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優秀作文,我們可以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觀察力,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下面是一些著名作家的優秀作文摘錄,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啟示。
古詩詞中的水(熱門21篇)篇一
交友的.范圍宜稍寬泛,各種人都有最好,不必限于自己同行同的。假使愛女人,應當愛及女人的狗。那么,結交朋友,應當忘掉朋友的過失。以下是“古詩詞中交友名句”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1、故人在其下,塵土相豗蹴。——蘇軾《送頓起》。
2、玉樓深鎖薄情種。——秦觀《桃源憶故人·玉樓深鎖薄情種》。
3、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4、人生結交在終結,莫為升沉中路分。——賀蘭進明《行路難五首》。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6、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王之渙《九日送別》。
7、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逢入京使》。
8、坐上客恒滿,樽中飲不空。——孔融《詩》。
9、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過故人莊》。
10、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戴叔倫《客夜與故人偶集》。
1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2、家童掃蘿徑,昨與故人期。——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13、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14、肝膽一古劍,波濤兩浮萍。——韓愈《答張徹》。
15、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渭城曲》。
16、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17、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王績《秋夜喜遇王處士》。
18、同門為朋,同志為友。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陸龜蒙《別離》。
19、天上多鴻雁,池中足鯉魚;相看過半百,不寄一行書。——杜甫《寄高三十五詹事》。
20、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21、誰知江上酒,還與故人傾。——周紫芝《臨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22、算陰晴,渾似幾番,渭城故人離會。——吳文英《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
23、邂逅淇南,歲寒獨在,故人襟抱。——王惲《水龍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24、今日樂相樂,別后莫相忘。——曹植《怨歌行》。
25、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6、故人何不返,春華復應晚。——柳惲《江南曲》。
27、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28、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29、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30、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孟浩然《歲暮歸南山》。
31、還作江南會,翻疑夢里逢。——戴叔倫《客夜與故人偶集》。
32、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慳會遇,同翦燈語。——吳文英《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
33、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陶淵明《答龐主簿》。
34、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杜甫《夢李白二首·其一》。
35、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36、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黃庭堅《品令·茶詞》。
37、無人收廢帳,歸馬識殘旗。——張籍《沒蕃故人》。
38、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柳惲《江南曲》。
39、前經洛陽陌,宛洛故人稀。——王維《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40、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云飛去。——趙以夫《鵲橋仙·富沙七夕為友人賦》。
41、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來。——韋莊《章臺夜思》。
42、松江上,念故人老矣,甘臥閑云。——吳文英《沁園春·送翁賓旸游鄂渚》。
43、相逢喚醒京華夢,吳塵暗斑吟發。——詹玉《齊天樂·送童甕天兵后歸杭》。
44、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箜篌謠》。
45、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韓愈。
46、長安故人別後,料征鴻聲里,畫闌憑偏。——王月山《齊天樂·夜來疏雨鳴金井》。
47、滿目飛花萬點,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腸。——葛長庚《水調歌頭·江上春山遠》。
48、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民歌《箜篌謠》。
49、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
50、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張籍《沒蕃故人》。
51、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52、一年兩度錦城游,前值東風后值秋。——羅隱《魏城逢故人》。
53、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韓愈《除官赴嗍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5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55、丈夫貧踐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高適《別董大二首》。
56、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翁照《與友人尋山》。
57、故人書報,莫因循、忘卻莼鱸。——辛棄疾《漢宮春·會稽秋風亭觀雨》。
58、落日見秋草,暮年逢故人。——李端《江上喜逢司空文明》。
59、故人相望若為情。——陳克《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60、故人宿茅宇,夕鳥棲楊園。——李白《之廣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61、西窗下,風搖翠竹,疑是故人來。——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
62、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63、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王維《少年行四首》。
64、響必應之與同聲,道固從至于同類。——駱賓王《螢火賦》。
65、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張炎《解連環·孤雁》。
