花木蘭吧!花木蘭年代女子不裹小腳。南北朝時期,朝廷為抗擊倭寇而命花弧應征入伍。花木蘭想到父親年老多病,弟弟花木力年幼無知,決意女扮男裝,以弟弟的名字,代父從軍。開始全家都不同意,花木蘭想盡方法來說服他們。花弧本是一個老英雄,看女兒一片忠孝之心,又是智勇雙全,答應女兒穿上戰袍,跨上戰馬,趕赴邊關去報效祖國。這替父從軍的故事傳頌了千百年,這樣的精神將被世人歌頌!
曾記得,在敬老院里,我們為老人們打掃衛生的場景還在眼前回放;我們為老人們帶去食物的愛之味還在心中縈繞;我們給老人們的舞曲依舊在心田蕩漾。最揮之不去的,便是老人們的陣陣笑聲和欣慰的笑臉。我們就是老人的開心果,我們可以使他們永遠的開心與幸福!
是啊,小時候要感謝母親的生育之恩,感謝父親的辛勤勞動,感謝爺爺奶奶的悉心關懷,感謝所有支持自己的親人們。在什么時候都要有一顆孝親敬老的心!
孝親敬老初中大全(16篇)篇十二
孝親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首先,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以前,爺爺奶奶一見到我,就會給我買一大堆文具,玩具。在放假的時候,他們還常常帶我出去玩。父母為了我們,白頭發越來越多,鄒紋也布滿在了臉上。現在,我長大了,我要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父母擇菜,給爺爺奶奶捶捶背,洗洗腳,掃掃地……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現。
古代,有一個叫黃香的人,9歲就以自己的才華和敬老而聞名。有一個冬天的夜晚,天氣十分寒冷。黃香讀書到深夜,母親讓他早點休息,他卻鉆進了父母的被子里。父親問他在做什么,黃香從被褥里爬出來,說:“冬夜十分寒冷,我為你們溫一溫床,好讓你們歇息呀。”
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看出了黃香是多么孝敬自己的父母。我以后也要黃香那樣孝敬父母。
孝親敬老,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四年級:閆玉鑫
孝親敬老初中大全(16篇)篇十三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我們中國人民都必須會做到的事,而有些人,不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反而不聽父母的話,還辱罵老人。老人說他幾句,他不把老人放在眼里,甚至頂嘴反抗,這就意味著不孝親不敬老。
作為學生,我們不僅在家里要做到孝親敬老,在外面也同樣要做到孝親敬老;作為學生,我們不僅在語言上要孝親敬老,而且要把孝親敬老的這個優良傳統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去。
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為孝親敬老這項活動一起努力!
孝親敬老初中大全(16篇)篇十四
我奶奶63歲,很老了。但是,重陽節快到了,我要為奶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有一天,我在家休息的時候,看到奶奶在掃地。我走過去笑著說:“奶奶,你先去休息吧。把掃地的事交給我吧!”奶奶很高興,說:“好吧!”奶奶休息的時候,我泡了一杯熱茶給奶奶喝。然后,我做了擦桌子,拖地,蹭外婆背之類的事情。奶奶夸我是個懂事的男孩子。
孝親敬老初中大全(16篇)篇十五
從小爸爸就教導我:“要孝親敬老,關愛他人。”于是我把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永遠不忘記。
一天,我從太平洋百貨的.超市里出來,看見一個老奶奶顫顫巍巍地拄著拐杖,提著一籃雞蛋在過馬路。老奶奶頭發幾乎白完了,一張老臉布滿了皺紋,她的牙齒掉了一些,看樣子已經八十多歲了。老奶奶走一步腳就顫一下,一個個雞蛋仿佛要掉下來了,我見了,急忙跑過去,對老奶奶說:“奶奶,我扶您過馬路吧!”她笑了笑,點點頭,于是我一手提著裝雞蛋的籃子,一手扶著老奶奶的腰,看準了紅綠燈,慢慢地把她扶到了馬路的那邊。奶奶瞇著眼睛,笑著夸我:“小朋友,真是個好孩子!”我也笑著說:“不用謝,奶奶,這是我應該做的!”說完,我和老奶奶告別后,然后一蹦一蹦地跑回了家。
回家后我向爸爸媽媽說了這件事,他們都表揚了我,我覺得大家都應該孝親敬老,這樣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孝親敬老初中大全(16篇)篇十六
今天上午,根據學校要求推選一名“孝親敬長”的標兵,我在班內開了一個小小的班會。
首先由學生自薦,開始是張博君,他說自己每天幫助樓上的王爺爺遛狗。
他說完后就沒有人再說了。
于是,我根據昨天晚上學生和家長寫的在家中的表現,點人來自我介紹。
十幾個學生說完后,大家選擇了張博君、袁泉、程浩然和馬淦鐘四人。
接下來投票,袁泉最多,其次是馬淦鐘。
于是,我又讓他們進行了一次更具體的表述,然后讓大家發表意見,最后進行投票。
最終,馬淦鐘以17票獲得班內的“孝親敬長”標兵的稱號。
雖然他做的也只是幫助家長做做飯,倒杯水,但是,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連偶爾掃一次地都算得上是讓父母感動的事了,相比起來,又的確很了不起。
所以我想,讓孩子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不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相反,還會讓他們學會一些生活的能力,體會父母的辛苦,做事也會更加細心些。
曾經在三月5日,學校發起學雷鋒和敬母親的活動,我在班內安排了三個任務:1、每天做一件好事,不論大小,記錄在本上,月底上交。
2、為家長寫一封感恩性,家長看過后寫感想。
3、為家長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最后,到了月底,每個人再寫一篇感受。
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我看到了家長容易滿足的態度。
這也是當今社會的普遍現象。
不過還好,一些家長能夠認識到孩子的問題,能夠積極配合學校工作,使孩子圓滿的完成了一次次的任務。
我希望,每一次的活動都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同時喚起家長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