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一種在思想、觀點、語言等方面都達到較高水平的文學創作,它展現了作者的才華和思考能力。這里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作文的鑒賞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從中受到一些啟發和借鑒。
過端午節的一天(優秀17篇)篇一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櫳。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櫳。食過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櫳,食過五月粽,不夠百日又翻風。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癩蛤蟆躲不過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變妖怪。(西北)。
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山東)。
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山西)。
有錢難買五月五日旱(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寶山)。
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江浙)。
端午請菩薩,端六發烏賊。(江浙)。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蘇)。
過端午節的一天(優秀17篇)篇二
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這一天人們都要吃粽子、戴香包、賽龍舟。外面到處都洋溢著節日的氣氛。
一大早起來,我和爸爸、媽媽準備回姥姥家過節。出門之后,媽媽去給爺爺姥姥買他們愛吃的牛肉,我和爸爸去買粽子,東西買好之后,我們就開開心心的開車回姥姥家了。
在去姥姥家的車上,我看了媽媽給我買的一套中國傳統節日的.書,其中有一本講的是關于端午節的故事,從這本書上,我了解到了端午節是要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臣。它看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他就在一五月初五這一天跳江了。屈原死后,楚國百姓非常哀痛,大家紛紛到江邊去憑吊他,所以這一天,人們把粽子丟到江中,希望魚龍蝦蟹吃飽后,不再去咬屈原。所以,端午節也成了人們紀念屈原的節日。
看了這本書,我覺得屈原是一個愛國的人,我也要像他一樣愛我的祖國。
過端午節的一天(優秀17篇)篇三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么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
李向明:啟發,過節沒回去呢!
李啟發:1天假還下著雨,來回兩趟太累了,懶得折騰。
李向明:閑著也是閑著,我宿舍在打牌不去湊一腳?
李啟發:我還有事忙。
李向明和宿舍幾個人都是包工頭從村里帶出來的,以前在村里也算是鄉里鄉親,現在工地里大家都各職各業,因為都是熟人,員工們也都很隨便,而身為監工的李啟發又得完成自己的工作,該批評還得批評。于是大家之間的感情也變得相當難為情,農村人又有許多話不好意思說出口,久而久之大家就跟李啟發在工地之外有很少往來。李向明人很熱情,看在眼里也是很難過,于是給李啟發打了個招呼,向自己宿舍方向走了。
李向明進了宿舍。
員工甲:哎,老李,趕緊的,三人都等你呢,下雨天洗什么衣服!
員工乙:是啊,他們兩個平時在的時候,打牌也輪不到你,現在人家好不容易回家了,你就來打幾局(宿舍原來6人,今天過節回去了兩個)。
李向明:看你們斗地主也挺熱鬧的,我就不插這一手吧。
員工丙:哎,你看你說的,我們等你煙都抽幾包了,我們這桌下面麻將都準備好了。
李向明:(尷尬的看了桌底麻將)那你們先玩會兒吧,我把衣服晾了。
李向明在床邊拿了一把衣架走出了房間。
經過李啟發宿舍時,李向明停住了腳步,覺得該讓大家好好溝通一下。
李向明:他們換麻將了現在3卻1,叫你過去玩玩。
李啟發:你們四個不是正合適嗎?我就不用湊了,我還忙呢。
李向明:我平時玩的少,很多還不太了解。你先去湊一下吧??茨阋彩情e著,我還有衣服要洗呢,我過去跟他們說一下。
李向明快速的`又回到了宿舍。
員工乙:哎,誰叫他平時對人那樣呢?這不活該嗎?
員工丙:那我是還寧愿斗地主。
李向明:人家平時只是做好自己的工作,也不是故意要針對我們。你說你們何必這樣呢?