66、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月樹。——史達祖《留春令·詠梅花》。
68、昨日屋頭堪炙手,今朝門外好張羅。——白居易《方言五首》。
69、十年離亂后,長大一相逢。——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
70、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71、寒笛對京口,故人在襄陽。——劉昚虛《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
72、當年紫禁煙花,相逢恨不知音早。——王惲《水龍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73、今日因君試回首,淡煙喬木隔綿州。——羅隱《魏城逢故人》。
古詩詞中的水(熱門21篇)篇二
2、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3、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詩經·小雅·斯干》。
4、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5、葛生蒙楚,蘞蔓于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7、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經·小雅·十月之交》。
8、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9、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10、樂只君子,萬壽無疆。《詩經·小雅·南山有臺》。
古詩詞中的水(熱門21篇)篇三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晏幾道《鷓鴣天三首其一》。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柳永《雨霖鈴》。
無1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晏殊《玉樓春》。
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三》。
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韋莊《應天長》。
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盧仝《有所思》。
人如風後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彥《玉樓春》。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曹雪芹《紅豆詞》。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歐陽修《蝶戀花二首其一》。
瘦影自憐秋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馮小青《怨》。
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橫塘路》。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張泌《寄人》。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劉禹錫《竹枝詞四首其二》。
若有知音見采,不辭遍唱陽春。-晏殊《山亭柳·贈歌者》。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陳叔達《自君之出矣》。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蘇武《結發為夫妻》。
休言半紙無多重,萬斛離愁盡耐擔。-陳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妾似胥山長在眼,郎如石佛本無心。-朱彝尊《鴛鴦湖棹歌》。
直緣感君恩愛一回顧,使我雙淚長珊珊。-盧仝《樓上女兒曲》。
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牋費淚行。-晏幾道《鷓鴣天三首其二》。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踏莎行》。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辛棄疾《鷓鴣天》。
開辟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曹雪芹《紅樓夢引子》。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鵲踏枝》。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白居易《長恨歌》。
淚縱能乾終有跡,語多難寄反無詞。-陳端生《寄外》。
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蘇曼殊《本事詩》。
終日兩相思,為君憔悴盡,百花時。-溫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晏殊《鵲踏枝》。
離恨卻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
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晏殊《清平樂二首其二》。
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韋莊《女冠子二首其一》。
鍾情怕到相思路。盼長堤,草盡紅心。動愁吟,碧落黃泉,兩處難尋。-朱彝尊《高陽臺》。
古詩詞中的水(熱門21篇)篇四
文章摘要:
對我越來越冷漠,她因為聊得開心,讓給她買耳麥,我堅決反對,但是還是沒拗過她違心給她買了?不要輕易去傷害她、不要輕易給她時間再去認識比你更優秀的男人、不要吝嗇你的時間去陪她、更不要輕易放開她的手。古詩詞中“燕子”意象拾零她問:你和女朋友還好嗎。但是我堅持重學;俗話說“知足者常樂”,但世上能有幾人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人們總是面對太多的誘惑,不可能不動心、不可能不奢望、不可能不幻想,很多人在金錢、美女等等的誘惑面前,沒能好好的把握自己,迷失了自我。
1、表現春光的美好,傳達惜春之情。
相傳燕子于春天社日北來,秋天社日南歸,故很多詩人都把它當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頌。如“冥冥花正開,飏飏燕新乳”(韋應物《長安遇馮著》),“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陣子》),“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豐豐韻韻”(喬吉《天凈沙?即事》),“鳥啼芳樹丫,燕銜黃柳花”(張可久《憑欄人?暮春即事》),南宋詞人史達祖更是以燕為詞,在《雙雙燕?詠燕》中寫到:“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極研盡態,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燦爛,燕子嬌小可愛,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詩人自會傷感無限,故歐陽修有“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采桑子》)之慨嘆,喬吉有“燕藏春銜向誰家,鶯老羞尋伴,風寒懶報衙(采蜜),啼煞饑鴉”(《水仙子》)之凄惶。
