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可以給讀者以啟發和思考,引導讀者進入文學的境界,體味其中的情感和思想。以下是一些經典的優秀作文,它們不僅表達了作者深刻的思考,還展示了出色的語言組織能力。
大佛寺的佛小學生(匯總15篇)篇一
今天正好是五一假期,在爸爸的推薦下,我們一家去了黃粱夢大佛寺。
爸爸媽媽的車子快到大佛寺之時,遠遠望去,之間大佛寺如同宮殿一樣聳立于土坡之上,金光閃閃,真讓人懷疑這是不是皇宮。到了那兒,我和哥哥爬上石頭墩。哇!和尚們有的念經,有的種地,地里的稻草人在風中搖曳身上穿著沖鋒衣,好像決心要趕走偷吃糧食的.鳥兒趕走。一片祥和與寧靜。
進了大寺,只見如來佛祖全是金光閃閃看的惹人眼目,身旁還有一副大帖子:釋迦牟尼佛。據說他是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佛呢!他那副尊嚴的模樣令人感到他無比的威嚴,又好似正在俯視人間的善與惡。我趕緊拿出早已準備好的佛香,點上火在殿內轉了幾圈,跪在軟墊上,模仿別人叩拜了三下,許了個愿,插在大香爐里。此時,如來佛祖好像對我微微一笑。啊!大佛顯靈啦!
拜完佛,該看看啦!向左走,許多大佛映入我的眼簾:無量佛尊,燃燈古佛,普賢菩薩……他們個個精神抖擻。看!文珠菩薩坐在蓮花寶座之上,他一手托著慧根蓮花,一手放在胸前,身旁正是他的坐騎——金銀玉神像。
出來后,我想:各路大佛們,你們等我再來!
文檔為doc格式。
大佛寺的佛小學生(匯總15篇)篇二
國慶節,我和媽媽在新昌大佛寺游玩。我先去爬山坡,山坡上有一個很大的佛字,我爬得很高,媽媽卻不敢爬。聽阿姨說濟公和尚在這里拍過電影。在大佛寺里,我看到了四大金剛,還看到了一尊很大很大的金佛像。可是,人太多了,媽媽抱著我擠進去,又被擠出來了。我來到了放生池,那里有很多的魚,我拿餅干在喂它們。
然后,我們又去了木化石林恐龍園。我看到了很多的木化石,摸上去滑溜溜的,很好玩。有一棵木化石有一個洞洞,可以捉迷藏。在恐龍園,我花了三塊錢,讓慈母龍給我生了一個綠蛋蛋。同去的小弟弟都要跟我換,我不肯。我看到了霸王龍、翼龍、三角龍、雷龍……我真是太高興了。
新昌大佛寺真好玩,有機會我還要再去。
大佛寺的佛小學生(匯總15篇)篇三
大佛寺是新昌最有名的景點,這里群山環抱、綠樹成蔭,是個旅游的好去處。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大佛寺玩。我們從防空洞進去,走了一會兒,就來到了大雄寶殿。站在臺階上仰望,看到了一座分為五層的塔形建筑物。我沿著石階往下走,來到大雄寶殿門口,走進大雄寶殿,我看到了一尊巨大的石雕佛像。媽媽告訴我,這座雕像就是“江南第一大佛”,是新昌人民的驕傲。這個佛像座高1。91米,大佛身高13。74米,頭高4。87米。聽了媽媽的解說,我連聲夸贊:“哇,好壯觀,好雄偉啊!”
游完大雄寶殿,我們來到了般若谷。我看到,這里有一級級的石階,石壁上雕刻著佛祖的出生像,腳踩蓮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媽媽說,這個佛像寓意著“天地之間,唯我獨尊”的意思。“嘩嘩嘩,嘩嘩嘩……”循著聲音找去,只見一道瀑布從險峻的石壁上飛泄而下,好似一條銀白色的巨龍直入潭底,水流撞擊在石壁上,濺起一朵朵晶瑩的水花。水珠濺到人身上,如同好客的主人在和你打招呼呢!聽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看著回旋飛濺的浪花,我不禁想起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最后,我們來到臥佛殿。臥佛殿坐落在很高的巖壁上,要走人工開鑿的石階才能上去。經過一番努力,我終于登上了臥佛殿。站在大殿門口放眼望去,大佛寺的許多風景盡收眼底。走進臥佛殿,我看到了一個37米長、9米高的大臥佛。這座佛像是躺著的,手撐著頭,還蓋著一層被子,難怪叫“臥佛”呢!
