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我心雀躍篇一
時隔三年,我又回到了故鄉,我坐在平穩的車上,頭垂著,卻不敢往外看。
三年前我回故鄉時,我沒有看到如愿的綠色,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灰暗。通往老屋的青石板褪去了墨色的苔蘚,石板路盡頭被生硬的水泥路壟斷。我在水泥路上,漫無目的的走著,我沒聽到此起彼伏的狗吠,嘰嘰喳喳雞鳴和清脆的嚶嚶鳥聲。一輛輛拖拉機駛過,這些大型機器似惡魔般破壞著故鄉應有的童話般的美好,我努力尋找記憶中的綠色,可回報我的卻只是枯黃。
三年后,我終于有機會回到故鄉,我卻都不敢抬眸望一眼,我怕失望,我怕令我魂牽夢縈的綠色會一去不復返。
我走下車,抬首仰望,碧空瓦藍如洗,一塵不染。我心雀躍,兒時的故鄉仿佛重現。風煙俱凈,天山共色,綠是連綿著的似流水潺潺般涌動,滿山青翠起伏,令人留戀。池塘把水泥路隔開,肥腴的水鴨在水中賣弄著蠢笨的身子,甚是可愛。塘中浮萍潛伏,可水底卻仍清晰可見,魚可百許頭,若空游無所依。我走過石板路,苔蘚重新爬上石塊,悠悠的生長。石道旁碎紅或沉紫的花,靜靜地綻放。可能是方才下了雨的緣故,泥點四處飛濺,弄得我時不時望一望鞋褲是否還干凈。
我又環顧著這小村莊。漁人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農人傍山而農,山青而谷香。水聲泠泠,鳥鳴嚶嚶,青樹翠蔓,天色蔚藍,大自然將它的所有美好都展露在我眼前。
奶奶坐在竹椅上,手順著黑狗的毛,咿咿呀呀的哼唱著她的南方古謠。翠綠與湛藍全數倒映在她的眼底,祥和而美好。
滿目青翠,我心下歡喜,時隔多年,我終于找回了我的故鄉。
"真好啊,您看這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我牽掛著的綠色又回來了。"我坐在奶奶身邊,輕輕地說道。
我心雀躍,為的是找回了記憶中的故鄉;我心雀躍,為的是人們環境保護意識增強;我心雀躍,為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我愿將這份雀躍化作青山綠水,守護著這大自然該有的樣子。
我心雀躍篇二
田里的水稻依舊綠油油的,還未染上金黃。抽了穗,飄著淡淡的香,那種夾雜著草葉和泥土的香氣。還有棉花呢,星星點點的白,點綴在褐色的棉枝上,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
稻草的草香,一陣陣沁入鼻腔,那是一種獨特的味道。孩子們就那樣咬兩根草,瞇著眼睛望著天空,說一些不著天際的話。
河面上飛過幾只鳥,掠過樹頭的梢枝,又輕忽閃過那片稻田,消失在遠村的天際。
黃昏,在村子里散步。這條路,開滿野菊花,嬌小的臉龐,卻蓬勃了一片片鄉野阡陌,她們默默無聞悄然綻放,柔弱中透著倔強,在秋霜中兀自芬芳。
夕陽矮矮地掛著,村舍散落,炊煙裊裊,雞犬相聞,灶膛的煙從煙囪里升騰而出,扶搖直上,入云霄。十來歲的孩子們,在奔跑,追著炊煙。抬頭,云,就那么悠悠忽忽的,閑散飄著,不急不徐,縷縷隨性。好多人家的屋頂上,歇著一兩朵白云,于是,整個村莊就被包裹在云朵里。美得那樣飄渺。一路走,一路看。濃綠的樹叢,湛藍的天幕,潔白的云朵。
有村子人經過,笑著打招呼,那般親切。那醇厚樸質的臉龐,染著歲月的風霜,泛著盈盈的光。
田野上,人們一襲青衣,頭戴斜笠。清風徐來,衣袖左右搖擺,真好似不問世事的隱者。
村中的人云淡風輕,淳樸自然,已經占據了我心靈的淺淺一角。我定是學到了享受生活,放松身心。這鄉村中的一切都給予了我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滿足。
我心雀躍篇三
幾聲鳥蟲相鳴,折斷枝葉沙沙,桃花灼灼,迎春夭夭,回想起學畫的過程,幾分心酸,幾分雀躍。
想象是在溪水旁,任水花濺濕褲腳,體味清涼舒爽。那個春天,女伴們著一身布衣,約于原野"采采芣苡,薄言采之"何嘗不樂,如此雀躍!只是我向往的景,只能在畫中出現,于是我學了畫畫。
"師古人,師造化",得心緣。學畫的過程,苦樂交織。
我剛學畫時,老師嚴格地要求我一定要先學好傳統,把藝術形式學會。但這談何容易?可別笑傳統國畫著色淡,景物少,想畫好可真不簡單,顏色深一點就顯得俗氣,景物多一點又會顯得擁擠。在古人面前,只感覺我像一只望著泰山癡想的螞蟻,無知而渺小。
