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下數學找規律教學設計篇一
1、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事物中簡單的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以及發現和欣賞數學規律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能夠表達發現的規律,并會運用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初步感知規律
孩子們自由猜(小貓、小狗、小豬……)
師評:有可能也有可能說不定吆你可真敢想希望如你所愿一切皆有可能師:它們到底是誰呢?瞧,它們來了!讓我們大聲喊出它們的名字吧!
生:小狗小貓小狗小貓……
師:猜猜看,接下來會是誰呢?
生:小狗小貓
師:孩子,能說說你的想法嗎?
生:有規律
出示:規律
二、自主探究,認識規律
課件出示主題圖
一下數學找規律教學設計篇二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科書第85頁例1以及課后的“做一做”。
1.基本技能:讓學生發現、經歷、探究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通過比較,從而理解并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數學思考: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闡述自己的觀點。
3.解決問題:合作中逐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情感態度: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體會一組圖形重復出現多次就是排列規律。
課件、水彩筆、練習本
一、游戲引入,感知規律
(教師示范:拍手兩下拍肩兩下。師重復兩次后邊做邊說:學會的可以跟著老師做。師生一同接著活動,重復四、五遍后教師喊停)
師:真不錯,那再換一組頭部運動:左右左右左右。(學生隨著老師的示范不由得跟著做下去。)
師:做得真好!剛才小朋友們為什么學得這么快?
生:因為動作太簡單。
生:就是幾個相同的動作重復做下去。
師:那你們能不能也創造一組這樣的動作讓大家跟著做一做?
(學生思考,自己比劃。)
師:好,誰先上來把你創造的動作教給大家,看誰最勇敢。
生:一邊說邊做。
師:真棒!創造了這樣特殊的動作讓我們大家做,其他小朋友還有沒有自己的動作。
師:像這樣的一組動作重復做下去就叫做規律。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找規律.(板書:找規律)
二、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1.觀察場景,探究規律
師:同學們開了聯歡會,特意把場地裝扮了一下???,漂亮嗎?用什么打扮的?(出示課件)
生:有花、彩旗、燈籠。
師:都是什么顏色的?
生:有紅旗和黃旗,有紅燈籠、藍燈籠,還有紅花和紫花。
師:它們是亂擺亂放的嗎?
生:它們排列的也有規律。
師:那好,我們就來研究都有怎樣的規律。(出示彩旗的課件)彩旗是按怎樣的規律排列的?把你看到的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同桌之間合作)
師: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生:黃紅黃紅黃紅。
師:能完整的說一說嗎?
生:我發現彩旗在排列時是一面黃旗一面紅旗一面黃旗一面紅旗這樣重復地排列下去的。
師:很棒,那是以什么為一組排列的呢?請你試著在書上圈出來。
生:是按黃紅為一組重復地排列的。
師:大家同意嗎?
生:同意。
師:是??!彩旗是按這樣的規律排列的,再看看燈籠呢?(課件出示燈籠的排列,留給思考的時間)
生:燈籠是按一個紅兩個藍為一組這樣排列的。
師:是這樣嗎?(是)看小朋友又有怎樣的規律?看誰找的最快。
生:小朋友是一男一女為一組排列的。
師:是的,彩旗是按黃紅一組重復排列的,燈籠是紅藍藍為一組重復排列的,小朋友是一男一女為一組有規律的排列的。從這里找到了這么多的規律,棒極了!
師:看,誰能猜一猜這個后面是什么?
生:后面是一個紅色三角。
師:可以怎樣想呢?可以先觀察形狀再觀察顏色。
生:因為前面的圖形是按一紅一黃有規律的排列的,所以后面是一紅一黃。
師:小朋友們同意嗎?
2.圖形的規律
師:按你找到的規律,把后面空白的圖形涂上顏色。(學生拿出圖涂色)
教師巡視,發現有涂完的同學,可以讓互相介紹自己的想法。
師:誰來介紹你的方法?
