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滿江紅教學設計滿江紅秋瑾板書篇一
我夢揚州,便想到揚州夢我。第一是隋堤綠柳,不堪煙鎖。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紅橋火。更紅鮮冷淡不成圓,櫻桃顆。
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樓臥。有詩人某某,酒人個個。花徑不無新點綴,沙鷗頗有閑功課。將白頭供作折腰人,將毋左。
我思念故鄉揚州,就覺得揚州也在呼喚著我。首先入夢的是隋堤上楊柳,嬌嫩得經不起雨蒙霧鎖。那瓜步山下,夜半江潮拍打著岸邊;似乎也拍打著倒映在江中的月亮。細雨灑滿十里揚州路,燈光耀然醒目,映襯著如虹跨澗的紅橋勝似火。更有那尚待成熟的櫻桃晶瑩紅潤,都無不令人魂系夢牽。
什么時候才能回到故鄉揚州,以歸隱江村,頻臥江樓?與詩朋吟和,同酒友對酌。在自家花園里時時點綴新鮮花草。如同沙鷗一樣能自由自在生活。白頭老人還為五斗米去屈身彎腰?豈不違背了自己的志趣!
①左:違背,不合。
①家:這里指揚州。
②瓜步:瓜步山。在江蘇省六合東南,南臨大江。瓜步月就是瓜步這個地方上面的月亮。
③紅橋:在揚州城西北二里,是揚州游覽勝地。
④“將白”二句:是說以白發蒼蒼的自己,做一個沒有出息的人,這將不是不合適的計劃吧。折腰人:此處是作者自謙,也是憤激之反語。左:左計,不適當的策劃。
滿江紅教學設計滿江紅秋瑾板書篇二
上片為第一層,由江行沿途所見山川引起懷昔游,痛惜年華之意。長江中下游地區山川秀美,辛棄疾南歸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吳楚,行蹤遍及大江南北,對這一帶山水是熟悉的。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調動頻繁,告別山水長達十年。此時復見眼中川“都似舊時相識”了。“溪山”曰“過眼”,看山卻似走來迎,這是江行的感覺。“怪”是不能認定的驚疑感,是久違重逢的最初的感觸。往事雖“還記得,卻模糊、記不真切,真象一場舊夢。
“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夢中”云者不僅有烘托虛實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實寫照,這種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來雄心壯志未得實現。業已倦于宦游的結果。反復玩味以上數句,實已暗伏“塵勞”、覺非之意。官場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舊曾相識虛如幻夢不如遠離,同時也就成了一種強有力的召喚,來自大自然的召喚。所以,緊接二句寫道:“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平生屐?”要探山川之勝,就得登攀,“攜杖”、著“屐”(一種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世說新語·雅量》載阮孚好屐,嘗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兩)屐?”意謂人生短暫無常,話卻說得豁達幽默。此處用來稍變其意,謂山川佳處常在險遠,不免多穿幾雙鞋,可這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結尾幾句就對照說來,“笑塵勞、三十九年非”乃套用蘧伯玉(春秋時衛國大夫)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的話(語出《淮南子·原道訓》),作者當時四十歲,故這樣說。表面看,這是因虛度年華而自嘲,其實,命運又豈是自己主宰得了的呢。“長為客”三字深懷憂憤,語意曠達中包含沉郁。實為作者于四十年年來之感慨,年已四旬,南歸亦久,但昔日的志愿,卻無一件得以實現,感慨,今是昨非,一生勞碌,原來“長為客”無絲毫是自己左右的。
這片六句另起一意為第二層,由山川地形而引起對古代英雄事跡的追懷。揚州上游的豫章之地,歷來被稱作吳頭楚尾。“吳楚地,東南坼”化用杜詩(《登岳陽樓》:“吳楚東南坼”),表現江行所見東南一帶景象之壯闊。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國英雄,尤其是立足東南北拒強敵的孫權,最令他欽佩景仰。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三國志·先主傳》)而孫權堪與二者鼎立。此處四句寫地靈人杰,聲情激昂,其中隱含作者滿腔豪情。“被西風吹盡,了無陳跡”二句有慨嘆,亦有追慕。恨不能起古人于九泉而從之的意味,亦隱然句中。
結尾數句為第三層,是將以上兩層意思匯合起來,發為更憤激的感慨?!皹怯^才成人已去”承上懷古,用蘇軾詩“樓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鄭戶曹》)意,這里是說吳國基業始成而孫權就匆匆離開人間。“旌旗未卷頭先白”承前感傷,由人及己,“旌旗”指戰旗,意言北伐事業未成,自己的頭發卻先花白了。
綜此二者,于是詞人得出一個無可奈何的結論:人間哀樂從來循環不可琢磨(“轉相尋”),“今猶昔”。這結論頗帶宿命色彩,乃是作者對命運無法解釋的解釋。更是作者對命運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嘆。
詞中一方面表示倦于宦游——“笑塵勞、三十九年非”,另一方面又追懷古代英雄業績,深以“旌旗未卷頭先白”為憾,反映出作者當時矛盾的心情。雖是因江行興感,詞中卻沒有著重寫景,始終直抒胸臆;雖然語多含蓄,卻不用比興手法,純屬直賦。這種手法與詞重婉約、比興的傳統是完全不同的。但由于作者是現實政治感慨與懷古之情結合起來,指點江山,縱橫議論,抒胸中郁悶,驅使古人詩文于筆端,頗覺筆力健峭,感情彌滿。所謂“滿心而發,肆口而成”,自具興發感人力量。
滿江紅教學設計滿江紅秋瑾板書篇三
1、能夠在理解作品的同時,有感情吟頌《滿江紅》。
2、體會岳飛的英雄氣概,感受詞中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3、在自主學習、主動參與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從歷史背景理解體會詞中的思想感情。
以讀促學,賞析詞的意境。
1、請學生介紹有哪些古代詩詞被吟唱成歌曲的?復習學過的詩詞(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范仲淹《蘇幕遮》、、李清照的詞等,引出《滿江紅》)
1、請學生講述對岳飛的故事,并對岳飛做概括性的描述。
2、教師總結。