2、表現愛情的美好,傳達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頡頏,飛則相隨,以此而成為愛情的象征,“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燕爾新婚,如兄如弟”(《詩經?谷風》),“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詩經?燕燕》),正是因為燕子的這種成雙成對,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雙飛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鹽》)的空閨寂寞,有了“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的惆悵嫉妒,有了“羅幔輕寒,燕子雙飛去”(宴殊?《破陣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兒初上鵝黃柳,燕子先歸翡翠樓”(周德清?《喜春來》)的失意冷落,有了“花開望遠行,玉減傷春事,東風草堂飛燕子”(張可久?《清江引》)的留戀企盼。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3、表現時事變遷,抒發昔盛今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舊巢,詩人抓住此特點,盡情宣泄心中的憤慨,最著名的當屬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另外還有宴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歸來銜繡幕,舊巢無覓處”(《謁金門?懷故居》),姜夔的“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點絳唇》),張炎的“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高陽臺》),文天祥的“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伴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金陵驛》)。燕子無心,卻見證了時事的變遷,承受了國破家亡的苦難,表現了詩人的“黍離”之悲,負載可謂重矣。
4、代人傳書,幽訴離情之苦。
唐代郭紹蘭于燕足系詩傳給其夫任宗。任宗離家行賈湖中,數年不歸,紹蘭作詩系于燕足。時任宗在荊州,燕忽泊其肩,見足系書,解視之,乃妻所寄,感泣而歸。其《寄夫》詩云:“我婿去重湖,臨窗泣書信,殷勤憑燕翼,寄于薄情夫。”誰說“梁間燕子太無情”(曹雪芹?《紅樓夢》),正是因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轉意,夫妻相會。郭紹蘭是幸運的,一些不幸的婦人借燕傳書,卻是石沉大海,音信皆無,如“傷心燕足留紅線,惱人鸞影閑團扇”(張可久?《塞鴻秋?春情》),“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馮延巳?《蝶戀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讓人為之動容,繼而潸然淚下。
5、表現羈旅情愁,狀寫漂泊流浪之苦。
“整體、直覺、取象比類是漢民族的主導思維方式”(張岱年?《中國思維偏向》),花鳥蟲魚,無不入文人筆下,飛禽走獸,莫不顯詩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鳴沾裳,魚傳尺素,蟬寄高遠,燕子的棲息不定留給了詩人豐富的想象空間,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周邦彥?《滿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長安,前程渺渺鬢斑斑,南來北往隨征燕,行路艱難”(張可久?《殿前歡》);或相見又別,“有如社燕與飛鴻,相逢未穩還相送”(蘇軾?《送陳睦知潭州》;或時時相隔,“磁石上飛,云母來水,土龍致雨,燕雁代飛”(劉安?《淮南子》)。燕子,已不僅僅再是燕子,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中。
我呆住了!多數專情的愛情故事,都是悲劇,且戀人的一方都過早地離開了人世,因為,惟有死亡才能使一切永恒。古詩詞中“燕子”意象拾零她開始昏迷,她離死亡越來越近。寫一篇觀察日記?彷徨到想盡最大的努力把前三年所浪費的時間贖回來。如果你看到你的媽媽哭為了你做壞,你說她的心里怎樣。
古詩詞中的水(熱門21篇)篇五
1、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2、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風相鼠)。
3、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5、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6、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7、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8、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9、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10、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古詩詞中的水(熱門21篇)篇六
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2.《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3.《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4.《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5.《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1.古往今來,當人們身處困境,進退兩難時,便自然而然吟詠起陸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2.詠雪,古今多少人,惟唐代詩人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中寫得......
1、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杜甫《戲為六絕句》2、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3、作詩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難摹。蘇軾《......
古詩詞中的水(熱門21篇)篇七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一句話寫盡了人生的歷程和結果。
惟其如此,蘇東坡在晚年才能夠達到一種很高的修養,寫出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這樣的句子來定**雖然只是一首小詞,但是寫出了極為豐富的對人生的體會。
古詩詞中的水(熱門21篇)篇八
相傳燕子于春天社日北來,秋天社日南歸,故很多詩人都把它當作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頌。如“冥冥花正開,飏飏燕新乳”(韋應物《長安遇馮著》);“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陣子》);“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豐豐韻韻”(喬吉《天凈沙·即事》);“鳥啼芳樹丫,燕銜黃柳花”(張可久《憑欄人·暮春即事》)。南宋詞人史達祖更是以燕為詞,在《雙雙燕·詠燕》中寫到:“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極研盡態,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燦爛,燕子嬌小可愛,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詩人自會傷感無限,故歐陽修有“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采桑子》)之慨嘆,喬吉有“燕藏春銜向誰家,鶯老羞尋伴,風寒懶報衙(采蜜),啼煞饑鴉”(《水仙子》)之凄惶。
二、表現愛情的美好,傳達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因結伴飛行而成為愛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展示了詞人夢覺酒醒后凄寂惆悵的心境和對感懷對象的相思之情。燕子素以雌雄頡頏,飛則相隨,以此而成為愛情的象征。“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燕爾新婚,如兄如弟”(《詩經·谷風》),“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詩經·燕燕》),正是因為燕子的這種成雙成對,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雙飛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鹽》)的空閨寂寞,有了“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的惆悵嫉妒,有了“羅幔輕寒,燕子雙飛去”(宴殊·《破陣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兒初上鵝黃柳,燕子先歸翡翠樓”(周德清·《喜春來》)的失意冷落,有了“花開望遠行,玉減傷春事,東風草堂飛燕子”(張可久·《清江引》)的留戀企盼。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三、表現時事變遷,抒發昔盛今衰、人事代謝、國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憤。
