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春節序曲篇一
長江的碧波黃河的浪花
一路歡歌
攜手擁抱東海第一抹春天的朝霞
泰山夢中醒來黃山撩開霧紗
相約見證那最美的盛世禮花
高原上有多少雪蓮
雪山下就有多少位卓瑪
布達拉宮怎能入眠
熱情的鍋莊
正催開潔白的哈達
每一聲琴弦都那么悅耳動聽
每一位姑娘都如此迷人多情
都達爾與熱瓦甫怎能辨得出
瑪麗亞與瑪依拉誰能分得清
馬蘭花正在趕往春天的路上
馬頭琴已被春風撥響
百靈鳥將第一縷晨曦馱到牧場
悠揚的長調浮起在額爾古納河上
阿媽的奶酒仍然那樣醇香
吊腳樓上走下來阿幼朵
比彝琴還歡快的是深情的阿哥
場壩上正燃燒著熊熊篝火
馬鈴聲聲馬幫蠕動
茶馬古道上歸來的人兒露出笑容
他似乎看見大紅鞭炮已高掛在朱漆門庭
倚門而立的白發母親淚水盈盈
長鼓敲起來了長裙旋起來了
長白山下松花江畔
今夜延邊斟滿所有的`金杯銀盞
火紅的時代如墻上那串串秦椒一樣艷
紅火的日子似簸籮里顆顆紅棗一樣甜
小樓見證著歷史
窯洞訴說著昨天
瞧!
黃土坡上《兄妹開荒》《夫妻識字》《擁軍花鼓》
扭得多歡!
這是淮河邊一個四代同堂的農家小院
花甲之年的兒子兒媳正與白發的爹娘斟酒祝壽
三十出頭的小兩口準備給四位老人磕頭拜年
詼諧歡快的黃梅調兒《夫妻觀燈》穿過飄雪往外彌漫
雪地里堆雪人兒的小兒女狗娃兒似的在撒歡兒
紅蘿卜似的小手兒
紅蘋果似的臉蛋兒
小小子兒小丫頭兒完全忘記了臘月的地凍天寒
西四胡同帽兒胡同千竿胡同八大胡同……
每一片窗花都印證了一句吉祥的話
每一副春聯都佑護著一個溫馨的家
此刻那盞盞紅燭仿佛也把喜悅的淚珠悄悄拋灑
大紅燈籠掛成河流在金雞版圖上蜿蜒閃現
在長城腳下在長安街上在天安門前
在銅鑼灣在日月潭在維多利亞港灣
沸沸揚揚飄飄灑灑片片如字串串成話
漫天的雪花正把無邊的祝福
送到方圓九州送到海角天涯送到中華的萬戶千家!
2013.9.27.鄭州
春節序曲篇二
:讓學生在音樂中展開想象的翅膀。
:樂曲中第一、第二部分不同的節奏、節拍與速度表現不同的情緒與場面。
:錄像帶、錄音帶、鑼鼓、鈸。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大屏幕演示敲鑼打鼓、龍騰虎躍的歡慶場面,并輕聲播放“春節序曲”)
1.師指畫面問:片中的人們在干什么?他們心情怎樣?
2.根據學生回答,師引出課題《春節序曲》。
(設計意圖:一上課,便以熱鬧的場面、歡快的音樂展現了春節喜氣洋洋的情景,學生的思緒一下子就飛到了愉快的春節之中,學生的注意力被牢牢的吸引住。從而也激起了學生欣賞樂曲的熱情。)
3.簡介管弦樂。
4.簡介作曲者及樂曲時代背景。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樂曲背景有所了解,能更深入的理解音樂。)
[注:在上述環節中,錄像畫面一直演示,樂曲一直輕聲播放。]
(設計意圖:渲染氣氛。)
二、整體欣賞,劃分段落。
1.學唱主題音樂。
3.聽后回答:(1)樂曲情緒線、速度線、節奏線?
(2)樂曲分幾部分?曲式結構?
(設計意圖:運用各種變化線使學生分段有了依據,不是單單憑感覺分段,從而降底了分段的難度。)
4.找一找,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主旋律各是哪幾條?
(設計意圖:找找各部分的旋律,使學生真正從理性上來認識各部分音樂。)
三、分段欣賞。
1.欣賞引子:提問:樂曲一開始所表現是怎樣的場面?
2.欣賞第一部分:(分三部分欣賞,分別用a.b.c.表示。)
(1)欣賞a:1)聽前提問:樂句
在演奏時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2)兩句在演奏時,仿佛兩個人在干什么?
3)繪了怎樣的場面?
4)分兩組唱唱(唱出力度的不同)
(2)欣賞b:1)b與a相比,在速度力度上有什么不同?
2)你在音樂聲看到了怎樣的場面
(3)欣賞c:1)音樂在速度、力度、節奏上有什么變化?
2)一次比一次熱烈的音樂聲中表現了人們當時怎樣的心情?
