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既要有自己鮮明的個性,又要與讀者產生共鳴,打動人心。通過欣賞這些優秀的作文范文,我們可以發現優秀作文的共同點和特征。
端午節我的端午節(實用17篇)篇一
端午節,人人都知道,是為紀念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屈原而設立的。在這一天,家家都要吃粽子。可是在這一天,我可不只有“吃粽子”的“任務”,還要學會如何包粽子。
端午節的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吃完了媽媽端出來的“香噴噴”粽子,一邊打著飽嗝,一邊走進廚房,對媽媽說:“媽媽,我也想學包粽子。”“好啊!”。媽媽說道。
我幫媽媽取來粽葉和糯米以及一些綁粽子的繩子,對媽媽說:“材料全齊了!”“嗯,好!你仔細看著啊!媽媽先給你示范一下!”說著,媽媽把粽葉下端卷成筒狀,留下一截,然后倒入不太多不太少的`糯米,接著把留出的那截往上一蓋,最后用繩子綁住粽子,打個結就ok了。“這么簡單呀!”我驚嘆道。“別看它簡單,可做起來很難呢!”
我并不相信媽媽的話,便親自動手來試。哪知不是粽葉沒卷好,底下有漏洞,就是沒蓋好粽子。不是糯米放太多,就是放太少……反正什么狀況都有。正當我不想干時,媽媽說話了:“做事不能半途而廢,要有始有終。”我聽了媽媽的話,信心又卷土而來。在媽媽的鼓勵下,我終于將粽子包好啦!
抬起頭,看見了媽媽的微笑,我心里一感動,跳起來抱住了媽媽……。
群眾路小學。
鄭錦煬。
指導老師:林昭。
端午節我的端午節(實用17篇)篇二
朋友們,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要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家門口插上艾草,在手上系上五彩繩,更特別的是,家家戶戶還要包粽子吃。對了,想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吧!相傳古時候,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殺,村民們為了不讓魚蝦吃他的尸體,就把粽子投入江河喂飽魚蝦。而這個習俗就一直穿成了下來,直到今天。
終于到了端午節,每到這天,我都會早早地起床,看爸爸媽媽熱火朝天的包粽子,等待粽子在鍋里釋放出清幽的香味,直到粽子熟了,品嘗粽子的美味。今年,上小學三年級的我,不愿意再做一個光吃不干的閑人,我也想加入包粽子的行列。之前我看著爸爸媽媽動作嫻熟,速度極快,我想,這有什么了不起的,學著他們的樣子,我也拿起一張粽葉,抓起一把米就往里塞,出乎意料的是,塞進去的米,就像沙漏一樣,從粽葉底下的一個小孔流出去了,我氣得嗷嗷直叫,不禁火冒三丈:“小家伙!我就不相信我制服不了你,看我的!”我卷起手袖,重新拿起一張粽葉,細細地裹起來,形成一個倒三角,并仔細檢查下面又沒有漏洞,確定沒有問題了,才小心翼翼的把米試著一點一點往里放,接著一圈一圈裹緊,再用繩子牢牢綁上不一會兒,一個雖然形狀難看,但卻很結實的粽子就包成了。吃著自己包的粽子,我覺得天下沒有比這更美的美味了,屈原雖然含冤而死,但如果吃到這么美味的東西,心里一定不會那么難過了吧。
這就是,當然,也是大家的端午節,如果你愿意,就像我一樣過端午吧!
端午節我的端午節(實用17篇)篇三
從幼兒園開始,我和歐志斌就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了,我們都在同一個居住的燈都華庭里。
斌斌比我高,比我胖,而且跑步速度比我快。他喜歡講笑話,又一次,在宿舍里面他就說了一句日語,也高了一個奇怪的動作,然我忍不住笑出來了。以為他很喜歡玩賽車,一看到賽車或聽要去參加賽車比賽車,他總是先去玩賽車或是舉起手來,所以我們全班同學都叫他“賽車迷”
我真是很喜歡這個又可愛又很樂觀的'好朋友!