其實大家心里也都懂,只是大家已經很少在一起跟他談話了,真正是怕見面時的尷尬,就像相親男女見面時的那種心情。李向明能聽出他們的話中真正的意思。李向明遂去把李啟發拉了過來。李啟發也是不好意思的進來了,坐上了麻將桌。李向明把地上的麻將袋提了上來,倒在了桌上。
李向明:你們打吧,我去晾衣服了。
大家望著李向明走遠,四個人都猶如相親現場雙方介紹人離開時的情景。但還是厚著臉皮的玩了起來。
李向明來到一桶衣服旁,一件件的晾起了衣服。
外面的雨慢慢的變小了,李向明拿著一個臉盆,臉盆里裝著一個塑料袋,但看不見里面是什么,向宿舍屋檐走過來,他把旁邊的一個小凳子移了過來,放下手中的臉盆,把袋子里裝的東西小心翼翼的倒到臉盆,只見是一個個黃泥巴小球上面裹著一層煙灰,倒完把袋子放到了地上,在自己坐的位置的正前方,一個臉盆在屋檐下已經接滿了水,他走過去把臉盆的水倒了一半到自己的臉盆里,只見一盆清亮的水瞬間變得昏黃,又把剩下的半盆水放在自己盆子旁邊。他坐在凳子上,安安靜靜的洗著一個個泥巴團,左邊的洗凈放到右邊干凈凈的水里,慢慢的一顆顆鹽鴨蛋舒服的展現眼前。
這時在工地前方,一個10歲般小孩兒在工地的一處黃泥巴地兒,用手刨那個黃泥,抓好就向一個袋子里裝,他不時的的環顧四周,心理驚慌的很。裝了半袋后,他拿著準備遛時,被工地上的保安發現,正好被保安逮個正著。
李向明的鹽鴨蛋剛剛洗完,端起盆子剛想要離開時,保安跟小孩兒的吵鬧聲傳了過來,他放下了手中的一盆雞蛋。走到聲音傳過來的地方去了,只見一個小孩低著頭默默的聽著保安嚷嚷,他的右手卻依然緊緊抓著袋子不放。李向明向保安這邊走了過來。
李向明:他犯了什么事兒了?這樣的批評他。
保安:這下雨天把這打好的地基給沖洗了,這小孩兒不懂事,還在這里刨坑挖土,這房子地基沒弄好,將來垮了可是要死人的。我一定得好好說說他,這不簡簡單單是我的飯碗問題......
把小孩兒拉過身邊,小孩兒半推半就。
小孩兒依舊低著頭,沉默不語。瞄了下保安,不敢講一句話。
李向明轉過頭來。
李向明:你看吧,都把小孩兒嚇壞了。有話也都不敢跟你講。
保安看著李向明不語。
李向明(轉過頭來):那你跟我講講你要這個黃泥巴做什么,好不好?
小孩終于抬起了頭,望了一下李向明,右手放開了袋子,一溜煙兒跑了。
李向明看著莫名其妙,打開袋子看了看。里面裝著的是黃土,土上還留有一個個小孩兒的爪印。
李向明:上次我媽托人帶來的,今天端午節突然想起來了,就掏出來煮了,大家嘗嘗味道。
只見那三個深深扎在牌桌上,沒感覺李向明和鹽鴨蛋的出現,也沒怎么理他。只是李啟發固定了一下桌上的蛋,以免他掉下桌子。
李啟發(突然發話問):老李,外面雨停了吧?
李向明:現在小很多了,應該不會下多久。
李啟發(站起了,對李向明說):你來打吧,工地上有一個箱子我趁這雨小了去拖回來。
李向明:你屁股都沒座熱,怎么就走呢?我去幫你搬就是了。
李啟發跟那三個始終還保持著緊張,想借機走的他,看到李向明已經轉身去了,也就只好死皮賴臉的坐下了。
李向明走到了外面,手里剝著鴨蛋殼,他環顧四周也沒看見空地上有箱子,于是明白了包工頭的意圖。保安走了過來,把剛才小孩兒那一袋黃土倒在了原地,袋子本來很破舊,因為用力倒了下,袋子破了。于是他拿著破袋子丟到了外面,剛剛丟下,小孩兒就過去拿了袋子就跑。李向明追了出去,剛跑出去幾步,踩到了一個水坑了,渾水濺的滿身都是。他停住了腳步,拍了幾下身子上的臟水,向小孩兒遠去的方向忘了過去,只見小孩兒向遠處的一處低矮房子跑去。原來小孩兒剛才一直都沒離開,只是在外面靜候著找機會拾回他的袋子。
李向明站在原地,咬了口鴨蛋。陷入了回憶……。
李向明家里,80歲的老母親拿著一筐鴨蛋,旁邊放著一筐煙灰,這時8歲的兒子提著一竹簍黃土,一進家門倒在了門口,李向明看到,忙上前責問。
李向明:鵬飛你倒地上干嘛,等一下這塊地多難洗啊。
兒子似乎也感覺太沖動了。沖他尷尬一笑,不理他。
李向明:媽,每年都包這么多,你也不嫌累,自己家包一點吃吃就行了,還每年一家一家的送,人家又不是沒有,你都這么大年紀了,還跟他們客氣什么?再說這都快到夏天了,這種咸鴨蛋吃不完就容易壞。你沒事兒就歇歇吧!
