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班會熱愛祖國篇一
1、讓學生知道植樹節的時間和意義。
2、深化三月一事習慣課程的實踐,增強學生“愛我學校,美我校園”的意識,讓學生明確校園環保的重要性,讓他們自覺行動起來共創綠色校園,為學校的環境問題出謀獻策,培養主人翁意識。
3、幫助學生認識樹木與人類生存的關系,培養他們從小學會愛護植物,熱愛自然和熱愛公益的情懷。
1、詩朗誦《植樹節》。
2、關于植樹造林的諺語。
班主任。
1、講解植樹節的時間和意義。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中國的植樹節定于3月12日正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于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中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愿將在新中國實現并且要實現得更好。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并動員群眾參加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植樹節。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是為了動員全民植樹而規定的節日。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國自己的植樹節日。
2、植樹節節徽標志。
植樹節節徽是寓意概括的標志。
(1)樹形,表示全民義務植樹3至5棵,人人動手,綠化祖國大地。
(2)“中國植樹節”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類,年年植樹,堅韌不拔的決心。
(3)五棵樹可會意為“森林”,由此引伸連接著外圈,顯示著綠化祖國,實現以森林為主體的自然生態體系的良性循環。
3、請幾位同學談談對校園環境的評價。
4、說說學校在綠化方面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6、詩朗誦《植樹節》,說說你的感想。
7、宣讀有關人人們征服地球、利用地球、破壞地球的有關資料。
8、說說種樹的好處。
9、讀讀收集的有關植樹的諺語。
(1)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2)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3)山上沒有樹,莊稼保不住。
(4)植樹造林,富國利民。
(5)植樹造林,造福后人。
(6)春到人間,綠化爭先。
(7)植樹造林綠大地,栽花種草美人間。
10、三月一事習慣課程實踐活動——尋找綠色。
(1)搜集與綠化公益相關知識,并在班內交流,讓同學們了解生存環境的綠化現狀。
(2)搜集與綠化公益有關的故事、詩歌、書籍,講一講這些故事、讀一讀這些詩歌、看一看這些書籍。
(3)組織同學們搜集、編撰與綠色公益有關的童謠,唱一唱這些童謠。
11、三月一事習慣課程實踐活動——播灑綠色。
(1)在家內(外)與爸媽共植一棵樹(或一盆綠色植物、一盆花),并記錄它的成長過程,同時歡迎同學們把優秀成果帶到學校。
(2)用照片或文字的形式記錄自己植樹、種花、培植綠色植物的成長過程發到班級博客上。
12、班主任做總結。
通過今天的班會活動,我們更加明確了植樹節的時間和意義。讓我們自覺行動起來共創綠色家園,學會愛護植物,熱愛自然,熱愛公益。
班會熱愛祖國篇二
本月10日上午,16歲的永泰縣東洋中學初三學生小黃,在結束中考語文科目考試后,難以忍著劇烈腹痛繼續參加中考,這才向父母道出了一個藏掖4年多的秘密:自小學五年級起,他就經常被其他同學無故毆打。8日晚,小黃再次遭同班同學夏某、林某和張某圍毆,忍痛2天后被送醫,卻被發現脾臟出血嚴重,于11日晚,經手術切除了脾臟。
5月6日下午,一條多名男子在露天公廁內圍毆學生的視頻在網上引發熱議。視頻中,學生遭多人連番踢踹,被按進糞坑,被打得滿臉是血。記者從山西夏縣晉新中學校方負責人處得到證實,該學生系該校初三學生,目前當地警方和教育部門均已介入調查。
目擊者說受害女生當時雙手拽住自行車,被四五個女孩強行掰開,然后拽進巷子,因當時洗車的人太多,他沒太在意,后來圍觀學生越來越多,有20多個。
11月23日下午,qq空間、微信朋友圈熱傳一則視頻,視頻中一個中學生模樣的女學生被兩名同學輪番掌摑,視頻畫面之外,不時傳來陣陣狂笑。
視頻畫面中,一名穿校服的女孩站在路邊上,被幾名年紀相仿、身穿同樣的校服的女學生輪番掌摑。記者細數了下,在短短的6分多鐘視頻里,被打女生遭38次掌摑。據了解,這個視頻發生在張掖市山丹縣第二中學校外,而打人者與被打者均為該校學生。
班會熱愛祖國篇三
時間:
地點:
一.目的要求:
1. 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什么是公益勞動,怎樣正確對待公益勞動,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為人民服務、熱愛公益事業、團結協作、樂于助人的思想品質。
2. 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一切的勞動成果都是來之不易的,從而培養學生養成珍惜勞動成果的行為習慣,并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二. 主要方法:談話法、表演法。
三. 會前準備:
1. 全班準備歌曲《咱們工人有力量》。
2. 四位學生準備小品。
3. 一學生準備名人故事。
4. 一學生準備詩歌朗誦。
5. 五學生準備小品。
6. 準備拼字游戲。
7. 主持人小結。
8. 班長準備倡議書。
9. 二位同學協助“愛公益勞動 惜勞動成果”的簽名活動
四. 班會過程:
(一)引言:達 . 芬奇曾經說過:勞動一日可得一天的安眠,勞動一世可得幸福的長眠。 的確,只有親自參加勞動的人,才能尊重勞動人民,才會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才會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勞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就更應該熱愛公益勞動,珍惜勞動成果。那么,我們應該怎樣熱愛公益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呢?“五一”是國際勞動節,那讓我們為這個全世界勞動人民的節日唱出勞動的贊歌吧。
(二)全班齊聲合唱革命歌曲《咱們工人有力量》。
(三)小品表演。
1. 請楊磊、李明瑞、李洪武、劉爽文同學表演小品《一件小事》。
