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記憶篇一
爆竹響,新氣象;貼對聯,求團圓,煙花佳肴度除夕。
題記
年味,是那從遠處升起的炊煙,縈繞在心頭,久久盤旋。
夜幕將至,火焰般的殘云被點點星光吞噬。遠處的炊煙像輕柔的白色的旗幟,呼喚著歸鄉的游子。木椅子上的老人,臉上寫滿了滄桑,充滿著期待。
外婆!那是小女孩清脆的聲音,回應的是老人那一臉綻放的笑容,笑容里藏著慈愛,藏著溫情。
屋里,一聽到動靜,梳妝整齊的表妹們便紛紛從房間里探出來,見到女孩,她們興奮得像只麻雀,互相擁抱著對方,嘰嘰喳喳地聊起了新年的八卦,時時傳出陣陣笑聲。半年不見,女孩長高了不少,卻依然是他們最愛的大姐姐。
除夕,那笑聲伴著廚房里傳出的鍋鏟起落聲,似乎尾隨著那細長的炊煙,竄出屋子,漸漸遠去。廚房關不住那誘人的香氣,菜香四處彌漫,路過的貓狗也在屋外久久徘徊。
夜幕終究是降了下來,熱鬧的村莊卻是燈火闌珊,點亮了村莊,也染紅了天幕。
等待已久的年夜飯終于開席了,一盤又一盤葷菜、素菜端上了飯桌,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分放著碗筷,父輩們拿出了珍藏已久的酒水,頓時屋里彌漫著酒香、菜香。孩子們也不甘落后,找來杯子,倒滿飲料,豪爽起來。
你們看,煙花!在一個孩子的驚訝聲中,遠方的夜空上綻放出一朵朵的美麗的煙花,隨后是一聲聲巨響。孩子們趕忙拿出各自的煙花、炮仗,奔跑出去。或觀賞煙花,或燃放煙花。不放心的大人們,也都走出屋子,久久地望著遠處的星空,還有那朵朵綻放的煙花。很多年以前,也許他們也像現在的孩子一樣,爭搶著煙花、炮竹。
一樣的除夕夜晚,一樣的煙花炮竹,只是不一樣的生活,不一樣的心情!
記憶篇二
南海學校是白色的,那是一種暖暖的白,用溫情與愛一筆筆勾勒出來的。而南海的老師是一位位拿著白顏料的畫家,溫情作筆,繪出那一抹抹暖暖的白。
是的,暖暖的南海,是因為那可愛的老師們。
也許最先了解我們的并不是班主任,而是那些生指老師。但生指老師十分容易引起學生的憤怒——因為生指老師什么都管。我也曾偷偷埋怨過生指老師的不通情達理,也曾向這些老師的管理投去鄙視與不信任的目光,和不計其數的同學一般討厭她們。而最后這一切的不理解都融化在了生指老師如慈母般的關懷中。
那是一個非常炎熱的下午,太陽火辣辣,我們卻又要進行午睡,那么燥熱不安的我們哪有心思安穩地睡覺呢?天花板上的電風扇吱呀吱呀地叫著,更為我們煩悶的心添了一層浮躁,課午休鈴照常打響了,無奈,只得睡入床內。我踢開身上僅有的一條小花被,將身子緊貼著冰冷的墻壁,不禁一股寒意傳遍全身,我打了個寒顫,感到了微微的清冷,噴嚏伴著咳嗽的聲響在我的耳邊縈繞,聲音不是很大,可是令我驚訝的是竟引來了生指老師——我明顯地聽到老師急促的腳步聲,聲響愈發得大。我一時不知道該如何了,便只傻傻地臥在床上。腳步聲逼近,在我們的寢室前略停,幾秒鐘的時間,她走到我的身旁,替我將小花被重新蓋上,并將棱角塞進我的背后。末了,還替我拍了拍小花被,我估計著上面可能有灰吧。做完了這一些,老師默默地走出我們的寢室,腳步聲換成了以往的平靜,再也聽不出半點急促,一步一步走去別的地方,直到我聽不見了。
我側了個身,將臉輕輕地斜靠在小花被上,我甚至還可以感受到生指老師剛剛掌心的溫暖。心中對生指老師所有的埋怨如堅冰遇到了溫暖的陽光似地,一點一點全部化掉。這時,我的心中溫暖吹遍,如千里春風輕輕飄過。閉上眼,不知為何一抹抹溫暖的白映入腦海,讓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專屬于南海的白。
我一輩子也無法從腦海抹去的記憶,那是我與南海學校的暖色記憶。
記憶篇三
在我成長的道路上,有著許多美好的記憶。但它們會因為我年歲逐增,而被慢慢地淡忘。也曾遭遇過許多挫折和困難,而每當此時,我都會抬頭仰望天空,深吸一口氣,面帶微笑,迎接美好的一天。