媽:這都過節的,人家送你,你不能不表態吧?小孫子看到別人家都在吃,他不能沒有吧?
李向明:我也不是說你不該做,是讓你少做點嘛。你這么大年紀了,誰會跟你計較這個呢?
媽:哎,又不讓你動一下,你凈瞎操心。
李向明也反駁不過母親,只好不說話了。
李向明拿著手中的蛋殼,久久佇立原地??粗h處低矮的屋子,他似乎看到了自己遠在家里的母親和兒子,仿佛看到了自己兒子的那框黃土也是這么運回去的。
李向明在工地拿了一個袋子,一個鏟子。在工地后方的一處黃土坡上,他一鏟一鏟的把黃土往袋里裝。
李向明背著大半袋黃土來到了遠處的屋子,走進屋子,和他想象的情景一樣。一間簡陋的小屋子,里面有一個老奶奶和上午挖土那小孩兒。小孩兒看到李向明進來,往奶奶身后挪了幾步。李向明放下背上的黃土。
李向明:老人家,上午看到你這孫子在我們那工地上玩,落下了一袋東西,我以為他是拿不起找人幫忙來著呢,可一下午過了東西還在原處,我聽說你們住這兒就送了過來。
老奶奶:哎,謝謝你大老遠送過來啊,也沒什么東西,就是下雨天讓他出去弄些泥土。
慈祥的老奶奶讓李向明心中充滿了溫暖。
李向明:大娘,人家咸鴨蛋在半個月前就包了,你今天才包,太遲了吧?
老奶奶明白了李向明的想法。
老奶奶:現在端午節誰還吃咸鴨蛋呢?現在這端午節,有這好好的假期,你們不也是不會利用了嗎?這黃土包的咸鴨蛋也吃不住那味道。
李向明:那你不是包鴨蛋?。?/p>
老奶奶:我家這廚房的灶臺,那邊的出煙窗口,自從你們那工地建起來后,一刮風就是灰塵滿天飛,有時候炒個菜弄的全都是灰,這下雨天我就叫我這孫子去弄點黏土,我好把它給封了。
第二天,天晴,工地。
李向明休息時,一輛運輸車從他面前駛過,頓時眼前云霧繚繞,灰塵隨著一點點的被風刮散,眼前出現了老人灶臺上的那個洞。
車停了,一些磚瓦卸下來時被摔碎了。員工忙準備把他們集中起來扔掉。
李向明看見了,走到了包工頭身邊。
李向明:啟發啊,前面的路因為昨天下雨弄了很多的坑,這些破磚頭堆在這里也要扔掉,我拿些去填了。
李啟發漫不經心,向李向明開始說起了心里話。
老李聽完這番話,很開心,很欣慰。
傍晚,李向明一人已經把自己說的坑填好了。還有一堆留下的東西,他推著工地上的運輸車,去了老奶奶的家里。
李向明拿著砌磚鏟,一點點幫助老奶奶堵住了那個小窗口。
過端午節的一天(優秀17篇)篇四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吉日,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端午節的第一種說法是為紀念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
這種說法在全國流傳很廣,老百姓也最為認可。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官至左徒、三閭大夫等。
屈原為人正直,憂國憂民,一心致力于國家的變法圖強,但是卻屢屢遭受小人的讒言攻擊和迫害,再加上楚懷王昏庸無道,不辨忠奸,滿懷忠君愛民熱忱的屈原被疏遠了、被放逐了,最終在悲憤絕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才有了端午節,才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此版本為最為人接受的版本。
端午節的第二種說法是為了紀念伍子胥。
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被無道的楚平王所冤殺,后來伍子胥逃到吳國,幫助吳國富國強兵,并且助吳伐楚,五戰而攻入楚國首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尸三百,以報父兄被屈殺之仇。吳王闔閭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國更加強大,攻打越國,一舉取得勝利,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此時的吳王夫差已經被勝利沖昏了頭腦,開始驕傲自大起來,聽不進逆耳忠言。伍子胥建議他徹底消滅越國,以絕后患,夫差非但不聽,反而輕信陷害伍子胥的讒言,逼迫伍子胥自盡。
伍子胥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彪S后便拔劍自刎。夫差得知此言大怒,令人將伍子胥的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因此相傳端午節也是紀念伍子胥的日子。
端午節的第三種說法是為了紀念東漢孝女曹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水亡于江中,打撈數日也找不到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她悲痛欲絕,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就在五月初五這一天也投江了,五日后抱著父親的尸體,浮出水面。
曹娥的孝行感天動地,在民間廣為流傳,當時的文人墨客紛紛作誄辭頌揚曹娥投江尋父的孝行。孝女曹娥之墓,在今天浙江紹興,墓前有曹娥碑,傳此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江更名為曹娥江,而人們也就在曹娥投江尋父的五月初五這一天來祭奠她。
端午節的第四種說法是為了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