端午節我的端午節(實用17篇)篇四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到那天,人們都在忙著過端午節。端午節那天人們都要包粽子吃,聽說還有一個故事。戰國的時候,楚國有一個愛國的大詩人,他叫做屈原,當時他已經國破家亡,抱著石頭投淚羅江里了,人們都知道了,怕魚將他的尸體給吃了,就往淚羅江里扔了很多粽子,希望魚不吃他的`尸體。
端午節我的端午節(實用17篇)篇五
兩千多年來,傳統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傳統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端午節我的端午節(實用17篇)篇六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為此西溪里要賽龍舟。
11點,開始了,我挑選了一個位置,就興致勃勃看了起來。剛開始,龍舟只有兩三只,但漸漸龍舟多了起來。一只龍舟上的人,穿著紅色衣服,十多個人同心協力,用船槳用力的向水里劃去,激起了一陣浪花,舟上敲鑼打鼓的人用盡吃奶的力氣打,舟上還傳出一聲聲吶喊的的聲音;一只龍舟上的人見他們旁邊的龍舟已經超過他們了,他們就拼命地劃,另一只看了,也不甘示弱用九牛二虎之力劃,后面踩梢的人因為前面的人劃得太厲害,差點掉下去,幸好腳和船綁了根帶子;一只龍舟又窄又長,船上的人劃的動作幾乎一模一樣,船好像裝了馬達一樣飛快的向前沖。跟往常一樣那一條嘩水龍舟來了,他們衣服、褲子、帽子都是黑的,就連龍舟上的龍頭也是黑的,他們劃得整齊有序,每劃一下,船槳就要向上翹,似乎插了翅膀一樣。一只龍舟因為進水太多,前頭翻了下來,前面的人無一落水,船上的人到岸邊瘋狂的去水,有的用船槳,有的用臉盆,有的用盒子,不一會船里沒水了,他們又重振旗鼓出發了。
到了下午1點,差不多結束了,這一次看的真過癮啊!
端午節我的端午節(實用17篇)篇七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粽子。現在條件好了,許多人家也不包粽子了。因為菜市場、超市門口擺滿了各具特色的粽子。有香甜可口的紅棗粽、松軟的豬肉粽、清香的赤豆粽……包裝精美,應有盡有。
我最愛吃的是紅棗粽。碧綠的蘆葉里,裹著雪白的`米團和瑪瑙般的紅棗,顏色鮮艷而美麗,使人一看就生愛慕之心。我喜歡它不僅是因為它顏色美麗,更重要的是它的味道好極了。剝開粽子,新鮮的蘆葉清香撲鼻而來,輕咬一口,清清的,涼涼的,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的時候,每家的門上都掛上了艾草,聽說這樣可以避邪。
一年中有許多的節日,而我最喜歡的是清香的端午節。
端午節我的端午節(實用17篇)篇八
端午節到了,媽媽一大早就起來把昨天晚上包好的粽子、雞蛋和咸鴨蛋放到鍋里去煮。我早上起來打開房門就聞到很香的粽子味。
到了中午,媽媽給我和爸爸做了一桌的菜:又是魚、又是蝦、又是西紅柿湯……吃完了中飯,爸爸、媽媽就帶我到街上買新衣服,爸爸媽媽看了好多個商店,最后給我買了一套連衣裙和一雙粉紅色的小皮鞋。回到家,媽媽休息了一會兒又開始做飯了。媽媽把中午的一些剩飯菜,有的放到微波爐里熱兩三分鐘,有的放到鍋里燒一下。吃完晚飯,媽媽燒了一大鍋用艾葉、菖蒲和金銀花煮的水給我洗澡。媽媽說:“用這些植物煮的水洗澡可以驅邪,還可以防止蚊子和毒蟲的叮咬。”
端午節是小朋友的節日,也是大人的節日。
端午節我的端午節(實用17篇)篇九
端午節是我國的民間節日,它可以算得上是比較隆重的節日了,國務院都把它定為法定的節假日了,這樣我們就能和爸爸、媽媽一起過這有趣的節日啦!
記得去年的端午節我和媽媽一起包香噴噴的粽子呢。說起粽子可算是端午節的一重要特色,它不僅好吃,最主要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高壓鍋里煮上半個鐘頭,就可以聞到香噴噴的`味道了。
媽媽還為我在小販那里買了五彩的絲線,幫我纏在手腕和腳踝上,據說這樣可以去病除邪。其實我知道這是媽媽對我的關心和愛護。
今年我還要和媽媽一起過端午節,因為我感覺到非常的快樂和幸福。
端午節我的端午節(實用17篇)篇十
今年的6月8日是傳統端午節,是我們國家第一次在端午節放假。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屈原是在汨羅江投河的。在端午節這一天,有很多的民俗。大家為了保護屈原,不讓河里的魚類去他,就把粽子扔到河里給魚兒吃。在這一天,還要進行劃龍舟比賽呢!
我在端午節的早晨去打了羽毛球,然后和我的好朋友們一起去濱江大道野餐,做游戲,比賽騎自行車,還跳了橡皮筋呢!玩的高興極了!
媽媽還帶我去坐了擺渡船,擺渡船可大了,很多自行車、摩托車都通過擺渡船過黃浦江。我看了船長伯伯的駕駛室,里面有很多按鈕,看的我眼花繚亂;還看到開船前和靠岸前,有一個伯伯用很粗的'繩子綁在碼頭的樁子上,幫助輪船停靠在岸邊。這次坐擺渡船,我興奮極了!
