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寫泰山景色篇一
1. 山,以巖石為骨,以土壤為肉,以草木或積雪為帽,因其涵養水源,孕育*河,生養草木,包容生命,所以稱之為博大;因其能俯瞰大地,洞察生命的真諦,歷史的變遷,所以稱之為巍峨。因其不為霜雪增其高,不為雨水損其容,所以稱之為永恒。
2. 古樸蒼勁,穩如泰山—泰山石。
3. 那里群峰迭起,湖水清靜,真是山清水秀,風景宜人。
4. 天已泛出白色,恍若有淡紅的朝霞徐徐升起,像滴在淡藍色布匹上的紅顏料,由濃漸淡,溫潤的暈散開來,像毛筆濃墨重彩的粗粗勾勒,又細膩柔美似仙女飄浮的輕紗水袖,漫灑在層層云海之上,瑰麗而隨意地向天空射出萬丈紅光,染紅了我們爬過的座座山嶺,奇雄華美,天下獨絕。
5. 泰山那繼而天空的云朵,赤紫交輝,瞬息萬變,有的象萬馬奔馳,有的象神牛角斗,有的象鳳凰展翅,有的象孔雀開屏……但見滿天彩霞與地平線上的茫茫云海融為一體,猶如巨幅油畫從天而降。云霞霧靄相映,嵐光寶氣閃爍。浮扁耀金的海面上,日輪掀開了云幕,撩起了霞帳,披著五彩霓裳,像一個飄蕩著的宮燈,冉冉升起在天際。
6.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8. 在泰山頂上看黃河金帶更是一道奇觀。
9. *水穿山破壁,氣勢洶洶奔騰而下;奔騰叫囂的*水,如瀑懸空,砰然萬里。
10.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12. 號令明兮賞罰信,赴水火兮敢遲留?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
13.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14. 當紅日從萬山叢中冉冉升起,萬道霞光染紅天空的時候,那銀白*的雪山,好像少女點上胭脂的面頰,顯得格外嬌艷。
15.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18.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泰山代表景點有陰陽界、桃花峪、傲徠峰、玉皇頂。
19. 在泰山頂上觀云海玉盤簡直是一奇特仙境。夏天,雨后初晴,大量水蒸氣蒸發上升,加之夏季從海上吹來的暖溫空氣被高壓氣流控制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時,如果無風,在頂上就會看見白云平鋪萬里,猶如一個巨大的玉盤懸浮在天地之間。遠處的群山全被云霧吞沒,只有幾座山頭露出云端;近處游人踏云駕霧,仿佛來到了天外。微風吹來,云海浮波,諸峰時隱時現,像不可捉摸的仙島,風大了,玉盤便化為巨龍,上下飛騰,倒海翻江。
20. 這堵石壁似摩天大廈仰面壓來,高得像就要坍塌下來咄咄逼人。山巔上,密匝匝的樹林好像扣在絕壁上的一頂巨大的黑毯帽,黑綠從中,巖壁里蹦躥出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花。
21. 泰山之美,美在奇麗的景,美在嶙峋的石,美在數以千計的文人石刻,如此種種,構成了雄渾壯麗的大美泰山。
22. 贊祖國:
23. 今日之泰山,正以其雄偉壯麗、莊嚴偉岸的豐姿,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卓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展示著文明古國的風采。
24. 在泰山頂上看晚霞夕照更是變化多端。當雨過天晴,天高氣爽,夕陽西下的時候,若漫步泰山極頂,仰望西天:朵朵殘云如峰似巒,一道道金光穿云破霧,直瀉人間。在夕陽的映照下,云峰之上均鑲嵌著一層金燦燦的亮邊,閃爍著奇珍異寶般的光輝。
25. 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桂林建城在山中,翠綠的群山與夢幻的漓江留意的呵護著懷中的桂林城。“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山中是城,城中是山”這話一點兒不假,正所謂“無山不奇,無水不秀”。