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鑒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且喜歡騎馬、擊劍,有當代花木蘭、秦良玉的美譽。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預謀革命起義,不幸在開會時為清兵所捕,堅貞不屈,于光緒三十三年六月初五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
秋瑾雖然是六月初五殉國的,但是后人敬仰其詩、其人,復哀其忠勇事跡,乃將其與愛國詩人屈原相提并論,合并舉行紀念,也在端午節這一天紀念這位女英雄、女詩人。但是此說法認可的較少,因為在秋瑾時期,端午習俗已經傳承多年。
1、條脫閑揎系五絲?!钋逭铡抖宋纭?。
2、便當裹米粣,爛醉作端午。——陸游《春晚嘆》。
3、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K軾《浣溪沙》。
4、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張耒《端午》。
5、宜歡聚。綺筵歌舞。歲歲酬端午?!獜埿⑾椤饵c絳唇》。
6、玉臺金盞對炎光,全似去年香?!煲睢冻写搿?。
7、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8、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盥』抖宋缛钛缛撼继降蒙褡帧贰?/p>
9、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K軾《少年游》。
10、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秦觀《端午》。
11、舊俗傳荊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S及之《賀新郎》。
12、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文天祥《端午感興》。
13、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盥』抖宋缥涑傻钛缛汗佟?。
14、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鬣。佳人相見一千年?!K軾《浣溪沙》。
15、天氣潤羅衣,病起卻忄欠微暑。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冻纱蟆度鐗袅睢?。
16、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說。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獜堥啊赌钆珛伞?。
17、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障蛄洪g覓宿痕?!钪畠x《南鄉子》。
18、香蒲角黍,對暑悄無言,梅雨細,麥風輕,悵望空垂淚。——楊無咎《驀山溪》。
19、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杜甫《端午日賜衣》。
23、文字間金釵,消盡晚天微暑。無雨。無雨。不比尋常端午?!惾浮度鐗袅睢?。
過端午節的一天(優秀17篇)篇五
:
今天一早,我早早起床,用粽子和綠豆糕當早點。后隨爸爸去尖峰山旁的老家,爸爸去和他的兄弟姐妹們團聚,我和我的姐妹、弟弟們會合。我們下地摘黃瓜、西紅柿,又冒雨剪蕃薯藤,再將長長的蕃薯藤剪成一段段,二張葉子一段,后將一段段蕃薯藤扦插到地里。在干活時,蚊子挺多,在我胳膊上和小腿上咬了好多小包包。通過大家共同努力,終于將一小塊地插滿了蕃薯藤。雨停時,我們又摘了很多桑葉,在回到市區時,我將桑葉送給養蠶的馮同學。經過勞動,大家覺得有些勞累,不過,等到蕃薯的收獲季節,我又可以和好朋友、小伙伴們一起來挖蕃薯了。
過端午節的一天(優秀17篇)篇六
端午正值一年陽氣最盛之時,人們食欲下降,濕氣加重,脾胃虛弱是人們在毒五月里的普遍狀態。這是因為夏至前后陽氣外達,氣血更多地運行在體表,這就造成人體內里的虛寒。
脾胃作為中焦最重要的兩個臟器,受此影響最大。所以,千萬不要被農歷五月看似旺盛的肢體運動機能所迷惑。其實,脾胃在這個時候很脆弱。
脾胃脆弱的最主要表現就是腹瀉以及消化不良。因此,日常生活中要謹小慎微,對脾胃多加照顧。其中,不吃涼食非常重要。因為脾胃將涼食、冷飲溫煦,使之便于消化的過程,就是耗傷陽氣的過程。
另外,人們此時三餐要規律,防止饑飽不均傷害脾胃的正常功能;飲食上應多吃菜,少吃肉;為了減少腸中積熱,要有意識地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經常喝水。
過端午節的一天(優秀17篇)篇七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于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
過端午節的一天(優秀17篇)篇八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過端午節的一天(優秀17篇)篇九
今天媽媽帶我去她的班上寫作業。