大佛寺里的景點還有很多,如放生池、千佛禪院、恐龍園等。歡迎你們來新昌大佛寺旅游。
文檔為doc格式。
大佛寺的佛小學生(匯總15篇)篇四
我們今天去大佛寺,有很多座佛像的大佛寺,眾人信仰的大佛寺。
我們從進口處進去,發現有很多買香蠟燭的小攤,就順便問了問價錢,聽了之后我就哭笑不得,一個拳頭那么大的一對蠟燭就要20元錢,我心想那么貴,不如去搶劫算了。可是進去了才知道里面的更貴,我們只好又回到進口處的那個地方買。
香蠟燭的問題解決了,現在就來讓我們參拜大佛吧!哇!這里的大佛好雄偉啊!我合并雙手心想祝我好好讀書,并祝大家身體健康,龍馬精神。我拜每個大佛的時候都這樣說,并認真的參拜。
你還記得那口井嗎?你一定會問是那口井啊?!看來你們是不記得了,就是那口井里有石鯉魚。很多人在投硬幣,可是我也只是看看熱鬧。在那口井的上方有清香的臘梅。疑?奇怪了臘梅樹上的牌子我以前都沒見過,上面簡單的介紹了我眼前的這株臘梅,下面還有句句子:沖寒吐秀,氣傲冰雪,且芬芳遠溢。我想著真是一句形容臘梅的好名子。
今天大佛寺一日游真開心啊!不相信的話你們也去玩一玩。
大佛寺的佛小學生(匯總15篇)篇五
我的家鄉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那兒山清水秀,鳥語花香,飛瀑泱泱,風景幽奇,是一個旅游的勝地–大佛寺。
大佛寺景區有許多美麗的景點。最美的就要數般若谷了,如絲如綢的飛瀑架起一座彩虹,銀泉飛瀑不斷地流下來,發出嘩嘩的響聲,真是美妙極了!望著般若谷的飛瀑,這使我想起了唐代詩人李白寫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銀瀑真宏偉壯觀,令許多游客都贊不絕口。般若谷不僅有銀瀑,山壁還有一幅幅畫卷,上面刻著許多千姿百態的菩薩,展示了豐富精湛的佛教文化。
大佛寺最吸引小朋友去玩的地方是恐龍園了。恐龍園里有許許多多栩栩如生的龍,有翼龍、霸王龍、三角龍、慈母龍等等。一只翼龍展開翅膀在天空中游蕩,好像在尋找食物;一只霸王龍兇狠踩著一只三角龍,露出它那峰利的牙齒準備開吃呢;霸王龍旁邊有一只慈母龍,它半蹲著身子,連續下了好多枚蛋,小朋友排著整齊隊伍在領蛋呢。
恐龍園對面的山頂上隱藏著一座臥佛。站在通向臥佛的羊腸棧道上,往下看映入眼簾全是美麗的景色,有許多古松,還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山峰。洞里的臥佛好似一位慈祥的老人正在閉面養神,它全長37米,身高9米左右,這真是一座非常雄偉的臥佛。
大佛寺還有許多景點等你欣賞,如江南第一大佛、石化木林、五百羅漢洞、露天大佛、放生池、千佛禪院等等美景。希望你有機會來玩。我愛我的家鄉,我為有這樣美麗的家鄉而感到自豪!