燕子眷戀舊巢的習性,成為古典詩詞表現時事變遷,抒發人事代謝的寄托。燕子秋去春回,不忘舊巢,詩人抓住此特點,盡情宣泄心中的憤慨。最著名的當屬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既暗示了烏衣巷往日的`繁華,又袒露了詩人面對今昔變化的無限感慨。另外還有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歸來銜繡幕,舊巢無覓處”(《謁金門·懷故居》),姜夔的“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點絳唇》),張炎的“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高陽臺》),文天祥的“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伴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金陵驛》)。燕子無心,卻見證了時事的變遷,承受了國破家亡的苦難,表現了詩人的“黍離”之悲,負載可謂重矣。
四、代人傳書,幽訴離情之苦。
唐代任宗離家行賈湖中,數年不歸,郭紹蘭作詩系于燕足。時任宗在荊州,燕忽泊其肩,見足系書,解視之,乃妻所寄,感泣而歸。其《寄夫》詩云:“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于薄情夫。”誰說“梁間燕子太無情”(曹雪芹·《紅樓夢》),正是因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轉意,夫妻相會。郭紹蘭是幸運的,一些不幸的婦人借燕傳書,卻是石沉大海,音信皆無,如“傷心燕足留紅線,惱人鸞影閑團扇”(張可久·《塞鴻秋·春情》),“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馮延巳·《蝶戀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讓人為之動容,繼而潸然淚下。
五、表現羈旅情愁,狀寫漂泊流浪之苦。
“整體、直覺、取象比類是漢民族的主導思維方式”(張岱年·《中國思維偏向》),花鳥蟲魚,無不入文人筆下,飛禽走獸,莫不顯詩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鳴沾裳,魚傳尺素,蟬寄高遠,燕子的棲息不定留給了詩人豐富的想象空間,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漂流瀚海,來寄修椽”(周邦彥·《滿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長安,前程渺渺鬢斑斑,南來北往隨征燕,行路艱難”(張可久·《殿前歡》);或相見又別,“有如社燕與飛鴻,相逢未穩還相送”(蘇軾·《送陳睦知潭州》;或時時相隔,“磁石上飛,云母來水,土龍致雨,燕雁代飛”(劉安·《淮南子》)。
總之,在詩詞中,詩人借燕子這個意象或惜春傷秋,或渲染離愁,或寄托相思,或感傷時事,意象之盛,表情之豐,非其他物類所能及。燕子,已不僅僅再是燕子,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象征,融入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中。
古詩詞中的水(熱門21篇)篇九
2、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唐駱賓王《詠鵝》。
3、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小學生作文大全。
唐李白《送友人》。
4、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過故人莊》。
5、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古詩詞中的水(熱門21篇)篇十
詩詞中對時令節氣的更替,更是描繪得惟妙惟肖:“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在一問一答中情趣盎然。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宋代葉紹翁詩。春潮如涌,萬木競秀,百花怒放,不拘人為阻隔,穿墻而出。后人也用來影射人間世事,凡事強求得不來,硬壓擋不住。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晚唐詩人王駕的詩作。暮春,春城無處不飛花,人皆有戀春惜春意,此處借蜂蝶行蹤來描繪春盡難留。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林鶯啼到無聲處,青草池塘處處蛙。”宋代曹豳詩。春鶯已老無力啼鳴,青蛙正值繁殖季節,處處聒噪而已,一派初夏景象,宛然在目。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代楊萬里詩。正當六月盛夏,西湖中滿湖蓮葉,遠接藍天,荷花貼水面映日,分外紅艷。這一綠一紅間,荷風送香,別有豐韻。“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宋代劉翰詩。乳鴉,夏初孵出的小鴉能飛翔,揭示已到秋涼時節,所以像扇來涼風到枕邊。秋風凋零,桐葉最先,因此,雖未聞風聲,桐葉滿階,以示秋深也。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這是入冬寒凝,大家最熟悉不過的了。“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宋代盧楷坡詩。揭示冬盡春又回,一派生機盎然,雪中之梅更妖嬈,梅雪映襯,迷人!
一年四季色彩繽紛,詩歌吟詠無盡,在詩海中瀏覽,趣味無窮!
古詩詞中的水(熱門21篇)篇十一
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石玉昆。
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6)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
7)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陸游。
8)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9)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10)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12)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
13)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14)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蘇軾。
15)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
古詩詞中的水(熱門21篇)篇十二
揭開《詩經》的封面,你會看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水色河光;翻開《楚辭》的篇章,你會看到“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湖波江浪。
水性是溫柔的,它能表達出人們內心的情感。古時候,人們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是船,所以渡口,也就成了友人或戀人依依惜別的地方,而水在此時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王觀《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這是一首送別詞,詩人以眼波喻水,以蹙眉喻山,因為有了對水的奇想,使得這首詞沒有離別的感傷,才脫離了送別詞的俗套。
水與愛情的關系,似乎比水與友情的`關系更密切,翻開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就能找到證明。“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蒹葭》)作者追求意中人而不可得,就在這百草凋零的清秋時節犯起了相思,她在什么地方呢?她“在水一方”,又“宛在水中央”,心上人若隱若現,朦朦朧朧,讓作者魂牽夢縈,寫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愛情。簡單的水,多么神奇啊!
