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批評與自我批評發言稿如何寫一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嚴格要求自己,強調樹正氣,致力于自身政治素質的提高。通過學習,增強對重大問題的決策能力、綜合協調能力。正直為人,做到自重、自省、自律、自立,工作中起好帶頭作用、任勞任怨、忠于職守。勇于探索、不斷進取,樹立創新意識、超前意識和效率意識。
我每天讀書看報做筆記,做到思想與黨中央一致,繼續提升與工作相適應的素質、品行、能力、黨性修養。加強學習,豐富頭腦,以黨員個體的純潔性保證我黨整體的生命力。
我在工作中力求保持謙虛好學、為人和善、處事穩重,團結同志、尊重領導,和同事們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系。我愿意積極投身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之中,經受洗禮,接受鍛煉。我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遵循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艱苦樸素、埋頭苦干、自強不息的工作精神。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切實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自覺糾正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再教育教學上爭取精益求精。
1.理論基礎知識薄弱。作為一名黨員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決擁護,在政治思想上學習不夠,缺乏一些基本的政治素質,不善于用政治的頭腦思考問題,有時看問題和做事情過于片面,不利于自身工作的提高。
2.學習的自覺性不高。雖然平時比較注重學習,集體組織的各項活動和學習都能積極參加,但平時自己學習的自覺性不高,學習的內容不系統、不全面,只注重當時用的著與本職工作有關的內容,對當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式、新事物掌握的不夠透徹。
3.在工作中,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我的惰性也隨之增長,不注重思考工作中的問題,工作忙時有急躁情緒。
4.理論的活學活用還有差距。聯系實際運用理論去指導工作上有差距,在態度、觀點、方法的指導、分析、運用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上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1.要繼續加強黨的知識的學習,認真做好讀書筆記,寫好心得體會,真正用黨的創新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修養。勤學習、勤動腦、勤動手,要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在實際工作中碰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在工作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努力適應新的形勢,新的變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增強黨的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增強大局意識,不斷增強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鑒別力,進一步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二2.與時俱進,不斷增強新形勢下做好本職工作的實際能力,要更新觀念,樹立全新的服務意識,認真負責做好各項本職工作。
3.提高標準嚴以律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嚴格要求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積極支持教務處組織的各項活動,時刻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樹立強烈的自覺意識和責任意識,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切能夠做的事情做起,少說空話,多辦實事,樹立教師的良好形象。
4.積極工作,廉潔從教,腳踏實地地做好本職工作,對工作勤勤懇懇,求真務實、兢兢業業,樹立強烈的時間觀念、效率觀念、質量觀念,今天能辦的事不拖到明天。
5.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努力做到迎難而上,不斷完善和進步自己。用自己的一顆紅心為教育事業耕耘。
有關批評與自我批評發言稿如何寫二
xx屆六中全會公報發出“全面從嚴治黨”最強音,尤其引人關注的是對“高級干部”提出了要求,其中包括“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帶頭從諫如流、敢于直言”。會上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第十條強調了這一點,第四條則要求“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反對弄虛作假、虛報浮夸,反對隱瞞實情、報喜不報憂”。這些要求無不在倡導勇于批評、敢于直言,針對的正是時下一些領導干部不能正確對待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現象。
面對來自黨外的聲音,一些領導干部喜聽“喜鵲”聲,聞“過”即跳,聽不進批評。據央視報道,不久前,有記者反映停車亂收費問題,遭上海市長寧區建委官員拍桌子:“我不怕,我不接受你的反映。”現實生活中,一些領導干部“老子天下第一”,唯我獨尊,喜歡“鴉雀無聲”,聞過則怒、則辯、則疑,給批評者上“眼藥”、穿“小鞋”,視提意見者為異己,打擊報復。
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來自黨外的批評,有時聽起來不像“喝茶聊天”那樣悅耳舒服,會“紅臉出汗”,卻是“苦口良藥”。那種把批評看成是跟自己過不去、故意“找茬”的人,只能說明其心胸狹窄。勇敢地面對群眾批評,有利于解決矛盾、推動工作,有利于維護穩定、增進和諧。每一名黨員干部應以寬廣胸襟廣開言路、善納批評。只有正確對待批評,才能真正防微杜漸;只有從諫如流,廣開言路,才能于欣欣向榮中聽出隱憂,于五音嘈雜中聽出旋律,全面提高執政水平。
在一些地方或部門,黨內批評不正常,存在將批評和自我批評庸俗化現象。有的領導明哲保身,“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敢開展批評,結果相互批評成了“相互吹捧”,自我批評成了“自我表揚”。在近年問題官員的情況通報中,“干擾巡視”“對抗組織審查”這樣的字眼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高。《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強調,“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帶頭從諫如流、敢于直言,以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示范行動引導黨員、干部打消自我批評怕丟面子、批評上級怕穿小鞋、批評同級怕傷和氣、批評下級怕丟選票等思想顧慮”,倡導勇于批評、敢于進言。既然是批評,就不能輕描淡寫、“一團和氣”,而應當嚴肅認真,只有“出一身汗”,方可療疾。批評和自我批評有助于拓寬黨員表達意見渠道,是黨強身治病、保持肌體健康的銳利武器,也是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
從諫如流、聞過則喜,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今中外,凡成就大業者,莫不是知過不諱、改過不憚的。唐太宗鼓勵進諫,以隋煬帝拒諫飾非以致亡國為鑒,告誡下屬:“直言鯁議,致天下太平。”在其倡導下,貞觀時期諫臣盈廷,先后向太宗進諫有記載者不下30人。敢于直諫的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說了一句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中國傳統“諫文化”,應成為今天我們“文化自信”的源頭之一,而且,共產黨人應當做得更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出現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問題出現后不能及時發現和糾正。延安時期,毛澤東聽到一個被雷擊死驢子的老農發出“雷為什么沒有劈死毛澤東”的怨咒后,反思了自己領導上的得失,及時調整了邊區政府征收公糧的任務。他曾把批評與自我批評比喻為打掃灰塵、照鏡子洗臉。虛心接受批評是掃除污垢的有效方法,是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的一條捷徑,更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必然選擇。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從諫如流、敢于直言,這是新時期打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需要。
批評不是“喝茶聊天”,勇于批評、敢于納諫,正是我們黨有信心有力量的表現。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聽得進刮鼻刮臉的指責之語,容得下如針似箭的批評之言,虛心接受下屬和群眾的意見。即使有人批評錯了,也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擇其善者而從之。從諫如流,敢于直言,是從政為官之美德、集思廣益之良方,是黨與國家事業興旺發達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