媽媽說:“明天就是端午節了,媽媽給你買了花花念兒、香布袋兒,非常的漂亮,你做完后我給你戴上。”我問媽媽:“什么是端午節呀?為什么是明天?”媽媽說:“端午節是陰歷五月初五,為了記念屈原,屈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為了自己的國家最后抱石投河,人們為了不讓河里的魚蝦不吃屈原的身體,就向河里投入大量的粽子,時間長了演變成端午節大家吃粽子啦!”我聽完后非常吃驚,我說:“媽媽,我馬上寫作業,寫完后,你也給我幾個粽子吃。”
我很快的把語文試卷寫完了,準備讓媽媽檢查,忽然我說:“呀!我怎么忘檢查了?!蔽疫B忙開始檢查,檢查完了,我把試卷交給了媽媽,媽媽一看沒有錯,我高興的跳了起來說:“我可以吃粽子哦!”
過端午節的一天(優秀17篇)篇十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3讓幼兒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講述連續性(技能方面)。
4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準備。
1視頻(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粽子(長的,棱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視頻1問題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
幼:端午節······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么事情來慶祝呢?
幼兒答····圓圓的有角的長長的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們摸摸看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狀呢(教師以小組形式分發粽子,請小朋友觀察)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2師:好了,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們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吃過的粽子都是什么餡兒的,是甜的?咸的?還是辣的?(幼兒與鄰座伙伴結成對子,輪流講述)。
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運用句型"不僅···還···"。
2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句型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端午節你還做了什么,然后請小朋友用"不僅···還···"編成完整的句子告訴老師教師引導幼兒,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做香包幼:端午節,我不僅在家幫媽媽包粽子,還和爸爸一起看賽龍舟。
幼:·······(幼兒運用句型,自由回答)。
教師示范:比如說,今天我在家不僅疊了自己的被子,還打掃了地板,媽媽夸我是個好孩子。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發言,運用句型講述平時生活經驗。
重點指導: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活動評析此次活動通過濃厚的端午節節日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感受到濃重的節日氣氛和民族情感,從而引出句型讓幼兒在不斷理解認知的過程中運用此句型進行語言講述,幫助幼兒學會完整的講述。
過端午節的一天(優秀17篇)篇十一
xx年6月6日,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我爸說,端午節是我國流傳了二千多年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掛艾葉菖蒲,吃粽子,我們金華人還要吃“五黃”,吃綠豆糕,去看望長輩,親人團聚。端午節的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今年,端午節成了法定假日,也成了親朋團聚的好日子。
今天一早,我早早起床,用粽子和綠豆糕當早點。后隨爸爸去尖峰山旁的老家,爸爸去和他的兄弟姐妹們團聚,我和我的姐妹、弟弟們會合。我們下地摘黃瓜、西紅柿,又冒雨剪蕃薯藤,再將長長的蕃薯藤剪成一段段,二張葉子一段,后將一段段蕃薯藤扦插到地里。在干活時,蚊子挺多,在我胳膊上和小腿上咬了好多小包包。通過大家共同努力,終于將一小塊地插滿了蕃薯藤。雨停時,我們又摘了很多桑葉,在回到市區時,我將桑葉送給養蠶的馮同學。經過勞動,大家覺得有些勞累,不過,等到蕃薯的收獲季節,我又可以和好朋友、小伙伴們一起來挖蕃薯了。
過端午節的一天(優秀17篇)篇十二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我目不轉睛地看著奶奶包粽子的樣子,不知怎么回事,我的手也情不自禁地癢起來,也想包粽子。經過奶奶的同意,我開始了“包粽子行動”!