水因為富于變化,靈動活潑,也能引發出詩人們對人生的感悟和思索。“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是蘇軾對人生的樂觀豁達;“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李后主綿長的愁緒;“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是李太白的壯志豪情;“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荀子對政權與人民的關系的比喻,給后世留了一個深刻的警醒;而孫子從水中悟出了克敵制勝之道:“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制勝者,謂之神。”
水是有靈性的,它可以傳遞人間難舍離情,可以寄托相思之情,可以抒發遷客騷人對人生的憤懣之情。愿我國的古詩詞借著水的魔力能流得更遠,更遠。
張興武從悠遠的《詩經》《離騷》中的水起筆,水由此便具有一種穿越時空的美麗。由水性的溫柔延伸至水與愛情的親密,進而展示水的靈動活潑,水的深刻智慧。文采中透露出理性的光彩,很不錯。
古詩詞中的水(熱門21篇)篇十三
所謂“未雨綢繆搶占先機”就是要學生在學習詩詞之前作好充分的準備。說白了就是預習。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布置的預習是老師有指引性的帶有作業性質的預習。例如,我會先利用小黑板把生字詞寫出來讓學生做,要求學生把關于此詩詞的作者的生平經歷盡可能詳細地找出來;我還喜歡讓學生課前寫一段與詩詞內容有關的話,以便與詩詞進行一個比較學習,明白詩詞語言的精練,使他們在語言上有所收益等等。當然預習作業必須是有針對性和適量的,否則就適得其反了。而要做到有效,就需要老師認真地花精神地去備課,引導學生進入最好的課前準備狀態。
二、詩讀百遍其義自見。
學詩詞當然要從讀開始,教師應重視這一環節,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三分詩七分吟”可見誦讀是培養感受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課堂中,要盡可能讓學生多讀,通過讀去體味詩詞中的韻味。當然,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而指導朗讀時應注意強調以下幾點:一是要學生在朗讀時放得開,盡情投入;二是要讀對詩詞的節奏,當然老師要講解一些關于節奏的知識,例如從音和意上劃分,五言七言朗讀的一般規律等等;三是要溶入感情,讀出作者要表達的情感。當然這也要隨感受力的提高而逐步達成。相信在讀之中,學生定能對詩詞有一定的感悟。
三、一讀一問循序漸進。
無可否認,多讀是有其重要的作用的,但若我們在讀的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引,相信讀的效果會好很多。在教學中,我喜歡采用讀思相結合的方法,采用一讀解決一問題的模式。例如,一讀詩詞,讀準音;二讀詩詞,讀準節奏;三讀詩詞,弄明詩詞意;四讀詩詞,體會情感……這樣,能使教學顯得思路清晰,有條不紊,也較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設計的問題是逐步深入的,符合了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所以收到了較理想的課堂效果。
四、學法滲透舉一反三。
學無定法,但貴在有法。方法學到家,怎考都不怕。只要對學習古詩詞的方法掌握好,就能達到一個較理想的自主狀態。所以在教學詩詞時,我都會時時進行學法的指導滲透,以求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靈活掌握方法。例如學生在堂上第一次接觸到古詩詞時,我就會說說欣賞古詩詞的一般方法的第一步是什么。當到某一相應環節時,我又會結合講授內容提方法。教授另一首詩詞時,也會不厭其煩地讓學生回憶方法,解決問題,盡量讓學生活學活用。當每一次利用一首詩詞完整地講完方法時,我就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方法舉一反三,自學一到兩首詩詞,圈點批注,質疑,然后師生合作探究,進行互動的討論。
五、改變體裁想象體會。
古詩詞的語言非常的精練,可說是字字珠璣。但對于初中生,特別是初一的來說,他們都迫切地需要了解詩詞意,明白詩詞的字面意思。他們也就認為翻譯成了必不可少的環節。對于這一點,我在教學時也因應實際進行了。但是,我認為,簡單的翻譯是枯燥的,學生也很難進入意境,所以我花在此的時間是相當少的。我更多的時間是花在指導學生,讓學生發揮想象,對古詩詞進行體裁的改變,用散文化的語言把詩詞中所描寫的東西串成一篇優美的散文。通過對改變后的散文體會,再對照原詩進行對照品讀,講解詩詞語言的特點。學生也就能突破狹窄的詩詞意空間,得到另一番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六、動手畫畫其樂無窮。
常言“詩如畫”,這是對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幅多么清幽靜謐、另人遐想的美景!詩情畫意,盡在其中。根據古詩詞的這一大特點,我在教學中也常讓學生畫畫,讓他們根據理解,發揮想象,把自己認為最好的圖景用他們的筆表現出來。此時,學生們都會異常的興奮,異常的投入。在畫《次北固山下》一詩時,學生用綠粉筆畫下了青山、綠水,用紅粉筆畫出了一輪從海面升起的紅日,綠水中,一只掛帆小舟順風飄行,詩人站立船頭,仰望北歸的大雁……通過畫畫,學生的興趣進一步提高了,同時他們也喜歡根據所畫的畫進行背誦,并且效果奇好,真是一舉兩得。
七、比賽比賽大家喜愛。
現在的初中生,大部分都有愛表現的欲望,他們強烈的需要別人對他們能力的贊揚、肯定。給學生營造一個良性的競爭環境確實是很重要的。而在詩歌教學中,恰恰能很好地滿足了他們的需要,激發起他們的斗志。古詩詞,一般來說,篇幅較短小,而且朗朗上口,易于背誦,所以我會根據古詩詞的特點進行如古詩詞朗讀比賽、背誦比賽,默寫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比賽。這些比賽可以以個人、小組、男女等方式進行。可以說,學生的熱情非常的高漲,幾首詩一眨眼的工夫就讓他們熟記于心。學生賽得開心,背誦的教學目標也易于完成,效果讓人相當的滿意。
古詩詞中的水(熱門21篇)篇十四
北宋詩人梅堯臣《五月五日》寫端午悼屈原,感人至深:“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北宋詩人張耒《和端午》祭奠忠魂,贊美《離騷》:“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較之以詩,詞更顯抒情。古人寫端午的詞,歐陽修的《漁家傲》寫得清澈柔美:“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樽共。葉里黃鸝時一弄。猶松等閑驚破紗窗夢。”
蘇軾的《浣溪沙》則寫得清新溫婉:“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此詞寫端陽,寫風光,贊美女,情景交融,妙筆生花。