27. 山雖無言,然非無聲。那飛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優美的琴聲傾訴;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靚麗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濤,是山對肆虐狂風之*;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對流逝歲月之記錄。
29. 在泰山頂上看黃河金帶更是一道奇觀。黃河金帶--新霽無塵、夕陽西下時,舉目遠眺,在泰山的西北邊,層層峰巒的盡頭,還可看到黃河似一條金色的飄帶閃閃發光;或是河水反射到天空、造成蜃景,均叫“黃河金帶”。它波光鱗鱗,銀光閃爍,黃白相間,如同金銀鋪就,從西南至東北,一直伸向天地交界處。清代詩人袁枚在《登泰山詩》中對黃河金帶描寫生動而傳神:“一條黃水似衣帶,穿破世間通銀河”。
30. 到了十八盤更是陡峭好似“天梯”啊!不得已我們買了一根拐杖一步一步往上走。石梯兩邊的郁郁蒼蒼的樹木就像一個個穿著軍裝的戰士守衛著泰山。走到了沒有梯子的地方,我仰頭一看上面寫著“南天門”三個大字。我們又走了一段路終于到了玉頂峰,一塊巨石上寫著“五岳獨尊”四個大字真有帝王風范。
31. 山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幾千年來,無數文人雅士紛至沓來,給泰山留下了無數名勝古跡。泰山自然景觀雄偉高大,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與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而被稱為“五岳之首”,泰山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登泰山,猶如登長城一樣成為了許多中國人民的夢想。
32. 蒼翠的群山重重疊疊,宛如海上起伏的波濤,洶涌澎湃,雄偉壯麗
33. 泰山那繼而天空的云朵,赤紫交輝,瞬息萬變,有的象萬馬奔馳,有的象神牛角斗,有的象鳳凰展翅,有的象孔雀開屏……但見滿天彩霞與地平線上的茫茫云海融為一體,猶如巨幅油畫從天而降。云霞霧靄相映,嵐光寶氣閃爍。浮扁耀金的海面上,日輪掀開了云幕,撩起了霞帳,披著五彩霓裳,像一個飄蕩著的宮燈,冉冉升起在天際。泰山的山真雄偉,站在山巔,一覽眾山小;泰山的峰真險峻,俯視山谷,令你心驚膽寒;泰山的山谷真幽靜,身居其中,令人疲勞盡消,無限神往。泰山的景真多,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
35. 風云一舉到天關,快意平生有此觀。萬古齊州*九點,五更滄海日三竿。
36. 古樸典雅的古代建筑一個接一個,隨時進入你的眼簾。從岱宗坊向上便是王母池、紅日、萬仙樓,再向上是中天門、玉皇頂等名勝古跡,數不勝數。愛好書法的文人看到歷代騷人墨客留下的佳句,更是留戀不舍。
38. 古樸典雅的古代建筑一個接一個,隨時進入你的眼簾。
39. 露出云層的群山似島嶼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懸浮著。
40. 泰山,去過幾次。泰山的美景,看過即難忘。無論是層層的石階,還是嶙峋的怪石,亦或岸邊矗立的千古石刻,均彰顯出泰山的雄偉,以及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
42. 清水從博格達峰飛瀉而下,滾滾地流到天山腳下,大渠像一枝箭似的直*向大地。
43. 因為真雄偉啊表達的就是一種對看到泰山那種一覽眾山小后的感覺!泰山還是要徒步登山更好些,一路走走停停可以欣賞欣賞,泰山的壯觀和大自然的美景盡收眼底,登過十八盤的臺階才叫累啊,但累卻快樂著,一路還可品嘗泰安名小吃,登山頂后可天晴選擇住宿,第二天就可以觀賞依舊壯觀的日出了!
44. 你瞧,在那綠樹成蔭的兩山之間夾著雄偉的大瀑布。急弛飛奔的水流直瀉而下,像奔騰咆哮的萬匹野馬破云而來,又像神話中的仙女披著銀紗,在斜陽的照耀下,光彩奪目。
45. 泰山的山真雄偉,站在山巔,一覽眾山小;泰山的峰真險峻,俯視山谷,令你心驚膽寒;泰山的山谷真幽靜,身居其中,令人疲勞盡消,無限神往。
46. 放眼望天下,一山更比一山高。登上泰山絕頂,一覽眾山小,做一回真正的巨人;宿于廬山之中,不知其真面目,玩一把另類的懸疑。
47. 晴天時,還能看到黃河金帶,晚霞夕照。
48. 山和水的融合,是靜和動的搭配,單調與精彩的結合,也就組成了最美的風景。在青山間探索,在綠水間泛舟……多么美妙!