夏日的山有青樹翠蔓,而我長煙一空,白鶴幾只千唳不窮,線條疏密,色彩斑斕,盡是我的揮灑,我的雀躍。心被這些清新的山水之樂靜靜洗滌,它可以美得無暇,也可以靜得幽寂,在畫畫中,任那靜雅古風吹來,滌蕩出最清澈,最真實的自己。
我心雀躍篇四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許多人羨慕這小隱隱于山的舒適,抑或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閑逸。而我,帶著一份期待尋覓于大隱隱于市的自然美好。
看著正在學走步的弟弟一斜一晃的身影,而后是父親欣喜地用像機迫不及待地記錄這美好時刻,我坦然一笑,認為這并不是我追尋的自然。于是,我向街區走去。
踏著青石板,沐浴著陽光,孩童的笑聲充斥著整條街道,我追隨身披青蘿羽衣般的若隱若現的小草來到了柳樹林里。但是,眼前被人工修理過得整齊的極不自然的枝條使我心里感到煩悶。心里有一絲失落,這并不是我要的自然。于是,我向潺潺流水邊走去。
安靜的亭院如一捧流水,一行白鷺在水中央嬉戲,碧綠的荷葉小心地捧出燦爛綻放的白荷,偶爾落下休憩的蜻蜓,忽然,一個不明物體被人丟棄在小溪里,打擾并破壞了這番恬靜,我也隨之回到現實中來,走上亭子,卻更讓人失望,這朱紅的亭柱散發出使人惡心的噴漆味。向前走去,不時看到游人標注過的痕跡。于里,我萬般灰心,以為此番追尋便是無果,我的腿似灌鉛一般,一步步挪回家去。
偶然,腳下似乎碰到什么東西,我低下頭眼前這幕使我倍加欣喜。鳥兒們慢慢地品嘗游人給予的鳥食,我小心翼翼地用手托摸著一只鳥兒的頭,其它的卻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有的不時抬頭向游人贊嘆食物的美味,仿佛在說“謝謝”。它們竟然不怕我,我被這人鳥和諧的美好畫面所吸引,同時,心里雀躍,這就是我所追尋的自然。
朝飲露泉,夕餐花香,我欣喜于領略到城市的怡然風光,回想那幅畫面,至今心潮澎湃。
我心雀躍篇五
秋風颯颯,丹桂飄香。在那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株扁豆藤,結出了幾顆紫盈盈的果實。這是它一生的成果與結晶。
每當經過這里,我總會停下腳步,凝視著那一片片翠綠的葉片,在風中左右搖擺;凝視著那根老硬風化的根部又長出新的莖枝,這一切都在訴說著它的不易。
春天,我撒下種子,三顆之中只有它發了芽。小而嫩的葉片喜人地散發出一種無法言語的綠與生機。這是它生命中第一場考驗。
很快,它攀上了頂峰,那時已是初夏。
它似乎不再追求攀得更高,開始吐露出一枝枝花苞。花苞越鼓越大,像即將爆開的氣球。終于,花開了,是那樣的美麗,紫中還帶著乳白的斑點。一場新的考驗在一天晚上驟然降臨。那晚,狂風呼嘯著,肆意地撲向它;大雨滂沱,雨點狠命地敲擊著它……第二天,我緊張地去看望它,心中咯噔了一下,完了,它的莖斷了!我遺憾地為它嘆息。它放棄了嗎?不,沒有!它更加努力地尋找養分,將根又向下扎了扎。它不分晝夜,倔強地又長出了兩條新的莖枝,以驚人的速度生長著。它要驕傲地告訴別人它將越挫越勇,絕不言棄。
涼風習習,在這個豐收的季節它結出了果實,一枚枚扁豆碩大而飽滿。
我走下樓梯,望著飽經風霜的它,陷入了沉思:是什么支撐了它,讓它堅信不疑一定會成功?我想應該是生命的一種本能,更是一種自信吧。人不也應該擁有這樣的精神嗎?不論在多么惡劣的情況下,我們都應當保持一顆自信與樂觀的心。
我心雀躍,因一棵平凡的扁豆而得到偉大的人生啟示。
我心雀躍篇六
小時候,我最愛吃奶奶做的拌面,不知為何,我一想起它就我心雀躍。
那時候,奶奶滿頭青絲,身材輕盈靈活。我經常坐在餐廳里讓奶奶做面,然后便望著奶奶在廚房來來回回地忙碌著為我做拌面。
奶奶抓起一把細面,嫻熟地將面向已燒開的鍋里一扔,將面用筷子攪了一下,然后拿起大漏勺放鍋邊,將面撈到漏勺中,去掉面中的水分,將面倒入已經準備好醬油、麻油、大蒜泥、蔥油,胡椒粉的碗里,放下漏勺,端起碗,拿著筷子均勻攪拌。我就坐在一旁津津有味的望著奶奶做拌面。
我望的入神,突然奶奶停止了攪拌,將筷子放在砧板上,回頭笑盈盈的望著我,原來是拌面做好了,奶奶將拌面端上來,我望著熱氣騰騰的拌面,心中無比雀躍,像喜歡斂財的人看見鈔票;人民看到了英雄,饑餓的人看到食物一樣雀躍、喜悅、歡樂。我夾起一筷面,小心翼翼地吹了幾口氣,便立刻往嘴里放,呵,真香啊!清香柔軟的面條加上芳香四溢的蔥香,香醇順滑的麻油,配上咸甜分明的醬油,一齊融合起來真是滿口余香,味道經久不衰,使人永生難忘。我的記憶也留在了他那令人難忘的味道中,直到有一天我也老了,還要吃一碗家人親手做的香噴噴的拌面!