岳飛(1103—1141),南宋軍事家,民族英雄。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少時勤奮好學,并練就一身好武藝。19歲時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衛國的戎馬生涯。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板書),這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岳飛善于謀略,治軍嚴明,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著稱。岳飛沒有專門的軍事著作遺留,但其軍事思想、治軍方略,散見于奏章、詩詞等。后人將岳飛的文章、詩詞編成《岳武穆遺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岳飛是南宋抗金名將,他多次與金兵作戰,屢戰屢勝。紹六年,岳飛再次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燴等奸臣當道,致使岳家軍當時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岳飛獨上高樓,欄桿拍遍,仰天長嘯,寫下千古絕唱《滿江紅》,詮釋了他的愛國主義的真諦。
1、教師范讀,并解決生字詞。(配樂)
2、學生放聲自由朗讀――培養語感(個人自由朗讀)
3、學生讀后的感悟描述
4、通過提問,介紹詞的大意,簡單分析作品。
明確:①《滿江紅》為詞牌名,風格古樸、激昂、大氣,全詞分上闋和下闋,上闋速度稍慢,抒發悲憤之情;下闋速度稍快,情緒高亢激昂,表現岳飛收復中原、報國雪恥的英雄氣概。
②“還我河山”可概括岳飛一生的追求。(板書)
全詞氣勢磅礴、格調高昂、節奏穩健,抒發了岳飛的悲憤之情,表現了岳飛收復中原、報國雪恥的英雄氣概。
5、小聲吟誦讀――體味本詞意思(小組自由讀)
(學生賞析老師訂正、點撥、補充。)
岳飛這首《滿江紅》,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它表現了作者抗擊金兵、收復故土、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精神,流傳很廣,深受人民的喜愛。
上闋寫作者要為國家建功立業的急切心情。開頭這幾句寫在瀟瀟的雨聲停歇的時候,他倚著高樓上的欄桿,抬頭遙望遠方,“仰天長嘯,壯懷激烈”!“嘯”是感情激動大時發出的聲音。“壯懷”,奮發圖強的志向。面對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他真是義憤填膺,“怒發沖冠”。“怒發沖冠”是藝術夸張,是說由于異常憤怒,以致頭發豎起,把帽子也頂起來了。“三十功名塵與土”,表現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戰的思想。三十歲左右正當壯年,古人認為這時應當有所作為,可是,岳飛悔恨自己報國壯志未實現,功名還與塵土一樣,沒有什么成就?!鞍饲Ю锫吩坪驮隆保钦f不分陰晴,轉戰南北,在為收復中原而戰斗?!澳乳e,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這對當時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的斗爭,顯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也與主張議和,偏安江南,茍延殘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暗乳e”,作“隨便”解釋。“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
下闋寫了三層意思:對金掠奪者的深仇大恨;統一祖國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國的赤誠之心?!熬缚怠笔撬螝J宗趙桓的年號?!熬缚祼u”,指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區淪陷,徽宗、欽宗兩個皇帝被金人俘虜北去的奇恥大辱?!蔼q未雪”,指還沒有報仇雪恨。由于沒有雪“靖康”之恥,所以,岳飛發出了心中的恨何時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時滅”)的感慨。這也是他要“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戰車叫“長車”。賀蘭山,在今寧夏回旅自治區的西北邊。當時為西夏統治區,此處借指金人所在地。
【說明】在理解內涵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朗讀,可謂水到渠成,我們經常會抱怨學生讀得不好,沒有感情,說他們不會讀書,其實他們不是不會讀而是沒有讀懂,他連其中的感情都不清楚,你讓他怎么讀出感情呢?所以要想讀出感情必須建立在學生徹底領悟文章的基礎上,真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語言鏗鏘有力、旋律激昂雄健。“怒發沖冠”、“仰天長嘯”,這一聲振聾發聵的長嘯從岳飛郁結著滿腔憤怒的心靈深處爆發出的一聲怒吼,它是岳飛激烈、壯懷、雄武個性的有聲化、音樂化。從外貌表情、動作聲音到壯懷激烈的內心活動,多角度的凸現出個性形象,具有先聲奪人的審美效果英雄的個性,更主要的表現在他獨特的經歷和超群的膽略氣魄上。民族的恥辱尚未洗滅,執著的進取,才是英雄的本色,“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既是岳飛的自我律令,也是對世人的警戒與鞭策。
“靖康恥”四句,句式短促、音韻鏗鏘?!昂螘r滅”,用反語句其一腔民族義憤,語感強烈,力透紙背?!榜{長車”句表達自己踏破重重險關,直搗敵人巢穴的決心。“壯志”二句是激情之語,見作者對不共戴天的敵寇的切齒痛恨。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闋一腔忠憤,碧血丹心,肺腑傾出。
全詞以雷貫火燃之筆一氣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這是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本詞的內容充滿了對敵寇的痛恨,對國家的熱愛。全詞風格粗獷,音調激越,感情奔放,氣勢恢宏。它表達的是作者的豪情壯志,同時也是當時人民奮起殺敵的憤怒的吼聲。
從藝術上看,本詞感情激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結構嚴謹,一氣呵成,有著強烈的感染力。
滿江紅教學設計滿江紅秋瑾板書篇四
第一種說法:岳飛第一次北伐,即岳飛30歲出頭時所作。
第二種說法:公元1136年(紹興六年)。紹興六年,岳飛第二次出師北伐,攻占了伊陽、洛陽、商州和虢州,繼而圍攻陳、蔡地區。但岳飛很快發現自己是孤軍深入,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飛壯志未酬,鎮守鄂州時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