大佛寺的佛小學生(匯總15篇)篇六
一天,媽媽有空了,就決定帶著我小阿姨、妹妹、堂弟一起去新昌大佛寺玩,幸好今天還是高速免費日,可以不用錢就能上高速了。到了新昌,我迫不及待地向窗外望,看到了大佛寺換乘點,換成了公交車,因為大佛寺的停車位實在太窄了。我們坐著公交車,一路匆匆趕到大佛寺,下了車,就急急忙忙地去買票,共花了400元,咋這么貴?誰叫這里是國家認準的aaaa的景區呢!
走進大門,我被里面的景象吸引住了,整個大佛寺漫山遍野都是綠樹綠草,我們在林中小路走了一會兒救出來了,我們走向了大佛寺寺始建于東晉永和年間(345—350),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為全國重點寺院之一。寺院依山而建,正面外觀5層,寺內高大雄偉,巨大的彌勒佛石像正面趺坐于大殿正中。這座巨大的石像,雕鑿于懸崖絕壁之中,歷時約30年才全部雕成,佛像高大巍峨、氣勢磅礴,經測定,石佛座高2。4米,正面趺坐像高13。2米,闊15。9米,兩膝相距10。6米,耳長2。7米,兩手心向上交置膝間,掌心可容10余人。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覺得佛像很大,我歷盡千辛萬苦終于走到了大佛寺,里面人山人海而且有賣蓮花。我和堂弟一起買了蓮花燈,我對堂弟說:“我們去放蓮花燈!”“嗯!”放好蓮花燈,我們便去拜佛,對佛祖說:“保佑我全家健康。
我們過了另一座山,來到了有500個羅漢的房間,中間還有一位觀世音,她面容讓人感到慈祥。里面的羅漢各式各樣、形態各異,這些羅漢都是全國各地送過來的。
天色也不晚了,我們也該回家了去了!
大佛寺的佛小學生(匯總15篇)篇七
正月初八我們一家和姑姑一家去新昌大佛寺游玩。一路上我們歡歌笑語,不知不覺就到了。我們下了車,剛進大門口發現到這里來燒香許愿的人可真不少。聽說新昌大佛很靈,只要許下愿望就能實現。我們家和姑姑家也分別買了香,加入了燒香拜佛的隊伍。
進入山腳下的大門,我抬頭向上一看,這里的建筑從山腳到山頂,間間樸素端莊,明黃的墻壁、朱紅的飛檐兩頭翹起、景墻上還雕刻著佛像、高大的殿堂、面目慈善的菩薩,還有從身邊進進出出的僧人,讓人不禁也嚴肅起來。我和表哥停止了打鬧,也學著大人的樣子,點燃三柱香,向佛祖拜三拜,嘴里喃喃自語,許下自己的心愿,然后把香插在香爐里。那個香爐已經有很多燃盡的和還在冒煙的香,熏得我瞇上了眼睛。旁邊還點燃著一排蠟燭,映的我們的臉紅彤彤的。我想爸爸媽媽一定是許下希望我學習好、大家都身體健康、今年有財運之類的愿望吧!我許下的是:讓我每回都考出好成績!
我們一邊爬山,一邊拜佛,還拍下了許多照片。從山頂下來,大家都累了,我們鋪好地毯,把帶來的食物和水都擺上,開始了野餐。見爸爸媽媽正在輕松地說笑,我提出了心中的懷疑:“真的有神佛嗎?他們真的能保佑拜佛的人嗎?那學習不好的同學只要來拜佛就行了嗎?家里條件不好的只要拜一下佛就可以發財了嗎?不可能吧!”爸爸鄭重地對我說:“拜佛只是人們的一種習俗,許愿只是人們的一種美好愿望,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我總算明白了,調皮地對爸爸說:“你搞迷信活動!你搞迷信活動!”
回家的路上,我暗暗下定決心,相信通過我的努力,我的愿望一定會實現的!