現在,我雖不常吃到奶奶做的拌面了,但每次吃到奶奶做的拌面就十分雀躍。
我心一直在故鄉雀躍,直到我老了……
我心雀躍,為兒時記憶,為家人,為老手藝,我心將永遠雀躍。
我心雀躍篇七
城市的霓虹燈太亮,遮住了月亮圣潔的光;過于喧鬧了,我的心也隨之疲倦,似歸巢的鳥兒迷失了方向,尋得太累了。
夜已過半,我卻仍在床上輾轉反側,對這次考試的失利耿耿于懷。這事就如一團亂麻,堵在心口,讓我本就憂郁的心靈愈加煩躁。罷了,到陽臺上吹吹涼風吧。
小心拉開陽臺的門,我雙手伏在窗臺邊,看著大道上偶爾穿行而過的汽車留下一簇灰塵漫卷的尾氣,更加心煩。不遠處酒樓的招牌還在閃爍,和著路燈的強光,天空中偶然閃過的半點星光,也愈顯黯淡。又憶起從前。
幼時,在外婆家小院里的兩棵粗壯的銀杏樹下,螢火蟲在瓜藤豆架下一亮一熄,外婆摟著我給我講著一個個神秘悠遠的故事。
故事都是外婆自編的,獨此一家,才顯得獨特。故事中總會先有一個好人,在經過種.種砥礪和打擊后修得正果。我總是迷迷糊糊地聽著,然后慢慢進入夢鄉。
那時的月亮真圓啊,亦是很亮的;我喜歡在月光柔和舒緩的旋律下和外婆手牽手,淌過小溪,看田間白鷺翩飛,聽溪水唱響洗衣謠。燈光下,外婆帶我識蔬菜。記憶猶深的是那顆過冬的青菜,綠得發黑。外婆說,做人要和這青菜一樣,要耐得住考驗,才能收獲最終的蛻變。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剎時,只感覺腦中如蜻蜓點水般閃過一絲清露,悟出了些什么,心情豁然開朗。
我又重新振作起來,牢記那些故事和那顆青菜帶給我的啟示——那個潛心苦學、個性好強的我又回來了。
天,曉了。
路邊的早點小鋪前蒸汽又升起來了。我暗暗慶幸于自己早早醒悟,心中漾起一絲確幸;凝起眉心的憂愁已散,漸漸展露笑顏,喜上眉梢,滿心雀躍。
我心雀躍篇八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在我印象中,有這樣一件事印在我的心中。
回顧小學四年級,小區會所舉辦乒乓球比賽,初學乒乓球一段時間的我躍躍欲試,遂報名了比賽。
等待
當然肯定是分成年組和青年組,在等待比賽順序的時候,看別人打得那一個個扣殺,各種招式令我要垂涎若渴(當然這是成年組)。時間流逝,比賽順序也隨之而出,在經過前三場切磋中,慶幸的是前三局都是業余選手,沒費多大力氣輕而易舉的進入1/4賽。
決斗
隨著一記扣殺,拿下第一局小比分的我逐漸飄逸了起來,花式發球,在該得分的時候失分,以至于令其拿下了第二局勝利的賽點。這是我才意識到自己的浮躁,為時已晚,9:6還有2個球他就要贏了,他手感正熱,只有調整好心態才能反敗而勝,盡量避免任何失誤,放平心態,“盡鼻蜆來,瞬間仿佛在那一刻停止了,身體下意識下拉到最低,仿佛有下拉了快進鍵,球飛速的飛了過來,我用那最標準的姿態接住那個球,目光隨之看去,那完美的弧旋球正落在了臺案上,角落里,在他反應過來時球已經飛落在地上,漸漸地,比分追到平手。進入到了賽點,右腳一退,將球拋起,旋轉的發了過去,令我驚訝的是他竟將球硬壓了過去,沒有辦法,箭步向前,壓住拍仿佛在直角三角形斜邊描了一下,旁邊寂靜無聲,好像在空寂的森林里,砰砰的心跳聲清晰可聽,目不轉睛的向球望去,那個小球航向有自己的心思,想給我開一個玩笑,非要撞到球網,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了,只見那翻滾了過去,比賽終于結束了!
最后在決賽不敵,取得第二名,心情雀躍,不只只是因為贏了比賽,更多的是在于這個過程,曲折而又回味無窮。塌下心,做事情,不要毛毛躁躁,即為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