(設計意圖:這三部分都圍繞樂曲速度、力度、節奏的變化來引導學生展開豐富想象。但又各有側重點,a.b.這兩部分是通過對答式演奏及兩個樂句對比,讓學生想象過節時的情景,而c.這一部分通過音樂一次次熱烈,讓學生聯想到人們的心情,從景到情,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4)再次完整欣賞a段,邊欣賞邊隨音樂律動。
(設計意圖:讓學生手舞足蹈的表現音樂,感受更加深刻。)
春節序曲篇三
除夕夜的鐘聲已漸漸遠去,天上的月亮也漸漸盈凸,這一個春節即將過去,可是,《春節序曲》這歡騰熱鬧的的樂曲卻總在耳邊如脈動般跳躍。
夜已深,人欲靜,戴好耳機,點開曲目,再聽一次。過了春節,就會很少聽到它了。
........合上眼睛,樂聲驟然響起,一幅清晰的畫面躍然眼前。
那是熱鬧的鄉間,新春伊始,艷陽高照,鬧新春的人們在歡聚。
喧騰的鑼鼓在一眾人馬手里高調地擊打出富于變化的節奏。你聽,鑼兒敲,鼓聲和,鼓聲回鑼聲應,你來我往,快樂心情高漲起來,直入藍天。敲鑼打鼓的一定是一些鄉間的漢子,他們有著強勁的肌肉,渾身散發著陽剛之氣,黑紅的臉龐上有那最淳樸的笑容。
那邊廂來的是誰?彩綢輕揚,彷如蛺蝶翻飛,舞步輕俏,好似雀兒跳躍----女子們踩著秧歌步,一路趕來。鄉間的女子,臉容或俏麗或嫵媚或大方,卻都有著田間池塘般清澈的眼眸和活潑可人的笑靨。
起舞翩躚騰挪中,更多的人來了,一時間,鑼聲鼓聲歡歌聲起舞聲交織在一起,彷如一片歡樂的海洋,這歡樂的情緒匯聚著涌動著澎湃著,再掀高潮,這澎湃的大潮旋即升騰出巨大的渦旋,這渦旋帶著所有的熱情,所有的激動,所有的豪情,所有的喜悅,卷過收割過的空闊遼遠的田野,直上碧藍的云霄!
這是一年中的大狂歡,舊歲辭去,新春已至,舊一年里的一切都已過去,所有的付出,所有的辛勞都已幻化成倉廩的豐實,而這豐實的倉廩便是快樂的源泉。
有太多的感想太多的感懷太多的感動,在最巔峰的快樂中,忽然的,人群靜下來,一股溫情如暖流般在人心中涌動,藍天上陽光明媚,所有的人都相視而笑,老人家在笑,小孩子在笑,男人笑女人笑,這笑容在陽光下好燦爛!笑意盈盈中,人們彼此用最美的語言傳達著心中的最真誠的祝福,傳達著對幸福的'憧憬對未來的憧憬。
是的,還有新的來年,還有更美好的愿景。
在新的一年里,會有新的耕耘新的播種,田野里還會有新的禾苗生長,新的收獲季會在一片金色中降臨。而在下一個新春到來之時,美好的生活又會再上一個臺階。
多么美好!
來吧!繼續狂歡!
秧歌舞起來,鑼鼓敲起來,更大狂瀾掀起來,人群沸騰了,歡呼吧跳躍吧,帶著堅定的信心,帶著氣貫長虹的豪情,舞步更加強勁,一種力量在積蓄,那種巨大的能量將會在新的一年里帶來更大的豐足!
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不絕,靠的就是這種力量!
一陣狂熱鏗鏘的節奏之后樂曲戛然而止。
------但是,音樂可是有慣性的?那最熱烈的情緒仍在人的心中激蕩,熱淚盈眶中,多想站起來用力地鼓掌!
《春節序曲》,這好聽的曲子,它最能打動我們的心,它是我們中國人最容易聽懂的交響曲之一,它表達了一種熱烈昂揚的情緒,每到歲尾,適時地,它和著我們快樂的心情,在五彩繽紛的氣氛里再添喜慶熱鬧的音樂背景,它伴隨我們度過新春佳節的美好時光。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它象征著團圓,象征著興旺,同時還寄托著對未來的新希望,我們中國人,平素內斂含蓄,但是在這樣的日子里,也會敞開心扉釋放出所有的激情所有的心愿,而這《春節序曲》,它可是對這一切最好的詮釋?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在這曲子里找到一種感受,它很個人化,卻又很大眾化,無怪乎它會成為現今春節的標志性音樂。
好的音樂就是這樣,它將會永遠傳承。
期待下一年,耳畔再響《春節序曲》。
春節序曲篇四
學生學習本課的時間正好是農歷新年即將到來之際,于是我安排了這首歌曲《春節序曲》讓學生進行聽賞,讓同學們提前感受了一下新年熱鬧的氣氛。
這節課的聽賞要求是:學生能感受這首樂曲所表現的熱烈歡騰的情緒和互慶互賀的動人情景。我通過聽賞歌曲——介紹創作背景——熟悉音樂主題——參與表現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1)聽賞樂曲。通過“聆聽——思考——討論”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養成帶目的`聽賞音樂的良好習慣,以實現聽賞的教學目標。如:邊聽邊思考樂曲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兩段音樂主題的情緒是什么等,在通過討論使學生對樂曲有深入的體驗。
(2)介紹創作背景:教師可簡單介紹曲作家李煥之以及他創作《春節組曲》的背景,幫助學生更好的體驗和感受樂曲所表現的內容。
(3)熟悉音樂主題:首先,用聆聽節奏特點的方法,讓學生感受三中典型節奏對音樂的渲染作用,然后再用母音哼唱的方法,隨音樂哼唱主題旋律。再根據教材要求試著用豎笛吹一吹音樂主題。通過以上方法幫助學生熟悉兩段音樂主題,并比較他們的不同情緒。
(4)參與表現:學生可用人聲,打擊樂器等模仿鑼鼓,隨音樂主題節奏進行表現,或用豎笛吹奏參與音樂主題表現活動,使學生更主動地體驗和表現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