第三種說法:《滿江紅》創作的具體時間應該是在岳飛入獄前不久。
岳飛詩詞,雖留傳極少,但這首《滿江紅》英勇而悲壯,深為人們所喜愛,它真實、充分地反映了岳飛精忠報國、一腔熱血的英雄氣概。這首的上片,“怒發沖冠,……空悲切”。意思說,我滿腔熱血,報國之情,再也壓不住了,感到怒發沖冠,在庭院的欄桿邊,望著瀟瀟秋雨下到停止。抬頭遠望,又對天長嘯,急切盼望實現自己的志愿。三十多歲的人了,功名還未立,但是我也不在乎,功名好比塵土一樣,都是不足所求的。我渴望的是什么東西呢?渴望是八千里路的征戰,我要不停的去戰斗,只要這征途上的白云和明月作伴侶。不能等了,讓少年頭輕易地變白了,到那時只空有悲憤。這一段表現了岳飛急于立功報國的宏愿。
下片,“靖康恥,……朝天闕?!本缚刀甑膰鴲u還沒有洗雪,臣子的恨什么時候才能夠消除呢?我要駕乘著戰車踏破敵人的巢穴,肚子餓了,我要吃敵人的肉;口渴了;我要喝敵人的血。我有雄心壯志,我相信笑談之間就可以做到這些。等待收復了山河的時候,再向朝庭皇帝報功吧!這一段表現了岳飛對“還我河山”的決心和信心。
這首詞,代表了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表現出一種浩然正氣、英雄氣質,表現了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皦阎攫嚥秃斎猓φ効曙嬓倥??!薄笆虖念^、收拾舊山河”。把收復山河的宏愿,把艱苦的征戰,以一種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來,讀了這首詞,使人體會,只有胸懷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寫出感人的詞句。在岳飛的這首詞中,詞里句中無不透出雄壯之氣,充分表現作者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
從“怒發沖冠”到“仰天長嘯”,先是寫在家里庭院中的情況,他憑觀欄雨,按說這是一種很愜意的生活,可是卻按不住心頭之恨而怒發沖冠。一句“仰天長嘯”,道出了精忠報國的急切心情。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闭f明了岳飛高尚的人生觀,兩句話把作者的愛與恨,追求與厭惡,說得清清楚楚。岳飛在這里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塵與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觀點,既形象又很有詩意。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兩句話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著上面表達出的壯烈胸懷,急切期望早日為國家收復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頭,那悲傷都來不及了。它有力地結束詞的上片所表達的作者心情。
下片一開始就是,“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把全詩的中心突出來,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懷壯志,就因為靖康之恥,幾句話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具體化了。從“駕長車”到“笑談渴飲匈奴血”都以夸張的手法表達了對兇殘敵人的憤恨之情,同時表現了英勇的信心和無畏的樂觀精神。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币源耸瘴?,既表達要勝利的信心,也說了對朝庭和皇帝的忠誠。岳飛在這里不直接說凱旋、勝利等,而用了“收拾舊山河”,顯得有詩意又形象。
滿江紅教學設計滿江紅秋瑾板書篇五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它凝聚著中華民族的人文情感,飽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蘊藏著濃厚的文化積淀,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最佳學習材料和內容。其中的.《論語》、《三字經》、《老子》、唐詩宋詞等經典,更是閃耀著理性思索的光芒。多年以來,我堅持讓學生誦讀這些經典,提高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撥動學生美的心弦,讓經典滋潤童年。
1、能夠在理解作品的同時,有感情地吟頌《滿江紅》。
2、體會岳飛的英雄氣概,感受詞中的愛國主義思想。
3、在自主學習,主動參與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歷史背景入手理解作者的愛國情懷。
以讀促學,賞析詞的意境。
誦讀法、設疑解思法
教師:制作課件《滿江紅》。
學生:查找關于岳飛的故事,并查找有關本詞的相關背景。
1課時
師:沒錯,他就是響當當的“岳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岳飛,親身感受它的愛國情懷。
師: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關于岳飛的小故事么?或者你認識的岳飛是什么樣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找到的資料吧。
生:岳飛是南宋人。
生:岳飛是將軍也是詩人。
生:岳飛帶領的岳家軍聲名遠揚。
師:看來大家都非常喜歡岳飛,對他如此了解。那請看一看我眼中的岳飛吧?。ɑ脽羝?/p>
(岳飛簡介:岳飛(1103—1141),南宋軍事家,民族英雄。少時勤奮好學,練就一身好武藝。19歲時投軍抗遼,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衛國的戎馬生涯。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岳飛善于謀略,治軍嚴明,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著稱。
紹興六年,岳飛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檜等奸臣當道,致使岳家軍當時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岳飛獨上高樓,欄桿拍遍,仰天長嘯,寫下了千古絕唱《滿江紅》。)
1、教師范讀,劃分斷句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岳飛的《滿江紅》,感悟作者情吧!
