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數學周記五篇一
(一)認真備好課,按要求完成教學任務。備課又分四個方面:備教材、備考試說明、備教法、備學法。備教材,就要鉆研教材、熟悉教材內容,還要知道新教材編寫的目的意圖。因為新課改后,有些知識內容有刪減,內容前后次序也有了調整。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研讀課本時就要注意多問,經常問自己“教材為什么要這樣編寫?”“這樣編寫的目的是什么?”“要求學生掌握哪些知識點?”這樣鉆研教材,才能在備課時注意增加、補充書上沒有明確提出的問題、注意點和一些結論,提高對學生的要求。備考試說明,每年高三老師都有一本考試說明,上面注明了高考對每個知識點要求掌握的難度,只有仔細研讀才知道在備課時備到哪個層面。備教法,就是對本堂課采用探索發現法、分組討論法還是講練結合等方法的思考運用。備學法即注明該內容學生應該怎么理解、怎么學。
(二)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全面落實“三講”精神。“三講”是在講清、講透、講活上下功夫。“講清”是基本要求,知識的傳授必須準確無誤,不犯科學性錯誤,教案中選題要精,講題要準確、清楚,使學生聽懂聽明白;“講透”是較高要求,教案設計還要考慮選題的經典性,知識覆蓋面要廣泛,使學生觸類旁通,教師講得透,學生才能學得會;“講活”是更高境界,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個性特長,努力調節課堂氣氛,學生不僅能學懂、學會,還能學透、學通。
(三)一堂課結束后,堅持對這堂課進行總結。教師要及時反思本節課的效果,著重反思課堂中出乎意料的創造性收獲和需要改進的地方等問題,便于今后教學中揚長避短。其次是對課后作業的布置和批改:教師要布置的作業必須自己都已做過,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選出適合學生的題目,確保作業的質量。要做到六個“有”,即:有課必做,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改,有改必評,有評必補。
然后根據學生作業情況,對沒有過關的學生及時輔導,利用午休、自習課和晚自習的時間為學生解難答疑。這樣既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及早解決,也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四)多和其他教師交流溝通,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同一個年級、同一個層次的教師最好每周集體備課一次,統一知識點的難度和重點、難點、例題、練習。不管是新教師還是老教師都要多聽課,在聽課過程中發現彼此在上課的方式和內容安排上的不同,以便取長補短,進一步完善自我。
總之,在實施新課程后,教師要轉變角色,樹立服務意識,努力發揮促進者、指導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收到最佳的課堂效果,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
“教”是老師教,“學”是學生學。不少學生進入高中后因為不適應而導致成績下降。這是由于高中數學內容多、抽象性理論性強、思維要求高、學生沒有時間鞏固新知造成的。而且,一開學就首先遇到理論性很強的函數,其次是數列,對數字的處理要求極高,讓不少學生感到很困難。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好數學呢?
(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初中可以通過大量的練習,使數學成績有明顯提高,這是因為初中數學知識淺顯易懂,反復練習必然提高熟練程度。而高中數學理論性、抽象性強,就需要在對知識的理解上下功夫,需多思考、多研究,不要寄希望于課上老師會空出時間用來做練習鞏固,這就要靠學生自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自主學習。
(二)提高課后練習的效率。數學要學好,不做練習是不行的。雖然做題的關鍵不在量多而在于做題的效率,但是這要因人而異,要看學生的水平來決定。好學生一堂課下來可能已經理解并掌握了解題規律,那么課后只要練對應的習題就可以;基礎較差的學生可能講解一遍還不理解,轉不過彎來,那么就要講兩遍、三遍直到學生理解掌握為止,還要對同類型的題目反復練,在重復多遍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總結出解題的規律,知道哪一類題目用哪種方法。另外讓學生準備一個糾錯本,對平常練習中常出錯的題目要記在糾錯本上,認真訂正清楚,并將每次試卷上做錯的題目也訂正到上面去,總結教訓以保證下次練習時不再出錯。
總之,學習的關鍵是學生主動學,只有學生對數學感興趣,想學、主動學、有信心學,數學成績才能提高上去。
數學周記五篇二
本學期我們級組各成員發揚了互相幫忙,通力合作的精神,加強集體備課,組織“一人一課一議”及“同課異構”公開課活動。組織加強班等課外訓練輔導,較好地按要求完成了教學任務。
從考試反饋情況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主要問題:
1、學生對所學知識未能完全的了解,考試時出現知識盲點;
2、對要求掌握的數學思想不能很好的理解;
3、運算能力有待加強,特別是去括號時的符號問題,乘法分配律的漏乘現象嚴重,運算法則不夠熟練。
4、數學思想、識圖能力有待加強;
5、答題的規范性需要加強。
建議在今后的教學中:
(1)立足教材,鉆研教學大綱的要求;試卷中較多題目是根據課本的題目改編而來,從學生的考試情況來看課本的題目掌握不理想,這說明在平時的教學中對書本的重視不夠,過多地追求課外題目的訓練,但忽略學生實實在在地理解課本知識,提高思維能力。課堂上盡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多機會給學生展示,表演,講題,把思路和方法講出來,使學生更清淅地理解題目,提升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多點讓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加強例題示范教學,培養學生解題書寫表達。
(4)多一些數學方法、數學思想的滲透,少一些知識的生搬硬套。
(5)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課堂上系統地對數學知識進行整理、歸納、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縱向、橫向知識鏈,從知識的聯系和整體上把握基礎知識。
(6)針對學生的兩極分化,加強課外作業布置的針對性。讓每個學生課外有適合的作業做,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提高課外學習的效率,減輕學生課外作業的負擔。正確看待學生學習數學的差異,克服兩極分化。數學課堂上多考慮、關照中下生,讓他們在數學課堂上聽得進,肯用手。
(7)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必須致力于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加強學法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平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實實在在地理解課本知識,提高思維能力。平時要關注課本、關注運算能力、關注教學中的薄弱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