生:我是這樣涂的。前面是按綠黃一組重復排列的,到了這里正好是涂綠色和黃色。而三角形是按黑紅紫這樣的順序重復的,后面就要是紅色和紫色。(學生到展示臺前介紹)
師:你們同意他的想法嗎?
生:同意!
師:檢查一下,有沒有涂錯的同學?
生:沒有。
師:把紙和彩筆放在桌子的最前面,看誰收拾的最快!
(課件演示:頑皮的智慧星笑著擋住了每一組其中的一個圖形)
師:看!智慧星先把誰藏起來了?生:紅色的圓形。
師:同意嗎?生:同意。(課件演示:智慧星消失。)
師:智慧星又把誰藏起來了?生:黃色的倒立的三角形。
師:對嗎?生:對。
師:這個智慧星的后面是誰?生:綠色的三角形。
3.猜規律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都猜對了。下面,老師也想擺一擺有規律的圖形,請看老師做的。(出示 ppt)。
師:誰來猜一猜,老師下面接著會怎樣擺?
生1:會是一個紅色正方形和一個藍色圓形.
生2:可能是一個黃色的三角形。(教師接著操作)
師:誰猜一猜,下面會是什么圖形?
(學生異口同聲地說:一個紅色的三角形,兩個藍色的圓形。)
生:因為前面就兩個圖形,還沒有找到規律,后面找到了規律了。
師:是呀,只有圖形重復出示了兩三次之后才能找到規律。也就是說圖形的規律不僅要看形狀、顏色,還要看數量。
三、實踐運用,體會規律
1.85頁做一做。
2.欣賞規律美
師:生活中規律也是無處不在的,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有規律的圖片,請欣賞。(課件演示)
3.創造規律
師:這么多的規律,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其實,你們的雙手就可以創造出很多的規律美。現在請小朋友們當一個小小設計師,發揮你們聰明才智,創造出規律行不行?要求:用彩筆創作規律,分組合作,想想該怎樣設計才有規律,然后動手畫一畫。看哪組作品最多。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顒咏Y束后,教師有目的的讓學生展示)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規律,找了規律,并且創造了這么多的規律,希望你們長大后當一個真正的大設計師,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美麗、富強!
一下數學找規律教學設計篇三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紅、藍三角形各若干個;彩色筆3支;一張16k白紙的1/4。
主題圖5幅。
一、擺擺猜猜,引出課題:
2、先同桌兩人商量后全班交流。
3、引出課題:“找規律”
4、點:擺放三角形中有什么規律?“一紅一藍一紅一藍一紅一藍……”這樣的次序排列的。
(通過擺放“一紅一藍”三角形的學具操作,引出“找規律”的主題,讓學生發現“規律”就在身邊,而且很鮮明,激起探索“規律”的欲望。)
二、建立表象,感受“規律”
1、主題圖1:慶“六一”聯歡會,裝飾教室,掛彩色的三角形
(1)、接著掛什么?為什么?