大佛寺的佛小學生(匯總15篇)篇八
各位游客:
佛是一座山,山乃一尊佛,佛瑞坐于千朵蓮花之中,千朵蓮花護擁著千山大佛,大佛寺因千山彌勒大佛顯應降臨此地才得以勝名遠揚,千山彌勒大佛以大佛寺而成彌勒道場。您來到大佛寺,這里的宗教文化氛圍將會把您深深的吸引,彌勒文化、彌勒藝術,彌勒造像,彌勒千佛殿,您會被這分身千百億的末來佛所護佑,深深的感覺到您并不十份熟悉的佛教故事和那種種讓普通人難以體會的出家人宗教生活的神秘。更被那種人間凈土般的環境而難以忘懷。
群山翠影,殿宇樓閣,雕梁畫棟,斗拱飛檐,塔廊相衛,梵鐘樂鳴,一聲聲佛號,一陣陣微風,這里是自然與人文文化的高度統一,彌勒千佛殿,疊檐重重,閣內的千尊彌勒正是依照佛經中所記載“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卻不識。可謂是千佛一佛,一佛千佛,尊尊法相金身,彩分九色。溶匯了古印度,北齊、北魏古法雕塑技巧,將彌勒的法身,報身,化身之法相一一展現給世人,在莊嚴中體會出彌勒的慈容之心。這里可以稱得上是一座彌勒慈氏文化的寶庫。
龍華法堂,坐落在大佛廣場之中,是彌勒傳在華林園龍華樹悟道成佛向仙人講道傳法,三次渡化近三百億的弘法寶地。
彌勒是楚文譯音,又可譯作“彌帝隸”、“梅低梨”等,彌勒是姓,亦可意譯為“慈氏”世稱“慈氏菩薩”。藏語稱“強巴佛”蒙語稱為“麥達勒”。
彌勒的名字,梵文讀“阿逸多”意思是“無能勝”屬于古印度天竺國人,當年釋迦佛親自為彌勒授記:“我從右肋生、汝彌勒從頂生。如我壽百歲、彌勒壽八萬四千歲,我國土土、汝國土金。我國土苦、汝國土樂。”彌勒于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后,開三番法會,度盡上、中、下三根眾生。初會說法九十六億人得阿羅漢;第二會說法,九十四億人得阿羅漢;第三次說法九十二億人得羅漢果。龍華樹又是龍宮的寶樹、葉放千華。故而彌勒道場弘法之所,非龍華而難命其名。
廣場南端,一座寶塔直指云天,這就是釋迦如來舍利法堂及舍利寶塔所在地。
大佛寺的佛小學生(匯總15篇)篇九
千山物產豐富。百年以上古松萬余株;各類動物60余種,特產水果10余種,香水梨、南果梨堪稱一絕。溫泉休閑娛樂勝地在風景觀光區的東北部是溫泉休閑娛樂勝地,這里溫泉資源得天獨厚,地熱水資源占鞍山地區已查明地熱水資源50%以上,目前年采水量85萬立方米。
天上天景區
無量觀
有人曾贊喻:“來到無量觀,景點連成片,松塔石洞天,處處惹人戀,若想細觀賞,須得一天半”。“塔”是歷史的見證,是名勝的點綴。許多風景勝地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塔。千山的塔多為墓塔,是道士羽化和和尚圓寂的葬身之地,無量觀的塔就有玲瓏塔、許公塔、八仙塔、葛公塔、祖師塔五座古塔。玲瓏塔是千山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始建于唐代,高十二點三米,六角十三級。塔身是花崗巖砌筑而成,玲瓏塔掩映在茂密的松林中,每當夕陽西下,晚霞映襯塔頂時,分外輝煌,秀麗壯觀。