師:首先請同學們拿出國學書,翻開第71頁,手拿書的底端,傾斜45度角,認真聽老師范讀,將停頓的地方在書上用“/”標注,劃分斷句。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2、自由誦讀。
學生模仿范讀有感情地大聲誦讀。要求:讀書過程中試著讀出小節停頓,注意節奏和重音,讀不準確的句子多讀兩遍。
3、朗讀。
男女生、師生配合,通過不同形式朗讀。朗讀過程中糾正字音,教師隨機點拔。
(教學理念:自由朗誦、整體感知;聆聽范讀、比照仿誦等。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品味古詩詞的語言美,同時也提高學生駕馭漢字的能力。)
4、視頻欣賞。
師:經過了不斷地誦讀,相信同學們心中對岳飛又有了更多的了解,現在讓我們放松嘴巴,用耳朵聆聽康橋的朗誦作品。(幻燈片播放視頻,通過視覺和聽覺的結合加深對詞的感受和理解)
5、配樂朗讀。(進一步感受詞的語言美。)
師:中華文明5000年,在歷史的悠悠長河中不乏愛國將領,我們一起來感受他們的愛國情懷吧。
(幻燈出示不同朝代不同作者的愛國詩句: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緫饑壳G軻《易水歌》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咎啤客醪g《出塞》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灸纤巍课奶煜椤哆^零丁洋》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清】譚嗣同《獄中題壁》)
滿江紅教學設計滿江紅秋瑾板書篇六
《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原文:
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相識。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緉平生屐。笑塵勞、三十九年非、長為客。
吳楚地,東南坼。英雄事,曹劉敵。被西風吹盡,了無塵跡。樓觀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嘆人間、哀樂轉相尋,今猶昔。
眼前的山山水水,都似曾相識。還記得在夢中已將萬里江山走遍。游賞那些風景名勝,只需帶上手杖即可,耗損不了幾雙木屐??尚ξ颐γβ德?,卻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對,長期做來去匆匆的過客。
昔日一統江山,如今卻被分為南北兩半。曹操、劉備皆是當世的英雄??上切┯⑿酆澜埽家殉闪伺f事,如今已沒有一絲痕。樓臺剛剛建成,卻已不見人蹤;壯志未酬,我卻滿頭白發??蓢@人世間的悲歡,不過是在循環往復,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⑵溪山:辛棄疾的溪山情節。早在淳熙五年(1178),辛棄疾已經有了依稀朦朧的“溪山”意識。事實上,辛棄疾“溪山”意識出現的年代,還可以大大前推。如《滿江紅·建康史帥致道席上賦》詞云:“且歸來、談笑護長江,波澄碧?!边@首詞作于孝宗乾道四年(1168)或稍后,時為建康府通判。又《水調歌頭》詞云:“散盡黃金身世,不管秦樓人怨,歸計狎沙鷗。明夜扁舟去,和月載離愁?!毙翖壖病跋健彪[逸情結產生,不能說這是消極頹廢的意識;不僅如此,恰恰相反,正說明詞人的積極主張收復、抗戰。只是在這種積極主張不能實現,在希望徹底破滅之后,才有了美人遲暮,英雄失路之感;更有了迷途實遠,昨非今非之慨。這是“溪山”隱逸情結產生的真正原因。怪:驚異,駭疑。而之所以如此,隱含有時光迅速,不覺間已是舊相識了的感嘆意味。按:稼軒南歸初期,曾有一段漫游吳楚的生活經歷,通判建康后,也大體宦游于吳楚一帶,故有此感。
⑶緉(liàng亮):一雙。屐(jī擊):木底有齒的鞋,六朝人喜著屐游山。語出《世說新語·雅量》:祖士少好財,阮遙集好屐,并恒自經營,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詣祖,見料視財物。客至,屏當未盡,余兩小簏箸背后,傾身障之,意未能平?;蛴性勅?,見自吹火蠟屐,因嘆曰:“未知一生當箸幾量屐?”神色閑暢。于是勝負始分。
⑷塵勞:風塵勞辛,指其宦游生涯。三十九年非:回顧三十九年,一切皆非?!痘茨献印ぴ烙枴罚骸胺踩酥袎燮呤畾q,然而趨舍指湊,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時稼軒年近四十,套用此語自嘆。
⑸“吳楚”兩句:此化用杜甫《登岳陽樓》詩意:“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杜詩極言洞庭湖寬廣,似將中國大地分裂為二。坼(chè徹):裂開。
⑹“英雄”兩句:謂圖英雄霸業者,惟曹操和劉備相與匹敵。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此明頌曹、劉,暗揚孫權。蓋當時堪與曹、劉爭雄天下者惟孫權,而他正霸居吳楚一帶。稼軒《南鄉子》:“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迸c此暗合。敵:匹敵。
⑺“被西風”兩句:言歷史遺跡被無情西風一掃而盡。
