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推薦觀看醫者之鑒《折翼的天使》心得范文一
近幾年,內地影視關于黨的主旋律獻禮片層出不窮。異常是電影《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兩部大片子大腕云集,眾星閃耀。雄壯的戰爭場面,逼真的政治風云氣氛,足足吸引不少觀眾的眼球。而相比之下,十八大獻禮片《忠誠與背叛》既沒有耀眼的群星,也沒有大幅的戰爭場面,且表現的歷史縱深也只是短暫的一瞬,可是那發人深省的回顧和反思,卻也是毫不遜色的。
從情節上來講,這部電影構思巧妙,沒有太多的動作,卻將忠誠與背叛兩個字的深沉含義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中有娘對兒子背叛的無奈,有同志對情人背叛的心碎,有兄弟從忠誠走向背叛的痛心疾首等等,沒有人能夠阻擋革命前進的步伐,所有人都堅信,革命總有一天會成功。透過電影,我們看到了共產黨成立的不易,看到了共產黨員的浴血奮戰,更看到了共產黨員就算犧牲也要支持革命的無畏精神。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在忠誠與背叛的天平上,能夠稱量出一個人靈魂的重量”。
在影片中總是反復引用了一句話,就是:“我們的事業并不會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這句話是馬克思在中學畢業時一篇作文中的話,這篇文章的題目是《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研究》。文中這樣寫道:“如果人只是為了自我而勞動,他也許能成為有名學者,絕頂聰明的人,出色的詩人,但他絕不能成為真正的完人和偉人。”
有時候我在想,或許有些人從來到這個世界或許就帶有與生俱來使命感。他們注定是要成為拋棄個人利益,成就大我的導師圣哲。一個中學生,能夠在十幾歲的年紀就想得寫得出這樣振聾發聵、千古流傳的名言,能夠指引著無數之后人沿著他開創的道路前進,能夠揭示解放全人類的事業注定永遠存在的真理,這難道是預示一個偉大的誕生嗎?而又是什么精神樣的一種力量能支撐著一個人,如王荷波他們那樣,在當年清黨的白色恐怖下甘愿放棄個人利益,家庭幸福,敢冒拋頭顱灑熱血的風險,無怨無悔的為一個黨派的生存和發展殫精竭慮,死而后已。當年這些中國共產黨人個個都是才學俱佳,文武雙全的社會精英,想要一份體面的職業和有尊嚴有品質的生活環境不是很難的事情。
王荷波和楊匏安就是這樣一種中國共產黨人。1925年5月1日,王荷波已經是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以這種身份名望,想在當時國民政府謀一個高官厚祿不是難事。楊匏安1923年起歷任國民黨中央中國黨團書記,國民黨中央組織部代部長,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等職,以這種社會地位,權力財富唾手可得。恰恰就是這樣的社會精英,在權力名望地位財富等等一些凡夫俗子不能抗拒的誘惑下,選擇了一條兇險萬分,環境惡劣的人生道路,從事了一個注定不能顯赫一時的事業——為中國的富強民主獨立而奮斗,甚至獻身。
“我們會有自我的黨旗嗎?”“會的。”“是什么顏色呢?”“我想應當是紅色的,因為革命是要流血的。”這也是我對影片中印象很深的一句話。時至今日,當我們這些學生黨員,坐在學校的偌大的師生活動中心里松軟的座椅上,看著熒幕上展現當年的腥風血雨和殘酷景象,很難理解當年同樣在武漢這個城市發生的那一幕: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原三教街(今日的鄱陽街)召開緊急會議,即著名的“八七”會議。王荷波和楊匏安以中央監察委員的身份出席會議,與其他與會代表一齊,制定了挽救黨、挽救革命的正確方針。那份政黨存亡的凝重氛圍和挽救危難的歷史感,不禁提醒我一個事實:如果沒有當年這一批不計個人安危的志士喚醒了民眾,改變了風雨飄搖的局面,這個社會將會是什么樣貌,我們會在哪里?在電影的結尾,王荷波應對著叛徒的出賣,從容說到“我們的事業并不會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我代表共產黨宣布判處你死刑!”忠誠與背叛,歷史的長河將會把這些革命的先驅放在閃亮的位置,照耀在我們繼續前進的路上,而那些為了一己私利,求富貴的叛徒們必定遭到后人的唾棄和責罵!