六角九級飛檐斗拱的寶塔即是藏真塔,又名許公塔,是無量觀第十一任道長許信友大師的羽化墓塔,共花費百余萬元,許信友大師六歲出家直至”95年,羽化,享年91歲,他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獻給道教事業,是我國道教三元老之一,他一生最大的貢獻是促進千山佛道兩教的團結合作,并且化緣三百余萬元修建了無量觀東閣,完成了開山祖師劉太琳的遺愿,因此,人們不惜重金為他修建了這座壯觀的羽化墓塔,以紀念表彰他的功跡,這座塔高是13.32米,用雪花石雕刻而成,浮雕為漢白玉。
大佛寺的佛小學生(匯總15篇)篇十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潼南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潼南縣大佛寺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重慶市潼南縣1.5公里的定明山山腳,是潼南縣市級風景名勝區--定明山運河風景名勝區中著名的游覽勝地。寺創于唐咸通年間(860-873年),初名"定名院",又名"南禪寺"。明朝在大雕像之上覆蓋七重飛閣以蔽風雨,今尚完好,寺內古壁上存有歷代名人題詠,其中飛霞、天開圖畫等,頗有藝術價值。景區內的摩巖飾金大佛高達27米,是全國最大的飾金大佛,居世界第8位。
大佛寺現在尚存大佛殿、觀音殿、玉皇殿、鑒亭四座木質結構古建筑,多系清末遺物。其中大佛殿堪稱壯觀,殿高33米,依山傍水,高閣飛檐,結構獨特。因大佛殿中有一尊釋迦尼坐像一尊,周身貼金,金光燦燦。像高27米,結跏趺坐,頭系螺髻,袒胸,套雙領外衣,左手置于膝間,右手平胸,施無畏印,形態莊嚴肅穆,雙目炯炯傳神,氣勢尤為雄偉。故稱之為大佛寺。大佛寺保存著從隋唐至今的儒家、佛家、道家造像104龕,700余尊,并有歷朝歷代文人墨客,朝廷重臣的題記、詩詠、碑碣、造像等83則;鎦金楹聯鐫刻20則;水文題刻5則;景區內不僅金仙偉岸,而且怪石成趣、俠雨興云、山清水秀、風景宜人。其中最著名的景觀有:玉皇殿、觀音殿、大佛殿、石磴琴聲、鑒亭、頂天佛字、關羽像、救苦天尊、翠屏秋月、海潮音。
據碑記所載,潼南大佛始鑿于唐朝末年,先鑿佛首,北宋靖康丙午年(1126年)開雕佛身,至南宋紹興辛末(1151年)全像竣工,前后歷時二百多年,是石刻造像中罕見的珍品,為"蜀中四大佛"之一。寺院區內存有大小造像七百余軀,宋至清朝題刻碑碣83則,是重慶境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另外,在大佛寺側的崖壁上,集中了七個年號的洪水題記。題刻始刻于明,續有大明正德十四年、乾隆四十六年、同治十二年、光緒十五年、民國三十四年、1981年歷次大洪水標記線和題記。此崖壁集多個年份不同的洪水題刻于一處,可以比較歷次洪水在此境內的高程,對探索古代洪水的演變規律,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大佛寺傳承法系為臨濟宗,傳法興寺祖師有釋德修、釋蒲智、釋界遠法師等。另外,道士王了知、居士鄧利成亦為著名興寺大德。大佛寺歷史上曾重建三次,前兩次(1151年、1278年)分別由鄧利成、馮輯、清暉所建;最后一次是民國十一年重建。寺內有八丈金仙為鎮寺之寶;乾隆臨駕大佛寺時黃羅帳為重要文物;另有僧舍利塔一座,塔主是悟法禪師。
大佛寺的佛小學生(匯總15篇)篇十一
各位游客:你們好!