⑻“樓觀”兩句:感慨宦跡不定,事業未就而鬢發先白。樓觀甫成:樓閣剛剛建成。蘇軾《送鄭戶曹》詩:“樓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贝擞髡{動頻繁,難展才略。旌旗:戰旗。旌旗未卷:指戰事未休,喻復國大業未了。
⑼“嘆人生”兩句:謂哀樂相循,古今同理。言外之意,大可不必計較。轉相尋:循環往復,輾轉相繼。
作者:佚名
此詞可分三層。
上片為第一層,由江行沿途所見山川引起懷昔游,痛惜年華之意。長江中下游地區山川秀美,辛棄疾南歸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吳楚,行蹤遍及大江南北,對這一帶山水是熟悉的。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調動頻繁,告別山水長達十年。此時復見眼中川“都似舊時相識”了。“溪山”曰“過眼”,看山卻似走來迎,這是江行的感覺?!肮帧笔遣荒苷J定的驚疑感,是久違重逢的最初的感觸。往事雖“還記得,卻模糊、記不真切,真象一場舊夢。
“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夢中”云者不僅有烘托虛實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實寫照,這種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來雄心壯志未得實現。業已倦于宦游的結果。反復玩味以上數句,實已暗伏“塵勞”、覺非之意。官場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舊曾相識虛如幻夢不如遠離,同時也就成了一種強有力的召喚,來自大自然的召喚。所以,緊接二句寫道:“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平生屐?”要探山川之勝,就得登攀,“攜杖”、著“屐”(一種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世說新語·雅量》載阮孚好屐,嘗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兩)屐?”意謂人生短暫無常,話卻說得豁達幽默。此處用來稍變其意,謂山川佳處常在險遠,不免多穿幾雙鞋,可這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結尾幾句就對照說來,“笑塵勞、三十九年非”乃套用蘧伯玉(春秋時衛國大夫)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的話(語出《淮南子·原道訓》),作者當時四十歲,故這樣說。表面看,這是因虛度年華而自嘲,其實,命運又豈是自己主宰得了的呢。“長為客”三字深懷憂憤,語意曠達中包含沉郁。實為作者于四十年年來之感慨,年已四旬,南歸亦久,但昔日的志愿,卻無一件得以實現,感慨,今是昨非,一生勞碌,原來“長為客”無絲毫是自己左右的。
這片六句另起一意為第二層,由山川地形而引起對古代英雄事跡的追懷。揚州上游的豫章之地,歷來被稱作吳頭楚尾。“吳楚地,東南坼”化用杜詩(《登岳陽樓》:“吳楚東南坼”),表現江行所見東南一帶景象之壯闊。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國英雄,尤其是立足東南北拒強敵的孫權,最令他欽佩景仰。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保ā度龂尽O戎鱾鳌罚┒鴮O權堪與二者鼎立。此處四句寫地靈人杰,聲情激昂,其中隱含作者滿腔豪情。“被西風吹盡,了無陳跡”二句有慨嘆,亦有追慕。恨不能起古人于九泉而從之的意味,亦隱然句中。
結尾數句為第三層,是將以上兩層意思匯合起來,發為更憤激的感慨。“樓觀才成人已去”承上懷古,用蘇軾詩“樓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鄭戶曹》)意,這里是說吳國基業始成而孫權就匆匆離開人間?!办浩煳淳眍^先白”承前感傷,由人及己,“旌旗”指戰旗,意言北伐事業未成,自己的頭發卻先花白了。
綜此二者,于是詞人得出一個無可奈何的結論:人間哀樂從來循環不可琢磨(“轉相尋”),“今猶昔”。這結論頗帶宿命色彩,乃是作者對命運無法解釋的解釋。更是作者對命運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嘆。
詞中一方面表示倦于宦游——“笑塵勞、三十九年非”,另一方面又追懷古代英雄業績,深以“旌旗未卷頭先白”為憾,反映出作者當時矛盾的心情。雖是因江行興感,詞中卻沒有著重寫景,始終直抒胸臆;雖然語多含蓄,卻不用比興手法,純屬直賦。這種手法與詞重婉約、比興的傳統是完全不同的。但由于作者是現實政治感慨與懷古之情結合起來,指點江山,縱橫議論,抒胸中郁悶,驅使古人詩文于筆端,頗覺筆力健峭,感情彌滿。所謂“滿心而發,肆口而成”,自具興發感人力量。
滿江紅教學設計滿江紅秋瑾板書篇七
1、 能夠在理解作品的同時,有感情吟頌《滿江紅》。
2、 體會岳飛的英雄氣概,感受詞中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3、 在自主學習、主動參與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從歷史背景理解體會詞中的思想感情。
以讀促學,賞析詞的意境。
1、請學生介紹有哪些古代詩詞被吟唱成歌曲的?復習學過的詩詞(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范仲淹《蘇幕遮》、李清照的詞等,引出《滿江紅》)