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包起粽子。一開始以為這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可麻煩來了;由于我包粽子的時候放太多糯米,一扎線,糯米從上頭冒了出來,唉,第一個粽子以失敗告終。
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并不灰心,又再次拿起箬葉重新包起來。這次,奶奶教給我一些要領。這次真是上帝保佑,終于包好一個粽子,可是跟奶奶比起來,mygod!真是天壤之別呀!奶奶包的粽子像一個精神十分的大人,而我包的粽子跟一個無精打采的小學生一樣。可憐,第二個粽子又以失敗告終。
我挺了挺身子,還是不灰心,我拿起箬葉,把它彎成一個圓錐型,然后往里面裝適量的糯米,再壓結實,把箬葉往下一蓋,正好遮住里面的糯米,最后用線扎緊。就這樣,一個粽子包好了。我照著這種方法,一連包了好幾個,終于掌握了要領,越包越好。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過端午節的一天(優秀17篇)篇十三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爸說,端午節是我國流傳了二千多年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掛艾葉菖蒲,吃粽子,我們金華人還要吃“五黃”,吃綠豆糕,去看望長輩,親人團聚。端午節的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今年,端午節成了法定假日,也成了親朋團聚的好日子。今天一早,我早早起床,用粽子和綠豆糕當早點。后隨爸爸去尖峰山旁的老家,爸爸去和他的'兄弟姐妹們團聚,我和我的姐妹、弟弟們會合。我們下地摘黃瓜、西紅柿,又冒雨剪蕃薯藤,再將長長的蕃薯藤剪成一段段,二張葉子一段,后將一段段蕃薯藤扦插到地里。在干活時,蚊子挺多,在我胳膊上和小腿上咬了好多小包包。通過大家共同努力,終于將一小塊地插滿了蕃薯藤。雨停時,我們又摘了很多桑葉,在回到市區時,我將桑葉送給養蠶的馮同學。經過勞動,大家覺得有些勞累,不過,等到蕃薯的收獲季節,我又可以和好朋友、小伙伴們一起來挖蕃薯了。
過端午節的一天(優秀17篇)篇十四
端午節,這個隨著幽遠的歷史一起走來的傳統節日,現在已成為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之一了,喏,從端午例行的三天國假,就能看出中國人對于端午節的青睞了。
我最喜歡的莫過于端午之日漫步于街了,一種濃郁的節日氣息與風兒同行,吹遍了大街小巷,所到之處必定熱鬧非凡。不同于家鄉閩浙一帶,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江淮人家的家門上多是懸掛著艾葉菖蒲,據說也有祛魔驅鬼之效。但這些并非我最在意的,說到我最在意什么,那自然是激蕩人心的賽龍舟了。
出了家門右拐直往前走,不要五分鐘就是十七橋了,橋下的河流雖不著名,但每年的東圃鎮的賽龍舟都是從這兒訖始的。你看,水流平緩的河面上,停放著一艘艘被紅漆漆滿船身的龍舟,碧綠的水,透紅的船乍一看活像黛綠的錦緞上鑲著盛開著紅牡丹。船里的競賽者,以二十多歲的小年輕居多,也有少數的'中年人。每船十三人,十二個槳手,一個鼓手。黝黑的肌膚是他們共同的標志,也是力量的象征。
鑼聲響起來,比賽開始了;鼓聲響起來,隆隆、隆隆、隆隆,冗雜卻不乏節奏,疾速而卻不乏力量。兩旁的紅槳像一條條金紅色的大鯉魚,跟著鼓聲整齊歡快地跳躍。超過了!超過了!一只紅艇漸行漸速,如離弦的箭一般。觀眾們的心驀地緊張起來,與牛皮鼓面共同跳躍,呼喊聲、鼓聲匯成一片。另一只船當然不甘示弱,也迅速追了上來,兩船旗鼓相當,猶如二龍水中爭霸,鼓聲立即電閃雷鳴一般,兩岸的人更歡了,吶喊聲更大了。終點快到了,只見三只船如疾馳的戰馬齊頭并進,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遲緩!冠軍出現了,喝彩聲,鼓掌聲響成了一片,在水面上激蕩!