有句話這么說:“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關于忠誠和背叛的反思,是居安思危的警鐘,更是堅定信心,一往無前的精神支撐。我們的事業并不會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為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提高,這個事業必將永遠存在。這個事業不以政權的更迭而改變,不因政黨的存廢而轉移,不為金錢權勢地位所動搖。誰為這個事業為最高追求,誰將永遠存在于世界和民眾的心中。
人的一生,不管是偉人,還是平民百姓,起點和終點幾乎都是一致的。只是時代不一樣,過程不一樣罷了。可是自身的信仰是個要堅持的東西,無論你是處于哪個時代,無論你的生活是否處于低谷,無論你應對著怎樣的抉擇,選擇一個正確的信仰,堅守一份信仰的純潔。
推薦觀看醫者之鑒《折翼的天使》心得范文二
孝心,不分大小,不分遠近。今天我觀看了中央電視的《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是我的內心深受啟發。本次頒獎典禮共評出了十位最美孝心少年,他們都有著一段感人的故事。
這十位孝心少年分別是:黃鳳、趙文龍、吳林香、徐沁燁、林章羽、何秀巡、高雨欣、路玉婷、龍花、邵帥、王芹秀。等十位孝心少年為我們呈現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黃鳳,六歲時父親癱瘓,母親也離開的家,家里還有雙目失明的奶奶,黃鳳每天除了要照顧爸爸以外,還要照顧奶奶,那時對于一個六歲的小女孩,可想而知會具有什么樣的壓力,但是黃鳳卻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要撐起這個家庭的重任,后來她聽說上海的醫療技術有可能會治好好父親的病,黃鳳找來村里的焊工,為爸爸焊了一張鐵床,推著爸爸便走著去了上海。但是上海的專家也對爸爸的病沒有辦法,小黃鳳仍然沒有放棄,依然照顧著爸爸。她堅信,只要自己做到家了,就會有奇跡發生。
吳林香,父親去世,母親患有重病,家中還有年邁的姥姥,她是家里唯一的勞動力,一邊照顧媽媽和姥姥,同時還要照顧弟弟,也要上學,但是她也并沒有因此退縮,也是選擇了要把母親照顧好,現在,母親卻永遠的離開了小林香,在為小林香頒獎的時候,主持人問她,想不想再看一眼母親的照片,小林香說想,當看到母親照片的那一刻,小林香留下了眼淚,在那一刻,感動了全場的所有人。
面對種種的不幸,她們卻能堅強的去面對,始終把自己的母親放在第一位,為了母親自己愿意付出一切,在這些最美孝心少年的當中,她們有和我們是同一年齡的,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他們才是真正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看看他們,想想自己的,我覺得自己還是挺幸福的,有媽媽親手為我們做的可口的飯菜,穿著媽媽給我們洗的衣服,同時還能無憂無慮的讀書,這些都是我們比他們都要好的,但是,我們卻忽視了對父母以及對親人的關心,對他們的愛。
我曾經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傷了父母和其他親人的心,浪子回頭金不換,現在改正,還算不晚,父母把自己美麗的青春都獻給了我們,我們也要回報他們,贍養老一代和撫養下一代是我們長大成人后的責任,從小播下孝的種子,是社會對我們的要求,也是我們所必須盡到的義務和責任。
是啊,孝心不分大小,不分遠近,別愛的太遲,盡自己的一份責任吧!
推薦觀看醫者之鑒《折翼的天使》心得范文三
總隊紀保處:
我站按照總隊通知要求,組織播放了警示教育片《底線不可逾越》,現將播放情況匯報如下:
一是高度重視。我站紀委按照總隊關于組織播放教育片的通知要求,確定由紀委書記褚鋒為播放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抽調了紀委其他2名成員組成播放小組。在站網上發出通知,明確各單位黨支部書記是這次集中觀看專題片的第一責任人,要求認真組織全體官兵集中觀看,一個不少、一個不漏,不留死角,人人心靈受到震撼,思想受到觸動,人人受到深刻的教育。同時在播放過程中嚴格按照總隊要求,做好保密措施。
二是確保人數。我站分別在站機關和乍浦邊防派出所組織播放了《遲來的懺悔》教育片,對因公未能觀看的官兵組織進行了補課。全站名官兵除1名在總隊干部處幫助工作,1名病休假外,全部觀看了此片,反映強烈,教育深刻。
三是感受深刻。在收看過程中,全體官兵全神貫注,一幕幕觸目驚心的“血與淚”的場面,一組組令人痛心的“罪與罰”的數字,一個個讓人惋惜的“懺與悔”的戰友,重重得撞擊著每個官兵的心。通過觀看警示教育片,增強了官兵特別是執勤執法干部對遵紀守法的認識,進一步對官兵執行“五條禁令”敲響了警鐘,提高了領導干部清正廉潔、依法辦案、文明辦案意識,進一步牢固樹立法紀觀念和執法為民的工作理念。播放結束后,站黨委書記陳朝暉還專門強調:各單位要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四查教育整頓活動,認真進行討論,要從各個違令案例中吸取教訓,引以為戒,真正做到入耳入腦入心,時刻警醒自己,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加強自我約束,潔身自好,在平時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積極開展自查自糾工作,從源頭上制止各種違令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的發生,促進我站隊伍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確保各項工作目標的實現。
近期,我站還將結合四查活動組織官兵進行了討論,深刻汲取典型案例的慘痛教訓,不斷加強自身思想改造,深刻吸取教訓,警鐘長鳴。自覺做到自身嚴格要求、彼此互相提醒、認真履行好職責,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世博添彩。
當前我站正處在世博安保關鍵時期,各項安保檢查任務繁重,安全要求高,不穩定因素較多,總隊組織播放此片非常及時。我們將結合部隊正在開展的四查教育整頓,教育廣大官兵切實履行職責。同時,結合每季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兩防”安全工作排查,加大學習、宣傳力度,認真查擺部隊存在的問題和隱患,及時整改,營造貫徹落實的良好氛圍,為我站順利完成世博工作提供政治思想保證。
2021年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