歡迎你們來到潼南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x。
潼南縣大佛寺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重慶市潼南縣1.5公里的定明山山腳,是潼南縣市級風景名勝區--定明山運河風景名勝區中著名的游覽勝地。寺創于唐咸通年間(860-873年),初名"定名院",又名"南禪寺"。明朝在大雕像之上覆蓋七重飛閣以蔽風雨,今尚完好,寺內古壁上存有歷代名人題詠,其中飛霞、天開圖畫等,頗有藝術價值。景區內的摩巖飾金大佛高達27米,是全國最大的飾金大佛,居世界第8位。
大佛寺現在尚存大佛殿、觀音殿、玉皇殿、鑒亭四座木質結構古建筑,多系清末遺物。其中大佛殿堪稱壯觀,殿高33米,依山傍水,高閣飛檐,結構獨特。因大佛殿中有一尊釋迦尼坐像一尊,周身貼金,金光燦燦。像高27米,結跏趺坐,頭系螺髻,袒胸,套雙領外衣,左手置于膝間,右手平胸,施無畏印,形態莊嚴肅穆,雙目炯炯傳神,氣勢尤為雄偉。故稱之為大佛寺。大佛寺保存著從隋唐至今的儒家、佛家、道家造像104龕,700余尊,并有歷朝歷代文人墨客,朝廷重臣的題記、詩詠、碑碣、造像等83則;鎦金楹聯鐫刻20則;水文題刻5則;景區內不僅金仙偉岸,而且怪石成趣、俠雨興云、山清水秀、風景宜人。其中最著名的景觀有:玉皇殿、觀音殿、大佛殿、石磴琴聲、鑒亭、頂天佛字、關羽像、救苦天尊、翠屏秋月、海潮音。
據碑記所載,潼南大佛始鑿于唐朝末年,先鑿佛首,北宋靖康丙午年(1126年)開雕佛身,至南宋紹興辛末(1151年)全像竣工,前后歷時二百多年,是石刻造像中罕見的珍品,為"蜀中四大佛"之一。寺院區內存有大小造像七百余軀,宋至清朝題刻碑碣83則,是重慶境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另外,在大佛寺側的崖壁上,集中了七個年號的洪水題記。題刻始刻于明,續有大明正德十四年、乾隆四十六年、同治十二年、光緒十五年、民國三十四年、1981年歷次大洪水標記線和題記。此崖壁集多個年份不同的洪水題刻于一處,可以比較歷次洪水在此境內的高程,對探索古代洪水的演變規律,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大佛寺傳承法系為臨濟宗,傳法興寺祖師有釋德修、釋蒲智、釋界遠法師等。另外,道士王了知、居士鄧利成亦為著名興寺大德。大佛寺歷史上曾重建三次,前兩次(1151年、1278年)分別由鄧利成、馮輯、清暉所建;最后一次是民國十一年重建。寺內有八丈金仙為鎮寺之寶;乾隆臨駕大佛寺時黃羅帳為重要文物;另有僧舍利塔一座,塔主是悟法禪師。
大佛寺的佛小學生(匯總15篇)篇十二
各位朋友:上午好,歡迎大家來到河北正定!各位旅途勞累,一路上辛苦了!希望著冬日的暖陽能趕走你們一路上的風塵和疲憊,我是大家本次的導游xx,,希望能夠帶領大家翱翔在旅游帶給我們的快樂當中,接下來我要為大家介紹我們車上最沒有禮貌的一位成員因為他總是用后背對著大家,他就是我們的司機李師傅,其實李師傅是我們旅游界公認的優秀司機,穩重不但是他性格的代名詞也是他車技的代名詞,雖然他的車有點重但是還是很穩的,坐他的車大家會真正體會到安全與舒適。好了,大概還有二十分鐘我們就會到達我們的目的地,大家先欣賞一下窗外的景色休息一下吧!
今天我有幸帶大家參觀的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隆興寺。隆興寺是我國著名的寺院之一,素有華北四寶之稱,始建于隋開皇六年,到現在已經經歷了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其實,隆興寺最初的名字為“龍藏寺”,就是藏龍臥虎的龍藏,在宋初時藏字曾被改為了興旺的興字,在康熙四十九年時才改為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名字—隆興寺。從名字我們也可以聯想到,在歷代年間我們的隆興寺香火有多么的旺盛了。
隆興寺以大悲閣為主體采用中軸線布局修建,是一個南北縱深規模宏大的宋代建筑群。寺院現存面積為8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軸線及其兩側,整個建筑群高低錯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實例。介紹了這么多,想必大家一定對這有著千歷史的宗教建筑群有著濃厚的興趣吧?現在請大家隨我一起去看看它神秘的面孔吧!