過了一陣子,人們端來了清香四溢的糯米粽子,但這不是給自己吃的,而是把它扔下河里,以祭祀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投江之日距今也有兩千多年了,但人們永遠懷念著他。是啊,那些對人民對國家對民族全心全意的人,是千百年,直至永遠也不該被忘卻的。今天,我們仍以屈原為驕傲,我們會用我們的快樂永遠紀念著他!
今天是端午節,又是外公的生日,我和姐姐早早起床,一起認真地制作了一張漂亮的生日賀卡,姐姐又把她平時變魔術的用具裝進書包。
中午到了外公家,外公家準備了豐盛的酒菜,舅舅買了一個兩層大的生日蛋糕,那生日蛋糕比我們畫的還好看。舅舅把生日蛋糕放在客廳的桌上,我插上蠟燭,姐姐用打火機點著,表弟樂樂把燈關上,又拿出他帶來的手風琴,我們一起合唱“生日快樂”,唱完后外公許愿,吹滅蠟燭,這時屋里的燈突然全亮了,我們邊跳邊鼓掌,逗著大人們都笑了。
外婆在餐廳里喊:“快過來,吃飯啊”,我們又跑到餐廳里,圍著桌子坐好。在大人們舉杯祝賀之前,我和姐姐拿出我們準備的生日禮物遞給外公,一起念道:“祝外公生日快樂,壽比南山,福如東海?!蓖夤粗覀儺嫷纳召R卡,說:“這么好看的生日蛋糕,還有彩色的蠟燭,這生日禮物太好了?!?/p>
飯菜很豐盛,有魚,有雞,有火鍋,還有我叫不上名字的菜。我們小孩吃了好大一會兒,不見菜少,都已經很飽了,就跑到樓上玩去了。
下午在客廳休息時,姐姐開始變魔術,我們全家都圍著看,只見姐姐熟練地把兩個硬幣放在桌面上,在上面并排放二張撲克牌,然后把外面那枚硬幣往外推推,讓第二張撲克牌蓋住這個硬幣,再往里推一下,慢慢地吹一口氣,翻開撲克牌,只見第一張牌下的硬幣也跑到第二張牌下面來了,大人們都覺得奇怪,夸姐姐真行。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我們該回家了,今天我們玩得可真高興。
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做好粽子。先要準備粽子的餡子,餡子各種各樣,有豆沙餡的,蜜棗餡的,肉餡的……;要準備好芭蕉葉子,洗凈葉片,并將它剪成勻稱的葉條。媽媽將糯米洗了,將芭蕉葉一卷,放入糯米,用手稍微一壓就緊了,拿出餡兒按入米里面,隨后纏成一個菱形,用絲線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媽媽的手中誕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來就可食用了。撕開葉片,此時的粽子,不但有飯團的味道,還夾雜著芭蕉葉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清涼還帶點微微的甘甜。
端午節的早晨,媽媽要去買那些鮮綠的艾葉掛在門楣上。今天,每家每戶的門前,必定都要插上艾草辟邪。其實,懸掛艾草,還可以驅蟲蟻。用完餐,媽媽會燒那艾草給我們洗洗,聽說它有去寒濕消炎等作用。這時候,滿屋都是淡淡的藥香,沁人心脾.令人神輕氣爽。
在端午這天,必定是要賽龍舟的,可是爸爸說我們這已經好久沒劃了。于是他給我們講往年的龍舟競渡?!岸岁柕南挛?,小孩們都穿上新衣服,佩帶“香囊”和“蛋兜子”,高高興興地跟著大人們觀看龍舟競渡。他們都會擠去碼頭或者河邊,掌聲,吶喊,尖叫,口哨,鑼鼓讓你聽不見你自己在說什么。旌旗,浪花,赤裸的黝黑的臂膀,破浪的龍舟讓你目眩神移。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沒有親眼目睹的人是沒有辦法體味當中的激動和振奮的?!?/p>
在這天,人們可以放肆地歡笑,小孩可以放肆地玩耍,不用像過年一樣擔心明年,也不用考慮明天的打算,它就是一個平民的節日,一個沒有約束的日子。
過端午節的一天(優秀17篇)篇十五
在我的家鄉,大家都愛新年,大大家喜歡新年的熱鬧,孩子子喜歡吃餃子、收紅包,但我不這么覺得。在我的印象中,中秋節、元宵節、清明節都不是什么特別的節日,而端午給我的印象最深。