最喜歡讀的,卻是宋人劉克莊的《賀新郎》:“深院榴花吐。畫簾開,束衣紈扇,午風清暑。兒女紛紛夸結束,新樣釵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觀渡。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靈均標志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糈。誰言騷魂千載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說是,蛟饞龍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吊千古。”
宋代詞人楊無咎《齊天樂》里的端午風情,如詩如畫,令人沉醉:“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衫裁艾虎。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飲雄黃酒、插艾葉也是端午習俗,宋人戴復古的《揚州端午呈趙師》詩就是寫此:“榴花角黍斗新時,今日誰家不酒樽。堪笑江湖阻風客,卻隨蒿艾上朱門。”
明人邊貢的《午日觀競渡》詩,把龍舟競渡的景況和內心對屈原的景仰聯系起來,堪稱情深意切:“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云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明代湯顯祖在《午日處州禁競渡》一詩中寫龍舟競渡則別具一格,表達了封建官吏難得的親民情感:“獨寫菖蒲竹葉杯,蓮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詩人剛飲罷菖蒲泡過的美酒,從蓮城踏青歸來,看到了龍舟競渡的浩大場面。不由慨嘆,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甌江,何必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建造如此奢華的龍舟來憑吊古人在端午之際以多種形式緬懷和憑吊屈原,競渡是其中之一。在這里,詩人不是對屈原不敬,也不是反對憑吊屈原,而是凸顯了樸素的愛民情懷,與屈原憂國憂民的情感其實是相通的。
清人錢琦的《端午竹枝詞》寫得也好:“競渡齊登杉板船,布標懸處捷爭先。歸來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葉鮮。”清人李靜山《端陽》詩描寫的端午情景,卻很有些幽默詼諧的意味:“櫻桃桑葚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古詩詞中的水(熱門21篇)篇十五
3)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古詩詩話》。
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5)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6)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7)鑿壁偷光,聚螢作囊;忍貧讀書,車胤匡衡。——許名奎。
8)讀書不趁早,后來徒悔懊。——《清詩鐸》。
9)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10)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
11)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秋瑾。
12)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14)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5)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6)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陳壽。
17)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
18)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19)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20)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僧云《覽詩中之句》。
古詩詞中的水(熱門21篇)篇十六
如果說生活是一本書,那么古詩則是一支筆,用五彩的顏料,描繪著人生,敘寫著精彩。
兒時的我,每晚只有聽著媽媽吟誦的古詩才會安靜入睡,興許是古詩的功勞,現在的我不但身體康健,還對古詩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隨著年齡的增長,誦讀已經不能滿足我對古詩的需求,我開始在古詩的意境里遨游:
我喜歡王維的清新淡遠,喜歡李白的豪放飄逸,更喜歡高適的雄渾質樸。
我曾在夢里與李白把酒問青天,與李商隱花間策馬尋詩,與賈島月下推敲詩詞。
我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讀懂了詩人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從“孤舟蓑立翁,獨釣寒江雪”中讀懂了詩人那顆孤獨寂寞的心;從“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中讀懂了李清照堪比男兒的英勇氣魄;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中讀懂了詞人對古代英雄的向往從;從“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中讀到了一股振奮人心的前進力量。
《游子吟》是一首簡短的小詩,卻為我清晰勾勒了這樣一幅畫面:夜深人靜,天上寒星點點,低矮的小屋里閃爍著瑩瑩燈光,只見屋里燈前正坐著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手里拿著針線,她湊著微弱的燭光在為將要外出求學的兒女趕制衣服。她眼已有些花,但她還是細致認真地縫著。那布滿厚繭的手正一手捏針、一手拿線,一針一線努力地縫著,她縫的是多么認真啊!她不是用針線在縫,她是用自己滿腔的疼愛與千萬的不舍在縫呀!生活中,我也有這樣一位好媽媽,她不辭辛勞、默默無語,卻用自己瘦弱的雙肩為我撐起了一片晴天,使我如雨后春筍般健康茁壯的成長。真的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古詩不但使我明理,更教會了我做人,我相信,古詩會一直伴我走向明天!