微笑是一種力量。還記得,初中時信心百倍地報名參加了女子3000米長跑比賽。剛開始一馬當先、勢不可擋。由于之前奪冠心切沖刺得太快,體力漸漸不支的我沒有把領先的優勢保持下來,很快就被后邊的同學超越了。心理難免有些起伏,在經過中轉站的時候,老師不失時機地鼓勵我說:“加油,只要不放棄,你就是最棒的!”聽了這句話以后,我很快就振作了起來。用耐心去跑好這場比賽。快到終點的時候,我快馬加鞭一個又一個地超越了前面的同學,眼看勝利在望的時候,始料未及的是:前面的同學不小心絆了我一下,有些猝不及防的我一瞬間心碎了一地。有些麻木的身上雖然不覺得疼,可是也正因為這一倒,之前的優勢便蕩然無存,一下子就被后來者居上了。蘇醒過來的那一刻,睜開眼睛朦朦朧朧中就看見了班主任老師在我身邊焦急而又耐心地凝望著我;其他同學也心急如焚地圍攏了過來。紛紛流露出關切的神情詢問著我:“疼不疼?快讓我看看!”我激動地說:“沒事,不疼!放心吧,老師,我還能堅持跑!”于是,班主任李老師小心翼翼地扶起我,用贊許的目光目送我一鼓作氣沖過了終點線,最終取得了第六名的成績。這一次考驗,在班主任和同學們的鼓勵下。我沒選擇放棄,而是選擇了堅持。
微笑是一種心靈上的慰藉。忘不了初三那年,班主任讓我參加了學生會的工作。信心不足和不善言辭的我就這樣“趕鴨子上架”般的被推薦到了學生會紀律部工作。剛開始的時候,經常會查不清人數。活潑可愛的學弟學妹們一個個動感十足,查錯人數對我而言自然是司空見慣了。而管他們紀律的時候,也是慘遭無視、我行我素。就這樣在工作中遭遇了許多挫折和困難,有些心灰意冷的我好幾次都想和班主任說想要退出學生會。可是又轉念一想:學生會是鍛煉自己難得的機會,班主任那么信任我,會勉為其難地同意嗎?種種念頭在腦海中縈繞,讓我猶豫不決。最終我還是鼓起勇氣去找班主任說了這件事。班主任和藹可親地摸了摸我的頭,微笑著說:“沒事,時間還長著呢。慢慢都會好起來的。”聽到班主任這么說,我乖乖地點了點頭,心里想著:既然當初答應了班主任,我就一定能夠做好。功夫不負有心人,果然,在我的堅持和努力下,沒有辜負班主任的認可和信任。在期末獲得了學校的表彰,手里捧著象征榮譽的獎狀和獎品。我想:這也許就源于蘊藏班主任微笑中的殷切期待吧。
一個微笑,花費很少,但價值很高。一個微笑,簡單明了,但收獲很多。微笑就像一縷陽光,溫暖著身邊每一個善良的人。
記憶篇四
依稀記得好像是在9歲前,住著一套平房,是那種用紅磚一塊一塊壘起來的。有一個很大很大的院子,一種很普通很普通的水泥地板,一個很小很小的房間,還有走出家門就能看見的一方很大很大的菜地,以及菜地角落里一個很舊很舊的糞缸。我每天在這里生活著,過著平平淡淡卻也有滋有味的生活。
特別喜歡這里的冬天。雖然也屬于江南一帶,卻會在一個細膩溫柔的冬天飄起漫天的大雪。那天晚上,大概是7點多吧,媽媽把那個正在寫日記的我從我那個很小也很溫馨的房間里叫出來,說是下雪了。我立刻丟下手中的筆,像一只小鳥,蹦蹦跳跳地跑到院子里。“媽媽,下雪啦!”我興奮地喊道。我看到那純白色的雪一大團一大團地往下掉,掉進院子里,掉到我的身上。媽媽急忙把我從院子里拉進屋,“快覺,明天早上才有精神玩雪啊。”那天,我破例睡得特別早,也睡得特別香甜。
當我第二天醒來,迫不及待地胡亂套了件棉襖,就欣喜地沖出院子。天哪,好美啊!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菜地里,小路旁,墻上,屋檐上,高高挺拔的樹上,都鋪滿了白茫茫的雪。我急忙叫來了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們,一起堆雪人。那雪很白很干凈,摸上去涼絲絲的。也不知道當時自己是什么感覺,只知道一回家就把通紅的手泡進媽媽倒好熱水的臉盆中。