端午最有趣。吃粽子是端午的一項風俗。說到粽子,我特別興奮。在我的家鄉,粽子是用泡好的黏大米包在竹葉里,然后放入鍋里蒸。如此,大米中有了竹葉的味道,吃起來就特別的美味了。
在端午這天,大家不只會吃粽子,還會插艾蒿。天還沒有亮,父親就把我從睡夢中喊起來,說是要帶我去割艾蒿。我伴隨父親來到小河邊,看到已經有好幾位鄰居的叔叔在割艾蒿了。父親一邊跟他們打著招呼,一邊也割起艾蒿來。我學著父親的樣子,也割了幾棵。艾蒿上沾著露珠,聞起來有一點淡淡的清香。不一會兒,就割了一小捆。回到家,父親把艾蒿插到房檐上,密密麻麻的的一排,像一隊士兵在為大家家站崗。我問父親為何要插艾蒿,父親說這里還有一個漂亮的故事呢。傳聞古時候,有一個村子的人都特別壞,上天派一個神仙來調查,決定要懲罰他們。神仙駕著祥云來到村子的`上空,忽然看到一個婦女攜帶兩個個小孩往村里走,她懷里抱著一個大小孩,地上卻領著一個小的小孩。神仙感到很奇怪,就落下云頭,來到婦女面前,問她為何。婦女回答說,由于小的小孩是我們的,大的小孩是鄰居托她照管的,所以她要把大小孩照管好。神仙聽完,感覺這個婦女是個特別善良的的人,決定要救她,就對她說:“大姐你好,您是個善良的人,請您把這部分艾蒿在5月初五那天早晨天亮前插到你家的房檐上,就會保佑你家平安無事了?!闭f完,神仙就化作一股青煙回上天去匯報去了。婦女回到家,根據神仙的指示插好艾蒿,想到插艾蒿能保平安,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全村人,全村人都在5月初五那天早晨插好了艾蒿。端午的早晨,神仙第三來到這個村子的上空,決定放火燒掉這個村子,可定睛一看,村子里家家戶戶都插著艾蒿,不知哪一家是那位善良的婦女的家。神仙知曉是善良的婦女想救全村人,于是成全了她的美意。從那將來,大家就在端午這天起早插艾蒿,以此保佑全家幸福平安。
端午不但有粽子這種美食,還有“插艾蒿保平安”這么美好的故事,被人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還要傳承與人為善的傳統美德。我愛端午!
過端午節的一天(優秀17篇)篇十六
農歷蒲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蒲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端午節又快到了,大家都要吃粽子。早上,奶奶就忙著包粽子了,我也在旁邊學著怎么包粽子,只見奶奶拿起一張粽葉,把它卷成一個角,在把糯米和紅豆餡放進去,最后用粽子葉包住,再用線綁得牢牢的。一個小巧可愛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得可喜歡了,也吵著要包一下,結果是越幫越忙......
粽子燒好了,好香啊!我迫不及待的拎起一個粽子,打開了吃,結果燙得張不開嘴。爸爸和媽媽看著我讒言欲滴的樣子,都哈哈大笑了。
過端午節的一天(優秀17篇)篇十七
農歷蒲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蒲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固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端午節又快到了,大家都要吃粽子。早上,奶奶就忙著包粽子了,我也在旁邊學著怎么包粽子,只見奶奶拿起一張粽葉,把它卷成一個角,在把糯米和紅豆餡放進去,最后用粽子葉包住,再用線綁得牢牢的。一個小巧可愛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得可喜歡了,也吵著要包一下,結果是越幫越忙......
粽子燒好了,好香啊!我迫不及待的拎起一個粽子,打開了吃,結果燙得張不開嘴。爸爸和媽媽看著我讒言欲滴的樣子,都哈哈大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