1、 請學生講述對岳飛的故事,并對岳飛做概括性的描述。
2、 教師總結。
岳飛(1103-1141), 南宋軍事家, 民族英雄。 字鵬舉, 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少時勤奮好學,并練就一身好武藝。19歲時投軍抗遼。 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衛國的戎馬生涯。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板書),這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岳飛善于謀略,治軍嚴明,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著稱。岳飛沒有專門的軍事著作遺留,但其軍事思想、治軍方略,散見于奏章、詩詞等。后人將岳飛的文章、詩詞編成《岳武穆遺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岳飛是南宋抗金名將,他多次與金兵作戰,屢戰屢勝。紹六年,岳飛再次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燴等奸臣當道,致使岳家軍當時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岳飛獨上高樓,欄桿拍遍,仰天長嘯,寫下千古絕唱《滿江紅》,詮釋了他的愛國主義的真諦。
1、教師范讀,并解決生字詞。(配樂)
2、學生放聲自由朗讀――培養語感(個人自由朗讀)
3、學生讀后的感悟描述
4、通過提問,介紹詞的大意,簡單分析作品。
明確: ①《滿江紅》為詞牌名,風格古樸、激昂、大氣,全詞分上闋和下闋,上闋速度稍慢,抒發悲憤之情;下闋速度稍快,情緒高亢激昂,表現岳飛收復中原、報國雪恥的英雄氣概。
②“還我河山”可概括岳飛一生的追求。(板書)
全詞氣勢磅礴、格調高昂、節奏穩健,抒發了岳飛的悲憤之情,表現了岳飛收復中原、報國雪恥的英雄氣概。
5、小聲吟誦讀――體味本詞意思(小組自由讀)
(學生賞析老師訂正、點撥、補充。)
岳飛這首《滿江紅》,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它表現了作者抗擊金兵、收復故土、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精神,流傳很廣,深受人民的喜愛。
上闋寫作者要為國家建功立業的急切心情。開頭這幾句寫在瀟瀟的雨聲停歇的時候,他倚著高樓上的欄桿,抬頭遙望遠方,“仰天長嘯,壯懷激烈”!“嘯”是感情激動大時發出的聲音。“壯懷”,奮發圖強的志向。面對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他真是義憤填膺,“怒發沖冠”?!芭l沖冠”是藝術夸張,是說由于異常憤怒,以致頭發豎起,把帽子也頂起來了。“三十功名塵與土”,表現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戰的思想。三十歲左右正當壯年,古人認為這時應當有所作為,可是,岳飛悔恨自己報國壯志未實現,功名還與塵土一樣,沒有什么成就?!鞍饲Ю锫吩坪驮隆?,是說不分陰晴,轉戰南北,在為收復中原而戰斗?!澳乳e,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這對當時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的斗爭,顯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也與主張議和,偏安江南,茍延殘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等閑”,作“隨便”解釋?!翱毡小?,即白白的痛苦。
下闋寫了三層意思:對金掠奪者的.深仇大恨;統一祖國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國的赤誠之心?!熬缚怠笔撬螝J宗趙桓的年號。“靖康恥”,指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區淪陷,徽宗、欽宗兩個皇帝被金人俘虜北去的奇恥大辱?!蔼q未雪”,指還沒有報仇雪恨。由于沒有雪“靖康”之恥,所以,岳飛發出了心中的恨何時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時滅”)的感慨。這也是他要“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戰車叫“長車”。賀蘭山,在今寧夏回旅自治區的西北邊。當時為西夏統治區,此處借指金人所在地。
【說明】在理解內涵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朗讀,可謂水到渠成,我們經常會抱怨學生讀得不好,沒有感情,說他們不會讀書,其實他們不是不會讀而是沒有讀懂,他連其中的感情都不清楚,你讓他怎么讀出感情呢?所以要想讀出感情必須建立在學生徹底領悟文章的基礎上,真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語言鏗鏘有力、旋律激昂雄健?!芭l沖冠”、“仰天長嘯”,這一聲振聾發聵的長嘯從岳飛郁結著滿腔憤怒的心靈深處爆發出的一聲怒吼,它是岳飛激烈、壯懷、雄武個性的有聲化、音樂化。從外貌表情、動作聲音到壯懷激烈的內心活動,多角度的凸現出個性形象,具有先聲奪人的審美效果英雄的個性,更主要的表現在他獨特的經歷和超群的膽略氣魄上。民族的恥辱尚未洗滅,執著的進取,才是英雄的本色,“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既是岳飛的自我律令,也是對世人的警戒與鞭策。