化雪的時候,看著屋檐上一條條滴著水的冰棱,我有一些留戀。媽媽說:“明年還會下雪的。”可誰知,沒等我看到第二年的大雪,我就來到了這個充斥著鋼筋水泥的城市。
還有我們的墻。也許是因為時間長了吧,磚與磚的連接處出現了一些很小很小的小洞。我們也開始打這墻的主意。有一個大姐姐,總是有一些我們都很羨慕的東西。比如說貼貼紙。她總是讓我們先閉上眼睛,然后把已經準備好的貼貼紙卷成細條,塞進墻縫里讓我們找。我那時也算是一個“找紙高手”吧,長時間下來找了一口袋的貼貼紙。可是媽媽不知道,放到洗衣機里一洗,就全沒了。
常怪自己那時粗心,害得直到現在也沒見過那么好看的貼貼紙了。
后來,因為爸爸工作調動的原因,我要去一個充滿鋼筋水泥的城市。可怎么說走就走了呢?我還沒有學會認真地體味這個使我的童年充滿了趣味與色彩的地方,怎么就要離開了呢?我想我是再也見不到這樣用紅磚一磚一磚壘起來的老房子了。
可惜的是,我注定是再也看不到這樣的樂園了。爸爸今年從那里回來說,那里什么都變了,我以前住的平房也拆了,全都換成了一幢幢現代化的高樓大廈,而我童年的腳印也就被埋在那個城市高樓的底下了。
托爾斯泰說過,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的。那么,這古老的房子,我的樂園,就是因為值得回憶而美麗的吧。
凝固的回憶很美,可是卻易碎,我簡直不知道該怎樣去保護她,但我寧愿僅僅擁有著凝固的記憶,我不愿回去,回去看到那一條條現代化的柏油路,一幢幢高樓大廈,一些破壞我美好回憶的壞東西。我要讓她永遠完美地留在我的記憶里。
因為她,永遠,是我眼中一個,美麗的悲劇。
記憶篇五
“面條孫”是我的姥姥,其貌不揚,卻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一手廚藝卻也鼎鼎有名。她精通十八般面食,“面面”俱到,各具風味。一雙糙手,卻造就了無數絲滑面條;一汪熱泉,便勝卻人間無數珍饈。
坐在窗前,凝望著窗外的風光,思緒萬千,想起了那面,那“面條孫”……
一簞面,一瓢飲,在廚房,我不堪其憂,“面條孫”也不改其樂。
“面條孫”從屋中出來,在廚房的深處,取出一根長約半米有奇的搟面杖,掀起面團的蓋頭,手掌一按,這一招出手極快,力道極強。她一手執面杖,一手持面餅。一根面杖前后翻滾著,一個是如意金箍棒,一個是兵心面餅心。面餅在數秒之中以毫厘必爭之勢向外擴起來,霎時間,面餅已占滿案板,“面條孫”拍拍雙手,四處冒起白煙,“氤氳”中,“面條孫”露出滿意的笑容。
談笑間,“面條孫”已將大圓餅疊成三層,從抽屜中取出一把快刀,刀鋒在烈日下泛起點點銀光,“面條孫”從右至左,駕馭這把刀在這面餅上恣意馳騁,動作一氣呵成,氣勢恢宏,從上望去,面餅似完好無缺,但隨手一撥,紋路又立時顯現出來。
沸騰的開水在鍋中冒著泡,陣陣低吼似是腹中饑餓,我在“面條孫”旁邊,幫著她一條一條往鍋里下,這時,當面條與開水邂逅,發出清脆的叫聲,似是贊嘆不絕。“面條孫”抽出一雙長筷,在鍋中翻攪,晶瑩的面條一根根,染白了湯汁,滋潤了自己。輕輕挑起一根,閃著光,滴著水,似有一層油,雖無甚味道,卻已令人垂涎三尺。
這是最滋潤的時刻,盛一碗面,便是盛一碗美味,盛一碗幸福。捧著碗,放幾條青椒,放幾絲辣角,舀幾勺肉醬,加幾勺佐料。有紅有綠,有香有色,我早已按捺不住狼吞虎咽的“雄心壯志”。翻調幾次,便可開動了。用筷子將面挑得奇高,放一頭在嘴里,一邊吸,一邊走,快活極了。每當美味的面條刺激著我的味蕾,笑容便蕩漾在臉上。
如今,已上初中,與“面條孫”相見次數愈來愈少,一月只見兩三回,回去要吃的便永遠是這面了。
常常回憶起臉上貼著白點的我;常常回憶起氤氳中指點江山的“面條孫”;常常回憶起我嘴中的,美妙絕倫的面條。午飯時,更是“寤寐思服”,睡眠時,便又是“求之不得”“輾轉反側”了。
江畔何人初見月,“面條孫”何時召我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