古詩詞中的水(熱門21篇)篇十七
如果說歷史歷史是久經滄桑的焦土,那么歷史上的古。
詩詞。
則是焦土之外的一片世外桃園的花叢,漫步其中,信手拈一束蘭草贈你,殊不知,里面沉淀了太多的離情別緒。
寫到這兒,不禁想到王勃的一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然而離別總是傷感的。李白正因為太了解這一點才留下“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感嘆,因為友情的珍貴,離別也就多了幾分依依不舍,“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對于王昌齡來說,辛漸的返鄉,也使他增添了一層重重的思鄉之情,所以他嘆道:“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桃花潭前,李白自己準備乘船歸去,王倫仍在苦苦挽留,李白生性豪爽的詩仙被感動了,作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千古名句。
相比人與人之間的離別,人與故鄉的離別更是傷感。賀知章有詩云“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每逢重陽,在外羈旅的王維總會思念他的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外的游子哪怕能得到個報平安的機會,都會無比珍惜。就像岑參《逢入京時》所寫的那樣:“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明月是最能勾起游子的思鄉之物,這不禁又讓我想起一首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相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更是將所代表的思鄉之情發揮到了極致。
古詩詞中的水(熱門21篇)篇十八
燕屬候鳥,隨季節變化而遷徙,喜歡成雙成對,出入在人家屋內或屋檐下。因此為古人所青睞,經常出現在古詩詞中,或惜春傷秋,或渲染離愁,或寄托相思,或感傷時事,意象之盛,表情之豐,非其它物類所能及。
1、表現春光的美好,傳達惜春之情。相傳燕子于春天社日北來,秋天社日南歸,故很多詩人都把它當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頌。如“冥冥花正開,飏飏燕新乳”(韋應物《長安遇馮著》),“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陣子》),“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豐豐韻韻”(喬吉《天凈沙?即事》),“鳥啼芳樹丫,燕銜黃柳花”(張可久《憑欄人?暮春即事》),南宋詞人史達祖更是以燕為詞,在《雙雙燕?詠燕》中寫到:“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極研盡態,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燦爛,燕子嬌小可愛,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詩人自會傷感無限,故歐陽修有“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采桑子》)之慨嘆,喬吉有“燕藏春銜向誰家,鶯老羞尋伴,風寒懶報衙(采蜜),啼煞饑鴉”(《水仙子》)之凄惶。
2、表現愛情的美好,傳達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頡頏,飛則相隨,以此而成為愛情的象征,“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燕爾新婚,如兄如弟”(《詩經?谷風》),“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詩經?燕燕》),正是因為燕子的這種成雙成對,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雙飛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鹽》)的空閨寂寞,有了“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的'惆悵嫉妒,有了“羅幔輕寒,燕子雙飛去”(宴殊?《破陣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兒初上鵝黃柳,燕子先歸翡翠樓”的失意冷落,有了“花開望遠行,玉減傷春事,東風草堂飛燕子”(張可久?《清江引》)的留戀企盼。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3、表現時事變遷,抒發昔盛今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舊巢,詩人抓住此特點,盡情宣泄心中的憤慨,最著名的當屬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另外還有宴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歸來銜繡幕,舊巢無覓處”(《謁金門?懷故居》),姜夔的“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點絳唇》),張炎的“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高陽臺》),文天祥的“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伴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金陵驛》)。燕子無心,卻見證了時事的變遷,承受了國破家亡的苦難,表現了詩人的“黍離”之悲,負載可謂重矣。
4、代人傳書,幽訴離情之苦。唐代郭紹蘭于燕足系詩傳給其夫任宗。任宗離家行賈湖中,數年不歸,紹蘭作詩系于燕足。時任宗在荊州,燕忽泊其肩,見足系書,解視之,乃妻所寄,感泣而歸。其《寄夫》詩云:“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于薄情夫。”誰說“梁間燕子太無情”(曹雪芹?《紅樓夢》),正是因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轉意,夫妻相會。郭紹蘭是幸運的,一些不幸的婦人借燕傳書,卻是石沉大海,音信皆無,如“傷心燕足留紅線,惱人鸞影閑團扇”(張可久?《塞鴻秋?春情》),“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讓人為之動容,繼而潸然淚下。
5、表現羈旅情愁,狀寫漂泊流浪之苦。“整體、直覺、取象比類是漢民族的主導思維方式”(張岱年?《中國思維偏向》),花鳥蟲魚,無不入文人筆下,飛禽走獸,莫不顯詩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鳴沾裳,魚傳尺素,蟬寄高遠,燕子的棲息不定留給了詩人豐富的想象空間,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或身世浮沉,“望長安,前程渺渺鬢斑斑,南來北往隨征燕,行路艱難”(張可久?《殿前歡》);或相見又別,“有如社燕與飛鴻,相逢未穩還相送”(蘇軾?《送陳睦知潭州》;或時時相隔,“磁石上飛,云母來水,土龍致雨,燕雁代飛”。燕子,已不僅僅再是燕子,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中。