句表達自己踏破重重險關,直搗敵人巢穴的決心。“壯志”
二句是激情之語,見作者對不共戴天的敵寇的切齒痛恨。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闋一腔忠憤,碧血丹心,肺腑傾出。
全詞以雷貫火燃之筆一氣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這是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本詞的內容充滿了對敵寇的痛恨,對國家的熱愛。全詞風格粗獷,音調激越,感情奔放,氣勢恢宏。它表達的是作者的豪情壯志,同時也是當時人民奮起殺敵的憤怒的吼聲。
從藝術上看,本詞感情激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結構嚴謹,一氣呵成,有著強烈的感染力。
滿江紅教學設計滿江紅秋瑾板書篇八
;梁羽生(中國香港)
《滿江紅》是常見的一個詞牌名?!对~學全書·填詞名解》說:“唐《冥音錄》載曲名《上江虹》,后轉二字,得今名。”萬樹(紅友)《詞律》引《冥音錄》,亦作《上江紅》。《白香山詞譜》認為“上”諧作“滿”,音殊不類??肌侗静菥V目》有“滿江紅”水草,為浮游水面之細小植物,一名“芽胞果”。想唐宋時,民間已有此種名稱之水草,隨取入詞,未可知也。對《滿江紅》這個詞牌名稱的由來,說法紛紜,不能盡錄。我們不想做詞學家,也就不必鉆牛角尖考據那許多了。
《滿江紅》一詞,體裁甚多,據萬樹《詞律》已列有八體,最短的是八十九字體,最長的是九十七字體。但現在通行的只是九十三字體。
文學史上最著名的、也是最為人熟悉的一首《滿江紅》詞,是岳飛那首:“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這一首詞,近代雖有一二詞家懷疑它是偽作,但未能作為定論。我們仍依前人之說,認為它是岳飛作的。這一首詞激昂慷慨,有很充沛的愛祖國、抗強敵的感情,因此為世所傳誦。
明代的文徵明有一首吊岳墳而興感的《滿江紅》,詞道:
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慨當初,倚飛何重,后來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憐身去言難贖。最無辜,堪恨更堪悲,風波獄。
豈不念,中原蹙?豈不念,徽欽辱?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此詞揭出岳飛風波亭冤獄之秘,直指宋高宗趙構是殺害岳飛的主兇,抨擊了趙構的“當時自怕中原復”的向敵人屈膝求和的政策,等于是一篇嚴正的“政論”。在封建社會中,這一首詞也算得是大膽之作了。
六代豪華,春去也,更無消息。空悵望,山川形勝,已非疇昔。王謝堂前雙燕子,烏衣巷口曾相識。聽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織。懷故國,空陳跡。但荒煙衰草,亂鴉斜日。玉樹歌殘秋露冷,胭脂井壞寒螀泣。到而今只有蔣山青,秦淮碧。
薩都拉字天錫,元代蒙古人。他的詞以“流麗清婉”見稱,從這一首詞中也可以見到他的風格?!稘M江紅》這個詞牌本來適宜于發抒雄壯或沉郁的感情,而薩都拉的這首詞則用六朝舊事憑吊金陵,于清麗之中有很濃重的感傷味道。
仙姥來時,正一望,千頃翠瀾。旌旗擁,亂云俱下,依約前山。命駕群龍金作軛,相從諸娣玉為冠。向夜深,風定悄無人,聞珮環。
神奇處,君試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電,別守東關。卻笑英雄無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瞞。又怎知,人在小紅樓,簾影間。
姜白石是宋代最究音律的詞家之一。平聲《滿江紅》后世作者極少,可以考查的只有吳文英、彭芳遠等寥寥數人而已。吳文英的“云氣樓臺,分一派,滄浪翠蓬……”萬樹《詞律》作為平聲《滿江紅》的代表作。
近代詞家作《滿江紅》的也很不少,而且大都比前人之作更有意思。這且留待下篇再談吧。
閑話打油詩
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籠統”是當時俗語,狀“模糊”之貌。首句寫大雪覆蓋下一片白茫茫的景象,人看雪景,視野模糊,在白茫茫一片之中,只見井口開了一個“黑窟窿”。江山極大,井口極小,首行兩句,以江山之白對照井口之黑,看似“荒謬”,對照卻極鮮明。三四兩句寫黃狗與白狗在下雪時候的變化,更是具體生動,別饒“奇趣”。這首詩雖然沒有謝家的才子才女(謝朗、謝道韞)的詠雪名句“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那么雅麗,卻更為凡夫俗子所樂道。這首詩流傳下來,打油詩遂因此得名了。
許多人認為“打油詩”難登大雅之堂,沒有藝術價值。其實是不能一概而論的。試以一首人所熟知的打油詩為例,說說它的“藝術價值”。
生平不見詩人面,一見詩人丈八長。
不是詩人長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墻?