49. 東方的啟明星靜靜地掛在那里,遠處的觀日峰仿佛泰山探出的點金指,和那造型美觀的的八角亭組成了一副絕佳的構圖。
51. 山,有著寬闊的胸懷。她能擁抱輕柔—將美麗和**播撒山間;它也能將高大和偉岸種植,讓威武的翠柏,挺拔的毛竹和千年的銀杏,與她一起,把高大、偉岸和挺拔雄奇演繹得完美無缺。
53. 石梯兩邊的郁郁蒼蒼的樹木就像一個個穿著軍裝的戰士守衛著泰山。
54. 萬人一心兮太山可撼,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意思是:萬眾一心可以搖動泰山,只有忠誠勇義之師可以氣沖星漢。
57.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58. 靈巖突兀方山曲,古殿般舟枕巖腹。石磴層盤林莽中,鞭蓉面面羅青峰。
59. 十八盤是泰山最險的一條山路,共有石階1600余級,兩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盤路鑲嵌其中,遠遠望去,恰似天門云梯。泰山之雄偉,盡在十八盤;泰山之壯美,盡在攀登中!泰山之奇觀,盡在泰山頂。我們登上泰山頂,舉目遠眺,只見山外有山,景外有景,無限風光,攝人心魄。
64. 戚繼光〔明代〕
65. 放開塵眼頓超凡,便覺棲真悟泐潭。碧嶂排空千仞矗,清泉漱頰十分甘。
66. 盤旋曲折的山路像一架云梯展現在面前,特別是十八盤直下,幾乎是90度。
67. 在泰山的玉皇頂上空,突然出現了一片瀑布,飛流直下,如一條條銀*的巨龍,然后,便倏地一下,消失了蹤影。
68. 朝欽王母池,暝投天門關。獨抱綠綺琴,夜行青山間。山明月露白,夜靜松風歇。
70. 出自《凱歌》
71. 我的家鄉有很多座大山,一座連著一
72. 尖*似的小山,挑著幾縷乳白*的霧,霧靄里,隱約可見一根細長的線。
73. 那蜂擁而來的層層巨浪,猶如千萬匹脫韁狂奔的烈馬,“嘩”地撲向堤岸,濺起幾丈高浪頭,綻開萬朵潔白的梨花。
74. 眼前的霧谷,如同一條溢滿奶漿的河流,舒適溫柔地躺在山的懷抱里。
75. 山上面開滿了郁郁蔥蔥的以前花朵,還有樹木
76. 登一次泰山,就會有一次與歷史的親密接觸。登泰山的過程,會有些*苦。與泰山親近的過程,卻也是收獲多多,即領略著無邊的風景,也沉浸在歷史的滄桑回味之中。
寫泰山景色篇二
早就聽說五岳之首——泰山的雄偉氣勢,但那只是耳聞,暑假,我親眼目睹了它的氣魄和嫵媚。
在我看來,泰山是秀麗的。從紅門向上攀登,剛開始臺階并不陡,爬起來很輕松,環顧四周,古剎幽深,綠蔭覆蓋,細聽,不遠處還有知了聲,可走過去,又聽不見了。漸漸的,臺階密集了,山路也陡了,我們便走一段,再停下來歇一歇。噓……不要出聲,近處好象有水聲,似有似無,順著聲音找去,透過那層層疊疊的枝葉,發現了一泓清泉。聽著那潺潺流水聲,看著這一望無邊的綠蔭,頓時覺得仿佛整個人都飛起來了,飛翔在叢林間,聆聽知了的演唱,嬉戲在水溪邊,傾聽清泉的嗚咽。
在我眼里,游泰山就是賞文化,到了中天門以后,再往上攀登時,臺階變窄了,變密了,路旁的樹少了,石碑石刻倒漸漸多了起來,幾乎到處都能見到古代文人墨客的賦詩留言,十八盤是泰山路上的最險的一段了,臺階也窄得不能再窄了,最窄的時候只有10厘米寬,人走上去顫顫巍巍的,若分心就可能失足滾下山去。還有一段路程就到南天門了,在這條路上,有一個轉折點,立著很大一塊石碑,上面有許多篆刻,密密麻麻的,一個接著一個,這塊石碑大約有7米高,10米寬是我見過的最大的一塊了,細細品味這些詩句,押韻動聽。到了天街,站在石欄邊,眺望遠處的景色,看著那些還在奮力攀登的人們,又想起自己的汗水,我深深地體會到攀登者的艱辛和喜悅。
泰山,是東方文化的縮影,它是美的,它不僅美在自然風景,更美在人文遺跡,當你真的登上泰山時,在天街上環顧四野,眼界大拓時,你方才真正體會到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真正含義。
寫泰山景色篇三
那次,我們全家去登泰山。天下著蒙蒙細雨,那朦朦朧朧的霧,讓遠處的山變得若隱若現,我們走一會兒,歇一會兒。雨也是下一會兒停一會。
剛剛開始怕,就覺得很累,我有點不想爬的感覺,媽媽說泰山山頂景色很美為了看到美麗景色,我鼓起勇氣向山頂沖去!
在半山腰,有一塊非常大的石頭,那石頭有我兩個那么高,形狀想一塊大肥皂,這時往下看那景色可真美,薄薄的霧像一層窗簾,人們想打開它,他就死活不讓人打開。
又好像窗簾后面有無窮的奧秘,等待人類去探索。
當我爬到山頂的時候,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看到了“最美”的景色,草木長得很茂盛,所有的山都成了一個個小圓點,挨挨擠擠。
當我下山的時候,覺得很不可思議,我是怎樣爬到山頂的呢?