像小品中的小良同學因為怕苦、怕累、怕臟,怕給人笑話、看著處在危險中的盲人也不敢或者說不愿意去做。這一點又說明了什么呢?請學生討論、發言。
(四)學生講話助人為樂的故事。
1. 請劉惠愛同學講《毛澤東助人為樂的故事》。
2. 主持人點撥,是學生明確:
以上的故事告訴我們:就連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也從小就養成了熱愛公益勞動,樂于助人的好習慣,我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新時代的學生,是不是更應該熱愛公益勞動, 珍惜勞動成果呢?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們班也有些同學平時也很熱愛公益勞動,珍惜勞動成果。
(表揚部分同學)
(五)獻給勞動者一首詩。
請孫燕娜同學配樂詩朗誦我國著名詩人艾青的詩歌《給烏蘭諾娃》。
(六)小品表演
1.請徐俊偉、黃娟、楊小曼、雷天彩、鄭俊俊同學
表演小品《粒粒皆辛苦》。
2.主持人點撥:一粒飯,掉了真的不算什么嗎?勞動成果真的是隨手可得嗎?學生討論、發言。(指出部分同學不尊重父母、老師、同學--------等等的勞動成果的壞習慣,要求同學們改正)
(七)拼字游戲
分組參與拼“勞動光榮,懶惰可恥”游戲,看誰拼得快。
(八)主持人小結。
1.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熱愛勞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勞動是每一位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光榮職責。
2.一切勞動都是艱苦的,只有嘗到勞動的艱辛,才能懂得珍惜勞動成果
(九)班長宣讀“熱愛公益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倡議書。
倡議同學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把熱愛公益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行為習慣體現在日常的生活中吧!
(十)“熱愛公益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簽名活動。
讓同學們將熱愛公益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立志體現在實際的行動中。
班會熱愛祖國篇四
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為,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由于很多國家實行多是九年制的義務教育制度,受害者會長期受到欺凌。欺凌過程,蘊藏著一個復雜的互動狀態,欺負同學會對同學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
(1)說說你所在的班級有沒有“小霸王”呢?說說他們的“惡行”
橫行校園“小霸王
很多學校都有“小霸王”欺凌弱小的現象。
他們憑借身體或人數眾多的優勢毆打同學、辱罵、戲弄、諷刺、孤立同學,甚至敲詐勒索、搶奪同學物品等,給身邊人帶來極大的身心傷害。
(2)交流
被同學欺負了怎么辦?
小學生該如何防止校園欺凌呢?
(1) 當受到欺凌時,最好不要表現出害怕或哭泣,這會讓欺負你的人覺得你很好欺負而繼續欺負你。
(2)你要勇敢、堅定而且明確地告訴欺凌者停止他們的行為,然后走開。
(3)為了避開欺凌者最好和他人一起行動,及時向老師、家長及警察求助。
(4)當看見別的同學受到欺負時,也要向老師報告,不要視而不見,成為冷漠的旁觀者。
學會善待他人
通過欺凌他人來尋開心,或者通過欺負弱小顯示自己的強大,不僅給他人帶來很大的傷害,也無法讓你得到真正的友誼和尊重。
人人都是平等的,我們要學會善待他人。關心、幫助、寬容他人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快樂,這份快樂是從欺負他人的過程中體驗不到的。
在本次活動中,學生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對關系到自身安全的各個問題進行了交流,并有了更進一步的重視。學生們對安全的理解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對如何保護好自身的安全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并掌握了一些保護自身安全的小知識。相信只要把安全的觀今深入到每個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一定會創造出一個更好學習生活環境。
班會熱愛祖國篇五
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是什么?有人說長相最珍貴,有人說榮譽最珍貴,有人說金銀最珍貴,有人說事業最珍貴……而我認為生命最珍貴,因為每個人都只活一次。
那是一個悶熱的夏天。中午,有強風和雷暴。我坐在窗前,看著外面的雨,突然看到一棵小草,隨風搖曳,飽受風雨的折磨,但它頑強地掙扎著,呼嘯的風雨仿佛在說:“小草,你太不自量力了,你不是我們的對手?”草沒有被嚇倒,但依然堅持。持續了兩個多小時,風停了,雨停了,草躺得筋疲力盡。
我為草嘆息,但同時又被它堅強不屈的精神深深震撼和感動。第二天,草在陽光下變直了。我為草感到高興,它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草一樣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對困難和挫折,敢于戰斗,敢于勝利。
人生對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短暫而又脆弱,不能把它當成實驗。健康的時候不要忽略她,更不要在身體已經有問題的時候忽略她。
花開不是為了凋零,而是為了結果,結果不是為了結局,而是為了再生。
我們的書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讓我們感動:貝多芬耳朵聾的時候創作了《命運交響曲》;杏林子在痛苦下寫了很多優秀的作品;身體殘疾、意志堅強的張海迪和書中人物保羅.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感人的故事表達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對生活的熱愛,珍惜和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