又如嘲笑將“枇杷”寫錯成“琵琶”的詩:“枇杷不是此琵琶,只為當年識字差。若使琵琶能結果,滿城弦管盡開花!”雖然不及前作,也很有趣,結句尤見精警。
古代一些著名的文人也有喜歡寫打油詩的,如“今宵有酒今宵醉,明日愁來明日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為誰甜?”這些至今尚在流傳的通俗的詩句就是唐代詩人羅隱的作品。
宋代有個名叫魏野的文人,和他同時的有個姓張的名妓,貌美而舉止生硬,排行第八,人稱“生張八”,魏野贈她一詩云:“君為北道生張八,我是西川熟魏三;莫怪樽前無笑語,半生半熟未相諳?!薄吧鷱埵煳骸边@個俗語由此而來。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
如今不許為林翰,罰去江南作判通。
“通判”官名,清代設于各府,輔佐知府處理政事,地位當然不及翰林“清貴”。乾隆故意把“仲翁”“功夫”“翰林”“通判”倒寫,嘲那一時筆誤的翰林,并革了他的翰林,將他貶作通判。一字之誤,損失慘重!乾隆的詩,一般來說,得個“俗”字。但這首詩倒有幾分幽默感,不過是否他的所作,那就不可考了。
鹽都賣到咁多錢,無怪咸龍跳上天。
官府也收來路貨,賊公專劫落鄉船。
剃刀刮耐門楣爛,賭棍扒多席面穿。
禾米食完麻雀散,留番光塔伴紅棉。
“咸龍”是解放前廣州人對港紙的俗稱,“剃刀門楣”是找換店,“光塔”是廣州名勝之一,“紅棉”是廣州市花?!昂堂资惩辍薄傲舴馑眱删?,可以比美魯迅的雜文。
向于趣味不嫌低,說我風流便滑稽。
不信試看全副骨,紅團綠繞更黃迷。
詩如山藥開場白,貧嘴終無片語佳。
索笑不成成索罵,怪予從小習優徘。
“山藥蛋”是上海舊日一位說鼓書的藝人,他一上場例有一段開場白,俗話俚語,層出不窮,很得觀眾歡迎,但也有惡之者罵他“惡俗”的。唐大郎以自己的打油詩比擬為山藥蛋的開場白,是自嘲亦是自傲也。
由來古怪與精靈,飛出宣林作老經。
曾擒膊頭皆老友,猛吹姑妹變明星。
了哥自有飛來蜢,馬尾多如摟蜜蠅。
左手算盤右手筆,文章銀紙兩關情。
(一九八一年七月)
閑話怪聯
看了百劍堂主談對聯的文章,我想起一件有趣的事。二十四年前,清華大學的新生入學試,國文一科的試題中有一條是對對聯,以“孫行者”三字命對,有一個學生對“胡適之”,一時膾炙人口。以胡適之去對善變的齊天大圣,那確是妙不可言。
但論字面的工整,卻不如另一個學生所對的“祖沖之”,以“孫”對“祖”,以“行”對“沖”,以“者”對“之”,簡直可以說是天造地設的妙對。祖沖之是南北朝時代的大數學家,他是全世界第一個將圓周率的準確數值算到小數點后七位數字的人,比其他國家的數學家要早一千多年!(按:祖沖之推算出的圓周率是三·一四一五九二六五,比現在通用的三·一四一六還精確。)
那回的事還引起不大不小的風波,當時正是白話文運動蓬勃發展的時候,矯枉過正,許多人攻擊清華大學不應該要學生對對子。出試題的人是著名的史學家陳寅恪,他解答出這條題的理由是:對對子最易測出學生對中文的理解程度,因為寥寥幾字,已包含了平仄虛實的用法。而且對聯是中國文學的特色,用其他國家的文字,絕不能做出對聯來的。他的解釋一發表,風潮也就平息了。
中國有許多絕妙的怪聯,說來頗有趣味。廣東的何淡如就是做怪聯的能手,例如“有酒不妨邀月飲,無錢那得食云吞。”“公門桃李爭榮日,法國荷蘭比利時?!钡日媸欠艘乃?,“云吞”本來是個名詞,他卻拿去對“月飲”,“法國荷蘭比利時”連接三個國名,他卻拿去對一句舊詩,看來風馬牛毫不相及,但卻對得那樣字面貼切!
聽一些老前輩說,何淡如為人非常風趣。有一次他隨眾人鬧新房,有人以“天”“地”二字要新娘造句,要天字行頭,地字收尾,新娘遲遲未答,他老人家沖口而出道:“天光你重摩人地?!北娙舜笮Γ谑羌娂娡顺鲂路浚屝履镱I略“天光你重摩人地”的滋味去也!
馬君武先生在做廣西大學校長時,熱心提倡桂劇,名伶小金鳳就是他的干女兒。馬君武其人老尚風流,當時頗招物議。他卜居桂林環湖路,在宅門自撰一聯道:“種樹如培佳子弟;卜居恰對好湖山。”有人給他每句加上四字,成為:“春滿梨園,種樹如培佳子弟;云生巫峽,卜居恰對好湖山?!痹瓉懋敃r桂林設有“特察里”(妓院),在象鼻山下,恰好正對馬君武的住宅,下聯就是用這個“即景”來調侃馬君武的。
馬君武死時,小金鳳挽他的聯也頗為傳誦一時,聯云:“撫我若親生,慈父心腸,大人風度;現身而說法,桃花舊恨,木蘭新詞。”上聯表出她是馬君武干女兒的身份,下聯“桃花舊恨,木蘭新詞”則是指歐陽予倩所編的兩部新桂劇:《桃花扇》和《木蘭從軍》,小金鳳就是演這兩個戲出名的。傳說此聯為桂林名士龍某所擬。
敵偽時期,梁鴻志和吳用威是出名的大漢奸,有人嵌他們二人的名字成一聯道:“孟光軋姘頭,梁鴻志短;宋江吃敗仗,吳用威消?!薄皧A硬”把“梁鴻志”和“吳用威”的名字拆開來用,變成“梁鴻”之“志”與“吳用”之“威”。
解放前我在廣州見過一副春聯道:“胡混混全憑兩度;戇居居又過一年?!币差H有趣,道出了當時一般人的生活情況。
近來香港報刊頗興怪聯,某報的“副刊”上就時有佳作,例如“怕熱最宜穿短褲;論功還欲請長纓。”“水緊一聲齊走鬼;風飄萬點正愁人?!薄巴搅钌蠈]神筆;慣見霸王搭電車?!薄鞍兹辗鸥桧毧v酒;黑燈跳舞好揩油?!钡纫砸痪湎愀圪嫡Z來對一句古人詩句,甚為有趣。
(選自《三劍樓隨筆》,發表于一九五六年十月至一九五七年一月)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