隆興寺內有六處文物堪稱國內之最,穿過天王殿和大覺六師殿遺址,現在在大家眼前這座雄偉的殿宇就是我們今天要參觀的第一處國內之最,中國建筑孤例:摩尼殿。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佑四年,占地1400平方米,正如大家所見它的布局十分獨特,大殿的殿身中央為重檐歇山頂,正方形殿身的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抱廈,使整個建筑平面形成了十字型。我們從外觀看整個大殿重疊雄偉,富于變化,這種建筑方式在我國現存宋代建筑中僅存的一例。大家再看,殿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柱子用材粗大,有明顯的卷剎側角和生起,均與宋代的《營造法式》相符。我國古建筑專家梁思成先生發現摩尼殿后大加贊譽,稱這種布局平時除去北京故宮紫禁城角樓外,只在宋畫里見過,大家現在是不是有種穿越時空身在宋畫的感覺呢?大家趕快從聯想中出來吧,我們從外觀欣賞完這畫一般的建筑后,讓我們一同進去欣賞一下它更美的內涵吧!
請注意,下面我要介紹隆興寺的第二最了,中國最美的倒坐觀音,大家請看摩尼殿內槽北壁的這一座泥塑五彩懸山,懸山中現存塑像30余身,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正中這尊五彩觀音菩薩像,俗稱“倒坐觀音”。因觀音菩薩有“眾生普渡不完,誓不回頭”的誓言,而蕓蕓眾生永遠也普渡不完,故形成倒坐觀音形象。觀音像高3。4米,大家請看那雙智慧深藏的雙眼微微俯視著我們,大家是不是有心頭一震的感覺呢?其實她美的不僅是姿態優雅端莊,面容秀麗恬靜,美的還有她那廣闊的胸懷和她感人的慈悲。
穿過牌樓和戒壇,我們就可以看到分布在中軸線兩側有兩座典型北宋時期的二層樓閣式建筑,它們分別是轉輪藏閣和慈化閣。
轉輪藏閣始建于北宋,咱們面前的轉輪藏直徑為7米,分為藏座藏身藏頂三部分,中間設一根10。8米的木軸上下貫穿。大家一定會感興趣的問這么特殊的法器是干什么用的呢?據史書記載:轉輪藏是南朝梁時,為了方便不識字或無暇閱讀經書的信徒所創。信徒們推動轉輪一周與誦讀一遍經卷的功德相同。這個轉輪藏雖歷經千年,但現只需兩三人之力便可使之徐徐轉動,是不是很神奇呢?轉輪藏做為一種特殊的形制法器,自產生至今已經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但由于自然和人為的原因,國內現存實物很少,而隆興寺的轉輪藏則是其中年代最久,體量最大的一個,是十分珍貴的歷史遺存。
我們大家都知道,在中國的書法發展史中,隋代是由漢隸向唐楷發展的一個過渡時期,而我現在要介紹的龍藏寺碑正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其字體沉滯寬博,撲拙而不失清秀,莊重而不呆滯,可以說是標準的楷書,是研究我國書法發展史的珍貴實物資料。近代著名學者康有為也譽此碑為“隋碑第一”,后人更稱其為“楷書之祖”,大家趕快好好欣賞一下吧!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隆興寺的主體建筑大悲閣,進入其中我們會看到一尊高21。3米的銅鑄鐵觀音,它是北宋開保四年鑄造的,共42臂,除本身兩只手眼外,在身體左右各有20只手,分別執不同法器。每只手中各有一眼,成為40只手和40只眼,據說每只手眼有25種法力,40只手眼和25相乘便成了千手千眼。因此這尊觀音也被稱為“千手千眼觀音”。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000多年前,沒有機械化,完全憑手工鑄就如此高大的銅佛,創造了世界冶金鑄造史上的一個奇跡,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人們很自然的將隆興寺稱為“大佛寺”。
最后我們來到的是毗盧殿,殿內正中供奉一尊銅鑄毗盧佛像。“毗盧”是梵文“毗盧遮那”之略稱,意思是“光明遍照”。毗盧佛是釋迦牟尼得法身佛,這尊毗盧佛象高6。72米,三層蓮座的千葉蓮瓣上均鑄有一座式小佛,形成“千佛繞毗盧”的格局。另有三層四面佛,共計12尊,每尊毗盧佛都頭戴五佛冠,整尊佛像上共計大小佛像1072尊,有極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堪稱海內外孤例。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的很快,我們的游覽就要結束了。如果大家對我有什么意見和建議,大家一定要告訴我,讓我可以改進更好的進步,謝謝大家!