(2)、先兩個同學商量后全班交流:“一黃一紅”的次序排列的。
(數量相同,形狀一樣,顏色循環變化規律的滲透,在上面操作的基礎上抽取出來,按“顏色”變化規律排列。由實踐操作過渡到形象表象,感受“規律”。)
2、主題圖2:
教室里又掛上了彩燈美麗嗎?漂亮嗎?為什么美麗漂亮?“一盞紅燈籠,一盞彩燈”(數量相同,形狀,顏色變化規律。)
3、(黃)(紅)(藍)……你能發現這幅畫的規律嗎?把發現的規律告訴你最要好的朋友。
(主題圖的教學讓學生感知數量、形狀、顏色等變化的規律,在知識建構的過程中由簡單漸漸過度到稍復雜的“規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并讓學生充分感受“規律”的豐富多彩。)
(變化循環的內容由原來的2個物品拓展到3個物品,留給學生更大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更慎密的數學思想。)
三、排隊游戲,拓展規律
1、一男二女一男二女排成圓形,為下課跳圓舞曲作準備。
想一想接下去會請誰?愿意上臺的請舉手(通過舉手了解學生發現規律的程度:男生舉手多,還是女生舉手多)(數量由一個增加到2個)指名讓學生自己請同伴。(讓學生親自參與規律形成的過程。)
2、你還能創造出另外有規律的排法嗎?先獨立思考,后四人小組交流,演示,最后全班組際交流。
(開放式的“規律”設計,一下子將學生的視野打開,感受到“規律”的美麗)
(“找規律”學生在熟悉的“排隊”情境中感受,讓學生體驗到現實生活中的有規律的排列原來包含有數學問題,初步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產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動機,并注意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探究的方式學習)
四、再次感受,表達規律
1、很快的找出規律:“一個蘿卜,二個辣椒,一個蘿卜,二個辣椒……”
(2)、看到的規律寫下來,用數字表示(對著圖寫)
2、欣賞老師畫得圖,作出簡單評價,先四人小組后全班交流
2個黃的,6個藍色的……
(顏色,數量,大小循環變化規律)
(一方面讓學生再次感受到大小、形狀、顏色、數量循環變化的規律;另一方面讓學生從感性的圖形中抽取出數字,為數字排列規律的探究打下扎實的基礎。)
五、設計圖案,創造規律
1、靜思:(美麗、漂亮、有規律)想一想準備畫什么?怎樣表達?要求:先靜靜地思考一會兒后動手操作。
2、獨立創作,指兩名學生上臺板演。
3、四人內交流,后全班交流。
(1)、將自己創造的圖案介紹給大家,其余3人驗證規律是什么?
(2)、將規律寫下來。板演的兩位學生先進行,后全班學生各自進行。
(設計有規律的圖案,一方面鞏固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將作品展示出來,請大家欣賞,感受數學美,欣賞數學美,同時享受到創新的樂趣。)
六、課堂小結
生活中有規律的事件隱含著數學問題。讓我們努力地發現生活的美,從而感受數學的魅力。
“探索給定圖形或數字中簡單的排列規律”既具有挑戰性又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初步感受數學的思考方法,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同時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內容的選擇注重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然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獨立設計出有規律圖案,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使學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數學精神。
一下數學找規律教學設計篇四
教學內容:課本第8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欣賞、操作、交流等活動,發現圖形中的一些簡單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
3、在探究規律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到規律能創造美,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圖形排列的簡單規律,掌握找規律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能夠表述發現的規律,并會運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利用比賽,感知規律
二、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數學小精靈聰聰聽說我們學習找規律,也來到了這里。他告訴我們一個好消息。說呀,在這春暖花開、春暖花開的季節,光明小學一一班的小朋友去公園聚會了!他們把會場布置得可漂亮啦!同學們又蹦又跳玩得可開心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燈籠、彩旗、小花。
首先研究裝飾物是怎么排列的。
三、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 彩旗是怎么排列的?(黃紅、黃紅)
我們就把這一面黃旗和紅旗看作一組。(板書:一組)
2. 接下來講解小花、燈籠的排列方式。
3、小朋友隊伍的排列。
小結:像彩旗、小花、燈籠和小朋友的隊伍,都是按都是按順序為一組,一組一組重復排列的,而且至少要重復3次,像這樣的排列我們就說它是有規律的。
四、學以致用,擺出規律
小組合作,作品展示。
五、智力闖關,應用規律
六、聯系生活,找出規律
七、情感教育,總結本課
八、教學反思:
一下數學找規律教學設計篇五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圖形的排列規律,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并且能找到圖形的排列規律,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
難點: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操作、推理等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并能設計一定的圖形規律。
三、教學準備:
幻燈片,作業卡、各種圖案的貼紙、正方形紙。
四、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1、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一年有哪幾個季節?(春、夏、秋、冬)。好,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四季的美景。
2、播放課件(四季美景)
3、游戲(發放牌子)
師:你最喜歡什么季節?(請你來代表......還有誰喜歡不同的季節。誰想代表......)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請舉牌的同學上前來以最快的速度依次排出四季的順序。(問:他們排對了嗎?)