端午節我的端午節(實用17篇)篇十一
一年中有許多節日,除春節外,我最喜歡的節日莫過于端午節。因為端午節蘊含著我國一些民族風俗特色;而且這一天人們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便有了香甜可口的粽子。端午節這天不但有粽子,還有有趣的賽龍舟,搶鴨子等熱鬧非凡的節目。在我的記憶中有過那么一次難忘的回憶:吃過午飯,叔叔帶我去看龍舟比賽。那是我有生以來的第一次。哇,橋上,桃江河邊都擠滿了人,真可稱得上人山人海,選手們早已準備好了,岸邊的龍舟五彩繽紛,活像一條條花鱗龍。選手們的衣著與《安塞腰鼓》中那群茂騰騰的后生的衣著相仿,也都是元氣淋漓的后生;那舟上的大鼓聲音如雷,可與安塞腰鼓比美。
比賽開始了,哨聲一響,龍舟如離弦之箭向前劃行,各隊船員竭盡全力,都想為自己家鄉添一份光彩。忽兒這條龍舟在前,忽兒那條龍舟在后,這樣一進一退,真是令人眼花繚亂,此時我的心中也產生出一種感嘆:“太棒了,實在太精彩了,不知今年的冠軍花落誰家?”哈哈,一陣笑聲把我的注意力引向了南方,原來,綠隊的龍舟在旋渦中打轉,看得令我也不禁笑了起來。這時,鼓聲響了起來,震耳欲聾,好像是在給綠隊加油,鼓勁,綠隊也不甘示弱,終于劃出了旋渦,雖然是最后一名,但綠隊的精神值得人們贊賞。賽龍舟已完,搶鴨子節目即將開始。只見幾籠鴨子被投入水中,便有幾十個青年跳入水中去搶鴨子,也許是太興奮了吧,有的到手的鴨子也飛了,有的則因搶鴨子用力過猛而摔倒在水里......總之,這個節目是在歡笑中結束的。在回家的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還沉浸在剛才看龍舟的興奮之中。
端午節我的端午節(實用17篇)篇十二
昨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下午去外公住的小區里蕩秋千。我先玩了秋千,然后去玩攀爬架。我會順著上倒著下,還會順著下倒著上。
傍晚妹妹睡醒后來找我,遠遠看到我她就哭了,聽外婆說妹妹睡覺時也哭著要找我,我想是因為她太久沒見到我所以想念我。
我推著妹妹蕩了秋千,還帶著她爬連桿,雖然妹妹沒有爬到頂部,但爬到了一半,我覺得她很勇敢,一般像她這么小的小孩是不會爬連桿的',因為她們會害怕。
這個端午節我本來要在深圳過的,可是媽媽帶我們回老家看望老奶奶了,我覺得這個假期一點也不好玩。
端午節我的端午節(實用17篇)篇十三
早晨,天氣陰沉沉的.幾日來,家里發生了點事情,我一直也沒有走出陰影,時時想起來坐著發呆.走到教室門口,一個孩子看見我"嗖"地鉆進了教室.小家伙又想干什么我心里暗暗地嘀咕著.
走進教室,來了十幾個孩子,都七手八腳放椅子.孩子似乎看出我的變化,都懂事多了.放完椅子,孩子們該值日的值日,該讀書的讀書.漸漸的,教室的人多了,書聲朗朗.那個早晨看見我鉆進教室的孩子時時用眼瞟著我,好像在偷偷地觀察著我.我裝著沒看見,時而傾聽著悅耳的讀書聲,時而想著自己的心事微微嘆氣.
是啊,快過端午節了,應該是讓每個人都感受到愛意濃濃的端午節,我吸了一口氣,心里充滿了希翼.