大佛寺的佛小學生(匯總15篇)篇十三
各位游客:
新昌大佛寺位于新昌縣城西南,在南明山與石城山之間的山谷之中。寺內有大彌勒佛石像,寺外有隱鶴洞、鋸開巖、濯纓亭、俊貌石、石棋坪、放生池及一些摩崖石刻等勝景。寺始建于東晉永和年間(345—350),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為全國重點寺院之一。寺院依山而建,正面外觀5層,寺內高大雄偉,巨大的彌勒佛石像正面趺坐于大殿正中。
這座巨大的石像,雕鑿于懸崖絕壁之中,歷時約30年才全部雕成,為江南早期石窟造像代表作。佛像高大巍峨、氣勢磅礴,經測定,石佛座高2.4米,正面趺坐像高13.2米,闊15.9米,兩膝相距10.6米,耳長2.7米,兩手心向上交置膝間,掌心可容10余人。大佛寺西北約300米處還有一小剎名“千佛院”,院內有佛千尊,每尊長約7寸,寬近5寸,排列整齊,個個神采飛逸,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工匠的無窮智慧與高度的藝術水平。新昌大佛寺中有一尊臥佛,處于臥佛寺中,為亞洲第一大臥佛。
大佛寺位于新昌“千仞壁立,嵯峨怪石,環布如城”的石城山。大佛寺建寺歷史悠久,在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地位,曾是我國佛學研究和傳播中心之一。
大佛寺的佛小學生(匯總15篇)篇十四
各位游客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小秋,今天我們來到位于新昌縣城西南的大佛寺。
大佛寶像坐落在石城山仙髻巖的一穴石窟之內,石窟之外有建筑宏偉的大雄寶殿。殿外流水淙淙,殿內香霧繚繞,是大佛寺的核心區域。大佛寶像座高2米,身高13.74米,頭部高4.8米,耳長2.8米,鼻長1.48米。整個造像比例協調,充分考慮了人們觀賞的視角,被學界稱之為“江南第一大佛”。
穿過隧道就來到出口處,出口外是一個硅化木石林公園,整個公園幾乎是一個恐龍園,有三角龍、翼龍、霸王龍。
大佛寺就游到這里,下面向第二個目的地進發。
大佛寺的佛小學生(匯總15篇)篇十五
新昌大佛寺位于新昌縣城西南,在南明山與石城山之間的山谷之中。寺內有大彌勒佛石像,寺外有隱鶴洞、鋸開巖、濯纓亭、俊貌石、石棋坪、放生池及一些摩崖石刻等勝景。寺始建于東晉永和年間(345—350),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為全國重點寺院之一。寺院依山而建,正面外觀5層,寺內高大雄偉,巨大的彌勒佛石像正面趺坐于大殿正中。
這座巨大的石像,雕鑿于懸崖絕壁之中,歷時約30年才全部雕成,為江南早期石窟造像代表作。佛像高大巍峨、氣勢磅礴,經測定,石佛座高2.4米,正面趺坐像高13.2米,闊15.9米,兩膝相距10.6米,耳長2.7米,兩手心向上交置膝間,掌心可容10余人。大佛寺西北約300米處還有一小剎名“千佛院”,院內有佛千尊,每尊長約7寸,寬近5寸,排列整齊,個個神采飛逸,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工匠的無窮智慧與高度的藝術水平。新昌大佛寺中有一尊臥佛,處于臥佛寺中,為亞洲第一大臥佛。
大佛寺位于新昌“千仞壁立,嵯峨怪石,環布如城”的石城山。大佛寺建寺歷史悠久,在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地位,曾是我國佛學研究和傳播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