師:(老師一邊說一邊做動作,節奏很慢)隨著時間的推移,春天過去了,夏天來了,夏天過去了......冬天過去了,春天又來了,對,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4、提示課題
師:像這樣依次循環出現的現象,叫規律。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尋找規律。(板書課題:找規律)
二、探索交流、找出規律
1、課件出示第一幅圖(墻面裝飾圖),讓學生觀察。
師問:老師帶來了朋友家的墻面裝飾圖,上面都有些什么圖形?
生: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
(1)請大家先仔細觀察這些圖形的排列規律,然后在小組內說一說;
(2)說的時候,用自己的話把發現的規律說清楚;
(3)比一比,看哪一組能找出不同的規律。開始!
2、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3、學生匯報
(1):斜排(師:是的,當我們斜著看時,每一排的圖形都是相同的,下面哪些同學也找出了這個規律,請用手示意。)(播放斜排演示課件)
(2)橫排:(師播放課件,老師重點講解、規范說法:我們先看第一行,以第一行為基礎,圓片移到這一行的.最后,其它三個圖形都依次向前移動一個位置,就變成了第二行。按照這樣的規律,第三行、第四行的規律也讓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演示。第五行的排列讓學生猜一猜。)
(3)豎排:(師播放課件,讓學生欣賞)
(4)以最后一個圖形向前移動的規律(播放課件、大家欣賞)
4、總結規律:
孩子們,像這樣幾個圖形按一定規律不斷改變自己的位置,這樣的排列規我們就叫它循環排列規律。(板書:循環排列規律)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過渡:現在就用我們學到的知識來進行智力大闖關吧!你們敢挑戰嗎?(敢)好,進入第一關。
1、第一關:考考你(規律訓練)
(1)師問:第二隊是怎么變化出來的?(學生回答)師規范語言),按照這樣的規律,你能排出第三隊的隊形嗎?(第一個動物向隊列的最后移動規律)
(2)還是這一隊動物,(請仔細看)又是怎樣變化成第二隊的呢......(最后一個動物向隊列的最前面移動規律)你們的觀察能力真強。好,順利進入第二關。
2、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展示作業。
師:請拿出答題卡,開始解答。
3、猜規律
過渡:向下一關進軍吧!你想猜幾號旗?好,進入我們的終極關——第四關。
4、設計手帕
過渡:現在就用我們靈巧的雙手來創造規律!在這塊手帕上,設計出漂亮的花邊或圖案!
請仔細看要求:
(2)比一比,哪一組完成得又快又漂亮。聽明白了嗎。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豐富的材料,請組長打開學具袋,和小組的成員一起完成。開始!
(3)作品展示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過渡:小朋友們,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規律呢,讓我們來欣賞一下。
1、欣賞規律美(課件播放)
2、總結
孩子們,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有規律的事物在裝飾著我們的生活,希望你們用智慧的眼睛去發現它,運用它,把我們的環境打扮的更美麗吧!
板書
找規律
循環排列規律
一下數學找規律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根據現象探索并發現簡單周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并會用語言描述。
2.學生能根據規律,用除法算式對現象的后續發展進行預測,并會正確地根據余數作出判斷。從而對規律的確定性有深刻的體會。
3.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難點:根據余數作出正確判斷
一、感知、描述規律
1.猜圖導入,感知規律
(1)猜圖形
(2)說規律
我們就可以說圓、三角形、正方形三個一組,依次排列的。
(板書:三個一組圈起來,每三個一組,依次排列。)
2.描述規律,鞏固認識
這些圖形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呢?(屏幕)
一個三角形、兩個圓形,依次排列。媒體:分組圈出
3、小結揭題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象這樣周而復始,循環出現的有規律現象,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些排列中的規律問題。
二、探索、利用規律
1、例:黑板上圖形,照這樣擺下去,第17個會是什么圖形呢?
(1)你會做嗎?用你的方式做一做。
(2)做完了嗎?四個同學討論一下。
(3)你是怎么想的?