古詩詞中的水(熱門21篇)篇十九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3、《前赤壁賦》。
宋·蘇軾。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4、《登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5、《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宋·岳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
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
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6、《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7、《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8、《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9、《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0、《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11、《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2、《題杭州靈隱寺》。
唐·張祜。
峰巒開一掌,朱檻幾環延。
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樓下月,十里郭中煙。
后塔聳亭后,前山橫閣前。
溪沙涵水靜,澗石點苔鮮。
好是呼猿久,西巖深響連。
13、《杭州觀潮》。
唐·姚合。
樓有章亭號,濤來自古今。
勢連滄海闊,色比白云深。
怒雪驅寒氣,狂雷散大音。
浪高風更起,波急石難沈。
鳥懼多遙過,龍驚不敢吟。
坳如開玉穴,危似走瓊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岸摧連古道,洲漲踣叢林。
跳沫山皆濕,當江日半陰。
天然與禹鑿,此理遣誰尋。
14、《中秋夜杭州玩月》。
唐·張祜。
萬古太陰精,中秋海上生。
鬼愁緣辟照,人愛為高明。
歷歷華星遠,霏霏薄暈縈。
影流江不盡,輪曳谷無聲。
似鏡當樓曉,如珠出浦盈。
岸沙全借白,山木半含清。
小檻循環看,長堤蹋陣行。
殷勤未歸客,煙水夜來情。
15、《登杭州城》。
唐·鄭谷。
漠漠江天外,登臨返照間。
潮來無別浦,木落見他山。
沙鳥晴飛遠,漁人夜唱閑。
歲窮歸未得,心逐片帆還。
16、《觀浙江濤》。
唐·徐凝。
浙江悠悠海西綠,驚濤日夜兩翻覆。
錢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頭看不足。
17、《渡浙江》。
唐·盧綸。
前船后船未相及,五兩頭平北風急。
飛沙卷地日色昏,一半征帆浪花濕。
18、《夜宿浙江》。
唐·孫逖。
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風高氣蕭索。
富春渚上潮未還,天姥岑邊月初落。
煙水茫茫多苦辛,更聞江上越人吟。
洛陽城闕何時見,西北浮云朝暝深。
古詩詞中的水(熱門21篇)篇二十
1、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衿)。
3、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秦風蒹葭)。
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
5、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詩經衛風碩人)。
6、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鄘風相鼠)。
7、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車轄)。
9、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詩經小雅)。
10、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經小雅)。
1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12、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
13、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14、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15、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16、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國語周語)。
17、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18、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19、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
20、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21、欲加之罪,何患辭。(左傳)。
22、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23、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左傳)。
24、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左傳)。
25、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古詩詞中的水(熱門21篇)篇二十一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材料一:一個常常在進行接近自己限度的斗爭的人總是會常常失敗的,一個想探索自然的奧秘的人也常常會失敗,一個想改革社會的人更是會常常失敗。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內的人才總是“勝利”,這種“勝利者”之所以常勝不敗,只是因為他的對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說,他根本沒有投入戰斗。
材料二:奧巴馬訪華期間,復旦大學周元天向奧巴馬請教:如何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奧巴馬的答案是:我有一個忠告,就是說我最敬仰的那些成功的人士,他們不但考慮自己,他們同時還考慮超越自己的事情,他們希望對世界作出貢獻,他們希望對他們的國家做出貢獻,對他們的城市做出貢獻。有時候我們會忙于掙錢、買好車、買大房子,但是那些真正在青史留名的人是因為他們有更大的向往,看如何能夠幫助更多的'人吃飽飯,如何能夠讓更多的兒童受到教育,如何能夠以和平方式解決沖突等等。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