一年中有許多節日,除春節外,我最喜歡的`節日莫過于端午節。因為端午節蘊含著我國一些民族風俗特色;而且這一天人們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便有了香甜可口的粽子。
端午節這天不但有粽子,還有有趣的賽龍舟,搶鴨子等熱鬧非凡的節目。 在我的記憶中有過那么一次難忘的回憶: 吃過午飯,叔叔帶我去看龍舟比賽。那是我有生以來的第一次。哇,橋上,桃江河邊都擠滿了人,真可稱得上人山人海,選手們早已準備好了,岸邊的龍舟五彩繽紛,活像一條條花鱗龍。選手們的衣著與《安塞腰鼓》中那群茂騰騰的后生的衣著相仿,也都是元氣淋漓的后生;那舟上的大鼓聲音如雷,可與安塞腰鼓比美。 比賽開始了,哨聲一響,龍舟如離弦之箭向前劃行,各隊船員竭盡全力,都想為自己家鄉添一份光彩。忽兒這條龍舟在前,忽兒那條龍舟在后,這樣一進一退,真是令人眼花繚亂,此時我的心中也產生出一種感嘆:太棒了,實在太精彩了,不知今年的冠軍花落誰家?哈哈,一陣笑聲把我的注意力引向了南方,原來,綠隊的龍舟在旋渦中打轉,看得令我也不禁笑了起來。這時,鼓聲響了起來,震耳欲聾,好像是在給綠隊加油,鼓勁,綠隊也不甘示弱,終于劃出了旋渦,雖然是最后一名,但綠隊的精神值得人們贊賞。 賽龍舟已完,搶鴨子節目即將開始。只見幾籠鴨子被投入水中,便有幾十個青年跳入水中去搶鴨子,也許是太興奮了吧,有的到手的鴨子也飛了,有的則因搶鴨子用力過猛而摔倒在水里......總之,這個節目是在歡笑中結束的。
在回家的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還沉浸在剛才看龍舟的興奮之中。
端午節我的端午節(實用17篇)篇十四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過新年,元宵節,中秋節……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因為在端午節那天,我可以吃上自己包的粽子。
記得去年的端午節,我和媽媽一起包粽子。媽媽把事先準備好的材料放在桌子上,有糯米,有香菇,有五花肉,還有板栗。粽葉是新鮮的竹葉,碧綠碧綠的,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學包粽子嘍!”我興奮地喊到。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起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變成了一個圓錐形的“小漏斗”,我小心地裝進一些白花花的糯米,接著加入一塊五花肉,然后裝進一顆板栗,最后再蓋是一層糯米。然后把竹葉向下折,包住了糯米,好似給它穿上了一件綠色的“外衣”。我連忙用左手捏在粽子中間,右手用繩子扎緊。我包的第一個粽子終于在媽媽的幫助下完成了。接著我又包了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你看吧,我包的粽子有三角形的,有四角形的,還有圓柱形的,真是形狀各異。
端午節我的端午節(實用17篇)篇十五
我國有許多傳統文化,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傳統端午節。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吃粽子,劃龍舟,而且這天也要紀念屈原。
聽媽媽說,屈原是楚國的臣子,但是他的.報復得不到君王的認可。只能跳江,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粽子投到江里,認為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尸體。因此端午節就這樣來的。所以這天要包粽子,劃龍舟。
今天媽媽說要教我包粽子,只見媽媽把棕葉包成漏斗形,然后把米到一半進去,把蜜棗或醬肉放進去,再把米倒滿,接著把粽葉蓋上,最后用繩子把粽子綁好。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鍋里煮,過了一會香噴噴的粽子就好了。
我國還有許多傳統節日,但我還是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我的端午節(實用17篇)篇十六
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掛鐘馗像,掛艾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配香囊等等一些公益性的活動。
端午節的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們這里的習俗是,端午節前幾天每家會買粽葉糯米在家中自己包,粽子里的餡可以放紅棗、火腿、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口味,自行選擇。人們把包好的粽子,五個一扎扎起來,掛在高出這樣可以防餿。南京人在吃粽子的時候大多都喜歡放糖。
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到了端午節大家只要到街上,或菜場上都能買到現成包好的粽子,有餡的、無餡的、生熟都有,真方便。我最喜歡吃粽子了,每逢過節,我都能吃上好幾個,它甜甜的、粘粘的,還有一股清香味,粽子真好吃啊!
端午節我的端午節(實用17篇)篇十七
轉眼間,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端午節在農歷的五月初五,是一個傳統的節日,這一日,人們都要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在屋檐上插上艾葉,有時還要佩戴香囊,在手腕上纏紅絲線。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詩人屈原而產生的,這個節日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端午節的早晨,天還蒙蒙亮,婆婆就已經把包粽子的材料各準備好了。婆婆將粽葉和繩線(水草)放入了鍋中蒸了一會兒,晾干了水,糯米等餡料放入清水中浸泡,再倒掉水,放入食用堿,忙活了一會兒,才開始包粽子。只見婆婆挑了兩片又寬又長的粽葉,熟練地卷成喇叭狀,再降一些餡料放入“喇叭”里,最后三下五除二地左一包,右一裹,用繩線系緊,一個四角的粽子就包好了,讓我看的眼花繚亂,目瞪口呆,我也躍躍欲試,向婆婆那樣包起來,雖然動作很生硬,不是像婆婆那樣得心應手,而且包的還不太像,可還是成功了,那粽子支起“耳朵”,還挺神氣的呢!
一個多小時后,粽子就煮熟了,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忍不住打開粽葉大大的咬上一口,粽葉獨特的香味與糯米的味道混在一起,真好吃。吃著這香甜的粽子,我仿佛感受到屈原的那顆火熱的愛國之心在跳動,在呼喚。
啊!這小小的粽子,包含著屈原的愛國精神,愿這個傳統與屈原的這愛國精神一直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