17 3=5……2(板書)
a:解釋算式
17是什么意思?(17是總數板書)為什么要除以3呢?(3個一組板書↑)
商5是指什么?(有這樣的5組)(板書:組○○)
余數2又是指什么呢?(還多2個)(板書:個——)
b:精確定位
這就是說第17個圖形是第幾組中的第幾個?第六組中的第二個。為什么是第六組?(因為有這樣的5組多了2個,這2個是第六組的圖形)
第六組中的第二個是什么圖形?三角形
c:深入體會
第六組圖形老師并沒有擺上去啊,你是怎么知道是三角形?
第一組中的第2個圖形是三角形,所以第六組的第二個也是三角形。
為什么看第一組的圖形就知道第五組的圖形了呢?
對,這里每一組圖形的第二個圖形都是三角形。第六組的第二個圖形肯定也是三角形。
(3)驗證
你們說得很有道理,我們再來擺擺看。(板書:擺出六組圖形)
(4)小結:
第17個圖形我們是用除法來計算的,那么其它序號的圖形例如第19個,第24個能用除法來判斷嗎?看來用除法可以判斷出這些圖形中的第幾個是什么圖形。
2.看算式判斷
25 3=8……1 30 3=10 71 3=23……2
一下數學找規律教學設計篇七
教學內容: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探索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重點:讓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探索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在乘法里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若干倍,積也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的變化規律。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認識擴大、縮小
出示書中練習
37×10=400÷10=
37×100=400÷100=
師:觀察37×10=370。我們還可以說“把37擴大10倍后是370?!蹦?7×100我們還可以怎么說?(把37擴大100倍后是3700。)
師:說得不錯,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35×10=350,把35擴大10倍是350。38×100=3800,把38擴大100倍后是3800。)
師:你能不能舉出不同的例子?(25×2=50,把25擴大2倍是50。25×4=100,把25擴大4倍是100。)
師:再看400÷10=40,試著說一下。(400÷10=40,把400縮小10倍是40。)
師:那400÷100呢?(400÷100=4,把400縮小100倍后是4。)
師: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500÷10=50,把500縮小10倍是50,500÷100=5,把500縮小100倍后是5。)
師:能舉出不同的例子嗎?(120÷2=60,把120縮小2倍是60。120÷3=40,把120縮小3倍是4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圖:
讓學生觀察情景圖,說說圖意,從中獲得了那些信息?
師: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可能提出:篩沙車2分鐘能清潔多少平方米沙灘?
篩沙車15分鐘能清潔多少平方米沙灘?……
2.師:老師也想提一個問題好嗎?
問題是:篩沙車的工作量是怎樣變化的呢?
3.我們一起看一下篩沙車工作情況統計表。(出示下標)
師:請同學們將統計表補充完整。(生每人一張表)
工作效率
(平方米/分)
80
80
80
80
工作時間(分)
15
30
60
90
工作總量(平方米)
1
2400
4800
9600
(學生獨立填寫表格)
4.師:全班交流:(色澤學生的回答,時填上結果,2400、4800、9600)
師:在剛才填表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可能會發現:(1)我發現清潔沙灘的面積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2)我發現每分鐘清潔沙灘的面積不變,工作時間越長清潔沙灘的總面積就越大。
(3)、我還發現,第二組與第一組相比,80不變,30是15的2倍,2400也就是1的2倍。
師:它的發現非常獨特。表中其它各組的數據與第一組相比是否也存
在這樣的關系呢?請同學們在小組中進行討論。
全班交流:(也可能有的組能用簡單的語言出規律:每分鐘清潔沙灘的面積不變,工作時間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清潔沙灘的總面積就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
師:如果用因數、因數、積分別表示這三個量,你能用一句話概括這個規律嗎?先說給同位聽聽。
師:誰想來試試?
也許學生能說出: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積就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
三、鞏固拓展:
1.第60頁第1題先讓學生自主計算,再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算法。
2.第3題讓學生聯系“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積就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的積的變化規律進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